心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4、主观能动的反映: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屏息:在注意紧张时,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甚至出现呼吸暂时停歇的现象,即所谓屏息。

7、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8、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有意注意在认识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10、注意的广度: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11、注意的稳定性: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时间的长短。

12、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

13、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6、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17、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18、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19、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20、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21、视敏度:俗称视力,指在一定距离上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

22、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23、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4、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在0.25~2秒钟以内的记忆。

25、短时记忆:是指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贮存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

26、长时记忆:是指保持一分钟以上甚至终身的记忆。

27、表象: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28、识记:是把所需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

29、无意识记: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

30、有意识记:按着一定的目的任务和需要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一种识记。

31、机械识记: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先后顺序,机械重复的进行识记。

32、意义识记:在对识记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内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

33、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贮存和巩固的过程,是实现回忆的保证,是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34、遗忘: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回忆。

35、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

36、再认:是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识别。

37、再现:是指过去经验的重现,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回忆。

38、无意再现: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只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想起的某些旧经验,如触景生情

39、有意再现:根据某种任务,自觉的去再现以往的某些经验。

40、前摄抑制:先前所学内容对后来学习产生的干扰或抑制叫前摄抑制.

41、倒摄抑制:后来所学内容对先前所学内容产生的干扰或抑制叫倒摄抑制.

42、过度学习:学习的内容达到初步掌握时仍不停止,而是继续进行学习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

43、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4、新形象: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

45、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的进行的想象。

46、有意想象:人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47、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48、创造想象:根据已有形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49、幻想: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50、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1、动作思维:依靠感知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52、形象思维: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或记忆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53、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的思维。

54、集中思维: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提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佳的解决方案的思维。

55、发散思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

56、比较: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过程。

57、抽象: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58、概念: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59、概念同化:利用头脑中已经掌握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去接受一个新的概念。

60、判断:肯定或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方式。

61、推理: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的判断(结论)的思维方式。

62、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方式。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63、思维的广阔性: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

64、思维的深刻性: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去考虑问题。

65、思维的灵活性: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能够根据发现的新事实及时修改自己原来的想法,使思维从成见和教条中解放出来。

66、思维的敏捷性:—个人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即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当机立断、不徘徊、不犹豫。

67、思维的批判性:—个人的思维接受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以确定正确与否。思维的批判性是以广阔性为基础的。

68、变式:将概念的正例(一切符合概念范围的具体实例)加以变化,它有助于排除无关特征,突出有关特征。

69、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70、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

7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72、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

73、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的行动与道德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74、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现实、掌握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75、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76、恐怖症:是儿童对某些事物、情境或观念表现出不适当的、异常强烈恐怖的情绪。

77、移情:人们在察觉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感。

78、意志:是人们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79、意志努力:人在确定目的、解决动机冲突、制定计划、进行决策以及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内外各种困难把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