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件第4章信道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第四章)

通信原理(第四章)

27
第4章 信 道 章
四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0 0
1 送


1
收 端

2
2
3
3
2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4章 信 道 章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的影响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 是变化极其缓慢的。因此,其传输特性可以 等效为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 只要知道网络 的传输特性,就可以采用信号分析方法,分 析信号及其网络特性。 线性网络的传输特性可以用幅度频率特 性和相位频率特性来表征。 现在我们首先讨论 理想情况下的恒参信道特性。
平流层 60 km 对流层 10 km 0 km 地 面
6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反射 散射
7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磁波的分类: 电磁波的分类: 地波 频率 < 2 MHz 有绕射能力 距离: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天波 频率: 频率:2 ~ 30 MHz 特点: 特点:被电离层反射 一次反射距离: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 寂静区: 寂静区:
13
第4章 信 道 章
4.2 有线信道
明线
14
第4章 信 道 章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分非屏蔽 (UTP)和屏蔽(STP)两种。 )和屏蔽( )两种。
塑料外皮
双绞线( 5对)
图4-9 双绞线
15
第4章 信 道 章
同轴电缆
16
第4章 信 道 章
n2 n1 折射率
25
第4章 信 道 章
4.3.2 编码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k(t)和 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 和n(t)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失真。 失真。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 ฀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将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误码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 ฀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关心的是误码率而不是信号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无调制解调器时误码由 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n(t)引起 引起。 收、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 引起。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
1
第4章 信道
4.0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4.1 无线信道 4.2 有线信道 4.3 信道数学模型 4.4 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
2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各种实际信道、信
道的数学模型和信道容量的概念。

本章的讨论思路:通过介绍实际信道的例
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信道的特性,阐述信道的 数学模型,最后简介了信道容量的概念。
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信 息 源 信 源 编 码 加 密 信 道 编 码 数 字 调 制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码 解 密 信 源 译 码 受 信 者
信道 噪声源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31
4.3.1 调制信道模型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41
相位-频率畸变
指相位-频率特性偏离线性关系所引起的畸变。
1、理想相频特性是一直线
群延迟-频率特性
|H( )|
d ( ) ( ) d

( ) td
O (b) td
K0
O (a)

O (c)

42
2、实际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一种典型的音频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25
光纤呈圆柱形,由芯、封套和外套三部分组成(如 图所示)。芯是光纤最中心的部分,它由一条或多 条非常细的玻璃或塑料纤维线构成,每根纤维线都 有它自己的封套。由于这一玻璃或塑料封套涂层的 折射率比芯线低,因此可使光波保持在芯线内。环 绕一束或多束有封套纤维的外套由若干塑料或其它 材料层构成,以防止外部的潮湿气体侵入,并可防 止磨损或挤压等伤害。

通信原理第四章 (樊昌信第七版)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四章 (樊昌信第七版)PPT课件

则接收信号为
2 1
fo(t) = K f(t - 1 ) + K f(t - 2 ) 相对时延差
F o () = K F () e j 1 + K F () e j ( 1 )
信道传输函数
H()F F o(( ))K Keejj 11((1 1 eejj ))
常数衰减因子 确定的传输时延因子 与信号频率有关的复因子
课件
精选课件
1
第4章 信道
通信原理(第7版)
樊昌信 曹丽娜 编著
精选课件
2
本章内容:
第4章 信道
信道分类
信道模型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定义·分类
模型·特性
影响·措施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精选课件
3
概述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n 狭义信道:
—传输媒质 有线信道 ——明线、电缆、光纤 无线信道 ——自由空间或大气层
1. 传输特性
H ()H ()ej ()
H() ~ 幅频特性
()~ 相频特性
2. 无失真传输
H()Kejtd
H() K
()td
精选课件
27
n 无失真传输(理想恒参信道)特性曲线:
恒参信道
|H()|
K
() td
td
0
H() K
幅频特性
0
0
()td
()d() d
td
相频特性
群迟延特性
精选课件
28
n 理想恒参信道的冲激响应:
恒参信道
H()Kejtd
h(t)K(ttd)
若输入信号为s(t),则理想恒参信道的输出:

第4章_信道

第4章_信道

32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4.3.2 编码信道模型
由于信道噪声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将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 错误,因此输入输出数字序列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组 转移概率 来表征。 转移概率:在二进制系统中,就是“0”转移为“1”的 概率和“1”转移为“0”的概率。
8
4.1 无线信道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地波
频率在2MHz以下的电磁波,趋于沿弯曲的地球表面传 播,有一定的绕射能力。 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损失能量,而且频率越高损 失越大,因此传播距离不大,一般在数百千米到数千千米。
传播路径 传播路径
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
地面 地面
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
导体 绝缘层
图4-9 双绞线
21
4.2 有线信道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传输电信号的有线信道主要有三类:
明线、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
由内外两根同心圆柱导体构成,两根导体之间用绝缘体 隔离开。内导体多为实心导线,外导体是一根空心导电管或 金属编织网,在外导体外面有一层绝缘保护层。其优点是抗 干扰特性好。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途径 卫星中继(卫星通信)
利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全球,从而实现全球通信。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能够增大一次 转发的距离,但是却增大了发射功 率和信号传输的延迟。 此外,发射卫星也是一项巨大的工 程。 故开始研究使用平流层通信。 图4-5 卫星中继
15
4.1 无线信道
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
地面 地面
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
图4-4
无线电中继
特点:容量大、发射功率小、稳定可靠等。

第4章信道 通信原理 第6版 教学课件

第4章信道 通信原理 第6版 教学课件

2019/1/22
41
• 信道幅频特性为
H (w) = k[1 + ejwD t ( t )
] = k 1 + cos D t (t ) - j sin wD t (t )
wD t (t ) wD t (t ) wD t (t ) = k 2 cos - j 2sin cos 2 2 2 t (t ) t (t ) t (t ) = 2k cos wD2 cos wD2 - j sin wD2
2019/1/22
21
4、有线信道
• 1.明线: 平行而相 互绝缘的 架空裸线 线路。
2019/1/22
22
4、有线信道
• 2. 对称电缆
• 在同一保护套内有许多对相互绝缘的双导线的传输媒 质。 • 导线材料是铝或铜, 直径为0.4~1.4 mm。 • 为了减小各线对之间的相互干扰,每一对线都拧成扭 绞状。 • 通常有两种类型:
2019/1/22
10
信道 si (t) c( )=c + r(t)=csi (t型
• c是信道衰减因子, 通常可取c=1; • n(t)是加性噪声。
– 加性噪声n(t)通常是一种高斯噪声,
• 该信道模型通常称为加性高斯噪声信道。
2019/1/22
11
(b) 编码信道模型
2019/1/22
37
• 当n足够大时, X(t)和Y(t)都趋于正态分布。 通常情况下X(t)和Y(t)的均值为零,方差相 等,其一维概率密度函数为
f ( x) = 1 x2 exp() 2 2s x 2ps x
f ( y) =
1 y2 exp() 2 2s y 2ps y
38
2019/1/22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2精品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2精品PPT课件
1
第4章 信道
4.0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4.1 无线信道 4.2 有线信道 4.3 信道数学模型 4.4 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
2
4.5信道中的噪声
噪声是我们生活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 也是通信领域中与信号齐名的高频度术语。但 通信领域中所谓的噪声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以 音响形式反映出来的各种噪声,它其实是一种 不携带有用信息的电信号,是对有用信号以外 的一切信号的统称。概括地讲,不携带有用信 息的信号就是噪声。显然,噪声是相对于有用 信号而言的,一种信号在某种场合是有用信号, 而在另一种场合就有可能是噪声。
1、热噪 是在电阻一类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布朗运
动引起的噪声
8
2、散弹噪声
散弹噪声是由真空电子管和半导体器件中电 子发射的不均匀性引起的。
在给定的温度下,发射电子所形成的电流并不 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个平均值上起伏变化 , 总电流是一个高斯随机过程。
9
3、宇宙噪声
宇宙噪声是指天体辐射波对接收机形成的 噪声。它在整个空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最强 的来自银河系的中部,其强度与季节、频率等 因素有关。实践证明宇宙噪声的统计特性服从 高斯分布律,在一般的工作频率范围内,它也 具有平坦的功率谱密度。
19
4.6.1 离散信道容量 两种不同的度量单位:
C- 每个符号能够传输的平均信息量最大值
Ct-单位时间(秒)内能够传输的平均信息量最 大值
两者之间可以互换
18
1、计算离散信道容量的信道模型
发送符号:x1,x2,x3,…,xn 接收符号: y1,y2,y3,…,ym x1
P(y1/x1)
y1
P(xi)
3

通信原理第4章

通信原理第4章

P(0 / 0) P(1 / 0)
0 接收端
1
1
P(1 / 1)
图4-13 二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P(0 / 0)和P(1 / 1) - 正确转移概率 P(1/ 0)和P(0 / 1) - 错误转移概率
散射传播 电离层散射 机理 - 由电离层不均匀性引起 频率 - 30 ~ 60 MHz 距离 - 1000 km以上 对流层散射 机理 - 由对流层不均匀性(湍流)引起 频率 - 100 ~ 4000 MHz 最大距离 < 600 km
有效散射区域
地球
图4-7 对流层散射通信
h
10
第4章 信 道
第4章 信 道
n2 n1 折射率
光纤
结构
(a)
纤芯 包层
n2 n1 折射率
Hale Waihona Puke 按折射率分类 (b) 阶跃型
梯度型 按模式分类
n2 n1 折射率
125
多模光纤
7~10
(c)
单模光纤
单模阶跃折射率光纤
h 图4-11 光纤结构示意图
16
第4章 信 道
损耗与波长关系
1.31 m 1.55 m
0.7
0.9
1.1
1.3
1.5
1.7
光波波长(m)
图4-12光纤损耗与波长的关系
损耗最小点:1.31与1.55 m
h
17
第4章 信 道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信 息 源
信 源 编

加 密
信 道 编

数 字 调

信道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解析精选课件PPT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解析精选课件PPT

R ( t ) X c ( t ) c o s ( 0 t ) X s ( t ) s i n ( 0 t ) V ( t ) c o s [ 0 t ( t ) ]
2021/3/2
20
第4章 信道
V(t)
Xc2(t)Xs2(t)为 R(t)的 包 络
(t)arctanX Xc s((tt))为 R(t)的 相 位
对理想信道,()呈线性关系,t() (为常数)的
曲线将是一条水平直线。实际典型的电话信道的群迟延 -频率特性却不是平坦的。
2021/3/2
14
第4章 信道
() =K
0
t() K
0
图1 理想的相位—频率特性
及群延迟—频率特性
ms
相 1.0 对 0.8 群 0.6 延 0.4 迟 0.2
频率 (kHz) 0.8 1.6 2.4 3.2
2021/3/2
11
第4章 信道
产生原因 :
由信道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滤波器、混合线圈、串联电容、 分路电感等造成的。
克服措施 : 频率失真是线性失真。改善信道中的滤波性能,使
幅频特性在信道有效传输带宽内平坦; 在发送或接收端,增加线性补偿网络,使整个系统衰
耗特性曲线变得平坦;——均衡器
2021/3/2
第4章 信道
如果 h(t) (
为无记忆信道模型。
),有记忆信道模型就转化
如果是恒参信道,则 h ( t ) 是一个( )的函数。 而对于随参信道,h ( t ) 则是一个动态、时变的函数。
2021/3/2
5
第4章 信道
一、恒参信道
对恒参信道的 h ( t ) 作傅立叶变换,可得到信道的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通信原理课件-信道

通信原理课件-信道

2
1
第4章 信 道
1 e j 1 cos j sin (1 cos )2 sin 2 2 cos
2
按照上式畫出的模與角頻率關係曲線:
圖4-18 多徑效應
曲線的最大和最小值位置決定於兩條路徑的相對
時延差。而 是隨時間變化的,所以對於給定頻率的
信號,信號的強度隨時間而變,這種現象稱為衰落現象。 由於這種衰落和頻率有關,故常稱其為頻率選擇性衰落。
n2 n1 折射率
多模光纖 (c)
單模光纖
單模階躍折射率光纖
125
7~10
1
第4章 信 道
損耗與波長關係
1.31 m 1.55 m
0.7
0.9
1.1
1.3
1.5
1.7
光波波長(m)
圖4-12光纖損耗與波長的關係
損耗最小點:1.31與1.55 m
1
第4章 信 道
4.3 通道的數學模型
通道模型的分類:
1
第4章 信 道
接收信號的分類
確知信號:接收端能夠準確知道其碼元波形的信號 隨相信號:接收碼元的相位隨機變化 起伏信號:接收信號的包絡隨機起伏、相位也隨機變
化。 通過多徑通道傳輸的信號都具有這種特性
1
第4章 信 道
4.5 通道中的雜訊
雜訊
通道中存在的不需要的電信號。 又稱加性干擾。
地球大氣層的結構
對流層:地面上 0 ~ 10 km 平流層:約10 ~ 60 km 電離層:約60 ~ 400 km
60 km
電離層 平流層
對流層
10 km
地面
0 km
1
第4章 信 道
電離層對於傳播的影響

通信原理第7版第4章(樊昌信版)课件

通信原理第7版第4章(樊昌信版)课件

正确
错误
Pe P(0)P(1/ 0) P(1)P(0 /1)
学习交流PPT
24
四进制 无记忆 编码信道

0
1
发 送 端2
3
学习交流PPT
0
1
接 收 2端
3
25
§4.4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 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学习交流PPT
26
恒参信道 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线性时不变系统
• 特点:传输特性随时间缓变或不变。
传播路径 天波传播方式
学习交流PPT
6
无线信道
视线传播 line-of-sight
d
频率: > 30 MHz
h
发射
特性:直线传播、穿透电离层 天线 r
用途:卫星和外太空通信
传播途径
d
D
接收 天线
r
超短波及微波通信
视线传播方式
距离:与天线高度有关
D2 D2 h (m)
8r 50
D 为收发天线间距离(km)
So()C()Si()
C n (t )
学习交流PPT
22
不同的物理信道具有不同的特性C() = 常数(可取1)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型
学习交流PPT
23
§4.3.2 编码信道模型 模型: 可用 转移概率来描述。
二进制 无记忆 编码信道 模型
P(0/0) + P(1/0) = 1
P(1/1) + P(0/1) = 1
例如 设收发天线的架设 高度均为40 m,则最 远通信距离为:
D = 44.7 km
学习交流PPT
7
微波中继(微波接力) 卫星中继(静止卫星、移动卫星) 平流层通信

第四章《通信原理》信道

第四章《通信原理》信道

理想无失真信道, 理想无失真信道,它的
H ( jω ) = ke
jω t d
H ( jω ) = k 幅频特性 (ω ) = ωt d 相频特性
实际的信道往往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例如电话信号 实际的信道往往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的频带在300Hz 3400Hz范围内 300Hz范围内; 的频带在300Hz-3400Hz范围内;而电话信道的幅频特性 和相频特性示于下图。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1、调制信道 指从调制器输出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调制解调角度而言,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调制解调角度而言,调制信道仅 对已调信号进行传输,因此可视为一个整体。 对已调信号进行传输,因此可视为一个整体。
2、编码信道 、 指从编码器输出到译码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编译码的角度而言,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编译码的角度而言,它们之间的 一切环节只起了传输数字信号的作用, 一切环节只起了传输数字信号的作用,因此可视为一 个整体。 个整体。
第四章 信道
在讲通信系统模型中我们知道, 在讲通信系统模型中我们知道,信道是信息传 输的媒介。它可分为两大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输的媒介。它可分为两大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传统的固定电话网用有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 传统的固定电话网用有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而无 线电广播则是用无线信道传播电台节目。 线电广播则是用无线信道传播电台节目。 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一方面受信道特性的影响; 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一方面受信道特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信道中噪声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信道中噪声的影响。本章简单介 绍信道特性和信道中的噪声, 绍信道特性和信道中的噪声,以及信道特性对信号 传输的影响。 传输的影响。
一、加性噪声的分类

通信原理_第四章 信道

通信原理_第四章 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东北大学网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1) 传播路径
地面高度为60km — 400km
反射层 入射角φo 4000km D F2 F1 E 吸收层
地球
■ □ □ □
电离层: 各个层次的高度、厚度、电子密度等都会随时间变化。 一次或多次反射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且与入射角有关。 不同层次(F1、F2)的不同高度上都会产生反射。
通信原理
4.1 无线信道
第四章


东北大学网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东北大学网
一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对流层:地面上 0 ~ 10 km 平流层:约10 ~ 60 km 电离层:约60 ~ 400 km
60 km 对流层 10 km 0 km 地 面 电离层
典型的模拟信道是调制信道。 典型的数字信道是编码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东北大学网
引言(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分别是模拟信道与数字信道的 典型例子。
自编码器
调 制 器
发 送 转 换 器
传输媒体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第四章


东北大学网
通信卫星
卫星中继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 第四章信道 ppt课件

通信原理 第四章信道 ppt课件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一、恒参信道
举例:各种有线信道和部分无线信道,如卫星通 信链路信道,微波中继链路信道,…
恒参信道 实质是 非时变线性网络 信号通过 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假设输入源这确知信号)
ei( t)h(t)
eo(t)=ei(t)*h(t)+n(t)
n(t)
下面首先介绍一种理想的恒参信道。
有效散射区域
地球
通信原理 第四章信道 图4-7 对流层散射通信 12
阜阳师范学院物电学院
流星流星余迹散射
流星余迹
图4-8 流星余迹散射通信
流星余迹特点 - 高度80 ~ 120 km,长度15 ~ 40 km
存留时间:小于1秒至几分钟
频率 - 30 ~ 100 MHz
距离 - 1000 km以上
特点 - 低速存储、高速突发、断续传输阳师范学院物电学院
•架空明线:架空明线,即在电线杆上架设的互相平行而绝
缘的裸线,它是一种在20世纪初就已经大量使用的通信介质。
•双绞线:双绞线又称为双扭线,它是由若干对且每对有两
条相互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规则绞合而成。采用这种绞合结
(2) 对信号在时间上产生固定的迟延。
这种情况也称信号是无失真传输。
通信原理 第四章信道
28
阜阳师范学院物电学院
理想信道的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和群迟延—频率特性
|H(w)|
K0
j (w) w td
t w
td
O
w
a 幅频特性 性
O
w
b 相频特性
O
w
c 群迟延特
理想恒参信道在整个信号频带范围之内:
➢ 幅频特性和群迟延-频率特性为常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平流层通信。
• 有线信道分为有线电信道和有线光信道两大类。
有线电信道有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之分。
有线光信道中的光信号在光纤传输。光纤按照传
输模式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按照光纤中折
射率变化的不同,光纤又分为阶跃型光纤和梯度 型光纤。 • 光纤色散将会使信号产生畸变,它限制着通信容 量和信号传输距离的增加。
在单模光纤中不存在模式色散,因而其色散 性能也较好。在多模光纤中,非均匀光纤的色散 比均匀光纤小得多,这是因为非均匀光纤采用了 合理的折射指数分布,从而均衡了模式色散的缘 故。
光纤色散将会使信号产生畸变,它限制着通 信容量和信号传输距离的增加。
复习引入
• 介绍了信道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各种实际的
4、卫星中继信道
• 卫星中继信道是无线电视距中继信道的特例和发展。
它是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构成的通信信道。
•卫星中继信道是以通信卫星转发器作为中继站与接
收、发送地球站之间构成。
•若卫星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作圆周运动,离地面高
度为35780km时,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恰为24小时,
与地球自转同步,这种卫星称为静止卫星(同步卫星)。
乘性干扰是一个复杂的函数,会信号产生各 种失真,包括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时间迟延 以及衰减等。故k(t)往往只能用随机过程来表述。 在分析乘性干扰时,可以把信道粗略分为两大类:
• 恒(定)参(量)信道:即它们(乘性干扰)可 看成不随时间变化或基本不变化; • 随(机)参(量)信道:它是非恒参信道的统称, 或者说,它(乘性干扰)是随机快变化的。
光导纤维通过内部全反射来传输光信号,其
传输过程如图所示。由于光纤的折射系数高于外
部包层的折射系数,使得光波在纤芯与包层界面
之间产生全反射。以小角度进入光纤的光波将沿 着纤芯以反射的方式向前传播。 • 均匀光纤:芯线和包层中的折射率都是均匀的; • 非均匀光纤:芯线的折射率是沿半径方向逐渐减 小的,而包层的折射率是均匀的。
层。
• 流星余迹散射:由于流星经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很强
的电离余迹使电磁波散射的现象。
4.2 有线信道
三种有线电信道 1.明线
明线是指平行而相互绝缘的架空裸线线路。 与电缆相比,它的优点是传输损耗低。但它易受 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并且对外界噪声干扰较敏感。 目前,已逐渐被电缆所代替。

2. 对称电缆
地球
图 4 -4 无线电中继信道的构成

无线电视距中继通信系统由终端站、中继站及
各站间的电波传播路径所构成。
• 这种系统具有传输容量大、发射功率小、通信
稳定可靠,和同轴电缆相比,可以节省有色金
属等优点。 • 它主要用于长途干线、移动通信网及某些数据 收集系统中,也被广泛用来传输多路电话及电 视。
• 若以静止卫星作为中继站,采用三个相差120°的
静止通信卫星就可以覆盖地球的绝大部分地域(两 极盲区除外),如图 4 - 5 所示。 •卫星中继信道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地域广、传 播稳定可靠、传输容量大等突出的优点。目前广泛 用来传输多路电话、电报、数据和电视。
B 地球 A
图4–5
卫星中继信道示意图
内层导体
芯 1
芯 四芯 组 B 1 芯 2 四芯 线 A 芯 4
芯 2 芯 3
芯 芯 芯 6 芯 5 芯 4 1 芯 2 芯 3 芯 7 芯 6 芯 5 芯 4 芯 8 1 芯 2 芯 3
(b)
图 4- 10同轴电缆结构图
4. 光纤信道
光纤具有损耗低、频带宽、线径细、重 量轻、可弯曲半径小、不怕腐蚀、节省有色 金属以及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是有线传输 介质中性能最好的一类。这是一种直径为 50~100μm的、柔软的、传导光波的介质,一 般由玻璃或塑料构成,其中使用超高纯度石 英玻璃制作的光纤传输损耗最低。
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的知识。
• 无线信道按照传播方式区分,有地波、天波和
视线传播三种;另外,还有散射传播,包括对
流层散射、电离层散射和流星余迹散射。
• 为了增大通信距离,可以采用转发站转发信号。
用地面转发站转发视距传输信号的方法称为无
线电中继通信;用人造卫星转发信号的方法称
为卫星通信;用平流层平台转发信号的方法称
光纤信道是远距离传送光波的一种手段,其
长度常达几十公里,甚至几百或几千公里。在这
样长的距离上传送光信号,对光纤提出了较高的 要求。这些要求中最主要的是低损耗和低色散。 低损耗是光纤能实现远距离传输的前提。不 同波长的光在光纤中传输的损耗是不同,在波长 等于1.35μm与1.55μm时出现两个损耗最小点,其 损耗一般可低至0.2dB/km以下,所以称这两波长
对称电缆是在同一保护套内有许多对相 互绝缘的双导线的传输媒质。通常有两种类 型:非屏蔽(UTP)和屏蔽(STP)。导线 材料是铝或铜,直径为0.4~1.4 mm。为了减 小各线对之间的相互干扰,每一对线都拧成 扭绞状,如图 4 - 5 所示。
• 双绞线的传输距离:
传输模拟信号:5~6km需放大;
传输数字信号:2~3km需转发; 远程中速时,最大距离15km; 用于局域网时,最大距离100m。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根据信道的功能可将信道分为调制信道和编码 信道。 1. 调制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是为研究调制与解调问题所建立的一
种广义信道,它所关心的是调制信道输入信号形式 和已调信号通过调制信道后的最终结果,对于调制 信道内部的变换过程并不关心。因此,调制信道可 以用具有一定输入、输出关系的方框来表示。
第 4 章 信道
4.1 无线信道
4.2 有线信道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
信道的引入
• 信道的定义: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
道。
• 信道的分类: 狭义信道:仅是指信号的传输媒质; 广义信道:不仅是指传输媒质,而且 包括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转换装置。 • 信道的功能:将信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
光纤分为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两类。
• 多模光纤:是指允许一束多波长的光沿着纤芯反射 地向前传播;
• 单模光纤:仅允许单一波长的光沿着纤芯直线向前 传播,不在其中产生反射。 两者相比,单模光纤直径较小、价格昂贵,但 传输性能优于多模光纤。 光纤对数字信号的传输是利用光脉冲的有无来 代表二进制数字1、0的。因此,光纤信道是一个典 型的数字信道。
为前向散射。但由于散射信号的能量分散于许多
方向,故接收点散射信号的强度比反射信号的强
度要小得多。
散射传播分为电离层散射、对流层散射和流星
余迹散射三种。
• 电离层散射:发生在30MHz~60MHz的电磁波上。
• 对流层散射击:是由于对流层中的大气不均匀性产
生的。从地面至高约十余千米间的大气层称为对流
电磁波在大气层内传播时会受到大气的影
响。大气及降水都会吸收和散射电磁波,使频
率在1GHz以上的电磁波的传播衰减显著增加。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传播衰减越严重。
此外,电磁波还可以经过散射方式传播。
散射是由于传播媒体的不均匀性,使电磁波传播
产生向许多方向折射的现象。散射现象具有强的
方向性,散射击的能量主要集中于前方,常称其
气绝缘的情况下,内导体依靠有一定间距的绝缘子来定
位。
• 分类:
1)视频(基带)同轴电缆:用于数字数据信号的
直接传输,阻抗为50Ω,可传输数据率为
10Mbps。最大传输距离不超过几千米。
2)射频(带通)同轴电缆:用于传输高频信号,
阻抗为75 Ω,最大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千米。
绝缘体
塑料外皮
外层导体(屏蔽层) (a)
2. 编码信道模型 编码信道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是数字序列, 故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使传输的数字序列发 生变化,即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错误, 因此输
入、输出数字序列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组转移概
率来表征。
P(0) 0 P(1/0 ) P(0/1 ) P(1) 1
P(0/0 )
0
P(1/1 )
图 4 –14 二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可以用一个二端口(或多端口)线性时变 网络来表示,这个网络便称为调制信道模型, 如图 4 - 13 所示。 二端口的调制信道模型,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 有 eo(t)=f[ei(t)]+n(t)
si(t)
线性时变网络
so(t)

式中,ei(t)为输入的已调信号;eo(t)为调制信道对
塑料外皮
双绞线( 5对)
图 4 – 9 对称电缆结构图
3.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与对称电缆结构不同,单根同轴电缆的结
构图如图 4 - 6(a)所示。 •同轴电缆由同轴的内外两导体构成,外导体是一个圆 柱形的空管(在可弯曲的同轴电缆中,它可以由金属丝 纺织而成),内导体是金属线(芯线),它们之间填充 着介质。电介质可能是塑料,也可能是空气。在采用空
两次反射,那么通信距离可达8000km。
0
F
F F E D
A
地球
B A
30 0
km
地球反射点 B
图 4 – 2 短波信号从电离层反射的传播路径
3、 无线电视距中继 (微波中继) 频率高于30MHz的电磁波将穿透电离层,不能 被反射回来。此外,它沿地面绕射的能力也很小。 其传输特点是在自由空间沿视距传输。 •无线电视距中继是指工作频率在超短波和微波波段 (2~40GHz)时,电磁波基本上沿视线(直线)传 播。 •相邻中继站间距离一般为40~50 km,且随中继站的 高度的增加相邻距离变长。如图 4 - 4 所示。
为光纤的两个窗口。
色散是光纤的加一个重要指标。色散是指信号 的群速度随频率或模式不同而引起的信号失真这种 物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