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热息痛原料药止跌上扬 价格提升出口增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扑热息痛原料药止跌上扬价格提升出口增加

[ 2008-09-17 ] 来源于:中国医药123网

今年1~4月,我国合计出口扑热息痛原料药数量达1.56万吨,5~6月又出口了1万多吨,不仅在数量上已与去年同期持平,更可喜的是出口均价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1%

对于长期处于出口低迷状态的扑热息痛(下称“扑痛”)来说,今年上半年无疑是令人惊喜的转折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合计出口扑痛原料药数量达1.56万吨,5~6月又出口了1万多吨,不仅在数量上与去年同期持平,更可喜的是出口均价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1%。而今年上半年3.41美元/公斤的出口均价,终于让很久以来挣扎在出口低价“泥潭”里的国内企业有了喘息的机会。

长期陷落“熊市”

由于长期服用扑痛不会引起胃粘膜损伤等副作用,因此过去几十年来,扑痛一直牢牢占据着抗感冒药物药物市场的首要位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制药界,均将扑痛作为首选解热镇痛药物或抗感冒的原料药使用,这也是扑痛常盛不衰的奥秘所在。

过去几年来,国际市场上扑痛销量一直保持在每年10万吨的规模。2007年,全球共计销售约12万吨原料,美国一国即销售了4.5万吨,欧洲销售了3.2万吨,亚洲与中东地区合计销售2.8万吨,其他国家和地区共计销售1万~1.4万吨。

由于前几年扑痛原料价格低迷,一些专门从事外销的扑热息痛生产商因经不起低价竞争而濒临倒闭或停产。至2006年,全国仅剩下13家公司在坚持生产扑痛原料药,其中规模最大的4家生产商为山东安丘鲁安药业公司、河北衡水冀衡药业公司、罗迪亚(无锡)制药公司和浙江康乐药业公司。上述4家公司的扑痛原料的年产量均在7000吨以上,其产量合计约占全国扑痛原料药总产量和出口量的80%。其他如浙江湖州康全药业公司、江苏常熟华港药业公司等公司的产量也有千吨级。上述制药公司的产量加上江浙和其他省市化工厂的产量,2006年全国扑痛原料药实际产量已突破6万吨,而实际出口数量为4.6万吨。从2004年以来,我国实际上已成为全球最大扑痛出口和生产国,出口的扑痛原料约占国际扑痛原料市场38%~40%的份额。

2007年,我国扑痛产能达到8万吨,实际产量约为6.3万~6.4万吨,出口约4.64万吨。但却因为出口价一直徘徊在低位,使得扑痛原料行情整体显得萎靡不振。

高端市场始终落脚无门

我国出口扑痛原料药的主要市场为:亚洲,以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为主;欧洲,主要是东欧国家、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部分西欧国家如西班牙、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国。在2007年,我国出口的4.64万吨扑痛原料药中,亚洲地区占了45%,非洲占了18%,欧洲占23%,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合计占剩余14%的份额。出口对象国已达90多国,然而,国产扑痛原料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数量仍然较少。再者,虽然无论西方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均将扑痛作为主要药物使用,但我国扑痛原料药很难打入美国市场这一全球最大扑痛市场。这是为什么?

原因还是要追究于我国扑痛原料品种缺乏强大的竞争力。因为美国有全球最大的扑痛生产商——Marindoct公司。该公司能生产多种规格的扑痛原料药产品,其中包括DC级(直接压片级)、Cosher(符合犹太教规的食用级)和颗粒级等等。而我国生产的多为低档次粉末状原料,难以迎合多种需要,因此难以

与美国Marindoct高档扑痛原料药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同台竞技”。

由此,总结前几年的经验可知,我国扑痛出口存在以下问题,给我国的扑痛原料药的出口蒙上一层阴影:

——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出口价格疲软。

——国内扑痛产能过大而内需又严重不足(国内年消费量仅7000吨左右),导致企业生产的大量原料药只能走出口一条路。

——从去年7月1日起,国家大幅调低包括扑痛等原料药在内的出口产品的退税率,从而使得本来就是微利产品的扑痛生产和出口企业“雪上加霜”。

——由于2000年以后,我国超大规模低价出口扑痛原料药,引起多国政府采取“反倾销措施”。这些国家包括南非共和国、印尼、欧盟和印度等。

来自印度的威胁从未消失

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后我国扑痛原料药不仅面临原料与能源成本涨价及出口面临“反倾销”指控等不利因素,更主要的是印度在过去几年里扑痛原料药产量大增,对我国出口同类产品构成无形压力。

上世纪80年代,印度全国扑痛总产量不过区区数千吨,当时每年还要从我国进口2000~3000吨以满足其国内需要。而进入90年代以后,印度政府将发展原料药工业作为新国策,大力提倡常用药国产化和减少进口,此后,印度医药工业开始以超常规速度发展。扑痛作为常用药之一自然被政府列入发展计划中。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印度的扑痛原料药生产总量已达1.9万吨,其发展速度令人吃惊。自2000年以来,印度对外出口扑痛原料药呈逐年上升之势。据印度商工部的统计资料,1999年印度出口扑痛原料药总量为2400吨,到2007年已提高至5800~6000吨。

虽然印度出口扑痛原料药的主要市场为南亚地区和太平洋岛国,但同时也生产DC级、颗粒级等高档扑痛原料药,再加上印度不少制药公司拥有美国FDA颁发的DMF证书,因此,尽管印度在扑痛出口总量上尚与我国存在较大差距,但我们必须清楚看到,其生产的高档扑痛产品要比我国生产的“大路货”更容易进入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市场,相反高档产品却是我国企业无法涉及的“真空地带”。

据悉,印度目前从我国大量进口氨基苯酚用于合成扑痛原料药。最近,印度一制药公司又研发出扑痛电解法合成新工艺,据说此法能大大降低扑痛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据国外分析师估计,印度扑热息痛原料药总产能可能已达2.4万吨,而且发展势头较快。估计今后几年,印度的扑热息痛原料药将对我国出口同类产品构成真正的挑战。我国企业拟应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曙光始现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上半年的扑痛原料出口终于转好,量价均有所提升,从而给长期在低价出口扑痛原料药“泥潭”里挣扎的国内企业带来一丝曙光,估计2008年的出口量将可达到5万吨。而另一利好消息是:我国大宗原料药产品出口在过去几年里又陆续开辟了一些新市场,从而摆脱了单纯依赖印度、南非、印尼、东南亚和欧洲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局面。青霉素、VC、扑痛等主要原料药产品目前已顺利进入伊拉克、中东、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拉脱维亚等国家,这就为国内过剩的扑痛原料药产能找到了“释放”的机会。

笔者认为,在现状得到改善的同时,我国扑痛生产企业应该继续在生产工艺以及产业链开拓上多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