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七大传统拳种之一 古田杉洋龙桩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七大传统拳种之一——杉洋龙桩拳

一、龙桩拳起源简介

龙桩拳创史于少林寺,源于古田杉洋,兴于蓝田,传之八闽大地。据有关龙桩拳的历史资料记载,龙桩拳最早为河南开封府嵩山少林寺达麾祖师创立而成。后传其弟子少林寺主持“法号”飞䥽禅师,飞䥽禅师传其高徒铁杖、铁臂、黄衣真人、吴申天仙翁、扬信本(俗家弟子,并未出师)等。铁杖长老门下有四位高徒:法号“铁柄”、“铁鞋”、“铁珠”和“铁云”和尚。

清康熙年间,据传年轻时的雍正隐姓埋名暨同杨信本,隐匿少林寺拜铁臂和尚为师学艺。学艺三年后的雍正与铁柄、铁珠和尚比武,输了不服,因此与少林寺结仇。登基后,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暨同扬信本派兵火烧少林寺。少林寺被焚毁后,幸存的铁柄和尚逃往北平,而后下落不明。铁珠和尚

袖怀《正宗龙桩拳谱》上下册

南逃福建,才免遭刼难。途经

福建南少林时收该寺武僧朱

山为徒。

据杉洋龙桩拳第三代传人余祈贤(字让达,杉洋人房人)晚年时书写的《正宗龙桩·认解集》、《重整乡社引》和嘉庆年间杉洋文人余廷章先生手记《正宗龙桩拳》,杉洋龙桩拳第六代传人余泽意宗师保藏的《龙桩拳》、《一路手正法源流》、《六时点穴法》等拳书,以及古田杉洋考古爱好者余理民老师1981年手记《杉洋正宗龙桩拳的起源

和发展》等资料中都详细记录了龙桩拳在杉洋起源和继承、发展情况。1997年新版《古田县志》中的人物传---朱山,古田旧版《县志》、《古田文史》中都记载了朱山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抵达杉洋,传授龙桩拳。此后,杉洋龙桩拳精英辈出,高手层出不穷,祟德尚武成为了杉洋的风尚。

朱山(三),字世德,绰号“瞎眼朱司”。福建省仙游县人,少年时出家福建南少林为僧。雍正年间,拜南逃福建的河南开封府嵩山少林寺铁杖长老第三高徒、雅号“六十兄”、法号“铁珠”和尚为师。朱山尊师重教,待师心诚,刻苦学习,得其师真传,拳功盖世。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官府怀疑福建南少林参与一次“反清复明”运动,派兵大举围剿南少林,朱山避难于福州。两年后,遂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在福州被捕劳役十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刑满释放时,官府知其武功盖世。为防其后患,面额被刺“闽省督教”四字,并用烧碱抹瞎其双眼。从此,朱山流落江湖,乞讨为生。后闻古田杉洋人民重武好义,于是一路行乞,历涉千山万水,遂于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抵达杉洋。途经杉洋夏庄时,巧逢李姚(瑶)(人称姚先生)收留,后李姚亦拜朱山为师。

半年后的一天,朱山来到杉洋“横街头”什货店门口,天色已晚。店主余光祖(杉洋人称余桧),看见朱山蹲坐门口,见其墨面瞎眼,前额刺字,但气宇不凡,顿生怜悯,随手从柜里取出碎银赠送朱山,作

为盘钱并劝其返乡。朱山深受感动,深知余桧为人,宅心仁厚,侠客心肠,意想收其为徒。于是向其全盘托出了自已的身世和来杉洋的目的是传承龙桩拳法,让其发展壮大,后继有人。余桧闻知其情后,将其请至杉洋“后街店”居住(旧址尙存)。次日便携同同宗兄弟余宗祖、余光维拜其为师。随后李姚也来至杉洋。接着收余来安、余元昂、林承昌、李盛亮、李士谋、余茂展、余韦南、余拔山、余玉润、韦铜涛(屏南中洋人,人称红毛)等人。从此朱山就在杉洋“后街店”悉心传教。并将《龙桩拳谱》上下册交给余光祖(余桧)保管。

乾隆二十三年,朱山在杉洋传授龙桩拳消息不径而飞,前来谒师学拳的人络绎不绝。余光祖(余桧)就在杉洋“县丞山”设立“拳馆”。馆成后,杉洋周边百余人以及古田、宁德、屏南、罗源、闽候、闽清等地诸多青少年纷纷前来拜师学艺。朱山就广收门徒,悉心传教。同时委命李姚、余桧、余来安等担任教习。从此龙桩拳就根植于杉洋民间,逐以发展壮大。

到了乾隆三十年,龙桩拳发展到了第三代,培养出武林高手近二百人,他们武功非凡,高举五百多斤武石(武石尚存),来去自如。手掌破竹一拍即断,手指插进捆紧土竹仔内,运用内功猛旋手掌,土竹仔碾为丝缕。更有李姚、余光祖(余桧)、余来安等人,龙桩拳拳功造诣深厚,崇德尚武深得杉洋人民的尊戴,被杉洋民众冠为“一姚、二桧、三来安”美誉并成为佳话,流传至今。

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宁德、古田、屏南三邑突发寇警。经常有流寇入侵,山匪猖獗。百姓惊惶失措,纷纷逃难。为保一方平

安,朱山就着手创立“杉洋武术总乡社”以御入侵流寇、山匪骚乱。“武术总乡社”抽调壮勇达到一百多

人。并委命其爱徒余元昂担任“总乡

社社长”。余元昂还书写了《复整乡社

引》,订立了《二十一条乡社规约》,

组织严密,号令严明,上下共同共遵

守。“武术总乡社”组织壮勇日夜巡城。

在朱山的精心操持下,民众一心,保

乡卫家。使流寇、山匪闻风丧胆,不

敢踏进杉洋半步,民众安居乐业。武

术在防御外侵、山匪骚扰,保一方平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据传,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年已古稀的朱山,一天中午天气炎热,其在“真武宫”(旧址尚在)大厅的椅子午睡。此时有余桧堂弟余宗祖(人叫“桧弟”),有意试探朱山真功,就挥把大刀大吼一声朝朱山腰部砍下,朱山闻刀风而动,翻身滚落地下,手指无意中触其“六时正穴”要害,误伤了“桧弟”,而且无药可治。不久后“桧弟”不治身亡。(故此在杉洋遗留下了“桧弟”打师父的戒言流传至今)朱山为此深感内疚,终日忧郁不乐,后悔莫及,无心掌管馆务,于是将拳馆托嘱李姚、余光祖(余桧)、余来安等人料理。朱山遂不顾众爱徒再三挽留而离开杉洋,由韦铜涛请至屏南县甘棠赡养天年。

一年多后,朱山因眷念杉洋拳馆和众爱徒又欲返杉洋,遂由李姚,余光祖(余桧)、余来安、余祈贤(第三代传人)前往甘棠迎回。途中

行至鹤塘南阳村时,师徒四人由南阳名绅彭德宸挽留(彭德宸与朱山是旧交,感情深厚),彭德宸央求朱山逗留南阳,为其子孙传授拳功。此后,朱山在南阳授徒长达5年之久,传授虎桩拳法,亦扶掖了不少武术高手。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朱山在南阳无疾而终,享年七十六岁。有彭德宸等众邻和杉洋李姚、余桧、余来安、余祈贤等众爱徒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葬于鹤塘南阳上下垅虎山。

杉洋龙桩拳发展最鼎盛时期,是乾隆中期。那时期习武成为了杉洋人的风尙。当时杉洋拳馆中规模较大的有“三社、七馆、堂百家”。

“三社”:即述古社、连登

社、同心社。“七馆”:分

布设在百二十间、下书斋、

后街店、县丞山、下新亭、

林厝裡、八角楼。拳种有:龙桩拳、虎桩拳、猴桩拳、犬桩拳、鸡桩拳、熊桩拳、鹤桩拳。此外还有以家庭为主体,自立堂名的武术堂所:如积庆堂、立德堂、仁义堂、智勇堂、武德堂等百余个,分布在杉洋中心街、村内以及村外周边。在诸多规格不一的拳馆中,朱山除了传授龙桩拳外,还传授刀剑、枪矛、杖棍等武功。“七卿、二十四仕、八十三夫这114人都得到了朱山的言传身教,口授身传。朱山在杉洋二十多年时间里,他们一直陪伴左右,得其真传。他们龙桩拳造诣深厚,拳术精湛。更有李姚、余光祖(余桧)、余来安他们拳功非凡,崇德尙武。那时期,杉洋人民习武日炽,武术发展空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