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
脘腹胀满中医治疗最佳方
脘腹胀满中医治疗最佳方脘腹胀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可以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拢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
正常人胃肠道内可有少量气体,约 150 毫升(ml)左右,当咽入胃内空气过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时,胃肠道内产气过多,而肠道内的气体又不能从肛门排出体外,则可导致腹胀。
1 症状概述是指腹部膨胀的感觉,常有腹部膨隆胀大(也可仅为自觉胀满不适而无客观表现);可以是全腹性的,也可仅为局部性的;有时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主要原因有胃肠道积气、腹腔内积液、腹腔内肿物、后腹膜疾并功能性腹壁肌张力增加或腹腔内气体)或者是腹内某肿疾病而事先未估计到。
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拢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2 病因病机形成胀满的原因很多,有因湿热挟痰,或饮食阻滞,或脾胃虚弱,或七情不和,气机阻滞,或误下伤中,或暴怒忧郁,或痰气搏结,都能形成本病。
脏腑感受外邪,或功能失调,气机逆乱,是导致脘腹胀满的重要原因,早在《灵枢胀论篇》有过详细的论述:“脾胀者,善哕,四肢烦,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冬日重感于寒,则食泻不化;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
说明胃肠功能失调,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胀满。
关于胀满的机制,有两点认识相同:(1)基本病机为邪结中焦,气机升降阻隔阻滞,痞塞不通。
(2)主要症状是心下痞塞满闷,按之濡软,外无胀满形迹;或不仅心下痞满闷塞感,外亦见有胀满之形。
对于基本病机还有部分医家认为与瘀血有关。
基本病机是在病因作用下,中焦气机痞塞,经络气血阻滞,胃液逐渐暗耗,导致其络脉瘀闭,日久可痰瘀互结搏而成积;临床证候的基本特点是热多于寒,实多于虚,浊阴不降甚于清阳不升。
3 主要症状(1)腹胀伴腹痛:伴剧烈腹痛时应考虑有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急性腹膜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肠扭转、肠套叠等病变的可能。
腹部胀满厉害烦躁不得眠经方(合方)一剂显效
腹部胀满厉害烦躁不得眠经方(合方)一剂显效经方辩证问诊单:患者:女,34岁发病时的典型症状:最初发病是15岁左右,开始是每日早上干呕,饮食正常。
后牙龈红肿萎缩,导致牙齿松动,每年两次洗牙,也没用。
前年自推腹后,好些,不是天天干呕了。
不舒服是从去年开始厉害。
空腹时,左侧腹部有声音,说不清楚是水还是气,烦躁,须放屁后,才好点。
吃饱后也放屁,舒服些。
大便溏稀一天一次,少。
.晚上9点后腹胀厉害,不得卧,用手压腹部全是水声,烦躁,睡不着,有时也吐(干呕),吃往下降的药,放出长屁来,才能睡觉。
时好时坏,自前十天咳嗽以来,腹部胀满厉害,感觉水很多的样子。
咳嗽吃过小青龙,不太管用。
也用过麻黄加石膏类的,也无效,有痰,稀,白,早上有点稠,不太想吃饭。
用手推腹时,膻中下和左脐旁有硬结。
身高1米55,体重不到40公斤,面黄暗,月经提前,少,稀。
现在目胀,有点肿。
晚上因腹胀睡不着时,小便数。
右胳膊和右腿上有白色块状皮肤病,痒。
平时怕冷不怕热。
不爱出汗。
大便,一日一次,便溏。
前几天,三天解了一次,就一点。
现正在服用的药:昨天服的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厚直、枳实、半夏、陈皮、干姜、细辛、五味、当归、白芍,服后无效。
又服中成药清肺的,好像也不太管用,后经咳嗽,放出长屁来,才能睡觉。
最初发病的年份月份:15岁左右病情加重的年份月份:去年夏天发病的时辰:晚上饮:不爱喝水,喜热饮。
食:少,喜粥,厌油腻睡眠:不易入睡大便:湿,粘,腻,溏泻,便出不爽小便:晚上睡不着时,小便次数多月经:少,提前,黯暗,清稀白带:少,白,黄处方:大承气汤+小泻肺汤用药反馈:患者:先生,昨天吃后,感觉腹部胀感减少,水声也少了。
9:30分躺下,大约9:50左右就睡着了。
咳嗽醒一回,目眩了会,早上咳嗽会,痰好咳出。
以前四逆和泻心类得也吃过,没这么好的效果。
唉,同是学伤寒的,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学了挺长时间的,连个咳嗽都没治好,弄得老公笑,自己也没信心了。
心下上腹部胀满的三个代表方剂(肠胃方)
心下上腹部胀满的三个代表方剂(肠胃方)《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118)人体心下上腹部的胀满,从以实证为主,小陷胸汤到虚实夹杂,半夏泻心汤再到虚多实少,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分为三个境界,三个境界又各自有三个代表方剂。
这三个方剂是: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小陷胸汤的力量比大陷胸汤或大陷胸丸的力量弱一些,但依然是一个以治实证为主的方剂。
其病机主要是水热痰互结于心下。
它和半夏泻心汤的区别在于,小陷胸汤,按之则痛,而半夏泻心汤,患者自觉满,但按之则不痛。
这是因为有痰热之邪凝结于心下而成。
故需用清热化痰,开结止痛之法。
这个汤药的组成是瓜蒌实,黄连,半夏。
瓜蒌实甘寒滑润,可清解水热互结之痰,可将最坚实的老痰化解为饮和热。
再用半夏,将饮化解为湿,黄连,清泻胸中之热邪。
三药配合,可使胸中痰热两清,结滞开散。
所以,我们可以将小陷胸汤视为心下胀满的第一境界的代表方剂。
而作为第二境界的代表方剂,半夏泻心汤证总的特点是:心下有饮,患者自觉心下满,但按压下去比较软,而且患者没有疼痛感。
此时心下处于一种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状态。
所谓虚是指患者胃气比较虚弱,饮和热虽然存在,但尚未凝结成实痰;所谓实是指患者心下的确有寒饮的存在;同时由于心下升降出入不利,还导致了一方面胃中寒饮不断积聚,一方面,心下,膈由于气机停滞而生蕴热。
所以,半夏泻心汤没有选择用瓜蒌实,而是用黄芩,黄连清膈,心下和胸中之热;用炙甘草,大枣,人参守胃气,补胃气;用半夏,干姜,化饮及鼓舞胃气;这是一个一方面清热邪,化寒饮,一方面补胃虚,辛开苦降,寒温并用,和胃消痞之法。
今天我们的重点是第三个境界的代表方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伤寒论第66条是这样描述这个方剂的: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其方药如下: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升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发汗会伤胃津,消耗胃气,泻下也同样会伤胃津,消耗胃气,大发汗,或者比较长久的泻下就会导致胃的气阴两虚,胃气亏虚后,胃气上不能濡养心气,下不能滋养小肠、大肠,就会出现脾虚气滞腹胀之证。
治疗腹胀的中药秘方白术厚朴汤的中药方剂
治疗腹胀的中药秘方白术厚朴汤的中药方剂
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常伴有恶心、嗳气、打嗝、肚子胀等。
那么,腹胀怎么办?
治疗腹胀的中药秘方白术厚朴汤的中药方剂
处方
白术3两,厚朴(姜炒)3两,半夏(汤洗)3两,桂心3两,藿香3两,青皮3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脾虚风冷所伤,心腹胀满疼痛,四肢筋骨重弱,肌肉瞤动酸(疒斯),善怒,霍乱吐泻;或胸胁暴痛,下引小腹,善太息,食少失味。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
《三因》卷五。
腹胀的分类
一、气滞作胀
患者自觉上腹部胀满堵塞,连及肝区和后背,甚则因胀致痛,每因生气或情志刺激诱发或加重,伴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食少嗳气,
甚至吞酸等。
治以疏达肝气、和胃降逆。
二、脾虚腹胀
肝炎日久,长期食欲不振,食少腹胀,食后加重,伴有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干稀不调、小腹重坠、四肢不温或有轻度水肿。
治以健脾消胀、升清降浊。
三、血瘀腹胀
病人小腹部持续性胀满,昼轻夜重,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指甲青紫、微血管怒张,舌绛脉涩。
查体可见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等。
四、湿热腹胀
胃脘少腹胀满,甚至满腹胀,持续不能缓解,多吃油腻则更甚,伴有烦躁,口渴不想喝水,头晕不清、恶心、厌油腻,大便粘滞不爽,放屁恶臭、小便黄赤等。
治以利湿为主,兼以清热、调肠理气。
另外还有脾胃虚寒腹胀、食积腹胀,临床辩证应分清气血虚实寒热,不能一见腹胀就理气,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厚朴七物汤治疗腹部胀满
厚朴七物汤治疗腹部胀满原文: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
当以温药服之。
语译:如果趺阳部出现微弦的脉象,应当兼有腹部胀满,如果腹部不胀满的,必定会出现大便困难,两侧腋下至腰部疼痛,这是由于下焦阳虚,寒气从下上逆的缘故,应当用温药治疗。
原文: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
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语译:如果有腹部胀满的症状,按之不痛的表示为虚证;按之疼痛的表示为实证,治疗实证应当用泻下法。
如果腹满而舌苔黄,没有用泻下法的,用泻下药后则黄苔可以消退。
如果腹部胀满有时减轻,之后又依然如故,这属于寒证,应当用温药治疗。
原文:病者萎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语译:病人面色萎黄,烦躁而口不渴,阴寒壅结于胸中,而又腹泻下利不止的,属于死证。
如果寸口部出现弦脉,通常会出现两胁肋拘急而疼痛,兼有畏寒怕冷的症状。
原文: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
发热色和者,善嚏。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语译:遭受寒邪侵袭的人,喜欢打呵欠,容易鼻流清涕。
如果病人出现发热,但面色正常,则喜欢打喷嚏。
如果寒邪直中于里,则容易引起腹泻,这是由于脾胃虚寒所致;如果想打喷嚏又打不出,这是由于腹中受寒的缘故。
原文: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语译:如果身体瘦弱的人,肚脐周围出现疼痛,必定是因感受风寒,导致大便不通,如果误用泻下法通大便,则会损伤下焦元气,导致下焦阴寒之气逆上;如果气不逆上的,心窝处必定会出现痞证。
患腹部胀满,兼有发热10天,脉象浮数,饮食正常的,应当服用厚朴七物汤治疗。
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原文: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
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
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胃肠病学》〔李乾构主编,科学出版社,1993 年〕。
(1)主症:脘腹胀满,腹部外形胀大而触之无积聚、痞块;或虽自感胀满而腹部不大,触之无积聚、痞块。
次症:可伴有肠鸣、矢气、大便不调、嗳气、纳差、畏食、腹痛等胃肠道病症。
(2)发病季节: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3)发病特征:多缓慢起病,或轻或重,依据虚实寒热之不同,而有相应得脉症表现。
具备主症,参考次症以及第〔2〕、〔3〕,即可诊断为腹胀满。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 III 功能性胃肠病》〔DouglasA.Drossman 主编,科学出版社,2023 年〕。
必需包括以下 2 项:〔1〕3 个月内至少每月有 3 天反复消灭腹胀感或肉眼可见得腹部膨胀。
〔2〕没有足够得证据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或其它功能性胃肠疾病。
诊断前病症消灭至少 6 个月,近 3 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脘腹胀闷,连及两胁,每于情志不畅时加重,善太息,嗳气频作。
舌质淡红,脉弦。
2、脾胃湿热证:脘腹胀闷,口干口苦,肢体困重,食少纳呆,小便短赤,大便粘涩不爽。
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3、脾虚湿阻证: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渴不欲多饮,便溏不爽。
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滑或脉沉滑。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推举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黄芩、白芍、香附、藿香、枳实、白术、旋覆花、代赭石、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丸、四磨汤等。
2、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祛湿,理气消胀。
推举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黄芩、黄连、金钱草、半夏、茯苓、生白术、陈皮、香附、枳壳、焦槟榔等。
中成药:枳实导滞丸等。
3、脾虚湿阻证治法:健脾益气,化湿与中。
推举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生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炒白扁豆、枳实、厚朴、砂仁、党参、藿香、香附等。
二百九十一、腹满、腹胀
二百九十一、腹满、腹胀经方常见疾病治症:腹满、腹胀【治病策略】1、辩证(1)鼓肿者,气郁则鼓,水郁则肿。
以指接皮肉,随指陷下,皮肉不起,为水肿;外似水肿,随按随起,为气鼓。
皆因胆热阻碍中气,以致胃经不降使然。
因水化气则不肿,气化水则不鼓。
气水变化,全赖中气活泼,旋转升降,膈膜腠理,舒利清通。
胆木横逆,阳热郁塞,中气枯滞,膈膜干涩,腠理团结,然后气不化水,部而成鼓,水不化气,郁而成肿。
此病夹杂,甚难为治。
而胃经不降,实又为膈膜腠理干闭之原。
因胃降则津生,津生则气机活泼,而后旋转升降,流通无阻也。
(气鼓降胃、降胆兼降肺经,水肿降胃、降胆兼升肝脾。
)此二病,非老手难办。
(2)满肿者,脾经不升,气不运则满。
(温运中气。
)水不运则肿。
(燥土疏木。
)停水窜入经络,溢于皮肤,故肿也。
胃经不降者,多阴虚。
(降胃敛肺,兼养中气。
)脾经不升者,多阳虚。
(温补肾肝,兼润风木。
)满,即是胀。
(3)胀者,胃经自头走足,胃经不降,故头项、胸腹作胀。
但此病多兼胆经之逆与本经之滞。
(理滞降逆,调木顾中。
)湿热作胀。
(去湿清热。
)(4)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
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5)孩子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
(6)凡下利腹满不渴者,属太阴也。
(7)曹颖甫:是胀满又不同也。
A、太阴寒湿,则腹中胀满。
B、虚气停阻,则腹中胀满。
C、水结膀胱,则少腹胀满。
D、宿食不化,则腹中胀满。
E、血结胞门,则少腹胀痛。
F、腹满一证,以时减为太阴虚寒,不减为阳明实热。
虚寒当温,实热当泻,此其易知者也。
2、治疗(1)湿注太阴所主之腹部,则腹为之满。
湿流于胃,胃不能受则吐。
湿停中脘,则食不下。
湿渗大肠,则自利益甚。
寒湿在下,故腹时痛。
此证腹满自利腹痛,皆四逆汤证。
(2)桂枝汤症或者感冒并腹满便秘,厚朴七物汤。
呕吐的加半夏。
(3)太阴之利,寒热皆有。
中医针灸治疗腹胀的经验特效穴——建里穴
中医针灸治疗腹胀的经验特效穴——建里穴
腹胀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能遇到一种身体不适的症状。
中医认为导致腹胀发生原因主要脾胃损伤、情志郁结、或是湿热蕴结等原因所致,其中又以脾胃虚损最为多见。
在《诸病源候论》一书之中也曾记载:“腹胀者,由阳气外虚、阴气内积故也。
阳气外虚受风冷邪气,风冷,阴气也。
冷积于府脏之间不散,与脾气相壅,虚则胀,故腹满而气微喘。
”
腹胀多发生在人体饭后,脾胃的运化功能较差,导致腹部有胀满感;另外,中医认为胃是一个情志器官,受到人体情志因素的影响;生活中也能经常听到人们在生气后说“不想吃东西,被气饱了”等一些言语,其实也是因为脾胃受到了情志的影响。
临床当中针对这一症状,中医往往会运用一些补益脾胃和理气散郁的药物;而今天再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中医临床当中用于治疗腹胀的针灸特效穴——建里穴。
建立穴是循行人体前正中线上的任脉当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上腹部,
脐上3寸处。
此穴具有和胃健脾、通腑降气的功效,临床当中用于治疗腹胀,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具体的操作手法: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处定位此穴,然后进行术前消毒,接着手持毫针,以直刺的手法进针0.8~1寸,并通过提插捻转等操作手法,待腧穴部位得气后,留针15分钟。
同时建里穴也是一个常用的养生保健穴,生活中通过揉按该穴,可以有效的缓解胃痛、呕逆、厌食、胃下垂、胃溃疡,以及腹肌痉挛等腹部的病症表现。
另外,该穴位还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进行养生保健,其效果也较为显著。
治疗腹胀验方
治疗腹胀验方1、伤寒腹胀(阴阳不和)。
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
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2、治腹胀痛,泻不止。
用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下。
3、心腹胀满,气短。
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
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4、一切气病(胸腹胀满、恶心、气逆、翻酸、烦闷等)。
用香附子一斤、缩砂仁八两、炙甘草四两,共研为末,盐开水送服。
或研成粗末煎服亦可。
此方名“快气汤”。
5、脾湿肿满(腹胀如鼓,气喘,不能俯卧)。
用海金沙三钱,白术四两、甘草半两、黑牵牛头一两半,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水送下。
能泻为好。
此方名“海金沙散”。
6、小便不通,腹胀。
用栝楼焙过,研为末。
每服二钱,热酒送下。
服至病愈为止。
7、上气咳嗽,腹胀人瘦。
用楸叶三斗,水斗,同煮开多次,去渣,再煎浓成膏,最后团成丸,纳入肛门中。
8、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用巴豆二枚(去皮、心,炙黄)、杏仁二枚,棉包捶碎,以热水一合,泡取白汁取下。
9、干霍乱(心腹胀痛,吐泻不出)。
用巴豆一枚,去皮心,热水研服,能吐泻好见效。
10、心腹胀满,二便不通,气急喘息,脚气浮肿。
用郁李仁十二分,捣烂,水磨取汁,薏苡三合,捣如粟大。
一同煮粥吃下。
11、心腹胀满。
用野鸡一只、茴香(炒)、马芹子(炒)、川椒(炒)、陈皮、生姜吃下。
吃鸡的这一天,早上服喜禾散,辰时服此方,得午时服导气枳壳丸。
12、脚气浮肿,心腹胀满,小便涩少。
用马齿苋和少量粳米、酱汁煮食。
13、小儿腹胀的治疗便方。
用盐熬粉锡,等变色后,即取以摩擦腹部。
14、吐泻烦满,气逆腹胀。
以不灰木、阳起石(煅起)、阿魏各半两,巴豆(去心)、杏仁(去皮)各二十五个,共研细。
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樱桃大。
每服一丸。
服时,把丸子穿一孔,在灯上烧到烟尽,再研为末,姜汤送下。
15、伤寒尿涩,小腹胀满。
用石燕研细,葱白汤调服半钱。
以消胀为度。
本验方摘录于《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
治疗腹满验方
治疗腹满验方
1、咳嗽,气不顺,腹满不思饮食。
用淫羊藿、覆盆子、五味子(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姜茶送下。
2、白浊腹满。
用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加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3、水肿腹满的治疗偏方。
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4、小儿惊明腹满,大便青白色。
用柏子仁研为还想,温水落石出调服一钱。
5、脾胃虚冷,腹满刺痛。
用肥狗肉半斤以水和盐豉煮粥常吃。
6、吐泻烦满,气逆腹胀。
以不灰木、阳起石(煅起)、阿魏各半两,巴豆(去心)、杏仁(去皮)各二十五个,共研细。
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樱桃大。
每服一丸。
服时,把丸子穿一孔,在灯上烧到烟尽,再研为末,姜汤送下。
7、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
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
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蝼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钱,立通。
又方:用蝼蛄一个、葡萄心七个,捣烂,露一夜,晒干,共研为末,酒送服。
又方:夏季收集蝼蛄阴干,分头、腹、尾,焙过收存,治上身水肿,用头末七个;治身体中部水肿,用腹末七个;治下身水肿,用尾末七个,饭前服,酒送下。
本验方摘录于《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
『消化系统』治疗腹胀的中药秘方白术厚朴汤的中药方剂
『消化系统』治疗腹胀的中药秘方白术厚朴汤的中药方剂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常伴有恶心、嗳气、打嗝、肚子胀等。
那么,腹胀怎么办?接下来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治疗腹胀的中药秘方白术厚朴汤的中药方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治疗腹胀的中药秘方白术厚朴汤的中药方剂处方白术3两,厚朴(姜炒)3两,半夏(汤洗)3两,桂心3两,藿香3两,青皮3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脾虚风冷所伤,心腹胀满疼痛,四肢筋骨重弱,肌肉瞤动酸(疒斯),善怒,霍乱吐泻;或胸胁暴痛,下引小腹,善太息,食少失味。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五。
腹胀的分类一、气滞作胀患者自觉上腹部胀满堵塞,连及肝区和后背,甚则因胀致痛,每因生气或情志刺激诱发或加重,伴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食少嗳气,甚至吞酸等。
治以疏达肝气、和胃降逆。
二、脾虚腹胀肝炎日久,长期食欲不振,食少腹胀,食后加重,伴有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干稀不调、小腹重坠、四肢不温或有轻度水肿。
治以健脾消胀、升清降浊。
三、血瘀腹胀病人小腹部持续性胀满,昼轻夜重,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指甲青紫、微血管怒张,舌绛脉涩。
查体可见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等。
四、湿热腹胀胃脘少腹胀满,甚至满腹胀,持续不能缓解,多吃油腻则更甚,伴有烦躁,口渴不想喝水,头晕不清、恶心、厌油腻,大便粘滞不爽,放屁恶臭、小便黄赤等。
治以利湿为主,兼以清热、调肠理气。
另外还有脾胃虚寒腹胀、食积腹胀,临床辩证应分清气血虚实寒热,不能一见腹胀就理气,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以上就是“治疗腹胀的中药秘方白术厚朴汤的中药方剂”的介绍了,仅供大家参考!偏方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腹胀的偏方请继续关注中华秘方网。
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指南
2、中成药治疗
针对功能性腹胀的中成药治疗,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选择。以下是一 些常用的中成药:
(1)胃肠安丸:具有理气止痛、消食导滞的作用,适用于功能性腹胀患者。
(2)香砂养胃丸:具有温中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功能性腹 胀。
(3)逍遥丸: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功能性腹胀。
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腹胀中医诊 疗指南
目录
01 一、概述
03 三、注意事项
02 二、中医诊疗方法 04 参考内容
功能性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腹胀、腹痛、嗳气、恶 心等症状。在中医范畴内,功能性腹胀多由脾胃虚弱、肝气郁结、饮食不节等原 因引起。本次演示将介绍功能性腹胀的中医诊疗方法,包括辨证论治、中成药治 疗、针灸推拿等,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概述
功能性腹胀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腹胀,发病率较高。在中医理论中,功能性 腹胀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患者常出现胃脘胀痛、痞满不适、嗳气频繁等症状, 严重者可影响进食和日常生活。
二、中医诊疗方法
1、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功能性腹胀的病因有脾胃虚弱、肝气郁结、饮食不节等。根据不同 的病因和症状,可采用理气、活血、健脾、消导等治疗方法进行辨证论治。
二、功能性腹泻诊断标准
1、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功能性腹泻的诊断需首先排除感染、炎症、肿瘤等 可能引起腹泻的病因。患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结肠镜等, 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2、病史调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腹泻的起因、持续时间、症状、 家族史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
3、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 体征,以及腹部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气滞血瘀: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胰腺血 脉,气血不通,诱发胰腺炎。
腹胀中西医治疗详解
腹胀中西医治疗详解腹胀中西医治疗详解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
可以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
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
正常人胃肠道内可有少量气体,约150毫升(ml)左右,当咽入胃内空气过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时,胃肠道内产气过多,而肠道内的气体又不能从肛门排出体外,则可导致腹胀。
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胃肠道胀气的疾病有吞气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肠梗阻、肠麻痹、顽固性便秘、肝胆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
腹胀 - 疾病概述腹胀腹胀(abdominaldistention)即腹部膨胀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腹肌无力引起,小儿腹胀多以气胀最为多见。
流行病学:为儿科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常为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
腹胀就是腹部膨隆。
正常情况下小儿饭后会有腹部膨胀,饥饿时会腹部空瘪。
如果腹部持续膨胀不瘪,且腹壁有张力,即可认为腹胀。
引起腹部膨隆有下列原因:(1)消化道内积有大量气体或液体。
(2)腹腔内积有过多气体或液体。
(3)腹内有较大囊性肿物或实性肿物。
(4)腹肌无力。
腹胀 - 疾病病因腹胀一般肠道内气体主要来源于咽下的气体及消化道内产生的气体(特别是细菌发酵产气),肠道内液体的来源有唾液胃液、胆汁、胰液、小肠液等,健康人这些液体和气体经过正常消化过程均能重吸收或部分排出。
发生肠内积气积液主要有3种情况:机械性肠梗阻、功能性肠淤张(麻痹性肠梗阻)、腹腔积液,引起腹胀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6种:1.胃肠道疾病(1)胃部疾病: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及幽门梗阻等;(2)肠道疾病:常见于肠结核、痢疾、肠梗阻及习惯性便秘等;(3)其他:胃肠神经官能症;2.肝胆与胰腺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胰腺炎等;3.腹膜疾病常见于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4.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心力衰竭、肠系膜动脉硬化症、肠系膜动脉梗死等,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胀;5.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重症肺炎及伤寒等;腹胀6.其他可见于手术后肠麻痹、肺气肿、哮喘病、低钾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脊髓病变药物反应、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结缔组织疾病及甲减等;发病机制:1.机械性肠梗阻近端肠管内的气体及液体重吸收和排出受到障碍肠管内细菌因肠内环境的改变产生大量气体,而出现腹胀,B超钡灌肠、X线立位照片或透视检查可见小肠内有多个液平面及瘪缩的结肠即可确诊;2.功能性肠瘀胀(麻痹性肠梗阻) 主因肠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消化道蠕动功能失调如全身重症感染、败血症肺炎脑炎、毒血症或中毒性休克等,引起微循环障碍,胃肠道首先缺血缺氧以致扩张无力而腹胀腹膜炎与腹部损伤(包括手术损伤)后产生肠麻痹气体吸收障碍亦可引起腹胀特别以结肠胀气为主,B超检查、钡灌肠可见结肠充气扩张;3.腹腔积液腹水引起的腹胀多由于血浆蛋白低下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门静脉高压腹腔炎症或肿瘤所致。
【偏方】功能性腹胀及术后腹胀效验良方
【偏方】功能性腹胀及术后腹胀效验良方腹胀是指胃脘及胃脘以下的整个腹部胀满的一种症状。
现代医学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肠梗阻,肝胆疾病,腹腔手术后多出现腹胀。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饮食失调、起居无节,湿阻气滞、脾胃虚弱以及瘀血阻滞经脉等因素引起。
临床可见腹部胀大,叩之如鼓,伴有食欲不振,纳呆饱闷,嗳腐吞酸,恶心呕吐等症。
方一足三里敷贴【主治】:手术后腹胀,肠鸣音减弱,排除肠梗阻。
【方药】:大黄、木香、桃仁各9g,牵牛子、赤芍各6g,冰片3g。
【制用法】:上药研成细末,用香油调成稠糊状,以不流淌为度,外敷双侧足三里,以塑料薄膜封包外固定。
每8小时更换1次,3次为1疗程。
【编按】:中医认为,手术刺激可使气血瘀滞,胃肠通降功能失常,导致腹胀。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理论,治疗应以理气通腑除胀为主。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是治疗肠胃疾病的主要腧穴,具有双向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
敷贴药中大黄、牵牛子苦寒沉降,通里除胀;木香辛行苦降,善行胃肠之滞气;桃仁、赤芍活血化瘀以利行气除胀;冰片清凉透达,通经活络,助药物渗透吸收;香油清香走窜,促使诸药合力经穴位由表入里,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直达病所,从而达到治疗腹胀的目的。
126例腹胀患者敷药后24小时内显效98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24%。
显效98例中有2例出现缓泻;无效6例中有4例伴有低血钾,2例并发腹膜炎。
实践证明,本疗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实可靠,符合外科术后用药原则,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方二莱菔子烫熨腹部【主治】:腹胀【制用法】:在常规治疗原发病与常规护理的同时,用中药莱菔子500g,放在铁锅里炒热至70℃后,放置于15cm×15cm布袋,袋口扎紧。
然后根据病人的情况,备好屏风遮挡(冬天应注意保暖),护士协助病人充分暴露腹部,然后把布袋放置于病人的中脘处,先顺时针沿脐周旋转反复熨烫致腹部皮肤潮红;再逆时针方向沿脐周旋转反复熨烫致腹部皮肤潮红;接着把布袋放于上脘部,从上至下至气海穴,再从下至上反复熨烫;最后将布袋放于升结肠处沿横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直肠方向,从上至下反复熨烫;如果袋内的药物温度下降变凉,则需再次加热后,继续熨烫致使病人出现肛门排气,感觉腹胀减轻后方可停止。
腹胀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腹胀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腹胀使人们生活中比较多见的症状,如果我们吃的太多,那么也会感觉到腹胀。
如果吃了一些容易产气的食物,那么也容易出现腹胀的症状。
虽然说腹胀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是,腹胀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会让人感觉非常的不舒服。
那么,腹胀用中医方法怎么治疗呢?消食导滞1.保和丸:本品由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陈皮、制半夏、茯苓、连翘等组成。
具有消食化积的功能。
主治饮食积滞,腹部胀满,嗳气吐酸,胃中嘈杂不舒,不思饮食等。
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2.沉香化滞丸:本品由神曲、麦芽、沉香、木香、香附、砂仁、陈皮、藿香、莪术等组成。
具有消食开胃、行气消胀、和胃止呕的功能。
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
每次服6~9克,日服2次。
3.开胸顺气丸:本品由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木香、青皮、乌药、枳实、厚朴、大黄、槟榔、甘草等组成。
具有消食、行气、泻下的功能。
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不通等。
每次服6克,日服1~2次。
燥湿健脾1.香砂养胃丸:本品由苍术、厚朴、陈皮、香附、砂仁、甘草等组成。
具有燥湿健脾、行气消胀的功能。
适用于湿邪阻滞脾胃,腹胀,食少,便溏,身重,乏力以及舌苔厚腻等。
每次服6克,日服2次。
2.香砂枳术丸:由香附、砂仁、枳实、白术等组成。
具有燥湿健脾、行气和胃的功能。
适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闷,食少,呕吐,便溏,身重,乏力等。
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行气和胃1.木香顺气丸:本品由木香、香附、砂仁、青皮、苍术、厚朴、陈皮、枳壳、槟榔、生姜、甘草等组成。
具有行气和胃、疏肝燥湿的功能。
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闷疼痛,呕吐酸水等。
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2.越鞠丸:本品由香附、苍术、神曲、川芎、栀子等组成。
具有疏肝行气以及燥湿、消食、活血、清热等功能。
主要用于肝胃气滞,兼有湿滞、食积,脘腹胀闷,两肋及胃脘胀痛或刺痛,精神抑郁,饮食无味,呕吐酸水等。
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伤寒论·腹满,有以下20种情况及对应方药
伤寒论·腹满,有以下20种情况及对应方药
1.腹满,腹大满,腹满痛、腹满不减,腹胀——大承气汤
2.腹大满——小承气汤
3.腹胀满,腹微满——调胃承气汤
4.腹满——厚朴七物汤
5.痛而闭——厚朴三物汤
6.腹满——厚朴七物汤
7.腹满,腹胀如水状——硝石矾石散
8.腹满——白虎汤
9.腹都满——小柴胡汤
10.腹满——栀子厚朴汤
11.腹微满——茵陈蒿汤
12.腹满——己椒苈黄丸
13.心痛腹胀——走马汤
14.癥病……胎动在脐上者——桂枝茯苓丸
15.腹满——温经汤
16.腹胀满——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17.(腹满)大实痛——桂枝加大黄汤
18.腹满时痛——桂枝加芍药汤
19.腹满——大黄䗪虫
20.腹胀满——四逆汤。
腹胀的辨证及治疗
腹胀的辨证及治疗杨连【摘要】腹胀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治疗要辨证施治,先辨虚实,再辨寒热。
治疗上以通肠腑,调理脾胃功能为主。
笔者分析了腹胀的病机、辨证方法及治法体会。
腹胀是临床常见病证,中医称之为“胀满”、“痞满”,多发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肝硬化腹水、肠梗阻、各种腹部术后等[1]。
中医治疗腹胀满病有丰富的历史积淀,有独特的优势,而且疗效确切,只要正确辨证,见效明显。
【关键词】腹胀;虚实;寒热;辨证【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5-243-021 腹胀满病的病因《素问》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胃是受纳水谷和腐熟水谷的器官。
脾是运化水谷,吸收水谷精微的器官。
脾胃相为表里,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位居中焦而为气机升降之轴,脾胃有纳运水谷,升清降浊,主气统血等生理功能。
外感六淫之邪、饮食不节,冷热不均均会影响津气正常升降出入,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清浊相混,气留血涩,湿气内停,遂成胀满。
《灵枢·胀论》曰:“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六元正纪论》1云:太阴所至为中满。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
脾乃阴中之太阴,同湿土之化,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
天为阳、为热,主运化,地为阴,为湿,主长养。
无阳则阴不能生化,故云脏寒生满病。
所以说脾胃疾病是腹胀的根本所在。
《灵枢·胀论》曰:“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对腹胀满病而言,基本病理是脾失健运,湿凝气阻。
寒湿、湿热困脾可引起腹胀满,积食可致纳运障碍,气机阻滞,升降升调,也可引起腹胀满,脾虚、中气下陷则无力推动气行,因虚而滞,也可导致腹胀满。
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指南 (基层医生版)
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黄穗平1 ,孟立娜2 ,唐旭东3 ,王静1 ,叶振昊1 ,钟子劭1 ,温艳东4 ,王凤云4 ,吕林4 (1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广州510000;2 浙江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杭州310000;3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4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关键词: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2018年9月13日在重庆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第三次专家论证会形成《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终稿。
前期编写、修改流程见参考文献[1-2]。
功能性腹胀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疾病,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成为其他疾病的诱发因素,因而在临床上越来越得到重视。
中医药治疗腹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由于中医药传承的特殊性及中医药治疗的个体化等特点,使得中医药治疗腹胀的临床疗效评价方面难以得到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然而其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是肯定的。
由于既往尚无功能性腹胀相关的中医诊治指南,为此,我们在收集文献,评价证据的基础上,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并结合专家共识意见,对功能性腹胀的汤剂、中成药、外治法等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作出相应的推荐,形成本病中医诊疗指南,以期规范医生医疗行为、提高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
本指南适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基层执业医师使用。
范围本指南对功能性腹胀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作了原则性的提示。
本指南适用对象为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基层执业医师。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 年版一部;《中医方剂大辞典》2002版一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以下简称《医保目录(2017年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675.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ZYYXH/T 473-2015:《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GB/T 21709.20- 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GB/T 21709.21-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针刺手法》;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
小腹胀满经典方一组
小腹胀满经典方一组少腹胀满(莱丁芬)脐下胀满是也。
若先脐下满,渐延及脐上满者,亦用此法。
泽漆汤治石水。
四肢瘦,腹肿,不喘,其脉沉。
泽漆(洗去腥,五两)桑白皮射干(洗浸)黄芩茯苓白术(各四两)泽泻防己(各二两)上咀。
每服五钱,水三盏,乌豆一合,煎二盏,入药同煎七分,去渣,空腹温服,日三。
《圣》治腹坚胀满,号石水方。
用白石英十两,捶大豆大,以瓮瓶盛,用好酒三斗浸,以泥重封瓶口,用马粪及糠火烧之,长令酒小沸,从卯至午,即住火候。
次日暖一中盏饮,日可三度。
如吃酒少,随性饮之。
其白石英可更一度烧之。
《素》阴阳结邪,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胀。
肾肝并沉,为石水。
(大奇论)《灵》肾脉微大为石水,起脐以下至小腹,然,上至胃脘,死不治。
肠覃,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肉乃生。
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罗〕露丸治寒伤于内,气凝不流,结于肠外,久为瘕,时作疼痛,腰不得伸。
京三棱广术(各一两。
酒浸)干漆(五钱,洗去腥,炒烟尽)茴香(三钱,盐炒)砂(四钱,另研)轻粉(一钱,另研)川乌(半两,炮,去皮脐)青皮(去白,三钱)雄黄(另研,三钱)穿山甲(炮,一钱)麝香(五分,另研巴豆(三十粒,去皮,同广术、三棱炒,令深黄色,去巴豆不用)上除另研四味外,余为细末和匀,生姜汁糊为丸,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温生姜汤送下;温酒亦得,食前。
〔无〕乌喙丸治肠覃,亦治乳余。
乌喙(炮,去皮、尖,一钱)半夏(汤洗,四钱)石膏藜芦(炒)牡蒙茯苓(酒浸)桂心干姜(炮。
各一钱)巴豆(七个,研膏)上末蜜丸,如绿豆大。
每服三五丸,食后酒饮任下。
亦治男子疝病。
经云∶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
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
〔《圣》〕见丹治寒客于下焦,血气闭塞而成瘕,空大必不消者。
附子(四钱,炮,去皮脐)鬼箭羽(三钱)泽泻肉桂玄胡索木香(各二钱)紫石英(一钱)槟榔(二钱半)血竭(钱半,另研)水蛭(炒,一钱半,烟尽)桃仁(汤浸,去皮,炒黄,三十个)京三棱(锉,五钱)大黄(锉碎,二钱,同京三棱酒浸一宿,焙干)上除血竭、桃仁外,同为细末,和匀,用原浸酒打糊为丸,桐子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胃肠病学》(李乾构主编,科学出版社,1993年)。
(1)主症:脘腹胀满,腹部外形胀大而触之无积聚、痞块;或虽自感胀满而腹部不大,触之无积聚、痞块。
次症:可伴有肠鸣、矢气、大便不调、嗳气、纳差、畏食、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2)发病季节: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3)发病特征:多缓慢起病,或轻或重,根据虚实寒热之不同,而有相应的脉症表现。
具备主症,参考次症以及第(2)、(3),即可诊断为腹胀满。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III功能性胃肠病》(DouglasA.Drossman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
必须包括下列2项:
(1)3个月内至少每月有3天反复出现腹胀感或肉眼可见的腹部膨胀。
(2)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或其它功能性胃肠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肝郁气滞证:脘腹胀闷,连及两胁,每于情志不畅时加重,善太息,嗳气频作。
舌质淡红,脉弦。
2.脾胃湿热证:脘腹胀闷,口干口苦,肢体困重,食少纳呆,小便短赤,大便粘涩不爽。
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3.脾虚湿阻证: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渴不欲多饮,便溏不爽。
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滑或脉沉滑。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黄芩、白芍、香附、藿香、枳实、白术、旋覆花、代赭石、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丸、四磨汤等。
2.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理气消胀。
推荐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黄芩、黄连、金钱草、半夏、茯苓、生白术、陈皮、香附、枳壳、焦槟榔等。
中成药:枳实导滞丸等。
3.脾虚湿阻证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和中。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生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炒白扁豆、枳实、厚朴、砂仁、党参、藿香、香附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二)特色疗法
根据情况选择以下1~2种特色疗法配合口服中药治疗。
1.敷脐治疗
(1)肝郁气滞证:香附、青皮、木香。
(2)脾胃湿热证:黄连、豆蔻、厚朴。
(3)脾虚湿阻证:砂仁、公丁香、白术。
操作方法:研末醋调,制成厚约0.5cm、直径约1.5cm左右的糊状药饼,敷于肚脐(神阙穴)上,再覆以纱布敷料,8小时后去除,每日一次,5天为一疗程。
脾虚湿阻证可先施艾灸,再用药敷脐。
艾灸方法:先在肚脐周围铺上约0.5cm厚的脱脂棉层,取药粉末适量,填充肚脐,上放置一直径约3cm、厚度约1mm姜片,再取艾绒适量,做成直径约2cm 的艾柱,置于姜片之上,点燃,行隔姜灸。
时间约30分钟,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清理肚脐,隔日一次。
注意事项:
(1)对醋皮肤过敏者可尝试采用水调治疗。
(2)腹部皮肤损害或皮肤易过敏者慎用此法。
(3)敷贴时间不宜延长,防止过敏或感染。
(4)敷脐隔姜灸时注意肚脐周围厚敷脱脂棉,谨防烫伤。
2.针刺治疗
主穴:天枢、大横、足三里、中脘、内关、关元、气海。
配穴:肝郁气滞证加双侧太冲、膻中。
脾胃湿热证加内庭、曲池、丰隆。
脾虚湿阻证加脾俞、太白、阴陵泉、三阴交。
操作方法:取以上主穴,随证选2~3个配穴,肝郁气滞证、脾胃湿热证用毫针进行中强刺激,脾虚湿阻证用毫针进行中弱刺激,留针10~20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针刺一次。
也可用电针进行针刺。
注意事项:(1)治疗前应严格消毒,防止局部皮肤感染。
(2)选择舒适体位施针,避免在疲劳、饥饿状态下施针。
(3)全身性皮肤病患者不宜采用此法。
3.耳穴压豆治疗
主穴:脾、三焦、交感、皮质下、腹。
配穴:肝郁气滞证加肝、胸、结节。
脾胃湿热证加胃、艇中、耳背脾。
脾虚湿阻证加肺、膀胱、小肠。
操作方法:取以上主穴,随证选1~2个配穴,用王不留行豆贴压,行点压手法,中弱刺激,保留24小时。
每次取一侧耳穴,左右耳交替,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1)治疗前严格消毒,防止耳廓感染。
(2)耳廓冻伤或有炎症或病人在疲劳、饥饿状态时不宜用此法。
(3)治疗期间嘱病人每天按压数次,以加强刺激。
(4)夏季留针时间可适当缩短,防止过敏或感染。
(四)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适当活动,以散步、慢跑为主。
2.饮食调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食至七分饱即止,清淡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减少肉类、脂肪类、豆类及甜食食物摄入,避免进食辛辣油炸之品,忌烟酒。
3.情志调摄: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制定。
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一)评价标准
1.症状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消失,积分减少≥95%;
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积分减少≥70%;
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30%;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2.腹围疗效标准
显效:腹胀缓解伴腹围减少≥2cm;
有效:腹胀缓解伴腹围减少0.5cm~2cm;
无效:腹胀伴腹围无明显变化或腹胀伴腹围增加。
3.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显效:量表积分减少≥50%;
有效:量表积分减少<50%;
无效:量表积分无明显变化,或积分增加。
(二)评价方法
1.症状评价方法
对腹胀、肠鸣、矢气、大便不调、纳差、嗳气6个主要症状从严重程度、发作频率两个维度分别进行评价,所有症状两个维度的分数总和即为症状积分,评价时限为2周。
评分表参照胃肠症状评分(GSRS)法以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 Dyspepsia Index NDI)症状评分系统制定。
腹胀满(功能性腹胀)症状评分表
主要症状严重程度
0分=无症状
1分=空闲安静时可感觉到症状存在
2分=症状持续存在,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3分=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4分=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
作,难以忍受发作频率
0分=没有
1分=1~4天/两周2分=5~8天/两周3分=9~12天/两周4分=(几乎)每天
腹胀
肠鸣
矢气
大便不调
纳差
嗳气
3.生活质量评定方法
本量表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制定,采用自评表方式
4.评价时点
(1)第0天——治疗前①症状评价②腹围测量③生活质量评价;(2)第21天——治疗结束①症状评价②腹围测量③生活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