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09月08日05:53 AM
“对冲基金的基金”布局亚洲
英国《金融时报》索菲亚•格利
字号
背景
英文对照评论打印电邮收藏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对冲基金的基金”(fund of hedge funds,即专门投资对冲基金的基金)这种经营模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了重创。除非比以前更有把握获得优厚回报,否则投资者不会再心甘情愿地缴纳“双重费用”;而在考察基金公司能否兑现承诺方面,他们也比以往谨慎了许多。
但是,总部设在伦敦和芝加哥的另类投资咨询公司Clontarf Capital的奥伊芬•德菲特(Aoifinn Devitt)表示,乌云里总会透出一缕阳光。
她表示:“对冲基金受到了打击,但真正遭遇危机的是对冲基金的基金——这类基金过去极大地推动了我们业务的发展。”
Clontarf创立于2006年,正是“对冲基金泡沫泛滥的鼎盛时期”。针对危机中受创的产品,该机构制定了“重振和重组”的明确方针。
事态的演变也证明其提供多样化服务是正确决定。为了能够安渡不同经济周期,Clontarf能够提供与各种另类资产相关的咨询服务,包括房地产、大宗商品和私人股本等等。德菲特表示:“三年来,没有人咨询过房地产投资事宜。”
尽管“对冲基金的基金”行业陷入了困境,投资管理公司City Financial却在着手创设一只面向亚洲市场的“对冲基金的基金”,并由Clontarf承担投资组合管理工作。
德菲特对于“对冲基金的基金”所面临的压力有着较为现实的认识,但她乐观地认为,这只新基金能够满足后危机时期投资者更为苛刻的要求。
首先,手续费结构——这是“对冲基金的基金”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一个地方——的设计能够使投资者相信,自己将从投资中得到价值。
年度管理费为80个基点,低于业内通常水平(或者说,至少低于公开的、未经私下协商的标准);仅对10%以上的收益部分收取10%的业绩提成。
主要管理人员经过了精心的遴选,以求能够匹配向最终投资者承诺的流动性条款。德菲特指出,危机期间,在美国和欧洲,由于存在禁售期、赎回限制和侧袋(sidepocket)等相关规定,令“基金的基金”投资者感到失望,而亚洲的对冲基金基本上未受此类规定的影响。
“亚洲的对冲基金管理公司都满怀渴望,而在欧美通常看不到这种心态。由于顾及面子,亚洲对冲基金很少设定禁售期。”
德菲特的资历,使其深谙亚洲对冲基金市场。她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亚洲度过,而且过去8年来一直在关注亚洲对冲基金。她表示,8年来亚洲对冲基金市场成熟了许多,基金数量猛增,特别是从老基金剥离出了很多“第二代基金”。
她指出,对于在亚洲开拓业务,虽然许多初创基金都很难募集到大量资金,但优势在于成本低廉。收取的手续费与西方同行相当,但员工的薪酬却远低于西方的标准。所以,亚洲对冲基金即使资产管理规模要小得多,也能够实现盈亏平衡。
尽管心存乐观,德菲特目前并没有扩大投资组合的计划,而是把资金配置在仅10家基金管理公司上。他们先从大约1000家对冲基金中挑出大约100家可能适合投资的目标,从中再筛选出30家,然后由Clontarf,以及City Financial派出的业务尽职调查小组分别多次造访这些基金公司,才选定最终的投资目标。
从地域角度来说,新基金把重点放在中国,因为“如果你相信亚洲的增长,你就必须相信中国的增长”。其中近半数资产配置在中国市场上,约15%投资于日本的相对价值策略基金,其余则投向韩国、印尼和台湾等地市场。
Clontarf和City Financial或许仍须克服投资者不愿再理睬“对冲基金的基金”这个难题,但它们也具备一些优势。首先,投资者希望从亚洲的经济增长中获利,也明白这需要当地的专业知识。其次,已有两家未公开身份的退休基金作为种子投资者加盟其中。
德菲特表示:“眼下我们看到,投资者对亚洲的经济增长走势深信不疑,并且希望调整为全线做多的配置策略。产生这种想法有其诱因。”
译者/杨远
2011年08月01日06:09 AM
对冲基金日益重视亚洲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汉妮•桑德尔报道
字号
背景
英文对照评论[4条] 打印电邮收藏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6月底,韩国国民年金公团(NPS)举行了一场招待会,庆祝其纽约办事处开业。出席捧场的嘉宾除金融界的显赫人物之外,还有许多来自对冲基金的人士。到场嘉宾包括花旗集团(Citigroup)的潘伟迪(Vikram Pandit)、高盛(Goldman Sachs)的盖瑞•柯恩(Gary Cohn)以及凯雷(Carlyle)联合创始人大卫•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
这样的嘉宾阵容丝毫不令人意外。NPS拥有全球最大的资金池之一,掌管资金近3000亿美元,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NPS已经不满足于在本国市场发展。它占到首尔股市5%以上的市值,拥有韩国债券市场17%的份额。“我们是在小池塘里游弋的一条大鲸鱼,这对我们很不利,”NPS董事长兼
首席执行官全光宇(Jun Kwang-woo)对在场嘉宾表示。“我们需要加大对韩国以外地区的投资。”
NPS还未投资过韩国国内外的对冲基金,但情况可能很快会改变。在招待会次日,NPS 又举行了一次早餐会,各对冲基金的代表蜂拥而至。
NPS这次早餐会只不过再一次证明了,对冲基金对亚洲的关注度已升温到何种程度。
对冲基金追逐财富,而如今全球财富多集中在亚洲。新加坡几家大型投资基金都是对冲基金的大手笔投资者,中投公司(CIC)、以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养老基金也是如此。
尽管美国一些州的养老基金正慢慢将更多资金配置给对冲基金(在这个低利率盛行的世界里,除了对冲基金,还有谁能为它们提供诱人的回报率?),但太平洋彼岸同行们的资金实力立刻令它们相形见绌。
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在亚洲投资格局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譬如,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淡马锡(Temasek)打算减持它在中国两家银行的股份时,沽售的股份有相当一部分都由对冲基金接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负责了这起大宗交易的安排。
已经在亚洲设立办事处的对冲基金阵营包括Citadel、城堡(Fortress)和SAC等许多著名的美国基金。它们认识到,若要在亚洲进行投资,就必须亲自在亚洲设立业务机构。这一阵营还包括第二代准本土基金——此类基金的创始人曾在亚洲以外地区为高盛等公司管理内部对冲基金,目前已自立门户。
此外,有些本土基金也在扩大业务规模,比如管理资金规模达26亿美元的香港本地宏观对冲基金Ortus。据一些大宗经纪商预计,随着宏观基金和亚洲的信贷基金纷纷在香港和新加坡设立办事处,未来几个月将有更多资金规模逾1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问世,投资策略也将呈现更加多样化的趋势。
Eurekahedge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今年5月,亚洲对冲基金的数量由202家增至1271家。同期,亚洲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190亿美元飙升至1340亿美元。
对冲基金在亚洲扩大业务规模再次提醒人们,亚洲经济增长前景比其它任何地区都要乐观。
在追逐亚洲增长带来的更高回报率的同时,对冲基金也将向亚洲各市场注入更大的流动性。它们将帮助欠发达的资本市场加快发展速度。亚洲的信贷基金,例如对冲基金MatlinPatterson正在设立的一家信贷基金,可望将资金引入被当地大型银行所忽视的中小企业。
在近期内,亚洲各央行也许会将资金流入视为一件坏事。此时,出于对通胀压力的担忧,它们正竭力阻止热钱流入,并打压飞涨的资产价格。但从长期来看,对冲基金在亚洲开展业务不失为一件好事。
眼下,尽管由于美国和欧洲的政府无节制地开动了印钞机,世界上看起来资金很充足,但流动性正在慢慢减少。资金成本将不可避免地上升。
世界投资格局已出现了两级分化:发达国家增长乏力,资金匮乏;而在亚洲,流动性仍很充沛,各公司坐拥大量现金,有足够的信心进行投资。对冲基金将流动性带到亚洲,将不可避免地抽走其它地区的流动性,使欧洲和美国潜在的资金匮乏情况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