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篇: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定滑轮和动滑轮》。
我这节课的说课流程是: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和学法三说过程四说教学预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
2.【学情分析】:对于农村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科学概念: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5.【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6.【教具学具准备】:滑轮2个,铁支架1个,测力计1支,钩码1盒,细绳子2根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本课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优秀3篇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优秀3篇《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篇一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构造上的特点2、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一三;科学知识:3、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4、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能有机会与同学们共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地为同学准备了一首歌曲,请同学欣赏。
2、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
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3、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预测是()否()要改变的条件不要改变的条件实验设计(可附图)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一三的表格内。
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动滑轮与定滑轮教案
动滑轮与定滑轮教案教案标题:动滑轮与定滑轮教学目标:1. 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3. 能够分辨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物或图片。
2. 实验材料:绳子、不同类型的滑轮、重物等。
3. 实验工具:测量尺、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滑轮吗?它有什么作用?”2. 展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探究:3.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
4. 实验1:固定动滑轮,将一根绳子绕过动滑轮,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挂上一个重物。
记录下重物下降的时间。
5. 实验2:固定定滑轮,将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挂上一个重物。
记录下重物下降的时间。
6.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讨论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验中的差异。
总结:7. 引导学生总结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8. 引导学生思考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例如起重机、滑车等。
拓展:9. 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使用多个动滑轮或定滑轮,会发生什么变化?”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滑轮的理解。
作业: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小论文,包括定义、特点、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评估:1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理解程度。
12. 对学生的小论文进行评分,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13.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滑轮的应用,并进行记录和分享。
1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其他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斜面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工作原理,并能够分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 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索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教具学具准备滑轮9个,铁架台9个,测力计9个,钩码9盒,细绳9根( 厘米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升旗视频。
“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升旗仪式,你想过没有,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生答滑轮)“对,滑轮。
”师手拿滑轮“像这样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自由转动的轮,称为滑轮。
”(出示课件2)这是各种型号、各种颜色的滑轮。
(出示课件3)定滑轮的定义:像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板:定滑轮)2、 科学探究(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出示课件4)这个同学升旗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升旗手向哪个方向拉绳子?旗子向哪个方向运动?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作用 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国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使工作方便)(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1、师: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2、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测呢?(讨论、汇报)怎样才能证明定滑轮省力?4、实验操作方法(1)组装定滑轮。
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挂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细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3)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上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
(右边钩码看作所用的力)当定滑轮达到平衡时,我们认为右边所用的力刚好把左边的重物拉起,这和我们做过的哪个实验相似?(杠杆尺的研究)5、教师提醒学生实验要求,做好记录。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班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材分析
在前面几课中,从同学身边非常熟识的生活使用工具入手争论
了杠杆、轮轴。
本课将沿用前几课由生活现象引入探究问题的原则,依据“问题——思索——假设——验证”的思路,指导同学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进一步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班级同学,他们接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已有3年的时间。
滑轮是同学们都曾亲眼见过的比较熟识的工具,对于“滑轮”的作用他们有着肯定的生活阅历,但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由于同学头脑中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与原理存在似懂非懂的问题,所以,他们对定滑轮和动滑轮布满了探究的欲望和爱好,于是在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观看和试验活动可以使他们熟悉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与原理。
教学目标
1. 科学学问: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争论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争论方案,并依据方案步骤进行争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育乐于探究、注意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沟通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试验来熟悉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传递和转换的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滑轮组的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图片等。
2.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图片,如吊车、滑轮组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学生分享对滑轮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滑轮组模型,向学生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激发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滑轮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通过示例演示。
3. 提问学生: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特点?第二章:定滑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定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内容:1. 定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定滑轮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定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示例演示。
2.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使用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进行实际操作。
3. 提问学生:定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的?使用定滑轮时需要注意什么?第三章:动滑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内容:1. 动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动滑轮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动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示例演示。
2.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使用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进行实际操作。
3. 提问学生:动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使用动滑轮时需要注意什么?第四章:滑轮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内容:1. 滑轮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滑轮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示例演示。
2.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进行实际操作。
3. 提问学生:滑轮组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使用滑轮组时需要注意什么?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2. 激发学生对滑轮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学内容:1. 总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动滑轮定滑轮教案初中
动滑轮定滑轮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教学准备:1. 教具:动滑轮、定滑轮、绳子、钩码、实验台等。
2. 实验器材:测力计、刻度尺、记录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学校升国旗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升旗过程中滑轮的作用。
2. 提问:什么是动滑轮?什么是定滑轮?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动滑轮:介绍动滑轮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动滑轮可以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能省力但费距离。
2. 定滑轮:介绍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不能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3.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解释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动滑轮实验:演示动滑轮的使用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定滑轮实验:演示定滑轮的使用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滑轮组实验:演示滑轮组的使用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使用动滑轮或定滑轮的简单机械,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掌握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较好地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在讨论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它们的区别。
2.能够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计算物体的力、重量及变速和变向。
3.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力、重量、变速和变向的简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滑轮原理进行力、重量、变速和变向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2.图像化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滑轮原理和实际应用。
3.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节:定滑轮的定义和应用1.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2.定滑轮的基本原理;3.定滑轮的应用:计算力和重量;4.定滑轮计算实例演示。
第二节:动滑轮的定义和应用1.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2.动滑轮的基本原理;3.动滑轮的应用:计算速度和方向;4.动滑轮计算实例演示。
第三节:综合实践应用1.小组合作完成综合应用实例;2.根据实例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3.分享实践心得,展示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习评价1.采用小组PBL评价方法,以小组合作完成的综合应用实例为评价标准;2.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问题和见解,以创新思维为辅助评价因素;3.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评价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相关资料总结本教案通过PBL教学法、图像化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全面地介绍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实际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等多种能力。
通过实例综合合作应用,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创造力和创造意识。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激发学生对滑轮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
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滑轮的分类和应用。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学生能区分滑轮的分类和应用。
第二章:定滑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定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
2.2 教学内容定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定滑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模型来说明定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定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学生能正确使用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
第三章:动滑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2 教学内容动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模型来说明动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动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学生能正确使用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第四章:滑轮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构造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4.2 教学内容滑轮组的构造和特点。
滑轮组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模型来说明滑轮组的构造和特点。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4.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滑轮组的构造和特点。
学生能正确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滑轮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5.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滑轮的理解和感悟。
5.3 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4 教学评估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第六章:实验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
最新《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1潘绪柱23一、教学设想4遵循“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技5能和细致、认真的品质,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通过实验比较分析,让学生能6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懂得科学结论的获得是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生动地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所78以教学中通过讨论及活动,使学生能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9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接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已有3年的时间。
滑1011轮是学生们都曾亲眼见过的比较熟悉的工具,对于“滑轮”的作用他们有着一定的生活12经验,但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由于学生头脑13中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与原理存在似懂非懂的问题,所以,他们对定滑轮和动滑轮14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于是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活动15可以使他们认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与原理。
16三、教学目标171.知识和技能18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9能根据滑轮轮轴位置是否移动判断动滑轮和定滑轮。
2.过程、方法和能力2021通过对滑轮工作的探究和理论分析,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学会比较。
2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
23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4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互协作和交流;25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26四、教学重难点27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28能力。
29五、教学准备30图片,铁架台、定滑轮和动滑轮、钩码等的工具盒,测力计。
31六、教学过程一、导入32331、看升旗的视频,请同学回忆我校升国旗的过程。
做一做旗手的升旗动作,就像你34正在升国旗一样,留意手的拉绳的方向,和旗的运动方向。
定滑轮和动滑轮_教案
动滑轮和定滑轮【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轮轴进一步认识滑轮。
2.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在我们日常中生活中的使用。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激趣导入新课。
图片:让学生了解在码头,那些庞大的货物是怎样被装上船和运上岸的。
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指名表述说出自己的看法。
2.探究活动(一):旗杆顶部的轮子1.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台的旗杆顶(或回忆长旗仪式),想一想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帜就能长那么高。
2.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的问题逐渐清晰。
并通过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焦点凝到了那个轮子上。
3.认识定滑轮的定义。
4.实验操作了解定滑轮的作用:(1)试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旗杆顶有一个轮子实验交流汇报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2)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指名学生发言,把探讨内容引到改变里的方向上)5.仔细体会利用定滑轮后有什么不同?利用测力计实际测试。
3.探究活动(二):会移动的轮子1.认识动滑轮的下义。
2.讨论动滑轮在生活中主要在那些地方得到使用。
3.比较动、定滑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分组实验4.巩固延伸1.如果说定滑轮也是一处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探讨。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标题: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其区别和联系。
2. 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运动特点和作用。
3. 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投影仪。
2. 画板、白板、马克笔。
3. 学生练习题及解答。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并询问他们对滑轮的了解程度。
认知:2. 教师简要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实际生活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场景,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滑轮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实践: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安排几个具体的实验场景,例如升降物体、拉力计测量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运动特点。
同时,教师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解析:5. 教师展示和讲解实验结果,解析滑轮在各种场景中的作用和原理。
通过引导性提问,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滑轮的力学特性,并从中总结相关规律。
巩固:6. 教师通过练习题和解答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
总结:7.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难点和要点。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8. 教师提出一些扩展性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滑轮的更广泛应用领域,以及如何改进和优化滑轮系统。
作业:9.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完成,并督促学生按时交作业。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价,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提供反馈。
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和小组讨论来评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模型或实物。
2. 绳子、重物等实验材料。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滑轮知识,如简易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二、探究定滑轮(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如固定位置、改变力的方向等。
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如力的大小、移动的距离等。
4. 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三、探究动滑轮(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如可以移动位置、改变力的方向等。
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如力的大小、移动的距离等。
4. 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区别。
2. 提问: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3. 让学生举例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如升旗、吊车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装置,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区别,掌握了它们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够分析数据,探讨滑轮的工作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滑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使用,能有效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在使用时能省力。
教材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深入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的知识,对杠杆、轮轴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滑轮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和特点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理解和掌握滑轮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能正确使用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定滑轮、动滑轮、绳子、钩码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滑轮小游戏,引导学生关注滑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滑轮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滑轮的外观。
然后通过PPT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让学生对滑轮有更深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有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的工作过程,体会滑轮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实验心得,分享自己对滑轮的认识。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模型。
2. 绳子。
3.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使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3. 讲解: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5. 总结: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 拓展: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知识。
9.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对滑轮的认识。
2. 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和特点。
3. 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4.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滑轮的工作过程。
5.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孤立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复习孤立滑轮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
2.提问:除了孤立滑轮,还有哪些类型的滑轮?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Step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与特点1.讲解定滑轮的定义:定滑轮是指固定在支架上,只能绕着支架轴线旋转的滑轮。
2.讲解定滑轮的特点:a.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b.力的大小不变,但能减小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3.讲解动滑轮的定义:动滑轮是指可以围绕物体旋转的滑轮。
4.讲解动滑轮的特点:a.不改变力的作用方向;b.力的作用点相对于动滑轮移动的距离与物体的移动距离相等。
Step 3 案例分析1.给出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块物体需要抬起,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来完成任务。
请思考一下,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有什么不同?2.让学生讨论并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并总结出在不同情况下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的原因。
Step 4 实践操作1.在教室中设置一个简易的滑轮装置,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
2.准备几个不同材质和尺寸的物体,让学生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来举行这些物体,并记录下使用不同类型滑轮的感受和体会。
Step 5 讨论和总结1.结合实践操作的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因和适用场景。
Step 6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原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找出至少三个例子。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所选例子中滑轮原理的应用方式和实际效果。
四、课堂小结1.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定滑轮和动滑轮》精品教案
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及其特点。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两种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看到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绳子,国旗就徐徐升起了。
你知道旗杆顶端有一个什么机械帮助把旗升上去的吗?你了解它的作用与实质吗?你还能举出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赏、思考、回答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滑轮观察多媒体课件图片得出滑轮定义。
中心有轴,周边有凹槽,可以绕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叫作滑轮。
探究点二:定滑轮问题1:我们可以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但如果高度太高,手够不到怎么办呢?比如把国旗提升到顶端,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滑轮了,现在我们就来模拟用滑轮提升国旗。
问题2: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样的特点?滑轮在转动,滑轮的轴不随物体一起运动,将这样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问题3:使用机械的作用在于省力或者省距离,那么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 演示定滑轮,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钩码重力和竖直拉动时拉力大小是多少? (2)钩码移动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多少? (3)钩码移动方向和拉力的方向如何?总结:定滑轮的特点是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问题4:斜着拉动时拉力大小还等于物体重力吗? 强调:沿任何方向拉动定滑轮,力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问题5:为什么沿各个方向拉动时拉力大小都一样呢? 定滑轮的实质是l 1=l 2的等臂杠杆。
⎩⎪⎨⎪⎧F =G s =h探究点三:动滑轮问题1:滑轮除了刚才的用法,还有其他用法来提升物体吗?演示使用动滑轮。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教学设计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定滑轮和动滑轮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b.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区别。
c.了解滑轮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2.能力目标:a.能够运用滑轮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b.能够进行实验观察,总结滑轮的相关规律。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b.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引入话题: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滑轮,并了解滑轮的作用。
b.引发疑问:你们观察过滑轮吗?滑轮有什么作用?2.理论讲解(20分钟)a.形象化解释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b.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区别,如定滑轮只起到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则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c.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滑轮的作用原理。
3.实验操作(30分钟)a.学生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滑轮的作用。
b.实验步骤:固定一个定滑轮或动滑轮,用绳子将一个物体连接在滑轮上,通过拉动绳子来感受滑轮的作用。
观察力的变化,验证滑轮的作用效果。
c.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滑轮的相关规律。
4.问题探究(20分钟)a.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感受。
b.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对力的改变有什么规律?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何区别?5.拓展应用(15分钟)a.介绍滑轮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如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日常生活中的吊车等。
b.设计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6.总结与反思(15分钟)a.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滑轮的理解。
b.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场景?如何进一步提高滑轮的效率?三、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滑轮、绳子、物体。
2.实验记录表、笔和纸。
3.示例图片和实际应用案例。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实验记录表和观察结果。
2.学生的思考问题回答情况。
3.学生在问题探究和拓展应用中的表现。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高效课堂版)
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 并能识别它们.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 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 进一步掌握用观察、比照来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2.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 并画出它的绕线, 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教学课时】1课时【稳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 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 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 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 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 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 的物体, 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答复先不急于解答.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 你就会明白了.【进行新课】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师好, 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 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 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生思考、发表看法.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 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 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生:定滑轮工作时, 轴不动, 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 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师答复正确.好, 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 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设计表格〔供参考〕学生记录数据, 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 并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多媒体课件〕与轮相切, 中心轴为杠杆的支点, 轮的直径可以看做是一根硬棒, 动力和阻力作用在直径的两端,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注意: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 动力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升高的高度.〔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图乙所示, 动滑轮由于一边悬于固定点, 重物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滑轮中心轴, 滑轮的“支点〞位于固定边与轮“支点〞的轮的直径相当于杠杆, 重物的重力为作用在杠杆上的阻力, 人施加的力为动力, 因此动力臂是直径, 阻力臂是半径,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板书:1.定滑轮定义:使用时,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实质:等臂杠杆特点:不能省力, 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2.动滑轮定义:工作时,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特点:能省力, 但要多移动距离师请同学结合刚刚探究的结论, 联系实际事例, 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学生答复:①需要改变用力的方向时, 使用定滑轮, 如站在地面上升旗的装置.②需要省力, 用较小的力提起较重的物体时, 使用动滑轮, 如建筑工地上吊起建筑材料的装置.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 按如下图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 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的动力比阻力小800N, 那么甲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_____N, 乙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_____N, 其中比拟省力的是_____图.〔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解析:图甲是定滑轮, 图乙是动滑轮.由于定滑轮不省力, 动滑轮省力.根据题目的条件, 必须给汽车提供至少800N的拉力, 因此, 如果利用甲乙图, 人只需提供400N的拉力即可拖出汽车.由此可见, 乙图更省力.答案:800 400 乙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综合运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定滑轮可以任意改变力的方向;那么动滑轮是否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省一半的力?学生猜测:这是肯定的, 因为动滑轮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教师出示以下例题,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点.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图, 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 那么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解析: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能省一半的力是有条件的, 那就是自由端拉力的方向应与阻力方向相反, 且在一条直线上, 从图示装置看, 力F的大小要大于动滑轮与重物总重的一半, 答案为D.答案:D【教师结束语】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知道了定滑轮不省力, 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一半的力, 但要移动两倍的距离,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滑轮组的特点.这节课就学到这.好, 谢谢大家!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本课内容属于实验探究, 要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很容易想到定滑轮的绕线方法, 但是在设计动滑轮绕线时, 我发现接连几个学生设计的方法都还是定滑轮, 因此, 教师要适时引导, 防止学生感到茫然, 参与学生动手绕线, 介绍二者的不同之处.这样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 而且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进行过程中, 引导学生试图从拉力与钩码重力的大小、方向、移动距离等方面进行比拟, 鼓励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动手参与实验, 分工协作, 如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测量钩码上升的距离和测力计上升的距离、记录数据等, 相互之间起到监督的作用, 还有利于共同分析数据、归纳出结论、分享实验成果.列表比拟定滑轮和动滑轮第1节家庭电路新课引入小莉想在卧室安装一盏电灯, 但面对复杂的电路烦了愁, 怎么办?聪明的你能否帮她把图中的电灯和开关接入电路?有的学生质疑、有的学生跃跃欲试, 此时让学生将其接入电路中, 不同接法的再予以展示, 那么, 哪种接法正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从中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家庭电路的根本组成活动1: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说出一个简单电路的根本组成以及每一局部的作用.展示课件:. 〔2〕, 让学生试着画出完善的电路图.展示电路图:活动3:教师根据学生所画的电路图, 进一步延伸, 出示课件, 展示家庭电路的组成图, 逐一介绍每一个部件的名称. 让学生熟悉家庭电路的组成.课件展示:归纳总结:名称作用连接方式火线、零线提供电能串联在干路中电能表测量家庭电路中消耗电能多少串联在干路中闸刀开关控制整个家庭电路串联在干路中保险盒保护家庭电路串联在干路中插座供可移动的用电器供电与其他用电器并联灯座供灯泡工作与其他用电器并联开关控制支路用电器与控制的支路用电器串联拓宽延伸:名称两孔插座三孔插座实物图接线原那么左零右火左零右火中接地作用连接用电器, 给可移动的用电器供电安装并联在家庭电路中活动1:让学生自学课本P106的内容, 完成以下内容:〔1〕试电笔的作用以及结构?〔2〕如何正确使用试电笔来区分火线和零线?活动2:小组之间说明自己的答案, 答案不同的再交流、讨论.归纳总结:〔1〕作用:区分火线和零线的;〔2〕用手按住笔卡, 用笔尖接触被测导线, 如果氖管发光说明是火线, 氖管不发光说明是零线.探究点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活动1:让同学们走进生活, 列举出生活中使用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的用电器, 针对学生的答复总结出使用三孔插座用电器的特点.总结:使用三孔插座的用电器一般电功率较大.活动2:根据同学们现有的知识, 老师出示课件, 展示问题, 看能否解决?〔1〕为什么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接地?〔2〕生活中假设将三孔插座换成两孔插座使用有什么危害?〔3〕为什么三孔插座中间的那个脚长?活动3:让不同的小组发言, 说明自己组的观点, 意见不同的再补充, 最后师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为了防止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皮损坏, 使外壳带电, 这样金属外壳接地, 电流就会流入大地, 不致与对人体造成伤害.〔2〕会导致用电器的外壳带电, 对人体造成伤害.〔3〕中间的脚长一些, 目的是可以在插插头时, 能使家用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先接地, 拔插头时能使金属外壳先离开地线, 即使家用电器因绝缘不好漏电, 电流也会从接地导线流过, 人体接触外壳就没有危险了.板书设计第1节家庭电路教学反思在这节的授课过程中, 我把家庭电路的课堂参与定为学习本课的指导思想, 让学生积极主动发言、讨论、思考、观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变成了筹划者. 一言堂变成百家鸣. 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 任务分配到小组, 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集体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课堂活动多元, 全体学生参与体验. 此外, 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生主动的调查和参与, 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
潘绪柱
一、教学设想
遵循“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技能和细致、认真的品质,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通过实验比较分析,让学生能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懂得科学结论的获得是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生动地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所以教学中通过讨论及活动,使学生能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接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已有3年的时间。
滑轮是学生们都曾亲眼见过的比较熟悉的工具,对于“滑轮”的作用他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由于学生头脑中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与原理存在似懂非懂的问题,所以,他们对定滑轮和动滑轮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于是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可以使他们认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与原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根据滑轮轮轴位置是否移动判断动滑轮和定滑轮。
2.过程、方法和能力
通过对滑轮工作的探究和理论分析,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学会比较。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互协作和交流;
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四、教学重难点
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能力。
五、教学准备
图片,铁架台、定滑轮和动滑轮、钩码等的工具盒,测力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升旗的视频,请同学回忆我校升国旗的过程。
做一做旗手的升旗动作,就像你正在升国旗一样,留意手的拉绳的方向,和旗的运动方向。
想一想:“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请大家讨论——运动的过程和方向(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
3、为什么向下拉绳了,旗帜就升上去了,到底装了什么样的机械?
4、揭题:滑轮
什么是滑轮?(边缘有槽的轮子叫滑轮),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认识什么样的轮子是滑轮。
二、新课
1、认识滑轮的种类
出示课件中的图片和滑轮
概念: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轮子叫做动滑轮。
也就是说:固定不移动的滑轮是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是动滑轮。
有关定滑轮、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小组内讨论。
2、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定滑轮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上下拉动。
①、定滑轮的定义。
固定不移动的滑轮是定滑轮
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
②、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能改变用力方向
(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主要好处就是人或动力机器能从不同的位置直接通过绳子跨过定滑轮来拉物体到达相应地点,不会受到地点的限制。
如:要把物体从地面拉到楼顶,那么人可以在地面上不同地方都能轻易通过定滑轮实现。
)
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④、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呢?如何实验?
小组内讨论,写出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说明】
(1)实验时注意防止铁架台倒下砸伤手脚。
(2)根据实验装置示意图分别装滑轮支架。
(3)拉动钩码时用力均匀。
(4)探究定滑轮的作用时要求向不同方向拉,同时画出定滑轮中的三种方向的受力示意图。
(5)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
(6)实验要多做几次。
(7)实验过程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
(提供实验记录表) 钩码个数(重物)(N ) 用测力计通过定滑轮拉动
重物(N ) 我们的发现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在表中。
并比较表内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 )否( )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⑤、各小组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讲:我们平常所用的工具都否都有省力作用?那又用这个工具做什么?
(工作方便)
3、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
①、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些滑轮都是动滑轮吗?”
②、动滑轮的定义。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是动滑轮。
③、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④、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⑤、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呢?如何实验?
小组内讨论,写出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要研究的问题动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是()否()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实验说明】
(1)实验时注意防止铁架台倒下砸伤手脚。
(2)根据实验装置示意图分别安装滑轮支架。
(3)拉动钩码时用力均匀。
(4)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
(5)实验要多做几次。
(6)探究动滑轮的作用时应选用轻质的滑轮并悬挂钩码的个数多一些。
(7)实验过程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
(提供实验记录表)
用测力计直接提起钩码(重
物)(N)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起钩
码(重物)(N)
我们的发现
⑥、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把实验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中。
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⑦、各小组交流汇报: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小结:动滑轮的作用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
3、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是否省力用力方向是否改变
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可以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五、拓展
(1)、图中甲和乙哪个用的力气小?
(2)、用滑轮将桶吊起来,画出线绳的绕法
(3)、选择题
1、下列机械属于定滑轮的是()
A、旗杆顶部的滑轮
B、方向盘
C、塔吊车
2、窗帘顶部安装的滑轮属于()。
A、定滑轮
B、动滑轮
(4)、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5)、如果既想改变作力方向又想省力该怎么办?
七、板书设计
定滑轮和动滑轮
1、滑轮——定滑轮动滑轮
2、什么是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
3、什么是动滑轮可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4、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比较
教学后记
名称特点作用
定滑轮位置不变改变用力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随物体移动而移动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