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经脉在体表分布的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 贯全身。 六阳经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的外侧,手三阳 经在上肢外侧,足三阳经在下肢外侧,手足三阳 经在四肢的排列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 后。 六阴经经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手三阴经在上 肢内侧,其排列是太阳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 后;足三阴经在下肢内侧,其排列是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但在内踝上8寸以下是厥阴 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经筋、皮部
经筋:十二经筋的功能主要是约束骨骼, 以利于关节的屈伸,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 功能 皮部:十二皮部位居人体最外层,是机体 的卫外屏障,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功 能
经络的功能
经络的生理功能:统一整体,濡养全身, 传递信息,协调阴阳,抵御外邪。 病理解释 疾病诊断 治疗依据 预防疾病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 阴经从足走腹胸。其交接规律有三:(1)互为表 里的阴阳二经在手足末端的井穴交接;(2)手足 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 阴经在胸中交接。
十二经脉的循行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正经之间, 其主要的功能是:(l)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 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 来,达到了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 作用。(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 节作用,即当十二经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 八脉能加以蓄积而使之不至过盛,当十二经 及脏腑气血不足时,奇经八脉之气血又能渗 灌补充,有如湖泽对江河之水的调节关系。
小结
谢 谢
经络学说的形成
1、针灸、按摩和气功感传现象的观察针灸和按摩时会产 生酸、麻、重、胀等感应,并沿着一定的路线向远部传导。 2、腧穴疗效的归纳总结在长期的针灸临床实践中,古代 医家发现,主治范围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规律地排列在一条 路线上。 3、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临床实践中发现,当某脏器发生 病变时,有些患者在体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结节、皮疹、 色泽改变,以及其他感觉异常或病理反应。 4、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古人很早就已经通过外部测量、 切、摸、循按,以及对尸体的解剖观察等方法,对人 体的结构有了一定认识,并对脏腑、血脉、皮肉、筋骨的 “大数”有所掌握。这些观察对认 识气血流注和经络有一定的启发。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联络表 经脉名称 手太阳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属络的脏腑 属肺、络大肠 属大肠,络肺 属胃,络脾 属脾,络胃, 属心,络小肠, 属小肠,络心, 属膀胱,络肾 属肾,络膀胱, 属心包,络三焦 属三焦,络心包 属胆,络肝 属肝,络胆,
经络实质的目前研究现状
电阻测定 放射检测 红外线 解剖 分子生物学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 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经络系统的组成特点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 三阴经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 “正经”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 分,是正经别行深人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 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 奇经八脉是与十二正经别道而奇行的八条经脉,即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 骄脉、阳骄脉,总称奇经八脉。它们与十二正经不 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但与奇恒之府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有密切联系,故称 “奇经”,即“别道奇行”的经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支络脉,加上脾 之大络,共计十五条,总称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 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即阴 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在四肢部则通过络 脉的衔接又加强了互为表里的阴阳二经的联系, 使它们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互相影响,治 疗上相互为用。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循行分 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 的一门理论学说。它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几千年来一直 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尤其与针 灸学的关系甚为密切。针灸临床治疗中的辨证 分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为 依据。所以,深人研究经络学说对针灸和中医 各科的临床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 节 全身阴经经气,故称“阴脉之海” 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 节 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
Biblioteka Baidu 络脉、经别、
络脉:络脉的功能沟通了阴阳表里二经的经气, 加强了表里二经的联系和经脉之气的交接传注, 并补充了十二经循行的不足而扩大了其主治范围。 (2)躯干部的任脉别络、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 别沟通了腹、背和胸胁及全身经气,从而起到输 布气血、濡养全身的作用。 经别:(1)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表里沟通和内外联系, 尤其是加强了经脉所络属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 系。(2)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从 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的腧穴主治范围。
经络系统
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针灸科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经络的定义、经络系统的组成。 2.掌握十二经脉的概念、名称、命名、体表分布规 律、走向与交接规律、循环流注顺序、表里关系及与 脏腑器官的络属关系。 3.掌握经络学说的概念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4.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循行分布概况及其特点和 功能。 5.熟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的 分布概况、特点和功能 6.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