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633中国美学(含中国哲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633中国美学(含中国哲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
分数线
一、课程介绍
本期中国美学力图覆盖广博的研究范围,同时对中西美学及实用美学作了深入的研究。

为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特设了一个德国美学,康德美学专题;并集中发表了一批研究中国美学学家蔡元培、朱光潜、蒋孔阳等人的论文,突显岀中国美学在当今美学研究中的地位。

二百年前,伟大的德国哲学家、美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走完了自己一生的“哲学家之路”,逝世在他毕生度过的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二百年来,在西方,在东方,“康德”这个名字一直无法为热爱思想、追求学术的各路人士忘却,以至于“回到康德”成了20世纪哲学和美学开启的回归步伐。

如果说,在西方,作为启蒙运动的最后一名伟大导师,康德张扬了人“通过知识而自我解放”的观念,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以及《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等伟大著作直接确立了其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第一位重要代表的历史地位;那么,在东方,特别是对于20世纪的中国学人来说,就像梁启超在《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一文中所指出的,康德则同时是“黑暗时代之救世主”,是“百世之师”:康德以及康德学说不仅直接启发了20世纪中国学人对于知识价值的现代性认识,更开启了20世纪中国学术界对于人的问题的新的思想之途。

就美学的发展而言,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20世纪中国美学走向现代理论建构的道路,也正是从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康德学说,尤其是他关于审美无功利性、无目的性思想开始的。

一个世纪以来,“康德”这个名字深深嵌刻在了现代中国美学学者的思想记忆当中,康德美学成为中国美学开启自身现代性道路、构筑“美学中国”现代理论图景的最重要的知识根据——把无功利性、无目的性确定为审美本质规定的康德美学,不仅在20世纪初推进了中国美学的现代发轫,引起当时许多中国美学学者对美学、文艺问题的新的理论反思,同时也成为现代中国美学建构自身与中国古典美学不同理论形态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话语。

正因此,
我们看到,从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到朱光潜、宗白华,再到李泽厚等,20世纪中国美学的理论大师们几乎都把康德学说及其美学观念当作了自己进行美学思考的特定资源。

即如宗白华,便曾最早在中国报刊上撰文介绍康德哲学,先后于1919年5月在《晨报》副刊发表《康德唯心哲学大意》和《康德空间唯心论》两文。

现代中国美学先驱者王国维的很多论述,反复强调了审美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的基本立场,甚而在《<红楼梦>评论》中将这种康德主义的美学态度提升为一种抵御现实苦难、超越权欲利益的生活态度,极力标榜“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

至于蔡元培,更是具体地在美育理论中直接吸收、发挥了康德的审美超功利性思想,将之用于人心、社会、文化的改造以及中国人精神价值的重建设计,视美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发展人的无个人利害计较的情感并以此去除私欲而达致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及至80年代,李泽厚“主体性”理论的提出,明显基于他对以“三大批判”构筑起来的康德批判哲学的深入理解,其《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便具体表明了“主体性实践美学”与康德思想的这种内在联系。

而从李泽厚美学在20世纪后二十年中国美学进程中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当可以发现直至20世纪末中国美学与康德、康德学说之间关系的密切性。

在这里,我们同样不能不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在美学史上,康德第一次集中而明确地把美学的探讨重点移向了对主体审美能力的考察。

他借助先验综合方法,强调审美判断力作为美和美感的共同本源,把对美和美感的理解定位于人的主体能力,提出了诸如审美经验、审美意象、想象、天才等一系列美学命题与问题,从而在美学领域实现了一种人本主义的立场转向。

这一重大变化,不仅直接带来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深刻转型,同样也对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现代理论建构意义深巨,具体影响了现代中国美学研究向心理学领域的拓展。

不仅像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一书中围绕“美感经验的特征”这一核心问题,详细论述了想象、情感、美感、意象等在康德《判断力批判》中被创造性提出并有深入探讨的概念;而且,正由于对康德美学的自觉或不自觉接受,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美学学者有关审美心理学的研究开始同中国古典美学重视艺术经验的研究传统发生结合,包括宗白华、朱光潜在内的一批现代中国美学学者对各门传统中国艺术的审美特点、艺术价值进行了大量精辟分析,形成了20世纪中国美学进程中的艺术研究高峰,极大地推进了现代中国美学在艺术理论、艺术批评领域的学术深入。

毫无疑问,康德以及康德哲学、美学与20世纪中国美学的关系既是直接具体的,也是内在深刻的。

也因此,今天,在我们考察、探讨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及其现代理论建构诉求之时,康德及其学说的影响问题必定作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而出现。

只要我们意欲承续中国美学百年来的学术努力,继续推进美学在未来中国的理论建构和思想深化,则我们又必定不能越过或无视康德——就像康德以后西方美学的现代主义话语总是牵连着康德美学内在的现代性诉求一样,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也同样有必要认真检视、探究康德学说及其对于中国美学的现代意义问题。

值此康德逝世二百周年之际,我们特别发表了《康德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美学中的自由》三篇文章,以此作为对这位伟大哲学家、美学家的诚挚纪念,同时也表达我们对康德美学的崇高敬意和对康德思想的真诚探寻。

本辑中,有关中国美学(包括20世纪中国美学家思想)的研究占了相当篇幅。

虽然本刊所发表的文章不限于“中国美学”的研究,但我们也始终主张,作为中国的美学学者,努力发现并深刻探究中国文化、中国美学的自身问题,在理论上致力于美学追问、美学理论建构的中国特性,应是一个基本的立场。

这样一种“中国特性”的呈现,当然脱不开对中国美学理论、美学历史的全面深入探讨。

全球化时代,我们的美学视野是世界的,与此同时,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美学同样需要保持对于自身思想历史、理论资源的深刻发掘,并以此作为当代中国美学理论深化的内在根基。

如此,则我们今天的美学和美学研究才可能真正产生出建构性的价值。

基于此,我们希望,《中国美学》以后能够在这方面做更多具体的工作,也希望得到美学界朋友的大力支持。

二、北京大学633中国美学(含中国哲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有关制订分数线的要求,我校按照统考生、联考生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复试基本分数线。

考生能否进入复试以各院系所规定的各项单科成绩和总成绩确定的复试名单为准。

我校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精神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一、复试基本分数线:
(1)、统考:
考试科目
政治外语数学专业课总分备注
学科门类
哲学(01)50509090360
经济学(02)55559090370法学(03)50509090345教育学(04)5050180360
文学(05)505090345北大-新加坡国立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双硕士班为340。

历史学(06)5050180345理学(07)50509090320工学(08)50509090320管理学(12)50509090350艺术学(13)505090350
(2)、联考:
考试科目专业学位政治外语数学
专业或
综合课
总分备注
应用统计02520050509090340金融硕士02510050509090340税务硕士02530050509090340保险硕士02550050509090340
法律(法学、非法学)505090360深圳研究生院总分为340。

社会工作035200505090345汉语国际教育045300505090345应用心理学0454005050180315
翻译英语055101606090330
日语505090325口、笔译两专业
新闻与传播055200505090355文物与博物馆0651005050180335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50508080300集成电路工程08520950508080300
计算机技术08521150508080300报考管理类,公共课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90分,总分不低于350;报计算机辅助翻译公共
课不低于50分,
专业不低于90
分,总分不低于
360。

软件工程08521250508080300
风景园林095300505090310
公共管理12520050120195
艺术歌剧表演135102404090300广播电视135105505090330
工程管理125600国家A类分数线提前面试工商管理125101国家A类分数线提前面试
(3)、“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单考班”:
复试基本分数线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另行确定。

考生可向相关院系或研招办查询。

二、录取和调剂:
1、考生能否录取,以考生的总成绩名次为准。

复试成绩不及格的考生不能录取。

各学
院(系、所、中心)拟录取名单经批准后公布。

2、我校未录取考生,达到国家分数线并符合调剂规定的,按教育部要求进行调剂。

三、2015北京大学633中国美学(含中国哲学)考研参考书
0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
02《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上册洪谦商务印书馆
03《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陈启伟北京大学出版社
04《存在主义哲学资料选集》(上)熊伟商务印书馆
05《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06《新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人民出版社
07《现代西方哲学新篇》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08《现象学运动》施皮格伯商务印书馆
09《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10《西方哲学史》梯利美商务印书馆
01中国现代哲学史张文儒郭建宁北京大学出版社
02中国现代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许全兴陈战难北京大学出版社
0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7卷
04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北京大学出版社
05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
(复印版)
06中国哲学资料选辑中华书局(上下册)北大哲学系中哲教研室编
07中国哲学史(1-4册)任继愈人民出版社
08中国哲学史(上下册)肖捷夫李锦全人民出版社(复印版)
09中国哲学大辞典方克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1数理逻辑汉密尔顿朱水林译华东师大出版社
02西方形式逻辑史宋文坚中国社科院出版社
03素朴集合论北大出版社第一至第六章
04代数引论聂灵沼丁石孙高教出版社第一至第七章
01新伦理学王海明商务印书馆
02底线伦理何怀宏辽宁出版社
03新编伦理学教程魏英敏北大出版社
04《中国伦理思想研究》张岱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05《良心论》何怀宏上海三联书店
0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册)西哲教研商务印书馆
02中国哲学史(1-4册)任继愈人民出版社
03基督教哲学1500年赵敦华人民出版社
04中国哲学史(上下册)肖捷夫李锦全人民出版社(复印本)
05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06中国哲学大辞典方克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7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人民出版社(上下册)修订版
08西方哲学史(上下册)全增嘏上海人民出版社
09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10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复印本)01美学概论王朝闻人民出版社
02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
03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出版社
01宗教学通论新篇吕大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2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张志刚人民出版社
03宗教学是什么张志刚北京大学出版社
04宗教社会学孙尚扬北京大学出版社
05基督教会史沃尔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6基督教哲学1500年赵敦华人民出版社
07基督教与明末儒学孙尚扬东方出版社
08东正教布尔加科商务印书馆作者:布尔加科夫
09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张百春上海三联书店
10伊斯兰教概论金宜久青海人民出版社
11伊斯兰哲学沙宗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2佛学概论姚卫群宗教文化出版社
13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吕澂中华书局
14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吕澂上海人民出版社
15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上海人民出版社
16中国道教史(四册)卿希泰四川人民出版社
01中国现代哲学史张文儒郭建宁北京大学出版社
02中国现代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许全兴陈战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作者宋一秀
0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7卷
04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北京大学出版社
05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
06中国哲学资料选辑中华书局(上下册)北大哲学系中哲教研室编
07中国哲学史(1-4册)任继愈人民出版社
08中国哲学史(上下册)肖捷夫李锦全人民出版社
09中国哲学大辞典方克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1自然科学史S.F.梅森上海人民出版社注:作者是(英)S.F梅森
02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丹皮尔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注:英03科学的历程(两册)吴国盛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04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译舒炜光邱仁宗北京人民出版社
05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江天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6自然科学的哲学Hempel,C陈维杭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03三礼通论南京师大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