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韩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千百年来,他们的文学成就、历史功绩和精神品质被越来越多的后人所景仰。

但是,为何是韩愈而不是其他几位排在“唐宋八大家”之首呢?

有人说,因为他是唐朝人,既然叫“唐宋八大家”,唐朝人当然要排在前面啦!至于和韩愈同在唐朝的柳宗元,不仅官做得没有韩愈大,年龄也比韩愈小,自然要排在韩愈之后嘛!

咱们先不讨论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先来说一说,韩愈究竟有什么本事,他到底能不能当之无愧地稳坐“唐宋八大家”头把交椅?

我们知道,在唐以前,文学上无所谓古文。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

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到了唐宪宗元和时期,柳宗元也开始大力支持韩愈,古文的影响因此更大了。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韩愈、柳宗元之所以会作为“唐宋八大家”的首要代表人物被推选出来,是因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宗元紧随韩愈之后,不断地影响后来人学习推广古文。这就是“唐宋八大家”前两名排名的主要原因。

但是,仅仅靠这个,韩愈就能领先于其他“七人”吗?要坐稳头把交椅,他的本事,当然不止这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作者、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这样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前两句的意思是说,韩愈的文章,超越了从东汉到隋朝的八个朝代六百多年来的所有文章。还举起了复兴儒学的大旗,倡议用孔孟之道来治国,来重振大唐的雄威。说白了,就是对韩愈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和历史功绩点赞。

而“忠犯人主之怒”是说,韩愈为了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敢于和皇帝叫板,即使被贬官甚至可能被杀头也不在乎。

最后一句“勇夺三军之帅”,是说韩愈有令人信服的军事胆略和军事才能,有在万军之中令主帅俯首称臣的本领。

咦?明明是个文人,怎么还会“勇夺三军之帅”?苏轼这话有没有吹牛?他有事实依据吗?

在历史上,韩愈曾做过前敌总参谋长和国防部副部长(行军司马和兵部侍郎),在军事方面的确有很大建树,立下过汗马功劳。其一生与军事方面有关的活动,主要有“两入戎幕”、“力平淮西”、“镇州平叛”等。其军事思想见诸于文字的,最集中体现的是在《论淮西事宜状》中。

在这里,我们就重点说一说《论淮西事宜状》的故事。

唐元和九年(814年),淮西地区军政一把手吴少阳去世,他的儿子吴元济不

把朝廷放在眼里,抢夺了军政大权。而且,还与河北镇州、郓州等地的军阀勾结,杀朝廷命官,抢唐朝地盘,比盗匪还猖狂。

面对如此严重的恶意挑衅,哪个皇帝也不会答应啊!唐宪宗于是下达了剿除淮西叛军的命令。

但是,朝廷的军事行动很不顺利,叛军不仅烧毁了平叛大军的主要粮草基地,还派出刺客,刺伤了主战的朝廷重臣裴度,刺杀了宰相武元衡。一时间京城血雨腥风,人心惶惶。停止征讨、与叛军“和谈”之声甚嚣尘上,唐宪宗此时也拿不定主意了。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韩愈挺身而出,向宪宗皇帝递了份《论淮西事宜状》的奏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给皇帝写了份《关于淮西地区的当前形势及解决办法的报告》。

可以说,《论淮西事宜状》既是上奏皇帝的奏折,同时也是对平淮西参战人员的动员令。既是下达给战役指挥员的作战决心,也是战斗各阶段的兵力部署和推进的具体战术。

那么,韩愈对整个局势的分析头头是道,拿到战场上会不会是纸上谈兵?

当时,唐宪宗被韩愈站位全局、知己知彼、各个击破的精辟分析说服了,于是便采纳了韩愈的意见,任命裴度为“剿匪”总司令(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并出人意料地任命韩愈为前敌总参谋长(行军司马)。在裴总司令的统领下,各路将帅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很快就完成了“剿匪”任务。

那么,韩愈在这次战斗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个参谋长当得合不合格?

平叛大军得胜的因素很多,但扭转战局,决定整个战争胜利的转折点就是韩愈和英勇善战的大将李愬“英雄所见略同”,建议裴度出奇兵实施“斩首行动”。

结果,在李愬的带领下,九千精兵冒着暴风雪奔袭130里捣毁了蔡州城,活捉了吴元济,使叛军群龙无首,很快土崩瓦解。

紧接着,韩愈又借着平叛胜利的东风,一鼓作气,不费一兵一卒、一枪一弹,成功劝降了另一个军阀(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归顺朝廷,并且使他主动上交了两个州的地盘。

至此,我们就可以把韩愈的整个表现总结一下:

在作战前,他能纵观全局,以政治家的眼光给皇上写报告,使皇上坚定信心,下定作战决心;

在作战中,他能协调各方,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一盘棋,并能不断地提出建设性的、有远见的战术和策略;

战后,他能审时度势,乘胜追击,扩大胜利战果。

因此,我们说韩愈不仅是优秀的参谋长,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也非比寻常,称他是杰出的军事家一点也不为过。

韩愈还有一件优秀事迹,足以证明他具备“勇夺三军之帅”的魄力和能力。

唐穆宗时期,藩镇割据日益严重。成德节度使田弘正手下一名叫王廷凑的军官杀了田弘正,自任代理节度使。唐穆宗当然不同意,又派裴度率军征讨。

但这一次,朝廷军队打不过王廷凑的军队。为了息事宁人,唐穆宗只好低下身段任命王廷凑为节度使。

可是,王廷凑认为自己的节度使是凭本事挣来的,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又目空一切地抢占了另外一座城池,还不断在势力范围的周边滋衅闹事。

忍?忍不得!打?打不过!唐穆宗心里干着急。无奈之中,觉得只能派人去找王廷凑,劝他不要再这样胡作非为了。此时,韩愈正好刚提拔为国防部副部长(兵部侍郎),于是,唐穆宗就把这个烫手山芋给了韩愈。

这可是个凶多吉少的差事,是深入虎穴,是单刀赴会。你打不过人家,还要去说服人家按你的意图行事,不是痴心妄想吗?所以韩愈刚走,就有官员替韩愈鸣不平。唐穆宗也觉得,一代文豪有可能就这样死的比鸿毛还轻,太可惜了。于是立即派人追上韩愈说,你到边界那里溜达溜达就行了,不要真去白白送死。

可谁知,韩愈却豪气万丈地说:“安有受君命而滞留自顾?”意思是天底下哪有答应君王准备去执行任务了,却因为任务艰巨,不敢深入虎穴贪生怕死这回事呢?说完,“疾驰而入”,比原来走得更快了。

等到了王廷凑那里,韩愈没有被王廷凑那里的杀气所吓倒,而是以凌然正气,面陈利害,以超人的胆略和智慧说服了王廷凑,不仅扳回了叛军的反叛之心,还从王廷凑手里解救出了一个刺史,要回了王廷凑新抢的那个城池,使其臣服朝廷,立下大功一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