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与燃烧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类火灾。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而引起的火 灾。 B类火灾。一切可燃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 质燃烧引起的火灾。 C类火灾。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 D类火灾。可燃金属引起的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即物体带电燃烧的火 灾; F类火灾,即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二) 按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火灾损失严重程 度)分类: 1、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 火灾; 2、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 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 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 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4、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 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物质燃烧知识
一、燃烧的本质
(一)燃烧的概念
燃烧,俗称“着火”。人们通过长期的用火 实践和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燃烧是可燃物 质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 化学反应。
C + O2 CO2 CH4 + 2O2 CO2 + 2H2O C2H4 + 3O2 2CO2 + 2H2O
什么是火灾
定义: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 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的时间概念: 火灾的空间概念: Y(空间)
X(时间)
火灾的分类
(一) 按燃烧对象分类
根据可燃物类型和燃烧特性划分 ,《火 灾分类》国标(GB/T4968-2008 )将火 灾划分为A、B、C、D、E、F六类。
二、燃烧基本条件
(一) 可燃物(还原剂)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燃烧反应 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氢气、乙炔、酒精、汽油、 木材、纸张、硫、磷、钾、钠等。
(二) 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 做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高锰酸钾、 过氧化钠等。空气是最常见的助燃物。
(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三) 按起火直接原因分类 1. 放火。 2. 违反电气安装安全规定。 3. 违反电气使用安全规定。 4. 违反安全操作规定。 5. 吸烟。 6. 生活用火不慎。 7. 玩火。 8. 自燃。 9. 自然灾害。 10. 其他。
五、 燃烧产物
一、燃烧产物的概念
生成新物质是燃烧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由 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包括气 态、液态和固态物质,叫做燃烧产物。 如果生成的产物不能再发生燃烧,则称为完 全燃烧产物;如果生成的产物还能继续燃烧, 则称为不完全燃烧产物。
几种重要燃烧产物的性质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情况示意图 128 2 221 12 11 85 5 54 605 233 117 9 145
学校 商业场所 文博馆 宾馆、招待所 餐饮场所 医院 养老院 公共娱乐场所 体育场馆 金融交易场所 交通枢纽站 文物古建筑场所 宗教场所 丙类劳动密集型
火灾形势分析(2008年湖北火灾统计数据)
(三)烟雾对灭火工作的影响
(一) 有利方面 1. 烟雾在一定条件下对燃烧有阻燃作用 2. 为火情侦察提供参考与依据 3. 烟雾有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的危险 4. 烟雾的流动,有造成新的火源和促使火灾 发展、蔓延的危险。
四、 热的传播方式
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热量传递的过程,称为传 热或称热传播 。逋常是以传导、对流和辐射 三种方式向外传播的 。 (一) 热传导
火灾与燃烧知识
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 石水中 2009-10-31
火灾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20余万起, 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 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达10多亿元。 2008年,全省共发生火灾11804起(不含 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 下同),死亡41人,受伤20人,直接财产 损失4366.4万元。全省日均发生火灾32.3 起,火灾所造成的损失约占全省国内生产 总值(GDP)的万分之0.39
(三) 点火源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 点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摩擦与撞击、 自然发热、化学反应热、电火花、光热射 线等。
以上三个条件,是发生燃烧的基本条件, 通常称为燃烧三要素。 同时还必须满足以下充分条件:
(一) 一定浓度的可燃物 必须使可燃物与助燃物(氧化剂)有一定的浓 度比例。 (二)有一定比例的助燃物; 必须达到最低氧化剂浓度(即最低氧含量), 低于此量燃烧就不会发生, (三)一定能量的点火源。 必须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否则, 燃烧便不会发生。
热量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的现象, 或热量通过相互探触的物质从高温区向低温 区的流动过程,称为热传导或导热。
(二) 热对流 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热微粒由空间的一处向 另一处传播的现象;或者说,由流体微团 相对位置的改变而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 热对流或对流传热。 (三) 热辐射 以光速和电磁波形式传播热量的现象,叫 做热辐射,或称辐射传热。电磁波波长在 o.1~100цm范围内的辐射能,被物体吸收后 能转变成热能,这种辐射线称为热射线。
(一) 二氧化碳(CO2) (二) 一氧化碳(CO) (三) 二氧化硫(SO2) (四) 五氧化二磷(P2O5) (五) 氯化氢(HCl) (六) 硫化氢(H2S) (七) 氰化氢(HCN) (八) 氮的氧化物(NOx)
六、爆炸极限的概念
(一) 爆炸极限的概念
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 遇火会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 叫做爆炸极限(又称爆炸浓度极限)。气体、 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用体积百分比(%)表 示;粉尘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的质量(g/m3) 表示。
火灾的危害
1、火灾会造成惨重的直接财产损失 ; 2、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更为严重 ; 3、火灾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 4、火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5、火灾会造成不良的社会政治影响。
消防与经济发展
火灾形势分析(2008年湖北火灾统计数据)
公共场所的火灾起数和直接损失突出;
燃烧反应不仅强调是一种化学反应,而且还强调必 须是同时有发光放热现象。火焰即为火的放热发光 的物理现象。燃烧 二、燃烧与氧化 因此,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燃烧反应,就可根据火 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发出光亮”这三个 特征,把火这个燃烧现象与非燃烧现象区别开来。
物质氧化通常在燃烧过程之前就已发生,只是在一 定条件下才转为燃烧。不同的可燃物质开始氧化的 温度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可燃物质分子的结构和 分子量。
801 788 2256
电气火灾 生产作业类火灾 生活用火不慎 吸烟 玩火 自燃 雷击
451
静电 不明确原因 放火 其他
火灾上升的主要社会原因
(一)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财 富的急剧增加,导致火灾环境因素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 (二)消防法制不完善,消防管理落后于经济的 发展; (三)城市基本建设向多功能、现代化方向迅速 发展,物流、人流、资金流、基建数量猛增,而 公共消防安全设施规划建设滞后。公共消防设施 欠帐太多,消防力量薄弱,消防装备落后。
城市火灾损失大于农村,但农村伤亡惨重
区域火灾情况示意图
1771
306 356 5681
1412 2279
城市市区
县城城区
集镇镇区
农村(村、寨、屯等)
开发区、旅游区
其他
火灾形势分析(2008年湖北火灾统计数据)
电气原因和用火不慎是造成火灾突出的主 要原因
火灾原因情况示意图
248 829 12 28 310 1386 4696
燃烧三角形
三、燃烧条件在消防中的应用
(一) 防火的基本原理 1. 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 2. 控制和消除点火源; 3. 控制生产中的工艺参数; 4. 阻止火势扩散蔓延。 (二) 灭火的基本原理 1. 隔离法;2. 窒熄法;3. 冷却法;4. 抑制法。
四、 烟 雾
(一)烟雾的含义
烟雾是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气状物。这种气 状物包含物质在燃烧或热解作用下所形成的 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所 含成分 :炽热蒸气和气体(如水蒸气、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等) ;没有燃烧的分解物和凝固 物 等。
(二)烟雾的密度及流动规律
烟雾的密度一般比空气密度大,因而比空 气重。 烟雾具有流动特性,因体积膨胀以及火焰 上面的热气体比火焰周围冷空气的密度小, 而导致烟雾向上升腾。门、窗、走道、风 道、梯井、孔洞等是烟雾流动的主要途径。 在一般情况下,烟雾的扩散流动速度在水 平方向大约为:0.5 ~ 0.8m/s;在垂直方向 大约为:2~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