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史文献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歆对“儒”的分析中,言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 义之际”。在儒家的思想中,对于道德理想的追求,更超越对 “知”的追求。整个思想、心理更趋向于内倾,“留意于仁义 之际”以达到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儒家学说的这种“政(政 治)教(教化)合一”的文化观,也构成了中国历史文献学的 整体特征。
经学中体现最为明显,对于经书的解说直接关系对儒家圣 贤的思想及伦理教义的体认。经的研究—义理的阐发、章句的 解释、以及文字的训诂等。文化史上的经学—两汉经学(今文 经、古文经之争)、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 学)、乾嘉朴学。
孔子整理“六经”,寄托他政治上“复礼”,道德上“归仁” 的理想。他奠定了儒家学派的根本学说,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 本特征。历史文献学从一开始产生,便与以政治、伦理为核心内容 的儒学建立了不解之缘,成为阐述、弘扬儒家学说的最重要工具。
二、政教合一的文化观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和代表,其基本特征,在相当 程度上,也体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其他文化成就对历史文献学发展
的影响
一、书写流通的演变
文字—甲、金、篆、隶、草、楷、行 书写工具—甲兽骨、青铜器、陶器、竹木、绢帛、纸 流通—刻写、抄写、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二、文化教育的变化与成就
学在官府→学在私门,政府把持的历史文献—金匮石室之藏流
布于民间,构成历史文献学发展的条件。 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整理“六经”,开创历史文献学。
第二章 历史文献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 第一节 民族文化心理与历史文献学 ❖ 第二节 历史文献学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征 ❖ 第三节 其他文化成就对历史文献学发展的
影响
第一节 民族文化心里与历史文献学的繁荣
民族文化心理是积淀在传统文化中最深层的内容,
它直接左右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和价值取向。 一、“农业—宗法”的社会特质 中国文化的发展长期浸濡在以血缘宗法为特色,
三、会通和合的精神
“会通和合”的精神,构成了历史文献学的学术倾向,与西方
文化中严密的学术分类比较,中华民族文化更喜欢做模糊的全面的 把握(更看重各门类的相互联系)。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学家看待历史文献,不是局限于个别的单独门 类,而是从思想文化的整体把握,主张会通各个方面而作一种综合 性的研究。如目录学经、史、子、集中的经学,其又可划分为文、 史、哲、语言学等学科,但这些内容又是围绕着儒家经典出现的, 并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会通)。
此外,除了上述外,还有许多文化成就,如考古
学的新发现、学术思潮的演进等等,无不对历史文献 学的发展起强有力的促进
四、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我国古代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撑,农业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使当时人们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自然秩序、人文—人事条理,二者 各有所司,相互包容,相得益彰,形成一个“会通和合”的大系统 (天人合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
第二节 历史文献学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征
由于民族文化的大量信息是以文字的形式凝结于历
史文献中,因此,历史文献学,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的 民族文化特征更加突出。
一、以道德伦理为本位
中华民族是以道德和伦理意识为中心的文化传统。从《隋 书·经籍志》总序中可见,在古代,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并不 仅仅是文化技术的问题,而是负有“正纪纲、弘道德”的政治和道 德使命,这正是民族文化特征在历史文献学上的体现。
三、典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有关文献的典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文献学的发展。如:记 录和保存文献的制度、文献采集制度。
四、中外文化的交流
大规模的中外文化交流分三个时期:1至8世纪—以佛教为 中心的印度文化输入期、17世纪至“五四”前夕—西方文化输 入期、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期。
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就,对于历史文献学发展同样起促进作 用,有时甚至是有革命性的作用。如:《文献通考·经籍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是受佛教目录的影响。
以农业小生产为基础的“农业—宗法”特质的社会中。 稳定安宁的农业生活和强固的、长期延续的宗法血亲 传统遗风,构成中华民族重实际、重经验、重传统文 化的意识形态特征。重经验、重历史的实用理性文化 心理,以及对历史所怀有的强烈的认同感,正是历史 文献学赖以发展繁荣的文化心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广泛意义的“孝”
广义的“孝”—就是对中国传统历史所抱有的近乎崇拜的文 化心理。在学术领域,便表现为民族对传统文化的的坚定信仰, 以及对弘扬这种文化的巨大热情和责任感。传统意义上“孝”的 血缘继承,则体现为对传统文化事业的继承,如果不能承继和弘 扬传统文化,人们将痛感愧对列祖列宗。
三、追求个体的不朽
中华民族的心理总是执着于历史,在历史中求智慧、求知识,
甚至在历史中追求个体的不朽。人肉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当人 们把人生寄放在现世的立德、立功、立言之上,便使精神长存历 史之中。这种文化心理对知识阶层产生极大影响,使知识分子在 现世不能实现立德、立功的理想时,便走向著书立说的道路,把 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寄托于文字之间,流传于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