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资料(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范式(库恩paradigm):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 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系统阐述的,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范式就是研究和分析问题的一般框架和视角,它的字面意思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它提供了观察生活的方式和关于真实本质特性的一些假设。
2.理论:理论是人们建构出来用以一般性的解释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接近科学的学说是科学的,反之则是违背科学的或者说伪科学;任何自然科学的产生,源自对自然现象观察。人类借由观察实际存在的现象或逻辑推论,而得到某种学说。任何学说在未经社会实践或科学试验证明以前,只能属于假说。如果假说能借由大量可重现的观察与实验而验证,并为众多科学家认定,这项假说就可被称为理论。
3.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国际社会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关系,如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国际关系既是学术的领域,也是公共政策的领域。简而言之,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
4.本体论:“本体”是唯一能够独立存在的“是者”,其它各种“所是”都是依附于本体才能成立。“传统本体论”是关于本体和由“本体”所衍生出来的其它“是者”及其“所以为是”的学说,这种学说是纯粹理念性的、未经证实也无需证实的形而上学理论,与实证理论和实体理论截然不同。“现代本体论”的内容有所简化,被当成关于一般的事物及其性质的一门学问,是关于一切实在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或研究。
5.实证主义认识论:探讨认识本质,起源,和范围的一门哲学分支。主要原则为:关于科学理论的客观实证与演绎逻辑原则统一的逻辑主义观点;只有经验可以证实或证伪或定义为真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的实证原则;观察的相对客观性即可以独立于理论的认识论假定;建立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并试图发现可观察现象之间超越时间界限关系的因果理论
6.十四点方案:1918年1月8日,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威尔逊总统提出十四点,认为这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唯一可行」的计划。体现了理想主义的政治信仰,相信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种国际体系能够被改造成一种完全和平和正义的世界秩序,相信觉醒后的民主主义意识将产生巨大影响。内容为:外交公开性原则;建立海洋通行自由;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实现各国裁军;调整殖民地的分配,让不发达地区的民众和政治家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和自决权利;建立国家间联盟等十四点内容影响最大的一点是最后一点:通过契约建立国家间联盟以维护领土主权政治独立协调纷争。
7.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实际上是自由主义思潮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处于幼稚时期的一种特殊表现。作为欧洲启蒙运动催生的三大意识形态之一,自由主义主张人性善,倡导平等、理性、自由权利、财产权等规范观念。这种规范观念渗入到处于初创阶段的国际关系学科之中,就形成了国际关系的所谓“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可以被视为是第一个国际关系的理论。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浮现,以解决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控制和限制战争的无能。
8.卡尔怎样批判理想主义?
⏹第一,“应然研究”代替“实然研究”,理论与实际脱节
卡尔分析指出,在政治学研究中,目标与对事件本身的探索是紧密联系的。人类开始钻研某个新领域初期,主观愿望压倒了一切,有关分析现实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的思想则十分微弱。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色彩正是国际关系学幼年阶段的表现,它不重视分析现存事物及其因果关系而是过分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对虚幻的未来世界蓝图的规划上。
⏹第二,过分地从伦理和道德看待世界,将道义问题绝对化。
从普通人的道德标准出发并推至国家之间,试图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完全摒弃人性中的自私与专断成分,建立一个完全基于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国际社会,这是十分天真的。理论上,国家之间存在道德,但不能简单地将个人道德标准套用国家。
⏹第三,强调国家间利益和谐,无视国家利益冲突。
理想主义企图将自由主义原则从同质、有序的国内社会条件下延续引申到当今异质和无序的国际社会中。然而,这种照搬不适用于二十世纪的世界。二十世纪的世界出现了占有优势的权力集团,处于支配地位,把自己的利益宣扬为集体或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但各国的国家利益实际是不同的,不少是抵触的
⏹其四,片面强调国际法、意识形态和公众舆论的作用
国际法既无相应的立法机构又无力强制推行法律的施行,而且它还受到了权力的支配和制约,上述属性使得它缺少约束力和权威性,只能为那些愿意承认它的国家所遵守。公众舆论最多是为官方所操纵的、若干国家利益暂时结合的象征,其本身都不能够单独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种手段;意识形态不过是国家政策的外衣。在国际法、意识形态和公众舆论这些表象的背后始终站着一个伟大的幕后演员,那就是权力,而前者不过是后者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手段和工具罢了。
9.现实主义六原则:
1、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
2、理解国际政治的关键是由权力界定的国家利益概念
3、“权力界定的利益”是普遍有效的客观范畴,但具体内涵是变化的
4、政治现实主义明白政治行为的道德意义
5、政治现实主义不把某个特定国家的道德目标混同于支配整个宇宙的道德法则
6、政治现实主义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真实而深刻,具有自己的学科自主性
10. 如何评价摩根索的理论:(从PPT展开看)
摩根索的理论比卡尔理论的进步之处:
⏹不是简单的从学科的角度阐述权力政治,而是更深一步,从人性的角度,一步步的推导
出权力政治的“现实”。
⏹摩根索不是泛泛的谈论权力政治,而是试图在经验与逻辑基础上系统的建立权力政治的
理论。他不仅提出了政治现实主义研究的基本原则,还在此基础上勾画出国际政治的一般模型,立论逻辑也比较严谨。这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现实主义的理论模型,所以对后人的影响很大。
摩根索理论的局限
⏹他试图将理论与政策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
理论建构所必须坚持的一般性原则,与政策分析需要的具体性追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理论不是政策,政策也不可能是理论,试图将理论与政策混为一谈甚至彼此等同的做法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摩根索的现实主义理论还存在一些始终不能解决的内在矛盾和困难。
其一,他从来没有对“作为目的的权力”,和“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区分。
一方面,摩根索现实主义的第二个原则,断言“政治家根据权力界定的利益思考和行动,历史的证据已经证明了这一假定。”另一方面,他对维持现状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区分,却暗示了国际政治在何种程度上是一种权力争夺,取决于国家之间的利益是否相容。这种预设说明“权力争夺”不是既定的事实,而是一个变量。与其说权力政治是一种解释,不如说它是一种在全球政治体系中发现的行为模式的描述,它自身必须被解释,而不是用它去解释别的现象。
其二,摩根索的理论存在着“分析层次”的问题。
摩根索默认为,“国际决策者”跟“国家”是一回事,他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要对两者进行认真的区分。实际上,我们知道,在层次分析中,国际决策者是微观层次的变量,国家是中观层次的变量,两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两者对国家行为的影响也很不一样。在这个问题上,摩根索的理论呈现出一定的含混性与模糊性。
11. 科学理论:所谓科学理论,是对某种经验现象或事实的科学解说和系统解释。它是由一系列特定的概念、原理(命题)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命题)的严密论证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理论的结构由三个要素组成:概念;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由这些概念和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特殊规律和预见。
12. 理论检验的7个步骤:
1、表述受检验的理论(经典理论模型);
2、从表述的理论中推导出假设(规律性联系)。
3、对假设进行实验的或观察的检验。
4、在采取第2和第3步骤时,运用在受检验的理论中的术语的定义。
5、去除或控制为包括在所检验的理论中的干扰性变量。
6、设计一定数量不同的、要求高的检验项目。
7、如果一个或几个项目检验未获通过,检查推论或设计的检验项目本身是否有问题,有则试图修正它。如果没有,则检查该理论是否完全失效,是否需要修改或重新表述,或者是否需要缩小它宣称所要解释的事实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