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后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

建设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洛阳期中)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取代私商。这一规定()

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

B.严重脱离了当时俄国的国情

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为苏俄赢得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变革的信息,排除A项;该政策的实施符合当时的国情,排除B 项;该政策带有社会主义性质,排除D项。]

2.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粮食产量出现低谷的主要原因是()

A.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

B.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共同作用

C.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完全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

C[粮食产量出现低谷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俄国企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项正确;俄国是一战的战胜国而非战败国,排除A项;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是其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

D项说法绝对,排除。]

3.(2019·江淮十校联考)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此规定()

A.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

B.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

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A[根据材料“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实施,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A项正确。]

4.(2018·豫西南示范性高中联考)新经济政策期间,苏俄共有租让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350多家,吸收资金约1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完善了苏俄市场经济体制

B.冲击了苏俄的公有制经济

C.赢得了资本主义国家认可

D.助推了苏俄工业化的进程

D[新经济政策主张把国家不能经营的企业租让给资本家经营,通过这一措施吸收外国资金,有利于推进苏俄的工业化进程,故D项正确;苏俄当时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信息,故C项错误。]

5.(2019·银川质检)1935年8月30日到31日夜间,苏联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利用老式风镐,创造了5小时45分采煤102吨的记录,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13倍,其本人成为全苏工人学习的榜样。这说明了()

A.苏联工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B.新经济政策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C.工业化建设中工人热情高涨

D.苏联农业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

C[题干中苏联采煤工斯达汉诺夫是利用“老式风镐”,故A项错误;新

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到1927年实施的,故B项错误;题干中“苏联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利用老式风镐,创造了5小时45分采煤102吨的记录,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13倍,其本人成为全苏工人学习的榜样”,可见工业化建设中工人热情高涨,故C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农业与工业发展的比较,故D项错误。] 6.(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20世纪30至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有人认为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这表明()

A.学习苏联成为当时的世界潮流

B.苏联“五年计划”成就得到一定肯定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态度

D.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已被摒弃

B[部分经济学家对苏联模式的看法不能表明学习苏联成为当时的世界潮流,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有人认为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可以看出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对苏联模式表示认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认可是因为西方受经济大危机影响时,苏联的“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故选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没有提及自由主义,排除D项。]

7.(2018·济宁一模)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在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由此可见苏联政府()

A.修改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已意识到发展轻工业的重要性

C.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局面

D.对计划经济体制做出重大调整

B[结合所学知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相符,故B项正确;根据题意,材料涉及的是“二五”计划的规定,并非取得的成果,故C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出现重大调整,在1956年才

出现调整,故D项错误。]

8.苏联“一五”计划期间,集体农庄的收成(统计见下表)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是因为()

C.集体农庄机械化程度偏低D.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衡

A[材料反映出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农业歉收,其主要原因是集体农庄内农民丧失生产分配自主权,缺少劳动积极性,故A项正确。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是集体农庄歉收带来的影响,错误。]

9.(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1956年春,苏共中央决定对1935年制定的《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上述措施旨在()

A.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B.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C.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材料中“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A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但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措施,排除;此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

10.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A.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