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创新教学设计感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创新教学设计感想
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培训,我深深地感觉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教材、课程评价等方面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那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来实现有效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

它是通过教学活动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从而在学生身上引起的素质和行为的变化。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就应考虑:在教学前,学生能够作到什么;在教学之后,学生的行为应该有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给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

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目标是否适应学生的特点、已有的经验和发展需求;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是否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结果。

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可测评的、具体明确的和可操作的。

教师要在分析学生和学习任务的基础之上确定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整合教材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设计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构建。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会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学做负责人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注重给予学生必要的认知工具,扩展和更新信息资源;用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路径,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体验知识进而感悟人生的意义,提高道德判断、选择、践行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就是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最佳结合点。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贯彻《新课程标准》为起点和归宿,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的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课程资源,积极主动的构建有个性且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型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注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科学的处理好教材和课外材料的关系,根据教学的需要,增补或删减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并为学生所熟悉、能理解的、可挖掘的学习材料,做到“依靠教材又不,超越教材又不脱离于教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设计要以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为重点
教学本身是为要学习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

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应该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着可以说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教学设计要为实际教学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通过师生之间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以体现课堂教学开放、诱导和引导性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关键要开拓学生思路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新课程下的教学是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惊醒创造性思考,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的
“动”起来,教师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

新课程教学设计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应到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时间、归纳、类比、思考、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此外,教师也可通过不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师生互动。

提问是师生互动常用的载体,应提倡教师创设充满趣味、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观察事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对具体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事实上,当前的课程学习方式已经走上了以理解、体验、反思、研究、创造为根本,现代信息技术也已全面介入教学过程,这都促使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实现新的实质性的跨越,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教学设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案”成为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不可动摇的预设方案,教师和学生的全部活动均要围绕“教案”展开并受到“教案”程式的严格制约。

这种“制约式”的教学仅仅是教师意志的体现,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中的很多情况和因素是无法事先“设定”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无法想象到的新情况。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活动、学生活动、师生的互动都可能生成教育教学的内容,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充分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现实情境的基础上,将可实施的课程转变成为学生习的德的课程的过程。

因此,它应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方案。

所以,教师对教学设计要象绘画一样“留白”,留有一定的“余地”,既为自己的“教”,更为学生的“学”,以便教师可以适时地调整策略,满足新的情境和学生新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