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自主神经系统
初中生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初中生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为主线,分步要求学生掌握反射的概念、结构、类型、意义等基本内容,从整体上来说,这一节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物与生活的联系点,通过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的嫁接,通过学生的有效课堂体验,加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与反射有关的课堂探究活动,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动脑分析的机会,实验探究的机会,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在知识与方法并重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刻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
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离不开反射,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要求学生从生活的周围来寻找反射的例子,将概念讲清、讲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实现教学效果1、知识目标(1)明确说出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理解反射的概念并能判断、举例。
(3)分析膝跳反射,描述反射弧的五个基本结构。
(4)区别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人类特有的反射。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文字、图片、视频等综合信息的能力。
(2)尝试分析反射概念要点。
(3)分析反射的类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逐步建立起热爱生命、关爱健康的生活理念。
4、学习重点:反射、反射弧的结构5、学习难点:反射弧的结构6、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牙签解剖针7、学习方法:游戏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比较法环节一游戏体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
这个游戏叫“正反口令”教师适当解释游戏规则,邀请5位同学参与活动(活动的人数不易太多)教师要求学生站在讲台前一侧,下面同学容易观察到的地方,排成一排开始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出错的同学自动离场淘汰,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师】:好,同学们“Are You Ready?”【生】:示意已经作好准备【师】:好,听好老师口令,立正、稍息、向右转、向左转、向前一步走、向右转,举右手、放下【师】:好,***同学坚持到了最后,我们祝贺他!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刚才做的这个活动主要在你们什么系统的参与调节下完成的?【生】:神经系统【师】: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
系统解剖学课件:自主神经

盆内脏神经 盆丛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 神经的主要区别
1.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2.周围神经节的位置不同
3.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 元的比例不同 4.分布范围不同 5.释放神经递质不同
6.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 用不同
作用比较: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心脏 心跳加快、血压上升 心跳减缓、血压下降
瞳孔
散大
缩小
支气管
平滑肌松弛, 口径加大
副交感神经节
睫状神经节 Ciliary ganglion 翼腭神经节 Pterygopalatine ganglion 下颌下神经节 Submandibular ganglion 耳神经节 Auricular ganglion
内脏神经系统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高璐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Fight
Flight
Fright
二、内脏感觉—周—围—突面神经
舌咽神经下节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下节
•脊髓 (中间内侧核)
中枢突
—周—围—突交感神经 脊神经节 ———骶部副交感神经
→内脏器官 →内脏器官
特点: 1. 痛阈较高。 2. 弥散的内脏痛,定位不准确。
肠系膜下 神经节
腰部
• 椎旁节3-5对 经灰交通支连接5对腰神经 腰内脏神经: L1-5,肠系膜 下神经节,结肠左曲以下消 化管和盆腔脏器。 伴随髂总动脉、髂外动脉 至下肢血管和皮肤
盆部
• 椎旁节4对;骶神经节2~3 对,奇神经节1个。 经灰交通支连于骶尾神经, 分部至会阴、下肢的血管、 汗腺、竖毛肌 盆丛至盆腔脏器。
小结
Vagus nerve
第十五章-鱼纲

辅助呼吸器官
1、皮肤: 鳗鲡、弹涂鱼、鲇鱼等 2、肠:泥鳅 3、口咽腔粘膜:黄鳝
4、鳃上器官(suprabranchial organ): 乌鳢、斗鱼、攀鲈
5、鳔(gas bladder):肺鱼
四、支持与运动系统
■骨骼
运动
■肌肉
■软骨鱼全为软骨,内有钙盐、坚硬。 ■硬骨鱼骨骼骨化程度加强,骨片多而复杂。
水层中,鱼类实现升降运动的主要器官是借鳍和体侧肌的 运动。
软骨鱼无鳔,靠增加脂肪调节体重。
(肝大占体重20%-25%,其中含大量密度小于水(0.95g/mL)的鲨烯。)
鳔内气体的调节:(根据鳔管有无)
■开鳔类——有鳔管通食道吞进和排出调节空气 ■闭鳔类——靠红腺、卵圆区调节气体容量
鳔内的气体主要为氧、氮和二氧化碳,鱼鳔 内的含氧量随同鱼的活动水层下降而逐渐升高。
力,约占身重的一半。 鱼类每个眼球上附有6条眼肌,眼肌在脊椎动物各纲中稳定。 鱼类着生在颌弓、舌弓和鳃弓上的肌肉为横纹肌,称鳃节肌。 有些鱼类的轴下肌和鳃节肌演变为发电器官。
电鳗
电鳐
(三)鱼的运动
■头部运动 ■躯干肌节收缩 ■尾部摆动
借助肌节的舒张和收缩,使收缩波传至尾部, 尾部将收缩力传给水,水以同等大小但方向相 反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尾部。
第十三章
鱼类
现存最低等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完全 适应水生生活。
鱼类是体被鳞片、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 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什么是鱼?
下列带“鱼”字的动物都是鱼吗?
桃花鱼,章鱼,鲎,衣鱼,
文昌鱼,七鳃鳗,
鲨,鳐,魟,蝠鲼,鲟,鳜,鳗鲡, 鱼螈,小鲵,娃娃鱼,
团鱼or甲鱼,鳄鱼, 鲸鱼
第15章_长期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A

2012-7-8
28
不同动物的剂量折算系数
动物种属 标准 K(剂量折算系数) 小鼠 大鼠 豚鼠 兔 猫 猴 狗 人
1 7 12.3 27.5 29.7 64 124 388 体重 K(kg体重剂量折算系数) 1 0.71 0.62 0.37 0.30 0.32 0.21 0.11 任何 R(动物体型系数) 0.059 0.09 0.099 0.093 0.082 0.111 0.104 0.1 体重 W(标准体重kg) 0.02 0.2 0.4 1.5 2 4 12 70 注:有些资料记载的动物体型系数(R)为此表中R 值的1000 倍,如小鼠R 为59,大鼠R 为 90,这不影响药物剂量的折算。
2012-7-8
10
第二节
试验设计原则及方法
2012-7-8
11
试验设计原则及方法
一、一般原则和要求
1.二种动物:啮齿类(大鼠) + 非啮齿(比格犬) 2.三个剂量:高、中、低三个档次,高剂量组充分 反映药物的毒性,低剂量组不出现毒性反应。 3.至少4组:溶剂 ( 或赋型剂 ) 对照组或已知药 物毒性对照组。 4.给药途径应与临床拟用途径相一致。 5.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执行“药 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2012-7-8
8
基本概念和目的
蓄积作用 (accumulation action) 作用量积蓄—为可用化学方法检测出。 功能性蓄积—(药物或其代谢物)不一定能用化学 手段检测出来,但却有慢性毒性症状出现;或者说 由于贮存在体内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量极微而现 有的方法尚不足以测出,但由于多次接触引起轻微 损害的累积而出现慢性毒性症状。
(1)半数致死量(LD50)法
运动生理学——第十五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

第十五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
本章导读
绪言 第一节 赛前状态(竞技比赛出现较多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
第四节 恢复过程
第十五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
绪 言
人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工作能力和某些 器官的机能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在运动之 前就已经开始,直持续到运动结束后一段时间, 根据它们的发生顺序分别叫做赛前状态--进入工 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过程:
4、各种外界因素:场地、气候、心理状态。
(三)“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1、“极点”与“第二次呼吸”产生现象
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过程中, 会出现一种非常难受感觉胸闷,呼吸困难、 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而不 协调,精神低落甚至想停止运动等主客观 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极点”。
2、特点:
无氧代谢功能、产生HL、氧债积累、工作 时间短、强度大。
注意:氧债能力随训练程度呈现差异,一般 人约为10升,训练有素耐力型运动员可达 15-20升,有文献报道22.8升,
成人安静时需氧量每分钟约为200-300ml
分析阐述:
图中运动员的每分钟需氧量平均为6升,其 最大摄氧量能力仅为5升,要从5升/分的 “家底”支付6升/分的氧消耗。体内每分钟 尚以产生7克乳酸作代价来透支1升氧(即出 现1升氧债)。如果运动员要坚持下去,每 坚持1分钟必然增加1升氧债,直到氧债能 力竭衰为止。
应该指出各种机能并不是在运动结束后开 始恢复,不过故分解过再合成,所以能 量物质不可能完全恢复只有在运动结束后 强烈的消耗停止,合成过程超过分解过程 人体机能才能逐步彻底得到恢复。
一、能量物质的恢复过程
药理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安定)一、药理临床作用:1、抗焦虑(小剂量,减轻或消除紧张、忧虑、激动和失眠;暂时性记忆缺失)2、镇静催眠、3、抗惊厥抗癫痫(静注地西泮(5-20mg/次)是目前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4、中枢肌肉松驰5、增加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作用二、作用机制:BZ增加GABA控制氯离子通道的开放频率三、禁忌:老年患者、肝功能不全、驾驶员、高空作业、青光眼及重症肌无力患者四、过量:昏迷和呼吸抑制。
用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解救巴比妥类一、作用机制:激动GABA受体,延长开放氯离子的时间二、不良反应:后遗效应:宿醉现象;耐受性:肝药酶诱导;依赖性:反跳、成瘾、戒断症;呼吸抑制:剂量依赖性、致死首因;急性中毒: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苯巴比妥(长效)、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中效)、司可巴比妥(短效)、硫喷妥(超短效)第十三章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大仑丁)(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癫痫药;碱性较强,刺激性大,不宜肌内注射;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因而临床用量应注意个体化)一、作用机制(膜稳定作用):钠通道阻滞药,减少钠内流,抑制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对小发作无效:选择性阻断Na+通道,抑制Na+内流;选择性阻断Ca+通道,抑制Ca内流;大剂量抑制K内流,延长ADP和ERP;抑制神经末梢对GABA的摄取(氯离子内流)二、药理临床作用:1、抗癫痫;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2、治疗外周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3、抗心律失常(强心苷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
三、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胃肠不适,牙龈增生2、神经系统反应:头痛、眩晕、共济失调、精神错乱3、造血系统反应: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4、过敏反应:皮疹、肝损害5、肝药酶诱导:加速VD代谢,低血钙其他抗癫痫药:卡巴西平: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最有效。
苯巴比妥:除对小发作无效外,其余都有效。
抑制中枢,不作首选。
静注控制癫痫持续状态。
扑米酮:对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优于苯巴比妥。
自主神经系统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自主神经系统
01.
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
02.
03.
目录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疾病
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
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应对紧急情况和应激反应。
01
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心率、扩张瞳孔、加速呼吸等,以便应对紧急情况。
作用:降低心率、增加消化活动、降低血压等
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关系:两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身体稳态
肠神经系统
肠神经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01
肠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分布在消化道的各个部位。
02
肠神经系统可以独立于大脑工作,自主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如消化液的分泌、肠道蠕动等。
症状:心慌、气短、头晕、头痛等
病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
预防: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是一种自主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心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统。
1
症状包括头晕、头痛、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
04
调节泌尿: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来调节泌尿,保持泌尿系统的正常运作。
维持身体平衡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理功能来维持身体平衡。
01
01
02
03
04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肌肉张力和关节活动来维持身体平衡。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来维持身体平衡。
运动生理学——第十五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

第一节 赛前状态(竞技比赛出现较多)
(一)概念
赛前状态——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 或系统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为什 么说是条件反射性)
(二)机制
在大脑皮质的主导作用下,运动员在训练或 比赛前,就能预先动员各器官、系统的潜力, 为即将来临的肌肉活动做好准备,率先克服 神经系统和各器官机能的惰性,使身体更快 地发挥出最大的工作能力。
(三)特征
出现脉博快,收缩压升高,呼吸频率加快,
肺通气量和氧吸收量加大,汗腺活动加强, 血糖增高等等外部出汗、尿频现象.
4、各种外界因素:场地、气候、心理状态。
(三)“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1、“极点”与“第二次呼吸”产生现象
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过程中, 会出现一种非常难受感觉胸闷,呼吸困难、 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而不 协调,精神低落甚至想停止运动等主客观 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极点”。
人的最大速度为100%那么起跑后: 第1秒钟速度为55%, 第2秒钟速度为76%, 第3秒钟速度为91%, 第4秒钟速度为95%, 第5秒钟速度为99%
(一)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原因:
人体运动是有惰性的,这种惰性包括物理 上和生理上的惰性要克服这些惰性就需要 有一定时间,因而产生进入工作状态。
2、超限抑制产生:当刺激的强度超过大脑皮 层工作能力的界限时,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不 仅不增高,反而降低。
对比赛淡漠,浑身无力(外刺激强度过大,运 动量过大)。如举例跳高、篮排足球类项目等。
(六)赛前状态的调节 1、适宜的准备活动 2、增加比赛实践经验 3、合理安排赛前的活动 4、气功、心理训练(射击) 举例女排,美国与中国女排录音,赛前适
自主神经系统 PPT

1.肠道在分离状态下亦运转良好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交感神经系统(SNS)
节前神经元位于大脑
SNS节前纤维在脊髓前角离开脊髓, 支进配入头椎、旁颈SN、S节胸,腔S内N脏S节器成的对SN排S列纤于维是 脊从柱特两殊旁的,神彼经此节交发通出形的成;神经链。 支一配个腹脊腔髓、节盆段腔发脏出器的的SNSNS节S纤前维纤自维脏可器 以和20多附个近SN的S节神形经成丛突发触出连接, 因此一个效应器官的细胞可以由上 下不同节段的脊髓发出的SNS支配。
分泌、胃肠运动加强、心脏抑制、支气 管平滑肌收缩。 2.骶髓部分:功能上支配结肠、直肠和膀 胱的运动、抑制括约肌和使生殖器血管 扩张。
ANS的递质和受体
❖ 乙酰胆碱:所有SNS、PSNS的节前和PSNS节后神经 纤维,以及少数SNS的节后纤维释放
❖ 去腺甲肾上素:SNS节后神经纤维 ❖ 多巴胺:中枢神经系统、肾脏 ❖ 嘌呤、NO:某些肠道神经 ❖ 神经肽:结肠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
血管口径,消化道蠕动,肺通气量,涎腺和汗腺分泌,神经内分泌
瞳孔及视觉适应,排尿,睡眠与觉醒,认知功能,性功能及痛觉
内脏感觉及其反应性
呼吸运动受“随意”和“自主”双重控制
自主神经系统(ANS)分类
交感神经系统(SNS) ANS 副交感神经系统(PSNS)
ANS亚系统1.
1.ANS亚系统:既非肾上腺系统也非胆碱能神经元群,其递质为NO, 主要存在于肠道和肺脏。
主要的SNS神经节、神经丛
1.颈部神经节 2.星状神经节 3.胸神经节
1.心神经丛 2.腹腔神经丛 3.腹腔下神经丛
神经内科学概论

.
36
15.RCBF:局部脑血流量测定:
16.OB:等电聚焦技术检测脑脊液
寡克隆带;
17.肌肉和神经的活组织检查;
18.脑脊液细胞学及检测特异性抗
体及细胞因子;
19.基因诊断技术:如基因突变检测、
基因连锁分析、mRNA检测、核酸分子
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
DNA测序等。
.
37
三、脑脊液检查
.
29
1.缺损症状 指损伤的神经组织引 起正常神经功能减弱 或缺失。如主侧半球 脑梗塞导致对侧肢体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和失语;
.
30
2.刺激症状:
指神经结构被激惹后产生的 过度兴奋表现。 如腰椎间盘突出的坐骨神经痛;
.
31
3.释放症状:
指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低位中枢的 控制功能减弱,使低级中枢的功能表 现出来。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锥体 束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 Babinski征阳性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 第三节 腓骨肌萎缩症
.
17
第四节 线粒体病 第五节 神经皮肤综合征
第十七章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 第三节 Lambert-Eaton综合征 第十八章 肌肉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
18
第三节 周期性瘫痪 第四节 多发性肌炎
由脑、脊髓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
由脑神经、脊神经组成。 躯体神经系统: 调整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
.
23
自主神经系统: 调节内脏、器官和其他系统, 稳定机体的内环境,下丘脑 是大脑皮质调节下的自主神 经中枢,调控垂体激素的释放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神经元突触神经胶质细胞二、问答题: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2. 简述突触的分类。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4. 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
5.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几种类型?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一、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二、问答题:1. 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性是什么?3. 简述钠钾泵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4. 比较生物电记录技术的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5.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6. 综述静息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7. 简述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一、名词解释:局部电位突触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离子电导兴奋兴奋性阈强度二、问答题:1. 离子学说的要点是什么?2. 简述局部电位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3. 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4. 简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条件及依据是什么?5. 综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6. 综述动作电位-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7. 试以阈电位概念解释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
8. 试述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一、名词解释:化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整合突触可塑性二、问答题:1. 简述神经电信号传递及其传递方式2. 试述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比较EPSP和IPSP的产生及其特征。
4. 简述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5. 简述突触传递的调制方式。
6. 简述突触可塑性及其产生机制。
7. 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及作用。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一、名词解释: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戴尔原则二、问答题:1.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2. 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 简述Ca2+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4. 简述递质共存现象及其生理意义。
第十五章-自主神经系统PPT课件

⑵ 下丘脑存在防御反应区(defense area):位于 近中线两侧的腹内侧区。刺激该区出现交感神经活 动亢进现象和防御反应;
.
28
⑶ 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动物有攻 击厮杀行为;
⑷ 电刺激下丘脑背侧区,动物有逃 避行为;
.
9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 交感心跳快而强,皮肤内脏血管缩, 气管舒张唾液粘,抑制胃肠与胆囊, 止尿宫缩汗腺泌,扩瞳糖原分解强。 注:止尿指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逼
尿肌舒张,内括约肌收缩。
.
10
对机体整体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 ⑴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常作 为一个整体起作用,尤其在应急(如: 剧烈运动、紧张、失血或寒冷)状态 下表现更为突出:出现心跳加强加快、 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循环血量增加、 血压增高、支气管舒张、肾上腺髓质 激素分泌增多、糖原分解加速和血糖 升高等现象。
第四节 高级中枢对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
.
18
(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在脊髓高位离断的病人,脊休克过去以后, 也可见到血管张力反射、发汗反射、排便反 射的恢复。但是,这种反射调节功能是初级 的,不能很好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
.
19
(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20
1.延髓: ⑴ 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如:呼吸、 循环系统等的基本中枢;延髓受 损可迅速引起死亡。 ⑵ 延髓发出的传出纤维支配头面部 的全部腺体、心脏、支气管、食 管、胰腺、胃、肝脏和小肠等。
.
11
作用:整个系统的活动在于调动机体的
潜能以适应环境的急变,维持内
环境的稳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认为,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些部位能感知温 度当血温超过或低于一定水平(这水平称为调 定点,正常时约为36.8℃)时,即可通过调节 产热和散热活动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2.摄食行为调节:
摄食中枢
饱中枢
所在部位:下丘脑外侧区 给予刺激:动物多食 破坏中枢:动物拒食 饥饿状态:放电频率增多
2、脑干网状结构:存在着许多与内 脏功能有关的神经元,其下行纤 维支配脊髓,调节脊髓的自主神 经功能。
3、中脑: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所在部位,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提 示病变侵犯到中脑,预后不良。
(三)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可分为前、后、 内、外四个区。
1、体温调节
核 不同部位,可出现恐惧、逃避、 攻击等行为;
③ 参与性行为调节:有杏仁核、梨
状皮层、下丘脑视前区等参与;
④ 参与学习和记忆功能调节:如海 马,切除颞叶而损伤了海马的患 者丧失近期记忆功能;
⑤ 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是内脏活 动的高级中枢。反应复杂。
(五) 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神经元数目不同
躯体运动神经低级中 枢至骨骼肌只有一个 神经元;
内脏运动神经低级中枢发 出后在周围部的内脏运动神经 节要交换神经元,再由节内的 神经元发出纤维到达效应器。 即需要两个神经元
4.分布形式不同
躯体运动神经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
内脏运动神经的节后纤维常攀附脏器或血管形 成神经丛,由丛再分支至效应器。
(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在脊髓高位离断的病人,脊休克过去以后, 也可见到血管张力反射、发汗反射、排便反 射的恢复。但是,这种反射调节功能是初级 的,不能很好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
(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延髓: ⑴ 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如:呼吸、 循环系统等的基本中枢;延髓受 损可迅速引起死亡。 ⑵ 延髓发出的传出纤维支配头面部 的全部腺体、心脏、支气管、食 管、胰腺、胃、肝脏和小肠等。
⑸ 下丘脑疾病患者常发生情绪异常。
(四)边缘系统: ⑴边缘系统由三部分构成:
边缘叶:是大脑半球内侧面环绕在脑干周 围的弯曲环周结构,包括海马、穹隆、扣带 回、海马回等。
大脑皮层:岛叶、颞极、眶回
皮层下结构:隔区、杏仁核、下丘脑、丘 脑前核等;
边缘系统的功能: ① 参与摄食行为调节:如杏仁核易
化饱中枢,抑制摄食中枢; ② 参与情绪反应调节:如刺激杏仁
骼肌血管
Ach
胆碱能受体 (cholinergic receptor)
(1)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M1-5,G蛋白偶联,M样作 用; 分布: 副交感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 交感节后胆碱能纤维所支配的汗腺、骨骼肌血管。 Antagonist:阿托品(atropine)
(2)烟碱样受体(nicotinic receptor):N1-2,离子通道偶联,N样作 用; 分布: 植物性神经节突触后膜N1受体;六烃季胺阻断 骨骼肌终板膜N2受体;十烃季胺阻断 筒箭毒阻断N1、 N2受体
肾上腺素能纤维 (NE)
交感神经的大部分节后纤维 α1、2 ; β1-3受体
第四节 高级中枢对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
机体内的各种活动常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biorhygym)。
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有日周期节律,例如血细胞 数、体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等一日一个波 动周期调节: ⑴ 间脑以上去大脑猫出现“假怒(sham
作用:整个系统的活动在于调动机体的 潜能以适应环境的急变,维持内 环境的稳态。
⑵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局限,在 安静时作用较强。整个系统的活动在 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 蓄积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 面。如,心脏活动的抑制、瞳孔缩小
、 消化功能增强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 内脏的感觉传入
第十五章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第一节 内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 运动神经在形态、结构上 的差异:
1. 躯体部分大都是单神经 支配骨骼肌
内脏器官大部分受交感和 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2.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只释放 一种递质,乙酰胆碱;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释放多 种神经递质。
rage)”现象,正常时,由于下丘脑的这种活动 受 到大脑皮层的抑制而表现不出来,提示下丘脑与 情绪反应有关;
⑵ 下丘脑存在防御反应区(defense area):位于 近中线两侧的腹内侧区。刺激该区出现交感神经活 动亢进现象和防御反应;
⑶ 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动物有攻 击厮杀行为;
⑷ 电刺激下丘脑背侧区,动物有逃 避行为;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 交感心跳快而强,皮肤内脏血管缩, 气管舒张唾液粘,抑制胃肠与胆囊, 止尿宫缩汗腺泌,扩瞳糖原分解强。 注:止尿指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逼
尿肌舒张,内括约肌收缩。
对机体整体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 ⑴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常作 为一个整体起作用,尤其在应急(如: 剧烈运动、紧张、失血或寒冷)状态 下表现更为突出:出现心跳加强加快、 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循环血量增加、 血压增高、支气管舒张、肾上腺髓质 激素分泌增多、糖原分解加速和血糖 升高等现象。
特点: 1) 内脏感觉传入纤维较少,为传入纤维总数的 10%,
其中细纤维占多数。
2) 内脏感觉传入纤维行走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内,但传入途径较为分散。
第二节 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
(二) 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交感神经: 节前
Ach 副交感神经:
节后
NE
Ach,汗腺和骨
下丘脑腹内侧核 动物拒食 动物食欲增加而肥胖 放电频率较低
此外,饱中枢活动加强时,可抑制摄食中枢的活动。
3、水平衡的调节
水平衡包括水的摄入与排出两个方面,人体通 过渴觉引起摄水,而排水则主要取决于肾的活 动。损坏下丘脑可引致烦渴与多尿,说明下丘 脑对水的摄入与排出调节均关系。
4、对生物节律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