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人教版小语一年级下册中一篇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自读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本课的设计为第一课时,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的读写,夯实基础。并贯穿以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小猴子下山前的flash动画,激发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并且用闯关形式,激发孩子们闯关的兴趣,从而读文、识字、写字,完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听清句子。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3.标出自然段,并和教师一起标自然段,总结自然段特征。

4.同桌互读课文。

5.个别生接读课文。

5.生齐读课文。

6.以填空题形式让学生帮助老师完成小诗,并且齐读小诗。

7.宣布闯关成功,并给与鼓励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

小老师领读,教师指导多音字结并组词。

2.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①这些字宝宝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去掉拼音)

②男女生赛读

③全班齐读

3.只剩下生字还认识吗?

①开火车检查读。

②认识提手旁动词:

通过动作让生理解动词,并出示图片,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巩固对动词的理解。并且通过掰这个动作,让生直观认识掰字

4.字谜游戏

“水边长了两颗草”(满)

我们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有编谜语、加一加、换一换等

5.识字游戏

通过出示PPT小猴子摘桃子让学生抢答并借此巩固字词。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块”和“往”让生观察写字所注意的问题,全班交流。

2.全班跟随课件书空,教师提示:注意笔顺和占格。

3.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4.生描红两个写一个。

5.师借助小粘贴指导书写,生再写并展示。

6.小组长检查生字书写并给与奖励。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读文、识字、写字。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多多练习,巩固知识。

小猴子下山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倾听、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审题、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并且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童话有一定的了解,对猴子这种小动物相对比较熟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也培养起从文中领悟道理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小猴子下山》效果分析

本堂课以闯关的形式,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关我会读

在本关内教师指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第一课时读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孩子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听录音、同桌互读、个别生接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多读课文,并从读中能够对全文有个大概了解。最后学生可以帮助老师最后完成一首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小诗,说明孩子在多种读中初步感知了课文。

第二关我会认

这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比如小老师领读、全班赛读、齐读等方式通过纠正字音,学生能够自主识字。教师从中引导,通过猜字谜、猜动作、识字游戏等多种趣味游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通过开火车检查发现,学生已基本掌握扎实了字词认读。

第三关我会写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生字,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写字应该注意什么。写字的时候提醒孩子注意写字姿势。通过写-修改-再写-再修改的一系列步骤,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写字学习的热情

小猴子下山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小猴子下山,见一个爱一个,最后只能空手回家了。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讲小猴子由于三心二意做事,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

着手回家,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定好目标,应该一心一意,有始有终。

新教材又把这篇经典的童话重新选入教材中,我认为是因为这篇童话故事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也贴近孩子平时的生活,和孩子心灵深处发

生碰撞,孩子感悟会更加深刻。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但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因此阅读童话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

悟生活真谛。小猴子下山了,山下的一切新事物对他来说都是新的,都极具吸引力,这个他想摸摸,那个他想看看,他的好奇心要不断得到满足,使他忘了下山的初衷,没目标的转悠,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就去摘玉米,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最终,小兔子没追上,只有空手回家。学生通过阅读小猴子的故事应明白:做事要定好目标,不能三心二意,要有始有终。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1、课题让人无限遐想。

《小猴子下山》从课题我知道这篇课文介绍小猴子要下山,也就促使我展开无限遐想,小猴子下山干什么?是找吃的?找朋友玩?无聊下山解闷?种种疑问的产生,促使我更想走进文本,想快点了解课文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图文并茂

《小猴子下山》这一课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从掰玉米到摘桃子,再到摘西瓜,最后追兔子,每一段文字旁都配有一只可爱、活泼、开心的小猴子。看,小猴子掰了一个大玉米,他扛着大玉米,大摇大摆往前走,仿佛要告诉我们“看,我掰的玉米多好呀!”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巴,眼睛眯成一条缝,别提多开心。当他看到其他美好的东西,依然兴高采烈,甚至有点得意忘形,就扔了前边得到的东西,这也和后文中的手摸着头,低头、失落、沮丧的小猴子形成鲜明的对比。精美的图片带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受,当小猴子得到美好的东西时,从图片就能体会到小猴子非常开心,当我们看到垂头丧气的小猴子,也能猜出他定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