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讲解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瓷器专题展

中华古陶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被国人视为珍宝,也被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所喜爱。从3000多年前的商代原始青瓷开始,瓷器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东汉出现了成熟青瓷,唐代呈现“南青北白”的制瓷局面,宋代的五大名窑被人们津津乐道,北方的十大窑系缤纷共彩,进入元代,青花瓷工艺在景德镇得到发展光大,明清时期各种彩瓷精彩纷呈。

湖北地区单色釉瓷器自成体系,宋代以前以青瓷为主,宋代以青白瓷为主。

主要出产于xxxx。

这件西周时期原始瓷豆出土于黄梅焦墩遗址。青瓷器的烧成,始于我国东汉时期,因此,我们把商至东汉之间的瓷器称为原始青瓷。它是用瓷土制胎,表面施石灰釉,经1200℃高温烧成。但由于瓷胎中杂质较多,釉料配制简单,加上烧制工艺原始,导致硬度偏低,釉色不稳定。所以称之为原始瓷器。我国南方著名的商代遗址盘龙城就已经发现原始青瓷。湖北东周墓发现常见一种梳齿纹环耳罐,原产地应在江浙一带。这件器物的口沿、折腹、圜底内部各有一组弦纹,口沿由5条弦纹组成,折腹、圜底处弦纹各6条,除圜底内侧弦纹下凹外,其余弦纹均为瓷釉填平。

器外素面,折腹处起一周凸棱,下腹有数道螺旋形痕。灰胎,施青釉,泛酱褐,釉薄不匀,可见极细开裂纹,圈足局部挂釉已脱落,此器采用泥条盘筑后经慢轮加工而成。西周时期的原始青瓷目前我省仅见此一件。

这是一件原始瓷直线纹罐,出土于黄冈,在战国楚墓中常常见到,各地出土的器型略有变化,但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在颈部和肩部装饰有一周直线纹。目前湖北地区出土的战国原始瓷器中只发现这一种器物,它的原产地在长江下游地区。

这两件分别是水波纹双立耳罐,另一件是战国时期的原始瓷罐。

西晋立国之后的短短几十年中,瓷业得到蓬勃发展。出现了最早的瓷器品种——青瓷。它以铁为主要着色剂,釉面基本色调呈青绿色。作为最早出现的

瓷器,青瓷从萌芽到鼎盛,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青瓷历来以长江下游的越窑最负盛名,而长江中游地区青瓷却少有记载。五六十年代,为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者在今天的鄂城六朝墓葬、武昌隋唐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青瓷。从而基本理清了湖北地区青瓷的发展脉络。

东汉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学组成以及烧成

1温度等方面则有本质的不同。东汉青瓷与原始青瓷比较,显气孔率、透水率降低,透光性增强,瓷化程度较高。以东汉青瓷典型器麻布纹四系罐为例,胎釉结合紧密,青釉纯正,说明当时已完全掌握还原焰烧制工艺。

这件东汉时期的麻布纹四系青瓷罐出于湖北省当阳市刘家冢。直口,圆唇,短领,溜肩,肩部有一周凸弦纹,堆贴四横系,鼓腹,腹部拍印麻布纹,平底。灰白胎,青釉泛酱褐,施青釉不及底,施釉不匀,有垂釉现象东汉的青瓷在造型和装饰在、上与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它在胎釉的化学组成以及烧成温度等防方面更加成熟,也就是说,东汉青瓷瓷胎的瓷化程度较高,它的透水率降低,透光性也增强了。

这件器物器型规整,胎釉结合良好,说明东汉时期已经完全掌握瓷器烧制的还原焰烧制工艺。它是东汉成熟青瓷的典型器。

这件五管瓶是一件早期越窑青瓷的典型器物,它的定名和用途目前有多种说法,一种认为它是专供随葬用的明器,后来发展成为魂瓶,另一种说法认为它是一种“五管灯”,其中央的管为注油管,周边五管为灯芯管。这种灯可以日用,也可以作为墓葬的长明灯。另外,唐宋以后的一种陈设瓷“五管插花”的造型也有可能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这是一组隋代的青釉朵花纹碟。敞口,尖圆唇,壁极浅,内壁有5朵朵花纹,内外圈为数道细浅凹弦纹,外壁下半部有六道较深凹弦纹,平底。灰白胎,青釉,有细密开片,内壁施釉,外壁施釉不到底。

鸡首壶又名鸡头壶,它是六朝青瓷典型器物。因肩部塑有鸡首状的流而得名。

它流行于晋至唐代初年,器形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早期器型精致矮小,后逐渐演变成高大修长。这件鸡首壶青釉纯正,是早期越窑的精品。

这件青釉六系盘口壶是因它的壶口似盘口而得名,是六朝隋唐时期青瓷的典型器。这种器型自东汉流行一直到隋唐时期,魏晋时器型小巧,隋唐渐趋高大修长,盘口由小变大,颈部由短变长,壶的肩部堆塑有耳。六朝时期的盘口壶多为双系、四系,隋唐时期的多为六系。此壶器形规整,保存完好,是唐代盘口壶的精品。

唾壶又称渣斗,是古代宴饮承接骨刺的用具。

这件谷仓,是陪葬用的明器。盛行于六朝时期。

这件青釉长方多层槅又叫分格盘、多子盒、格子盘,它的命名源于相同造型的带铭文的漆器,主要用途就是果盒。这件槅由三层套合,每层中间有一个长形大格,周围绕以10个长方形小格。米黄胎,施青釉。此槅设计合理,实用美观。

2我国早期研磨用的砚台有石、陶、铜等多种质地。青瓷盛行之后也出现了瓷制砚台,魏晋时期开始流行一种有足的青瓷圆盘砚。后来砚台周围出现了一圈水槽,以方便润笔蘸墨,砚台足的数量也由少到多,到隋唐时期往往在八足十足以上,也流行珠足。人们就把这种多足砚称为“辟雍砚”。“辟雍”是一个形状如圆璧、四面环水,供天子讲学的地方。

我国古代灯具有油灯和烛灯两种。战国时期插蜡烛所用的铜灯,有许多都是采用人物造型。这件青瓷人顶灯是油灯,它由四部分组成,下层为浅盘形灯座,灯座立人形圆柱,人形圆柱头顶中层承盘,顶柱为碗状灯盏。阿嚏的器表施有青绿釉,有开片。在已出土的两汉魏晋时期的油灯中,以人物造型的还没有发现过,它是三国青瓷中的精品。

这件西晋青瓷狮形插座是湖北省鄂州市西山出土。卧狮状。昂首,张口咧齿,口两侧各有一獠牙,下有竖条状长须,粗短鼻,鼓眼短耳。束腰,腰背上有一圆管状插柱,鼓臀,堆贴长扁尾,背部刻划有卷云纹及斜线状毛发,四足作向前爬卧状,刻划有爪纹。灰胎,青釉,釉层较厚,有细小开片,除底外,外面满施釉,保存好。

这件青瓷虎子因其造型似卧虎而名。有人说它是盥洗用具,也有人说是溺器,口部做成虎头,附四足,虎尾向上翘至背部形成提梁,虎形逼真。早期造型昂首、鼓目,四足曲蹲,腹侧刻双翼。中期造型渐趋简单,晚期虎首及四足逐渐消失。

这件是青釉熏笼。汉代以后,使用外来的树脂类香料成为贵族显示身份的重要符号。熏香在宫廷的高级贵族家中广为使用。当时熏香的主要器皿就是熏炉和熏笼。

熏笼的用途是熏衣服。这件熏笼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是一件盛放炭火的双耳簋:

上部放一件无底的镂空熏笼。笼身外放置一个大概是用来成方香料的竹筒状容器。

这件采用炭火熏香的熏笼,说明它所使用的香料不是直接燃烧的传统茅香,而是使用外来的数值类香料。如此大型的熏笼在早期青瓷器中十分少见。

盂、洗、水注都是古人的文房用具,这件东晋的青釉蛙形水盂,造型似一只趴在地上的青蛙,蛙头上翘,四肢呈跃跃欲跳状,显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

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它的一些典型的宗教符号,如莲花、狮子、佛像等作为装饰性纹样开始出现在青瓷装饰中。这件青釉洗的器身上堆贴了四个乘龙佛像,四佛像之间也堆贴了四条龙。佛的坐骑一般是狮子,而龙则是中国穿体的主题,这件青釉洗上的乘龙佛像显然是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反映。

这件青釉莲花尊造型高大庄重,通体纹饰有8层:

盖顶饰2层覆莲瓣纹。盖的

3边缘有三角状变形莲瓣纹,颈部堆贴飞天图案,腹部则由3层覆莲瓣纹和2层仰莲瓣纹组成。莲瓣纹之间还装饰有忍东纹、菩提叶。器物通体施青釉。它的装饰集雕刻、堆贴、模印、帖花几种工艺于一身,华丽繁缛,是南朝青瓷的代表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