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需求的经济分析(文献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姓名………………. 外文出处America Journal of potato research .2010,87(03):245–252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2.外文原文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中国马铃薯需求的经济分析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马铃薯在生产,消费,和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城镇消费者对马铃薯、红薯以及淀粉食物的需求情况,并讨论了中国马铃薯消费的发展趋势和对全球马铃薯市场的潜在影响。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马铃薯的平均消费量就已明显增加。相比之下,红薯的平均消费量却明显的减少。通过分析城镇用户对马铃薯需求状况的调查数据,其结果表明,中国消费者对马铃薯需求要比对红薯和淀粉食物的需求更具有弹性。其中,马铃薯的需求是由消费者的收入和马铃薯的市场价格所决定的。中国对马铃薯的需求很可能以某一速率继续上升。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马铃薯的最大生产国。此外,中国马铃薯市场的继续扩大和经济改革的不断完善,预计中国马铃薯和马铃薯食品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将会有继续提升。
(第二段的语种为西班牙语,翻译略。)
关键字马铃薯,速冻马铃薯,红薯,马铃薯贸易,需求系统分析,需求弹性,中国
简介
从1993年开始,中国就已成为世界生产马铃薯的最大国家。并且在全球马铃薯市场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例如,在2007年,中国马铃薯的生产量为7200万吨,占全球马铃薯生产量的22%。根据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986至2006年,中国速冻马铃薯的进口量平均每年以26.5%的水平增加。由于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有限,同时,食品的消费模式正由小麦,大米等主食向肉类,蛋类,水产品,水果,奶制品等这类的高附加值食品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马铃薯的产量和消费量仍然以显著的速率上升。尽管从目前来看,中国马铃薯的增长速率趋于平稳,但对马铃薯在中国市场方面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尤其缺乏对消费者的偏好和马铃薯以及马铃薯食品的需求方面的研究。出于以上背景的考虑,本文的课题是:(1)回顾了中国马铃薯产量和消费量在过去四十年的变化。
(2)对马铃薯,红薯和淀粉食物的消费情况和需求情况进行定量的分析。
(3)对中国马铃薯的发展趋势和中国马铃薯对全球市场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由于马铃薯能够提高农民的潜在收入和就业率,又能作为替代食物。因此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粮食作物。这些把马铃薯视为重要作物的国家可以鉴定中国的经验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价值。此外,从中国马铃薯市场和贸易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既是马铃薯的重要出口国又是马铃薯食品主要进口国。中国的马铃薯市场的概述
根据粮农组织提供的资料:中国马铃薯产量从1961年的12.91万吨增加到1980年的25.9万吨,2004年达到创纪录的72.25万吨。到2007年略微下降至72.04万吨。如图1所示:
图1:中国马铃薯产量及占世界马铃薯产量的份额1962—2007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马铃薯产量占全球马铃薯产量的比重仍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从1961年的4.8%增至1981年的9.2%,到2001年已上升到20.7%,在2007年为22.8%,达到历史最高峰。在1961年至2007年这一时期里,中国马铃薯的增长量占世界马铃薯增长量的70%以上。在2000年至2007年之间,当全球马铃薯产量下降了2.4%,而中国的马铃薯产量却增长了8.6%。
在1961年至1986年之间,中国人均马铃薯的消费量每年都保持在10公斤左右,从1986年开始,每年的人均马铃薯消费量增长的很平稳。到2001年达到35.0公斤的最高纪录。(如图2所示)。尽管,粮农组织对2003年以后的马铃薯消费量的数据尚未公布。不过从1961年到1986年期间,中国马铃薯产量的增长状况相对比较平稳,但马铃薯的人均消费量却还是很少的。其可能的原因是:
(1)1960年至1970年之间是人口大幅度增长的时期。
(2)在马铃薯主要的生产区内,马铃薯通常用作动物的饲料。
(3)由于当时马铃薯的利用价值有限,所以有些城市和地区不种植马铃薯。
从1986年以后,人均马铃薯的消费量呈平稳增长的态势。但有时会出现急剧增加的特点。王和张经研究认为:由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市场渠道的方式来完善非生产领域的粮食分配问题,从而能提高马铃薯的利用率。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也可能会用马铃薯来代替对红薯的需求)。从1986年以后,中国红薯的人均消费量呈下降的趋势。如图2所示:
图2:中国马铃薯和红薯的人均消费量,1961—2003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过渡。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马铃薯及马铃薯加工食品的贸易量扩大的很显著。例如:中国出口的马铃薯从1986年的65966吨增加至2006年的353908吨,平均每年以9.3%的速率增长。对速冻马铃薯的进口,已经从1986年的990吨增至到2006年的117002吨。平均每年以26.5%的速率上升。如图3所示:
图3: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速冻马铃薯进口量1986—2006
粮农组织对中国马铃薯的数据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在2006年,中国对马铃薯的出口量占到世界出口量的3.6%。
对速冻马铃薯的进口量占到世界速冻马铃薯进口量的2.7%。以上的数据表明,中国在世界马铃薯市场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文献回顾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现已有许多关于马铃薯方面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中国马铃薯所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和中国马铃薯的生态,农艺等方面。而对中国马铃薯经济和市场方面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在1987到1997年期间,张等人观察了美国速冻法式薯条向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出口的增长情况,然后对1998年到2005年期间的美国速冻法式薯条出口情况进行预测。根据此项研究,影响美国速冻法式薯条出口到中国市场的主要因素有:国外马铃薯加工企业在中国的数量,美国马铃薯的市场价格,美国速冻法式薯条的出口量,麦当劳等这些餐馆在中国的数量,加拿大的速冻法式薯条向中国出口的价格,以及中国消费者的平均收入。虽然,他们所用到的数据与估计的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的非常好,但在1998年到2005年期间,他们对速冻法式薯条出口的预测值却远大于实际值。例如,2004年,美国市场出口的速冻马铃薯食品,包括法式速冻薯条,总计51072吨,仅仅占到他们预测出口值的15%。
可能是因为线性回归模型的限制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该估计模型的预测值缺乏准确性。例如,在过去10年中,美国,加拿大和其他速冻法式薯条出口国的竞争正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中国速冻法式薯条也在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在2002年,柯蒂斯在北京对599户的受访者进行了调查,并利用调查数据结合多元回归模型做了估计。认为,收入水平越高,西方食品的兴趣程度越大,消费者越趋于年轻,女性的消费者越多。则对法式薯条,土豆泥,马铃薯条的消费量也就越大。调查显示:大量的广告对这三种马铃薯食品几乎没什么影响,调查还显示,消费者,尤其是对西方食品感兴趣的年轻消费者越多,那么,法式薯片,土豆泥,及薯条等食品的需求的增长率也就会越发明显。中国市场出现的这些马铃薯食品会给中外的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机会。
张和王用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1961年到2002年之间的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回归模型来确定引起这些变化的因素。然后预测出2003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马铃薯的产量情况。该回归模型是二元线性回归,有三个解释变量和两个估计参数,其中的两个估计参数分别为种植面积和产量。他们用这种研究方法预测出2003至2007年期间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等的相关数据。这和粮农组织报道的实际数据非常接近。例如:在2003至2007年期间,他们预测出的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单位产量及总产量的数据值跟实际观测值的误差范围为-7.5%~5.1%。研究还显示:1978至2001年里,在中国的所有粮食作物中,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品种繁育面积增加的很平稳。这也说明中国农民通过减少了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来增加马铃薯的种植面积。
文献回顾还显示,目前,中国马铃薯在市场和经济方面的研究还是很欠缺的。尤其是消费者对马铃薯及相关马铃薯食品的偏好和需求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结合近几年来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最新数据,其它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中国城镇用户对马铃薯需求的相关调查数据;来对中国马铃薯的需求进行定量的系统分析。由于红薯和马铃薯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文也对红薯的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了研究,。自1960年开始,中国也是红薯的最大生产国,每年的红薯产量占世界
产量的80%以上,但同时,红薯在市场需求方面信息也是很欠缺的。
马铃薯需求的系统分析
准确的了解中国马铃薯稳步增长的消费情况,研究马铃薯及和马铃薯密切相关食品的需求弹性,这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本章分析了中国城镇用户对马铃薯的需求的相关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马铃薯需求系统的模型。
数据分析
本文研究的文献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在1998年对全国城镇用户的调查数据。在1970年,马铃薯的需求的调查就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