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PPT幻灯片
保护性耕作技术学时资料PPT教案
![保护性耕作技术学时资料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34a99101f69e3142329416.png)
No-till and strip-till involve planting crops directly into residue that
either hasn't been tilled at all (no-till) or has been tilled only in narrow
strips with the rest of the field left untilled (strip-till).
保护性耕作技术学时资料
会计学
1
第十四章 保护性耕作技术
• 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况 •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 •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进展 •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措施 • 东北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 • 东北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 保护性耕作技术机具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 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我国定义: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 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
Maintaining the ridges is essential and requires modified or specialized
equipment.
-Minnesot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径流(传统耕作)
碎茬覆盖
整秆(立秆)覆盖
高留茬覆盖
传统垄作
松,增加空隙度。 ➢ 结构松土:通过生物残茬碎秆混入,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耕
层疏松。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进展
1、国外 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护性耕作技术基本成熟。 已推广70多个国家,全世界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1.69X108公
中国保护性耕作及合作设想.ppt
![中国保护性耕作及合作设想.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4ec4d103d8ce2f0166239f.png)
• 2005年,示范推广 2005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
• 2005年12月7日,农业部与瑞 士先正达公司签订协议,开 展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研究
5
主要技术内容(一) Main techniques
• 2010年,
• 计划2000万亩以上
10
发展区域和重点 Priorities
七大技术区域: • 黄淮海地区 • 农牧交错区 • 西北绿洲农业区 • 黄土高原区 • 东北冷寒旱作区 • 青藏高原区 • 水稻产区
六大工作重点: • 研究(机具、轮作) • 宣传 • 示范 • 培训 • 制度 • 监测
•秸秆覆盖(Residue Coverage) 收获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6
主要技术内容(二)
•免耕播种( No-till seed )
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
7
主要技术内容(三)
•病虫草害控制( Pest & Weed Controlled ) 采用喷洒药剂、机械表土作业、人工除草、轮作等措施控 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12
友谊与合作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13
11
合作建议
Cooperation Suggestions
• 1、共同举办保护性耕作研讨会 Hold Workshop Together
• 2、组织保护性耕作培训班 Training
• 3、加强信息沟通和研究成果共享,必要时开展共 同研究 Share information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476927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1.png)
节约水资源
01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耕作过程中的水消耗,降低灌 溉水的使用量。
02
保护性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入渗性能,提高土壤的 蓄水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
03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的干燥 速度,从而节约水资源。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这得益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土壤环境的改善。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 保护性耕作原理 • 保护性耕作技术 • 保护性耕作的应用 •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 保护性耕作的挑战与前景 • 案例分析
01
保护性耕作原理
土壤保护
减少土壤侵蚀
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减少耕作和地表扰动,保护性耕 作可以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保持土 壤的肥力和稳定性。
保护性耕作通过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 形成,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水稳性, 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
保护性耕作在旱地农业中能够显著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 分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
保护性耕作在旱地农业中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 土壤和作物特点,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和措施。
在水田农业中的应用
水田农业是亚洲等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方式,保护性耕作在水田农业中的 应用也有着广泛的前景。
通过合理的水管理、减少耕作次数、增加地表覆盖等方式,保护性耕作能 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作物生长。
在果园和林地中实施保护性耕作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生长特点、土壤条件和管理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技术。
04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提高土壤肥力
保护性耕作通过减少耕作次数和降低土壤扰动,有助于保持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有机质,提高土壤的保 水能力和养分保持能力。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https://img.taocdn.com/s3/m/873a1e9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e.png)
• ③ 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 包括少耕(含少 耕深松、少耕覆盖)、 免耕等。
保土作用
• 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土壤的翻动, 加上秸秆覆盖作用, 可以有 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减少水土流失。众多研究表明, 免耕可 大大减少土壤侵蚀甚至为零。Blevins长期试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翻耕相比, 免耕土壤侵蚀量减少94.15%;由于地 表覆盖秸秆或作物残茬, 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 阻挡了雨水 在地表的流动, 增加了雨水向土体的入渗, 从我国北方多点 试验示范结果看,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50%~ 60% , 减少土壤流失80% 左右, 减少田间大风扬尘 50%~60% 。
保护耕作的理论依据
(1)生物耕作 (2)土壤自调作用 (3)减少了机械作业的副作用
常规耕作与保护性耕作的比较
常规耕作的优缺点 优点: (1)创造适宜的一定深度的耕层
(2)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 (3)根茬肥料的翻埋 缺点: (1)风蚀、水蚀严重 (2)水分损失 (3)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破坏土壤耕层构造 (5)能耗与成本增加
水稻根系能否在土壤中自由伸展, 和土壤的理 化性状与耕层有密切关系, 耕作层浅的容水肥量少, 根系集中在土壤表层, 吸肥体积减少, 易引起倒代, 严重影响产量, 因而一定深度的耕层是水稻高产的 基础。
水田土壤耕作
2.松软的耕层
有了一定的耕层并不足以说明已具备了根系 生长的一切条件, 良好的三相比例关系, 也是根系 充分生长所具备的肥力条件。
六、水田土壤耕作
• 水稻对耕层土壤的要求 • 1.一定深度而松软的耕层 • 2.保持一定的水层 • 3.地面平整 • 南方以秋耕、冬耕、春耕、夏耕和插秧后土壤耕
02-保护性耕作讲义
![02-保护性耕作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790905c67ec102de3bd8933.png)
耕作学耕作学壤耕土作耕作技术的发展刀耕火种人畜力耕作机械化耕作人类通过总是耕作干预自然、带来农业生产的一次次飞跃。
传统耕作的负面效应第二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表明,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
巴尔尼博士在《公元2000年的地球》一书中指出“中国水土流失已经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大动脉出血。
”我们该如何应对传统耕作带来的负面效应呢?土壤耕作保护性耕作主要内容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原理及效果保护性耕作存在问题与发展展望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泛指保土保水的耕作措施,其目的是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使整个耕层健康发育。
表1 保护性耕作核心技术演变趋势技术环节年份1940-19701980-1990近10年来土壤处理减少翻耕次数免耕技术少耕、免耕与翻耕结合覆盖技术作物残茬高留茬和秸秆直接还田秸秆十植物绿色覆盖机械配套旋耕、松耕等大型机械化秸秆处理机械、免耕播种机高效能、高通过的播种机与全程机械化除草技术大量化学除草剂除草剂与覆盖植物覆盖、间作、轮作+除草剂种植制度扩大休闲、单作休闲制与农草结合多样化和轮作体系技术目标保护土壤保护土壤与获得收益保护土壤、环境、经济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地表、少免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
(《农业部关于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2007年4月)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以美国提出的以覆盖度为标准的保护性耕作,广义的概念是指有利于保土保水并维持改善土地生产力的耕种措施。
以改变微地形为主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少耕免耕与合理轮耕技术保证全苗技术、稳产高效技术地表覆盖技术病虫害、杂草防除技术改变微地形技术适宜机具技术保护性耕作制保护性土壤耕作制度保护性土壤覆盖制度保护性种植制度保护性管理制度少免耕沟壑耕作地表覆盖间套轮作灌溉制度施肥制度病虫草害防治评价政策体系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高保蓄高效益保护性耕作原理图⏹保土作用⏹保水作用⏹培肥表土⏹增效节本⏹土壤环境稳定,土壤生物活跃保护性耕作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保护性耕作的问题⏹配套机具问题⏹土壤紧实问题⏹低温减产问题⏹病虫草害问题⏹肥料翻埋问题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趋势⏹以研制少免耕机具为主→农艺、农机结合并突出农艺措施方向发展⏹技术应用由生态脆弱的半干旱区为主→广大农区发展⏹技术由不规范→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由单纯的土壤耕作技术→综合性保护性农作制、保护性农业发展小结⏹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省工、省力、轻简、环境友好型技术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列为可持续技术加以推广。
第1章 保护性耕作的原理与发展
![第1章 保护性耕作的原理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ebf52f3783e0912a3162a2b.png)
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25
(2)农田是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地 沙尘暴的沙尘主要不是来自沙漠,而是来自
农田与荒漠草原。
▪ 大于500um 粗粒(沙粒) ▪ 100~500um 细粒(土粒) ▪ 小于100um 微粒(尘粒)
沙漠基本是大颗粒的粗沙。 微粒主要存在于耕作的农田和荒漠的草地,且耕作愈多 的农田,微粒含量愈多。
土壤流失量 /(t/hm2)
0.46 0.8 1.72
1999年 (有2次暴雨)
土壤流失量 /(t/hm2)
14.5 22.93 73.65
24
1.1.6 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风蚀的原理
(1)风蚀对土壤侵蚀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多次耕翻土层和松土,使土壤团粒变得更小,土
壤被侵蚀的危险性就更大,作物受害程度更高。 保护性耕作既能保证土壤有必要的疏松,又几乎
平→旋耕→播种
1935年5月,美国黑 风暴,连续3天。 横扫美国2/3国土 卷走3亿多吨土 毁掉300万公顷耕地 冬小麦减产510万吨
7
美国人痛定思痛和数十年尝试的结果
——保护性耕作
有效地扼制了沙尘暴再度猖獗,减少径流, 减少蒸发,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节约 生产成本和增加作物产量
先进旱地农业生产技术
杂草:喷除草剂、机械或人工除灭 病虫害:农药拌种预防,喷洒杀虫剂
20
(4)深松与表土作业
在保护性耕作实施初期,土壤的自我疏松能力 还不强,有必要深松作业。 ▪ 由于机具作业时对地面的压实,需机械松土。 ▪ 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存在, 应先进行一次深松,打破硬底层。
▪ 一般2~3年深松一次,直到土壤具备自我疏松能 力,可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和固定道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