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的新思路抗血管生成和肿瘤血管正常化讲义

合集下载

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最新PPT课件

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最新PPT课件

?20 世纪70 年代末,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肿瘤的血 管网是新生的血管 ,对血管生成进行定性定量是可 能的。但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这些新生的血管是由 于肿瘤坏死产物引起的炎性反应 ,甚至是机体对肿 瘤的防御反应。并且 ,一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肿瘤的 血管会和伤口的血管一样逐渐成熟 ,不可能成为治 疗的靶点。
?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Wat son)则将“血管生成之父”福克曼( Folkman) 教授与达尔 文相提并论。血管生成研究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契 而不舍地探索,最后获得广泛认同的历史。
? 1961 年福克曼因服兵役到美国海军医院作研究工作,被要 求的工作是找出红细胞的代用品来解决航空母舰上备血的 问题。在实验中,福克曼意外地观察到移植到小鼠的肿瘤 在生长过程中,周围必会有新生小血管来滋养肿瘤;没有足 够的血供,肿瘤的体积只能维持在较小的尺寸。
Angiogenesis Pioneer
Dr. Judah Folkman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Judah Folkman 教授 肿瘤血管生成理论之父 波士顿儿童医院医疗中心外科研究室主任 美国国家艺术和科学院以及国家科学院
(NAS)院士 1970's Postulated process of angiogenesis in cancer tumors
? 外科医生也经常注意到肿瘤周围丰富的血管,但这一现象 被简单地认为是已有血管的扩张。20 世纪60 年代,格瑞布 莱特( Greenblatt) 、夏比克(Shubik) 等提提出了肿瘤可产 生可溶性促血管生成物质的假设。
? 将血管生成作为理论提出并探讨其治疗意义是哈佛大学福 克曼(Folkman) 教授的杰出贡献。

抗血管生成与肿瘤放射治疗52页PPT

抗血管生成与肿瘤放射治疗52页PPT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抗血管生成肿瘤放射治疗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抗血管生成对于肿瘤治疗的重要意义Ppt课件

抗血管生成对于肿瘤治疗的重要意义Ppt课件
依赖VEGF
VEGF功能及生物学意义
抗血管生成重要意义
04
抑制VEGF,抑制血管生成的临床效应
VEGF诱导形成的异常肿瘤血管
Capillary bud 早期效应
干抗扰血微 管管生系成统治导疗致的细研胞究分还使裂在现增不殖断存受进血阻展管中系,将统为退更化多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Ferrara N 等人确认了第一个 V增EG加F各受种体 治疗方案的治疗有效率
烷化剂、铂类:结合各个阶段DNA使之失活
除外VEGF传导通路,其他传导通路能否作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靶点?
抗血管生成治疗展望
u 应该用于那些肿瘤,何种期别? u 对抗血管生成治疗敏感或耐药的生物标记物是什么? u 如何检测治疗的有效性? u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毒副作用(如高血压、心血管栓塞、咯血等)发生
u 在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激活血管 生成
u 抑制血管生成是一项必要的抗肿瘤治 疗策略
0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简介
01 内容设定
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
BMC
PDGF-B C Pericyte
Capillary bud Endothelial cells
Other angiogenic factors
such as bFGF
VEGF-A
Other angiogenic factors
BMC BMC VEGF-A
A Tumour cells
HGF TGFa EGF
SDF-1
PDGF-A PDGF-C
TGFb
B Stromal cells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调控因子-VEGF
1983 1989
Dvorak HF 及其同事发现了 VPF/VEGF Ferrara N 等人确认了 VEGF 的重要作用

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

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

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肿瘤的血供紧密相关。

血管生成是肿瘤血供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了解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过程和机制的基础上,抗血管治疗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控制乳腺癌的生长和扩散。

本文将重点探讨乳腺癌的血管生成及抗血管治疗的相关内容。

一、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机制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一种生理过程,指的是新生血管从存在的血管组织中生长出来,并向新生组织供血。

在乳腺癌中,肿瘤细胞通过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胰腺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等,促进血管新生。

这些生长因子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继而启动一系列信号通路,最终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形成新生血管。

乳腺癌细胞还可以利用正常组织中存在的血管生长因子,通过激活这些因子而促进血管生成。

同时,肿瘤细胞也能够抑制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的表达,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抑制剂(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Inhibitor,PDGFi)、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ngiostatin)等,从而实现对血管生成的控制。

二、血管生成与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血管生成可以为肿瘤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满足乳腺癌生长所需。

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肿瘤细胞的高度代谢和快速增殖,肿瘤组织周围的血液供应无法满足其需求,此时肿瘤细胞会释放血管生成因子,启动血管生成机制,形成新生血管,从而保证肿瘤的正常生长。

其次,血管生成与乳腺癌的转移紧密相关。

肿瘤转移是乳腺癌的重要特点之一,而血管生成为肿瘤细胞提供了通道和机会。

《肿瘤的血管生成》课件

《肿瘤的血管生成》课件
瘤血管生成的程度。
病理组织学检查
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观 察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密度 、形态和结构,判断肿瘤
血管生成的情况。
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策略
抑制血管生成
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 达或抑制其受体,阻止肿瘤血管 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 扩散。
抗血管生成药物
研发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特异性 药物,直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 和功能,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管腔形成
内皮细胞重新排列形成管腔结构,完成新 血管的构建。
04
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与治疗
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MRI和PET等影 像学检查,观察肿瘤内部 的血管形态和血流情况, 判断肿瘤的血管生成状态

生物标志物检测
检测血液或组织中的生物 标志物,如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VEGF)等,评估肿
肿瘤细胞旁分泌机制还涉及到一些细胞因子的释放,如白细 胞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这些 细胞因子可以吸引免疫细胞和内皮细胞等,促进血管生成和 肿瘤生长。
肿瘤细胞诱导血管生成因子
肿瘤细胞通过诱导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如VEGF、bFGF 、PDGF和TGF-β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 化,进而诱导新血管的形成。
Ras/Raf/MEK/ERK信号转导途径
涉及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血管生成的细胞生物学过程
内皮细胞增殖
在肿瘤组织中,内皮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 ,形成新的血管。
基质降解
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 基质,为新血管的形成创造空间。
细胞迁移
内皮细胞从原有血管向肿瘤组织迁移,形 成新的血管。

关于肿瘤血管正常化与肿瘤治疗的分析

关于肿瘤血管正常化与肿瘤治疗的分析

2016.09临床经验117关于肿瘤血管正常化与肿瘤治疗的分析曾龙武湖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湖南省长沙市 410013【摘 要】对于以往的抗血管生成疗法来说,其目的是限制肿瘤的转移和生长所依赖的营养通道。

本文从肿瘤血管正常化的相关问题、临床优势和分子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究,希望为相关肿瘤研究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肿瘤血管;正常化;肿瘤治疗肿瘤血管可以提供肿瘤组织必须的营养,并且输送代谢的产物,能够促进肿瘤的转移和侵袭等恶性进程。

当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正是应用以上原理,通过限制肿瘤组织血管的产生并且摧毁已经出现的血管,让相关的肿瘤组织处在没有营养和没有血管的状况下。

以往的抗血管生成疗法虽然已经临床应用了较长的时间,但是相应的治疗效果的争议还比较大,并且具有增强药物耐药性的风险。

引发这一后果的原因可能是相应促血管因子的大量释放和表达,让肿瘤组织表现出一种功能异常和结构异常的状态。

就此,相关学者就提出了肿瘤血管正常化的医学理论。

大量研究表现,肿瘤血管正常化可以当作抗肿瘤治疗的有效补充疗法。

1 肿瘤血管和正常血管的功能和结构不相同1.1 肿瘤血管功能方面的异常肿瘤血管结构方面的异常会导致血流无序的局部停滞,并且引发血流紊乱,表现出空间和时间的不均一性,增加无效循环。

因为血管壁的屏障功能的不足会引发局部的血液渗漏问题,提升IFP ,阻滞肿瘤组织的血流。

上述相应的裱画会引发营养和氧的传递被抑制、血流灌注,并且构成恶性肿瘤的代谢微环境(IFP 升高、酸中毒、缺氧等)。

相应的微环境能够通过下面的方式让肿瘤血管进入一个持续异常化的循环中。

第一,促进基质细胞和肿瘤细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让血管异常更严重。

一些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过分的阻碍VEGF 会导致肿瘤的转移。

第二,限制氧和化疗药物的递送,削弱肿瘤对于放疗和化疗的敏感度。

第三,改变肿瘤细胞的固有特点,让相应的肿瘤细胞通过血管壁裂缝转移灶或者转移。

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癌症的机制

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癌症的机制

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癌症的机制主要研究者 Yihai Cao MTC 卡罗林斯卡学院总目标:我们研究项目的目标是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机制。

通过了解病理性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我们希望能攻克血管来明确新的治疗靶点,优化当前治疗癌症的抗血管生成疗法,确定可靠的生物标记来指导这些新药的临床意义。

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本质上是翻译性质的并且与临床相关,如果成功,这个项目将造福数百万癌症患者。

具体目标:1.研究在肿瘤生长与转移过程中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机制2.研究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耐药机制和优化抗血管生成疗法3.确定脱靶肿瘤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有利部位4.研究肿瘤血管和促进肿瘤生长转移的间质组织之间的作用背景和理由血管生成,就是新血管从现有的血管生长的过程,它对胚胎发育、女性生殖、伤口愈合、肿瘤生长和转移、慢性炎症、肥胖、糖尿病并发症和眼科疾病都至关重要[1]。

1971年,Judah Folkman提出一个新概念,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为治疗癌症的新策略[2]。

经过40年该领域的研究后,临床前和临床数据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证明抗血管生成疗法是治疗恶性和非恶性肿瘤有效合理的方法。

如今,一些基于抗血管生成原理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贝伐单抗,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它们已结合传统疗法如化疗,成为人类肿瘤一线治疗手段的关键部分[3]。

此外,抗血管生成药物已被成功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比如老年性黄斑变性[ 4 ]。

在癌症领域,尽管抗血管生成药物结合化疗的联合疗法能显著的提高各类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大多数类型的癌症包括直肠癌、肺癌和乳腺癌的临床效果仍然不理想,只有少数癌症患者(大约30%)受益[5]。

大量临床相关的基本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这些包括:1)为什么只有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时才对患者有效?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单一治疗没有产生临床效果?2)为什么大多数癌症患者对抗血管生成治疗有先天抗性?3)为什么对抗血管生成治疗敏感的患者在持续治疗时会提高抗性?4)为什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生存效益不与肿瘤大小直接相关?5)抗血管生成药物真正有效作用于哪里?6)能预测临床效果的可靠的生物标志是什么?7)我们如何优化目前的治疗方案能使临床效益最大化?只有在了解抗血管生成治疗如何产生临床疗效的基本机制后,这些问题才将会被解决。

毛振彪:肿瘤治疗的新思路:抗血管生成与肿瘤血管正常化

毛振彪:肿瘤治疗的新思路:抗血管生成与肿瘤血管正常化

肿瘤治疗的新思路:抗血管生成与肿瘤血管正常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毛振彪肿瘤的生长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从无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转变为有血管的快速增殖阶段,血管生成使肿瘤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是促成上述转变的关键环节。

如果没有血管生成,原发肿瘤的生长不会超过 1~2 mm3。

肿瘤侵袭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多步骤过程中,血管生成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传统的抗癌治疗相比,抗血管生成治疗具有许多优点:(1)正常成年人的血管形成基本停止,内皮细胞常处于不分裂状态,只有在妊娠、月经周期、炎症、外伤和肿瘤等特殊情况,血管形成才被启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对正常内皮细胞影响不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2)血管内皮细胞暴露在血液中,药物能够直接发挥作用,无需渗透 Endostatin,所用药物剂量小、疗效高;(3)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相对稳定,不易产生耐药;(4)作用具有放大效应,因为一个内皮细胞支持 50~100个肿瘤细胞生长。

一、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发展历史1907年,Goldman发现血管围绕着肿瘤生长,提出肿瘤的生长依赖邻近的毛细血管。

1968年,有学者提出肿瘤能产生弥散性血管生成物质促进新血管的生成。

1971年,Folkman首次提出肿瘤生长和转移是血管依赖性的,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是遏止肿瘤生长的有效策略。

1987年,Folkman和他的同事从肿瘤细胞中分离出第一个血管生成因子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这激起了科学家对促血管生成因子(pro-angiogenesis factor)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nti-angiogenesis factor)的积极探索。

贝伐单抗(Avastin)于2004年2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

2005年9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得到SFDA的批准。

自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理论由实验室走入临床。

二、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Folkman 曾提出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存在"血管生成开关机制",揭示了肿瘤微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进展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进展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进展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型手段,正逐渐显示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指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肿瘤生长需要新的血管来提供氧气和养分,并将废物排出体外。

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就成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

在肿瘤治疗中,抗血管生成治疗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抗血管生成药物和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其通过抑制肿瘤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来达到抗血管生成的效果。

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则通过转染携带抗血管生成基因的载体进入肿瘤细胞,并使其产生抗血管生成因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效果。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的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削弱肿瘤的生长能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其次,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增强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的疗效。

肿瘤治疗往往采用综合手段,而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与化疗、放疗等方法相结合,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

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改善肿瘤血供状况,增加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在肿瘤内的作用浓度,使其更易于进入肿瘤细胞,并发挥更好的疗效。

此外,抗血管生成治疗还可以减轻肿瘤的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病人常常伴随有疼痛、压迫症状和肿瘤相关的其他症状,而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改善肿瘤内的缺血和缺氧状况,减轻肿瘤相关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已经有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中,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等已经获得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

血管生成与肿瘤ppt课件

血管生成与肿瘤ppt课件

-
34
胶质瘤中VEGF蛋白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 浆,内皮细胞也可呈阳性表达。43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肿 瘤细胞VEGF阳性表达率为77.0%。Ⅰ、Ⅱ级组VEGF阳性表达 率和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Ⅲ、Ⅳ级组, VEGF表达强度与 MVD呈等级正相关,VEGF表达情况和MVD及肿瘤微血管形态 可能有助于判断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
-
25
2、VEGF的受体(VEGFR)
VEGF选择性的,具有高度亲和性的直接作用于两种Ⅲ 型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R-1(flt-1)和VEGFR-2 (KDR/flk-1)来发挥作用,VEGFR-2是发挥主要功能的受 体。基因打靶技术证实VEGFR-1和VEGFR-2在血管发生中起 重要的作用。
-
7
-
8
-
9
肿瘤无血管生成的支持就不能进一步增长
肿瘤生长过程
血管前期 肿瘤生长休眠期, 直径<1~2mm
血管期
瘤体积增大,浸润、转移 有诱导血管形成的能力。
肿瘤血管形成这一过程既受机体神经内分泌因素影响, 又受肿瘤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表达的生长因子调控。
-
10
-
11
第二节 肿瘤微血管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VEGF145,多数组织以其成熟的形式VEGF165表达为主,促 进细胞有丝分裂潜能方面VEGF165比VEGFl21更强。 5种类 型的VEGF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活性,其中VEGF121和VEGF165 以可溶性方式分泌,另外三种VEGF以与细胞表达蛋白多糖 结合的形式存在 。VEGF/VPF的蛋白家族基本成员包括胎盘 生长因子和VEGFB,C,D,E。原来命名为血管通透因子 (VPF)。
一、肿瘤血管形成的特征 ⑴ 失控性:肿瘤新生血管出现迅速,生长快,并呈持续性, 10 %~20 %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始终处于DNA合成状态,这种 持续的血管生成是由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生长因子持续高水平 释放造成的。

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

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
❖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Wat son)则将“血管生成之父”福克曼( Folkman) 教授与达尔 文相提并论。血管生成研究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契 而不舍地探索,最后获得广泛认同的历史。
❖ 1961 年福克曼因服兵役到美国海军医院作研究工作,被要 求的工作是找出红细胞的代用品来解决航空母舰上备血的 问题。在实验中,福克曼意外地观察到移植到小鼠的肿瘤 在生长过程中,周围必会有新生小血管来滋养肿瘤;没有足 够的血供,肿瘤的体积只能维持在较小的尺寸。
•Angiogenesis is 1 of the 6 acquired cellular capabilities leading to malignant growth
Tumor Angiogenesis
Poor blood supply
Proliferated blood supply
Normal and Tumor Vasculature
肿瘤新生血管的特点
❖ 结构紊乱、内皮不完整、血管扭曲、盲端和动静脉吻 合;
❖ 通透性高,缺乏引流多余液体的淋巴网络,造成间质 高压,有利于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但是抗癌药物 通过的障碍;
肿瘤新生血管的特点
正常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的 倍增时间大约为一年,而肿 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倍增时间 仅为4天。
概述
❖1973 年研究人员首次从脐静脉分离培养内皮细胞 成功。1979 年,福克曼等建立了毛细血管内皮细 胞长期培养,内皮细胞培养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血 管生成的研究。此后,一系列的血管生成模型相继 出现,如经典的鸡胚绒毛尿囊膜 (chick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 模型、角 膜移植模型、皮下基质胶(Matrigel)模型等。

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治疗培训课件

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治疗培训课件

Inhibitors
Interferons a/b Angiostatin Endostatin Vasostatin Canstatin Tumstatin Platelet factor-4 Thrombospodin-1 IL-12 16 kD prolactin fragment IL-18 IP-10 53 kD antithrombin III
肿瘤的血管依赖性理论的提出
1787
最初描述血管生成 by Dr John Hunter
1800 一些德国病理学家观察到部分人类肿瘤高度血管化, 从 而提出新生血管可能在肿瘤进展中重要致病作用1
1971
里程碑的发表: Judah Folkman 提出 肿瘤生长是血管生成依赖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为分子量34-45kD的同源二聚 体糖蛋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近年又发现其他一些与
VEGF功能相似、结构上有
一定同源性的多肽因子,包
括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or
growth factor,PIGF),
VEGF-B(VEGF相关因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肿瘤血管生成的基本过程
①血管生成因子的产生过多使之与抑 制因子失衡,导致内皮细胞激活,产 生血管生成表型;
②血管部位细胞外基质改变、基底膜 降解,内皮细胞芽生、增殖和迁移;
③新生内皮细胞索形成管状毛细血管 襻及管腔;

肿瘤血管生成与治疗

肿瘤血管生成与治疗

肿瘤血管生成与治疗肿瘤是一种生长异常、对身体有害的疾病,由于缺乏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肿瘤的细胞必须依赖血管的血流来维持生存。

因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治疗。

1. 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扩散。

正常情况下,血管生成是一种调节性的过程,只在生长发育、修复伤口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周期中发生。

然而,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分子,刺激周围正常细胞和免疫细胞进一步促进血管生成,使得肿瘤细胞可以获得更多的养分和氧气,从而推进肿瘤生长。

肿瘤血管生成主要由两种机制控制:细胞生长因子和转移性细胞因子。

细胞生长因子可以通过细胞膜结合,刺激内源性受体,从而传达细胞增长的信号。

转移性细胞因子则与细胞外膜结合,通过介导胶原稳定化、血管新生和绒毛屏障的破坏,刺激肿瘤血管生成。

2. 治疗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对于肿瘤血管生成的稳定性控制,采取针对血管生成因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可阻止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长。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是抗血管生成生长因子抗体,如贝伐珠单抗、雷卓替尼、舒降伐单抗等。

这些抗体通常通过阻断VEGF-A/M也就是血管生成生长因子A通过激活VEGFR-2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生理过程,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效果。

实际上,不同的肿瘤细胞类型和不同的环境下,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治疗方案中采用多种针对性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转移性细胞因子是一种直接介导血管新生的分子,因此针对性抑制这些分子的药物也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新方向,如angiopoietin-1/Tie-2、integrin等。

理论上,阻止转移性细胞因子的介导作用,会比单纯抑制生长因子的方式有更加有效的抑制作用。

3. 结语肿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类型、病情、病程、个体差异等。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重要关键因素,对其逐个击破是治疗成功的一个前提。

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

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

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管生成是指新血管从已有血管分支生成的过程,通过向肿瘤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但乳腺癌也可以通过抗血管生成治疗来遏制肿瘤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的相关内容。

一、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机制乳腺癌发生时,肿瘤细胞会释放多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angiogenic factors),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纤维连接蛋白诱导剂(Fibronectin-Inducing Factors)等,这些因子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和迁移,从而促进新血管的形成。

新生血管结构紊乱,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浆和细胞因子可以更容易地渗入肿瘤组织,为乳腺癌的生长和扩散提供了条件。

血管生成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早期乳腺癌常常由于新血管生成较少而相对良性,而晚期乳腺癌则伴随着大量的血管生成,使得肿瘤更具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因此,理解并干预乳腺癌的血管生成过程对于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血管生成治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指通过干扰肿瘤中新血管的生成和功能来阻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

1. 抗血管生成药物目前,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有VEGF抑制剂和血管阻断剂两类。

VEGF抑制剂是指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这类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断血流供应,抑制肿瘤的生长,如贝伐单抗(Bevacizumab)、阿西鲁菌素(Aflibercept)等。

血管阻断剂则是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的信号通路或直接作用于血管,来破坏肿瘤血供。

经典的血管阻断剂有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如地奥曲肽(Octreotide)、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等。

2.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目前,抗血管生成治疗主要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肿瘤微环境趋向正常化后,肿瘤间质压力下降, 驱使肿瘤细胞淋巴转移的动力因素解除
肿瘤血管结构正常化
----------Winkler F ,Cancer Cell [J].2004;6: 553-563.
肿瘤血管结构正常化
血管周细胞覆盖率增加(α-SMA)
Cancer Cell 19, 31–44, January 18, 2011
血管套叠(intussusception)即间质组织掺入到已有的血管参与肿瘤 血管的构成;
马赛克血管(mosaic vessel)即内皮细胞和分散的肿瘤细胞本身相间 排列组成血管;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即肿瘤细胞模拟并取代内皮细 胞形成管腔ure,2000, 407(6801): 249-257
血管微环境改变 的病理作用
• 无序、迂曲、膨胀、粗细不匀,分支过多
• 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异常、重叠生长、突入管腔,细胞间隙 增宽, 有很多开口
• 血管泄漏增加,打破血管渗出与淋巴回流之间的平衡,组 织间流体静力压升高
• 导致血流紊乱、酸性物质堆积,损害血流灌注,阻碍药物 输送和扩散
肿瘤血管的特点
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检测标准
氧分压上升 组织间质压下降 血管通透性降低 血管基底膜增厚 血管周细胞覆盖率增加 乏氧细胞比例降低
J Clin Oncol, 2005, 23 (31) : 8136-8139
贝伐单抗(Avastin)
抗VEGF的人源化抗体(IgG1) Avastin 联合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用于一线治疗晚期
结直肠癌患者,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2004,美国FDA ) Avastin 联合靶向 EGFR 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 Cetuximab )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 结直肠癌(2009,ASCO 会议 ) Avastin单抗除了能直接抗血管生成,也能使肿瘤血管正 常化
Willett研究
肿瘤血管正常化
• 肿瘤的血管分布存在异质性,肿瘤细胞的供血必 然不均匀,部分肿瘤细胞处于缺氧状态,对化疗 药物敏感性下降,这一特点限制了抗肿瘤化疗药 物的疗效
• 最有效的抗肿瘤化疗要使得每一个肿瘤细胞都能 充分接触细胞毒性药物并且产生最大的细胞毒效 应。
• 肿瘤血管正常化,可以改善肿瘤血管壁的结构及 其外周细胞的功能,有能力抵御肿瘤细胞的侵袭
肿瘤治疗的新思路抗血 管生成和肿瘤血管正常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发展史
肿瘤的生长依赖邻近毛细血管( 1907,Goldman) 肿瘤生长和转移是血管依赖性的,阻断肿瘤血管生成能遏
止肿瘤生长 (1971,Folkman) 分离出第一个血管生成因子(FGF) 贝伐单抗(Avastin)获美国FDA批准上市(2004)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获SFDA批准(2005) 抗血管生成治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产生协同作用,提出
肿瘤血管正常化的理论( Jain )
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无新生血管时,直径很少超过2 mm-3 mm,其生长处于休眠 状态。
当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长大到一定程度,氧及营养供应和代谢产 物的排出就出现不足。
一旦血管长入肿瘤,供给肿瘤组织营养和氧的方式由周边弥散变 为血液灌注,其代谢产物也能被及时彻底清除。
• 局部晚期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 • 治疗方案-贝伐单抗(5 mg/kg,每2周一次)1周期后,再
联合5-FU方案与放疗治疗3个周期,7-9周后进行手术 • 评价疗效-PET,血循环中的内皮祖/干细胞和内皮细胞、
血浆VEGF,组织IFP
研究结果
• 肿瘤明显缩小,肉眼未见肿瘤 • 第12天肿瘤血容量、血管密度下降,周细胞覆盖血管的比
肿瘤血管不仅为肿瘤提供营养和氧,运走代谢产物,还决定肿瘤 的病理生理、生长、侵袭、转移和对各种治疗的反应。
肿瘤血管生成五种方式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即肿瘤组织在原有微血管网的基础上通过“ 芽生”方式形成新血管;
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即血液或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形成新血 管;
率增加,IFP降低了 • 评价-贝伐单抗能够修剪肿瘤血管,使残留的肿瘤血管在
结构和功能上出现正常化
内皮抑素(恩度)
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胶原ⅩⅧ的剪切片段; 内皮抑素以内皮细胞为靶细胞,不会导致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
应,对正常组织副作用极小; 内皮抑素能够阻断多种血管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生成;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因型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
肿瘤血管功能正常化
Jain R K , Science, 2005, 307 (5706) : 58-62
肿瘤血管结构正常化
肿瘤血管功能正常化
改善了肿瘤的乏氧 增加了放疗、化疗的敏感性
抗血管治疗促进血管正常化机理
合理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重新恢复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 管生成抑制因子间的平衡就可使肿瘤的血管系统趋于正常。 如果血管抑制因子占优势会使血管退化乃至肿瘤消退。这 种动态变化机理尚未阐明。
抑制VEGF信号传导通路? Ang-1的上调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
跨血管NO梯度的产生?
抑制G蛋白信号转导调控因子5(Rgs5)
Winkler F, et al . Cancer Cell, 2004,6(6): 553-563 Kashiwagi S, et al . Nat Med, 2008, 14(3): 255-257. Hamzah J, et al . Nature, 2008, 453(7193):410-414.
1、肿瘤血管表现为 高度无序、迂曲、 膨胀、粗细不匀, 分 支过多等。这种分 布状态可导致血流 紊乱、缺氧及酸性 物质堆积区形成。
恶性循环
2、管壁细胞间隙 增宽, 内皮细胞表 现为形态异常、重 叠生长、突入管腔 等, 这些改变导致 肿瘤血管泄漏增加 ,IFP增大。
恶性循环
恶性循环
3、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较差的淋巴回流导致肿瘤组织 间流体静力压升高,进一步有损于肿瘤的血流灌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