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巨亏的背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 X X X 大学
XXXXXXXX论文
题目:中远巨亏的背后
姓名: XXX
学号:
专业:
班级:
中远巨亏的背后
根据2011年的一系列巨亏消息来看,中远集团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并经历着严重的经济亏损。第一则是实打实的关于巨亏的消息。日前,中远集团旗下的中国远洋公布了三季报,累计巨亏48亿元,有可能再次成为A股的“亏损王”。而在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之前,中远曾经连续三年,业务量年增长超过三倍。另一则是有一些戏剧性意味的“小事情”。今年七月和八月,中国远洋因拖欠2500万美元的货轮租金,两个月内三次被外方船东扣留船只,在国际航运界引起强烈关注。穆迪指出,中远的行为对整个干散货航运业的信用状况构成了威胁。
对于目前的中远惨淡现状,中远董事长魏家福只是对外给出了因为对外部市场的变化估计不足的解释。
确实,近两年国际形势跌宕起伏——经济增长十分低迷,铁矿石长协价格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贸易保护主义不时抬头,这些都对干散货、油轮、集装箱的运输需求造成直接性的冲击。作为航运的龙头企业中远集团,自然难逃业务量下滑的厄运。但是若以“全球500强”的成熟标准来衡量,中远集团目前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只能说明中远仍然处于“野蛮生长、粗放经营”的状态。
而更为严重的是,过去的这么多年,中远集团总是寄希望于市场波动,捕捉租入和租出的差价。虽然在“年景”好的时候,能够取得十分骄人的业绩,但是这一模式却不具备可持续性,且风险控制难度也更为巨大。
实际上,国际成熟航运企业,应该追求的经营目标必然是以稳健为核心,追求短暂的暴利绝不可成为中远这样的巨头的目标。不能因为经济形势一好,就大肆扩张规模,坐享繁荣带来的超额业绩,而形势一有颓势,航运需求减少,就出现大面积巨亏。这种“靠天吃饭”,不能成为中国央企的本色。像日本、欧洲等国际航运巨头,多是和重要客户签订长期协议合同,如此才能够规避大起大落的风险,这也是他们业绩能够长期稳定的关键所在。
然而真实的状况是否如此,我们都只是片面分析得到,更何况上述原因只是说明了某些外界因素对中远集团亏损的影响。事实上,中远集团自身原因更是造成其巨亏的主要原因。
中国远洋对2008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估计不足,风险的防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接近中国远洋的知情人士看来,航运市场不景气只是中国远洋巨亏原因的一个方面。“航运整体处于低迷阶段,而且金融危机以来相对持续了比较长一段时间,周期还没有结束,这是一方面。但从上半年的表现和2011年的表现,说市场全部亏损,也不是事实。”中国远洋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航运业的一艘巨轮,但如今,这艘巨轮正在搁浅。
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内地航运股主要有三只:中国远洋、中海集运和中外运航运。从上半年业绩来看,中国远洋亏损48.72亿元,中海集运亏损12.8亿元,而中外运航运盈利2010万美元(约合1.27亿人民币)。“还有招商轮船、东方海外,招商轮船以散货为主,东方海外是集装箱,这两家也是盈利的。”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有的公司巨亏几十亿,而有的公司亏损几千万甚至可以盈利?要倒过头来看,公司经营有什么问题?”
多位业内人士均对中国远洋前几年一味做大规模的做法提出批评。他们表示:“过去一味追求规模,要规模一定是有规模效应。市场好的时候,大家拼命下订单造船,回过来看,2007年下的订单都是高价。现在市场不好时就看出来,
前面对市场的周期把握是有问题的。”
2007年回归A股后,魏家福提出中国远洋的发展战略,由全球承运人向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主导操作思路是“拥有和控制并举”,不仅要造船,还要大量租船,以扩大公司船队规模,形成中国远洋全球物流经营竞争优势。
中国远洋干散货船队以巴拿马船型和好望角船型为主,拥有121艘巴拿马船型,其中72艘自有船,49艘租入船,合计载重吨892.8万吨。好望角船型共有89艘,其中43艘自有船,46艘租入船,合计1684万载重吨。再加上灵便型,三种船型合计3242.8万载重吨,其中租船就高达1349.5万吨,占份额近42%。同样以散货为主的招商轮船则坚持稳健经营原则,锁定中短期期租,同时拓展中石化油轮运输,在市场低迷中仍然盈利8272万元,跑赢大市。
“从拥有到控制,中国远洋租了很多船,这些船的租约长达三五年。金融危机一来,本身运力就过剩,货量满足不了这么大运力的要求,所以造成现在租船放在手上就是烫手山芋。”上述分析人士说。
当时的租金,每艘船一天是8万美元,可是到了2011年,跌到了一天1.8万美元,到现在只有几千美元。但是远洋还得按当时8万美元的价码付账。“长期租约,租家不愿意降低,谈判不成功,就造成了严重亏损。这笔租金的亏损估计就有几十亿元。”上述人士透露。
由此可以看到,中国远洋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上,对市场的风险预估是不足的,缺少风险对冲的意识和手段。
事实上,早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中国远洋就首次巨亏75亿元。但由于2010年的航运市场“回暖”,中国远洋并没有充分预估经济周期的下行趋势。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说:“在这个时候,一些机警的航运公司掌舵人,就开始减少他们的一些订单,同时把一些资产抛出去,来减小它的损失,但是大部分人在那时候是非理性的,订了大量的船。”
“这充分暴露了企业在经营思路和策略上面的不成熟。市场不好的时候用什么手段来对冲风险?没有。特别是缺乏长期租船的经验,没在合同里做对冲风险的设计。”上述接近中国远洋的人士批评说。
中国远洋董秘郭华伟也承认,公司对2008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估计不足,风险的防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除了风险意识不高之外,我们还有考虑到困扰航运业的瓶颈,就是燃油成本。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石油价格也是“坐上了过山车”,大幅震荡。航运公司一般会通过世界石油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平衡燃油涨跌带来的风险。但由于对石油衍生品市场规则的生疏,包括中远集团在内的不少中国大企业,反而在进行此类金融操作时损失惨重,交了不少学费。
中远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海洋航运公司,它一向以世界航运业的翘楚丹麦的马士基航运公司为榜样。在全球航运业一片愁云惨雾的时刻,马士基上半年竟然能盈利27亿美元,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但是,企业分析人士刘斌认为,马士基业务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占18%,这正是它能够盈利的关键。其他的如海洋服务、零售业也为其贡献了利润,可作为航运主业的集装箱业务,反而排在最后一位。
刘斌表示,马士基长期经营石油天然气、零售等这些与航运关联度较低的业务,在这次历史少见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中,帮助马士基大幅度减小了海运下行周期对于集装箱运输的冲击,这可能才是中远集团、中海集团和其他国内航运大企业与这个“行业老大”的差距。
中远集团应该是央企整合过程中“突出主业”做得最好的公司之一。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