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梳棉工序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梳棉
第一节梳棉工序概述
一、梳棉工序的的任务
1、梳理:将小棉束、小棉块梳理成单纤维状态;
2、除杂:除去小棉块的细小杂质及带纤籽屑;
3、均匀混和:将不同成分原棉进行纤维间的混和,并使输出品均匀;
4、成条:制成符合一定规格和重量要求的棉条,圈放在棉条筒
二、梳棉机的发展
1、第一代梳棉机:产于50年代,机型为1181,产量10-15公斤/小时;后以生产1181C。
2、第二代梳棉机:产于60年代,机型为A186,产量20-25公斤/小时。
3、第三代梳棉机:产于80年代,机型为FA201,产量35公斤/小时。
4、第四代梳棉机:产于90年代,机型为FA221、FA225,产量50-60公斤/小时。
三、梳棉机的工艺过程(flash)
第二节给棉、刺辊部分
一、给棉刺辊部分的梳理作用
(一)给棉刺辊部分的机构
给棉刺辊部分的作用:喂入棉层,刺辊对棉层梳理并除去杂质。(通过刺辊的高速回转抛落杂质,在刺辊下方形成三个落杂区,除尘刀托持纤维,杂质被挡住而下落,小漏底利用气流除去短绒和尘屑。50%以上的棉束由刺辊开松成单纤维,并除去50%以上的杂质。)
1、尾架:放置棉棉卷;下部的斜槽是为了增大棉卷与棉卷罗拉的接触,以增大摩擦力。
2、棉卷罗拉:喂入棉层;表面有沟槽,以增大与棉层的摩擦力。
3、给棉罗拉:握持给棉;表面有沟槽,以增大与棉层的摩擦力。(介绍给棉罗拉加压)
4、给棉板:与给棉罗拉一起形成握持钳口,前端工作面便于刺辊梳理。(介绍给棉板圆弧面)
5、刺辊:完成对棉丛的梳理。刺辊与给棉罗拉间的线速度比较大,棉束得到分梳。
•刺辊的主要作用是对棉层进行梳理并除去部分杂质、短绒等。刺辊由滚筒和锯条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滚筒表面有螺旋沟槽,用以嵌入锯条。
•由于刺辊与给棉板、刺辊与锡林间隔距很小,且刺辊转速很高,所以对滚筒的圆整度、整个刺辊的动平衡以及滚筒与刺辊轴的同心度都有较严格的要求。
•锯条为刺辊的分梳元件。锯条的材料、规格及技术状态,对刺辊的梳理作用影响甚大。锯条大多采用中碳钢加工而成,齿尖向下2mm需要淬火。刺辊表面包覆的锯条表面要求平整。有代表性的锯条形状如图所示。
6、除尘刀:击落尘杂,调节落棉。除尘刀的厚度12mm,宽度80mm,刀角为30°,长度横贯全机的扁平刀片。安装在刺辊的下面。它的主要作用是配合刺辊排除杂质,并能对刺辊上的可纺纤维起一定的托持作用,使其随刺辊回转而顺利地转移给锡林。
7、小漏底:托持纤维,排除短绒。
(二)刺辊对棉层的梳理过程
1、梳理方式:给棉罗拉与给棉板握持棉层尾端,刺辊梳理头端。
2、梳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梳开阶段:棉束尾端被牢固握持,头端被刺辊高速梳理—棉束梳开;
(2)梳理阶段:锯齿与纤维产生相对滑移与摩擦,产生梳理(纤维伸直、横向分开);喂棉罗拉与刺辊间的速度差异有近1000倍左右。
(3)分解阶段:随着棉束的喂给,对同一棉束尾端的握持渐弱,锯齿将棉束抓走—棉束分解。
(三)影响梳理效果的因素
1、刺辊锯条规格 (介绍刺辊锯条规格参数)
(1)工作角α:α大时,穿刺与抓取能力强,但刺辊落棉率低,返花多。α应根据所纺纤维长度而定;纺棉时α=65-75º;纺化纤,α=80-90º。
(2)齿密N :单位针上的针齿个数。N 大时,针面抓纤维的能力强,梳理效果好;但纤维转移困难。齿密与工作角之间的配合要适当,较大的工作角与较大的齿密配合,较小的工作角与较小齿密配合,以兼顾分梳,落棉与转移。
(3)齿顶高h :h 小,针齿强度高,纤维易向外转移;h=2.7-4 mm 。
(4)齿尖角γ:γ小,针齿穿刺能力强。
2、刺辊分梳度与转速
分梳度在棉卷定量及给棉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刺辊转速越高,每根纤维所受的作用齿数增多(分梳度增大),棉束百分率减少,梳理效果好;但短绒增多。刺辊转速一般为800-1200转/分。
3、给棉板
(1)给棉板的有关长度:给棉工作面长度、隔距点以上工作面长度、分梳工艺长度。 分梳工艺长度:给棉分梳工艺长度指给棉罗拉与给棉板握持点a 到给棉罗拉(或给棉板)与刺辊最小隔距点b 间的距离。用公式表为:
α∆tg )R (L a L 3A +++=
式中:a 为鼻尖宽度,L 3为刺辊中心水平线以上的工作面长度,R为刺辊半径,Δ为隔距,α为给棉板工作面的倾角。
分梳工艺长度决定了刺辊刺入棉层的高低位置,分梳工艺长度短,始梳点位置升高,纤维被握持分梳的长度增加,刺辊的分梳作用增强,但纤维损伤逐步加剧。若分梳工艺长度过长,始梳点过低,则纤维被握持分梳的长度过小,棉束重量百分率增加。
(2)分梳工艺长度对梳理效果的影响
任一层纤维始梳点到握持点间的距离L X :
式中:Y X 为任一层到给棉板工作面的距离。
L A ↓→L X ↓→梳理长度↑→梳理效果↑→短绒率↑
根据经验L A ≈棉纤维的主体长度
当L A >棉纤维的主体长度时,棉束百分率高;
当L A <棉纤维的主体长度时,短绒百分率高。
4、刺辊与给棉板的隔距:隔距越小,纤维越易被齿针抓取,梳理效果越好。实验结果
二、刺辊部分的气流与除杂作用
(一)刺辊部分的气流
1、气流附面层
刺辊转动时,带动周围一定层度的气流层流动,随刺运动的气流层称为附面层。其厚度2 X 2 X 0 A X ) Y R ( R Y 180 90 L L - + - - - + = ∆ π α
一般为:13-16mm。附面层中的速度分布是:靠近刺辊表面气流速为刺辊表面速度。
2、附面层中纤维杂质的运动
如果在回转体的附面层中悬浮有两种不同比重的物体。当物体随气流做回转运动时,受气流速度及离心力的影响,物体有向附面层外层移动的趋势,质量大,体积小的物体因离心力大而在附面层中悬浮的时间短,质量轻,体积大的物体则在附面层中悬浮的时间长,从而促使附面层不同质量重物与轻物分道而行,附面层外重物多于轻物,层轻物多于重物。
刺辊对棉层进行分梳时,纤维和杂质被锯齿带走并随其作回转运动,脱离锯齿的纤维与杂质便悬浮于刺辊的附面层中,杂质因体积小,重量大而多处于附面层的外层,纤维因其体积大、重量轻而多浮面层的层,并沿着各自的运动轨迹离开附面层下落。利用纤维与杂质在附面层中的分类现象,对附面层进行不同的切割,即可达到去杂保纤,调节落棉的目的。在附面层中,纤维与杂质的运动是互为影响的,有些纤维与杂质粘连较紧而随杂质一起落下成为落棉,也有一些与纤维粘滞力较强的细小杂质随纤维继续在附面层中前进。
开始阶段:纤维与杂质被锯齿带走,并随之一起运动;部分杂质与纤维脱离锯齿,悬浮于附面层中。
而后纤、杂随面层作回转运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纤、杂沿法向运动。
由于纤维及细小杂质的重量轻、离心小,随附面层前进的距离长;杂质的重量重,法向离力大,易脱离附面层而形成落棉。
3、落杂区的划分梳棉机机型不同,则刺辊车肚附件各异,落杂区的划分也各不相同,一般为2~3个落杂区。
第一落杂区:给棉板与刺辊隔点到除尘刀(给棉板至第一附件间的空挡)
第二落杂区:除尘刀到小漏底入口(第一附件至第二附件间的空档)
第三落杂区:小漏底落杂区(第二附件至第三附件间的空档)。
(二)影响刺辊落棉的因素
实际生产过程中,当配棉成分发生较大变化或对成纱质量有不同要求时,应及时调整刺辊落棉;若各机台机械状态或落棉率存在较大差异,亦需对刺辊落棉作必要调整,以便做到稳定生产、保证质量和节约用棉。
影响后车肚落棉的因素很多,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分梳强度有关的因素,如刺辊转速、给棉板(或给棉罗拉)与刺辊间隔距、棉卷定量及梳棉机的产量等;另一类是与刺辊周围气流组织有关的因素,如除尘刀、小漏底、分梳板与刺辊的隔距、除尘刀的厚度、导棉板的弦长等。现就主要因素来讨论如下:
1、刺辊速度提高刺辊速度,有利于分解棉束,暴露杂质。刺辊速度增加后,锯齿上纤维、杂质的离心力及空气阻力均相应增加,对长纤维来说,离心力增加较小而空气阻力增加较多,杂质则相反,随着刺辊速度的提高,除杂作用增强。但刺辊速度必须保持与锡林有一定的速比关系。在刺辊速度改变的同时,分梳板、除尘刀和小漏底的工艺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锯齿工作角α,也有利于对短绒及杂质的排除。
2、刺辊直径增大刺辊直径,有利于除杂区分梳除杂附件的安排,使吸尘点增多。如马佐利C501型梳棉机将刺辊直径增大至350mm,刺辊下可安置三组带除尘刀的吸风装置和两把偏转刀(可调节落杂区及落棉量)、两块分梳板,使刺辊部分可完成梳棉机90%的除杂工作。
3、落杂区分配当喂入棉卷含杂量和含杂容改变时,可通过调整除尘刀、导棉板位置或除尘刀、导棉板规格来调整前后落杂区的长度分配。
加大第一落杂区长度可以保证杂质抛出的必要时间,使该区附面层的厚度增加,附面层中悬浮的杂质总量较多,有利于除尘刀分割较厚的附面层气流以排除较多的杂质。所以,当棉卷含杂量较高时,应适当放大第一落杂区长度。同理,放大第二落杂区长度,同样有利于排除杂质,但落下杂质总量较第一落杂区少。若梳棉机有第三落杂区时,一般落杂区长度不做改变。
4、除尘刀的位置
除尘刀的位置:高低、角度、与刺辊的隔距。
(1)高低位置:有以下三种情况
高刀工艺:除尘刀高于车面线;第一落除杂长,除大杂多,落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