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全解(成套)讲义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

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

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教材全解是在教学活动之前或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仅供参考。

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一)老山界·课文精讲【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越城岭:“五岭”之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和湖南省边境。

满望:十分希望。

纵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相当于军。

惊惶:惊慌。

苛(kē)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生平:有生以来;平生。

简直:副词。

表示完全如此。

峭壁:陡直的山崖。

打颤(zhàn):同“打战”,发抖。

矗(chù)立:耸立,高高地直立。

捉摸:猜测,预料。

(多用于否定句,若表示反复思考,则用“琢磨”)细切:细微,细小。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无论如何:不管怎么样,表示不管条件怎样变化,其结果始终不变。

所谓:所说的。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匹(pǐ):量词。

用于马、骡等。

索性:副词;落(là):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军团:我国红军时期相当于集团军的编制单位;景致:风景;2.作家作品;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3.背景链接;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二、文章脉络;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索性:副词。

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落(là):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

军团:我国红军时期相当于集团军的编制单位。

某些国家的军团相当于我国的军。

灌输:输送,传授。

景致:风景。

2.作家作品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江苏无锡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27年起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部政治部宣传部长。

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

第6课 藤野先生-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第6课 藤野先生-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二单元第六课藤野先生,本单元课文逐渐由七年级富有诗意、包罗万象的人文主题走向对社会生活、情感哲思以及情操志趣的关注,人文主题慢慢走向生活的现实与生命的本然。

《藤野先生》(鲁迅)主要回忆了作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鲁迅初到东京时,厌恶“清国留学生”留学不学的现象,转去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相识。

重点叙述藤野先生为鲁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几件事,塑造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对科学严谨求实,毫无民族偏见的形象。

字里行间既有冷峻的现实又有师生的温情。

本文在写法上也有特色:写作顺序采用时空结合的方法。

时间上,全文运用顺叙,中间插叙“物以稀为贵”和“你改悔吧”一句的来历。

空间上由东京一一仙台一一国内。

写作方法上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包括冷暖色调的对比。

语言上主要运用比喻与反语。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回忆了母亲勤劳、朴实的一生, 歌颂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达了自己将继续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

课文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展现了母亲勤劳智慧、坚强不屈、识大体顾大局的形象。

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先刻画了托尔斯泰脸部多毛、长相平平,令拜访者感到失望的外貌特征,接着描绘他的眼睛,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文章重点抓住肖像描写,欲扬先抑,并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言辞间流露出崇敬与赞美。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展现了玛丽·居里热爱科学、顽强坚持、乐观向上的伟大形象。

作者运用一个个镜头展现居里夫妇投身科研的热情与决心,同时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串联课文,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关涉“生活中的回忆”主题,以展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和主旨,它们在思想内涵、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千秋。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颠di n簸b :上下震荡。

镶xi 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湛zh n蓝:深蓝。

涟li n漪y :风吹水面所形成的波纹。

逶w i迤y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娓w i娓: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恬雅:安静、文雅。

折服:这里指被征服,屈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指蓝色是从蓼蓝提炼而成,但颜色比蓼蓝更深。

油然而生:形容某种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

世外桃源:这里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脍ku i炙zh 人口:味道鲜美可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虚无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一席之地:比喻极小的一块地方或极小的一个位置。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冯君莉,当代作家。

2、关于青海湖青海湖,是祖国一个美丽的内陆湖泊。

自古以来,人们为它的浩瀚、神奇而向往,为它的雄伟、秀丽而称赞,把它誉为青海高原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

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

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

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

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

离西宁约200公里,海拔为3200米。

它的周长360公里,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

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草滩,羊群似云。

第11课《短文两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

第11课《短文两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短文两篇本单元的文章多是写山川美景。

本单元 4篇文言文,5首古诗,数量之多,实为罕见,目的是培 养阅读一类文体的能力,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山水的情感。

倡导要将文言文当成一 篇文章进行教学,首先要对它进行整体把握。

其次,阅读任务布 置更加明确具体,如“思考探究”中的问题多是如此。

教材设置了不少的比较阅读题。

有整篇文章的比较,如《短 文二篇》中: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 处,说说它们分别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有一词多义的比较, 如《三峡》:“自”“绝”“素”。

拓展阅读范围更广,有时突破了 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语法、语文教学类知识的范围,提供了文学、 文化领域里的重要知识。

如《唐诗五首》后面的通过品读诗句, 猜出其是描绘春天的哪个阶段。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材重视从阅读中归纳写作的策略,如 从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中总结出写景的方法,归纳很细致,从面到 点。

布置作文题目后,都会跟着三个提示,从审题、选材、布局 等方面讲的细致入微,是一个很好的作前指导。

课文题目文体作者/出处整体感知每课一得《三峡》山水散文郦道元本文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豳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假字 《答谢中书书) 书信陶弘景本文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出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以及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志趣。

文言句子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小品文苏轼本文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文言文断句 《与朱元思书》 小品文吴均本文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点内容 (野望》五言律王绩诗歌描写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孤独、彷徨、理解型默写概览元单诗苦闷的心境。

八年级上语文教材全解

八年级上语文教材全解

八年级上语文教材全解语文教材全解既是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也是学生的学习资料。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语文教材全解,希望你们喜欢。

八年级上语文教材全解(一)草·课文精讲【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欠:身体一部分稍微向上移动。

四下里(sìxiàli):四处。

也说四下。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宿营: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

捂(wǔ):用手盖住或封闭起来。

燎(liáo):烧。

山包:小山。

徒手:空手(不拿器械)。

关切:亲切,关心。

僵:僵持,相持不下。

立时:立刻。

会理:在四川省,靠近云南。

救治:医治使脱离危险。

惶惑:疑惑畏惧。

涩:念sa。

拽(zhuài):拉。

扶持:搀扶。

端详(duānxiang):仔细地看。

蒜苗(suànmiáo):(方言)青蒜。

互生:叶序的一种,茎的每个节上只长一个叶子,相邻的两个叶子长在相对的两侧,如杨柳、桃树等的叶子。

背阴: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切勿(wù):务必不要。

通报:上级机关通告下级机关的文件。

标本:这里指保持原样的实物。

荒漠:荒凉而又无边无际。

抽噎(yē):抽搭,一吸一顿地哭泣。

光火:(方言)发怒,恼怒。

沉雷:声音大而低沉的雷。

一霎(shà):一会儿;短时间。

顿时:立刻。

一气:不间断地(做某件事)。

花天酒地:形容沉湎在酒色之中。

花,指妓女。

宽慰:宽解安慰。

这是放心、舒畅的意思。

2.作家作品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

当代作家。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1月参加八路军,先后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任文化团分队长、报社编辑、新华社支社记者、编辑室主任等职。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随部队行军、作战,看到和听到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给他深刻的感染和教育。

这期间为配合部队政治教育曾写过一些小戏和演唱材料。

1952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目标培养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②学习写作演讲稿,学会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③崇尚“诚信”,对自身或他人的行为及社会现象的“诚信度”具有评判能力,懂得诚实守信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道理。

活动预习1.引经据典话诚信(1)提前搜集和诚信有关的资料。

(2)汇总并整理本组搜集的资料。

可将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观点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则分为“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也可以将所有资料划分为“正面”“反面”两类,最后各小组将整理后的资料制作成小册子,或者放到班级的博客、公共邮箱、网络论坛里共享。

(3)研读整理后的资料,小组内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2环顾身边思诚信(1)小组内讲述身边的诚信故事,讲述前注意理顺思路。

(2)访问自己的父母、老师等长辈,听听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3)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事情,谈一谈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活动指导在“班级演讲说诚信”中,围绕“诚信”这一话题,每人写一篇演讲稿,在小组内试讲,小组推荐一篇写得精彩的演讲稿和一位演讲出色的同学参加班级的演讲会。

写演讲稿时,要注意恰当地运用前面活动中搜集到的资料,观点要鲜明,内容要翔实。

演讲时应注意的事项:(1)发音技巧:吐字清楚,读音准确;音量合适,以在场听众都能听真切、听明白为宜;感情充沛,语气得当,节奏自然。

(2)表达技巧:不使用过长的句子,不做某些精确的列举;多使用常用词语,少用或不用术语、生解词语,使语言富有生气和活力:观点鲜明,可适当使用一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语: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并恰当运用关联词语和一些修辞手法,使讲话活泼生动,有逻辑,有气势。

(3)体态语言:姿势放松,体态自然,落落大方;平视前方,可以适时扫视全场,与听众进行目光交流;从容、自信,随演讲内容恰当调整自己的表情;根据演讲内容与情感表达的需要,辅以适当的手势,但手势不宜过于夸张、频繁。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1、巴东三峡(刘大杰)2、周庄水韵(赵丽宏)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4、*走进纽约(刘成章)口语交际——摸拟旅游咨询写作——写一篇游记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第二单元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许基仁等)6、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写字——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新闻第三单元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10、*谈语言(王力)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口语交际——交流格言写作——写一篇议论文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一)第四单元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14、范进中举(吴敬梓)15、、*选举风波(秦文君)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口语交际——开一次头脑风暴会写作——缩写小说第五单元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齐默尔曼等)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口语交际——“小院士”科普讲座写作——说明事理综合性学习——环保小课题研究第六单元21、小石潭记(柳宗元)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3、*游恒山记(徐霞客)24、*满井游记(袁宏道)25、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过故人庄(孟浩然)游山西村(陆游)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范仲淹)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口语交际——古诗漫谈写作——写一篇读后感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二)第七单元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7、曹刿论战《左传》28、*干将莫邪(干宝)29、*劳山道士(蒲松龄)30、诗词五首观刈麦(白居易)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口语交际——劝说写作——改写《曹刿论战》附录一名著引读(三)附录二语法知识(二)1.巴东三峡【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削: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

(共35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 同步讲解

(共35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 同步讲解

(共35套)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同步讲解巧用反衬态度鲜明——《消息二则》中作者观点的表达技巧一般来说,报道新闻要客观,但这并不等于作者就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是要把观点态度用比较含蓄的方法间接地表达出来。

《消息二则》就运用了反衬的方法,色彩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例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例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上述两例,表面上是写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堪一击,实际上是用国民党反动派的仓皇溃败,反衬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饱含着作者对我人民解放军的肯定和称赞。

例3: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这段话从战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行动,及其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的判断失算,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同时也把作者对敌人无能和愚蠢的讽刺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4: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话阐述了国民党军队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也是用国民党广大官兵对反动政权的失望和泄气,反衬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和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不得人心。

《消息二则》正是通过反衬的手法,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色彩鲜明地表达出来了,同时也体现了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写作风格。

因此,这二则新闻能够成为新闻作品中的瑰宝,也就不足为奇了。

读对话,析形象,明事理【课文回放】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第三单元写作-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第三单元写作-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三单元 写作 ❶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❷运用多种手法,调动各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❸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让景物鲜活。

所谓景物,指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两种、前者着重表现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场景,后者侧重反映社会风气,写景作文中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风俗风、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胜景,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等,那么,描写景物时,如何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调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

(1)慧眼识物,细致观察。

写物必须对所描写的物做全面细致的观察,既要注意事物的整体,又要注意它的局部和细微处,既要观其 静态又要了解其变化,或近观、远眺,或俯瞰、仰视,既可定点观察,也可移步换景。

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分析,就能采集到丰富的“物”的材料。

如《三峡》中,用“两岸连山,略无舰处“写山之“连”,用“重岩叠峰,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三峡的高峻,寥寥数笔就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2)感官汇聚,品物味道。

在观察的同时,我们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可看,可听,可闻,可摸、借助视觉写物的形态、色彩、变化、动态:借助听觉描绘物的声响;借助嗅觉描写物的味道:借助触觉描写物的质感。

如《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此句从视觉、触觉、听觉角度写出了秋天三峡的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3)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意蕴丰富。

写景类记叙文,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为记叙而记叙,要有一定的意蕴,这时候就要运用好联想和想象。

②巧用修辞,语言鲜活。

生动形象的语言总会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如《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南静迷人的夜景,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帕之影与月光互相映村,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谊染了景色的翻美肃程,更体现出作 写标 目作 写导 指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以下是课件为您推荐(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一、字音及词义:濒b n临:接近。

栖q :本指鸟停在树上,泛指居住或停留。

疟n<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

摄sh 取:吸收。

刀耕火种:原始的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木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滥砍滥伐:没有限制地砍伐。

意味深长:含意无穷无尽。

二、相关背景:1、关于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位於赤道附近,平均气温有摄氏27度,而且年平均降雨量有400到1000cm,所以是一个相当潮湿且温暖的森林,非常适合动植物生长,有些独特的物种在其他地方还找不到呢!雨林里茂密的树木在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就像在地球上的一个大型“空气清净机”所以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名。

除此之外,热带雨林水汽丰沛,蒸发後凝结成云,再降雨,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份;不仅有助於土壤肥沃与生物生长,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但是人类为了要扩张土地、贩卖木材,每年有将近2、3个台湾大小面积的雨林遭到砍伐,二氧化碳无法为雨林利用,而有加速全球“温室效应”的可能。

虽然热带雨林很遥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来保护它,例如:不要买雨林树木做成的家俱、动物毛皮、与节约用纸。

一旦雨林消失了就算我们做再多的补救工作,也无法使它恢复。

让我们一起来声援保育热带雨林的活动,为了生长在那儿的生物、为了地球。

2、关于作者巴里 middot;齐默尔曼,英国当代科普作家。

一、谋篇立意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使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

这已经成为世界环保的重要议题。

本文向读者阐释了雨林毁灭将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向读者进行说明介绍的,同时更要增强我们每个人的环保意识,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

二、文章脉络全文共13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诵读-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诵读-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一.原文庭中有奇树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二.注释《庭中有奇树》:选自《文选》卷二十九。

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华:同“花”。

滋:繁盛。

攀条:攀引枝条。

荣:花。

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遗:读作wèi,赠送的意思。

所思:思念的人。

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满。

致:送达。

贵:珍贵。

感:感受,感动。

经时:历时很久。

三、诗意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四、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

五、写作背景《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

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六.作品介绍: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范进中举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范进中举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范进中举在日益激烈的现代化社会立足必须学会立志,勤奋才能达到攀登之目标。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范进中举。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醺x n:酒醉。

攥zu n:握。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x ng人事:指失去了知觉,陷入昏迷状态。

也指不懂得人情事理。

作揖: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向人敬礼。

倒运:倒霉。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地上爬着的癞蛤蟆,想吃天上飞翔的天鹅。

比喻痴心妄想。

现世宝:丢脸的家伙。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形容十分恭顺。

摸门不着:摸不着门路,意思是不知从何说起。

兀w 自:仍旧,还是。

桑梓z :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他家自其曾祖起一直科第不绝,官也做得相当发达,有过五十年"家门鼎盛"(吴敬梓《移家赋》)的时期,但到了他父亲时已经衰败。

他少年时代生活还颇优裕,随父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这种教育并不局限于八股文训练,还涉及到经史、诗赋。

二十岁时考上了秀才,这也是他一生所取得的最高功名。

三年后父亲亡故,他的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族人欺他这一房势单力孤,蓄意加以侵夺,这使他看到人情世态的凉薄,并由此产生了对家族的厌恶和反抗的情绪,祖传遗产也在短短几年内随着这种情绪的增长而加速散尽:他一面往来于家乡与南京,涉足花柳风月之地,肆意挥霍;一面随意散发钱财给向他求助的人。

而且他几次乡试都没有考中,也遭到族人和亲友的歧视,感到在家乡很难居住下去,便在三十三岁时把家搬到了他所喜爱的有着名山胜水的南京。

到南京以后,家境虽已很困窘,但他仍过着豪放倜傥的生活,他对仕途也失去了兴趣。

虽然他性格豪爽,但内心的辛酸还是难免的。

吴敬梓是旧时代一种很特别的人物。

但生活的理想究竟在哪里,这对吴敬梓仍然是艰难的课题。

他看到"衣冠人物"的堕落,想到的是原始儒学以人格修养为先的原则,觉得讲求礼乐仁政和君子式的"文行出处",才是挽救士风的途径。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一单元第三课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都是新闻题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 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 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 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 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 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 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飞天”凌空》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 再现了 “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一着惊海天》本文抓住歼 -15 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 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本文针对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阐明了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的信念,警钟长鸣,掷地有声课文题目文体 作者/出处 整体感知 每课一得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消息 毛泽东 面对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仅用一百多字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

给新闻拟写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消息 毛泽东 本文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第二单元读背手册和阅读策略-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第二单元读背手册和阅读策略-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读背手册和阅读策略读背手册一、词语知识重点字音:1、《藤野先生》挟xié樱yīng花绯fēi红宛wǎn如掌故落第畸jī形不逊xùn 匿nì名诘jié责凄qī然驿站(yì)教诲huì烂熳màn 喝hè采发髻(jì)芦荟(lúhuì油光可鉴jiàn 杳yǎo无信息抑yì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2、《回忆我的母亲》溺nì死(nì)佃diàn农劳碌lù私塾shú周济jì宽厚仁慈慰wèi勉miǎn 不辍chuò劳作任劳任怨yuàn 衙门(yá)为富不仁妯娌zhóu li 哭泣(q ì)蛮横(hèng)豪绅(shēn)和蔼(ǎi)妯娌(zhóu lǐ)聊叙(liáo)3、《列夫·托尔斯泰》胡髭(zī)长髯(rán)粗糙(cāo)粲然(càn)犀利(xī)脸颊jiá黝yǒu黑崎岖qí qū平庸yōng 滞zhì留愚钝yú dùn 蒙昧méng mèi 酒肆sì缰jiāng 绳胆怯qiè绺liǔ鬈quán发禁锢jìn gù藏污纳垢gòu 鹤立鸡群正襟jīn危坐诚惶huáng诚恐入木三分髭zī髯rán 侏儒zhū rú锃zèng亮鞘qiào 涟涟lián 盎àng然广袤无垠(mào)黯然失色(àn)器宇轩昂xuān áng4、《美丽的颜色》燥热(zào)炽热(chì)炼制(liàn)窒息(zhì)骤雨(zhòu)吹嘘(xū)微妙骤zhòu雨猝cù然和颜悦色咽喉(yān)熔化(róng)残渣(zhā)沥青(lì)荧光(yíng)轮廓(kuò)筋jīn疲力尽氯lǜ化镭léi 钋pō踱du ó重点词语:油光可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纪念白求恩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纪念白求恩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纪念白求恩趣事是指本身就有趣的或者人们感兴趣的事情、有趣味的事。

那么考试相对一些人来说同样也是一件趣事。

以下是本文库为您推荐(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纪念白求恩。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派遣qi n:(政府、机关、团体)指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狭xi 隘 i:(心胸、所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不宏大。

热忱ch n:热情。

忱,真实的情意。

鄙薄:轻视,看不趣。

以身殉x n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

拈ni n轻怕重:在工作中挑选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麻木不仁:极度冷淡,毫不关心。

精益求精:好了还力求做得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了原有的主意。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革命事业心不强。

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一班:文中是一些的意思。

冷冷清清:文中是冷淡的意思。

二、相关背景:1、关于白求恩白求恩(1890~1939年),胸外科医师,国际主义战士。

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人。

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

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

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

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

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1938年3月,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

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

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

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

倡议成立了特种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

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

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死亡,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

11月至1939年2月,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00余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大批伤员。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干将莫邪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干将莫邪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干将莫邪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下面课件为您推荐(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干将莫邪。

一、字音及词义:干g n将ji ng莫邪y重ch ng身:怀孕。

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此处疑有讹误。

大意是说,只看到堂前有一根松木柱子竖立在石头上面。

睹,看见。

眉间广尺:双眉之间有一尺宽的距离(这是夸张的说法,形容额头很宽)。

购之千金:悬赏千金捉拿他。

购,重赏捉拿。

亡去:逃离。

行歌:这里指哭唱。

行,从事。

自刎:自杀。

刎,割颈部。

立僵:(死后)直立不动。

负:辜负,对不起。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干宝(~336)字令升。

祖籍河南新蔡。

幼随父南迁,定居海盐。

年轻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如为著作郎。

后参与镇压荆汀流民起义,赐爵关内侯。

东晋初,朝政草创,经王导推荐,领修国史。

历任山阴令、始安太守、司徙右长史、散骑常侍等。

著《晋纪》20卷、《周易注》10卷、《周官注》12卷、《春秋左氏义外传》15卷、《搜神记》20卷、《干子》18卷、文集4卷等,其著述跨四部,学识博通。

《搜神记》原书已佚,今存本为后人辑录,是我国魏晋志怪小说代表作。

干宝少时,父死葬于澉浦。

父有一宠婢,母甚妒,乃生推于墓中,未料“死而复生”。

干宝感其事,又因兄曾气绝而苏,于是撰《搜神记》。

自序中说:“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日之所亲闻睹也,亦安敢谓无失实者哉!”书中多述神仙鬼怪,但保存了不少古代优美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如《董永卖身》、《相思树》、《干将莫邪》、《李寄斩蛇》等,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县给后世作家文学经深远影响。

2、关于《搜神记》搜神记,人家都知道他是中国小说界里一部名著。

不过,人家误认他是文人编造的“神怪小说,”其实,他是一部古代的民间传说,是一部古代的神话。

我们要研究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及神话,除了楚辞、淮南子等几部书而外,就要说到他了。

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上

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上

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上语文教材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上,希望你们喜欢。

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上(一)《长征组歌》二首&middot;课文精讲【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yā):逼近。

境: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毯(tǎn):毯子。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

扎,驻扎。

营盘,军营。

于:比2.作家作品萧华(1916&mdash;1985),江西兴国人。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

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

为了写好这部作品,曲作者们重走长征路,采集长征沿途的民间音乐和红军传统歌曲,以通俗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音乐构思,巧妙而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图景,展示了人民军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领唱合唱歌曲采用云南民歌的音调,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表现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乐观自豪情绪。

《过雪山草地》这首由男高音领唱的混声四部合唱曲,它的音乐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音调较为低沉,具有描绘性质;第二部分激昂慷慨,音调上扬,抒发了红军官兵的革命豪情。

3.背景链接《长征组歌》创作于1964年10月。

长征时被誉为“红小鬼”的萧华将军,选取了12个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事件,以意境深刻而又通俗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由12段诗融合的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1、巴东三峡(刘大杰)2、周庄水韵(赵丽宏)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4、*走进纽约(刘成章)口语交际——摸拟旅游咨询写作——写一篇游记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第二单元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许基仁等)6、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写字——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新闻第三单元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10、*谈语言(王力)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口语交际——交流格言写作——写一篇议论文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一)第四单元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14、范进中举(吴敬梓)15、、*选举风波(秦文君)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口语交际——开一次头脑风暴会写作——缩写小说第五单元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齐默尔曼等)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口语交际——“小院士”科普讲座写作——说明事理综合性学习——环保小课题研究第六单元21、小石潭记(柳宗元)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3、*游恒山记(徐霞客)24、*满井游记(袁宏道)25、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过故人庄(孟浩然)游山西村(陆游)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范仲淹)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口语交际——古诗漫谈写作——写一篇读后感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二)第七单元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7、曹刿论战《左传》28、*干将莫邪(干宝)29、*劳山道士(蒲松龄)30、诗词五首观刈麦(白居易)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口语交际——劝说写作——改写《曹刿论战》附录一名著引读(三)附录二语法知识(二)1.巴东三峡【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削: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

葱c ng:青色。

袅ni o:细长柔弱。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渺mi o小:藐mi o小。

潇洒: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浣hu n妆:梳洗打扮。

浣,洗,洗涤。

玲l ng珑l ng:(东西)精巧细致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壑h :山沟或大水沆。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大杰(1904~1977),文学家,岳阳人。

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博览世界名著,撰《支那儿女》、《昨日之花》等作品。

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

新中国建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

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颇受赞誉,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关于三峡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

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

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

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

”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

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

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这一篇,是传统游记的典范,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游记精华之一。

刘先生是从宜昌起,逆流而上地游览三峡的。

他按照游览的顺序——从西陵峡、巫峡到瞿塘峡一一描绘了三峡中各处不同的水势与山势,大到高峰险滩,小到石崖上倒悬着的红色、紫色的小花,全部收入笔下。

应该说,刘大杰先生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精妙的山水画,三峡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文章脉络全文共10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总写三峡地势险恶。

第二部分(3~9),分述三峡各段的地理情况。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3~6),西陵峡:共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第二层(7、8),巫峡:最奇险最美丽(山、水、云)。

第三层(9),瞿塘峡:水势险急;人文景观丰富。

第三部分(10),叙写游览三峡的感受:愉快轻松。

三、写作方法⑴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抓住不同峡的山、水及其他景观的特征来写。

如:巫峡抓住了“最奇险最美丽”来写;瞿塘峡抓住了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的特点来写。

⑵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等等。

⑶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有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就突出了巫峡阴森、恐怖的特点。

另外,也使得语言优美,增强了文化内涵。

四、重难点导析⑴第七、八段对巫峡的描写。

第七段描写巫山的山水。

先一句总写“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采用多种手法进行描绘,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使人感觉危险异常。

在写到山时,运用拟人手法突出其高峻。

如“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围”“咬”二字用得极妙。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烘托的手法,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出山峰的高峻。

最后一句用江水冲击山崖、石滩发出的声音形成的声势来突出“奇险”,照应了开头。

总之,这段采用多种手法描绘巫峡的山水,强烈冲击人的视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八段写巫山的云。

巫山云雾天下闻名,但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作者仍然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进行了一番描绘:“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并且与庐山比较:“发地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这样就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写作文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可以模仿作者的写法,使用比喻、对比等手法丰富文章的内容。

⑵最后一段的作用。

最后一段主要写走完三峡后人们的感受。

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的心情,这些关于心情的描写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

由此可以想象出在经过三峡时人们的紧张与惊惧。

【类文品读】壮丽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二百零四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三峡的第一个峡叫瞿塘峡,又叫夔峡。

长江流到了这里,骤然变窄,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一百来米。

两岸峭崖壁立,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

峡口有夔门,有人说:“夔门天下雄”,意思是说天下最雄伟的景色莫过于夔门了。

瞿塘峡全长只有八公里,人在船上,抽两支烟的工夫,就经过了。

这八公里是三峡最险峻的地方,江水的最大流速达到每秒八米,每小时二十多公里。

在这样的峡谷里航行,峭壁参天,奔涛拍岸,使人惊心动魄。

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这样描写;“舟行瞿塘口,两耳风呜号……扁舟落中流,活如一叶飘。

”郭沫若同志的诗中也有“若云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瞿塘峡内,以前有一块巨大的礁石,叫滟濒堆。

船进峡的时候掌握不稳,会被汹涌的急流冲到滟颃堆上,撞得粉碎。

解放后,人民政府疏通河道,把滟顽堆炸了,过往的旅客不用再为葬身鱼腹而提心吊胆了。

过了瞿塘峡就进入巫峡。

巫峡自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四十公里。

这里水道曲折迂回,两岸奇峰兀立。

船在江中行驶,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是驶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

两岸都是奇丽的山峰,形状变幻无穷,这就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

欣赏罢这条“山水画廊”,就到了西陵峡。

西陵峡自官渡口到南津关,全长一百五十六公里。

古人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

这里有几个险滩:青滩、泄滩、崆岭滩。

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层出不穷,青滩北岸还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

解放后,这些险滩经过整治,数千吨的轮船都可以安稳地通过,险滩已经成了历史陈迹了。

在这条长选二百零四公里的峡谷里,不但自然景色雄壮瑰丽,还流传着跟许多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瞿塘峡的白帝城,是三国时代“刘备托孤”的地方。

相传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亲自率兵征伐东吴,为义弟关羽、张飞报仇,不料被东吴大将陆逊杀得大败而回。

刘备退到白帝城,无脸回成都见群臣,就在白帝城修了永安宫,扎了下来,不久郁闷而死。

临死前他把诸葛亮召来,托诸葛亮扶助他儿子刘禅料理国事。

因为有这段故事,白帝城成了历代文人喜欢游历的地方,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篇。

这里的每一段峡谷、每一座山峰几乎都有美丽的传说,其中以“巫山十二峰”的故事最为动人。

传说有十二位天女悄悄到人间游玩,看见巫峡航道险阻,决定留在这里保护过往的航船。

日久天长,十二位天女化成了十二座突兀的山峰,其中最俊美的叫做“神女峰”,传说是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化成的。

“神女峰”在长江北岸,远远望去,有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毛主席《游泳》词中的“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里的“神女”指的就是这座“神女峰”。

文学家经过三峡要写诗作文,对这段不平凡的航程,抒发自己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