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禅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然人人都有佛性,为什么人人不能随时成佛 呢,慧能提出 了“无念为宗”的思想修行方法。
人人皆有佛性只是具备了成佛的可能,要使 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还要把妄念浮云吹散。
2、 “无念为宗”__怎样才 能把妄念浮云吹散,使清静的佛 性显露出来?惠能认为只要“无 念”即可.“我此法门,从上已(以)
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墩煌本 坛经》)“见无念者,中道第一义 谛”。(《神会语录》卷一)
怎样成佛?
强调阶段、等级,进 佛国世界要一级级来
强调成佛要屡世修行, 不能一下就达到
渐 悟
小顿悟
顿 悟
慧 能
关 于 成 佛 途 径 的 不 同 观 点
3、顿悟成佛 顿悟指一下觉悟便可成佛,“一闻言下 便悟,顿见真如本性(佛性)”不任 平时操行善恶,只要一念觉悟便可成 佛。慧能说“迷来经累劫(劫:佛教 把天地一成一败叫劫,形容时间长) 悟则刹那间,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 佛”。“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慧) 能灭万年愚”。
讲究读经 布施、造寺以修功德 念佛往生西方
禅宗
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功德由心作
只要自心悟,西方就在 眼前,不必念佛 在家修行也可
反对坐禅, 强调佛由心悟
出家修行
定Hale Waihona Puke Baidu双修,强调坐禅
三、禅宗思想的内在矛盾
从极端唯心主义出发,走向了泛神论,启 发着无神论思想的成长 廉价的佛国门票,降低了极乐世界的地位
篾视佛教经典,不重修行拜佛,客观上 抨击了佛的权威 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
第三节 禅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一、禅宗革新佛教的社会根源
慧能本姓卢,新 州人(广东新 兴)。惠能不识 字,他生平讲道, 经门人法海记录, 名为《坛经》, 成为研究惠能思 想的主要资料。
敦煌《坛经》
慧能大师
第一,禅宗的兴起反映了下层僧 众同上层僧侣贵族之间的矛盾。 第二,禅宗的流行,是在当时特 殊条件下劳动人民与封建剥削阶 级矛盾的结果。 第三,禅宗的流行是“近世新族” 反对封建贵族之结果。
禅宗还认为,能够产生万法之心本体,同时又 是空寂的。在他看来,正因为是产生万法的,故心 的本体必然无任何差别和特点。心的本体之中“无 相无物”,“亦无方圆大小,亦无青黄赤白,亦无 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 ,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 有头尾”。这就是说,正因为心生万物,故其本体 必然空寂,反之,正因为心本体是空寂的,才有产 生和包含万物的作用,故慧能说:“心量广大,犹 如虚空……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象,日月星辰, 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 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 世人性空,亦复如是”。慧能的这种思想与老子和 魏晋玄学的虚无生实有思想是有其渊原关系的。
2、“无念为宗”
什么是“无念”呢?“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着一 切法”。无念就是不执着,不追求,当人们接触外境 时,心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尝到美味不觉得爽口, 看到美色不感到悦目,达到这种境界就是不执着外境, 也就是“无念”了。可见,“无念”并不是如同木石 一样地无任何感觉,不是“百物不思,念尽除却”, 而是“无妄念”“不于境上生心”,也就是主观上完 全不受外界的影响,做到这一步,就能达到佛的境界, 得到最后解脱,进入“极乐世界”。与此相反,如果 心受外境影响,追求形色声味,念念不忘相,必然带 来无限烦恼,这就是“地狱”。
4、放弃坐禅,诵经 在慧能眼中,成佛并不困难,只要心里 觉悟,便可成佛,不必通过长期的禅定 修习,认为“道由心悟”,反对那种 “长坐不卧”“往心观净”的坐禅方式。 慧能不仅反对坐禅,而且也不主张诵经, 佛性全靠体悟得来,不必借用文字,甚 至认为成佛不必在佛寺之中,只要在家 也可以成佛 。
传统佛教

本章思考题
1、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区别。 2、禅宗的产生与流行的社会历史原因。 3、禅宗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
(二)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1、见性成佛 什么人可以成佛? 为什么可以成佛?
怎样成佛?

关于什么人可以成佛的问题,禅 宗认为,人人皆可成佛。这一思想在 慧能与弘忍见面时,就明确地表示出 来了。他说“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 性有何差别”?就是说,在成佛这一 点上,大家并无区别,什么人都可以 成佛。为了生动地说明这一点,慧能 还打了一个比喻说,犹如天下雨,一 切众生,不管是有情的东西还是无情 的东西都有权享受,人人皆可成佛就 象众生都可蒙受雨水一样地机遇平等。
第四,禅宗因符合封建统治集团 多方面的需要而获得了官方的大 力支持。 第五,简单的修行方法,廉价的 成佛道路,对佛祖的怠慢,对经 典的轻视,使其影响空前扩大。
二、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一)“心即真如”的本体论 “真如”“本体”是佛教哲学经常论述的问题,主 要在于说明现实世界与“真如”“本体”的关系怎 样,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禅宗主张“心”就是本 体,现实世界的一切都依赖于“心”而存在,在他 们看来,人的心性是完满无缺的,“自性本自具 足”。因此,心性也就能产生众多现象,世界上的 一切事物及其运动变化都是人自心所产生的幻相, 说“万法尽在自心”,“心生”(心的意念产生) 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菩提只向心觅,何 劳向外求玄,此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眼前”、 “万法本因人兴”、“于自性(心)中,万法皆见 (现)”、“性(心)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 (心)”。慧能对风动、幡动、心动的说法都可以 看出,他们主张世界上之万事万物都是由心性所决 定的,这就颠倒了主观心性与客体对象的关系,无
为什么人人皆可成佛呢?禅宗认为,这是因为人人皆 有佛性。“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 以有愚有智”(《坛经· 般若品》)所谓佛性就是觉性,是 人心体验心性空寂的天然本能,类似孟子所说的不学而知, 不虑如能的良知良能。因此,禅宗的佛性本有说在认识论 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与其“心即真如”的本 体论是一脉相承的。因此,禅宗主张要成佛必须向自己的 内心下功夫,不必向外界追求,“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 求”(《坛经· 疑问品》)只要达到“明心见性” (觉悟 了心性的空寂),即是佛。因此,慧能认为那些常念佛号 求生西方佛土的人是“迷人”“愚”者,而“悟人自净其 心”“随所住处恒安乐”(《坛经· 疑问品》)。禅宗教人 们安于自己的处境,但求精神解脱,以苦为乐,是为统治 阶级愚弄劳动人民服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