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种重点疾病(手术)质量及安全指标检查反馈

18种重点疾病(手术)质量及安全指标检查反馈
18种重点疾病(手术)质量及安全指标检查反馈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 一、水痘 (一)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 (二)诊断标准。 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 2.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 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三)预防措施。 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 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 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一)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Word版

附录X 安徽省儿童医院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 表1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源配置) 表2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负荷) 表3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治疗质量) 表4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效率) 表5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患者负担) 表6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产运营) 表7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科研成果) 表8 2013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 表9 2014年上半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表10 2013年住院重点手术质量检测统计表 表11 2014年上半年住院重点手术质量检测统计表 表12 2013年麻醉总例数 表13 2014年上半年麻醉总例数 表14 2013年麻醉科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表15 2014年上半年麻醉科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表16 2013年麻醉科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 表17 2014年上半年麻醉科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表18 2013年麻醉复苏管理例数 表19 2014上半年年麻醉复苏管理例数 表20 2013年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例数 表21 2014年上半年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例数

表22 2012年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表23 2013年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表24 择期手术后并发症统计一览表 表25 重症医学(ICU)质量检测指标 表26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表27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检测指标

表1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源配置) 表2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负荷)

表3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治疗质量)

表4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效率) 表5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患者负担)

2017年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附件2:天等县人民医院 2017年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一)以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为基本标准,确定我院质量总体目标。 (二)第一章至第六章质量目标达标率: 基本标准为C级≥90%、B级≥60%、A级≥20%; 核心标准为C级100%、B≥70%、A≥20%。 (三)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各项指标中各个项目质量目标达标率符合相关规定。 二、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中评价指标和监测指标,将各章节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汇总,设立我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指标分为以下九类: 1. 医院运行评价指标 2.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3.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 (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3)麻醉质量监测指标

(4)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4. 单病种质量指标 5. 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6. 急诊质量监测指标 7.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质量监测指标 8.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9.血液透析室质量监测指标 (一)医院运行评价指标(质量与安全目标) 效率指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0天。 内科一病区≤10天,内科二病区≤10天,内科三病区≤10天,儿科≤6.3天,新生儿科≤6.5天,ICU≤6.5天,中医康复科≤14天,外科一病区≤8.5天,外科二病区≤10天,外科三病区≤11天,妇科≤6.2天,产科≤4.3,眼科≤6.4天,耳鼻咽喉科≤7.3天,口腔科≤8天 2.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天)≤3天 3.病床使用率≤90%(85—90%) 4.病床周转次数≥2.5次/月 费用指标 5.门诊人均费用合理 6.住院医疗人均费用合理 医疗质量指标 7.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率100% 8.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9.治愈好转率≥90%

十八种重点疾病名称及ICD10 编码: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 编码: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 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 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 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 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 伴有.0-.2,.4-.6 亚目编码,K29.0,K92.2 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一、解读 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职业健康体检人次。 4.职业病诊断人次。 (三)诊疗质量 1.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2.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3.急诊室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4.诊断质量指标。 5.治疗质量指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三年) 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解读 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死亡率、安全指标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二、监测指标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日内再住院率、31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2周与1月内再住院患者。 有以下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

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表1

天长市人民医院 临床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 (_____月份) 科室____________科主任(签名)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备注:以上指标中凡属于本科室内容,请按要求认真规范填写,一式两份(科室留存一份,报医务科一份)。部分指标解读和计算公式参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重点病种 1.急性心肌梗塞ICD-10:I21-I22。 2.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 3.脑出血和脑梗塞ICD10: I60-I63。 4.创伤性颅脑损伤ICD10: S06。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ICD10: K25-K28伴有.,.亚目编码,,。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ICD10: T00-T07。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ICD10: ,,J12-J18 (不包括J17*)。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CD10: J44。 9.糖尿病伴短期并发症与长期并发症 ICD10: E10-E14。 10.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 E04。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ICD10: ,。 12.前列腺增生ICD10: N40。 13.肾功能衰竭ICD10: N17-N19。 14.败血症(成人)ICD10: A40-A41。 15.高血压病(成人)ICD10: I10-I15。 16.急性胰腺炎ICD10: K85。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ICD10: 。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ICD10: 、。 重点手术 1.甲状腺切除术ICD-9-CM-3:;;;。

18种重点疾病

18种重点疾病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I21-I22非产妇【O00-O99】、未作心脏手术【35-37】 2充血性心力衰竭全部I50非产妇【O00-O99】、非终末【I50.911,I50.913】、非心功能2级【I50.907】 3脑出血主要I60-I62非产妇【O00-O99】、非颅脑手术/操作【01-02】 4脑梗死主要I63非产妇【O00-O99】、非颅脑手术/操作【01-02】 5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S06 非产妇【O00-O99】 6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K25-K28伴有.0-.2;.4-.6和K29.0;K92.2 无并发症、非产妇【O00-O99】 6多部位损伤全部T00-T07 s0-s9两种以上非产妇【O00-O99】 7细菌性肺炎主要J10.0,J11.0,J12-J18成人、无并发症、不含J17*、非产妇【O00-O99】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J44 非产妇、非创伤【S00-S99】【T00-T14】 9糖尿病伴短期并发症全部E10-E14【.0和.1】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 糖尿病伴长期并发症全部E10-E14【.2+—.8+】肾、眼、神经、循环、其他未特指、非产妇/非新生儿 糖尿病伴下肢截肢全部E10-E14【手术84.1】非产妇【O00-O99】 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全部R73无合并症、非产妇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E04.902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1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及脓肿主要K35.0,K35.1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2前列腺增生主要N40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3肾衰竭全部N17-N19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4败血症(成人)全部A40-A41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I10-I15【非O、P码】排除心脏【35-37】和透析通路的手术/操作【39.27,39.42】 16急性胰腺炎主要K85非产妇【非O码】/非新生儿【非P码】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全部Z51.101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疗全部 Z51.201,Z51.103 全部/主要诊断

医疗质量和安全指标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 医院名称:填报日期: 表8-表20是在本次医院评审中,卫生部要求全国三级医院进行监测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指标,所收集的数据仅作监测之用,不计分、不排名,且不公布医院名称。 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 表8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 * 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表9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

(三)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指标 表10 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监测指标 相关说明。

二、单病种质量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 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1 急性心肌梗死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内行PCI或在90分钟内未行PCI但行溶栓治疗者,视为符合该条要求;如未满足上述条件但注明了禁忌症者,也视为符合;其他为不符合。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者”数,而不是等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数。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 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2 心力衰竭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三)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 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天均次住院费用:元 表13 肺炎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 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初始治疗72小时无效者人数。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附录X 省儿童医院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 表1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源配置) 表2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负荷) 表3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治疗质量) 表4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效率) 表5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患者负担) 表6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产运营) 表7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科研成果) 表8 2013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 表9 2014年上半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表10 2013年住院重点手术质量检测统计表 表11 2014年上半年住院重点手术质量检测统计表 表12 2013年麻醉总例数 表13 2014年上半年麻醉总例数 表14 2013年麻醉科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表15 2014年上半年麻醉科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表16 2013年麻醉科医师实施心肺复治疗例数 表17 2014年上半年麻醉科医师实施心肺复治疗例数 表18 2013年麻醉复管理例数 表19 2014上半年年麻醉复管理例数 表20 2013年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例数 表21 2014年上半年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例数

表22 2012年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表23 2013年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表24 择期手术后并发症统计一览表 表25 重症医学(ICU)质量检测指标 表26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表27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检测指标

表1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源配置) 表2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负荷)

表3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治疗质量)

表4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效率) 表5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患者负担)

三甲评审_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三甲评审----医院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 目标及评价指标 一、相关管理目标 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2.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3.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4.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 5.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6.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7.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8.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监测手术后并发症及感染例数,手术后感染病例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9.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10.实施“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1.实行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 二、相关评价指标 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3.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4.CT检查阳性率≥70%。 5.MRI检查阳性率≥70%。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7.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8.治愈好转率≥90%。 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11.麻醉死亡率≤0.02%。

十八种重点疾病指标监测表

十八种重点疾病指标监测表 统计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填表人: 31 日内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 序号十八种重点疾病ICD-10 总例数死亡例数15 日内再住院数备注 住院数(天)用(元) 排除产妇和心1 急性心肌梗死I21-I22 脏手术患者 排除产妇、非第一诊断:I05-I09 , 心源性心力衰2 心力衰竭I11-I13 ,I20-I25 ;第 竭、心功能 2 二诊断+I50 级 3 脑出血和脑梗死I60-I63 排除产妇、颅

4 创伤性颅脑损伤S06 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排除产妇 K25-K28 消化道出血(无并发 5 (.0-02 ,.4-. 6 ),排除产妇 症) K29.0 ,K92.2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 6 T00-T0 7 排除产妇 损伤 J10.0 ,J11.0 , 细菌性肺炎(成人、 7 J12-J18 (不包括排除产妇 无并发症) J17* ) 8 慢性阻塞性肺炎J44.0J44.1 排除产妇、创

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伤患者 排除产妇/新 9 E10-E14 并发症生儿患者 10 结节性甲状腺肿E04.1 ,E04.2 排除产妇/新 生儿患者 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 11 K35.0 ,K35.1 排除产妇/新腹膜炎及脓肿生儿患者 12 前列腺增生N40 13 肾功能衰竭N17-N19 14 败血症(成人)A40-A41 排除产妇/新 生儿患者 15 高血压病(成人)I10-I15 排除产妇/新

生儿、心脏手 术/ 操作、1-4 期肾疾病且准 备透析操作患 者 排除产妇/新16 急性胰腺炎K85 生儿患者 17 恶性肿瘤术后化疗Z51.101 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 18 Z51.201 ,Z51.103 治疗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docx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解读 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职业健康体检人次。 4.职业病诊断人次。 (三)诊疗质量 1.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2.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3.急诊室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4.诊断质量指标。 5.治疗质量指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 / 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 / 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三年)

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 每百张开放床位。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 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 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解读 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死亡率、安全指标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 2 周与 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 10 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二、监测指标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 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 日内再住院率、 31 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 18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 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患者。 有以下八种重点疾病及ICD 10编码: (一)矽肺ICD 10: (二)尘肺待诊ICD 10:

手术医疗质量与安全基本评价指标

手术医疗质量与安全基本评价指标 (1)平均住院日≤12天;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2)对实施手术、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特殊诊疗(如化疗)或输血、使用血液制品、贵重药品、耗材等时应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100%)。 (3)参与实验性临床医疗的患者均能签署知情同意书(=100%)。 (4)医嘱、处方合格率≥95%。 (5)正确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并记录(=100%)。 (6)医务人员知晓相关预案和处置流程(=100%)。 (7)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达到人组率≥50%,人组完成率≥70%。 (8)每一位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监管检查有成效,上级医师对诊疗方案核准率100%。 (9)出院患者有出院小结,主要内容记录完整,与住院病历记录内容保持一致,出院小结100%规范 (10)甲级病历率≥90%,无丙级病历。 (11)传染病报告登记项目完整,传染病报告率100%,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 (12)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考核合格率100%,医务人员传染病处置流程知晓率100%。

(13)医师开具处方应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不合理处方≤1%;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达100%。 (1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15)临床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00%;实际工作与制度要求符合率100%。 (16)按照相关规定,对准备输血的患者进行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的相关检测,输血前检测率100%;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17)成分输血率100%达至相关要求 (18)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输血治疗病程记录100%符合规范要求。 (19)主要诊断的正确率达到100%。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解读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 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SC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 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解读 、死亡率(住院死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 、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 亡与术后死亡)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三)麻醉 (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 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 。 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 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 版(刘爱民主编译)。 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解读 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 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 .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 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每门

2 .每住院人次费用,其中药 费 。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国论 文数ISSN、国论文数及被引用数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开放床位。 第二节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解读 为 了解住院患 者医疗质量与安全(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 1 月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 费用。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 用。 (三)麻醉 (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 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 十次修订本第二版( 在本标准中引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2017年上半年手术高质量指标分析报告

实用 2017年上半年手术质量指标分析 一、2017年上半年全院手术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完成情况 2017年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中手术相关指标共计19项,上半年达标情况:8项指标达目标值,占42.11%;1项指标与去年同期持平,占5.26%;10项指标未达目标值,占52.63%。 未达标项目:外科手术人次占比、术后并发症、非计划再次手术、三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重点手术死亡率及非计划再手术例数、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Ⅰ级及II级手术(按NNIS分级)感染发病率。今年因加强了术后并发症、非计划再次手术漏报的管理,这可能是导致与去年同期相比呈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

二、2017年上半年科室手术质量指标分析 1.手术监测指标(外科手术人次占外科出院人数比、住院三四级手术比例、住院微创手术比例) 表1:手术监测指标汇总分析 手术监测指标汇总分析表(2017.1-6) 文案

(手术与操作、三四级手术、微创手术的分类为人工统计,可能存在误差;有阴影、红色字体表示呈下降趋势和未达目标值)汇总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2017年1-6月全院外科住院手术及操作总例、手术台次、外科手术人次占出院人数比、介入手术台数与去年同期比均呈增长趋势,三四级手术及微创手术例数与去年同期比较呈增长趋势,但三四级手术及微创手术占比与去年同期比较呈下降趋势;外科手术人次占外科出院人数比达目标值≥65%;三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均未达目标值。 图1:2017年1-6月手术及操作例数 (1)手术及操作例次与去年同期比较:全院呈增长趋势,增长88.5%,9个临床外科呈增长趋势,分别为妇产科、耳鼻喉科、肝 文案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审批稿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解读 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职业健康体检人次。 4. 职业病诊断人次。 (三)诊疗质量 1.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2.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3.急诊室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4. 诊断质量指标。 5. 治疗质量指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三年)

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修订)

关于印发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年修订) 的通知 各科室: 按照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1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54号)、国家卫计委《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2015年版)》及《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的要求,现结合医院实际,对我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现印发给各科室,请各科室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该指标有九部分,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第二部分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第三部分单病种质量指标;第四部分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第五部分急诊科监测指标;第六部分临床检验监测指标;第七部分病理科监测指标;第八部分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第九节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以上指标由信息科牵头负责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由相关科室负责。各科室必须按照监测指标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医疗管理工作(有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医院将不定期的对科室执行情况

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附件: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年修订) 附件 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四、工作效率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七、科研成果 第二部分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监测指标包含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

医院运行指标分析1

长治市郊区人民医院 2015年质量与安全主要监测指标分析报告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实施细则(2012)版》与三好一满意的要求,我院于2015年逐步实现医院各科室联网,建立了质量与安全指标监测体系。通过一年的运行监测均达到了年初制定的目标,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一、重要指标的监测结果分析 (一)出院患者住院日 1、2015年平均住院日为9.7天,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是9.3天、10天、9.8天、9.7天。 2、原因分析:医院总体上将平均住院日控制在10天以内已达标。影响我院平均住院日的主要科室为中医科(达14天左右)、消化内科(达13天左右)、呼吸内科(达12天左右),因中医科住院患者大部分40%以上为肝病患者,恢复期较长;消化内科病人多为慢性病患者,恢复期较长;呼吸内科多为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治疗效果短期不明显。 3、建议: 1)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对于恢复期患者可转往下一级医院进行康复。 2)住院诊疗期间,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确保诊疗的及时性;

3)完善规范化诊疗制度并严格执行; 4)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模式。 5)加大管理与考核力度,给每个科室下达明确考核目标,每月考核,每季汇总,直接与绩效挂钩。 (二)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 2015年度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平均为%,符合低于45%的指标要求。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是37.8%、37.86%、

39.59%、38.58%均低于≤45%的要求。 (三)、住院单病种管理 2015年按照质量分析评价标准,医务科对每季度纳入单病种管理的病种数、每个病种的质量控制规范、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费用构成等做了综合的评价分析,汇总结果如下: 1、2015年纳入单病种管理情况汇总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脑梗死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科室心内科心内科内一儿科内二科骨科外科、妇产科例数 3 49 13 2 89 2 88 注:包括阑尾切除术17例;腹股沟疝16例;剖宫产54例;经腹子宫次全切1例。 2、质量控制情况 1)急性心肌梗塞

手术质量与安全分析总结 (1)

西电集团医院泌尿外科手术质量与安全分析 手术质量与安全在医疗质量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质量与安全体现了科室手术质量的水平,也体现了手术医师的技术。同时手术质量与安全与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关系重大,因此要不断提高及改进手术质量,保证手术安全,从而不断提到医疗质量。 一.科室重点手术数据统计基本情况 我科今年一、二季度实施的重点手术中,我们分别对手术相关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包括了:手术例数、死亡例数、术后感染例数、术后并发症例数、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统计如下表 2015年我科一二季度的总共施行重点手术例84,其中死亡例数为0例,术后感染3例,术后并发症3例,非计划再次手术1例。

二. 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趋势分析 (一)手术后并发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我院1-2季度重点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数据统计是3例,占前三位的是:术后感染;术后出血。以下是手术后并发症例数统计图及趋势图: 图表三 从以上手术并发症病例占重点手术比例的趋势图看,我院重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变化趋势呈下降后上升趋势,第二季度比例较低,第三季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以上变化趋势,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控制第四季度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尽可能接近一二季度或能有所下降。 (三)手术后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 我们分别对在1--3季度中占手术后并发症前三位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术口裂开及其他原因进行了统计,如下图: 图表四 从以上统计图可以看出,手术后并发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术后感染造成,三个季度中术后感染比例都大于40%;术后出血在三个季度中比例从15%增加到21%之间波动,出现上升趋势;而切

口裂开是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应积极寻找术后感染的原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的发生,控制并发症上升趋势,提高手术质量。 1.手术后感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根据统计的相关数据及手术感染比例,作出了三个季度手术感染例数变化趋势图: 图表五 从术后感染趋势图可以看出术后感染在二、三季度较第一季度有下降,但第三季度稍比第二季度上升,因此不能减弱对术后感染预防力度。 2.术后出血变化趋势分析 根据统计的相关数据及术后出血比例,作出了三个季度术后出血例数变化趋势图: 医院术后出血的并发症在今年前三季度呈现持续走高的趋势,虽然增幅不大,但也提醒我们各手术科室对手术操作过程、术后观察及处理方面要高度重视,处置的手段和方法应更稳妥和有效。

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年修订)

关于印发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 年修订)的 通知 各科室: 按照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 (2011 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 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函〔 2011 〕 54 号)、国家卫计委《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 力标准( 2015 年版)》及《国家卫计委 <关于印发麻醉等 6 个专业质控指标( 2015 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 2015 〕 252号)的要求,现结合医院实际,对我院的医疗质量与安 全监测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现印发给各科室,请各科室 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该指标有九部分,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第 二部分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第三部分单病种 质量指标;第四部分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第 五部分急诊科监测指标;第六部分临床检验监测指标;第七 部分病理科监测指标;第八部分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第九节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以上指标由信息科牵头负责进 行数据的收集,分析由相关科室负责。各科室必须按照监测 指标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医疗管理 工作(有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医院将不定期的对科

室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附件: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 年修订)附件

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序号指标 1床位 1.1编制床位 1.1.1实际开放床位 重症医学科开放床位占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比例(标准:2%-8%) 急诊留观开放床位 外科开放床位数占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比例(标准:≥30%) 2全院员工总数 2.1卫生技术人员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标准:≥ 1.2:1) 2.1.1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标准:≥0.5:1) 2.1.2护理人员与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标准:≥0.65:1) 2.1.3医护比(标准:≤ 1:1.56 ) 2.1.4医技人员 2.1.5临床药师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平米) 二、工作负荷 序号指标 1门诊指数 1.1门诊诊疗人次 1.1.1门诊人次 1.1.2急诊人次 1.2健康检查人次 1.3留观人次 2住院指数 2.1入院例数 2.2出院例数 2.3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手术 3.1住院手术例数 3.1.1手术及操作人次占出院人次比例(标准:≥ 35%) 3.1.2外科手术人次占外科出院人次比例(标准:≥65%) 3.2住院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