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概况及10大课题
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一、学科简介1。
一级学科简介: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
本学科以人类社会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为对象,从不同维度研究不同形态和类型的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在性质上,兼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
本学科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而展开,在近些年,其研究视野和范围大大扩展,网络传播、媒介文化、数字传播、信息和文化产业等各个方面,已成为本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本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四个学科方向。
2。
学科方向简介:1新闻学:以新闻生产及传播,特别是职业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第一,新闻理论研究:对各种新闻传播新现象新问题、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发生和发展、提升全民媒介素养等提供理论支持和说明;第二,新闻业务研究:以传统的"采写编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业务研究,正在转变为事实、娱乐、评论等叙事技巧与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综合运用的研究,而且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呈现等综合创造能力的研究,成为新闻学研究的前沿;第三,新闻史研究:为职业和非职业新闻传播者提供本领域人文历史意识,尤其是提供当代新闻传播历史发展变化的基本概念方面,都面临着新的任务。
2传播学:以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传播、交流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变迁。
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第一,传播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传播与人的交往、传播制度、传媒生产、受众、传播效果等;第二,媒介文化研究:主要内容包含媒介生产与政治经济权力、媒介文本的意义呈现、作为文化的传播技术、跨文化传播等;第三,传播史研究,包括媒介史、传播观念史、传播文化史和社会史等。
3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科以广播电视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两个方向:第一,广播电视研究:主要包括节目和频道率的构架、类型、制作和运营、广播电视节目和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受众、收视听率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第二,新媒体研究:强调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传播理论为依据,内容涉及基本理论研究、内容产制研究、产业模式研究以及传播与技术融合部分的研究,同时,研究新媒体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关系。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题目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题目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
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考研专业介绍:新闻学&传播学
专业介绍:新闻学和传播学新闻学和传播学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在不少地方是相通的。
新闻学侧重于新闻采、写、编、评等业务实践层面,具体到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新闻采制和运作;而传播学研究范围广泛,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文化研究等紧密结合,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传播活动,以及研究传播活动主体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1.研究范围不同。
新闻学主要以传统的报业为主,评论是重点。
学习内容包括理论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新闻史,实践方面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
新闻学有理论新闻学、中外新闻史、应用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摄影、编辑出版等专业分支。
传播学除了报纸外,还涉及电视广播、电影甚至多媒体等几乎所有媒体的所有内容,此外广告、公关、民意测验等也在其包容之下。
传播学学习的内容既有专业课程方面的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有广告、新闻、影视、营销、对外交流等内容。
传播学包括传播法学、传播理论研究、媒介发展研究、跨文化交际、广告学、艺术传播等分支。
2.就业方向不同。
新闻学多在传统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单位就业,另外还可以在出版社、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也有人考到教师资格证,到学校里当老师。
传播学可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广告公司、媒介研究公司、政府部门等就业,选择范围更加广泛。
3.考研复习要点不同。
新闻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核心理念是公正客观平衡,培养的记者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其核心课程是采访和写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借鉴;传播学是社会科学,是商业社会下的产物,培养学者或者学者型记者,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与传统的人文学科拉开距离,而多靠近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并且要多看欧美原著。
传播学一、专业介绍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传播学专业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模板】
说明:表内填写内容用宋体五号字。
附表二
硕 士 生 课 程 设 置 表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教师代码
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1
2
3
必
修
课
公共课
第一外国语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0
40
20
3
2
1
1
1
2
2
基础理论课
广告哲学研究
传播方法论研究
消费文化研究
广告符号学研究
广告史专题研究
黄也平
刘晔骁
王丽
许多澍
刘瑞武
64
64
64
64
64
64
4
4
4
4
4
4
1
1
2
2
2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专业课
传播心理与传播效果研究
广告美学研究
广告经济学研究
广告营销研究
受众研究
实践教学
刘晔骁
刘瑞武
黄也平
王丽
吕钦文
外聘导师
64
64
64
64
64
64
4
4
4
4
4
4
1
1
2
3
3
选
修
课
广告设计造型研究
黄也平
02
广告理论研究
以宏观的广告相信现象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探讨广告信息生成、传播和消费的基本规律。
陈力丹新闻传播学研究(1998-2005)
陈力丹新闻传播学研究情况陈力丹最近每年都会撰写综述性的文章,总结每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情况。
将他从1998年到2005年的综述文章读下来,对近十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情况就能有个大致了解。
摘录其要点如下:《2005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10个较为集中的话题:1、传媒与构建和谐社会:角色、责任与效能2、新闻伦理与职业规范:热点新闻引发的思考(付费采访、记者职业行为的边界、匿名信源的使用)3、新闻与法治:权利冲突与权界限定(知情权与隐私权、知情权的内容)4、媒介内容:我们会娱乐致死吗?(媒介内容的过度娱乐化)5、危机传播:渐入成熟应对之道6、政治传播:法治化的管理观念在先(新闻执政,发言人制度,政府形象传播)7、公信力研究:扩展基础理论研究(媒介公信力标准,受众对传媒的内容偏好与公信力评价)8、跨文化传播:碰撞中各得其所9、媒介教育:媒介素养和改革新闻教育(提高公众的媒介批判精神—普及媒介知识和提高公众的媒介使用能力:中西方媒介素养理论提出的不同追求)10、新媒介研究:从分类到集聚(媒介的融合式发展)《200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2004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研究领域的专门化和深化是基本特点。
1、新闻理论研究第一,较多地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新闻学理论的传统命题进行回顾和解读,重构传统命题得以产生的历史环境。
(全党办报、用事实说话)第二,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和重构(新闻话语中的原型沉淀、新闻文本的个性特征分析)。
另外,关注新闻学的体系建构,对学术话语依附政治话语体系的评判,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出,亦是今年学界关注的问题。
2、传播学研究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该理论创始人之一唐纳德•肖应邀来人大作学术交流),对批判学派的关注(对文化研究学派的发展过程的梳理,),电子-数字化信息时代呈现真实被模拟取代和消解的趋向。
但科技同时也为人们更接近现实世界提供了手段。
区域内传媒和社会发展的实证研究明显增多3、新闻法治研究媒介审判和司法公正、新闻采访权、新闻侵权与诉讼、“真实性”证明(举证程序)4、传媒产业研究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媒介产业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基于现象描述的实证研究,另一个部分是引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方法对作为经济实体的传媒产业进行解读和剖析。
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
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一、引言新闻传播学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学科,其涉及到媒体、传播、舆论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的学习是其专业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从理论、实践、研究方法等方面,简述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
二、理论课程1.新闻学概论该课程主要介绍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领域。
学生将学习新闻行业的历史发展、新闻的定义与特征、新闻报道的原则与ethics等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媒介与社会本课程主要研究媒介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的影响力。
学生将学习媒介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媒介与公众意见形成的关系等。
该课程将帮助学生理解媒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支持。
3.传播学概论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研究信息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为主。
学生将学习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传播理论、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信息传播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实践课程1.新闻写作与编辑新闻写作与编辑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的实践课程。
学生将学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新闻写作的技巧、新闻编辑的规范等。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将能够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能力和编辑能力,并能够适应不同媒体平台的要求。
2.媒体采访技巧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采访过程中所需的技巧与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访、如何提问问题、如何处理采访对象的回答等。
通过模拟实践和案例分析,学生将能够掌握媒体采访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
3.媒体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和可视化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
该课程将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制作数据可视化图表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数据收集与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从而能够运用数据驱动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报道。
四、研究方法1.新闻调查研究方法新闻调查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新闻传播方向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新闻传播方向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论文选题是按一定价值标准或条件对可供选择的课题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研究方向、目标、领域和范围作出抉择的过程,是决定论文内容和价值的关键环节。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新闻传播方向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的策略探析2、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探析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与发展研究4、解析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5、从微电影实验室建设探析创新人才培养路径6、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影视后期系列课程中的应用7、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8、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9、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10、大学生手机视听APP使用状况调查研究11、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对策分析12、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探索13、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14、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对电视节目质量的影响分析15、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的创新发展16、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转型17、从编导文化素养看节目质量18、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的职业素养19、编导专业“3+3”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20、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21、论广播电视编辑在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22、编辑职业素养对电视台发展的重要意义23、现代传媒中广播电视编导的核心作用24、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再思考25、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改进策略26、“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27、关于现代广播电视编辑工作创新的思考28、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29、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分析30、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复合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究31、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32、论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33、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质探析34、关于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升研究35、广播电视编导的情商和培养措施36、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综合素质37、全媒体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创作方式思考38、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初探39、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40、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编辑业务的发展和创新研究41、关于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思考42、浅谈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43、试分析现实环境下的广播电视编导发展44、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状思考45、浅论岗位培训对提升编辑记者素养的作用--以威海市广播电视台岗位成才为例46、关于现代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的新思考47、浅谈如何提高县市广播电视编辑的素养48、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分析以及思考49、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型就业前景的思考50、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综合素质的几点建议51、广播电视编辑的社会责任与创意策划研究52、广播电视编辑素质之我见53、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及策略54、浅谈广播电视编辑的前景55、广播电视编辑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56、浅谈电视节目编辑57、对广播电视编辑的业务素养探讨58、以微电影实践教学促进编导专业学生能力培养59、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徒制工作室”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研究60、全媒体背景下电视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61、互联网时代编辑的华丽转身62、现代广播电视编辑工作创新分析传播学论文题目1、传播学视角看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要素2、从整体到多元:论传播学本土化的地方性视角3、传播学视域下跨境电商平台上广西特产英译初探4、国家传播学会重庆论道5、符号学转向:互联网语境下传播学研究的新走向6、传播学研究的科学取向与"人"学迷失7、传播学视域下音乐理论教学发展研究--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8、传播学视域下网红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话语体系建构:基于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10、传播学视域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走红原因探析11、传播学视角下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分析12、教堂空间与谣言生产:明末清初反教谣言的传播学分析13、融合创新与文化重构--对近年几档电视戏曲栏目的传播学思考14、融媒体时代运动员"网红"现象的社会传播学解读--传播游戏理论15、全球南方、社会主义探索与批判传播学新想象--中印比较三人谈16、传播学视角下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实践17、中美主播约辩事件的传播学解读18、传播学视域下音乐教学理论的发展研究--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19、数学与传播学的渊源探讨20、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核心期刊互引研究21、传播学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话语体系建构22、浅谈微博语言的特征--微博语言的传播学分析23、从传播学视角探析IP剧的火爆现象--以《亲爱的,热爱的》为例24、交通天人:商周时期巫文化演进的传播学考古研究25、传播学视角下的严复编译研究--以赫胥黎的《天演论》为例26、传播学视阈下典型的英美音乐剧歌词定位与探索27、传播学视野下的电影《侠女》的影像符号探析28、_诗词英译的副文本研究--传播学视角29、依托竞赛平台的传播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30、传播学视域下明星"人设崩塌"的原因分析31、基于CDIO 教学模式的传播学实战化教学改革探讨32、刑法"传播淫秽物品犯罪"的传播学再解读33、网络时代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34、从传播学视角浅析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走红缘由35、传播学视角下的知识付费平台传播模式探析及展望36、论高校新闻传播学课堂互动的建构与优化37、大众传播学视域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38、传播学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39、基于学科融合背景下的舞蹈传播学构想40、传播学视阈下纪实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历史认知研究41、基于传播学的中国当代文学"三阶段译传模式"42、传播学视域下探析"吃播热"现象的原因43、融合与创新:认知传播学的国际视野与中国学派--中国认知传播学第六届年会暨国际认知传播学术论坛综述44、人工智能与计算传播学45、传播学视野下的马术翻译探究46、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融入的传播学策略47、用传播理论进行传播学教学改革的探讨48、传播学视角下国企网页英译评析--以重庆国有制造业企业为例49、理论谱系与本土探索:新中国传播学理论研究70年(1949-2019)50、学科建制下的规范化: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方法研究70年(1949-2019)51、关于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几个事实问题--与韦路教授商榷52、学术公众号运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为例53、中国传播学SSCI高被引论文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54、传播学视域下的APP社交表情符号情感化研究55、传播学视阈下的湖湘名人著述译介研究56、传播学视角下公共演讲策略的有效运用57、传播学视域下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传播价值与途径58、传播学视域下中日"佛系"文化差异的探析与反思59、论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论文选题及知识生产的"系列设计"--兼评《民国新闻史人物》60、当下传播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国际新闻专业硕士论文题目参考1、大众传媒与美国政府处理国际危机研究2、甘肃特色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3、在涉及国家利益的国际事件中我国网民的态度研究4、国际电视节目模式在中国的生产与消费5、中国媒体对国际重大事件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泰国大学生中国形象认知调查与国际传播策略反思7、中国应对国际规范传播的社会机制研究8、中国大陆电视剧国际竞争力培育的政策体系创新9、传播学视野下的城市“情感结构”10、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赛时媒介传播研究11、从新闻社会学视角看美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建构12、基于公共关系理论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形象塑造13、我国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14、国际展会中对外传播的内容研究15、中日语言国际传播比较研究16、公共外交视野下体育赛事的传播策略研究17、从新华社看我国媒体国际传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18、省级电视台国际频道运营策略研究19、我国报纸的国际环境新闻研究20、孔子学院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1、从棱镜事件看网络空间国际关系变化22、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新闻报道研究23、中国城市的国际媒体形象24、论西方媒体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与作用25、数字时代下的两岸电视国际新闻对比研究26、美国之音停止中文广播探因27、国际新闻驯化视野下中美报纸的利比亚战争报道研究28、上海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管理探析29、中国民族音乐国际传播的理论与策略研究30、人民网国际新闻报道研究31、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框架研究32、从媒介战略管理视角看央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33、“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电视新闻报道研究34、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发展研究35、论CCTV-4中文国际频道形象的建构与传播36、大型会展的跨媒体传播策略研究37、中国对外广播新变化探析38、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策略研究39、国际媒体如何解读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40、网络时政论坛维护及治理41、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文化类栏目品牌化研究42、“国际在线”网站泰语版的国际传播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43、中国中央电视台掌握国际媒体话语权的路径研究44、徐福典故源流及国际传播45、中国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效果研究46、创联凯尔国际传媒机构发展战略研究47、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汉语桥”节目分析48、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下的品牌化战略49、中国与韩国电视国际新闻报道比较研究50、大型国际会展的文化传播功能探讨51、国际英语频道在播包装研究初探52、欧盟的国际规范与传播方式研究53、中国加入国际经济组织的动因与收益54、央视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策略研究55、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56、从驻华国际媒体透视其涉华国际新闻的产制57、海外华文网络媒体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策略研究58、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对策研究59、论我国国际旅游品牌打造中的国际媒体公关策略60、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国际传播方式的研究。
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课题
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课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制度与模式研究
2.新媒体语境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研究
3.中国特色新闻舆论监督思想及机制研究
4.传媒做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研究
5.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能力研究
6.社会舆情预警问题研究
7.中国国际话语权与软实力研究
8.动漫内容创意产业研究
9.动漫出版产业政策研究
10.我国网络版权侵权问题研究
11.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
12.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研究
13.3G应用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14.媒介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5.网络环境下突发事件的传播与管理研究
16.传统主流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研究
17.当代全球重大突发事件的传播问题研究
18.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传媒发展趋势研究
19.新语境下中国广播电视对外传播战略与对策研究
20.制播分离与广电媒体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21.中国出版产业全行业企业化研究
22.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与大众传媒研究
23.提高涉藏、涉疆舆论引导力对策研究
24.网上舆情分析研判机制研究
25.新兴传媒建设和管理对策研究
26.我国新闻报道的观念更新研究
27.网络文化安全研究
28.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研究
29.《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效果跟踪研究
30.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相关政策研究
3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个案研究
32.发达国家创意经济及其产业带动发展研究
33.民国时期新闻界人物研究
34.中国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
35.增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36.农村书屋建设研究。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媒体与社会传播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以其对社会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了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主题和方法。
二、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方面,研究学者们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和观察研究等,探索了新闻报道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其中,多数研究集中在新闻传播的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等方面。
三、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新闻传播不仅仅是在个体层面上产生影响,也对整个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新闻媒体对社会议程设置和公众舆论形成的影响,以及新闻媒体对社会变革、政治参与和民主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新闻传播与公共健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共健康传播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新闻媒体在公共健康信息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者们通过研究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上的公共健康信息传播,以及公众对这些信息的接受和反应,探讨了新闻传播对公共健康意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五、新闻传播伦理研究新闻传播伦理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伦理的研究关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诚信、隐私保护等问题。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学者们对新闻传播伦理的研究兴趣,并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六、新闻传播技术与创新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新闻传播方式和形式的革新。
本节综述一些关于新闻传播技术应用、社交媒体以及新闻媒体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等相关研究,以及这些创新对新闻传播学的意义和影响。
七、结论通过对以上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新闻传播学类毕业论文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从新闻传播效果到社会影响,从公共健康到伦理问题,再到新闻传播技术与创新,这些研究主题展示了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多样而复杂的学科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
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学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将在多个领域探索创新和崭新的话题。
本文从十个新鲜的话题出发,展望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媒体时代下的价值重建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到来,重新定义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价值。
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实现媒体价值的重塑,成为2022年研究的焦点之一。
二、社交媒体对公共话语权的影响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也对公共话语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未来研究将关注社交媒体平台在塑造公共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如何提升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三、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和尺度问题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单一媒体形式,而是集合了各种媒介手段。
2022年的研究将关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的生产流程和尺度问题,如何进行新闻报道和传播的规范与管理成为研究的重点。
四、媒介融合与创新传播模式媒介融合是当前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022年的研究将聚焦媒介融合对传播模式的影响,以及新的创新传播模式的发展。
五、媒体素养与公民素养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时代,媒体素养与公民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怎样提高公众对媒体的理解和识别能力,将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
六、虚假信息与网络谣言的防控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蔓延,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2022年的研究将关注防控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策略、手段和效果评估。
七、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的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未来,研究将关注跨文化传播在推动民族复兴、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作用。
八、媒体监管与自律机制的创新媒体监管和自律在维护传媒生态和公共利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022年的研究将关注媒体监管与自律机制的创新,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和媒体变革带来的挑战。
九、新闻传播学和新技术的融合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新闻传播学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
2020年新闻传播学研究十大热点
●1、新冠疫情:角色与治理●角色●自媒体●专业媒体●主流媒体:更强调国家话语、社会动员●市场化媒体:具有国际化视野,也更关注具体的人和事件●健康专业媒体:更强调微观和专业语汇的使用●疫情严重程度不同地域的公众对风险感知和参与风险传播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治理●政府:优化新闻发布制度●应该健全新闻发布制度体系,把握新闻发布主动权;●发挥各级融媒体机构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大议题管理掌控度;●完善全媒体新闻发布矩阵,加强多元场域沟通;●“信息疫情”●研究者认为,政府的快速辟谣行动是阻断谣言传播的最佳方式,互联网企业的多项举措有效遏制了谣言传播,用户的自发行为也有利于阻遏谣言的生成、传播和消散。
●强化媒介素养教育,掌握谣言传播的机理,完善相关的谣言治理机制●2、建设性新闻:实践与思考●应当在信息治理、舆情引导、情感连接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建设性新闻的实践体现了媒体参与社会发展与公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融合,新闻媒体转变角色,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公众与媒体协同创作,在媒体构建的“公共空间”中与政府及其他社会力量对话与沟通。
●我国新闻实践话语中的新闻“建设性”与西方所说的建设性新闻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媒体责任理念,是一种指向社会整体利益的大责任观,致力于践行真善美的新闻学实践。
应按照中国本土经验来建构中国建设性新闻自洽的概念、范畴、理论与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性、人民性原则与新闻的建设性相连接。
●3、媒体深度融合:战略与转型●媒体融合的本质是技术融合、人人融合、媒介与社会融合。
●强化互联网思维●强化全媒体生产●强化新技术应用●4、县级融媒体:定位与路径●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几乎成为一种共识,应该以治理目标为导向构建县级媒体中心的评判体系●帮助乡村民众成为主动、有力的乡村治理主体,推进乡村治理结构转型●5、短视频:内容与平台●作为网络传播的“轻骑兵”,短视频在信息传播、娱乐休闲、情感疏导等方面都爆发出极强的潜能,甚至成为我国主流媒体发声的重要媒介。
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
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一、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理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新闻学、传播学等领域的理论框架和认识体系。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传播伦理等理论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媒体与社会媒体与社会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媒体在社会中的定位和作用。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传媒生态、公共舆论、传播变迁等相关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深入了解媒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掌握新闻传播学在社会中的实践应用。
三、数字传播技术四、媒体管理与新闻业务五、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方法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量化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调查设计等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各种传播研究方法和技巧,为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提供支持。
六、媒体伦理与法律媒体伦理与法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能力。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新闻伦理道德、新闻法律法规、新闻职业操守等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新闻传播行业的伦理准则和法律规定,提高自我约束和规范意识。
【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涵盖了新闻传播理论、媒体与社会、数字传播技术、媒体管理与新闻业务、传播研究方法、媒体伦理与法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核心课程,学生可以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未来从事新闻传播行业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这些机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新闻传播梦想而努力奋斗!第二篇示例: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一、导论二、核心课程设置1. 传播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基础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涵盖了传播行为、传播效果、传播媒介等多个方面的理论知识。
近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焦点话题
近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焦点话题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5-23 10:17 共 115人浏览[大] [中] [小] 鉴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以及一系列传媒事件的发生,2006年新闻传播学界探讨实际问题的热情有增无减。
本文试图对其中讨论较多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总结回顾,借此勾勒出这年新闻传播研究的大致轮廓。
一、报纸会消亡吗?2006年伊始,北方两大著名报纸老总分别撰文,认为2006年是中国报业的冬天:传统报纸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将进入一个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则预测在纸媒圈子里得到传播:“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帐走人。
”由此,“报业寒冬论”成为一些论文分析问题的前提。
持这种观点的论者列举了一系列的具体表征:我国纸媒广告的增长率从持续20年的高位跌落下来,2 005年同比下降22.9%;年轻读者流失严重,30岁以下读者下降了27.8%;发行市场逐渐萎缩;《足球》、《南方体育》等早前的业界翘楚相继停刊。
与此同时,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则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广告份额和网民数量都取得长足发展。
随着这场“渠道之争”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媒体环境和格局将因此发生更大的变化。
变局中,传统报纸的强势地位被从根本上动摇。
[1]这种说法有待检验,但一定程度上亦指出了报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对此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有学者指出,报纸消亡是全球性问题。
在经历了发育期、成长期、振荡期和成熟期之后,报业现在正处于衰落期,消亡的趋势将无可避免。
[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报界的寒冬是改革开放后报业经历的第二次涅磐之痛,是时代背景转换之下受众需求与报业现状产生张力的结果。
这一困境提醒我们:传播渠道的拥有和垄断对于传媒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贡献将越来越小,而传播内容的原创能力及内容资源的集成配置能力,以及对于销售终端的掌控能力,终端服务链的扩展能力,越来越成为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
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我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历史、新闻传播实务以及新闻传播伦理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本文将首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梳理新闻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包括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新闻传播实务的发展、新闻传播伦理的探讨等。
本文还将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新闻传播学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新闻传播学如何适应和引领新闻传播事业的创新发展。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视角,推动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二、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传播实践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它旨在探讨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接受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新闻传播的业务技巧以及新闻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
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新闻、传播、媒介、受众等。
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公开性和针对性等特点。
传播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包括信息的生产、传递、接收和反馈等环节。
媒介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态。
受众是指接受和传播信息的个人或群体,他们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广泛,主要包括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业务、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等方面。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新闻学与传播学 2020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新闻学与传播学 2020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新闻学与传播学 20201. 背景介绍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是指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每年公布的一份涵盖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项目名单。
其中,新闻学与传播学作为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之一,其立项名单的公布备受关注。
2. 立项名单的重要性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的公布意味着该领域内优质研究项目的批准和支持。
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往往对学科发展和社会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可以为学术界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3.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对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意义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名单对于该领域的研究项目给予了肯定和支持,有望推动相关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 本文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新闻学与传播学 2020的解读在2020年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中,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涵盖了诸多重要课题,涉及新闻报道、传播理论、媒体技术等多个方面。
这表明国家社科基金对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注和支持,并展现出了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视和期待。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从事新闻传播领域工作的从业者,我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新闻学与传播学 2020充满期待和期望。
我期待看到更多优质的研究项目在这一名单中脱颖而出,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也认为,这一名单的公布将为整个新闻传播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学术研究与实践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结回顾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新闻学与传播学 2020的公布,标志着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研究工作的新起点。
我相信,这一名单所支持的研究项目将会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也将继续密切关注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个人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新闻学与传播学 2020的发布,对于新闻传播领域的学术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概况
96学术探讨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概况郝洁,武晓芳,张晓曼,宗云婷(《地震研究》编辑部,云南 昆明 650224)摘要:传播学最早产生于美国,改革开放以后传入中国,并不断发展创新,至今已经有40余年的历史。
本文追溯我国传播学40余年的发展轨迹,分析我国传播学发展和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旨在透过这些现象揭示未来我国传播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播学;中国;本土化;发展;研究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3-0096-02一、引言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一般认为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其中有前进、有困顿,也经历了很多迷惘和挫折。
时至今日,我国的传播学仍未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因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准方向,走自己的路,似乎成了中国传播学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传播学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传播学在中国更像一种舶来品。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始于1978年,但事实上,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切地说在1956年11月和1957年6月复旦大学新闻系主办的内部刊物《新闻学译从》第三期和第五期就发表了介绍Mass Communication (当时译为“群众交通”“群众思想交通”)的文章,这被公认为传播学引入中国的最早的标志,但文章影响较小[1]。
1978年传播学正式传入我国,至今已有40余年的时间,而这也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40余年。
首先,1978年是中国社会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学术环境更加开放[2]。
这一年无论是对传播学还是对中国社会,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后的40余年,传播学始终与中国社会转型息息相关。
1978—1982年,我国的传播学发展主要是局部的基础理论介绍、国外传播学著作的翻译等。
但相应的传播机构也开始出现,如《新闻联播》的开播和地方电视台的兴起,中央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发布了新的宣传方针,机构改革成立广播电视部等等[3]。
新闻传播学论文选题
新闻传播学论⽂选题 作为当代⼤学⽣,我们关⼼国家⼤事,就要关注国家新闻热点,关于新闻传播学的论⽂选题有哪些呢?下⾯是店铺带来的新闻传播学论⽂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新闻传播学论⽂选题(⼀) 1. 报纸新闻的语⾔要求 2. 新闻标题 3. 晚报“早”出现象 4. 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 5. 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 6. 都市新闻的叙事 7. 报纸的扩版 8. 版⾯编排 9. 新闻策划 10. 深度报道 11. 经济新闻 12. 法制新闻 13. 新闻时评 14. 报纸⼴告 15. 记者的职业道德 16. 媒体的社会责任 17. 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 18. 隐性采访 19. 新闻摄影 20. 虚假新闻 21. 有偿新闻 22. 娱乐新闻 23. 炒作新闻 24. 新闻故事化 25. 典型报道 新闻传播学论⽂选题(⼆) 1. 电视新闻语⾔ 2. 说新闻与播新闻 3. 电视民⽣新闻 4. 电视⽅⾔播报 5. 电视娱乐节⽬的⽣存之道 6. 主持⼈的风格 7. 电视画⾯ 8. 同期声 9. 摄像 10. 电视⼴告 11. 隐性采访 12. 媒体的社会责任 13. 虚假新闻 14. 有偿新闻 15. 娱乐新闻 16. 炒作新闻 17. 电视专题⽚ 18. 电视媒体竞争 19. “新闻电视剧” 20. 电视专业化频道 新闻传播学论⽂选题(三) 1. ⽹站分析 2. ⽹络新闻特性 3. ⽹络新闻的真实性 4. ⽹络新闻的标题制作 5. ⽹络新闻写作技巧 6. ⽹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 7. ⽹络电视 8. ⽹络电台 9. ⽹络侵权 10. ⽹络媒体与传统媒体 11. 博客、播客 12. ⽹络直播 13. ⽹络新闻的采写权 14. ⽹络⼴告 15. 虚假新闻 16. 有偿新闻 17. 娱乐新闻 18. 炒作新闻 19. ⽹络伦理 20. ⽹络新闻的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概况及10大课题作者:童兵等一、国外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概况“九五”期间,国外新闻传播学研究进入“综合、反思、多元”发展时期,新闻传播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到人类传播多个领域,学科整合的趋势日见明显。
总的情况是:(一)全面总结20世纪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状况,在全球化事业中深化新闻学研究进入9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学者开始回顾和总结20世纪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状况及基本经验。
在美国,学者们一方面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技术角度,另一方面从具体典型的全球化新闻传播事业考察过去100年的世界新闻传播事业。
《新闻与大众传播》1997年秋季号以“媒介历史”为专题,从社会学和政治学角度回顾审视20世纪媒介发展轨迹,该刊1998年夏季号以“媒介的社会角色”为专题,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妇女问题报道、总统选举问题报道等作了深入分析。
新闻学者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Schudon)1995年出版《新闻的力量》一书,从新闻媒介与民主进程的互动关系展开对新闻史的叙述,被誉为美国新闻史的批判性研究成果。
他的叙述虽然局限于美国,但反映的却是全球化的新闻问题。
在欧洲,学者们关注20世纪欧洲新闻传播事业的焦点问题是: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新闻事业的进步,冷战及冷战后的东西欧新闻传播,局部战争中的新闻传播,商业化浪潮冲击下的新闻传播,文化帝国主义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东欧新闻体制的衍变,无国界电视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文化认同及国家主义冲突中的新闻传播等。
这一时期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从全球化视野观察和研究新闻传播现象的思路日益清晰,研究活动也不断拓展与深化。
新闻学者墨尼尔(John C. Merrill)1995年主编的《全球新闻学:国际传播考察》(第三版)即是这一研究思路的具体体现。
该书涉及全球媒介哲学、全球媒介体制比较、全球新闻的采集与流向、全球新闻自由、全球新闻伦理、全球广告与公共关系诸方面,并对西欧、东欧、中东、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北美的新闻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
这种研究思路和研究活动表明,西方新闻界正在为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建立作理论准备。
(二)全面反思西方新闻传播理论,在变化的媒介环境中建构新闻学理论世纪末,西方新闻学术界出现了全面检视新闻学理论的学术景观。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全面比较欧美新闻学理论研究,试图在变化了的媒介环境中实现两种理论研究的整合。
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是,英国学者约翰·科纳(John Corner)、罗杰·西尔弗斯通(Roger Silverstone)和苏格兰学者菲力普·施莱辛格(Philip Schlesinger)邀请欧美著名传播学学者对媒介研究的进展作出评述,于1997年在伦敦和纽约两地推出的《国际媒介研究:批判性考察》一书,它所讨论的主题集中在三个方面:北美和欧洲媒介研究状况比较,国家、市场和传播体制,媒介研究与媒介政策。
其研究背景在于,随着80年代以来商业与技术浪潮的冲击,欧洲人引以为豪的公共广播电视系统逐渐被瓦解,变化了的媒介环境对欧洲媒介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公共服务和政府控制为重要特点的“旧秩序”,受到新科技的冲击以及跨国商业势力与欧洲形势变化的影响,同时新秩序的基本规约再经过受众、市场的考验,导引出欧洲新的媒介模式──私人和不同的市场机会构成的私人媒介与公共媒介的双元系统。
这样,就自然产生了欧美新闻学理论的反思与整合。
第二,对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进行反思,寻找新的理论出路。
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研究案例是,美国伊利诺大学的伯里(William E. Berry)等人对曾经广泛流行的《报刊的四种理论》提出批判,于1995年出版《最后的权力:重议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在新闻学理论研究上开始摆脱冷战思维的影响和两极思维的局限。
其他比较典型的研究案例还有,批判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的新闻与民主思想,以期真实地建构新闻的民主角色理论;批判埃默里(Edwin Emery)的新闻史观,在更广阔的时空领域真实地呈现新闻媒介的历史地位;批判媒介效果理论的商业化内涵,在把握媒介效果的人性内容中重建媒介效果理论;反思20世纪的西方新闻自由观念、新闻伦理观、客观报道理念,以期达到对新闻媒介垄断时代的文化批判。
第三,全面清理并讨论有争议的新闻理论观点,进行新闻学理论的立体建构。
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当推戈登(A. David Gordon)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媒介伦理问题争论》,该书对媒介伦理中的相对与相反的理论命题及观点一一进行论辩,建构了立体化的媒介伦理观。
值得注意的是,互动的、灵活多样的新闻传播形式,文化与政治、市场与意识形态、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多样化关系,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交叉,都给传统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正进一步加速方法论的整合与创新。
同时,20世纪末普遍存在的对媒介统治力量的焦虑和兴奋正在发展出两条重要的研究路径:一是在人文主义视野中审视媒介统治力量,一是在科学主义视野内继续发展信息传播技术理论和媒介社会学、媒介经济学、媒介管理学理论,为不断加强媒介统治力量构筑更精细的技术理论,使人们陷入对媒介统治力量更深的认同。
(三)关注新闻传播业运作机制和传播业务的改进,为新闻政策的制定、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新闻媒介的市场化产业化战略服务西方新闻学者的研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机构、学术团体、商业部门、媒介和民间组织,因此,除了上述宏观研究,其大量研究成果是面向新闻传播业运作过程中的现实焦点问题。
过去5年内,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新闻政策与法规研究,媒介集团化研究,新闻报道效果研究(如爱滋病问题报道、总统选举报道、公共事务报道等研究),媒介发展状况研究,新闻从业人员结构及职业道德状况研究,新闻报道与意识形态研究(如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女性主义等研究),媒介环境与受众研究,新闻叙事风格研究,名记者研究,广告与公共关系研究,女记者与性骚扰研究,新闻报道与受众观念研究等。
这些研究虽然比较零散,但为西方新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打开了面向现实的发展道路。
(四)传播学的跨学科特征依然明显,学科整合的尝试正在进行传播学的跨学科特征从一开始就十分明显,按照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的说法,传播学就是一个公共汽车站,任何一个学科的学者都可以在这里上车,也可以随时在这里下车。
因此,传播学实际上存在于各种学科对于社会传播现象的研究之中。
这种状况在“九五”期间并无大的变化,由此带来两方面趋势,第一个是研究的细化,许多学者按照自己的学科兴趣选择具体的课题或角度,近年来出现了方方面面冠以“××传播”的研究领域与成果。
第二个是研究的庞杂,传播学几乎囊括了人类传播的所有方面,同时又涉及到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诸个门类。
与此同时,近年来有一些学者试图用一个统一的框架和阐述分析角度,整合各种传播学研究及其理论。
在《作为一个领域的传播理论》一书中,作者把不同类型的传播理论视为互有逻辑关系的“方言”,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传播学研究总体框架。
在对传播思想史的追溯中,也开始摆脱原先所谓“四个先驱”(拉扎斯菲尔德、拉斯韦尔、霍夫兰、库因)的传统看法,而是回溯到更为久远和广阔的人文和社会科学背景,比如《传播观念的历史》一书。
这实际上把人类传播作为总的研究视角,以史为线索结合不同学科的一种努力。
这种整合研究同样反映在一些教材上。
自1995年以来所出版的教材中,有的就以“传播学一般理论”和“传播学情境理论”两个部分,把传播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包容其中。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经验学派汲取批判学派的研究视角,二者日益融合的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在经验学派的发祥地美国,批判学派的声音越来越响,影响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的经验学派采用、吸收批判学派的研究视野,比如“把关人”研究,从原来的“个人把关”为重点,拓展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层面,把“个人”、“组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中的互有关联的“把关”层次进行分析,这此批判学派所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批判等视角十分接近。
(五)网络传播中新闻学研究关注的论题“九五”期间,传播技术最突出的进步是网络传播的突飞猛进。
新闻学研究对网络传播关注的论题是:网络传播技术所带来的对新闻报道方式、新闻制作与消费方式、社会发展以及跨国和跨文化新闻传播、新闻信息流量与流向的调控等的深刻影响。
在西方,新闻学家们一方面在实现着新闻学研究的文化与技术转向,另一方面又以文化与技术的名义推行着媒介帝国主义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一些新的新闻学研究论题:网络传播与弱小国家与民族的信息自主权问题,媒介经济的全球化与新闻媒介帝国主义,网络传播中的新闻法制与新闻伦理问题,跨文化传播,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等。
此外,网络时代及世纪末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所呈现的传播主体的多极化、媒介角色的多元化以及强大的媒介统治力量,使得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的终极性问题即新闻自由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西方新闻学者正日益关注的以新的形式出现的旧问题,如媒介影响力问题,所有权和社会控制及公民权问题,媒介使用的社会心理问题等。
在网络传播的新情况下,学者们还十分关注新的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文化冲击与文化多样化等新矛盾,对这些新矛盾的研究正在成为西方新闻学研究的新的生长点。
这一时期这方面典型的研究案例是,《新闻与大众传播》1998年春季号开始的“网络的未来”专题讨论,凯里等著名学者从各种角度探讨了网络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法国学者马赫兹于1998年出版的《世界传播概览──媒体与新技术的挑战》,描述了信息技术、信息和传播的趋同性及其在各种媒体(报刊、通讯社、广播和电视)中的应用,同时还研究了与信息和传播新技术发展相关的问题,如网络规范化、媒体对暴力的态度、妇女接触媒体等问题。
(六)网络传播中传播学研究关注的论题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把传播学研究引向深入,主要论题有:网络传播对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影响,这一研究基本属于效果研究。
其中有的是对传播学的一些经典理论,如“把关人”、“议题设置”、“使用与满足”等在网络传播背景下的检验与扩展。
有的则是直接的效果调查,比如“网络传播对于总统选举的影响”,“克隆事件在网络中是如何传播的”等。
在网络传播时代,传播与全球化社会的关系及其可能性研究等一类问题,大致上与原先的“发展传播学”、“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融合在一起,目光主要聚集于网络传播与全球文化发展、网络传播与国际贸易、网络传播与国际政治民主化以及网络传播与妇女发展等具体的专题研究。
二、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概况(一)高校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建设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研究生专业目录,新闻学由过去的二级学科调升为一级学科,列为“新闻传播学”,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