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合集下载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路基工程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路基沉降观测控制标准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可压缩性地基均进行沉降分析。

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4.1.4条: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

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R sh≥ 0.4V sj2式中:R sh——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V sj——设计最高速度(km/h)。

(2)一般规定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3)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有:路基面沉降变形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既有线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4)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

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观测方法和工期要求核对设计资料,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观测质量控制要求及工序质量责任制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观测质量控制要求及工序质量责任制
50-200元
测量工程师
1、负责制订测量方案和执行测量管理办法;2、负责测量原始记录的整理,内业资料的编制工作,保存测量记录,履行签字手续;3、协助测量班长做好测量方面的技术复核工作。
50-100元
司镜人员
1、熟悉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操作及维护方法,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掌握测量仪器的通常检查、校正方法及检验周期;2、并经常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校正,爱护仪器。
50-100元
前、后视人员
1、熟悉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操作及维护方法,扶尺端正,标尺气泡严格居中,保证立尺垂直。
50-100元
记录人员
1、按规定格式认证做好测量原始记录工作,无涂改乱画现象,原始资料清楚、整洁、干净。
50-100元
2)工序质量责任制
工序质量责任制
工序
责任人
质量责任
处罚标准
沉降观测
测量பைடு நூலகம்长
1、严格执行有关测量标准,熟悉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操作及维护方法;2、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掌握测量仪器的通常检查、校正方法及检验周期,并经常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校正、定期送检,并做好施工记录;3、明确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标准;4、坚持换手复测制度,严格对测量人员的资料进行检查复核,对测量资料和结论负责;5、定期对水准点进行检查和复核,保证桩位的正确性;6、测量资料按规定格式进行记录,并完善签字手续;7、测量资料必须是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测量观测资料齐全、详实、规范,并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保存在资料柜内,以备查验。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观测质量控制要求及工序质量责任制
序号
主要内容
具体要求
1
沉降观测
1、使用观测设备经过计量检定,精度达到要求;2、沉降观测装置和侧向位移边桩的构造、结构尺寸和制作材料规格、材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影响观测精度的缺陷;3、观测标埋设准确,牢固稳定,满足沉降观测要求,观测期间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在路基线路两侧地基、路肩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在地基和基床底层的顶面设置剖面沉降管,或在线路中心设沉降板;观测断面及每一观测断面上观测点的埋设位置允许偏差不大于20cm;4、定期对观测水准点进行检查、复测,防止水准点沉降、偏移,保证基准点的使用可靠,使观测数据准确、合理;5、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100mm;6、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剖面沉降的测量精度为8mm/30m;7、路基填筑或堆载时,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时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时,第一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2周,3个月后1次/月。无渣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12个月1次/3月;8、无渣轨道一般地段工后沉降不大于15mm,路桥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折角不大于1/1000;9、填土过程中根据观测结果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10、测量观测资料齐全、详实、规范,并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11、路基上铺设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评估方案编制:复核:审批: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 (3)三、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 (14)3.1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 (14)3.2主要设备配备 (14)四、沉降观测频次 (14)五、技术方案的实施 (15)5.1沉降监测网布设 (15)5.2沉降变形观测方法和基本要求 (16)5.3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17)六、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7)七、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 (18)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1TB10101-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1.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1.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4TZ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5JGJ/T 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1.6GB 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1.7GB 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8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规定: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m,地势乎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基填方的分布范围及设置计划见表1:表1填方的分布范围及设置计划3 / 18总计需要设置651个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等级为国家二等水准(工程测量规范中垂直位移监测网二等),沉降观测的观测精度为W±1mm,读数取位至0.01mm,仪器选择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使用DS03精度的精密电子水准仪,配套电子水准仪配编码水准尺。

路基两侧边桩位移观测等级为建筑变形测量二级。

沉降观测测点的设置见图1:13 / 18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路肩观测桩路基观测桩路基观测桩三、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3.1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沉降观测专题小组由12人组成,组长1人,副组长2人。

某新建铁路无砟轨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某新建铁路无砟轨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新建*铁路(无砟轨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铁路有限公司2*年5月新建*铁路(无砟轨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1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1.1 路基: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1.1.1 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1.1.2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1.1.3 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1.2 桥涵:桥各墩、台;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涵洞沉降观测1.3 隧道: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沉降观测1.4 过渡段: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1.5 U型槽沉降观测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2.1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2.1.1 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沉降监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1)型2.1.2 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2.1.3 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2.1.4 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

同时作为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

2.1.5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2.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观测一般规定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观测一般规定

中文词条名: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观测一般规定
1 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

观测基桩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进行定期的复核校正。

观测装置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 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低于1MM。

3 在填土过程中,应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

4 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

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5 路基填筑至设计标高,应在路肩设观测桩,应与边桩和沉降同步进行观测,通过测量路肩观测桩的高程变化,确定路基面的沉降量。

6 观测资料应齐全、详实、规范,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并提供给设计单位修正完善设计。

7 铺轨前应由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参加的路基验评小组对路基工后沉降进行评定。

8 竣工验交时,沉降观测设备和观测资料应与工程同时移交给工程接收单位。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目录目录1.编制依据 (1)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 (1)2.1.1任务范围: (1)2.1.2工作内容: (1)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4.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2)4.1.1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4.1.1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遵循以下要求: (2)4.1.2沉降变形监测观测(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3)5.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4)5.1.1(一)一般规定 (5)5.1.2(三)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5)5.1.4.观测方法.精度及要求 (7)5.1.5.(五)沉降观测频度 (9)5.1.6.(六)沉降评估 (10)6.2.(二)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13)6.2.1沉降评估所需资料 (13)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1.编制依据根据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2008年5月《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结合本工班管段路基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2.1任务范围:我工班管段路基起止里程为DKXXX~DKXXX,全长XXX公里,共分为5段(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2.1工作内容: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0)路基工程设计图纸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根据《XXX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规定,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等参数。
成果表达
绘制沉降变形曲线图、等值线图等 图表,直观展示沉降变形情况。
报告编制
编写沉降变形观测报告,详细记录 观测过程、数据处理方法和成果表 达,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03 现场实施方案与流程
现场踏勘与选点布网设计
踏勘目的和内容
了解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确定沉降严重区段和重点观测断 面;收集相关设计文件和资料,
改进措施建议
技术措施
针对沉降变形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技术改 进措施,如优化观测方案、提高观测精度等。
管理措施
从管理层面出发,提出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等改进 措施,以确保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数据分析结果 的准确性。
05 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精度要求
根据不同工程需求和规范 标准,确定相应的沉降变 形观测精度要求。
误差来源
分析观测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 人为误差、环境误差等。
误差控制
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误差, 如选用高精度仪器、加强 人员培训、优化观测环境 等。
数据处理与成果表达
数据处理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 析,得到沉降变形量、变形速率
现代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
自动化水准测量系统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等 设备进行自动观测和数 的应变和温度等参数,进而推算沉降 变形量。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利用激光扫描仪对目标物体进行快速、 高精度的三维坐标测量,获取沉降变 形信息。
精度要求和误差分析
施工期、运营期等。
观测频率
02
在观测周期内,根据沉降变形速率和稳定性要求,确定各观测

铁路路堤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

铁路路堤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

铁路路堤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一、铁路路堤沉降观测是啥?哎呀,小伙伴们,咱们来聊聊铁路路堤沉降观测这个事儿哈。

你看那铁路,是不是觉得它就那么稳稳地在那,火车跑得可欢快了呢?其实呀,这路堤的沉降观测可重要啦。

这就好比咱们盖房子要看看地基稳不稳一样,铁路路堤的沉降要是不弄清楚,那火车跑着跑着出问题可咋整呀。

这沉降观测呢,就是看看路堤有没有慢慢下沉或者变形。

为啥要这么做呢?因为铁路要安全呀,要是路堤沉降得太厉害,那铁轨就不平了,火车就容易出事故呢。

二、沉降观测的技术有哪些?1. 水准仪测量这水准仪可是个很厉害的家伙呢。

就像是一个超级精确的眼睛,能看出路堤高度的微小变化。

咱们把水准仪架好,然后在路堤上找一些固定的点,通过测量这些点的高度变化来知道路堤是不是在沉降。

这就要求我们测量的时候得特别仔细,稍微有点偏差,那数据可能就不准啦。

2. 全站仪测量全站仪就更高级一点啦。

它不仅能测量高度,还能测量角度啥的。

用全站仪来观测路堤沉降的时候,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获取路堤的信息。

就像给路堤做一个全方位的体检一样。

不过呢,这全站仪操作起来可能有点复杂,得好好学一学才行。

3. 测量频率这沉降观测可不是测一次就完事儿的。

得有一定的频率呢。

比如说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要测的勤一点,因为这个时候路堤可能变化比较大。

随着时间推移,如果路堤比较稳定了,那测量的间隔就可以稍微长一点。

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刚开始要时刻盯着,大一点了就不用那么紧张啦。

三、沉降观测的要求又有啥?1. 测量精度这精度可是重中之重呀。

我们测量出来的数据必须得很精确才行。

要是误差太大,那我们就不能准确判断路堤的沉降情况啦。

所以呢,不管是仪器的选择,还是测量的方法,都得保证精度。

2. 测量人员的素质测量人员可得是专业的呢。

他们得懂得怎么操作那些仪器,还得知道怎么处理数据。

而且呀,要有耐心和责任心。

不能随随便便测一测就完事儿了。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样,得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1]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1]

新建铁路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 客运专线公司2 0 1 0 年3 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4)一、适用范围 (4)二、技术依据 (4)第二章组织管理 (6)一、职责分工 (6)(一)建设单位 (6)(二)施工单位 (6)(三)监理单位 (7)(四)设计单位 (8)(五)咨询单位 (8)(六)评估单位 (8)第三章通用要求 (10)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10)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0)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12)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3)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14)六.沉降变形监测平行检测工作 (16)第四章专业要求 (17)一、路基工程 (17)(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17)ii欢迎下载(二)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28)(三)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30)(四)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31)四、综合评估 (32)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33)附件二:资料传递程序 (35)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38)附表5 路基观测桩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39)附表6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41)附表7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汇总表(沉降板) (42)附表8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43)附表9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44)附表10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45)附表11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46)附表12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47)附表13 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48)第一章总则为指导铁路路基(含过渡段)的沉降变形观测、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制定本方案。

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标段为单位实施。

设计单位按照本指导方案,以标段为单位制定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内容提要: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一、观测标的设置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 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

2)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覆盖型岩溶地段,沉降监测断面适当加密。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原则上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观测点设置原则;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断面观测点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单点沉降计等设备。

其中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需要进行水准测量,其余剖面沉降管、分层沉降计等设备用于特殊监测项目,由设计单位根据工程情况和地质情况明确设置位置、规格型号、观测技术要求及成果输出格式。

4、路基面沉降监测:一个监测断面共设3个监测点,分别在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于路基成形后设置。

本线一般不采用预压措施。

当路基有预压土时,在中心两侧向外3.5m处增设2个沉降板,位于基床底层顶部,并将基底沉降监测的中心沉降板接管至预压土顶部,预压期间按规定要求进行观测;预压土卸除后,将基底沉降板截管至基床表层高度,两侧沉降板拆除,待级配碎石填筑完成后,再设沉降观测桩。

5、基底沉降监测:1)一般情况于线路中心预埋1个单点数码沉降计,单点沉降计的埋设深度原则上应将沉降计的锚固端埋设至强风化岩面,当强风化岩埋深很大,单点沉降计的埋设深度应根据路堤填高等确定,即黏性土地基单点沉降计应埋至附加应力等于0.1倍自重应力的深度处,砂类土、碎石类土地基单点沉降计应埋至附加应力等于0.2倍自重应力的深度处,路堤基底单点沉降计的顶面应至路基基底垫层底面。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及技术要求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及技术要求
以路基面沉降监测为主,主要在路基面布设沉降监测桩进行路基 沉降监测;路堤填筑较高时加强路堤填筑层沉降监测,在填筑层 增设单点沉降计监测填土层沉降;对于地基压缩层厚的较高路堤 地段进行路基基底、路堤填筑层及路基面沉降监测,在基底设单 点沉降计、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在填土层布设单点沉降计,在 路基面布设沉降监测桩进行各部位沉降监测。
项目五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
一、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虽然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 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但设计的沉降分析和计算受勘测、 设计、施工、质量监测等众多环节的影响,其精度仅能达到估算 的程度,不足以控制无砟轨道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
项目五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
项目五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
二、沉降变形监测的原则
为确保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受控,合理确定无砟轨道的铺 设时间,应按照以下原则组织实施沉降变形观测:重点路基、兼 顾桥、立体监控、信息施工、数据真实、成果可控。通过对路基、 桥涵的沉降观测点的精密测量,沉降观测数据全面收集,系统、 综合分析沉降变形规律,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工 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项目五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
二、沉降变形监测的原则
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变形控制原则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工后沉降一般 不应超过无砟轨道铺设后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 15mm,路桥 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 基与桥梁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项目五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
项目五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
五、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垂直位移监测网
(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 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 行定期检测。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快速铁路轨道对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标准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客运专线铁路和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及施工技术指南均规定:路基的工后沉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严禁进入轨道工程施工工序。

向莆铁路路基施工期间必须按相应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和施工技术指南要求及设计要求进行路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通过现场的沉降观测、分析、评估,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及内容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3.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4.路堤本体水平位移观测5.路堑高边坡变形观测6.过渡段沉降观测(路桥、路遂、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A.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B.观测点应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也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C.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D.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E.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定期复核校正。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填土过程中,应根据观测成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路基沉降及侧向位移的趋势。

用以指导现场施工。

2.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铁路方案】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水准测量)

【铁路方案】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水准测量)

目录1 总则 (1)2 沉降变形测量 (2)3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1)4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8)5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0)6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21)7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26)沉降变形观测方案1 总则1.1为指导xx铁路xx标管辖内的工程段,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桥梁及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指导方案。

1.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以标段为单位实施。

设计单位按照本指导方案,以标段为单位制定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1.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1. 4 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

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能够真实反映工后沉降状况。

1.5 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1.6 工作依据如下:(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4)《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J962-2009);(7)《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9)xx铁路工程设计文件;(10)铁道部有关规定。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基本技术要求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基本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基本技术要求一、沉降变形观测首次开展工作的时间性要求:1、桥梁:从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进行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将回填不再使用,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2、隧道:从一段水准基点间隧道填充或底板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观测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

3、路基: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换填地段从换填底层开始进行)。

路基填筑完成后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六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4、涵洞:从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

二、沉降变形观测元件埋设的技术要求:1、桥涵:承台观测标:埋设Φ20mm钢筋,表面高出3mm,位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和右侧大里程墩身观测标:埋设Φ14mm不锈钢螺栓,表面露出20-30mm。

位于墩身两侧高出地面0.5-1m桥台观测标:原则应设置在台顶,测点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

梁体观测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六个,位于两侧支点和跨中;连续梁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置,三跨以上连续梁布置相同。

涵洞观测标:测点设置于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移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

桥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埋设元件同承台观测标2、隧道:每个观测断面设置2个沉降观测点,分别设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6.24m处;明暗交界、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处及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分别设置在中线两侧各约6m和变形缝前后各0.5m处。

3、路基: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3.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设于双线路基中心。

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是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为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沉降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要覆盖整个路基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观测点要均匀分布,覆盖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如地脚螺栓等,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沉降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水管、水准仪、全站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要高,随着工程的进行,观测频率可以逐渐降低,但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观测点要能够反映工程变形的情况,覆盖整个工程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变形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距仪、全站仪、测角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行方案一、总则根据玉铁施工图纸规定,需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玉铁施工图纸,制定如下方案。

二、精度及频次规定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规定路基变形测量包括路堤、路堑变形测量、滑坡监测和裂缝监测,路基沉降观测控制网旳精度规定及观测点频次规定如下:(1)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旳规定,变形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表2.1旳规定。

表2.1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规定(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 网和视准轴线等形。

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置校核点。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2 旳规定(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a、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b、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旳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旳建筑物、构筑物设置墙上水准点。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3旳规定:(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水准观测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4旳规定。

(5) 滑坡监测旳精度, 不应超过表2.5 旳规定(6)裂缝监测可采用游标卡尺进行量测,量测应精确至0.1mm。

(7) 沉降观测外业测量按四等水准规定进行测量,测量时读数至0.1毫米,计算高差取位至0.1毫米,沉降量精确到1毫米。

位移观测旳控制原则为边桩水平位移5毫米/天,竖向位移10毫米/天,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10毫米/天。

其工后沉降量不能不小于50毫米。

在填筑过程中出现沉降速率不小于以上值时,则规定施工单位停止填筑,同步加大观测频次,观测其沉降量。

若沉降量急剧增长,则需同设计单位联络,对此处地质进行复核。

2、观测频次规定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松土及松软土早晚一次),多种原因临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后来每三天观测一次。

施工完毕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后来每月观测一次。

铁路工程施工沉降观测

铁路工程施工沉降观测

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3 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2.3.2 观测元件的埋设: • 观测元件除沉降观测桩外,均应在地基加固 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埋设。 2.3.2.1 沉降观测桩(点):在一般路基填筑至 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 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点),路基面两侧 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3.2 m处。埋设 规格见附图 2.3.2.1 ,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 形,高出埋设表面5mm ,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1 .铁道部工管中心通知要求 2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指南》 铁建设(2006)158 号 3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 定》铁建设(2006)189 号 4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 设(2005)745 号
讲课主要内容说明:
• 共分10 部分 1 ~5 部分:主要是沉降变形观测范围,观测断面、 观测点的布置,观测元器件的埋设、观测频次、观 测精度的要求; • 第6 部分:主要是沉降观测的测量要求及观测资料 整理、提交; • 第7 部分:沉降观测分析、评估、铺设无碴轨道技 术条件的综合评定; • 第8 ~10 部分:铺设无碴轨道时间的审定、评估 报告汇编、各参战单位职责及要求。
1.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
1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
1.1 路基: 1.1.1 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1.1.2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1.1.3 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改良土路基) 1.2 桥涵: • 桥各墩、台;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涵 洞沉降观测 1.3 隧道: • 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 沉降观测 1.4 过渡段: • 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2.2.1 路堤填高<3m ,且地基压缩层厚<5m 地段: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基本技术要求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基本技术要求

高速铁路达到的基本要求沉降观测基本要求一、沉降变形观测首次开展工作的时间性要求:1、桥梁:从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进行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将回填不再使用,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2、隧道:从一段水准基点间隧道填充或底板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观测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

3、路基: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换填地段从换填底层开始进行)。

路基填筑完成后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六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4、涵洞:从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

二、沉降变形观测元件埋设的技术要求:1、桥涵:承台观测标:埋设Φ20mm钢筋,表面高出3mm,位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和右侧大里程墩身观测标:埋设Φ14mm不锈钢螺栓,表面露出20-30mm。

位于墩身两侧高出地面0.5-1m桥台观测标:原则应设置在台顶,测点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

梁体观测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六个,位于两侧支点和跨中;连续梁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置,三跨以上连续梁布置相同。

涵洞观测标:测点设置于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移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

桥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埋设元件同承台观测标2、隧道:每个观测断面设置2个沉降观测点,分别设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6.24m处;明暗交界、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处及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分别设置在中线两侧各约6m和变形缝前后各0.5m处。

3、路基: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3.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设于双线路基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工程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路基沉降观测控制标准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可压缩性地基均进行沉降分析。

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4.1.4条: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

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R sh≥ 0.4V sj2式中:R sh——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V sj——设计最高速度(km/h)。

(2)一般规定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3)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有:路基面沉降变形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既有线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4)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

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观测方法和工期要求核对设计资料,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1)观测断面布置原则①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对于CFG桩加固至基岩的地段可放宽到100m。

②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③一个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④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设置距离桥头5~10m、20~30m、50m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5m、20m处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⑤设计图监测断面布置第 3 页2)观测点的布置原则①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

②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7m处,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原始地面处,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脚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

③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

④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于横向结构物两侧边缘外5m、2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位移观测桩和沉降板。

⑤深厚层第四系土层地段、软土地段的桥路过渡段及不同地层结构附近设置。

采用机动钻孔(φ108mm)引孔埋设PVC管(φ49mm)和沉降磁环,利用电磁式深层才沉降仪进行观测。

分层设置,厚度大于3m时,每3m增设一组。

(5)观测元件埋设说明1)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2)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φ2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49 PVC管)组成。

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30cm,厚0.8cm。

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②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③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 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

3)位移边桩:在两侧路堤坡脚外2m及12(或10)m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

位移观测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1m。

并在桩顶预埋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

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 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

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完成埋设后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路堤沉降变形监测断面示意图沉降板示意图沉降监测桩大样图边桩大样图(6)观测方法、精度与要求1)观测方法①沉降板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

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

测量帽下部以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心为一半球型的测点。

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

②路肩沉降观测桩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路肩观测桩顶面测点高程。

③位移观测边桩观测方法采用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位移观测边桩水平位移。

2)观测测量精度及频次路基工程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线路观测示意图①观测精度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4mm/30m。

位移观测测距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

②观测频次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

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

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

观测过程中及时整理绘制“填土-时间-沉降”曲线图,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3)沉降观测要求①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

预压地段按照相关要求在基床底层顶面设置临时沉降观测桩,非预压地段,此时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也未填筑,在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范围内设置临时沉降观测桩,临时沉降观测桩的材质,埋置要求及观测标准与正式的沉降观测完全相同,待预压土卸载时,临时沉降观测桩随之拆除或废弃沉降板测杆随之降低,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铺设完成后,按照相关要求埋设正式的沉降观测桩,开始观测路基沉降。

②沉降板随着预压土的填筑而接高,随预压土的卸载而降低,观测连续进行,剖面沉降管和位移观测桩不受预压土的影响。

③沉降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

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

④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

⑤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边桩位移及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当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垂直位移大于10mm/天,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⑥元件保护要求Ⅰ.各工区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Ⅱ.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Ⅲ.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Ⅳ.各工区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

(7)资料整理要求1)应采用统一的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格,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要求。

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

2)所测数据必须当天及时按照沉降评估单位规定的格式输入电脑,并进行分析,整理,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

3)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及时绘制路基面、填料及路基各项观测的荷载-时间-沉降过程曲线。

并按有关规定整理成册,格式详见附表,以书面及Excel电子表格两种形式同时报送有关单位进行沉降分析、评估。

2、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1)控制标准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2)一般规定1)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2)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

3)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

(3)观测技术要求1)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5~10m、20~30m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

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5m、20m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2)过渡段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

同时在横向结构物顶面埋设一根剖面沉降管。

3)沉降观测装置的具体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观测精度、频次及资料整理要求同路基。

第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