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

合集下载

实践操作法教学模式(3篇)

实践操作法教学模式(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实践操作法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实践操作法教学模式的特点、实施策略及评价方法,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实践操作法教学模式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操作法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2. 注重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法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

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强调情境创设实践操作法教学模式注重情境创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 重视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法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 注重评价反馈实践操作法教学模式强调评价反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三、实践操作法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选择上,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创设实践情境教师应创设真实、生动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现场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4. 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 开展多元化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焕发光彩

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焕发光彩

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焕发光彩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焕发光彩随着时代变迁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教育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和强制。

在教育学中,“主体”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如何让课堂焕发光彩。

一、建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建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处于教育的中心地位,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尊重学生兴趣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表现在教师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方面。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源泉。

如果教师把学生的兴趣忽视了,就会使课堂上缺乏活力和趣味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针对这一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更加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表现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

学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身是具有自我驱动力的。

然而,过于注重教育目标,过多强调重复、死记硬背,就容易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学习兴趣,使学生变得消极和被动。

因此,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主、积极和受益的乐趣。

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体现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

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天赋,也是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力量。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从课堂学习中,体验、展示和施展出自己的创造和思维能力。

中学生学习指导制度

中学生学习指导制度

孟庄镇初级中学学生学习指导制度根据学校新课程实施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学校建立学生学习指导制度。

一、学校学生学习指导中心1.学生学习指导中心由各学科任课教师3名,各学科教研组长2名,班主任3名和教务处主任、政教处主任、教科研室主任、心理咨询老师1名组成,由一名副校长主持工作;2.该中心主要职责是指导导师开展学生学习指导工作,帮助协调师生关系,了解导师指导情况,评估导师履行职责情况等。

三、导师的资格认定及其职责:1.资格:(1)具有教师资格的本校在职教师;(2)热爱教育事业、恪守职业道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育人意识,有较强的责任感;(3)治学态度严谨,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4)关心课改,能正确理解课改理念并能以此理念指导学生;(5)熟悉学校课程方案,能整体把握新课程结构,对课程各领域间的关系理解透彻;(6)有能力指导学生选课及制定课程修习计划;(7)关注社会发展趋势,能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为学生选课及个人发展规划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2.职责:(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课程开设情况以及学校基本制度等;(2)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趋势指导学生学会在一种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3)负责指导学生制定课程修习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4)负责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等基本做人处事的教育;(5)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知识结构,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7)负责指导学生成长袋的建立、整理与采集,及时科学地对学生做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并检查学生成长袋的建立;(8)每周至少与被指导学生有一次学习与思想的交流(谈话);(9)导师要建立自己指导学生记录本,记录下自己谈话要点、谈话时间、地点和指导学生的姓名等;三、导师与被指导学生守则1.被指导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导师,也可由年级组指派,但一经选择后,要本着互相尊重、谦虚谨慎的原则,与导师建立良好而融洽的师生关系;2.被指导学生自己没有选择到导师,由年级组指派教师担任;3.导师也可以选择所指导学生,选择学生不能超过25人,如果选择人数不够,可由年级组调配;4.师生因故变更导师关系,必须写出书面申请,送交年级组或学生学习指导中心,经研究批准后变更。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

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理念构成了完整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而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理念都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

突出主体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前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呢?一、教师要树立主体教育观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同时又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协同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以教师为主体”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按照课程的本质。

教学的根本目的、特点,基本策略去引导学生,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学生如何学,如何活动。

因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前提。

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才能成为可能。

教师只有树立主体教育观,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的基础。

二、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首先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入手。

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心里品质,它表现为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教师要促使学生不断地展示”我能行”——能认、能读、能写、会说。

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一旦形成了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就会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就会树立语文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消除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学生在快乐的语文学习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识字不难、写字不难、读书不难、背诵不难、写作不难。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潜力。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他们负责设计教学内容和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性化教学:教师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潜力,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2. 合作学习: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交流思想,提高学习效果。

3. 问题导向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馈和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并与学生一起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通过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教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尚传设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

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下基本特征:1、课堂上师生人格平等,教师能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爱心,鼓励学生在师生、生生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课堂上有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合作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提问和导语能激发学生求知、探索、发现、思维、想象、求异、质疑的欲望和活力,不出现毫无价值、即问即答的形式主义的问答。

2、课堂上有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精讲巧练,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质疑和求异的空间。

激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如自学、观察、实验、操作、探索、研究、练习、讨论、交往等。

真正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具有良好的参与状态,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适宜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发展和思维水平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1)问题有序,有层次;(2)问题难易适度;(3)问题能激发矛盾,具有启发性;(4)问题少而精,避免满堂问。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设优美生动的声乐图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课堂上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活动的质和量。

(1)要创设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条件和机会,理清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2)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大思维活动的强度;(3)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障碍、疏漏和失误,领悟思维策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4)对学生思维产生的标新立异、闪光点要尽可能给予鼓励性评价;(5)对学生的思维失误持宽容态度;(6)当学生思维出现错误或偏颇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把机会留给学生;(7)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和辩论,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

学习新课标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权威资料]

学习新课标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权威资料]

学习新课标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转变教师观念,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真正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行为;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实施现代教育的主要阵地,理所应当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呢?一、转变教师观念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前提1.转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变单纯地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为既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变只重语文教学结果为既重视语文教学结果,又注重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变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信息交流为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2.转变教师陈旧的学生观。

传统语文教学总是把学生看成是消极接受教育的对象,应该绝对服从教师的要求。

现代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主角为配角,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转变教师陈旧的人才观。

传统的应试教学只重少数学生的升学问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注重少数学生的升学,不仅废弃了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是明显的教育不平等。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基础1.教师要热爱学生。

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不配当老师。

在教学中,教师应真诚地赞美和欣赏学生,多给学生鼓励性的评价,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尊重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的愿望,理解和宽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过失。

浅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浅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浅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摘要: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反应,感知学生的心理感受,精心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体现其主体地位。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能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

关键词:关注学生;读懂学生;尊重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学生,个体差异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存.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之间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交流,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做学生学习上的伙伴,引导学生明白事理,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自身.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新课程追求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呼唤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真实健康的个体的出现。

教师的课堂反思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师生共同享受课堂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一、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和读懂学生,首先要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考虑,其次要顺应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发展,第三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第四要促进教师的发展。

教师要想读懂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思路想法和学习轨道.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知识基础、方法基础和经验基础。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把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指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可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一道题拿出来,学生还来不及思考,老师觉得这样等下去,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于是就包办代替,不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这种情形是较常见的。

新课标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包办代替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动手,借助于书本已有的知识去总结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超前自学课本内容,完成书本的习题,每一节课布置一些思考题,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标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3篇)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1. 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包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表达。

2. 优化教学空间布局教室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

例如,将座位排列成圆形或半圆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此外,教室的装饰应简洁大方,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1. 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2.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在计划中,学生应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时间安排和预期效果。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总结等。

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育人为本名词解释

育人为本名词解释

育人为本名词解释
育人为本是指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以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己任的教育理念。

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是一种注重发展人的潜能和自主性的教育方式。

具体来说,育人为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学生为主体。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
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让学生在充满关爱和尊重的环境中自由成长,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智力、体魄、品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完善的发展,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才。

3. 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己任。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
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和使命,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良知、有担当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育人为本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己任的教育理念。

只有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理念(2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理念(2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阐述。

二、课程理念1. 整合性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学科知识、实践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通过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实践性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3. 主体性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发展性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5. 互动性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果。

6. 开放性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评价等方面均具有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2.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习惯。

5.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1. 社会实践:参观、访问、调查、采访等。

以学为中心教研活动心得(3篇)

以学为中心教研活动心得(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工作的本质在于“学”,即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提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在此背景下,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以学为中心教研活动,收获颇丰,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明确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深刻认识到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认识到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以学为中心教学的前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研活动使我对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尝试以下方法: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度。

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适时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教研活动使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尊重学生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尊重学生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尊重学生“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做到这些,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特别在当前全面实施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时刻,更应该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倡导尊重学生。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合作学习,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不忘尊重学生,不忘面向全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扩展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领悟,不断探究,不断创造,学生才会不断提高和发展。

尤其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地进行对话,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接受新知识。

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

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显得丰满,充满活力。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上完全是平等的。

教师为了未来而教,学生为了未来而学,师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必须相互尊重。

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朋友。

教师尊重了学生,反过来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才能建立,才能牢固。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

有的学生内向、爱静;有的学生外向、好动。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

不能强求学生整齐划一地按照老师的意愿行事。

例如:开展班队活动,我们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按学生意愿来组织安排活动。

这样做,学生才会感兴趣,活动才会有意义。

正所谓“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也可分层次进行,不同层面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这不是仅从教学方法这个角度能说明得了的事,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首先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教和学是矛盾关系。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

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

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已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

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

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再次做到环境宽松。

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其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

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

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

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下几个方面: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

2、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

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

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以人为主体的教学实践(3篇)

以人为主体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界共识。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一、背景与意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以下是一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某中学语文教师张老师,在教学《离骚》这篇课文时,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1. 导入:张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离骚》的作者屈原,以及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

然后,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屈原的视频,初步了解屈原的人生经历。

2. 自主阅读: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离骚》进行自主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词典,了解生词的意思。

3. 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4. 教师点评:张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指导。

5. 拓展延伸:张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离骚》在当代社会的意义,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离骚》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注意到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在讨论交流环节,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张老师让学生自主阅读《离骚》,并在讨论交流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讨论等,激发了学生对《离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的学习动力和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

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做一些探讨。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

这种教学理念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能力并愿意独立的、自觉的、批判性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自主进行学习实践和自主评价学习成果。

这种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对学习的责任心和担当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呢?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

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如问题导向式教学、项目制学习等。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他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学生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他们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满足和愉悦,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个体差异化的个体发展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自由和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学为中心,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生态

学为中心,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生态

学为中心,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生态摘要:小学阶段是开展教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学为中心,成为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此,本文首先就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随后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生态构建措施,以期为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生态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为中心;课堂新生态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构建新生态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下,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了人们的认可。

学为中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并挖掘学生的潜力,以此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新生态。

一、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天、地、君、亲、师,从古至今教师在我国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地位尊崇,但也使得其影响变得十分威严,在学生心中教师具有无上权威,受这种思想的束缚,使得学生“唯师是从”,甚至对教师十分惧怕,从而使得在教学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在单方面的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使得教学缺乏活力,既使教师教学缺乏动力,也使学生学习效率提升不上去,再加上数学学科学习较为困难,长此以往会使学生降低学习能力,甚至失去学习信心[1]。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中不懂得地方进行提问,对学会的知识勇敢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一课时,教师拿出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先不对其进行讲解,拿给学生让其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表述出来,诸如“有四个边”、“有两个边是斜着的”、“四个边一样长”等等,学生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表述予以肯定,接着对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再然后按照同类方法对梯形进行讲解。

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数学2013·12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方式,让学生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学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承认和尊重学生,把他们当作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要把学生们的主体性意识激发出来,让他们乐于参与活动,教师要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需要有能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才会在内心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心理力量,这种力量会极大地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去探索数学。

作为教师应该做的是对学生这种欲望的激励与唤醒,并能促使他们保持更长时间的学习热情。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达成他们的愿望,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从而轻松地理解数学,学得自然、学得轻松。

例如,笔者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出发,先创设了一个热烈的校运会场面,播放了一个个运动场景,之后把镜头停留在运动员跳远的激烈场面上,让学生根据运动员每次跳的结果,读出他们的成绩,同时把两个运动员的成绩列表显示在屏幕上。

当学生正沉浸在愉悦的情境中时,笔者提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当裁判员,你能告诉大家这两个运动员哪一个运动员的有效成绩好?为什么?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时学习“小数比较大小”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要主动去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这堂课在引入阶段创设了问题情境,营造了主动探究的氛围,促使学生的观念、认知要求达到一个更高水平上的平衡。

有效沟通了生活与数学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并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求,使数学学习更有价值,探究的过程就是一种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新学道的知识点总结

新学道的知识点总结

新学道的知识点总结新学道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它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加速学习和提高记忆效率。

相比传统的学习方法,新学道注重个性化学习,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资源,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新学道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以科技手段为支持,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现在,我将就新学道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新学道的基本理念1. 以学生为主体新学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为其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2. 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新学道强调灵活性和个性化,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目标,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资源。

无论是学习速度、学习方式还是学习内容,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调整和优化。

3. 以科技手段为支持新学道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来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支持。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为其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二、新学道的核心技术1. 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是新学道的重要技术支持之一,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2.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学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智能算法和模型,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进行智能化识别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3.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通过模拟各种场景和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在线学习平台新学道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来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服务,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三、新学道的特点和优势1. 个性化学习新学道注重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教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

这个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

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例如,三年级教学第六册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

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

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

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
“这样不公平。

”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

”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

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握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激情,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愉快的自主构建知识,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了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脸,自己的手,还有我们的文具盒的上面,下面,数学书的封面,或者课桌面,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面的大小上,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
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

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

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

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乘法“找规律”一节时。

算式:5×3、50×3、50×30时,教学时。

让每一个学生都算一算,特别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情况,让学生经历交流算法的过程,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方法的多样性。

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了结果,但说不出他们有什么规律,但有两个同学说出了这些题的变化规律.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

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

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

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
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解决问题一节时。

可出示以下的条件:文文有42本课外读物,丁丁的课外读物比文文的3倍多15本,再给3个问题:(1)丁丁有多少本课外读物?(2)文文和丁丁共有多少本课外读物?(3)在有多少本就是150本?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

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