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十一五发展规划
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20-远景规划纲要
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20-远景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是举国上下着力实施“三步走”战略,奋力朝着小康目标阔步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一接三新”、“争当四个排头兵”、“融入一小时经济圈”的振奋时期。
为了大力推进全市科技进步的进程,打造好科技发展的对接平台,进一步为全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接长珠闽、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建设新**”的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以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调整为目标;以引进、消化、推广为主要途径;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农业的科技成果推广为核心。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利用两个市场,发挥两种资源。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及效益优先原则,重点发展若干高新技术企业,培植一批实力强劲的民营科技企业,大力推广以良种良法为主的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着力实施专利、技术标准战略,大力增强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努力把全市科技进步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二)、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要以促资源、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强科技进步在提高生产与资源利用率、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方面的作用;要把促进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将科技进步真正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要加强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
2、目标导向原则。
既要突出我市自身的特色,又要与国家、省、赣州市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3、有限目标原则。
要把有限的人、财、物力集中起来,优化组合,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发展那些一旦突破就能对本市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领域。
4、远近结合原则。
既要解决近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又要为下一步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报告
市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强市电子政务工作,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能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13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市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十五”期间,市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大进展。
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互联网出口带宽等指标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一批网络基础建设重点工程顺利建成;电子政务应用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各个业务系统建设初显成效,综合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基础性工作得到加强,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
总体上看,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个转变”:政务网络系统建设从局部向整体转变;业务系统建设覆盖面由点向面转变;从以办公自动化为特征的简单应用向综合性的整合开发应用转变;从忽视开始向重视基础性工作转变。
(一)基本建成了满足我市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市政府计算机专网已经连通市属各局、委、办,县(市)、区等120个单位和部门,并延伸到乡镇(街道),正在充分发挥作用。
通过政府专网率先在省政府系统中开展网上公文传输业务,完全实现了普通级电子公文的加密双向传输。
二是党政机关部局域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据初步统计,我市95%以上的局委办已经建立了部局域网。
三是应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市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市各大网络在本地的高速互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省数字认证中心分中心已经建成并开始正式发放数字证书,满足了区域围对电子政务安全基础平台的普遍性要求;为政府信息化项目和重大公益性信息系统提供硬件支撑和相关服务的市数据中心项目已经在电子政务应用中发挥作用。
十一五到十三五年份表
十一五到十三五年份表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是什么意思
1、十一五,十二五,分别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简称。
同理,十三五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简称
2、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3、在第一个五年((1953-1957))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之后,每五年,国家制定一个一个发展计划,这就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的由来。
1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分别是哪几年
1、十一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
2、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应为:2016年—2020年。
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至2020年我国信息化目标与战略
“十一五”至2020年我国信息化目标与战略我国“十一五”至2020年信息化战略大体将实现三大阶段跨越式发展。
第一阶段(2005——2020年),信息化夯实基础。
到2020年,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主要领域的应用水平与国外中等发展国家的差距从目前十几年缩短到6至7年;国家信息能力总水平(信息化指数)排序从目前50至60名进入全球30名、亚州前5名;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进入初级信息化社会。
第二阶段(2020——2035年),信息化全面推进。
到2035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跨越式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与国外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缩短到2至3年;国家信息能力总水平排序进入全球前20名、亚州前3名;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接近和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我国开始全面进入初级信息化社会。
第三阶段(2035——2050年),信息化高度发展。
到2050年,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总体水平赶上和超过国外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家信息能力总体水平排序进入全球前10名;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接近和赶上国外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开始进入中高级信息化社会。
科教兴国、创新发展将成为主流。
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发展、跟踪发展与超发展相结合的方式。
在跟踪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地自主开发新产品,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实施大公司战略,通过企业兼并、收购、重组,培养和扶植若干大企业集团,以“软”带“硬”,“软”“硬”结合,优先发展软件业、信息服务业,不断按国内外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信息产业。
以人为本,积极培养人才,普及信息技术知识。
提高职工信息意识,多种途径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加强管理干部及业务人员的在职培训,提高职工信息文化修养与素质。
分层次多模式发展。
我国行业、地区发展不平衡,传统经济与信息经济长期并存,因此,必须采取多样化、分层次、多模式的发展战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信部科[2006]309号前言2l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其重要作用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并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十五”期间,我国重视自主创新,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入,科研条件和环境得到逐步改善,技术研发带动产业化进程加快,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信息技术创新工作受到国家和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集成电路设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取得较大进展,网络和通信技术及应用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国产万亿次大规模计算机系统相继问世,以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数字音视频技术研发成果丰硕。
但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还存在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尖端型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矛盾,走科学发展之路。
以此为出发点,党中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求,必须以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为战略主体,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由资本和劳动力驱动转向科技引领的发展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根据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结合建设电子强国、电信强国的目标,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特编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我国信息产业的科技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与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坚持服务国家目标、引领产业发展、市场技术互动、统筹规划协同的指导思想,持续突破核心技术,全面掌握关键技术,以点带面,逐步实现信息产业科技的整体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国家“⼗⼀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形势与需求⼆、思路和⽬标1.总体思路2.战略⽬标三、重点任务1.瞄准战略⽬标,实施重⼤专项2.⾯向紧迫需求,攻克关键技术(1)优先发展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技术(2)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3)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公益性技术研究(4)积极推进⾼新技术产业化与先进适⽤技术推⼴3.把握未来发展,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1)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2)稳定⽀持基础研究4.强化共享机制,建设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1)加强国家研究实验基地建设(2)加强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5.实施⼈才战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6.营造有利环境,加强科学普及和创新⽂化建设7.突出企业主体,全⾯推进中国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2)建设科学研究与⾼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3)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4)建设各具特⾊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5)建设社会化、⽹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8.加强科技创新,维护国防安全(略)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2.⼤幅度增加科技投⼊3.落实促进⾃主创新的各项激励政策4.深⼊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5.形成新型对外科技合作机制6.完善科技法律法规体系7.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8.建⽴有效的规划实施机制“⼗⼀五”是我国全⾯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主创新能⼒作为国家战略,加快经济增长⽅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全⾯建设⼩康社会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是贯彻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会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开局阶段。
“⼗⼀五”科技⼯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标和重点,⼤⼒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形势与需求进⼊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世界新科技⾰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系列新的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转化为现实⽣产⼒,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的⾯貌。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为2006~2010年。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目录段,新的体制条件逐步完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新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新的发展理念正在树立,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科学指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有了良好开端。
未来5-15年,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相当严峻,能否妥善应对,将决定国内发展的基本走势。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
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经济总量显著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这些都带来发展空间扩大的新机遇,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
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本质上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含量低和经济效率差的问题。
我国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技术水平低制约着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增长潜力的发挥。
经济体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体制改革滞后,既不利于通过市场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又不利于政府弥补市场缺陷造成的社会代价。
二是财政税收体制不规范,不利于消除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的内在动因。
三是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参数失真,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四是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过低,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容易导致不计成本、忽视效益的低水平扩张。
西南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配合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增进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规划与目标的了解,促进教职员工对规划的认识,特公布我校制定的四大规划的主要内容。
西南大学发展战略规划(2006-2020年)(摘要)历史使命:学校负有探索科学真理、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培养具有地域智慧与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引导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三个面向”的基本要求,秉承“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彰显教师教育和农业教育特色,锁定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切实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定位: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学术立校的办学理念,2020年实现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转变。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留学生教育为拓展,以其他形式的教育为补充。
综合性。
以教育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传统学科专业与新兴学科专业、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专业协调发展。
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发展战略: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管理活校等四大发展战略,以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为战略重点,完成培养创新人才、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三大战略任务。
主要任务:打造强势学科群,推动科学研究创新,促进人才队伍优化,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创新内部管理体制。
总体目标:到2020年,初步把学校建成为一所以教育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一些优势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国一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学科协调发展,学科涵盖面广、整体优势凸显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努力使学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阶段目标:学校总体发展分“三步走”,努力实现“一个深度融合”、“两项显著转变”、“三大根本变化”的阶段性战略目标。
1成都高新区十一五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
成都高新区“十一五”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均希望通过高新区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因此纷纷加大对高新区的投资建设力度。
随着各高新区之间的竞争空前加剧,对于成都高新区而言,现阶段更面临我国西部其他高新区发展势头迅猛的竞争压力,原有的发展差距和政策优势正在逐步缩小,为园区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已经不再是吸引外来投资加速区域发展的良策,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进而在园区内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聚集将是提高竞争能力、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要形成较大规模的优势产业聚集,并营造出稳定优良的管理环境,必须要区域人力资源要素、资金要素与物资要素这三者相辅相成,且人力资源是此三要素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
对成都高新区的现状而言,人力资源合理规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一、成都高新区经济社会环境特征分析在“十一五”期间成都高新区将面临我国进入WTO的过渡期即将结束,中央政府给与不同地区的优惠政策差异将逐步缩小的现状,为此专门提出了“突出一个中心,强化两个重点,加速两个进程,打造三个基地。
”的发展战略构想。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构想有必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成都高新区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并依此战略制定成都高新区人力资源发展政策,拓宽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营造更好的人才发展条件和环境。
《成都高新区“十一五”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以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战略为基础,着力于实现成都高新区人才管理的现代化,加速成都高新区经济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满足以下方面的需要:1、满足成都高新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为成都高新区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供人力保证。
2、满足全面提升区域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创建适合各种国内外人才创业和发展需要的外部环境。
3、满足构筑成都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需要,为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通知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0.08•【字号】扬府办发[2006]107号•【施行日期】2006.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通知(扬府办发〔2006〕10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扬州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OO六年十月八日扬州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防震减灾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为履行政府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围绕我市“富民强市、建设名城”和“两个率先”、构建“和谐扬州”目标任务的实现,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以2006-2010年为重点规划期,对这一时期的扬州市防震减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进行规划,同时将发展目标展望到2020年。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和扬州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
本规划是指导全市防震减灾领域发展、确定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和安排投资的依据,并指导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防震减灾发展规划。
第一章防震减灾形势与需求一、地理概况和地震灾害情况我市地处华北地震区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内,是该带中强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有记载以来,至今已发生4.0级以上地震6次,其中4.0-4.9级地震5次、6级以上地震1次。
最大地震为1624年2月10日扬州6级,是我省陆地上最大地震之一。
南京工程学院“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发展目标
南京工程学院外语部“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发展目标(讨论稿)(-)指导思想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按照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有利于我部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力求使我部在党建、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得到和谐持续发展。
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外语部发展成为规模保持稳定、管理更加规范、层次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等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省内同类学校中享有—定知名度的教学科研实体,满足学校不同层次外语教学的要求,为其它外语部(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提供外语教学的师资保障,为学校的国际交流活动提供必要的外语人力资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输送具有高素质、强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
(二)"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1、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和外语部不同阶段的实际,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抓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
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进行机制创新,改进方法,拓展手段,凝聚人心,促进发展。
外语部党委将加大培训力度和组织发展力度,按照组织发展原则,把条件成熟的教师和学生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将人文关怀、思想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加强外语部精神文明工作,努力创建学习型、和谐型、创新型和节约型外语部。
2、教育教学改革。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科学的质量保证体部,形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逐步实现由”教学合格型”向”教学科研型”夕卜语部的转变。
看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好英语本科的校级特色专业建设,迎接教育部组织的专业评估。
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把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成语言功底深厚,跨文化意识较强的多方向、复合型、应用型的能胜任国际商务和国际交流工作的合格业务人员、谈判人员和管理的英语经贸人才。
“十一五”西部交通科技发展规划
“十一五”西部交通科技发展规划二○○六年三月前言 (1)一、“十五”西部科技项目执行情况 (3)二、面临的形势及需求 (7)(一)面临的形势 (8)(二)科技需求 (9)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1)(一)指导思想 (11)(二)基本原则 (11)(三)发展目标 (12)四、研发重点及重点研究内容 (130)(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 (130)(二)水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技术 (151)(三)运输服务技术 (152)(四)交通安全保障技术 (163)(五)绿色交通技术 (174)五、保障措施 (26)前言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二十一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十一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对西部大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
“十五”期间,通过实施西部交通建设科技计划,依靠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西部交通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交通科技投入,延用“十五”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政策,继续解决西部交通发展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推动西部交通科技进步与创新。
根据《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针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结合交通科技自身发展特点,编制《“十一五”西部交通科技发展规划》,确定未来五年西部交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研发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指导西部交通科技工作,促进公路水路交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十五”西部科技项目执行情况“十五”期间,根据交通部党组提出的“四个为主”即“以实用工程为主,以重点公路、水路交通建设中技术问题为主,以长期想解决而现在还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主,以交通运输发展需要的共性技术和基础研究为主”的指导原则,编制印发了《西部开发“十五”交通科技规划》,针对西部地区筑路技术、道路、桥梁、隧道、航道、港口、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安排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以下简称西部项目)306项,投资15.4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9.85亿元。
十一五规划的战略及政策建议
十一五规划的战略及政策建议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十一五”规划的战略及政策建议编者按:制定并实施“十一五”规划,将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研讨“十一五”战略发展规划,具有相当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日前,“改革杂志社学术委员会成立暨‘十一五’战略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央宏观研究部门、政策咨询部门和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就“十一五”规划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应该坚持四大发展战略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十一五”期间发展改革》,课题报告分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大部分。
作为负责起草总报告部分的卢中原,对于今后5年至15年总体改革与发展思路有着简明、清晰的看法。
这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认为,从宏观上讲,“十一五”规划的起点是“四新”,即:新的增长态势、新的增长空间、新的增长动力和新的发展理念。
新态势指,中国经济在“十五”期间扭转了长期低迷的通货紧缩态势,转向新一轮上升通道。
“这是一个转折性变化。
而上升期能不能延长,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卢中原说。
所谓新空间,是指“十五”期间,中国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迅猛。
从社会领域看,社会流动和分层加快。
剧烈的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扩大了发展空间。
新动力来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几年来,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新的体制基础。
新理念意味着科学发展观。
对于这一点,卢中原认为,不能估计过高,“毕竟才提出来一年。
”与此同时,卢中原对中国正将面临的四大矛盾作了分析。
概括起来是,人口、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体制缺陷依然存在,抑制了增长方式转变;社会结构变迁加快,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不可测因素空前增加。
基于这些分析,卢中原认为,“十一五”期间,中国必须坚持四大发展战略:一是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
因为我们要素组合比较有力,市场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不可能通过进口、出口或者是扩大开放调节,这决定了中长期发展必须靠内需。
(发展战略)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前言核电标准作为核电发展历程中技术和经验的总结,是规范核电技术行为、保障核电安全可靠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核电技术进步、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个国家没有与其自身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相适应的本国核电标准体系,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核电自主化。
核电标准体系建设与核电自主化密切相关、互相促进。
一方面,核电自主化的发展,需要依靠标准为核电的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等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核电标准体系是实现核电自主化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核电标准是在核电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等活动中有关各方协同攻关、协商一致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核电标准体系建设是核电自主化的重要内容。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具备了能满足国际80年代初期水平的核电机组建设需要的标准,核电标准在我国核电工程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与当前引进AP1000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及建设一批二代改进核电机组的新形势需要相比,我国核电标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今后任务十分繁重。
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对建立我国核电标准体系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建设。
为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推进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建设,国防科工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核安全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组织核、电力、机械、冶金等行业相关单位就有关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制定了《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用于指导和协调有关单位开展核电标准研究和编制工作,建立满足我国压水堆核电厂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
一、形势与任务(一)我国核电标准的现状自1985年秦山核电厂开始建设至今,我国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秦山一期、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大亚湾、岭澳和田湾6座核电厂,秦山二期扩建、岭澳二期和辽宁红沿河核电工程已开工建设,福建宁德、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阳江核电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2.21•【字号】黑政办发[2007]73号•【施行日期】2007.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划生育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的通知(黑政办发〔2007〕73号)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黑龙江省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黑龙江省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人口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准确把握人口发展态势及其规律,实施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战略,提高人口素质,对于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6〕10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时期人口发展成就与经验“十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全省人口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适应新形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
20世纪80年代初,全省总和生育率在国内率先降至更替水平以下,目前已降至1.3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左右。
“十五”时期,人口出生率由9.43‰下降到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从3.93‰下降到2.67‰;2005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820万人,顺利实现了“十五”人口总量控制目标。
(二)人口素质有所提高。
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初具规模,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
社会环境 经过“十五”规划头四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 稳定地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 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可能达到 1400美元。新的物质基础已经奠定。 经济结构变动空前活跃,发展空间急剧扩大。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新的体制条件逐步完善,发展活力 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新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新的发展理念正在树立,为统领 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科学指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伟大实践有了良好开端。 未来5-15年,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相当严峻,能否妥善应 对,将决定国内发展的基本走势。
第七篇
精神文明
第二十章 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第二十一章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生活质量 第八篇 民主法制 第二十二章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第二十三章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九篇 国防建设 第二十四章 加强国防建设,保障国家安全 第十篇 规划实施 第二十五章 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第二十六章 创新实施机制,保障实现规划目标
“十一五”纲要简介
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指导 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 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 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 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三篇
科技、教育和人才
第十章 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第十一章 加快教育发展,提高全民素质 第十二章 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 第四篇 人口、资源和环境 第十三章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第十四章 节约保护资源,实现永续利用 第十五章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 第五篇 改革开放 第十六章 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七章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篇 人民生活 第十八章 积极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九章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黑龙江十一五规划
黑龙江“十一五”发展规划一、黑龙江省林业“十五”发展简要回顾(一)林业发展进入历史性转变的新时期 41、确立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42、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53、完善了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5(二)主要建设成就 51、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62、林业产业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83、林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得到加强8(三)成功经验和做法121、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林业建设的首位,林业的作用才能及以全面发挥。
12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林业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33、始终坚持把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34、始终坚持政策领导,利益驱动,吸引和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
135、依靠科技进步,为林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林业又快又好发展。
146、始终坚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才能,为林业建设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4 (四)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51、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152、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结构不尽合理,森林整体质量不高163、木材供需矛盾加剧,林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174、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175、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186、林业科技支撑有待进一步强化18二.林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18 (一)指导思想18(二)基本原则19(三)规划期限、发展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191、规划期限:192、发展战略目标:203、主要任务21三、总体布局与区域重点建设22(一)西部松嫩平原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23(二)东部三江平原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24(三)北部大、小兴安岭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24(四)南部长白山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25(五)中部丘陵漫岗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26四、林业“十一五”规划建设重点27(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27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82、退耕还林工程283、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30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315、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356、主要江(河)防护林工程36(二)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371、建设目标及任务372、林区主要产业建设工程38(三)森林经营421、经营任务:422、建设重点:45(四)支撑保障体系建设471、森林保护体系建设472、林业基础建设543、森林资源管理614、营造林和森林培育质量管理635、建立重大林业灾害应急体系636、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637、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及监督检查体系建设688、扩大林业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69(五)“十一五”林业改革的重点691、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692、深化国有林场、苗圃管理体制改革703、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改革714、实行林业综合执法改革71五、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72(一) 主要投入政策721、建立以公共财政体系为主的林业投入体系722、建立多渠道融资为辅的林业投入体系733、健全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744、“十一五”期间需要调整和完善的政策重点74 (二)保障措施761、广泛宣传,开创全社会办林业的新局面762、落实领导责任制763、落实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774、加强依法治林775、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78一、黑龙江省林业“十五”发展简要回顾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是国家的重点林区之一。
“十一五“发展规划
在安全环保工作上,健全了管理机构,完善了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在文山州首家获得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二、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发展
以成本为中心,以提产、提质、提效和降耗、降本、降费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基础管理。
在成本和财务管理上,完善、分解和落实经济责任制,强化指标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运作效率。
在市场营销上,畅通主渠道,支持信誉好、有实力的中间商做大,建立杭州和天津办事处,实行仓储式销售,缩短与客户的距离。
“十一五“发展规划
———————————————————————————————— 作者:
———————————————————————————————— 日期:
ﻩ
云南文山斗南锰业股份有限公司
“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一章 “十·五”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是云南文山斗南锰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立足资源优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成本为重点,人才为关键,统筹兼顾,严格管理,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基本实现了“十·五”发展目标,全面完成了“十·五”总体发展战略任务。2005年,总资产、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均在“九·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番。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四、以人为本 营造和谐的生产经营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十壹五发展规划
辽市卫中字[2005]19号签发:秦国东
辽阳市中医院
五年(2006—2010)发展规划
2006年是国家第“十壹”个五年计划的起步之年,同样,也是我院不断巩固“十五”末期的良好发展态势,寻求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此,做好“十壹五”期间的工作,将对我院的发展乃至振兴辽阳中医事业起着关键的作用。
壹、根据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总体方针和政策,于“十壹五”期间,医院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于第壹位,发挥中医药特色,积极推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加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坚持中医院政府主导地位和社会公益性,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运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见病难、见病贵”问题,最终达到人民群众“能够见得起病、能够见得了病、能够见得好病”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大局服务。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中医院是政府举办的国家公立医院,功能是向人民群众提供以中医药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等预防保健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于疾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作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创新服务优势和特色,使之成为带动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龙头。
同时承担起全市法定传染病、非法定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任务,医疗服务覆盖全市及周边地区。
三、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壹五”期间总体奋斗目标是:全面实施人才、服务、科技和管理战略,到“十壹五”期末,门诊量年递增率10%,达到20余万人次之上;床位使用率(按400张床位计算)达到90%之上;年业务总收入达到4000万元之上。
其中:中药收入(含饮片、成药、院内制剂)要达到药品总收入的70%之上;中药饮片收入要达到药品总收入的40%之上,药占比要达到50%之上。
使医院的基础设施、人才结构、专科建设、设备水平、技术水平、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及职工的收入、福利待遇等达到或超过省内同级医院同期中上游的发展水平。
四、为实现这壹总体发展目标“十壹五“期间将着力完成八项主要任务:
1、加强重点学科的内涵建设,使专科专病建设再上壹个新台阶。
2、加速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的素质。
3、完成医院基础设施的总体改造
4、进壹步加大对中医治疗疗仪器、设备的投入。
5、进壹步加强对中药制剂的研究,扩大制剂室的生产规模。
6、进壹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强各级干部队伍建设。
7、发挥传统中医疗法的优势,合理的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卫生资源。
8、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医院的文化建设。
五、为保证“十壹五”期间各项任务的完成和总体目标的实现,主要采取以下六个方面保证措施
(壹)继续不断的加强中医专科的内涵建设,全力打造特色专科品牌。
于提高中医专科专病内涵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或继承人的选拔和激励机制,不断的加强人才的储备和梯队建设;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重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面下工夫,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要定期的开展调研和评估,要有阶段性目标、阶段性成果。
医院将于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提高中医药疗效方面给予人、财、务方面的倾斜,且对于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奖励。
于全力打造特色专科品牌过程中,不但要完善现有医院
重点专科,而且,于“十壹五”期间内要将现有市级重点专科---肾内科进入省级重点专科的行列。
且优先发展和建设壹批符合本院和本地区特点,广大人民群众又迫切需求的专科专病,如风湿、康复、老年病、中医肿瘤等,做大做强现有特色专科。
重点加强传统中医疗法科室的建设;于普外科的基础上增加脑外科系,成立综合外科病房。
(二)以医院总体改造为重点,加快医疗结构调整的步伐,提升和完善医院的整体功能。
医院现有土地使用权为基督教会所有,其建筑及布局也均系清朝末期或七十年代以前所建,无论是从质量、布局及规模、条件和医院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均不适应当前医疗及患者的要求。
因此,急需对医院的基础设施进行总体改造。
1、着力解决医院土地使用权问题
医院现有土地使用从原则上讲应由医院自主决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医院现有土地的使用权却为市基督教会所有,其地上部分属基督教会产权的房屋,大部分均已倒塌,不仅影响了医院的形象,严重的限制了医院的总体规划和发展,同时也给政府造成了壹定的经济负担,因此,于十壹五期间,要积极的争取市卫生局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进壹步明确医院土地使用权问题,或采取异地换段重新选址,解决医院的院址问题。
2、病房楼改建项目
按国家医院建设标准,三级中医医院床位不少于400张,平均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
每床病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而医院目前仅有床位330张,平均每床建筑面积仅为31、8㎡,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因此,拟于“十壹五”期间筹措资金1、200万元(其中:医院自筹400万元,省、市中医专项400万元,地方财政200万元,贷款200万元)于本院院内建设壹座10000㎡具有明显中医特色的现代化综合病房楼。
新病房楼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0000余㎡,床位将达到400张之上,每床建筑面积可达到50㎡之上,临床壹、二级科系将达到15个,基本接近三级医院所规定的标准。
3、中药煎剂室扩建项目:随着医院中药使用率的不断加大,医院现有煎剂室及煎药设备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
因此,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满足患者的需求,拟于于现有的基础上对煎剂室进行适当的扩建,增加煎药设备,使年煎药数量达到25万副的能力。
4、自筹资金200万元逐步完成洗衣房、患者及职工食堂,中心供应室的改扩建工程。
(三)进壹步加大对医疗设备的投入。
经过“十五”末期的投入,医疗设备水平虽有了壹定的改善,但和临床工作需要和医院发展相比,仍相差甚远。
因此,拟于“十壹五”期间,将分期分批逐步的解决医疗设备不足的问题。
采取自筹、集
资、合作、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800万元,分轻重缓急及经济情况,重点装备放射线科,手术室、检验科等常规诊疗设备,基本上缓解医院设备水平落后和不足的问题,保障医疗工作的需要。
(四)实施人才和科技兴院战略,加速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全面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业务素质。
于引进人才过程中,要重点引进中医药人才,引进中医药人才的数量要根据学科的实际,明显高于其他学科的数量,使我院的中医药人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通过努力使全院卫生技术人员要达到全院职工总数的75%之上。
其中:中医药人员配备要达到所有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0%之上。
于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占26%。
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要达到60%之上;护理人员占44%。
药剂人员占17%,其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要占60%之上;检验人员占4.6%;放射人员占3.4%;其他人员占5%。
于“十壹五”期间每年至少引进或培养5名之上中医药人才。
到“十壹五”期末中医药研究生的数量要达到10名之上。
使重点科系于职医疗人员本科之上学历要达到95%之上,各专业学科带头人本科之上学历要达到100%之上。
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于“十壹五”期间,要进壹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创新
人才机制和优化环境,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和人才保障制度,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
(五)进壹步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及网络的普及,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
如今,以微机、网络为载体的各种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壹所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提高了工作效率。
因此,于“十壹五”期间,我们要以新建病房大楼为契机,进壹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壹是引进人才成立医院信息化管理机构。
二是于基本建设过程中,按照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完成各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三是更新和完善医院信息化设备。
四是进壹步完善挂号,划价、收款、取药,入出院,出入院转方、药库管理、财务查询、院长查询等关联功能。
(六)进壹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队伍建设,逐步提高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促进医院各方面工作的全面提发展
努力把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团结、务实、勤政、高效的战斗集体,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迎接挑战,开拓进取。
进壹步深化医院各方面的改革,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加强和强化制度建设,保持医院稳定。
全面提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医院的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人性化服务,且有所创新。
进壹步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努力开发医疗市场,扩大医疗市场的占有率。
于十壹五期间,逐步地完成对俱乐部的维修和改造工作。
自筹资金完成四栋9000余㎡职工住宅楼的建设任务,使职工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努力使职工收入及各种生活福利待遇达到市内同级医院的中上游水平。
总之,“十壹五”期间,是中医院历史上壹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只要全院职工同心同德,通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使医院的软硬件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也必将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也为全面振兴辽阳的中医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00五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