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诊断(1)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影像诊断学教学资料 纵隔肿瘤、囊肿及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
纵隔肿瘤、囊肿及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
广医大附二院放射科 唐志伟
.
1
纵膈分区法
❖ 纵膈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胸椎、上界为胸廓 入口、下界为膈肌。
❖ 纵膈九分区法:
❖ 将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连一直线,再于下肺 门水平连一直线,把纵膈分为上、中、下部
❖ 前纵隔 气管、心包前方至胸骨的间隙
❖ 后纵膈 气管、心包后方部分(包括食管及脊 柱旁)
→ 向下通过胸廓入口→进入上纵隔。 ❖ 先天性迷走甲状腺肿
.
14
胸内甲状腺肿
❖ 病因:
(1) 原发性:先天性迷走甲状腺 ( 1%) (2) 继发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
甲状腺瘤,甲状腺癌 (99%)
❖ 病理:
多数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其次为腺瘤,少 数为腺癌。
.
15
胸内甲状腺肿
❖ 临床表现:
(1)胸内甲状腺以40岁以上多见,女性多 于男性。
(2)胸骨后甲状腺有颈部甲状腺肿大伴有 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表现 。
(3)胸内迷走甲状腺多无症状,也可有甲 亢等表现。
.
16
胸内甲状腺肿
❖ X线表现:
1、上纵隔增宽闭致密 多向一侧 ,右侧多见; 2、气管受压、移位和变形(与肿块推压气 管一致); 3、食道吞钡常示与气管一致的移位; 4、主动脉弓可向左下方移位;
.
9
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
❖ 压迫症状的出现对肿瘤的定位及定性亦有帮助: ❖ (1)、上腔静脉受压; ❖ (2)、肺静脉受压; ❖ (3)、心脏受压; ❖ (4)、动脉受压; ❖ (5)、气管受压; ❖ (6)、食管受压; ❖ (7)、神经受压。
.
10
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
(3)肿瘤组织特性
广医大附二院放射科 唐志伟
.
1
纵膈分区法
❖ 纵膈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胸椎、上界为胸廓 入口、下界为膈肌。
❖ 纵膈九分区法:
❖ 将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连一直线,再于下肺 门水平连一直线,把纵膈分为上、中、下部
❖ 前纵隔 气管、心包前方至胸骨的间隙
❖ 后纵膈 气管、心包后方部分(包括食管及脊 柱旁)
→ 向下通过胸廓入口→进入上纵隔。 ❖ 先天性迷走甲状腺肿
.
14
胸内甲状腺肿
❖ 病因:
(1) 原发性:先天性迷走甲状腺 ( 1%) (2) 继发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
甲状腺瘤,甲状腺癌 (99%)
❖ 病理:
多数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其次为腺瘤,少 数为腺癌。
.
15
胸内甲状腺肿
❖ 临床表现:
(1)胸内甲状腺以40岁以上多见,女性多 于男性。
(2)胸骨后甲状腺有颈部甲状腺肿大伴有 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表现 。
(3)胸内迷走甲状腺多无症状,也可有甲 亢等表现。
.
16
胸内甲状腺肿
❖ X线表现:
1、上纵隔增宽闭致密 多向一侧 ,右侧多见; 2、气管受压、移位和变形(与肿块推压气 管一致); 3、食道吞钡常示与气管一致的移位; 4、主动脉弓可向左下方移位;
.
9
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
❖ 压迫症状的出现对肿瘤的定位及定性亦有帮助: ❖ (1)、上腔静脉受压; ❖ (2)、肺静脉受压; ❖ (3)、心脏受压; ❖ (4)、动脉受压; ❖ (5)、气管受压; ❖ (6)、食管受压; ❖ (7)、神经受压。
.
10
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
(3)肿瘤组织特性
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肿瘤PPT精品医学课件
• 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肿瘤Moran和Suster分类(1997)
畸胎瘤
成熟畸胎瘤(由分化好的、成熟成分组成) 未成熟畸胎瘤(存在未成熟的间充质和神经上皮组织) 含有其他恶性成分的畸胎瘤
Ⅰ型 含有其他生殖细胞成分(如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等) Ⅱ型 含有非生殖细胞性上皮成分(鳞癌、腺癌等) Ⅲ型 含有恶性间充质成分(横纹肌肉瘤、软骨肉瘤等) Ⅳ型 含有上述任意两种或多种成分
Schmoll HJ. Ann Oncol, 2002,13(Suppl 4):265-272.
病理组织学分类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 癌前病变 精原细胞瘤 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
生殖细胞肿瘤GCT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及腹膜) 中枢神经系统
原始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瘤
无性细胞瘤
胚胎癌
卵黄囊瘤
卵黄囊瘤
伴肉瘤成分的精母细胞性 精原细胞瘤
– 对诊断、预后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评价、 治疗后监测等有重要意义
LDH β-HCG
AFP
精原细胞瘤 约50%
10%-30%升高 但不明显 正常
非精原细胞性GCT 常见
30%-35%
80%-90%
国际生殖细胞肿瘤协作组预后因素分级
预后良好
非精原细胞(58%)
原发睾丸/腹膜后,无肺外的 脏器转移
AFP<1000ng/ml HCG<5000U/L LDH<1.5N
– 肿瘤残存或良性畸胎瘤恶变是复发转移的根源 术后肿瘤残存或畸胎瘤者不应推迟化疗
– 术后即刻化疗可治愈50%-70%患者,而日后复 发后再行化疗只可治愈25%的患者
治疗
• 非精原细胞性GCT
– 化疗后有残存肿块且肿瘤标志物正常患者一般 推荐手术切除残留肿物
畸胎瘤
成熟畸胎瘤(由分化好的、成熟成分组成) 未成熟畸胎瘤(存在未成熟的间充质和神经上皮组织) 含有其他恶性成分的畸胎瘤
Ⅰ型 含有其他生殖细胞成分(如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等) Ⅱ型 含有非生殖细胞性上皮成分(鳞癌、腺癌等) Ⅲ型 含有恶性间充质成分(横纹肌肉瘤、软骨肉瘤等) Ⅳ型 含有上述任意两种或多种成分
Schmoll HJ. Ann Oncol, 2002,13(Suppl 4):265-272.
病理组织学分类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 癌前病变 精原细胞瘤 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
生殖细胞肿瘤GCT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及腹膜) 中枢神经系统
原始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瘤
无性细胞瘤
胚胎癌
卵黄囊瘤
卵黄囊瘤
伴肉瘤成分的精母细胞性 精原细胞瘤
– 对诊断、预后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评价、 治疗后监测等有重要意义
LDH β-HCG
AFP
精原细胞瘤 约50%
10%-30%升高 但不明显 正常
非精原细胞性GCT 常见
30%-35%
80%-90%
国际生殖细胞肿瘤协作组预后因素分级
预后良好
非精原细胞(58%)
原发睾丸/腹膜后,无肺外的 脏器转移
AFP<1000ng/ml HCG<5000U/L LDH<1.5N
– 肿瘤残存或良性畸胎瘤恶变是复发转移的根源 术后肿瘤残存或畸胎瘤者不应推迟化疗
– 术后即刻化疗可治愈50%-70%患者,而日后复 发后再行化疗只可治愈25%的患者
治疗
• 非精原细胞性GCT
– 化疗后有残存肿块且肿瘤标志物正常患者一般 推荐手术切除残留肿物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课件
早期发现:影像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纵膈肿瘤,提高治疗效果。 准确诊断:影像诊断可以提供纵膈肿瘤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肿瘤类型和分期。 制定治疗方案:影像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监测治疗效果:影像诊断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预后评估:生存率、复发率等
诊断依据: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等
讨论:诊断难点、治疗方案选择等
病例影像诊断的结论和后续治疗建议
病例1:患者男性,50岁,胸痛、呼吸困难,CT显示纵膈肿瘤,诊断 为胸腺瘤,建议手术切除。
病例2:患者女性,45岁,咳嗽、胸闷,CT显示纵膈肿瘤,诊断为神 经源性肿瘤,建议放疗和化疗。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难点分析
肿瘤位置复杂:纵膈肿瘤位于胸腔内,位置复杂,难以准确定位
肿瘤大小不一:纵膈肿瘤大小不一,小肿瘤难以发现,大肿瘤容易遮挡其他器官
肿瘤形态多样:纵膈肿瘤形态多样,难以通过影像学特征准确判断
肿瘤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清:纵膈肿瘤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清,难以区分 影像学技术限制:影像学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满足纵膈肿瘤诊断的 需求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
汇报人:PPT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概述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流程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典型病例分析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难点和挑战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未来发展趋势 和展望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概述
纵膈肿瘤的定义和分类
病例介绍:包括 患者基本信息、 病史、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结果 等
诊断思路:根据 影像学表现,结 合临床资料,进 行综合分析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预后评估:生存率、复发率等
诊断依据: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等
讨论:诊断难点、治疗方案选择等
病例影像诊断的结论和后续治疗建议
病例1:患者男性,50岁,胸痛、呼吸困难,CT显示纵膈肿瘤,诊断 为胸腺瘤,建议手术切除。
病例2:患者女性,45岁,咳嗽、胸闷,CT显示纵膈肿瘤,诊断为神 经源性肿瘤,建议放疗和化疗。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难点分析
肿瘤位置复杂:纵膈肿瘤位于胸腔内,位置复杂,难以准确定位
肿瘤大小不一:纵膈肿瘤大小不一,小肿瘤难以发现,大肿瘤容易遮挡其他器官
肿瘤形态多样:纵膈肿瘤形态多样,难以通过影像学特征准确判断
肿瘤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清:纵膈肿瘤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清,难以区分 影像学技术限制:影像学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满足纵膈肿瘤诊断的 需求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
汇报人:PPT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概述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流程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典型病例分析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难点和挑战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未来发展趋势 和展望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概述
纵膈肿瘤的定义和分类
病例介绍:包括 患者基本信息、 病史、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结果 等
诊断思路:根据 影像学表现,结 合临床资料,进 行综合分析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心包囊肿
•
支气管囊肿
囊性淋巴管瘤
食管囊肿
心尖脂肪瘤
小结
•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步骤包括: 1.发现病变; 2.定位诊断;肺部和纵膈病变的鉴别; 3.分类诊断;纵隔分区对定性诊断有很大的 价值(常见部位的常见病) 4.定性诊断(良恶性鉴别诊断)。肿块的形 态,密度,边缘,周围结构的情况,增强 的改变及一些病人的基本资料。
• 【临床与病理】 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 含外、中胚层组织;实性畸胎瘤含三个胚 层组织。瘤内含液体、脂肪、汗腺、毛发、 毛囊、肌肉、钙化、牙齿及骨骼。恶性者 呈浸润生长并可发生远处转移
㈢畸胎类肿瘤(2)
• 【影像学表现】 • X线:前、中纵隔,类圆形,可轻度分叶, 肿瘤内骨骼块影有确诊意义 • CT:囊性畸胎瘤呈厚壁囊肿。肿瘤内含脂 肪成分(-25~-50HU)、钙化或骨骼 (>100HU)和软组织成分,不均匀强化; 边界不清、周围脂肪界面密度增高、侵犯 胸膜、心包者提示恶性 • MRI:肿瘤内脂肪呈短T1长T2信号
•
神经鞘瘤食
神经鞘瘤
男性,5个月。反复咳嗽2周 (NB)
•
㈥纵隔其它少见 肿瘤及囊肿
• • • • 支气管囊肿 食管囊肿 心包囊肿 囊状淋巴管瘤,胃肠源性囊肿,神经肠源性囊肿, 雄导管囊肿(罕见) • 脂肪瘤,纤维瘤,黄色瘤等 各类囊肿都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支气管囊肿多位 于隆突下支气管旁与气管旁,心包囊肿多位于心膈 角区,胸腺囊肿多位于前上纵隔胸腺部位,食管囊肿! 神经肠源 性囊肿与胸导管囊肿等多位于后纵隔等
鉴别 1 胸内甲状腺:1)常位于胸骨后间隙,主气管常受压移 位, 2)钙化常见, 3)肿块常向颈部延伸, 4)可有明显强化。 2 畸胎瘤:1)发病年龄小于胸腺瘤, 2)肿块内可有多种成分,脂肪,骨,钙化等, 3)囊变多见。 3 淋巴瘤:1)肿大的淋巴结主要位于血管前间隙及气管 周围,亦可弥漫浸润,融合成团块装包绕周围结构, 2)密度均匀或少数中心坏死液化, 3)常为双侧分布,分叶明显。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优质PPT】
3
CT、MR
敏感性:CT可显示数毫米大小的肿瘤; MR由于空间分辨率较低而稍差 定位准确率可达100% 定性诊断准确率大于90%
2021/3/29 星期一
4
MR在神经源性肿瘤、血管瘤及动脉瘤方 面优于CT CT准确显示钙化和对骨的侵犯,在相关 病变的诊断方面优于MR
2021/3/29 星期一
5
临床表现
宽基底与纵隔相连。游离缘光滑锐利, 上缘模糊。L,上缘连至胸腔入口或直接 显示与颈部肿块相连。透视下随吞咽活 动。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2021/3/29 星期一
11
CT、MR
前上纵隔气管前或气管旁,少数 位于气管后,软组织肿块,与甲 状腺相连。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2021/3/29 星期一
12
定性诊断
21
2胸腺癌
2021/3/29 星期一
22
诊断要点
肿块位于胸腺内或胸腺区、直径多超过5cm、 呈分叶状、侵犯邻近结构,心包、大血管、 纵隔胸膜较常受到累及 胸腺癌的侵犯性更为明显,胸腔、心包腔 积液相对常见。瘤内坏死液化较常见
2021/3/29 星期一
23
诊断要点
CT、MRI可明确显示上述变化,而X 线胸片则只能显示病变的轮廓
⑥相邻椎间孔扩大、相邻骨质压迫性改变 ⑦胸膜下结节和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另一
表现。
2021/3/29 星期一
58
神经源性肿瘤
3.MRI表现: ①后纵隔椎旁肿块,类圆、卵圆或分叶状,部 分肿瘤可突入椎管内而呈哑铃状表现。相邻椎 体可有压迫性改变,椎间孔可扩大。 ②肿块呈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若内有 囊变,则囊变区为更长T1和T2信号。 ③肿瘤内也可见无信号钙化灶,但显示效果不 及CT。
纵隔肿瘤PPT演示课件
。
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手段,如按 摩、冥想等,缓解患者的疼痛
。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正 确咳嗽和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充足的
营养摄入。
04
纵隔肿瘤的病例分享
病例一:手术治疗的成功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咳嗽、胸痛 等症状就诊,经影像学检查发现
纵隔肿瘤的定义
纵隔肿瘤的分类
纵隔肿瘤是指在纵隔区域生长的肿瘤,可 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根据组织来源,纵隔肿瘤可以分为神经源 性肿瘤、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等。
纵隔肿瘤的症状
纵隔肿瘤的诊断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 吞咽困难等,有些肿瘤还会产生压迫症状 ,如上腔静脉综合征等。
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 CT、MRI等,以及病理学检查。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纵隔肿瘤的发病机制
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纵隔肿瘤,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 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临床研究
通过临床研究,进一步了解纵隔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为制定个体化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提高公众对纵隔肿瘤的认识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肿瘤细 胞或阻止其生长。药物治疗通常
与手术治疗结合使用。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的特定靶点,使用具有针 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 法比传统化疗更加精准。
免疫治疗
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 对于某些类型的肿瘤效果较好。
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手段,如按 摩、冥想等,缓解患者的疼痛
。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正 确咳嗽和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充足的
营养摄入。
04
纵隔肿瘤的病例分享
病例一:手术治疗的成功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咳嗽、胸痛 等症状就诊,经影像学检查发现
纵隔肿瘤的定义
纵隔肿瘤的分类
纵隔肿瘤是指在纵隔区域生长的肿瘤,可 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根据组织来源,纵隔肿瘤可以分为神经源 性肿瘤、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等。
纵隔肿瘤的症状
纵隔肿瘤的诊断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 吞咽困难等,有些肿瘤还会产生压迫症状 ,如上腔静脉综合征等。
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 CT、MRI等,以及病理学检查。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纵隔肿瘤的发病机制
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纵隔肿瘤,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 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临床研究
通过临床研究,进一步了解纵隔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为制定个体化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提高公众对纵隔肿瘤的认识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肿瘤细 胞或阻止其生长。药物治疗通常
与手术治疗结合使用。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的特定靶点,使用具有针 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 法比传统化疗更加精准。
免疫治疗
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 对于某些类型的肿瘤效果较好。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课件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恶性淋巴瘤
临床表现 • 临床症状
• 发热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 纵隔脏器受压症状如呼吸困难 • 临床上表现有病程短、发展快和症状重的特点。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恶性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①纵隔向两侧增宽 ②肿瘤边缘清楚、呈波浪状或呈分叶状。 ③肿瘤常致气管受压、变窄。 ④侧位上,气管透过度下降 ⑤通常无钙化,但何杰金氏病放射治疗后可出现钙化。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CT、MR
• 前上纵隔气管前或气管旁,少数位 于气管后,软组织肿块,与甲状腺 相连。 •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定性诊断
• X线一般不能明确定性,但边缘光滑显示壳状钙化 的甲状腺肿块一般为腺瘤。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CT
• 气管周围软组织肿块, 密度高而不均,伴钙化和 囊变。显著强化,持续时间较长。边缘光滑锐 利或与甲状腺相连提示为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 状腺肿。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胸内甲状腺肿
Intrathoracic goiter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胸 骨 后 甲 状 腺 肿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诊断要点
• 定位诊断 1 X线:PA,前上纵隔半圆形肿块,宽基底与纵隔相连。游离
缘光滑锐利,上缘模糊。L,上缘连至胸腔入口或直接显示与颈 部肿块相连。透视下随吞咽活动。
生殖细胞瘤 —迷走脱落的胚胎生殖细胞
成熟型畸胎瘤 • 畸胎瘤 不成熟型畸胎瘤
畸胎瘤恶变(癌、肉瘤) • 精原细胞瘤 • 胚胎性癌 • 绒毛膜上皮癌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1.成熟型畸胎瘤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1)单囊性 (2)多囊性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恶性淋巴瘤
临床表现 • 临床症状
• 发热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 纵隔脏器受压症状如呼吸困难 • 临床上表现有病程短、发展快和症状重的特点。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恶性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①纵隔向两侧增宽 ②肿瘤边缘清楚、呈波浪状或呈分叶状。 ③肿瘤常致气管受压、变窄。 ④侧位上,气管透过度下降 ⑤通常无钙化,但何杰金氏病放射治疗后可出现钙化。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CT、MR
• 前上纵隔气管前或气管旁,少数位 于气管后,软组织肿块,与甲状腺 相连。 •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定性诊断
• X线一般不能明确定性,但边缘光滑显示壳状钙化 的甲状腺肿块一般为腺瘤。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CT
• 气管周围软组织肿块, 密度高而不均,伴钙化和 囊变。显著强化,持续时间较长。边缘光滑锐 利或与甲状腺相连提示为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 状腺肿。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胸内甲状腺肿
Intrathoracic goiter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胸 骨 后 甲 状 腺 肿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诊断要点
• 定位诊断 1 X线:PA,前上纵隔半圆形肿块,宽基底与纵隔相连。游离
缘光滑锐利,上缘模糊。L,上缘连至胸腔入口或直接显示与颈 部肿块相连。透视下随吞咽活动。
生殖细胞瘤 —迷走脱落的胚胎生殖细胞
成熟型畸胎瘤 • 畸胎瘤 不成熟型畸胎瘤
畸胎瘤恶变(癌、肉瘤) • 精原细胞瘤 • 胚胎性癌 • 绒毛膜上皮癌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1.成熟型畸胎瘤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1)单囊性 (2)多囊性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纵膈原发性肿瘤(教学课件)
高度提示侵袭性的CT特征:脂肪层完全模 糊、心包增厚、纵膈大血管被包饶、与周 围肺组织的界限不规则、胸膜呈结节状或 弥漫性增厚。
侵袭性胸 腺瘤
畸胎类肿瘤(teratoma)
畸胎瘤在原发于纵膈的肿瘤中,发病率仅 次于神经源性肿瘤及胸腺瘤。绝大多数畸 胎瘤位于前纵膈,以前中纵膈多见,其次 位于前下纵膈。
向下延伸至纵膈内)是胸骨后甲状腺肿的重要征 象之一。
CT表现
胸内甲状腺肿瘤体光滑或呈分叶状,有蒂 或直接与颈部甲状腺相连。伴有纵膈血管 及气管推移表现。
平扫时密度高于正常肌肉组织,密度均匀 或欠均匀,良性者常见斑片状、环状钙化.
增强检查时肿块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接近血 管密度,强化持续时间长。坏死囊变区可 无增强, 钙化灶是本病主要特征(可达 100%)。
纵膈原发肿瘤性病变
病变定位
左图:靠近纵膈的肺内肿 块,与纵膈呈锐角。 右图:纵膈肿块,与纵膈线 呈钝角。
纵膈分区模式图
纵膈的内容上纵膈来自前上纵膈---胸腺、动脉韧带、前纵膈淋巴结、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下纵隔
前纵膈内有胸腺下部、少量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
中纵膈为纵膈下部最宽阔部分,气馁有心包、心和心脏
非侵袭性者多呈密度均匀的致密影,为软 组织密度影,CT值约30-40HU,肿块较大时 可有液化坏死或蛋壳样钙化,增强呈轻至
中等度强化,可成均匀或不规则强化。肿
瘤较大时,可伴有周围大血管的推移,一 般情况下占位效应不明显。
侵袭性胸腺瘤恶性特征表现为有无纵膈脂 肪、心包或胸膜的侵犯。体积多较大,边 界欠清,脂肪线消失,并弥漫分布于大血 管之间。
相连的大血管(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及其分支、上腔静脉、左 和右肺静脉)、膈神经、奇静脉弓等。
侵袭性胸 腺瘤
畸胎类肿瘤(teratoma)
畸胎瘤在原发于纵膈的肿瘤中,发病率仅 次于神经源性肿瘤及胸腺瘤。绝大多数畸 胎瘤位于前纵膈,以前中纵膈多见,其次 位于前下纵膈。
向下延伸至纵膈内)是胸骨后甲状腺肿的重要征 象之一。
CT表现
胸内甲状腺肿瘤体光滑或呈分叶状,有蒂 或直接与颈部甲状腺相连。伴有纵膈血管 及气管推移表现。
平扫时密度高于正常肌肉组织,密度均匀 或欠均匀,良性者常见斑片状、环状钙化.
增强检查时肿块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接近血 管密度,强化持续时间长。坏死囊变区可 无增强, 钙化灶是本病主要特征(可达 100%)。
纵膈原发肿瘤性病变
病变定位
左图:靠近纵膈的肺内肿 块,与纵膈呈锐角。 右图:纵膈肿块,与纵膈线 呈钝角。
纵膈分区模式图
纵膈的内容上纵膈来自前上纵膈---胸腺、动脉韧带、前纵膈淋巴结、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下纵隔
前纵膈内有胸腺下部、少量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
中纵膈为纵膈下部最宽阔部分,气馁有心包、心和心脏
非侵袭性者多呈密度均匀的致密影,为软 组织密度影,CT值约30-40HU,肿块较大时 可有液化坏死或蛋壳样钙化,增强呈轻至
中等度强化,可成均匀或不规则强化。肿
瘤较大时,可伴有周围大血管的推移,一 般情况下占位效应不明显。
侵袭性胸腺瘤恶性特征表现为有无纵膈脂 肪、心包或胸膜的侵犯。体积多较大,边 界欠清,脂肪线消失,并弥漫分布于大血 管之间。
相连的大血管(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及其分支、上腔静脉、左 和右肺静脉)、膈神经、奇静脉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