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纵隔肿瘤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教学课件:原发性纵膈肿瘤

医学教学课件:原发性纵膈肿瘤
原发性纵膈肿瘤
纵隔范围
两边:左右纵隔胸膜。 前为胸骨,后为胸椎。 上达胸廓上口,下止膈肌。
纵隔分区
1. 胸骨柄下缘与T4下缘连线——上下 两部分。
2. 上纵隔——气管——前后纵隔。 3. 下纵隔——心包 气管分杈——前 中 后
三部分。
常见纵隔肿瘤发病部位
l 前纵隔——胸骨后甲状腺 胸腺瘤 畸 胎瘤 皮样囊肿
喉返神经 颈胸交感神经 膈神经 上腔静脉
l 特异症状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胸骨后甲状腺——甲亢 琦胎瘤——咯毛发 豆腐渣状物
诊断
胸部X线检查——CT/MIR:部位 形态 邻近组织
超声——实性 囊性
大小
鉴别诊断
中心型肺癌 胸主动脉瘤
治疗
良性: 一经诊断,早期手术。
恶性:侵入临近器官,或有远距
离转移—
—手术禁忌—放化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一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二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三
l 中纵隔——淋巴瘤 支气管囊肿 心包 囊肿
l 后纵隔——神经纤维
纵隔临床解剖分区图
纵隔肿瘤好发部位图
纵隔分区及肿瘤分部示意图
纵隔肿瘤临床表现
l部位 大小 生长方式 邻近器官关系
良性——无症状 ,恶性——出现症状 常见症状:胸闷 胸痛 呼吸困难 吞咽难
l巨大纵膈肿瘤压迫邻近组织特症状

原发性纵隔肿瘤-精品医学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精品医学课件
方. 根据胚层来源虽可分为: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含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
表皮样囊肿
• 来自外胚层,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牙齿、神经组 织等。
皮样囊肿
来自中、外胚层,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牙齿、 神经 组织等外,还有肌肉、腺体。
畸胎瘤
• 畸胎瘤的来源被认为是由脱离了原始形成体影响的全能性 胚胎细胞而来。有2 个或3 个胚层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 构成.
3.超声扫描 有助于鉴别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
4.放射性核素 I131碘扫描可协助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阳性率 54.5%—88.9%。近年,胸内甲状旁腺、胸腺、肠原性囊肿 和嗜铬细胞瘤也可有同位素扫描帮助诊断。
5.活检 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有助于鉴别淋巴源性肿瘤或其他恶性 肿瘤。
6.气管镜,食管镜,纵隔镜等检查 有助于鉴别诊断,但应用较少。

心包囊肿 支气管囊 肿淋巴瘤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上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胸腺瘤
胸腺瘤 心包囊肿 神经原肿瘤
淋巴瘤
畸胎瘤 支气管囊肿 肠原性囊肿
甲状腺瘤 淋巴管瘤
淋巴瘤
甲状旁腺瘤 血管瘤
脂肪瘤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第28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病理分类
• 由于纵隔内有很多器官和组织,因此肿瘤的种类 很多,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肿瘤的比例约占 10%~30%,以年幼者居多。各种类型的肿瘤中, 以神经原性肿瘤和畸胎类肿瘤为最常见,其次有 胸腺瘤、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等。
• 较为少见
五、临床表现:
• 症状取决于肿瘤的良、恶性、大小、部位、生 长速度、有无内分泌表现,一般说:三分之二 的病人无症状,仅体检时X线发现。

纵隔原发肿瘤PPT课件

纵隔原发肿瘤PPT课件
纵隔原发肿瘤
—概述
临床与病理
➢ 纵隔原发肿瘤(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种类繁多,但各类肿瘤在纵隔内均有好发 或特定部位,因此,了解纵隔内肿瘤的准 确部位,从而能明确诊断。
➢ 纵隔肿瘤早期常无症状,当肿瘤逐渐长大, 压迫或侵及邻近器官,可出现相应压迫症 状,如上腔静脉梗阻、声音嘶哑、Horner 综合征、膈麻痹、吞咽困难等。
纵隔原发肿瘤
—恶性淋巴瘤
临床与病理
➢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发生在 淋巴结的全身性恶性肿瘤。纵隔内病变多 与颈部及周身淋巴结病变同时发生,淋巴 瘤对放射治疗敏感,但很难治愈。
➢ 分Hodgkin病(HD)和non-Hodgin淋巴瘤 (NHL);
➢ 胸内淋巴瘤中,HD多见,NHL少见; ➢ 早期多无症状,中晚期常有发热、乏力、
X线表现
➢ 部位 肿瘤多位于前纵隔中部、心脏与主动 脉连接区。
➢ 形态 良性者多为单侧突出的圆形或卵圆形 肿块,边缘光滑。恶性者多呈分叶状。
➢ 密度 由于含有多种组织,故密度不均,有 时其中可见透明间隙(脂肪),并可有牙 齿及骨骼影。皮样囊肿壁可发生蛋壳样钙 化。
畸 胎 瘤
恶性畸胎瘤 (合并胸水)
➢ 轴面上呈圆形或卵圆形,可见椎骨侵蚀; 矢状面可见椎间孔扩大;冠状面可见瘤体 呈哑铃状,位居椎管内外。
➢ 瘤体内可见囊变区,呈更长T1与T2信号。 ➢ 注射Gd-DTPA后明显强化。
MRI表现
注:MRI扫描在淋巴瘤放疗后的随访中有重 要意义。放疗所致的纤维性肿块在T1、T2 像上都表现为低信号,而复发的肿瘤在T2 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纵隔原发肿瘤
—支气管囊肿
临床与病理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化疗副作用:恶
3 心、呕吐、脱发、 骨髓抑制等
化疗效果:化疗对 原发性纵隔肿瘤有
4 一定的疗效,但需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4
预后因素
1 肿瘤类型:不同类型肿瘤的预后差异较大 2 肿瘤分期: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3 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效果对预后有影响 4 患者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5 患者身体状况:身体状况越好,预后越好 6 肿瘤复发:肿瘤复发会影响预后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 理、呼吸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等
放疗
01
放疗是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治
疗方法之一
02
放疗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03
放疗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恶
心、呕吐等
04
放疗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位置
和大小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设计
化疗
化疗药物:顺铂、
1 紫杉醇、博来霉 素等
化疗方案:根据
2 肿瘤类型和分期 选择不同的化疗 方案
10
其他:如乏力、 头晕、恶心、 呕吐等非特异
性症状
2
影像学检查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X线检查:胸部 X线片,可发现 纵隔肿块
CT检查:高分 辨率CT扫描, 可显示肿瘤的形 态、大小和位置
MRI检查:磁共 振成像,可显示 肿瘤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PET-CT检查: 正电子发射断层 显像,可评估肿 瘤的代谢活性和 转移情况
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肿瘤细胞
01
的形态、结构、生长方式等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检测肿瘤细
02
胞表面抗原的表Βιβλιοθήκη ,辅助诊断基因检测:检测肿瘤细胞基因突

原发性纵膈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膈肿瘤课件
• 临床分法:两种划分的综 合;
常见的纵膈肿瘤
• 纵膈肿瘤的好发部位:
• 前上纵隔:胸腺,胸内甲 状腺肿; • 前下纵隔:畸胎瘤,皮样 囊肿; • 中纵隔:气管、肠、心包 囊肿,淋巴瘤; • 后纵隔:神经源性瘤,椎 旁冷脓肿,动脉瘤;
常见的纵膈肿瘤
• 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交感神经,多位于后纵膈 脊柱旁肋脊区内,单侧多见,长大压迫神经干或 恶变侵蚀时可发生疼痛;
的肾活检标本中能见到,内皮下及 基底膜内电子致密物也偶能发现
需注意的问题
• 易混杂其他病理类型
– MCD – FSGS – MN
MsPGN的治疗
1. 与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治疗相似 2. 肾脏病理变化轻、肾功能正常的肾病综合征
强的松:1mg/(kg.d),8-12周后逐渐减量 环磷酰胺:2mg/(kg.d),累积量6-8g后停药 环孢素A:4-5mg/(kg.d),3个月后渐减量, 若服6个月
2. 硫唑嘌呤没有显著的益处 荐)
(C级推
3. 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联合口服类固醇是首选治疗 (A级推荐)
4. 环孢素A将来可成为膜性肾病的首选,目前可用于 烷化剂禁忌或无效,高度进展危险的病人(B级推荐)
系膜增殖性肾炎
Churg 1970年首先报告系膜增殖性肾炎 光镜: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
停药2周内复发 激素抵抗:初治有效,但随后复发对激素无反应,
或初治对激素无反应(儿童服药5周, 成人服药6周无效)
成人MCD的治疗
强的松:1mg/(kg.d),最大量80mg/d,4-6周
有效 强的松40mg/(m2.d),4-6周
治愈
复发
强的松:1mg/(kg.d) 尿蛋白阴性3d 40mg/(m2.d),×4周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3、刺激或压迫呼吸道症状
剧烈咳嗽(肿瘤刺激肺支气管)。 呼吸困难(压迫呼吸道) 肺不张肺部感染(肿瘤挤压肺组织) 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脓痰甚至咳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压迫大血管症状
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压升高。 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包括有面部上肢肿胀发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重症肌无力
定义:特定部位横纹肌快速运动后疲乏无力。 病因:不清 分类:
眼肌型:眼睑下垂、复视。 躯干型:四肢无力、下肢为甚、瘫痪、头抬不起来。 延髓型:咽喉肌、呼吸肌群无力——呼吸困难。
混合型:多见,为全身多肌群无力。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纵隔囊肿
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而引起。 属良性。 多圆形或椭圆形,壁薄,边缘界限清楚。
胸腺囊肿:前上纵隔,多位于胸骨后。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旁腺瘤,淋巴源性肿瘤( 恶性)等 。
淋巴源性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Hodgkin病等 。肿块常呈双侧性且不规则。淋巴源性肿瘤不宜 手术,多用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膈组织和器官较多、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所 以纵膈区内肿瘤肿瘤繁多;
有的原发、有的转移; 原发肿瘤中以良性多见,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恶
性。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五、常见的纵隔肿瘤
(Common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 )
神经源性肿瘤 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胸腺瘤 纵隔囊肿 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淋巴源性肿瘤 其他肿瘤
发及继发淋巴结肿物最为常见。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原发性纵隔肿瘤PPT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PPT课件

50
术前胸片 术后胸片
51
52
53
副神经节瘤
男性,27岁,反复腹痛,腹泻,伴胸闷、心悸20 余天。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余,180/11mmHg 查体:阴性。 血常规:WBC15.1×109/L,N73%;儿茶酚胺及多巴 胺正常水平 入院后给予降压、抗炎治疗,血压与心律仍有较 大波动 病理:(纵隔)副神经节瘤
38
39
40
41

男,39岁, 发现左颌下肿物半个月” B超:左颌下腺囊性包块,约3.6×1.8cm。 CT:后纵隔内见团块状致密影,右肺静脉,右侧主气管明显 受压,考虑纵隔内占位。 "左颌下腺肿物摘除术",手术顺利, 病理:(左颌下腺)弥漫性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42
7
男,57岁, 体检发现心包囊肿4月余 X:左心隔角处类圆形稍 高密度影。 CT:左侧心膈角区囊肿 考虑(心包来源可能)。 心包囊肿切除术,术中 所见:肿块位于心包。
8
9

患者,女 ,56岁 体检胸片发现右上纵隔占位。 CT平扫:右前上纵隔巨大囊性占位,CT值17HU 病理:(右上纵隔)良性囊性病变.
不均匀强化的瘤灶内低密度影病灶内或其周围多发扭曲扩张的流空血管影男性男性5757岁咽部不适发现前纵隔肿块一周余咽部不适发现前纵隔肿块一周余胸片及纵隔胸片及纵隔ctct均提示前纵隔肿块均提示前纵隔肿块女58岁胸前区疼痛2年加重1周当地就医ct示纵隔畸胎瘤查体无殊x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 影像学表现
1
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肿瘤,种类很多 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胸骨后不适及隐痛。 肿瘤长大后压迫或侵犯周围器官结构:上腔静脉受压,气管 受压,喉返神经受压,交感神经受压,迷走神经受压,膈 神经受压,食道受压等等。 特征性的表现: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破入支气管,可咳出毛发 及皮脂物;1/3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10%重 症肌无力患者可有胸腺瘤);胸骨后甲状腺肿可有甲状腺 功能亢进表现。

原发性纵膈肿瘤诊断与治疗PPT

原发性纵膈肿瘤诊断与治疗PPT

疾病危害与并发症
呼吸困难:肿瘤压迫气管 或支气管,导致呼吸困难
胸痛:肿瘤压迫胸壁或胸 膜,导致胸痛
声音嘶哑:肿瘤压迫喉返 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吞咽困难:肿瘤压迫食管, 导致吞咽困难
心律失常:肿瘤压迫心脏, 导致心律失常
恶性肿瘤转移:原发性纵 膈肿瘤可能发生恶性转移, 影响其他器官功能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CT、
恶性肿瘤:如神经源性肿瘤等,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容易转移。
发病机制与病因
添加项标题
发病机制: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
添加项标题
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
添加项标题
遗传因素:某些原发性纵膈肿瘤具有家族遗传性,如神经纤维瘤病等。
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心理支持:提 供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恐惧等
负面情绪
康复指导:指 导患者进行适 当的康复训练, 提高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提 供营养指导, 帮助患者保持 良好的营养状

家庭支持活照顾
定期复查与随访
定期复查:每 3-6个月进行 一次胸部CT检

随访时间:术 后1年、3年、
5年、10年
随访内容:包 括胸部CT、心 电图、血常规

随访目的:及 时发现复发或 转移,及时治

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原发性纵膈 肿瘤
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正在研发中,有 望提高治疗效果
内分泌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激素依赖性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 他莫昔芬、氟维司群等
其他治疗手段

原发性纵隔肿瘤健康宣讲PPT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健康宣讲PPT课件
原因:纵隔肿瘤的具体原因不明,但可 能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二、常见的纵 隔肿瘤类型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胸腺瘤:最常见的良性纵隔肿 瘤,多见于年轻人,预后良好 淋巴瘤:常见的恶性纵隔肿瘤 ,由淋巴细胞非正常增殖引起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神经组织的肿瘤 ,有良性和恶性两种
三、纵隔肿瘤 的症状和体征
定期检查:对于有家族遗传史或其他高 风险人群,定期接受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纵隔肿瘤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原发性纵隔肿 瘤健康宣讲PPT
课件
目录 一、纵隔肿瘤概述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征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五、纵隔肿瘤的预防和生活护 理
一、纵隔肿瘤 概述
一、纵隔肿瘤概述
什么是纵隔肿瘤:指发生在纵 隔(胸腔中央)部位的肿瘤 分类:按病理类型分为良性肿 瘤和恶性肿瘤
一、纵隔肿瘤概述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
预后:预后取决于纵隔肿瘤的类型和病 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提高预后
五、纵隔肿瘤 的预防和生活
护理
五、纵隔肿瘤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和生 活护理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如烟尘 、化学物质等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规律锻炼、定期体检 等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五、纵隔肿瘤的预防和生 活护理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 征
呼吸困难:由于纵隔肿瘤压迫 气道或肺组织引起 咳嗽和咳痰:可能是纵隔肿瘤 刺激气道引起的症状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 征
胸痛:由于纵隔肿瘤压迫胸部组织或神 经引起
四、纵隔肿瘤 的诊断和治疗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
临床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CT 扫描和活检 治疗方法:根据纵隔肿瘤的类 型和病情,可以选择手术切除 、放疗或化疗等方法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重症肌无力
定义: 特定部位横纹肌快速运动后疲乏无力。 病因: 不清
重症肌无力
分类:
眼肌型:眼睑下垂、复视、 躯干型:四肢无力、下肢为甚、瘫痪、 抬不起头 延髓型:咽喉肌、呼吸肌群无力——呼吸 困难。 混合型:多见,为全身多肌群无力。
典型病例
病史简介
患者 男性 16岁 主诉:复视伴眼睑下垂两年。
原发性纵隔肿瘤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新疆医科大一附院 胸外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纵隔的定义和解剖,纵隔的临床解 剖分区,常见的纵隔肿瘤及好发部位、临 床表现及有助于诊断的辅助检查。 2.熟悉纵隔的分区。 3.掌握常见的纵隔肿瘤及好发部位。 4.熟悉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下纵隔
inferior mediastinum
前纵隔(气管、心包前) 下纵隔 中纵隔(心脏、气管分叉) 后纵隔(气管、心包后)
三、好发部位
common sites
纵隔肿瘤好发部位
前上纵隔: 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
前(下)纵隔:畸胎瘤、皮样囊肿
后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食管囊肿
中纵隔: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
思考题 Question
1.简述纵隔的分区?
2. 列 举 出 常 见的 原 发性 纵 隔肿 瘤 及 部 位 (至少3种)?
3.试述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 原则?
参考书目
《现代胸外科学》,主编:黄孝迈,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3年5月第2版,定价:25.60元 《普通胸部外科学》上、下册,主编:F.GRIFFITH PEARSON ETC,主译:赵凤瑞,辽宁教育出版社,定价: 448.00元 《胸外科学》主编:张效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年5月第一版,定价:51.40元 《现代胸外科学》,主编:徐乐天,科学出版社,2004 年8月第一版,定价:158.00元 《现代肿瘤学》,主编:汤钊酋,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年3月第4版,定价:109.00元 《现代胸腔镜外科学》,主编:陈鸿义、王俊,人民卫 生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定价:27.0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胸腺,退变不全/残留
➢ 男,18岁
➢ 男,20岁,胸腺退化脂肪变
胸腺瘤
➢ 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前纵 隔内肿瘤的50%。
➢ 多见于35岁以上成人,发病高峰45~55。无显著性别差别。
➢ 1999年WHO胸腺瘤分为
A型 AB型
良性胸腺瘤或非侵袭性胸腺瘤
B1、B2、B3型 C型
➢ 女,82岁, ➢ X:左前纵隔占位。 ➢ CT:左前纵隔囊性占位,CT值12HU。 ➢ 胸腺囊肿。
➢ 患者,男,40岁,胸痛半月,当地发现右 纵隔肿瘤,囊肿可能,
➢ X:右上纵隔肿块。 ➢ MRI :右侧后上纵隔考虑支气管囊肿。
正常胸腺
10岁以下:四方形或梯形。密度均匀,与胸壁肌肉相近或稍高。侧缘常 隆起,偶呈平直或凹陷。
原发性纵隔肿瘤优秀课件
➢ 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肿瘤,种类很多
➢ 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胸骨 后不适及隐痛。
肿瘤长大后压迫或侵犯周围器官结构:上腔 静脉受压,气管受压,喉返神经受压,交 感神经受压,迷走神经受压,膈神经受压, 食道受压等等。
特征性的表现: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破入支气 管,可咳出毛发及皮脂物;1/3胸腺瘤患者 有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10%重症肌无力 患者可有胸腺瘤);胸骨后甲状腺肿可有 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 女,66岁
➢ 消瘦伴胸闷1年,加重1月,
➢ X:中上纵膈增高增宽 ,右下胸膜改变。
➢ CT:前上纵隔占位,侵袭性胸腺瘤可能伴上腔静 脉受累,淋巴瘤或肺癌淋巴结转移待排;右肺多 发结节灶,右侧前胸壁结节灶,考虑肿瘤转移; 两侧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心包腔及右颈根 部少量气体密度影,请结合临床。
不同纵隔分区的常见肿瘤
➢ 前上纵隔胸廓入口区,伴有气管受压移位 和变形:成年多为甲状腺肿瘤,儿童常为 淋巴管瘤。
➢ 前纵隔前纵隔区心脏大血管交界 :胸腺瘤, 生殖细胞瘤(畸胎瘤、皮样囊肿等等)
➢ 前下纵隔心膈角区:心包脂肪垫、脂肪瘤 及心包囊肿
➢ 中纵隔:淋巴类肿瘤,其次气管支气管囊 肿
➢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10~20岁:三角形(或箭头样)或双叶形,密度均匀。 20~30岁:三角形,边界清晰,逐渐开始萎缩、退化。部分腺体由脂肪
组织替代。CT值略低于肌肉组织。侧缘平直或稍凹陷,此期 如轮廓隆起,应疑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 30~40岁: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CT值明显下降, 脂肪替代过程速度 最快。 40~60岁:50%以上几乎完全被脂肪所替代,但维持正常胸腺形状大小。 CT呈脂肪密度,部分残留胸腺组织呈条索状或小结节状软组 织阴影,一般直径不超过7mm。 60岁以上:完全萎缩并被脂肪取代,体积明显缩小。
➢ 非畸胎类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癌、 内胚窦瘤、绒毛膜上皮癌及混合型生殖细 胞瘤等。后几种较少见,几乎为恶性肿瘤
➢ 均多见于年轻男性。
➢ 影像学:分叶状肿块,无脂肪及钙化,肿 瘤常有明显的坏死及囊变,呈浸润性生长, 增强扫描可见肿瘤中心的低密度区内有强 化的间隔。
➢ 影像学难以与纵隔同区域的其他恶性肿瘤 鉴别,某些特殊类型如内胚窦瘤、绒癌可 有特殊标记物(AFP、HCG)升高。
➢ 男,57岁,
➢ 体检发现心包囊 肿4月余
➢ X:左心隔角处类 圆形稍高密度影。
➢ CT:左侧心膈角 区囊肿考虑(心 包来源可能)。
➢ 心包囊肿切除术, 术中所见:肿块 位于心包。
➢ 患者,女 ,56岁 ➢ 体检胸片发现右上纵隔占位。 ➢ CT平扫:右前上纵隔巨大囊性占位,CT值
17HU ➢ 病理:(右上纵隔)良性囊性病变.
➢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 病理:(肺穿刺活检)纤维组织内见低分化癌浸润
生殖细胞瘤
➢ 常见良性类型: ➢ 皮样囊肿及畸胎瘤; ➢ 畸胎瘤多较年轻,常位于前中区、前下区,
少数发生于后纵隔(8%) ➢ 常含四种不同密度组织成分(脂肪、液体、
软组织、钙化),特征性表现-肿块内脂液 平面,少数病例可既无脂肪也无钙化
➢ 男,19岁
➢ 手抖无力三年余,脚痛伴胸口痛1月余,无 明显诱因出现手抖无力、书写不灵活,当 地CT示前纵隔占位,现自觉加重,出现走 路脚痛,胸口痛,无眼睑下垂,无口角偏 斜。
侵袭性胸腺瘤 胸腺癌
胸腺瘤的表现
➢ 多见于前纵隔心大血管交界区。 ➢ 胸腺局部膨大突出,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
影;多偏向一侧,周围血管推移,易囊变 ➢ 侵袭性者年龄较大(多大于40岁),多明
显分叶、坏死囊变,强化明显,纵隔脂肪 线消失。 ➢ 钙化非特异性,多发斑点状多见于侵袭性 胸腺瘤
女,46岁, 体检发现纵隔占位1周, 病理:(纵隔)胸腺瘤(B2型)
➢ CT:前上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两侧胸腔积液。
➢ MRI:前中上隔占位,考虑畸胎瘤。
➢ 病理:已破组织,大小11.5X10X5cm,切面淡黄 色、结节状,镜示:囊壁组织及结节由皮脂腺、 汗腺、毛囊、神经及肌肉脂肪构成,多灶可见坏 死,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见细胞浸润,肿物周围 可见胸腺组织。
➢ (前上纵隔)成熟性畸胎瘤
纵隔囊肿
➢ 纵隔囊肿来源很多,种类很多 ➢ 表现为液体密度/信号,边界清晰,其位置
可提示来源。
➢ 囊肿成分发生改变(出血,炎症等),囊 液含蛋白成分或出血时密度或信号改变
➢ 心包囊肿位于前肋膈角,气管支气管囊肿 位于中纵隔气管支气管旁 ,食道囊肿位于 后纵隔食道旁,胸腺囊肿位于前纵隔心大 血管交界区。
➢ 常用影像学方法:X线、CT、MRI
诊断步骤 ➢ 1.发现病灶 ➢ 2.病灶定位 ➢ 3.组织特性分析:实性、囊性和脂肪性病变;
囊液的蛋白成分或出血 ➢ 4.定性诊断(良恶性、肿瘤种类、鉴别诊断) ➢ 纵隔肿瘤需结合部位、影像特征、临床综合
考虑。
➢ 纵隔分区 ➢ 1.六分区法: ➢ 2.七分法: ➢ 3.五分法 ➢ 4.九分法
➢ 女,22岁,
➢ 发现前纵隔占位4天
➢ CT:前上纵隔软组织密度 影,内结构、密度混杂, 可见液性、脂肪性、钙化 性不等密度影,增强后实 性病灶呈不均匀性轻度强 化。
➢ 前纵隔内占位,畸胎瘤可 能性大,
➢ 女,11岁,
➢ 胸痛1月余。当地医院就诊,查CT示“1.前中纵 隔含脂肪组织肿瘤,考虑畸胎瘤;2.两侧胸腔少 量积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