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髓

合集下载

延髓

延髓

延髓延髓居于脑的最下部,与脊髓相连;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

延髓在脊髓的直接上延部分,是脑干的后段。

延髓调节控制机体的心搏、血压、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延髓的局部损害常危及生命,故被看作机体的生命中枢。

延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许多感觉和运动纤维传导的必经之路。

其中一些上行冲动能影响大脑皮层的功能,对维持觉醒和产生睡眠有重要作用。

向下的冲动参与了肌紧张和躯体运动的调节。

另外,延髓内一些神经核团接受内脏感觉传入,参与内脏运动及腺分泌的调节。

延髓之内具有与生命活动有关的中枢结构。

1.心血管中枢。

利用定位仪电刺激延髓不同部位,发现第Ⅳ脑室头端外侧背部的网状结构的广大区域都可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这区域叫做加压区;刺激延髓尾端内侧腹部网状结构时,出现心搏减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此结构叫做减压区。

这两个区域之间在功能上有协调关系,并保持着适度的紧张性活动等。

2.加压中枢。

延髓网状结构中属加压区的神经核有巨细胞网状核、外侧网状核。

它们通过网状脊髓束下行纤维至脊髓胸1~腰3灰质侧角,发出交感缩血管纤维。

静息情况下其节前纤维每秒钟发放1~2次冲动,使小动脉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紧张度,维持了外周阻力。

加压区的兴奋常引起全身性加压反应。

3.心加速中枢。

加压区中控制心脏活动的神经集团,也分布在延髓网状结构内。

通过网状脊髓束与上胸段T1~5,6,脊髓灰质侧角发生联系,再支配心脏的窦房结、心房肌、房室结和心室肌,使心搏加速加强。

4.减压中枢。

延髓的孤束核、旁正中网状核和中缝核均属此区。

它们接受窦神经等的传入冲动,再发出第2级纤维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中具有缩血管作用的神经核团,如巨细胞核,使后者处于抑制状态,减少其传出冲动,从而降低小动脉平滑肌紧张性,出现减压效应。

5.心抑制中枢。

延髓迷走神经的疑核及其周围的网状结构。

由此发出的迷走神经分布在心房的窦房结、心房肌、房室结等,有使心搏变慢,心缩力减弱的作用。

平时该中枢紧张性较高,经常发放下行冲动,使心搏不致过快,称为迷走紧张。

延髓

延髓
14
2)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来自对侧脊髓后角的脊髓丘脑束在 脑干的外侧区上行,终止于腹后外 侧核。
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触觉。
脊髓丘脑束 spinothalamic tract
3)三叉丘系trigeminal lemniscus:
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发出纤 维交叉后组成三叉丘系。与内侧 丘系经核而
面神经丘facial colliculus
成。
舌下神经三角
hypoglossal
triangle
迷走神经三角 vagal triangle
界沟 sulcus limitans 前庭区 vestibula area 听结节 acoustic tubercle 正中沟medi sulcus
7
(2)脑干的纵向区分
脑干的结构可以纵向的组合成四个平行的部分:
顶盖上区
中脑部称为顶盖 上丘
室 腔 顶部:的
下丘 脑桥的顶部为上、下髓帆
后 方
延髓上部的顶为第四脑 室脉络丛和脉络组织
延髓下部的顶为后 索及薄、楔束核
室腔部: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延髓下部的中央管
被盖:室腔前方的广大区域
基底部:中脑的大脑脚底、脑桥部 的基底和延髓的锥体
滑车神经 trochlear n.
展神经abducens n.
面神经facial n. 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 n.
迷走神经vagus n.
副神经accessory n.
11
(二)非脑神经核:属于中继核团
1)薄束核与楔束核nucleus gracilis and cuneatus :
橄榄 oliva
舌咽神经

延髓损伤常见原因

延髓损伤常见原因

延髓损伤常见原因
延髓损伤是指发生在延髓部位的损伤,延髓是位于脑干最底部的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它连接着大脑和脊髓,负责传递神经冲动和控制呼吸、心脏功能以及大部分基本的生理功能。

延髓损伤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突发性外力:包括交通事故、跌倒、运动伤害等突发性外力的作用,如头部直接受到撞击、冲击、挤压等。

2. 脊髓损伤蔓延:延髓作为脑干的结构之一,与脊髓连通,当发生脊髓损伤时,损伤可能蔓延至延髓,导致延髓损伤。

3. 中风:中风是指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脑组织缺氧,造成神经细胞死亡。

当中风发生在延髓附近的血管时,延髓可能会受到损伤,引起功能障碍。

4. 肿瘤:脑干肿瘤是延髓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肿瘤的压迫和浸润都会对延髓造成损伤。

5. 感染和炎症:延髓周围的组织和脑干本身可能会受到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和炎症,导致延髓损伤。

这种情况常见于脑膜炎和脑内炎症。

6. 先天性畸形:某些先天性畸形可能影响延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如先天性纵
隔囊肿、Chiari畸形等。

7.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脑干和延髓,导致损伤。

8. 药物或毒物的暴露:某些药物或毒物的长期暴露也可能对延髓产生损伤,如长期使用酒精、药物滥用等。

除了上述常见的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潜在的原因可能导致延髓损伤,如遗传疾病、放射线暴露、代谢性疾病等。

总结起来,延髓损伤的常见原因包括突发性外力、脊髓损伤蔓延、中风、肿瘤、感染和炎症、先天性畸形、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或毒物的暴露等。

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延髓损伤的发生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延髓肿瘤的诊断标准

延髓肿瘤的诊断标准

延髓肿瘤的诊断标准
延髓肿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延髓肿瘤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运动障碍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肿瘤压迫延髓或邻近结构有关。

2. 影像学检查: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延髓部位的异常肿块,并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3. 病理学诊断: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4. 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等,以辅助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延髓肿瘤的诊断标准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延髓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延髓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延髓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延髓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溶栓治疗:在患者发病后的3-4.5小时内,通过使用纤溶酶
原活化物(tPA)等药物来溶解血管内的血栓。

这种治疗方法
可以恢复血液流动,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但需严密监测患者的情况,因为溶栓药物有可能引发出血并导致其他并发症。

2. 血管成形术:通过导管在血管内植入支架或使用球囊扩张血管,以缓解血流受阻的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恢复血液供应,减轻症状,并预防进一步的梗塞发生。

但是,手术风险较高,需要谨慎考虑。

3. 支持性治疗:在治疗延髓梗塞时,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支持性治疗,包括呼吸支持、监测血压和心率、导管管理等。

这些措施旨在维持体循环和基本生命功能,预防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 康复治疗:对延髓梗塞幸存者来说,康复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康复过程中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运动、语言和日常生活能力。

延髓梗塞的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及早就医、积极治疗可以提高预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延髓麻痹的治疗方案

延髓麻痹的治疗方案

延髓麻痹,又称延髓性麻痹,是一种神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咀嚼困难等症状。

延髓麻痹的病因复杂,包括多发性硬化、淀粉样变性、帕金森病等。

本文将针对延髓麻痹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药物治疗1. 抗胆碱酯酶药物:抗胆碱酯酶药物是治疗延髓麻痹的首选药物,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从而改善肌肉收缩功能。

常用的抗胆碱酯酶药物有:(1)多奈哌齐:每次5mg,每日2次。

(2)安非他酮:每次10mg,每日3次。

(3)雷沙司丁:每次10mg,每日3次。

2. 抗抑郁药物:部分患者伴有抑郁症状,可选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有:(1)氟西汀:每次20mg,每日1次。

(2)舍曲林:每次100mg,每日1次。

3.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可减轻神经元损伤,改善症状。

常用的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有:(1)加巴喷丁:每次300mg,每日3次。

(2)普瑞巴林:每次150mg,每日3次。

二、康复治疗1. 吞咽训练:吞咽训练是治疗延髓麻痹的关键,旨在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吞咽反射训练:通过口腔、舌、喉部肌肉的协调运动,增强吞咽反射。

(2)唾液控制训练:通过口腔、舌部肌肉的协调运动,控制唾液分泌。

(3)食物形态训练:调整食物的形态,使其易于吞咽。

2.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的言语清晰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呼吸控制训练:通过呼吸控制,改善言语的节奏和音量。

(2)共鸣训练:通过共鸣训练,提高言语的清晰度。

(3)语言表达训练:通过语言表达训练,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姿势训练:姿势训练旨在改善患者的坐姿、站姿,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方法如下:(1)坐姿训练:通过坐姿训练,提高患者的坐姿稳定性。

(2)站姿训练:通过站姿训练,提高患者的站姿稳定性。

三、中医治疗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具有补气养血、祛瘀通络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延髓手术方案

延髓手术方案

延髓手术方案1. 简介延髓手术是一种治疗延髓病变或压迫的手术方法,通过切除或减压延髓病灶,以缓解病情和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

本文将介绍延髓手术的手术方案、注意事项以及手术后的护理措施。

2. 手术方案2.1 术前准备在进行延髓手术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完善的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疾病历史、症状及体征等信息; - 定期进行各项相关检查,包括MRI、CT等影像学检查; - 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状况,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预期效果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2.2 手术过程延髓手术的具体方案根据病变的类型和位置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常见的延髓手术方案之一:步骤1:患者安置和麻醉将患者置于手术床上,并进行全身麻醉。

通常采用静脉麻醉的方式,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手术的安全性。

步骤2:头部定位和固定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在头架上,并通过头枕和带子等设备固定头部,确保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和手术的精确性。

步骤3:手术切口在患者头部进行消毒和铺洞巾后,医生通过精确的切口进入手术区域。

切口通常位于枕骨的下缘。

步骤4:延髓探测医生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等工具,小心地切开软组织,暴露延髓。

通过仔细观察和探测,确定延髓的位置、形态和血供情况。

步骤5:切除或减压病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切除延髓上的病灶或通过减压手术缓解病变对延髓的压迫。

手术方法包括切除、切缝和减压等多种方式。

步骤6: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后,医生用生物胶或缝合线封闭切口,并进行适当的止血处理。

确保手术区域干净、无感染,并注意患者的血压、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2.3 术后护理延髓手术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和恢复正常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及时止痛和控制感染;•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意识、言语、肢体活动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和排泄情况,保证营养和水分的平衡;•定期进行复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延髓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延髓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延髓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延髓梗塞,是指延髓部分血管发生梗塞,导致延髓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延髓
是脑干的一部分,控制着呼吸、心跳和血压等重要功能,因此一旦发生延髓梗塞,常常会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延髓梗塞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提高治愈率。

首先,对于急性期的延髓梗塞患者,最重要的是迅速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
是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梗塞部位的血液供应,从而减轻梗塞对脑干功能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这些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率。

其次,对于慢性期的延髓梗塞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
的一环。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职业康复等多个方面,通过专业的康复师指导,患者可以逐步恢复部分受损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此外,对于延髓梗塞患者的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
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情,对疾病进行积极的应对。

总的来说,针对延髓梗塞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康复训练
和护理工作,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当然,对于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个体化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制定,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延髓梗塞患者重获健康,重返美好的生活。

延髓手术方案

延髓手术方案
4.手术过程
(1)消毒、铺巾。
(2)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颅骨。
(3)钻孔,去除颅骨,暴露硬脑膜。
(4)剪开硬脑膜,暴露延髓。
(5)根据病变性质,采取相应手术方法,如切除肿瘤、处理血管畸形等。
(6)严密止血,逐层缝合。
5.术后处理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2)给予抗感染、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
二、手术指征与排除标准
1.手术指征
-延髓区域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血管畸形等。
-延髓病变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宜进行药物治疗的延髓病变。
2.排除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一般状况差,无法承受手术。
-存在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
-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治疗。
-评估患者心、肺、肝、肾功能,确保手术安全。
-完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2.术前准备
-签署手术同意书。
-实施术前禁食、禁水。
-皮肤准备、备血、备药。
3.麻醉与体位
-采用全身麻醉。
-患者取俯卧位,头部适当抬高。
4.手术步骤
-常规消毒、铺巾。
-后正中入路,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颅骨。
-颅内出血:及时复查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再次手术。
-神经功能障碍:加强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加强护理。
六、手术效果评估
-术后短期效果: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
-术后长期效果:随访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恢复状况。
本方案为延髓手术提供了严谨、人性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手术的合法合规性。在实际操作中,手术团队需严格遵循手术规范,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针对患者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手术策略,以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medulla oblongata

medulla oblongata
在延髓心血管中枢对心血管的调节方面研究最多的,是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减压反射(见循环系统)。这一反射对正常血液循环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调整中枢不仅在延髓内,也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分,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中脑、脑桥的中轴网状结构内,都有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它们在解剖上并不处于严格的局限区域,功能上也不是孤立的。延髓因集中了一些心血管反应的神经核群,而且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传出冲动多由延髓集中下传,故被视为心血管调节的基本中枢。
延髓对肌紧张的调节 延髓中央的网状结构控制着肌紧张,在保持姿势中有重要作用。根据对肌紧张的作用,可将脑干网状结构划分为易化区和抑制区。易化区范围较大,分布在广大脑干的中央区域,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仅占其中一小部分。抑制区范围较小,位于延髓尾侧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分。延髓通过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直接控制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也可间接通过γ环路来调节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水平以维持肌紧张。平时易化区和抑制区的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使肌紧张不致过高或பைடு நூலகம்低(见脑干网状结构)。
心加速中枢 加压区中控制心脏活动的神经集团,也分布在延髓网状结构内。通过网状脊髓束与上胸段T1~5,6脊髓灰质侧角发生联系,再支配心脏的窦房结、心房?⒎渴医岷托氖壹。 剐牟 铀偌忧俊?
有些学者对延髓内存在局限的加压区及心加速中枢表示异议。认为加压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分布着,即中枢神经系统接受某些刺激发生交感性反应时,其中往往包括心血管反应。提出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心肌收缩力量加强等反应是普遍性交感反应的一个部分,而且是最常出现的反应。
呼吸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它们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干和脊髓等部位,起着不同的作用,但一般认为基本的呼吸中枢在延髓,特别是闩的附近(见呼吸)。

延髓及其内部结构

延髓及其内部结构
连脑神经非脑神经核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复合体cranialnervenucleicranialnervenuclei脑神经核来的头颈部骨骼肌specialvisceralmotorefferentnucleisve特殊内脏运动核支配由鳃弓演化而来的骨骼肌如面肌咀嚼肌咽喉肌等generalvisceralmotorefferentnucleigve一般内脏运动核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Cochlear nucleus Vestibular nuclei Nu. of solitary tract

lemniscus三叉丘系
★ General somatic sensory nuclei
Nucleus
Mesencephalic nucleus of trigeminal n. Pontine nucleus of trigeminal n.
Site
Midbrain
Cranial n.

Function


White matter Reticular formation of brain stem 脑干网状结构 Central canal
(一)延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gray mtter(室底灰质):
脑神经核:连Ⅸ、Ⅹ、Ⅺ、Ⅻ脑神

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楔束核、 下橄榄复合体
Cranial nerve nuclei 脑神经核
★ Visceral sensory nuclei ( general and special )

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 孤 束核 -VII、IX、X
★ Visceral sensory nuclei
special )

延髓的功能主治

延髓的功能主治

延髓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延髓?延髓是人体脑干的重要部分,位于脑桥与脊髓之间。

它是连接大脑与脊髓的桥梁,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2. 延髓的主要功能2.1 呼吸控制功能延髓是呼吸中枢之一,负责调节呼吸节律和深浅。

它通过感受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调节呼吸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维持正常的呼吸。

•控制呼吸节律;•调节呼吸深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2.2 循环系统控制功能延髓还负责调节心率和血压,维持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

•控制心率;•调节血压;•维持循环系统正常工作。

2.3 消化系统控制功能延髓通过与内脏神经系统的交流,调节消化器官的功能,保持消化系统正常运作。

•控制胃肠蠕动;•调节胃酸分泌;•维持正常消化功能。

2.4 咽喉控制功能延髓与咽喉部位紧密相连,负责调节咽喉的运动,包括吞咽和说话等功能。

•控制吞咽动作;•参与语音发声。

2.5 平衡和姿势控制功能延髓通过与小脑等部位的协调,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的稳定。

•保持身体平衡;•维持姿势的稳定。

3. 延髓功能主治由于延髓承担着多项重要功能,当延髓功能受损时,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保持延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3.1 呼吸系统疾病延髓的呼吸控制功能异常会导致呼吸困难、无法正常呼吸等症状。

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如中枢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可能与延髓功能异常有关。

3.2 循环系统疾病当延髓无法有效调节心率和血压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循环系统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对人体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3.3 消化系统疾病延髓功能异常还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失调,如胃肠痉挛、胃酸过多等。

这些疾病会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3.4 神经肌肉疾病延髓异常还可能引发神经肌肉疾病,如面瘫、吞咽困难等。

这些疾病会对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困扰。

3.5 平衡和姿势障碍当延髓与小脑等部位的协调失调时,可能导致平衡和姿势障碍。

这些疾病会影响行走、站立等基本活动。

4. 总结延髓是人体重要的神经控制中枢,承担着呼吸、循环、消化、咽喉以及平衡和姿势控制等多项功能。

延髓

延髓

谢谢观看
生理功能:
延髓的主要机能是调节内脏活动,许多维持生命所必要的基本中枢(如呼吸、循环、消化等)都集中在延髓, 这些部位一旦受到损伤,常引起迅速死亡,所以延髓有“生命中枢”之称。延髓如保持完整,即使上位部分损伤, 呼吸、循环等功能仍能暂时维持,不致立即死亡。
双侧内侧梗死:
(一)简介: 延髓位于脑干的最下端,因其血供较脑干其他部位更为丰富,延髓发生梗死的机会少于脑桥、中脑,延髓梗 死占后循环梗死的5%以下,延髓内侧梗死多与椎动脉闭塞有关,而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则多由一侧椎动脉闭塞合并 血管变异导致。 (二)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和体征:四肢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深浅感觉异常,偏瘫,呼吸困难及意识障碍。 (三)影像学表现: 磁共振平扫检查显示,双侧延髓内侧长T1和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高信号,呈特征性的“心型”外观。
内部结构:
延髓的内部结构与脊髓相似,有连接脊髓和大脑的纤维束通过,还有舌咽、迷走、副、舌下四对脑神经的运 动核和终止核。延髓的灰质和白质关系,自脊髓向上逐渐出现改变。首先在延髓下端出现锥体交叉,切断了灰质 前角;其次在延髓闭锁段的上部,出现丘系交叉:其三在延髓的开放部,出现橄榄体和绳状体的形成;其四中央 管敞开,脊髓的中央灰质形成第四脑室底的灰质,其中含有脑神经核;最后第四脑室底的灰质与下橄榄核之间的 部分,由于纵横纤维把灰质分隔,形成网状结构。
延髓
医学领域术语
目录
01 内部结构:
03 双侧内侧梗死:
02 生理功能:

如倒置的圆锥形,其下界在平齐枕骨大孔处与脊髓连接,上界的腹侧面以一横沟与脑桥相隔,背侧面构成菱 形窝的下半部。延髓的外形与脊髓相类似,其沟裂都为脊髓同各沟裂的延续,在腹侧面,前正中裂的两侧各有一 纵行隆起,称锥体,它系由皮质脊髓束的纤维构成。在锥体下方,70~90%的纤维左、右交叉,称锥体交叉。在 锥体外侧又有一对卵圆形的隆起,称橄榄体,两者之间隔以前外侧沟,有舌下神经根自此沟出脑。在橄榄体外侧 的纵沟内,从上往下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根出脑。在背侧面,后正中沟的两侧有一对突起,称薄束结 节(棒状体),是薄束向上延续的扩大部,其深面有薄束核。在薄束结节的外侧又有另一对突起,称楔束结节, 是楔束向上延续的扩大部,其深面有楔束核。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有一对小脑下脚或绳状体,是粗大的纤维束, 由进入小脑的纤维组成。

延髓梗塞针灸治疗方案

延髓梗塞针灸治疗方案

一、引言延髓梗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延髓血管阻塞导致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障碍。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对于治疗延髓梗塞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针对延髓梗塞的针灸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延髓梗塞的病因病机1. 病因:延髓梗塞的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

2. 病机:延髓梗塞的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脉络瘀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肢体功能障碍。

三、延髓梗塞的针灸治疗方案1. 基础治疗(1)体位: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

(2)选穴:主穴:百会、风府、风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根据具体症状加减,如头晕、头痛者加太阳、风池;肢体麻木、无力者加合谷、阳陵泉;言语不清者加廉泉、通里。

(3)操作方法:采用针刺法,选用0.30mm×40mm毫针,快速刺入穴位,行针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 针灸辅助治疗(1)穴位注射:取穴位百会、风府、风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或维生素B1、维生素B12,每次注射2ml,每日1次。

(2)电针:取穴位百会、风府、风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连接电针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2Hz,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

(3)艾灸:取穴位百会、风府、风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采用温和灸法,每次灸15分钟,每日1次。

3. 中药辅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选用以下中药方剂:(1)通络活血方: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丹参、牛膝、地龙、全蝎。

(2)熄风止痉方:钩藤、天麻、石决明、珍珠母、全蝎、蜈蚣、僵蚕。

(3)补益肝肾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

四、注意事项1. 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2. 针灸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

脑干综合征(延髓)

脑干综合征(延髓)

脑干病变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

病变水平的高低可依受损脑神经进行定位,如第Ⅲ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中脑;第V、VI、VII、VIII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脑桥;第IX、X、XI、XII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延髓。

脑干病变多见于血管病、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等。

首先,我们需了解临床上最常见的延髓综合征包括两个,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 syndrome(瓦伦贝格综合征);延髓内侧综合征,又称Dejerine syndrome(德热里纳综合征)。

【记忆诀窍:洼地(W,D)】其次,我们需掌握一些重要的“共性”和“个性”的知识,即有些结构贯穿脑干全程,有些结构仅出现在脑干的某个层面。

1、共性:即贯穿脑干全程的结构(1)贯穿脑干的传导束1)下行传导束①锥体束:支配随意运动;②红核脊髓束:支配肢体的屈肌运动;③顶盖脊髓束:兴奋对侧颈肌及抑制同侧颈肌活动;④中央被盖束:主要是锥体外束,连接红核和下橄榄核。

2)上行传导束①脊髓丘脑束:支配对侧肢体痛觉、温度觉;②内侧丘系:支配对侧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3)含上下行传导束的结构①内侧纵束:协同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②网状结构:分为 a.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保持觉醒;b.下行网状激活系统:它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即加强或者减弱肌肉的活动状态;③自主神经传导束:调节唾液分泌;调节血压;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呼吸、吞咽、呕吐反射、摄食等。

(2)贯穿脑干的颅神经核:三叉神经核(包括中脑核、感觉主核、脊束核)。

三叉神经感觉纤维:第1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半月节位于颞骨岩尖三叉神经压迹处,颈内动脉的外侧和海绵窦的后方。

三叉神经半月节与脊髓后根神经节相似,含假单极神经细胞,其周围突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个分支,分布于头皮前部和面部的皮肤及眼、鼻、口腔内黏膜,分别经眶上裂、圆孔及卵圆孔入颅。

延髓麻痹的诊断标准

延髓麻痹的诊断标准

延髓麻痹主要表现为构音不清,进食时出现呛咳,主要是延髓损伤,导致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和迷走神经三种颅神经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性。

延髓麻痹,也可称为球麻痹或真球麻痹,常见于延髓的病变、脑血管病,如Wallenberg 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延髓麻痹也会出现假性球麻痹,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延髓受双侧的大脑半球支配。

若只是一侧的大脑半球有病变,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只有两侧的大脑半球上运动神经元都出现了病变,才会引起假性球麻痹,同时也会出现构音不清、说话声音嘶哑、吞咽呛咳的症状,但不是球部的病变导致,而是上运动神经元出现了双侧的病变,见于颅内有多发脑血管病的情况。

延髓

延髓

7, 9, 10 9, 10, 11
一般躯体运动——舌下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迷走神经背核 特殊内脏运动——疑核
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
特殊躯体感觉——前庭蜗神经核 一般躯体感觉——三叉三制特点 1.脑干分上中下三部分 上:中脑 中:桥脑 下:延髓 中脑:动眼、滑车 桥脑:三叉、外展、面、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 2.脑干分前中后三部分 前:运动纤维 中:感觉纤维 3.脑干分内中外三部分 内:体运动核 中:腮运动核
后:颅神经核
外:感觉核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 (小脑下后动脉) basilar a. (基底动脉)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 (小脑下前动脉) labyrinthine a. (迷路动脉) pontine aa. (脑桥动脉) superior cerebellar a. (小脑上动脉)
延髓
神经内科 李洁
脑干的分部
延髓 脑桥 中脑
锥体交叉平面的特点: 1.锥体交叉的形成 2.后角相当于胶状质的部位出现三叉神经 脊束核,其背外侧为三叉神经脊束 3.后索中相继出现薄束核与楔束核 4.前角出现副神经核 其他纤维束基本保持在脊髓原来的位置
延髓与脊髓内部结构差异
定位诊断
脑干损害的特点是交叉性瘫痪
延髓综合征
1. WallW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同侧①吞咽困难、构音障碍 ②肢体共济失调 ③面部痛觉障碍 ④眩晕眼震 ⑤Horner征 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
2.橄榄体后部综合征: 同侧舌咽、迷走、副神经麻痹+对侧痛温觉障碍(脊丘束)
3.橄榄体前综合征: 同侧舌肌麻痹萎缩+对侧偏瘫(延髓前方近中缝处)

延髓手术方案

延髓手术方案

延髓手术方案延髓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延髓相关的疾病和病症。

该手术旨在通过切除或修复延髓的异常区域,以恢复神经功能和改善患者的症状。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延髓手术方案。

1. 立体定向引导手术立体定向引导手术是一种使用立体定向系统来引导手术定位的方法。

该系统基于影像学数据,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导航技术,使外科医生能够精确定位手术目标并进行准确的手术操作。

在延髓手术中,立体定向引导手术可以帮助外科医生精确定位延髓,准确切除病变组织。

2.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一种以最小创伤为目标的外科手术技术。

通过使用显微镜、内窥镜和其他微创设备,外科医生可以在不需要进行传统大切口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在延髓手术中,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的疼痛并缩短康复时间。

常见的微创手术技术包括腹腔镜手术和经皮内镜神经外科手术。

3. 激光消融术激光消融术是一种利用激光能量破坏病变组织的治疗方法。

在延髓手术中,激光消融术可以通过引导激光光束到达延髓,准确消融病变组织。

这种手术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点,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4. 放射手术放射手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物质治疗病变组织的方法。

在延髓手术中,放射手术可以通过使用放射性微粒或放射源来治疗延髓相关的疾病。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精确定位并直接破坏病变组织,较少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总结:延髓手术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类型进行综合评估。

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常见的手术方案外,还有其他一些具体的手术技术和方法可供选择。

在进行延髓手术前,患者应接受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包括影像学检查、精确的定位和手术计划等。

此外,手术后的康复和随访也十分重要,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髓手术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对于某些延髓相关的疾病和病症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对于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外科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和病变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并进行高水平的手术操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延髓受压注意事项

延髓受压注意事项

延髓受压注意事项
延髓是大脑和脊髓之间的连接部分,它控制了许多重要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包括呼吸、心跳和消化。

如果延髓受到压迫,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延髓受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寻求紧急医疗救助:如果怀疑延髓受压,请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延髓受压可能是严重的疾病或创伤的结果,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2. 避免头部和颈部的外伤:外伤是延髓受压的常见原因之一。

要避免头部和颈部的外伤,避免从高处摔落或受到打击。

3. 注意体位和姿势:姿势和体位对延髓的压力有一定影响。

某些头部和颈部位置可能会增加延髓的受压风险,因此要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弯腰过度、低头看手机等。

4. 管理颈椎疾病:颈椎疾病可能增加延髓受压的风险。

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

要正确管理和治疗颈椎疾病,遵循医生的建议。

5. 避免长时间压迫颈部:长时间的颈部压迫,如佩戴过重的项链或头带等,可能导致延髓受压。

要避免长时间压迫颈部,选择合适的装饰品和使用正确的姿势。

6. 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果已经被诊断出延髓受压或相关疾病,请严格遵循医生
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尽量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或停止药物。

7. 注意症状变化:延髓受压可能引起头痛、呼吸困难、肌肉无力、声音嘶哑等严重症状。

如果症状有变化或变得更加严重,请及时就医。

以上是延髓受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但请注意,这并不代表医学建议。

如果怀疑延髓受压或有相关疾病,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髓的结构与功能
张斌
目录
一、外形 二、内部结构 三、功能 四、受损后表现
外形
延髓(medulla oblongata)略似倒置梨形,下 与脊髓延续,上在腹面与脑桥间以延髓 脑桥沟分界。
外形
腹面可见前正中裂和前 外侧沟。 前正中裂两侧隆起即锥 体(pyramid)。 下端锥体束在前正中裂 交叉形成锥体交叉 (decussation of pyramid)。 锥体外侧卵圆形隆起称 橄榄(olive),内有下橄榄核。 锥体与橄榄间的前外侧 沟内有舌下N根出脑。 橄榄背方,依次排列舌 咽、迷走、副N根。
受损后表现
延髓内侧综合征(Dejerine综合征)
患者出现舌下神经交叉瘫。表现:①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 缩(舌下神经损伤);②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椎体束受累)。 由延髓下腹侧病变引起。
舌下神经交叉瘫综合征(Jackson综合征)
病灶侧舌下神经周围性瘫(伸舌偏向病灶侧、舌肌萎缩),对 侧偏瘫。为延髓前部橄榄体内侧病损,多因脊髓前动脉闭塞所 致。
受损后表现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 亦称延髓外侧综合征。常由小脑后下动脉关闭所致。临床表现: ①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②真性球麻 痹,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麻痹及咽反射消失 (舌咽、迷走神经及疑核损害);③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 部分小脑损害);④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受损); ⑤同侧面部痛、温度觉丧失而触觉存在,呈核性分布(三叉神经 脊束核损伤);⑥对侧半身痛、温度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 束受损);⑦呃逆(网状结构中呼吸中枢受累)
受损后表现
橄榄体后部综合征 病变位于IX、X、XI、XII核区,锥体束常可幸免, 有时可侵犯脊髓丘脑束,因受累核不同分为: ①Schmidt综合征( IX、X、XI) ②Tapia综合征( IX、X、XII) ③Avellis综合征( IX、X、XI 、XII) 本组综合征多由神经根损伤所致,由后组颅神经核区 病灶引起者罕见。
内部延髓中、 下部占位最大,(位于 第四脑室底灰质的腹 侧与下橄榄核之间的 广阔区域,由纵横交 织的神经纤维和散布 其间的神经细胞和细 胞群构成) 6、其它纤维束:中线两 旁由腹向背侧依次排 列锥体束、内侧丘系、 顶盖脊髓束、内侧纵 束。 (此外还有三叉神经 脊束,脊髓小脑前、 后束,脊髓丘脑束,红 核脊髓束等)
功能
心血管中枢
第四脑室头端外侧背部的网状结构的广大区域都可 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这区域叫做加压区; 刺激延髓尾端内侧腹部网状结构时,出现心搏减慢、 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此结构叫做减压区。这两个 区域之间在功能上有协调关系,并保持着适度的紧 张性活动等。
功能
呼吸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它们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干和脊髓等 部位,起着不同的作用,但一般认为基本的 呼吸中枢在延髓,特别是闩的附近 。
内部结构
1、锥体束和锥体交叉: 锥体束分为皮质脊髓 束、皮质核束。在延 髓下端形成锥体交叉, 下行为皮质脊髓侧束, 小部分未交叉者为皮 质脊髓前束。
内部结构
2、薄束核、楔束核和内 侧丘系交叉: 二核发出纤维呈弓状 走向中央管腹侧,左 右交叉称内侧丘系交 叉。交叉后纤维折向 上行,形成内侧丘系。 位于锥体束背侧,中 线两旁。将来自身体 对侧的本体感觉和精 细触觉冲动上传至背 侧丘脑-大脑皮质。
外形
背面下部形似脊髓, 有薄束结节、楔束 结节,其深面为薄 束核和楔束核。 楔束结节外上方处 稍隆起为小脑下脚。 背面上部中央管敞 开为第四脑室,延 髓背面形成第四脑 室底的下部。
内部结构
一般通过四个横断面来观察其内部结构, 四个横断面由下向上依次为: 锥体交叉部 内侧丘系交叉部 橄榄中部 橄榄上部
功能
延髓对肌紧张的调节
延髓中央的网状结构控制着肌紧张,在保持姿 势中有重要作用。根据对肌紧张的作用,可将 脑干网状结构划分为易化区和抑制区。易化区 范围较大,分布在广大脑干的中央区域,延髓 网状结构背外侧部仅占其中一小部分。抑制区 范围较小,位于延髓尾侧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 分。
功能
参与觉醒和睡眠活动 对唾液分泌的调节 对消化道运动及分泌的调节
内部结构
3、下橄榄核与小脑下脚: 下橄榄核接受脊髓、 大脑皮质、中脑的红 核等处发来的纤维。 其发出的纤维称橄榄 小脑纤维,向内侧出 橄榄核的门至对侧, 在延髓背外侧缘与脊 髓小脑后束等共同构 成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随时纠正运动路线的 错误。
内部结构
4、脑神经核: 多位于第四脑室底的灰 质内,少数在网状结构 中。(舌下N核、副N核、 迷走N背核、疑核、孤 束核、下泌涎核、三叉 N脊束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