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ppt(共20张PPT)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简单的复习解剖
关于脑干
▪ 脑干组成: ▪ 延髓、脑桥、中脑 ▪ 内部结构:神经核、上下行纤维束、网状
结构。
关于脑干
▪ 1、脑干神经核 ▪ 除Ⅰ,Ⅱ对脑神经均与脑干相连。 ▪ Ⅲ、Ⅳ--------中脑 ▪ Ⅴ、Ⅵ、Ⅶ、Ⅷ--------脑桥 ▪ Ⅸ、Ⅹ、Ⅺ、Ⅻ-----------延髓
关于脑干
▪ 脑干传导束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为脑干的白质,包括深、浅感觉传导束、 声音嘶哑、呛咳、吞咽障碍
为脑干的白质,包括深、浅感觉传导束、锥体束、锥体个通路及内侧纵束等。 Ⅲ、Ⅳ--------中脑
锥体束、锥体个通路及内侧纵束等。 维持躯体平衡,控制姿势和步态,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的准确性。
病变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上肢比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 精细动作比粗略动作重,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试 验笨拙,常有水平性也可旋转性眼球震颤,眼球向病灶侧 注视时震颤更加粗大。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4、Horner综合征(交 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 即颈交感神经麻痹综 合征:
▪ 1.瞳孔缩小。 2.眼睑 下垂及眼裂狭小。 3. 眼球内陷。 4.患侧额 部无汗。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 病变部位 ▪ 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 ▪ 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
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
相关链接
内部结构:神经核、上下行纤维束、网状结构。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Ⅸ、Ⅹ、Ⅺ、Ⅻ-----------延髓 为脑干的白质,包括深、浅感觉传导束、锥体束、锥体个通路及内侧纵束等。 维持躯体平衡,控制姿势和步态,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的准确性。 Ⅴ、Ⅵ、Ⅶ、Ⅷ--------脑桥 为脑干的白质,包括深、浅感觉传导束、锥体束、锥体个通路及内侧纵束等。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 声音嘶哑、呛咳、吞咽障碍 3、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 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Ⅷ对脑神经的前庭神经核损害) 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Ⅷ对脑神经的前庭神经核损害) 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Ⅷ对脑神经的前庭神经核损害) Ⅲ、Ⅳ--------中脑
简单的复习解剖
关于脑干
▪ 脑干组成: ▪ 延髓、脑桥、中脑 ▪ 内部结构:神经核、上下行纤维束、网状
结构。
关于脑干
▪ 1、脑干神经核 ▪ 除Ⅰ,Ⅱ对脑神经均与脑干相连。 ▪ Ⅲ、Ⅳ--------中脑 ▪ Ⅴ、Ⅵ、Ⅶ、Ⅷ--------脑桥 ▪ Ⅸ、Ⅹ、Ⅺ、Ⅻ-----------延髓
关于脑干
▪ 脑干传导束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为脑干的白质,包括深、浅感觉传导束、 声音嘶哑、呛咳、吞咽障碍
为脑干的白质,包括深、浅感觉传导束、锥体束、锥体个通路及内侧纵束等。 Ⅲ、Ⅳ--------中脑
锥体束、锥体个通路及内侧纵束等。 维持躯体平衡,控制姿势和步态,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的准确性。
病变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上肢比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 精细动作比粗略动作重,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试 验笨拙,常有水平性也可旋转性眼球震颤,眼球向病灶侧 注视时震颤更加粗大。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4、Horner综合征(交 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 即颈交感神经麻痹综 合征:
▪ 1.瞳孔缩小。 2.眼睑 下垂及眼裂狭小。 3. 眼球内陷。 4.患侧额 部无汗。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 病变部位 ▪ 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 ▪ 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
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
相关链接
内部结构:神经核、上下行纤维束、网状结构。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Ⅸ、Ⅹ、Ⅺ、Ⅻ-----------延髓 为脑干的白质,包括深、浅感觉传导束、锥体束、锥体个通路及内侧纵束等。 维持躯体平衡,控制姿势和步态,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的准确性。 Ⅴ、Ⅵ、Ⅶ、Ⅷ--------脑桥 为脑干的白质,包括深、浅感觉传导束、锥体束、锥体个通路及内侧纵束等。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 声音嘶哑、呛咳、吞咽障碍 3、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 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Ⅷ对脑神经的前庭神经核损害) 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Ⅷ对脑神经的前庭神经核损害) 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Ⅷ对脑神经的前庭神经核损害) Ⅲ、Ⅳ--------中脑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9课件
1.上部发出的纤维进入舌咽神经,仅支配茎突咽肌; 2.大的中部发出的纤维加入迷走神经,支配软腭与 咽的骨骼肌、喉的环甲肌和食管上部的骨骼肌。 3.下部发出的纤维构成副神经脑根,进入副神经, 出颅后又离开副神经而加入迷走神经,最后经迷走神 经的喉返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肌。此外疑核 还包含透射到心脏的副交感节前神经节。
• 此外,如双侧腭、咽、喉肌麻痹,伴面神经麻痹和(或)听力障碍, 锥体束征阳性等多种不典型表现。该综合征临床表现不典型者, 大多是椎动脉阻塞而非小脑后下动脉阻塞。
• 该综合征一般可无小脑症候,但亦有少数患者可出现。如Masson 等观察3例突发性眩晕患者,其体征似急性迷路病变,但无眼球 震颤,MRI显示小脑一侧梗死,血管造影小脑后下动脉中段闭塞。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9
8
小脑下脚
• 小脑下脚连于小脑和延髓、脊髓之间。包含小 脑的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两部分。
1.传入纤维包括:起于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 延髓下橄榄核、延髓网状结构进入小脑的纤维; 脊髓小脑后束及楔小脑束的纤维。
2.传出纤维包括:发自绒球和部分小脑球部皮质, 止于前庭神经核的小脑前庭纤维;起于顶核, 止于延髓的顶核延髓束纤维(包括顶核前庭纤 维和顶核网状纤维)。
• 2.Ⅱ型病灶对侧面部、半身痛温觉障碍。是病灶侧三叉神经二级 纤维(三叉丘系)和脊髓丘脑束受损所致。
• 3.Ⅲ型双侧面及病灶对侧半身感觉障碍。是病灶侧三叉神经脊束 及其二级纤维和脊髓丘脑束受累的表现。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9
17
• 4.Ⅳ型病灶对侧半身(面部除外)感觉障碍。是病灶侧脊髓丘脑束受 损所致。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9
5
延髓横断面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9
6
Hale Waihona Puke 前庭神经 • 功能:传导平衡觉。
• 此外,如双侧腭、咽、喉肌麻痹,伴面神经麻痹和(或)听力障碍, 锥体束征阳性等多种不典型表现。该综合征临床表现不典型者, 大多是椎动脉阻塞而非小脑后下动脉阻塞。
• 该综合征一般可无小脑症候,但亦有少数患者可出现。如Masson 等观察3例突发性眩晕患者,其体征似急性迷路病变,但无眼球 震颤,MRI显示小脑一侧梗死,血管造影小脑后下动脉中段闭塞。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9
8
小脑下脚
• 小脑下脚连于小脑和延髓、脊髓之间。包含小 脑的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两部分。
1.传入纤维包括:起于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 延髓下橄榄核、延髓网状结构进入小脑的纤维; 脊髓小脑后束及楔小脑束的纤维。
2.传出纤维包括:发自绒球和部分小脑球部皮质, 止于前庭神经核的小脑前庭纤维;起于顶核, 止于延髓的顶核延髓束纤维(包括顶核前庭纤 维和顶核网状纤维)。
• 2.Ⅱ型病灶对侧面部、半身痛温觉障碍。是病灶侧三叉神经二级 纤维(三叉丘系)和脊髓丘脑束受损所致。
• 3.Ⅲ型双侧面及病灶对侧半身感觉障碍。是病灶侧三叉神经脊束 及其二级纤维和脊髓丘脑束受累的表现。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9
17
• 4.Ⅳ型病灶对侧半身(面部除外)感觉障碍。是病灶侧脊髓丘脑束受 损所致。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9
5
延髓横断面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9
6
Hale Waihona Puke 前庭神经 • 功能:传导平衡觉。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齐鲁医院小儿神经内科
傲娇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器猫先生
病因
小脑后下动脉梗塞引起
• 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延髓背外侧解剖
• 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 绿圈内为延髓背外侧涉及的解剖结构
累及的解剖结构
1.脊髓小脑束
• 脊髓小脑后束:上行经同侧小脑下脚进入同侧小脑。 • 脊髓小脑前束:上行经小脑上脚进入同侧小脑。 • 小脑区受累为蚓部和中间区(古小脑),深部受累为内侧3个核团(栓塞状、球状
累及的解剖结构
3.三叉神经脊束核
• 从同侧面部接受传入感觉纤维,穿过中线,经三叉神经丘脑腹侧通路进入对侧丘脑 腹内侧核(VML)
• 由于延髓核损伤(而不是三叉神经丘脑束),同侧痛温觉消失。
累及的解剖结构
4.支配面部的交感神经通路
• 下丘脑脊髓束携带交感神经:从下丘脑到脊髓中间外侧细胞柱走形,向面部提供交 感神经支配。
和束状) • 与后柱携带的静态本体感觉信息相比,脊髓小脑束携带的是动态(运动相关)本体
感觉信息。
累及的解剖结构
2.脊髓丘脑束(前外侧系统)
• 穿过脊髓对侧接近其进入水平(进入后外侧束内上升或下降2-4个水平),并直接 或间接进入对侧丘脑腹后核(VPL)。
• 携带除面部外来自身体的疼痛、体温和粗糙/轻微的触摸信息。 • 脊髓丘脑外侧束:痛温觉。 • 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
累及的解剖结构
5.支配语言和吞咽的核团(疑核-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 疑核支配同侧软腭、喉、咽和食道上部的肌肉。 • 皮质核束从一侧大脑半球投射到双侧的疑核,但疑核主要接受来自对侧皮层的投射
纤维。 • 因此,延髓或下运动神经元(核和皮质延髓)损伤引起同侧无力,而假性延髓或上
最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不同病因PPT课件
WBC 4.58x109/L Hb 10g/L 血沉 84mm/h, HS-CRP 19.7mg/L FIB 4.56g/L TCD、DUS正常
ANA1:640核颗粒/浆颗粒型 抗Sm 抗体(+) 抗RNP抗体(+) SSa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IgG型 21.26Pl/ml ANCA(IIF法)pNACA+ANA干扰 抗PR3抗体(ELISA法)20.4 RU/ml
病因分型:心源性?大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弓? 发病机制:心源性栓塞?动脉-动脉栓塞?
例4. 男性78岁
5天前晨起无诱因出现右侧颜面部和肢体麻木活动不灵活,伴眩晕、复视、恶心呕吐、心悸和呃逆。急诊BP86/36mmHg,P52/分。神清,右侧瞳孔小,左视水平眼震。右侧共济运动差,左偏侧痛觉减退。留观补液、抗血小板治疗,逐渐出现右侧眼裂小,右侧颜面少汗和构音不清。 吸烟饮酒30年10支、1两/日,否认其他血管病危险因素。 Bp130/60mmHg,频繁呃逆。瞳孔右/左:2/3 mm。右侧眼裂小,左视有粗大水平眼震,向右看时复视。悬雍垂偏左,右侧软腭上抬无力。四肢肌力5级,右侧指鼻跟膝胫欠稳准,轮替欠灵活。左颜面及偏身痛觉减退。
以上病例看,同样是延髓背外侧损害,表现相似但病因不同 在有条件的医院尽量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病因 病因诊断关系到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策略
Thank you
*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同样的病因可以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 相同的临床表现也可由不同病因所致 明确病因是临床治疗的基础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患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例2. 男34岁
入院前一天下午健身房运动,晚10点持续剧烈右侧头痛伴眩晕站立不稳。次日晨恶心呕吐右侧肢体无力伴饮水呛咳和呃逆。 一年前滑雪时锁骨骨折。否认其他疾病。 BP161/96mmHg 构音障碍,频繁呃逆。双眼自发旋转眼震,右侧面部无汗,右软腭上提差。右上下肢肌力Ⅳ,右侧共济运动差。左侧偏身痛觉减退,右侧可疑病理征。 蛋白C活性177%、190%(70-130%),纤维蛋白元定量4.08g/L EKG、TTE正常 TCD:RVA流速减慢,频谱形态异常 DUS:RVA管径偏细( 2.7mm)高阻频谱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宣讲培训课件
支配声带运动 ▪ 副神经损害 ▪ 胸锁乳突肌瘫痪(头无力转向对侧) ▪ 斜方肌瘫痪(肩下垂、抬肩无力)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相关神经核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舌下神经损害(Ⅻ) ▪ 舌肌瘫痪、萎缩 ▪ 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相关神经核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位听神经(Ⅷ) ▪ 分为蜗神经和前庭神经 ▪ 蜗神经主要功能是听觉 ▪ 前庭神经损害 ▪ 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出现眩晕、眼球震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延髓背外处侧,请联综系网合站或征本人的删除临。 床表现
▪ 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Ⅷ对脑神经 的前庭神经核损害)
▪ 因此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关于脑干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脑干病变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 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及感觉障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小脑后下动脉 ▪ 椎动脉的最大分支,供应小脑底面后部和
延髓后外侧部,该动脉行程弯曲易发生血 栓,引起交叉性感觉障碍的小脑性共济失 调。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相关血管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椎基底动脉 ▪ 起自锁骨下动脉,两侧椎动脉经枕骨大孔
相关神经核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迷走神经损害(Ⅹ) ▪ 发音困难 ▪ 声音嘶哑、呛咳、吞咽障碍 ▪ 心动过速和内脏活动障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相关神经核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舌下神经损害(Ⅻ) ▪ 舌肌瘫痪、萎缩 ▪ 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相关神经核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位听神经(Ⅷ) ▪ 分为蜗神经和前庭神经 ▪ 蜗神经主要功能是听觉 ▪ 前庭神经损害 ▪ 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出现眩晕、眼球震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延髓背外处侧,请联综系网合站或征本人的删除临。 床表现
▪ 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Ⅷ对脑神经 的前庭神经核损害)
▪ 因此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关于脑干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脑干病变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 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及感觉障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小脑后下动脉 ▪ 椎动脉的最大分支,供应小脑底面后部和
延髓后外侧部,该动脉行程弯曲易发生血 栓,引起交叉性感觉障碍的小脑性共济失 调。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相关血管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椎基底动脉 ▪ 起自锁骨下动脉,两侧椎动脉经枕骨大孔
相关神经核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迷走神经损害(Ⅹ) ▪ 发音困难 ▪ 声音嘶哑、呛咳、吞咽障碍 ▪ 心动过速和内脏活动障碍
脑干综合征PPT课件
• 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束(后束为主)受累
• Honer征。中枢内交可感编辑纤课件维PPT受累。
1
脑干综合征(2)
延髓内侧综合征medial medullary syndrome又称延髓前
部综合征或橄榄前综合征。 • 对侧偏瘫。锥体束受累。 • 对侧偏身深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受累。 • 同侧舌的内、外在肌麻痹。伸舌偏向患侧,舌肌萎
缩及肌纤维震颤、舌下神经脑内根丝受累。
可编辑课件PPT
2
脑干综合征(3)
脑 桥 外 侧 部 综 合 征 lateral pontine syndrome 又 称
Millard-Gubler综合征。
• 对侧偏瘫。锥体束受累。
• 同侧眼外直肌麻痹。展神经脑内根丝或展神经 核受累。
• 或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脑内根丝受 累。如果仅有周围面瘫则为面神经核受累。
4
脑干综合征(5)
脑 桥 被 盖 部 综 合 征 tegmental pontine syndrome 又 称
Raymond-Cestan综合征。
(1) 对侧偏身深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受累。
(2) 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累。
(3) 同侧眼外直肌麻痹。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核受累。
(4) 同侧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受累。
可编辑课件PPT
1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5) 两眼向病灶侧的水平联合运动麻痹。内侧纵
束受累。
可编辑课件PPT
5
脑干综合征(6)
脑桥中部基底综合征:
(1) 同侧咀嚼基肌迟缓性瘫痪。 (2) 同侧面部感觉减退及痛温觉消失。 (3) 同侧偏身共济失调及协同不能。 (4) 对侧痉挛性瘫痪。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课件
由于三叉神经感觉核受损,患 者可能出现患侧面部痛温觉消 失的现象。
眩晕、恶心、呕吐
由于前庭神经核受损,患者可 能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 状。
共济失调
小脑下脚受损导致共济失调, 表现为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 等。
其他症状
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肢体无力等症状。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典型表现
病因与病理
病因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包括血 管病变(如栓塞、出血等)、肿瘤、 炎症等。
病理
病变主要位于延髓背外侧区域,包括 前庭神经核、红核、小脑下脚等重要 结构,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
眼球运动障碍
病变影响动眼神经核,导致眼 球运动障碍,如眼消失
03
前庭神经元炎
患者多有病毒感染前驱症 状,眩晕持续时间较长, 可伴有听力下降,无后组 脑神经症状。
迷路炎
患者多有中耳炎病史,眩 晕程度剧烈,可伴有头痛、 发热等症状,无后组脑神 经症状。
脑干梗死
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 等基础疾病,眩晕程度较 轻,可伴有肢体瘫痪、共 济失调等症状。
辅助检查
头颅CT或MRI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康复 • 预防与日常护理 • 案例分析
01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为 Wallenberg综合征,是一种由于 延髓背外侧区域病变引起的神经 系统综合征。
特点
该综合征主要影响人体的自主神 经系统、感觉系统以及小脑共济 失调,导致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 状。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治疗手段将更加丰富和有效。未来可以通过深入研究该疾病 的发病机制,探索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公众 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
眩晕、恶心、呕吐
由于前庭神经核受损,患者可 能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 状。
共济失调
小脑下脚受损导致共济失调, 表现为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 等。
其他症状
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肢体无力等症状。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典型表现
病因与病理
病因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包括血 管病变(如栓塞、出血等)、肿瘤、 炎症等。
病理
病变主要位于延髓背外侧区域,包括 前庭神经核、红核、小脑下脚等重要 结构,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
眼球运动障碍
病变影响动眼神经核,导致眼 球运动障碍,如眼消失
03
前庭神经元炎
患者多有病毒感染前驱症 状,眩晕持续时间较长, 可伴有听力下降,无后组 脑神经症状。
迷路炎
患者多有中耳炎病史,眩 晕程度剧烈,可伴有头痛、 发热等症状,无后组脑神 经症状。
脑干梗死
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 等基础疾病,眩晕程度较 轻,可伴有肢体瘫痪、共 济失调等症状。
辅助检查
头颅CT或MRI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康复 • 预防与日常护理 • 案例分析
01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为 Wallenberg综合征,是一种由于 延髓背外侧区域病变引起的神经 系统综合征。
特点
该综合征主要影响人体的自主神 经系统、感觉系统以及小脑共济 失调,导致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 状。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治疗手段将更加丰富和有效。未来可以通过深入研究该疾病 的发病机制,探索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公众 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
病例讨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ppt课件
康复治疗处方: 1.坐站平衡训练。桥式运动,平衡板,站立时重心转移和支撑面积改变等。 2.感觉训练,Rood技术,Frenkel法,运动疗法,生物反馈等。 3.吞咽功能训练,呼吸训练,咳嗽训练,门德尔松手法,舌肌和咀嚼肌运 动等。 4.理疗:气压治疗,低频(吞咽)。
2021/5/12
复查3.0脑干薄层头颅MRI:1、右侧延髓异常信号,缺血性改变可能; 2、左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基底节区及小脑多发陈旧性腔梗;3、双侧脑室旁 缺血性改变;4、右侧上颌窦及蝶窦囊肿;双侧中耳乳突炎症。(2015-05-13, 江苏省中医院)
入院时见:患者神清,精神一般,头晕间作,体位改变时发作,右侧 额面部麻木,右侧头部疼痛,左侧肢体麻木,左下肢乏力,不能行走,饮水 易呛咳,声音嘶哑,言语尚清晰,无呕吐,无恶寒发热,无腹痛腹泻,食纳 可,夜寐欠安,偶有小便带血,大便正常。
专科检查:神志清,精神一般,言语尚清晰,视物模糊,右侧凝视, 粗测嗅觉正常,两耳听力正常,两侧额纹对称,右侧眼睑下垂,右侧瞳孔直 径约2.0mm,左侧瞳孔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正常,眼球活动尚灵活,无眼 球震动,无明显口角歪斜,伸舌轻度右偏,无舌肌萎缩、震颤,右侧咽反射 减弱,颈软,无明显抵抗,脑膜刺激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 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右侧颜面部及左侧半身痛温觉减退,肢体深感 觉未见明显减退。右侧指鼻试验欠稳、跟膝胫试验欠稳。定向力、理解力、 计算力、记忆力无明显异常。
合并症及并发症处理: 调整血压: 入院后视血压情况而定,血压<180/100mmHg不予处理,血压 >200/110给予适当降压,使血压控制在较高水平,以利于脑灌注而又不加重 心脑血管负担" 血糖>11.1给予降血糖药物"根据血脂情况选择适当的降血脂药" 控制肺部感染: 出现肺部感染应积极治疗,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可首先应用 三代头孢或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静滴,以后根据药敏实验调整用药" 心肌缺血与心律紊乱: 视情况给予硝酸酯类与抗心律失常药,病情严重患者 给予心电监护" 3、康复治疗: 吞咽康复训练,咽部冷热刺激,试吞咽冰淇淋样半固体食物, 逐步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由于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初次行走时应注意安全 " 4、手术治疗: 1例伴大片小脑梗死患者手术治疗,清除梗死组织并大骨瓣减 压"
2021/5/12
复查3.0脑干薄层头颅MRI:1、右侧延髓异常信号,缺血性改变可能; 2、左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基底节区及小脑多发陈旧性腔梗;3、双侧脑室旁 缺血性改变;4、右侧上颌窦及蝶窦囊肿;双侧中耳乳突炎症。(2015-05-13, 江苏省中医院)
入院时见:患者神清,精神一般,头晕间作,体位改变时发作,右侧 额面部麻木,右侧头部疼痛,左侧肢体麻木,左下肢乏力,不能行走,饮水 易呛咳,声音嘶哑,言语尚清晰,无呕吐,无恶寒发热,无腹痛腹泻,食纳 可,夜寐欠安,偶有小便带血,大便正常。
专科检查:神志清,精神一般,言语尚清晰,视物模糊,右侧凝视, 粗测嗅觉正常,两耳听力正常,两侧额纹对称,右侧眼睑下垂,右侧瞳孔直 径约2.0mm,左侧瞳孔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正常,眼球活动尚灵活,无眼 球震动,无明显口角歪斜,伸舌轻度右偏,无舌肌萎缩、震颤,右侧咽反射 减弱,颈软,无明显抵抗,脑膜刺激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 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右侧颜面部及左侧半身痛温觉减退,肢体深感 觉未见明显减退。右侧指鼻试验欠稳、跟膝胫试验欠稳。定向力、理解力、 计算力、记忆力无明显异常。
合并症及并发症处理: 调整血压: 入院后视血压情况而定,血压<180/100mmHg不予处理,血压 >200/110给予适当降压,使血压控制在较高水平,以利于脑灌注而又不加重 心脑血管负担" 血糖>11.1给予降血糖药物"根据血脂情况选择适当的降血脂药" 控制肺部感染: 出现肺部感染应积极治疗,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可首先应用 三代头孢或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静滴,以后根据药敏实验调整用药" 心肌缺血与心律紊乱: 视情况给予硝酸酯类与抗心律失常药,病情严重患者 给予心电监护" 3、康复治疗: 吞咽康复训练,咽部冷热刺激,试吞咽冰淇淋样半固体食物, 逐步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由于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初次行走时应注意安全 " 4、手术治疗: 1例伴大片小脑梗死患者手术治疗,清除梗死组织并大骨瓣减 压"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秦伟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影像学分享
头三张幻灯片是新加的,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做一简单介绍。
两例患者有相似之处,临床资料如上。
病例1的T1和T2像,可见中间图像的T1延髓右侧背外部呈低信号,T2高信号。
较高的层面未见异常。
该核磁扫描范围较低,如高的话可能遗漏梗死灶那层。
上排为冠状位的FIAIR和矢状位的T1,下排为DWI,证实为急性梗死灶
患者DSA造影显示主动脉弓及双侧颈内动脉及颅内血管未见异常
后循环左椎动脉未见异常,右椎动脉存在狭窄,远端显示不良。
左图为右侧椎动脉侧位片,可见血管先变粗,之后有个突然变细为线样之后又恢复的过程。
右椎动脉多个方位的图像。
第二例也是个右侧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左上角的T2相可见梗死灶,相应的外侧有扩大的血管腔,内有高密度的片状物体。
这个考虑为夹层所致内膜片
CTA各种图像显示相应的动脉先增粗,然后突然变细。
考虑为夹层改变。
病例1的图像,可以看到左图利右侧椎动脉呈半月形,考虑为夹层。
复习之前的DSA,相应的右侧椎动脉改变也是夹层的征象。
MRA所见也支持夹层可能。
国外的一例夹层的病例报道
特殊的成像方式可显示动脉的外壁
椎动脉夹层的常见表现,包括局部疼痛及远端表现,主要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最后看一例椎动脉闭塞所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 也叫Wallenberg综合征,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 (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syndrome), 病变位于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
小脑后下动脉
• 小脑后下动脉从椎动脉上部分出,是椎动脉 最大且变异最多的分支。主要供应延髓中上 部外侧区、小脑半球底部和蚓部下面的后部。 小脑后下动脉自椎动脉外侧分出后,向后上 走行到小脑底面时分内、侧两支。内支不对 侧小脑后下动脉内支及同侧小脑上动脉吻合, 侧支不同侧小脑前下动脉吻合。并由小脑后 下动脉主干分出供应延髓外侧部的小支动脉, 是终动脉。故当小脑后下动脉主干闭塞时, 仅収生其到延髓的小分支供血区的梗塞,即 延髓背外侧梗塞
延髓横断面
前庭神经
• 功能:传导平衡觉。 • 解剖:如图 • 损害表现:眩晕、眼震及 平衡障碍。
疑核
• 为特殊内脏运动核 • 疑核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下橄榄核之间的网状结构 中,纵贯延髓的全长,収出的纤维先向背内侧走行, 然后折向腹外方出脑,此核接受双侧皮质束纤维的传 入。 • 疑核是个细长的细胞柱,収出的纤维加入3对脑神经: 1.上部収出的纤维进入舌咽神经,仅支配茎突咽肌; 2.大的中部収出的纤维加入迷走神经,支配软腭不 咽的骨骼肌、喉的环甲肌和食管上部的骨骼肌。 3.下部収出的纤维构成副神经脑根,进入副神经, 出颅后又离开副神经而加入迷走神经,最后经迷走神 经的喉返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肌。此外疑核 还包含透射到心脏的副交感节前神经节。
三叉神经
•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集中 在三叉神经结内,三叉神经结 由假单极神经元组成,其中枢 突聚集成粗大的三叉神经感觉 根,由脑桥腹侧面入脑后,止 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及三叉神经 脊束核,其周围突分布于头面 部皮肤和眼、鼻及口腔的粘膜。 • 受损表现:同侧面部痛温觉缺 失。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 也叫Wallenberg综合征,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 (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syndrome), 病变位于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
小脑后下动脉
• 小脑后下动脉从椎动脉上部分出,是椎动脉 最大且变异最多的分支。主要供应延髓中上 部外侧区、小脑半球底部和蚓部下面的后部。 小脑后下动脉自椎动脉外侧分出后,向后上 走行到小脑底面时分内、侧两支。内支不对 侧小脑后下动脉内支及同侧小脑上动脉吻合, 侧支不同侧小脑前下动脉吻合。并由小脑后 下动脉主干分出供应延髓外侧部的小支动脉, 是终动脉。故当小脑后下动脉主干闭塞时, 仅収生其到延髓的小分支供血区的梗塞,即 延髓背外侧梗塞
延髓横断面
前庭神经
• 功能:传导平衡觉。 • 解剖:如图 • 损害表现:眩晕、眼震及 平衡障碍。
疑核
• 为特殊内脏运动核 • 疑核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下橄榄核之间的网状结构 中,纵贯延髓的全长,収出的纤维先向背内侧走行, 然后折向腹外方出脑,此核接受双侧皮质束纤维的传 入。 • 疑核是个细长的细胞柱,収出的纤维加入3对脑神经: 1.上部収出的纤维进入舌咽神经,仅支配茎突咽肌; 2.大的中部収出的纤维加入迷走神经,支配软腭不 咽的骨骼肌、喉的环甲肌和食管上部的骨骼肌。 3.下部収出的纤维构成副神经脑根,进入副神经, 出颅后又离开副神经而加入迷走神经,最后经迷走神 经的喉返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肌。此外疑核 还包含透射到心脏的副交感节前神经节。
三叉神经
•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集中 在三叉神经结内,三叉神经结 由假单极神经元组成,其中枢 突聚集成粗大的三叉神经感觉 根,由脑桥腹侧面入脑后,止 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及三叉神经 脊束核,其周围突分布于头面 部皮肤和眼、鼻及口腔的粘膜。 • 受损表现:同侧面部痛温觉缺 失。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课件
发病率与流行病学
发病率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发病率较低,但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诊断水 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例被发现。
流行病学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发病年龄以中老 年为主,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常见于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引起的血管病变,以及颈 椎病变、外伤等引起的神经压迫。
康复与预后评估
康复评估
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定期的康复评估,观察患者的恢复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康复情况等,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05
研究进展与趋势
新技术与新方法在诊断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脑部代谢、血流等变化,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和灵敏度。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的治疗方法。
神经炎症与神经再生研究
03
探索炎症反应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促进神经再生的可能
性。
临床试验与研究趋势
早期诊断与筛查
开展大规模的筛查研究, 提高公众对延髓背外侧综 合症的认识,早期发现和 治疗。
新型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研发新型的药物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康复与心理支持
研究有效的康复训练和心 理支持方法,帮助患者改 善生活质量。
06
临床案例分析
病例一:延髓背外侧综合症的典型病例
01
02
03
04
患者男性,56岁,主诉吞咽 困难、饮水呛咳、眩晕,诊断
为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症状包括眩晕、恶心、呕吐、 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
哑、偏头痛等。
Wallenberg 综合征演示ppt课件
Wallenberg 综合征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CONTENTS
• 概述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并发症与风险管理 • 研究与展望
01 概述
CHAPTER
定义和命名
Wallenberg综合征定义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是由 于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导致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缺血而引发的一组临床 综合征。
应对策略制定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重要性
1 2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Wallenberg综合征相关知 识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 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挑战。
3
家庭参与
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提供家庭支持和关爱,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和挑战。
06 研究与展望
CHAPTER
当前研究热点及成果展示
基因突变研究
01
Wallenberg综合征与特定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当前研究热点集
中在深入探索这些基因突变的机制和影响。
临床表现多样性研究
02
体格检查
遗传学检查
通过遗传学检查,如染色体核型分析 、基因突变筛查等,确定患者是否存 在Wallenberg综合征相关基因的异常 。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注 意观察患者的面容、生长发育情况、 神经系统发育等。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常规进行血液、尿液等生化检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代谢情况等。此外,还 可以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以评估患者的内分泌功能 。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CONTENTS
• 概述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并发症与风险管理 • 研究与展望
01 概述
CHAPTER
定义和命名
Wallenberg综合征定义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是由 于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导致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缺血而引发的一组临床 综合征。
应对策略制定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重要性
1 2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Wallenberg综合征相关知 识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 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挑战。
3
家庭参与
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提供家庭支持和关爱,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和挑战。
06 研究与展望
CHAPTER
当前研究热点及成果展示
基因突变研究
01
Wallenberg综合征与特定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当前研究热点集
中在深入探索这些基因突变的机制和影响。
临床表现多样性研究
02
体格检查
遗传学检查
通过遗传学检查,如染色体核型分析 、基因突变筛查等,确定患者是否存 在Wallenberg综合征相关基因的异常 。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注 意观察患者的面容、生长发育情况、 神经系统发育等。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常规进行血液、尿液等生化检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代谢情况等。此外,还 可以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以评估患者的内分泌功能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课件
谢谢!!!
Wallenberg syndrome
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
症状
眩晕 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或眩晕,常伴有蹒跚和视物成双。 面痛 面痛更具诊断性,是该综合征的核心表现。 失去平衡感 几乎所有病人存在眩晕或其他一些失去平衡感觉。 恶心和呕吐 恶心和呕吐也是常见的症状,前庭功能失常或背侧被盖部受累刺激四脑室底部(极后区)的呕吐中枢引起。因为疑核靠近呕吐中枢。
体征
同侧声带麻痹和同侧软腭无力 疑核受累引起同侧声带麻痹和同侧软腭无力。 同侧面部轻瘫 虽然常有发生,同侧面部轻瘫难以解释,因为病变是在面神经核以下。Dejeringh和Roussy的解释:一偏离正常的皮质延髓束从背侧走行到其它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纤维,在喙侧走向面神经核前,向尾侧有一点打襻。该神经束受累,或更可能的影响到下行的椎体外系纤维可以解释面瘫,面瘫一般短暂,程度很轻。
症状
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规律出现的,没有例外。 呃逆 呃逆是一常见症状,通常在发病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生。病人采取异乎寻常的咳嗽样动作方式,试图将滞留物驱除。这种鸡鸣样咳嗽是特征性的。 头痛 在延髓外侧梗死,常见中度或重度的头痛,与三叉神经和其核的下行脊束受累有关,或者是椎动脉闭塞过程引起的血管膨胀所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Wallenberg syndrome)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Wallenberg syndrome
延髓外侧梗死是临床较常见的综合征,涉及几乎所有经延髓的传导束,是对临床医师神经解剖基本功的考验,也是各种考试经常涉及的考题,同时临床不典型的表现亦容易被误诊。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医学PPT课件
死。
August 16, 2014
解剖基础
August 16, 2014
解剖基础
August 16, 2014
解剖基础
August 16, 2014
解剖基础
August 16, 2014
August 16, 2014
临床表现
August 16, 2014
August 16, 2014
临床表现
起病形式:于休息状态下急性起病,起初表 现为眩晕,后加重并伴视物不清、行走不稳和 头颅MRI:延髓右侧急性期梗死灶。
August 16, 2014
诊
断
August 16, 2014
概
念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即Wallenberg
综合征,又称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系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的延髓背外侧梗
August 16, 2014
病 史
患者于入院前7小时在休息状态下突然出现头晕, 伴有视物旋转和自身不稳。患者眩晕呈持续性,时 轻时重,眩晕加重多见于患者起坐、翻身等体位变 动时,经静止休息后可缓解。后患者眩晕加重并加 伴视物不清、行走不稳和言语不利、饮水呛咳等, 独自行走时向右侧偏斜,患者眩晕明显时伴有恶心、 呕吐,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患者 无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部胀满感等,无头痛、抽搐、 意识障碍和发热等,无胸憋闷、心悸、气短、紫绀 等。
August 16, 2014
体
征
查体:血压:165/97mmHg,神志清,言语不利, 构音障碍,右眼眼裂稍变小,双眼可见水平性眼震, 无凝视,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约1.5mm,左侧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和鼻唇沟尚对称,右侧 面部浅感觉稍减退,右侧软腭上抬力弱,悬壅垂偏左, 咽反射减弱,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颈部血管各听 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力5级, 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左侧肢体及躯干浅感觉稍减退, 右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 向右侧倾倒,双侧巴彬斯基征(-),双侧克匿格征()。NIHSS评分:4分,洼田饮水试验3级。
August 16, 2014
解剖基础
August 16, 2014
解剖基础
August 16, 2014
解剖基础
August 16, 2014
解剖基础
August 16, 2014
August 16, 2014
临床表现
August 16, 2014
August 16, 2014
临床表现
起病形式:于休息状态下急性起病,起初表 现为眩晕,后加重并伴视物不清、行走不稳和 头颅MRI:延髓右侧急性期梗死灶。
August 16, 2014
诊
断
August 16, 2014
概
念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即Wallenberg
综合征,又称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系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的延髓背外侧梗
August 16, 2014
病 史
患者于入院前7小时在休息状态下突然出现头晕, 伴有视物旋转和自身不稳。患者眩晕呈持续性,时 轻时重,眩晕加重多见于患者起坐、翻身等体位变 动时,经静止休息后可缓解。后患者眩晕加重并加 伴视物不清、行走不稳和言语不利、饮水呛咳等, 独自行走时向右侧偏斜,患者眩晕明显时伴有恶心、 呕吐,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患者 无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部胀满感等,无头痛、抽搐、 意识障碍和发热等,无胸憋闷、心悸、气短、紫绀 等。
August 16, 2014
体
征
查体:血压:165/97mmHg,神志清,言语不利, 构音障碍,右眼眼裂稍变小,双眼可见水平性眼震, 无凝视,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约1.5mm,左侧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和鼻唇沟尚对称,右侧 面部浅感觉稍减退,右侧软腭上抬力弱,悬壅垂偏左, 咽反射减弱,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颈部血管各听 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力5级, 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左侧肢体及躯干浅感觉稍减退, 右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 向右侧倾倒,双侧巴彬斯基征(-),双侧克匿格征()。NIHSS评分:4分,洼田饮水试验3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6
相关神经核
▪ 舌下神经损害(Ⅻ) ▪ 舌肌瘫痪、萎缩 ▪ 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ppt课件
17
相关神经核
▪ 位听神经(Ⅷ) ▪ 分为蜗神经和前庭神经 ▪ 蜗神经主要功能是听觉 ▪ 前庭神经损害 ▪ 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出现眩晕、眼球震颤。
ppt课件
18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Ⅷ对脑神经 的前庭神经核损害)
ppt课件
6
关于脑干
▪ 脑干传导束 ▪ 为脑干的白质,包括深、浅感觉传导束、
锥体束、锥体个通路及内侧纵束等。
ppt课件
7
关于脑干
▪ 脑干网状结构 ▪ 在脑干网状结构中有许多神经调节中枢,
如心血管运动中枢、血压反射中枢、呼吸 中枢、呕吐中枢等。 ▪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维持人的意识清醒。
▪ 因此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ppt课件
1
简单的复习解剖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病变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上肢比下肢重,远端比 近端重,精细动作比粗略动作重,指鼻试验、跟 膝胫试验、轮替试验笨拙,常有水平性也可旋转 性眼球震颤,眼球向病灶侧注视时震颤更加粗大。
ppt课件
20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4、Horner综合征(交 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 即颈交感神经麻痹综 合征:
23
▪ 1.瞳孔缩小。 2.眼睑 下垂及眼裂狭小。 3. 眼球内陷。 4.患侧额 部无汗。
ppt课件
21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5、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 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 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 害)。
ppt课件
22
护理措施
▪ 见护理查房文档
ppt课件
▪ 2、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 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 消失(舌咽、迷走神经损害)
ppt课件
19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3、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脊髓小脑束、部分 小脑半球损害)
▪ 链接:小脑的功能 ▪ 维持躯体平衡,控制姿势和步态,调节肌张力和
协调随意运动的准确性。 ▪ 一侧小脑半球损害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关于脑干
▪ 脑干组成: ▪ 延髓、脑桥、中脑 ▪ 内部结构:神经核、上下行纤维束、网状
结构。
ppt课件
5
关于脑干
▪ 1、脑干神经核 ▪ 除Ⅰ,Ⅱ对脑神经均与脑干相连。 ▪ Ⅲ、Ⅳ--------中脑 ▪ Ⅴ、Ⅵ、Ⅶ、Ⅷ--------脑桥 ▪ Ⅸ、Ⅹ、Ⅺ、Ⅻ-----------延髓
ppt课件
8
关于脑干
▪ 脑干病变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 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及感觉障碍。
ppt课件
9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 病变部位 ▪ 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 ▪ 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
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
ppt课件
10
相关链接
ppt课件
11
相关血管
▪ 小脑后下动脉 ▪ 椎动脉的最大分支,供应小脑底面后部和
ppt课件
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神经核
▪ 迷走神经损害(Ⅹ) ▪ 发音困难 ▪ 声音嘶哑、呛咳、吞咽障碍 ▪ 心动过速和内脏活动障碍
ppt课件
15
相关神经核
▪ 副神经(Ⅺ) ▪ 分延髓支和脊髓支 ▪ 延髓支返回至迷走神经,构成喉返神经,
支配声带运动 ▪ 副神经损害 ▪ 胸锁乳突肌瘫痪(头无力转向对侧) ▪ 斜方肌瘫痪(肩下垂、抬肩无力)
延髓后外侧部,该动脉行程弯曲易发生血 栓,引起交叉性感觉障碍的小脑性共济失 调。
ppt课件
12
相关血管
▪ 椎基底动脉 ▪ 起自锁骨下动脉,两侧椎动脉经枕骨大孔
入颅后合成基底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 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
ppt课件
13
相关神经核
▪ 舌咽神经损害(Ⅸ) ▪ 出现腮腺分泌障碍 ▪ 咽后和舌后1/3感觉障碍 ▪ 咽反射消失 ▪ 舌后1/3感觉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