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货币理论

合集下载

货币政策理论篇

货币政策理论篇

• 3.利率的作用与利率政策 (1)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他认为利率对于投资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 是通过与资本边际效率的对比关系影响投资。假 如利率上升的同时资本边际效率也上升,并且上 升的幅度大于或等于利率上升的幅度,那么,高 利率就会抑制投资,只有当利率高于资本边际效 率,投资者的盈利动机不能实现时,高利率才阻 碍投资,因此,单纯的利率波动并不能直接引起 投资量的增减。
• 上图的全部环节表明,货币量变动对物价 水平的影响不是像旧货币数量说认定的有 着直接的比例关系,而首先是通过利率的 变动,进而引起投资、就业与收入、生产 成本的变动来实现的。
• 3.货币数量说的新表述 在对旧货币数量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凯恩斯修正并 重新表述了货币和数量说。他的分析分为以下三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步:将情况进行简化。首先提出两个假定条件: ①未被利用的资源具有同质性和替代性,因此收益不变; ②只要存在失业,货币工资固定不变。 第二步:说明物价随货币数量同比例变化的条件。凯 恩斯认为,要使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改变,需要一个 前提,即相对于货币数量的物价弹性(e)等于1。
• 2、货币需求的特征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 需求和投机需求,出自于不同的动机,它 们有其不同的特征: (1)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特征 第一,相对稳定,可以预计。 第二,货币主要充当交换媒介。 第三,对利率不太敏感。 第四,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 凯恩斯用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与预防动 机所持有的现金数,Y代表收入;L1代表收 入Y与M1之间的函数关系,则M1=L1(Y)。 如图所示:
• 那么人们为什么偏好流动性,为什么愿意持有货币呢?凯 恩斯在《货币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人们的 货币需求是出自于以下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 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 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他把交易动机又分为所 得动机和业务动机二种。基于所得动机与业务动机而产生 的货币需求,凯恩斯称之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2)预防动机。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 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 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为此,人们也需要保持一定量 的货币在手中,这类货币需求可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 (3)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 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 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之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中起到关键作用,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波动。
详细描述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认为货币政策是政府稳定经济周期的重要工具。他们主张通过调整利率等货币政策手段来 刺激或抑制经济活动,以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影响。此外,他们还强调货币政策应具有前瞻性,以应对未 来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
货币供应与需求
总结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强调货币供应和需求对经济的影响,认为货币供应的变化 会影响总体需求和物价水平。
详细述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导致总体需求的增加,进而影响物 价水平。他们强调货币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
总结词
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
1 2
货币政策操作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主张货币政策应关注短期 总需求,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 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效果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经济有显 著影响,能够刺激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
3
政策建议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应具有前瞻性,根据 经济形势预测未来趋势,提前采取措施。
金融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金融 工具、交易方式或服务模式来提 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降低交易
成本的行为。
金融创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 高资金配置效率,推动产业升级
和技术创新。
金融创新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和 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
确保金融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04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货 币金融理论的实践应用
金融风险与监管
金融风险是指因市场不确定性 导致的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包 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
性风险等。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个体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他们对资产维持需要的决策。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流动性需求。

当人们预期到经济形势不确定或可能遇到紧急支出时,他们会增加货币的需求。

因此,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和资产偏好等。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决策与利率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利率上升时,个体持有货币的成本增加,因此他们更愿意将资金投资于利率较高的资产,而减少对货币的需求。

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个体持有货币的成本减少,他们更愿意将资金转化为货币形式,增加对货币的需求。

凯恩斯还关注了货币政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他认为,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影响货币的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从而进一步影响货币需求。

例如,当货币政策宽松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水平下降,个体的货币需求可能减少。

相反,当货币政策收紧时,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水平上升,个体的货币需求可能增加。

弗里德曼认为个体持有货币除了应对流动性需求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交易动机和资产保值动机。

他认为货币的交易动机取决于人们预计的商品价格的波动情况,同时,货币的资产保值动机是基于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带来的实际资产损失。

因此,弗里德曼的货币保持需求理论将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扩展到了包括预期通货膨胀率、商品价格波动等。

除了货币保持需求理论,还有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进行了改进和发展。

例如,罗伯特·鲁尔斯提出的现代流动性偏好理论将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进一步扩展,包括对流动性风险的偏好、心理因素等。

总之,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经济学的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经济学家们对货币需求理论进行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使我们对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和影响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个人及社会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
i
个人预期的正常利率水平
i
ie0
0
d
L2
0
L2 社会的总投机性货币需求
个人的投机性货币需求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 Md= L1(Y)+ L2 (i) dL1/dY>0 dL2/di<0 其中: ► Md为货币需求 ► L1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 ► L2为投机性货币需求 ► Y为收入 ► i为利率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图示
利率 利率
L1
L1+L2
L2 0 货币需求
0
货币需求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观点
►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同收入成正向关系,
与利率成反向关系。(注意:名义货币需求 取决于名义收入和名义利率;实际货币需求 取决于实际收入和实际利率。) ► 由于凯恩斯理论中包含了“利率是影响货币 需求的重要因素”这一思想,从而得出了一 系列与货币数量论不同的结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
凯恩斯:剑桥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学生;皮古的同学。他 继承了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考察货 币需求。 一、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 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 ► 相应地货币需求也被分为三部分: 1)交易性需求;2)预防性需求;3)投机性需求。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
2、货币政策无效的原因 ①流动性陷阱:是指当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 限大时,人们一致认为未来的利率会上升, 债券的价格会下降,从而导致无人持有债券 而都持有货币的现象(即投机性货币需求变得 无限大)。
流动性陷阱图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内容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内容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内容
在现代经济学领域,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

本文旨在总结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此理论。

首先,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源于凯恩斯对货币供求动态关系的研究。

他认为,货币需求是受以下因素影响的:收入、利率、货币贬值和原材料价格。

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正相关,但与利率以及货币贬值和原材料价格的关系是负相关的。

其次,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下也会发生变化。

伴随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货币需求也会提高;反之,收入水平下降,货币需求也会下降。

同时,当利率和货币贬值上升时,货币需求会下降;反之,当利率和货币贬值下降时,货币需求会上升。

此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购买力下降,货币需求也会随之下降。

最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指出,货币需求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

它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改变政策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来改变货币需求,以改善经济状况。

比如,当收入水平下降时,政府可以减少利率和提高货币贬值,从而有利于提高货币需求。

综上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明确了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并且指出了政府可以采取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的需求运行机制,
对于有效及时地调节经济状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主要围绕着货币供给和利率展开,其中的核心
思想是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刺激或控制经济活动,以此调整失业率
和通货膨胀。

具体内容包括:
1.货币供给控制: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给是影响经济活动的关键,因此需要通过控制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来实现。

当经济活动表现低迷时,
中央银行应该通过扩大货币发行,增加银行贷款和消费支出,来刺激经济
活动;反之,当经济活动过热时,中央银行应该通过收紧货币发行,减少
银行贷款和消费支出,来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

2.利率控制:凯恩斯主义认为,利率是决定投资和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
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货币需求;而在通货膨胀过高时,中央银行应该通过提高利率来降低货币需求和通货膨胀压力。

3.对失业问题的解决: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是经济波动的主要矛盾
之一,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
促进经济活动,刺激就业创造,并通过提高消费水平来拉动经济增长。

总之,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以达
到调节经济波动的目的,并解决失业问题。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相同点:1。

弗氏采纳了凯氏理论中视货币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即在凯氏和弗氏的理论中,都视货币为一种资产。

凯氏假设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而这个不断变化着的市场利率就是公众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弗氏也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的数量主要受持有货币的成本和持有货币的收益的影响。

2.在凯氏的需求理论函数中,收入与需求是正相关的;在弗氏的需求理论函数中,恒久收入与货币需求也是正相关的。

凯氏认为,在个人偏好、社会局势等不变的前提下,收入水平越高,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就越大;弗氏也认为,在长期中,确定收入增加的话,消费者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增加。

3.两种需求函数的最终简化式大致相同。

凯氏需求函数的简化式为Md=f ( Y, i) ,弗氏需求函数的简化式为Md/P=f (Yr, i)。

在两种函数中,收入和利率都是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不同点:1。

两种理论的前提假设不同。

1)凯氏的货币需求理论强调的是短期分析,假设价格不变;而弗氏的理论是在长期分析的基础上,并假设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

2)凯氏的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定义在M1的层次上,即假设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弗氏的理论将货币量定义在M2的层次上,即货币量包括货币和准货币。

2.两种需求理论的函数中,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不同。

1)凯氏的函数为Md=f (Y, i)。

根据凯氏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决定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是收入水平,而决定投机动机的是利率的高低。

2)弗氏的函数为Md / P = f (Yr, w, Rm, Rb, Re, gP, u )。

弗氏货币主义则认为,决定货币需求量主要因素是恒久性收入,同时还受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w)、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m)、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b)、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e)、预期价格变动率(gP)的影响,还有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他随机因素(u)。

凯恩斯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观点

凯恩斯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观点

凯恩斯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观点1. 概述凯恩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对于当今的宏观经济政策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凯恩斯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观点展开讨论,以期更好地理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对当今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

2. 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对于经济的波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货币中性”的概念,认为在短期内,货币供应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但在长期内,货币供应的变化对实际经济活动没有影响。

凯恩斯主张,通过调整货币供应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可以有效地影响短期的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

3. 财政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凯恩斯强调了政府的积极作用。

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从而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凯恩斯提出了“支出乘数”的概念,认为政府的支出增加会带动整个经济的支出增加,从而刺激经济活动。

他主张,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支出,刺激经济的复苏。

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运用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结合运用,从而实现对经济的有效调控。

他提出了“IS-LM”模型,通过分析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来揭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作用的影响。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低迷时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该配合使用,通过货币供应的调整和政府支出的增加来刺激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5. 当代启示凯恩斯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观点为当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背景下,凯恩斯的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运用成为应对经济低迷和增长放缓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在制定政策时深入借鉴凯恩斯的观点和理论,以期更好地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

凯恩斯货币理论

凯恩斯货币理论

一、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3、投机性需求 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 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凯恩斯假定人们持有资产的两种类型: 1)货币; 2)生息资产(债券)。 他认为人们的投机需求,实际就是在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选 择的结果。
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资产, 要使人们放弃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就必须给 与报酬,这报酬的货币形态就是利息。利 息形成于人们取得货币收入后所作的两种 选择:一是时间偏好的选择,即现有货币 收入的多少用于现在,多少用于将来;二 是流动性偏好的选择,即以何种方式保有 暂时不用的货币收入。在凯恩斯看来,利 息不是等待的报酬,而是不储钱的报酬, 即放弃灵活性偏好的报酬。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奠定了现代宏观 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传统理论不符等方面都不同于 传统经济理论,弥补了缺陷,纠正了错误,开辟了经 济学研究的新天地,是经济思想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 命,称为凯恩斯革命。

他的这些思想为政府干涉经济以摆脱经济萧条和防止经 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凯 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 “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到目前为止,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仍是现代主流货币理论。
凯恩斯的理论提出的背景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持续 了5年,直到1933年。 这5年年期间,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严重。 美国失业率高达25%,经济衰退。 英国经济甚至倒退到1897年水平,倒退30 多年。
在凯恩斯革命之前
新古典经济学对宏观经济问题的主要观点:供给会 自行创造需求 即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能够创造出足够需求来 吸收或购买所有的商品和劳务,总供给和总需求存 在恒等关系。整个社会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 危机和大量的失业。供求失衡都只是暂时、局部的 现象。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总 是趋于均衡,整个经济社会存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的必然趋势。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一( 两者发展经历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若干发展1936年,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性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面世,凯恩斯彻底告别了古典学派阵营,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货币需求理论,被后1人称作“流动性偏好说”。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动机有四点:第一为所得动机,即经济单位、个人及家庭为应付商品与劳务支出,在收入与支出的一段时间内,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第二为营业动机,即企业在支付营业费用及获得营业收益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第三为预防动机或谨慎动机,即为防备意外或不时之需,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第四为投机动机,即为了随时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购买债券进行投机谋利,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

四种动机中,由前两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因为二者均与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有关。

由第三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为预防性货币需求。

由于这种货币需求最终目的主要还是应付交易,因此,也可视为交易需求。

由第四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为资产性或投机性货币需求。

这样,全社会的货币需求总量就可以概括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之合。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依存于收入的多少,收入越多,需求量越大。

因为,收入增加,必然会使开支增加,交易数量增多,人们的预防要求也会更多。

因此,交易需求为收入的递增函数。

若以M1表示满足交易需求的货币需要量,L1表示决定于收入水平的货币需求函数,Y表示国民收入,则:M1=L1(Y)。

资产性货币需求则依存于利率的高低,利率越高,需求量越小。

因为,债券未来的市场价格是随市场利率呈反方向变化的。

现行利率越高,未来下降的可能性越大,那时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因此,人们宁愿在日前购入债券而不愿手持货币。

并且,现行利率越高,手持货币的机会成本(即牺牲的利息收入)就越高,也会促使人们尽量减少手持货币量。

可见,资产需求为利率的递减函数。

约翰内维尔凯恩斯的货币利率理论与货币政策建议

约翰内维尔凯恩斯的货币利率理论与货币政策建议

约翰内维尔凯恩斯的货币利率理论与货币政策建议约翰内维尔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本文将讨论凯恩斯关于货币利率理论以及他对货币政策的建议。

一、凯恩斯的货币利率理论凯恩斯的货币利率理论是在他的著作《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首次提出的。

凯恩斯认为,货币利率的决定不仅取决于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均衡关系,还受到货币政策以及市场预期的影响。

首先,凯恩斯认为货币利率的决定与投资需求有关。

他指出,高利率下企业投资意愿降低,因为高利率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

因此,凯恩斯主张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促使企业更多地进行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凯恩斯认为货币利率还受到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影响。

他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导致货币利率的下降,因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引起通货膨胀,从而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并推动利率下降。

然而,凯恩斯同时也指出,如果市场预期通货紧缩,货币利率可能会上升,因为市场参与者预计中央银行将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凯恩斯的货币利率理论强调了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并指导了政策制定者如何调整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二、凯恩斯的货币政策建议基于他的货币利率理论,凯恩斯提出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建议。

首先,凯恩斯主张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需求。

他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通过降低利率,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投资意愿,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凯恩斯建议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等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以降低利率水平。

其次,凯恩斯强调了财政政策在刺激需求方面的重要性。

他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扩大财政赤字来刺激需求,以弥补私人投资不足的缺口。

这种做法可以提高总需求,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货币需求是当收入一定是,理性人们受便利,习惯,风险和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将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的欲望。

货币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富争议的理论之一。

而货币理论的基石是货币需求,供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具体阐述,学术界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但不同的理论之间虽有所争议,但也有相通之处。

在本文中,笔者将比较一下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凯恩斯的理论继承了古典货币学派学说,但又超脱与古典学说之外,以其大胆的假设与精辟的见解独创一体,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提出了著名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说”凯恩斯明确提出了货币在现实经济中作为资产的功能,因此,他所说的货币需求既有作为交易媒介的需求,也有作为投资资产形式的需求。

这样,在一系列严格的假定下,货币需求函数就是关于利率与收入的二元函数。

Md=ay-bi。

几即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同时,分析该函数时还必须注意,利率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不能无限上升,同时,货币需求量一定不能小于零。

研究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就不能不提一下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陷阱”假说。

即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公民对货币的需求量变为无穷大。

即当I下降为某一足够小的值时,货币需求曲线与某轴平行。

此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凯恩斯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个人的需求动机引入经济分析中。

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于战后经济复苏时期。

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凯恩斯的理论以及经济政策主张已经不复生效。

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影响它的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持有货币的成本2,持有货币的受益在一系列的假定条件下,弗里德曼得出了复杂的关于货币需求的函数表达式(对不起,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打出那个方程式)。

经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得出:货币需求与实际恒久收入Y和利率有关。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题凯恩斯认为,古典经济学的货币理论是一种物价的货币理论。

这种理论没有将货币引入到生产之中去进行研究,因而不可能解释失业问题。

而要说明和解决资本主义所面临的事业和经济问题,就必须将货币决定物价的理论转变为货币影响就业和产量的理论。

这种转变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由此,凯恩斯将就业作为其货币理论的中心主题。

同时,将利息率的决定看作是纯粹的货币问题。

货币与利益一道成为凯恩斯解释就业问题的关键。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其划时代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而完成了从物价的货币理论到就业、产量及收入的货币理论的转变,并推翻了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将货币理论与一般经济理论相融合,从而开创了以国民收入分析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首先抨击了古典经济学的三个原则:(1)“萨伊定律”。

古典经济学认为由于“供给会自行创造其本身的需求”,因而其理论重点是在供给方面;凯恩斯则颠倒过来,认为是需求创造供给,可见,凯恩斯经济理论的重点是在需求方面。

(2)古典经济学认为,由于利息率的调节作用,储蓄最终永远等于投资,且储蓄决定投资;凯恩斯则认为利息率是由货币的供求所决定的,它不能调节储蓄和投资的均衡。

对储蓄和投资的均衡起作用的,是产量或收入水平,且投资决定储蓄,而不是储蓄决定投资。

(3)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实际工资的自由升降,会通过劳动供求之间的自动调节而实现充分就业,即工资决定就业;凯恩斯认为劳动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由于工会的存在,工资是刚性的,无法向下调整,因此,就没有理由认为可通过工资的升降变动而实现劳动的充分就业。

凯恩斯货币理论

凯恩斯货币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

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

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

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

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

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首要发展是围绕交易动机做出更加精细的研究原则上凯恩斯认为人们持币的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规模变量,虽然凯恩斯并不否认交易需求同利率有关,但他并未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关系。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通过引入利率因素,解释了货币流通速度随经 济周期波动而变化的现象。
指导货币政策的制定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央行根 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货币政策。
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从货币供求角度出发,分析了通货膨胀的成因, 为治理通货膨胀提供了思路。
dL1/dY>0。
预防性货币需求也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
02
预防性货币需求L2也是收入Y的增函数,即L2=L2(Y),且
dL2/dY>0。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水平的减函数
03
投机性货币需求L3是利率r的减函数,即L3=L3(r),且
dL3/dr<0。
03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实 证检验
实证检验的方法和步骤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收入水平
收入状况决定货币需求。收入水平越高,货币需 求量越大。
利率水平
在正常情况下,利息收入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 动。
制度因素
凯恩斯认为,利率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其水平的 高低受货币供求关系决定。
货币需求的函数关系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
01
交易性货币需求L1是收入Y的增函数,即L1=L1(Y),且
与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比较
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决定价格水平,保持货币数量稳定就能实现经济稳定;而凯恩斯主义则 认为货币数量只是影响价格水平的因素之一,经济稳定需要更多的政策干预。
现代货币数量论强调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而凯恩斯主义则强调政府 干预的必要性,认为市场存在失灵的情况。
要点三
对货币政策的新认识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人们对货币政策 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一些经济学家认 为,货币政策应该更加关注资产价格 、信贷市场等因素,而不仅仅是调节 货币供应量。这些新的认识为货币政 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理论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

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政策理论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家的角度,探讨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会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他们认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能够使市场在自由竞争中自我恢复平衡,货币政策的作用相对较小。

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流派,对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期,当私人部门投资不足时,通过刺激需求和增加公共支出来解决失业问题。

货币政策在凯恩斯主义中被视为调整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工具,主张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对经济的干预。

三、新古典主义的货币政策理论新古典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中另一主要流派。

新古典主义对货币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框架的建设和市场的运作机制上。

新古典主义认为,经济主体的预期和市场信号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主张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信号和预期,从而调整经济活动。

四、供给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供求关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通过供给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在货币政策理论中,供给学派强调货币政策调整对市场信号和供求平衡的影响,并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相结合。

五、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理论新凯恩斯主义是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修正和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为复杂,对未来的预期和市场信号有着重要影响。

他们主张货币政策应该结合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通过逆周期调节和灵活性调整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理论研究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理论研究

政策实践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国家 的政策实践:
美国: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非常注重价格稳定和就业率目标。自20世纪 90年代以来,美联储开始更加重视预期通胀率的控制,以避免通胀预期的失控。 此外,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采取了大规模的非传统货币政策措施,包括 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和购买有毒资产等。
欧洲: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也注重价格稳定和就业率目标。与美 联储不同,欧洲中央银行更加注重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不是利率。此外,欧洲中 央银行还通过调节银行间拆借利率来控制市场利率。
日本:日本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同样注重价格稳定和就业率目标。与美联 储和欧洲中央银行不同,日本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零利率政策,并 使用资产购买计划等非传统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增长。
理论框架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传导机 制。
货币政策目标: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稳 定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同时降低失业率。
货币政策工具: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理论提出了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即价 格水平目标和非加速通胀的失业率目标。价格水平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将价格水平 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而非加速通胀的失业率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将失业率控制在不 会加速通胀的水平。
理论创新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理论在某些方面具有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理论强调在危机时期采用非传 统的货币政策,如扩大货币供应量来稳定金融市场和刺激经济增长。这一主张已 经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国家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来避 免金融体系率目标的可行性:另一些研究表明,非加速通胀的失业率 目标可能比价格水平目标更加可行。例如,Bean(2000)发现,非加速通胀的失 业率目标可以更好地预测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

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德异同

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德异同

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德异同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和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经济学领域的两位重要学者,他们在货币需求理论方面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之处。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经济学著作《通论》中。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商品和服务,并保留一定量的流动性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他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 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个体为满足正常交易和商业活动所需而持有货币。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或总产出)成正比,即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带动货币需求的增加。

人们持有货币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交易活动。

2. 预防动机预防动机是指个体为了应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和未来的需求而持有货币。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如疾病、失业或不可预见的支出等。

当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时,会倾向于增加持有的货币量,以应对可能的风险。

3. 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个体基于对未来货币价值变动的预期而选择持有或不持有货币。

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价值的变动有一定的预期和判断,如果预期货币贬值,人们会减少持有货币的数量,选择其他投资物或财富储存形式,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经济学著作《货币的数量理论》中。

弗里德曼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提出了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 货币与偏好理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不仅仅是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还受到个体的偏好影响。

他提出了货币与偏好理论,即个体对不同储蓄形式的偏好会影响其对货币的需求量。

当个体偏好持有其他储蓄形式(如债券)时,货币需求会降低,反之亦然。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学院上海大学所学专业金融学班级内容摘要凯恩斯货币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梳理了凯恩斯货币政策理论产生的背景,进而阐述它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内容演变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流通;货币供给目录一、理论背景 (1)(一)前人理论 (1)(二)历史背景 (1)二、主要内容 (2)(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2)(二)货币供给理论 (4)(三)利率理论 (4)(四)通货膨胀理论 (5)三、理论评价 (5)(一)历史意义 (5)(二)缺陷 (5)四、后人拓展 (6)(一)交易动机 (6)(二)谨慎需求 (6)五、政策主张 (7)六、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应用——流动性过剩 (7)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一、理论背景(一)前人理论凯恩斯之前的货币理论可归结为货币数量论传统,该理论可追溯至休谟的《论货币》,其后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并经马歇尔、维克塞尔、费雪和庇古等经济学家的斧正基本止于完善。

货币数量论因其形式的简洁性和逻辑解释能力,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前一直居于经济学的主流位置,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后,由于简单形式的货币数量论在现实经济的解释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和凯恩斯理论对现实解释能力的明显优势,使得该理论退居到非主流位置。

到目前为止,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仍是现代主流货币理论。

(二)历史背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暴跌开始,然后影响了美国全部产业,继而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这次危机使得生产力水平倒退了20-30年,失业率高达1\3。

时值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学说难以继续维系西方金融体系,资本主义金融体系需要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来救赎。

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学界和政界很多人要求政府介入运用政策治理危机,而凯恩斯从其《走向繁荣之路》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表明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干预主义者,这恰恰适应了西方国家的要求,为其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

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

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

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

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

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首要发展是围绕交易动机做出更加精细的研究原则上凯恩斯认为人们持币的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规模变量,虽然凯恩斯并不否认交易需求同利率有关,但他并未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关系。

围绕这一问题,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结合库存的费用模型给出了一般的回答。

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假定,人们持币与否包括两种相关的费用:持有现金的机会损失和处置有价证券的佣金支出,由于这两种费用互为消长,个人决策将面临选择和权衡,并使得总费用最小,由此可导出鲍莫尔有名的平方根律:M=(2bT)/r式中b代表每笔交易的佣金费用,r代表有价证券利率。

该式表明货币需求同收入T和利率的弹性均为1/2,这意味着货币不是奢侈品,其更深一层次的含义是,收入分布越是平衡,货币总的需求就越大,或收入分布越是不均匀,货币总需求就越低。

谨慎动机主要取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正如凯恩斯所指出的,“由此动机持有之货币,乃在提防有不虞之支出,或有未能逆睹之有利进货时机。

”但不确定性如何影响货币需求,凯恩斯的分析未见细致,致使后来的经济学家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拓展和进一步规范,最有名的拓展之一是托宾的货币需求的象限分析,托宾巧妙地将谨慎需求和交易需求与投机需求置于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并将谨慎动机限定于利率的不确定性这一范围之内。

谨慎需求模型有关不确定性的其它发展是直接基于收入或支出的不确定性,如惠伦(1966)所提出的谨慎性货币需求模型就属于这一类型。

该模型假定:收支相抵后的净支出服从以零为中心的某种概率分布,σ为净支出的标准差,通过设定适当的风险概率,惠伦导出了立方根律的货币需求公式:M=2σ2br13。

投机动机是凯恩斯最为关注和重视的一个动机它是凯恩斯货币理论区别于其它货币理论的一个显要特征,不过凯恩斯的投机模型是一个纯投机性的货币需求模型,在该模型中,投机者面临的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借助预期利率,个人要么全部持有货币,要么全部持有债券,个人是个盲目的投机家,而不是多样化的投机家。

为克服这一缺陷,托宾(1958)根据马克维茨(1952)的资产组合理论发展了凯恩斯的纯投机性货币需求模型。

这一理论可通过可分离定理加以说明。

第一,投资者根据各种风险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确定资产的有效集或有效边界,这一边界与个人的偏好无关,引入无风险的货币后,投资者的有效集变为由原点出发与有效边界相切的一条直线。

第二,个人选择直线上的哪一点作为最优决策点,取决于个人风险——收益的无差异曲线,个人的无差异曲线与直线的切点即为投资者的最优选择,该点决定了在所有金融资产中货币所持的比例,投机性货币需求由此比例确定。

凯恩斯经典的货币需求动机说经典的货币需求动机说指的是凯恩斯的货币需求三动机说。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三种动机决定:分别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所谓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它缺乏流动性资产的欲望。

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

那么人们为什么偏好流动性,为什么愿意持有货币呢?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出自于以下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Transaction motive)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

他把交易动机又分为所得动机和业务动机二种。

所得动机主要是指个人而言,业务动机主要是指企业而言。

基于所得动机与业务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凯恩斯称之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2)预防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凯恩斯认为,出于交易动机而在手中保存的货币,其支出的时间、金额和用途一般事先可以确定。

但是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

为此,人们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中,这类货币需求可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

(3)投机动机(Speculative motive)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

因为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性资产,具有周转灵活性,持有它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进行金融投机。

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之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由于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加上出于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构成了货币总需求。

投机动机是指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凯恩斯认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随利率的变动而相应变化的需求,它与利率成负相关关系,利率上升,需求减少;反之,则投机动机货币需求增加。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凯恩斯之前的货币理论可归结为货币数量论传统,该理论可追溯至休谟的《论货币》,其后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并经马歇尔、维克塞尔、费雪和庇古等经济学家的斧正基本止于完善。

货币数量论因其形式的简洁性和逻辑解释能力,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前一直居于经济学的主流位置,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后,由于简单形式的货币数量论在现实经济的解释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和凯恩斯理论对现实解释能力的明显优势,使得该理论退居到非主流位置。

到目前为止,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仍是现代主流货币理论。

下面我们从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性需求的角度讨论该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

对交易需求,正如帕廷金等所批评的那样,传统货币理论同样包括凯恩斯主义的交易需求理论缺乏充分的微观基础。

从形式上讲,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直接以个人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但是交易需求分析本质上是一种静态分析,交易需求本身是需要加以说明的。

固然,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模型通过将物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货币市场连接成一般均衡模型,交易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说明,然而这种说明是不充分的,它只是停留在宏观层次,而没有解决货币需求如何由个人的最优化行为导出,这里个人的最优化行为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最优理财行为,同时亦指个人的最优消费行为。

后者将由消费者动态效用最大化决定,因此,货币需求必须在个人理财费用的约束下由个人动态消费效用最大化导出。

但是,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模型中,个人理财费用得到了充分的强调,而个人效用最大化基本没有涉及,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动态化方面的重大缺陷之一。

为克服这一缺陷,有两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思路。

第一是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他的货币数量论一般可表述为:MDP=fW,r-1rdrdt,1pdpdt,h式中MD是名义货币需求,r是利率,W代表财富,h是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P是价格水平,t代表时间。

对弗里德曼而言,货币同其它任何资产一样,会给持有者带来效用,其效用是给持有者提供劳务流量,劳务流量效用服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而这正可以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分析应用,因此,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之上,而作为体现动态最优化的是所谓的持久收入假定,但是在弗里德曼的理论中始终缺乏明确的最优化程序,其对动态行为的处理也是不充分的。

第二种思路是明确从动态最优化的角度阐述货币需求决定的现代新古典宏观研究方法。

这一方法中最有名的新古典主义货币模型是货币迭代模型,它源自萨缪尔逊的“纯碎消费借贷”模型。

新古典主义的货币迭代模型的效用函数为:U=U[c1(t),c2(t)]式中,c1(t)代表年轻一代在他们年轻时的消费,c2(t)代表他们在年老时的消费。

由于年轻人和老年人有各自的资源禀赋,借助货币交换,年轻人将选择c1(t)和c2(t)使其效用最大化。

但是对于迭代模型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货币资产与生息资产的共存性,第二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如何在模型中得到体现。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处理分别引出了货币的法定限制理论(Fama,1982)和克洛尔约束假设,后者导出了众所周知的卢卡斯的具有交易约束的迭代模型。

凯恩斯货币理论凯恩斯货币理论包含以下内容:凯恩斯认为,货币的实际供给量(m)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因此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货币的需求。

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以下三点: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这一需求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需求的货币量越大。

第二,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这一需求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L1=L1(y) =ky。

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取决于利率(r),L2=L2(r)=-hr。

所以,货币的需求函数为:L=L1+L2=L1(Y)+L2(R)=KY-HR。

凯恩斯陷阱“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随时可作交易之用,可应付不测之需,可作投机用,因而人们对货币的偏好就称作流动偏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