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关天人合一的观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有关天人合一的观点

导读:我国古代有关天人合一的观点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则是折衷的,或许也是更科学的。“天人合一”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人为”的相通和统一。

这个观点最早由战国时子思、孟子提出。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西汉董仲舒强调天与人以类相符

宋以后思想家从“理”“性”“命”等方面来论证天人合一的关系。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强调“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

与此相关的论述还有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强调“畏天命”的必要。

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

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但又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

庄子则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然的损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