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课文,有的介绍奔腾的江河,有的描绘茂密的森林,还有的展示海滨小城的独有风光……每一篇课文都是在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巧妙。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能用一段话写自己的家乡。
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篇习作。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单元课时安排:《古诗三首》3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海滨小城》2课时《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习作:这儿真美》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7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本文三首诗,都描绘了祖国的山川景色。
但第一首诗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第二首诗重在写景,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借景抒情。
第三首诗选择了不同于前两首诗的时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写景物。
二、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难点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师:古诗的课件。
学生: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三首诗,学习《望天门山》中的生字、词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6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6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大自然的声音》、《秋天的雨》、《听听,大自然的声音》、《金色的草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视频、录音机、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 课文学习:通过阅读、讨论、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3. 实践活动: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总结: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第6单元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 课文《大自然的声音》、《秋天的雨》、《听听,大自然的声音》、《金色的草地》3. 重点字、词、句4.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复习本单元的字、词、句。
2. 扩展作业:收集有关大自然的声音的资料,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非常积极,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上是对第6单元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共八部分内容,共计2000字以内。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作业、备课素材)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
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单元
课题:六单元识字写字过关课
课题:六单元熟读课文过关课
精读课课题:21.?古诗两首?
精读课课题:
整体回忆自主感悟
我们从海面上,看到了
〔〕的〔〕;潜入海底,发现了
〔〕,〔〕,〔〕,〔〕;来到海滩,目睹了
〔〕与
〔〕;走上海岛,感受到这里是〔〕。
]小导游们,我们就要从西沙群岛返回了,你想跟游客们说些什么?
游览完了西沙群岛,用一句话跟小导游说出自己的感受。
品读重点汇报交流运用训练
〔1〕谁向大家介绍西沙群岛的海面是怎样的
2〕哪个小导游再向我介绍一下海水的颜色?
课件演示
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出西沙群岛的美丽。
〔1〕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出西沙群岛的美丽。
〔2〕指导读出每种海底物产的句子。
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了解到海滩上有些什么?
〔师板贴贝壳、海龟图片〕。
你喜欢这些贝壳与海龟吗?谁能读出对他们的喜爱?指名朗读。
〔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根据生答复板画:茂密的树林,
精读课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阅读课课题:香港,璀璨的明珠
六单元群文阅读课
课题:语文园地六
课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六单元-《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微课教学设计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些方面是鸟的天下?
(二)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片段为例,再次深化写法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1、这段文字同样也是把中心句放在文章的开头。
2、运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的修辞方法把鱼多写出来。
五,课后作业:
小练笔
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具体。
1、天上的云千姿百态。
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2、傍晚的菜市场,可真热闹啊……
通过小练笔,目标落到实处,教会学生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课外延伸,巩固提高。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中的两段典型的总分段落,进一步体会了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把内容写具体的,并且做了练习,相信你们一定有收获。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微课教学设计
目的:
1、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领悟“什么是中心句”,以及“如何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2、通过练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并学着自己围绕中心句写一写,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多种形式的练习,环环相扣,方法渗透其中,这样也调动学生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六单元
璀璨明珠,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诗歌也很有名,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会朗诵、背诵两首古诗,会背、默写《饮湖上初晴》。
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能用自己话说说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古诗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背诵积累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板书诗题1.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在杭州,最有名景点要数西湖了。
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带进了咱们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动人西湖》)旁白:西湖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
雨中西湖更是增添了几分诗意。
2.师:西湖美吗?(美)是啊!西湖以其秀美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笔墨。
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3.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4.师生共同交流,了解作者苏轼。
(学生介绍。
教师补充: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造了“苏堤”和“三潭印月”两道独特景观,深受百姓爱戴。
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美景吧!)(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知教学反思:23美丽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
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丰富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进行观察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进行观察方法教学方法:指导法、朗读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古诗三首》_教案
17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读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大意,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大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出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么美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1.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3.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4.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按照字的结构划分识记生字;(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断:左边的竖折,竖长折短;“米”稍小。
楚:上边“林”要扁,两个捺都变为点;下边的横带钩,“人”撇短捺要长。
四、品读释疑1.课件出示原诗;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2.课文整体感知诗的前两句:诗中“断、开、流、回”用的很好,“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挡的气势;“回”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
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
作者站在船上看到了碧绿的江水、青色的大山、红色的太阳。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内容简析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
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目标、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6、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四、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21《古诗两首》学习目标①认识2个字。
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形容词的定义,特点及常见的形容词;•正确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词语解释的能力;•分辨形容词和不是形容词的词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形容词的定义、特点及常见的形容词。
2.教学难点•分辨形容词和不是形容词的词语。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小黑板、彩色粉笔;•《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及配套练习册。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物品,让学生自己列出五个形容词,然后请一些学生把他们列出的形容词用句子形式进行描述,其它同学在听完后猜一下是哪个物品,老师予以肯定或纠正。
2.新知呈现(15分钟)通过PPT等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呈现形容词的定义及相关知识点,并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务求让学生全面理解形容词的概念。
3.示范练习(10分钟)老师给学生呈现一张表格,上面列出了若干词语,让学生将它们划分为“形容词”和“不是形容词”的两个分类。
通过实际的划分练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形容词的特点。
4.巩固练习(20分钟)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每个小组中架设一个平衡木,每个小组一名代表先在黑板上选择一张表格,然后把表格上的词语正确地划分出来。
若划分正确,该代表可以在平衡木上跨出一步,那个晚划分不正确或未及时划分的小组将被扣分。
最后,看哪个小组在平衡木上跨得最远。
5.课堂总结(5分钟)在本节课结束之前,老师对学生进行带有知识点的简单复述,巩固学生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做《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练习册P24—25课后练习。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及讨论,让学生对形容词的概念有了充分的认识;在示范练习环节,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在接下来的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动起来,为竞争而奋斗;在课后,再次对学生进行考查,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程目标•了解古诗文的特点和韵律•学习背诵古诗文并了解其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古诗文的特点和韵律–了解古诗文的字数和句子结构–学习认读古诗文中的平仄音节2.古诗文的背诵与理解–选择一篇经典古诗文进行背诵并解读其意义–分析古诗文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参与创作古诗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文1.导入:通过展示几幅经典古诗文的画作,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对古诗文的向往之情。
2.概念讲解:简要介绍古诗文的特点和韵律,引导学生对古诗文有初步的认识。
3.古诗文欣赏:选择一篇经典的古诗文,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并逐句解读其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4.古诗文背诵:引导学生逐句背诵所选的古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5.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篇古诗文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向全班呈现他们的成果。
6.创作古诗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古诗文,并与同学分享。
7.总结反思: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感受和收获,并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学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的背诵表现和对古诗文的理解程度•学生创作的古诗文质量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诗文作品,扩大对古诗文的了解和认识。
•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是本次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教学资源•经典古诗文的文本、画作或视频•古诗文的解读材料•课堂展示所需的投影仪或黑板教学步骤(续)1.导入:通过展示古诗文的画作或朗读一首经典古诗文,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和韵律,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概念讲解:将古诗文的字数和句子结构进行简单的解释,并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文中的押韵和平仄音节。
3.古诗文欣赏和解读:选择另一篇经典的古诗文进行欣赏,引导学生逐句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课文,有的介绍奔腾的江河,有的描绘茂密的森林,还有的展示海滨小城的独有风光……每一篇课文都是在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巧妙。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能用一段话写自己的家乡。
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篇习作。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单元课时安排:《古诗三首》3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海滨小城》2课时《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习作:这儿真美》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7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本文三首诗,都描绘了祖国的山川景色。
但第一首诗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第二首诗重在写景,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借景抒情。
第三首诗选择了不同于前两首诗的时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写景物。
二、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难点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师:古诗的课件。
学生: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三首诗,学习《望天门山》中的生字、词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找文段的中心句,能在习作中写出中心句。
【语文要素】2.可以根据事物的不同类别,推想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3.能够根据词句的提示,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完整的句子或段落。
【语文要素】4.阅读古诗,积累经典,培养学生对中国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找出文段的中心句,能在习作中写出中心句。
能够根据词句的提示,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完整的句子或段落。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重点)2.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中“虫”和“鱼”分别表达的意义一、日积月累1.请同学们结合注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串讲古诗背景,学生结合背景理解古诗的内容。
3.明确诗意。
4.学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感受诗人的愉快心情。
二、识字加油站1.读一读,认一认,想想每行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蝌蚪飞蛾螃蟹鲤鱼鲫鱼鲨鱼2.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交流这些字体现的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
)3.指名读第一行词语,说说这些动物都有哪些特点。
(点拨:螃蟹多足,有触角,有坚硬的外壳。
)4.指名读第二行,认识“鲤”“鲫”“鲨”等字。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字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与同伴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重点)2.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难点)3.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重点)一、交流平台1.文段练习找中心句。
(以课文中的段落为例文)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部分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
3.师: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围绕一个句子的意思来写,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这样的句子有可能在一段话的开头,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二、词句段运用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词语,想象画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doc
21古诗两首教学目的: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会认2个牛字,会写4个牛字。
3、会朗诵、背诵两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乂收集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好吗?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1).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教师点拨。
第二步: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还有什么不明口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4•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
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iffli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 结合画而讲述。
第三步:1•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2•交流。
第四步: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三、学写生字。
1、学牛自由准备,为耍求会写的4个牛字组词,想给哪个字组就给哪个字组,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导书写并示范。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背诵本古诗。
2•搜集、背诵李白的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去领略另一首古诗的迷人风光。
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202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3. 线上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拓展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古诗相关的网站或APP,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和欣赏更多的古诗。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喜欢阅读古诗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年级的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所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能够理解更复杂的诗歌意境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语言素养:通过学习三首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美,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逻辑关系
①古诗基本概念:介绍古诗的定义、分类、韵律特点等,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②三首古诗的内容理解:《山行》、《赠汪伦》、《望天门山》三首诗的文字内容、意境、主题和表达方式。通过深入分析每首诗,让学生理解古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
③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讲解古诗的韵律结构,包括平水韵、律诗的平仄规则等,并引导学生识别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课题21.古诗两首第 1 课时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目标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验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具准备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每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
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这节课我们学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读题,简介: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城西南15公里的长江东岸,有博望山,亦称东梁山。
和县城东南30公里的长江西岸,有西梁山。
两山夹据,长江西来,至此折向北流,形势险要。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望天门山》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三、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熟古诗。
2、与同学共同研读,结合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或想法。
3、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诗意: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碧教学活动设计绿的江水流到这里突然折向北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
四、指导朗读,感悟诗景诗情。
1、朗读提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语文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语文整体教学设计壮丽的祖国山河”,本单元包括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主要是为了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研究生字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跟读,研究本单元的31个生字和22个生词,并会正确运用。
三、精读课文:通过听教师朗读和阅读课文,初步领会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注意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总结归纳: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个人总结,用自己的话说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对祖国山河的理解和感受。
五、巩固练: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巩固本单元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在导入环节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图和风光片,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课文品读1、朗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
2、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汇报,分享自己的理解。
4、教师点拨,补充课文细节。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汇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点拨则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掌握细节。
三、黄山记和壶口瀑布1、朗读课文《黄山记》和《壶口瀑布》。
2、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汇报,分享自己的理解。
4、教师点拨,补充课文细节。
设计意图】:与第二步相似,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黄山记和壶口瀑布的美丽和壮丽。
四、主题感悟1、学生个人感受和思考。
2、小组讨论,整理主题感悟。
3、小组汇报,分享主题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感悟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本单元的主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课设计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都有机会参与和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积极性。
同时,通过朗读、讨论和汇报等环节,让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感悟。
二、精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当我们乘坐游轮来到西沙群岛时,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单元
课题:六单元识字写字过关课
课题:六单元熟读课文过关课
精读课课题:21.《古诗两首》
精读课课题: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来到海滩,目睹了()和
();走上海岛,感受到这里是()。
] 小导游们,我们就要从西沙群岛返回了,你想跟游客们说些什么?
游览完了西沙群岛,用一句话跟小导游说出自己的感受。
品读重点汇报交流运用训练
1.交流海面部分
(1)谁向大家介绍西沙群岛的海面是怎样的
2)哪个小导游再向我介绍一下海水的颜色?
课件演示
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出西沙群岛的美丽。
2.交流海底部分
(1)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出西沙群岛的美丽。
(2)指导读出每种海底物产的句子。
3.交流海滩部分
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了解到海滩上有些什么?
(师板贴贝壳、海龟图片)。
你喜欢这些贝壳和海龟吗?谁能读出对他们的喜爱?指名朗读。
(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4.交流海岛
(根据生回答板画:茂密的树林,鸟、鸟蛋)
你喜欢那里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注重了读的指导,体现在朗读中理解和感悟。
)
小导游们,我们就要从西沙群岛返
精读课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阅读课课题:香港,璀璨的明珠
六单元群文阅读课
课题:语文园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