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测量水的温度》参考教案
《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

感应温度的金属头充分和水接触,使测量结果更准确。金属头不能跟杯壁或杯
底相接触,(演示将金属部分和杯壁、杯底接触)这样就变成金属头在感应杯
壁/杯底的温度了。 谁能告诉大家,现在这杯热水现在的温度是多少?②【若学吗?那你觉得应该是多少度?你是怎么 确定的?开始时温度计的数字一直在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针对自己小组绘制的这张折线统计图,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基于个性归纳共性,学生通过对比 4 条温度变化的折现统计 图寻找热水在自然状态下温度变化的特点。】 (4)3 号水和 4 号水在 X 分钟后水温几乎没什么变化,都是 XX℃,这是 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基于个性归纳共性,从图上看 3 号水和 4 号水的变化有些不 符合“共性”,请学生解释可能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几乎不变的温度” 与室温的联系。】
《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
第 三 单元第 2 课 上课时间
月
日星期 课时 第 1 课
课题 《测量水的温度》
时
教材分析
《测量水的温度》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单元第二
课的内容。从课程设计上来看,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第一课已
经认识和了解了温度计的构造、用处的基础上,本课借助测量水温,实践和掌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金属头与温度获得的内在联系, 为接下来教学电子温度计的使用时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做好原理上的铺垫,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要这么做”和“不要这么做”的原因。】
① 注意:这 4 杯水的量要相同。 3
3、现在,我们就用这个电子温度计来测量 1 号水的温度。(投影展示,边 演示边讲解)
度,不过这也正是学生的兴趣所在,笔者在教学时把传统的玻棒温度计(上节
测量水的温度教案

测量水的温度教案教案名称:测量水的温度教案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单位;2.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3.学会记录和比较测量结果。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温度的概念,并与他们探讨温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30分钟):2.要求每个学生都带上一支温度计到课堂。
3.学生将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会有一杯水。
4.学生应该预测每杯水的温度是多少,并用纸和铅笔记录下来。
5.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每杯水的温度,并与他们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
讲解原理(20分钟):6.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和预测准确性。
7.教师讲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温度单位,如摄氏度(℃)和华氏度(℉)。
8.教师解释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确保他们的测量准确。
拓展应用(30分钟):9.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并用温度计记录下来。
10.学生将记录的温度结果进行比较和整理,以便后续讨论。
总结活动(10分钟):11.学生将讨论他们在拓展应用活动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出结论。
12.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复习所学的温度测量方法和温度单位。
13.学生分享他们学到的新的应用知识和实验技巧。
教学资源:1.温度计(每个学生都应带上一支);2.杯子和水。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的积极性;2.教师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进行评估,以检查对温度的理解和温度测量的掌握情况;3.检查学生记录的测量结果和他们的比较和总结。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水的性质来进一步讨论温度对物质的影响。
2.学生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如不同杯子、不同容量)的水的温度变化情况。
3.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温度测量方法和温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提示:1.教师在讲解和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学生正确和谨慎地使用温度计。
2.教师可以在讲解原理环节中加入具体的示例和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测量水的温度》教案

《测量水的温度》教案《测量水的温度》教案1一、教学内容:《测量水的温度》是义务教育学校科学教科版教材三班级下册《温度与水的改变》单元的第二课二、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测量水温的方法测量水温,首先要指导同学选择合适的测温计。
选择时要让同学思索,水的温度值在什么范围内?接着就学习和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时,可让同学图文结合阅读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要求。
特别要让同学反思,假如不根据这样的要求操作,会涌现什么状况?同时老师肯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由于这一阶段的同学的技能学习主要是以仿照为主的。
第二部分:测量水的温度这部分的第一项活动:是学习用水温计对四种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沟通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分析产生差异的缘由,为下一步连续测量10分钟内的水温作铺垫。
第二项活动: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同学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第三部分:推想水温的改变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同学认识到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
据此,引导同学推想,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四杯水的温度将分别作怎样的改变?最末怎样?引出科学概念: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削;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最末作一项推想:假如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四周空气的温度,可能吗?需要怎样做?老师要引导并带领同学把一些水放入冷冻箱内,为下节课《水结冰了》的教学和学习做预备。
三、学情分析:《测量水的温度》是三班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也是继前一课《温度和温度计》学习的连续。
本课我将给同学更多的时间去实际练习测量物体温度和识读摄氏温标。
同学在这一课将分别测量凉、温、热、烫4杯水的温度,并每隔2分钟连续测量10分钟内每杯水的温度。
本课中每位同学都将有比较多的实践机会。
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小学科学测量水的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水的温度教案学校科学测量水的温度教案第1 篇教学目标学问目标把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试验原理.力量目标1.培育试验力量这是一个测定性试验,通过这一试验应使同学明的确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试验培育同学依据给定的仪器进行试验设计的力量、进行表格设计的力量以及分析试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力量.2.培育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依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学问,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依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学问求出物质的密度.德育目标本节试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育同学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试验过程中对同学进行爱惜仪器、爱惜学习环境的训练,保证一个美丽的学习环境,对同学进行环境美的训练.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个试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试验原理、使用仪器、试验步骤的支配,记录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同学全面地进行试验力量的训练的一个重要试验,对培育试验力量有重要的作用.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洁,使用时主要是会熟悉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同学观看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由于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外形一般都不规章,必需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同学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教法建议同学应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试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分析与说明1.关于试验原理试验前可与同学争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方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同学思索,激发兴趣,搞清试验原理和试验方法.2.在使用量筒时应留意的问题了解量筒的用途.量筒是试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熟悉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量筒肯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观看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看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看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用量筒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在练习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假如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老师预备一个量杯,让同学看到实物.观看量筒时,可就观看问题提问练习.在视线和凹面相平常,老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同学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晰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同学思索一下,最好找同学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试验时用.3.关于试验的操作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同学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外形均合适的,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假如用石块,肯定要求同学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方法.其次,这种物质不能汲取这种液体,若汲取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同学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终求出盐水密度.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肯定要饱和溶液.假如天平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4.整个试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纳应用一个试验一个试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试验过程简单掌握,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共性进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选择实行先做试验1.练习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试验要求、步骤讲清晰,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试验.在同学试验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巡察,加强个别指导.特殊要对试验力量较差的组赐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试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试验课前可先培育几名同学骨干,让他们在试验课上当老师的小助手,重点关心一些试验有困难的同学.5.试验进度的支配因各试验小组的试验水平不同,所以试验进度就不平衡.对试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赐予他们更多的试验机会,为此老师可事先预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索题,把试验过程写在试验报告上.6.试验报告关于试验报告,最好是让同学自己写.应有试验题目、试验目的、试验原理、试验器材、试验内容及主要步骤、试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试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试验报告纸,发给同学使用.试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同学参照教材自己设计,老师在这方面也应赐予肯定的指导.二、课时支配1课时三、学具教具预备量筒、石块、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复习密度的学问,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熟悉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新课教学以上我们分析了依据,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天平可以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可以测物体的体积.假如是一个规章物体除了用量筒可以测量它的体积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今日我们这个试验是要求同学们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依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个试验的原理是什么?这个试验的原理就是密度的公式我们今日的试验是要测定金属块和盐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除了被测物体、天平、砝码和量筒外,还需要什么物品.还需要清水、细线以及装清水和盐水的烧杯.验数据的表格.请同学说出试验步骤以及表格中需要记录和需要计算的项目,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予以确定式补充修正,并随时将同学回答的正确结果写在黑板上,最终形成如下内容:1.测金属块的密度试验步骤.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天平平衡..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向量筒中注入肯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计算出金属块密度,填入表格.表格设计石块的质量m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验数据的表格.同学基本写完后,请同学说出试验步骤以及表格设计的内容,老师随时把正确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2.测量水的温度》word教案(3)

2、测量水的温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教学准备】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教学过程】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
(学生阅读)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测量水的温度-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测量水的温度-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 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水的温度的重要性。
2.学会正确使用水温计测量水的温度。
3.掌握测量水的温度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4.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水温计测量水的温度。
2.掌握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利用教具或实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温度,并询问热与冷的感觉,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测量温度的重要性。
2. 整合课文知识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水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要求学生围绕课文所讲述的测量水温度的实验情景,回忆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教师根据实验步骤逐一向学生演示操作,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尝试探究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技巧,并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具体步骤如下:1.把水倒入量筒中并插入水温计。
2.等待水温计的指针稳定,读取水温计上游动刻度的温度值。
3.按实验步骤刻度表,记录测量结果。
4. 共享实验结果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整理出平均温度和各次测量温度的差异,从而让学生感受实验结果数值的渐变过程,掌握实验数据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5. 完成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分析比较。
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说明和思考。
四. 课外拓展1.让学生多关注环境温度和人体安全温度的知识。
2.探索其他测量温度的方法、范围和使用场合等。
五. 总结反思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验和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和反思,发现问题、提高思考和探究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科学观念和方法论。
同时,教师和学生也可以进行互评和分享,促进彼此的进步和成长。
六. 教学评估1.课前知识问答,能否准确回答测量水温度的方法和意义。
2.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熟练使用水温计等。
3.实验数据的实测精度和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4.实验报告的书写和表述能力。
2024《测量水的温度》说课稿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

2024《测量水的温度》说课稿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测量水的温度》,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测量水的温度》是三年级科学教材上的一篇课文。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掌握温度的基本概念和计量单位,并了解水温对生活的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和计量单位。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思考。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性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和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深入学习的效果。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温度计、水杯、温水和冷水等实验用具,以及图片和实物等教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步骤。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呈现新课我将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张图片,给学生呈现一个测量温度的场景,引发他们对温度的认知和兴趣。
并可以展示一些真实的温度计和温水,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想。
环节二、引导探究我将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比如:“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温度计上面的刻度代表什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激发他们对测量水温的方法和原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环节三、实践操作在学生已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我会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帮助他们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
环节四、总结归纳在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后,我将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和归纳。
三年级科学《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温度概念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4. 数据记录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测量水温,并进行数据记录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操作、讲解、讨论、观察等方法进行教学。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其实践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温度计、水、杯子、记录本等。
2. 教学课件:实验过程动画、温度变化图等。
3. 实验场地和设备:实验室或教室内的实验桌、热水壶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温度现象,激发学生对测量水温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水的温度概念,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示范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水温,并记录数据。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整理实验数据,观察温度变化规律,分析可能影响水温的因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测量水温的知识。
七、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温度计的量程和精度适合测量水温。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热水烫伤。
3. 学生操作温度计时,教师要加强指导,确保测量准确。
4. 记录数据时要细心,避免出现错误。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操作温度计,正确测量水温。
2. 学生能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3. 学生对科学实验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4. 学生能够将实验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测量水的温度教案1

三年级下册科学《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教具准备:1、六小组成员,每小组5人。
2、24杯不同冷热的水(1号杯自来水,2号杯温水,3号杯烫手的热水,4号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烫水)3、24支相同的水温计(刻度范围在0~100℃)4、6块毛巾。
5、板书卡纸,两个表格。
教学过程:一、猜谜,趣味导入新课1、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张老师就为大家说一则谜语,大家来猜猜,看谁是我们班的猜谜大王。
(课件1出示:“身上一把尺,肚里一红线;遇冷线儿长,遇热线儿短。
”——温度计)2、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呀!那你们知道温度计有什么作用吗?(预设:测量温度)3、说的太对了。
(师端起热水杯)同学们,看到老师手中的水杯,你有什么疑问?(预设: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哦,你想知道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其他同学想知道吗?那我们今天呀,就来学习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课题)二、观察,测量水温的方法1、过渡语:同学们,想要测量水的温度,就要知道正确的测量方法。
请同学们打开科学书,翻到45面。
一起读一读测量水温的方法。
2、同学们,请看图片,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
(课件2出示图片)3、师:了解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哪位同学愿意上来为大家示范呢?生演示,师梳理并概括。
(板书“拿、浸、看、等、读”)(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三、合作,测量水的温度1、恭喜大家已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同学们请看,老师已经为每组同学倒好了2种不同温度的水,你们试着摸一摸,有什么想法?(预设:它们的温度分别是多少?)2、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测试它们的温度分别是多少。
3、测试之前我们可有明确的分工,请同学们看大频幕:(课件3出示:组长先数据记录在书46面的表格上,再将数据填写在黑板上;其他组员测量水温,并把测得的数据告诉组长,让组长记录下来。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2)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3)能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3)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2. 教学难点:(1)温度计的精确使用;(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温度计、水、烧杯、记录本等;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3. 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相关视频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外形和作用;(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温度计是用来测量什么的吗?它是如何工作的呢?2. 讲解:(1)教师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2)引导学生理解温度计的刻度意义;(3)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操作;(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现象;(3)学生总结温度计的测量误差。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知识点;(2)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实验,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悟呢?(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实验数据表格,并进行分析;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温度计的种类和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温度计原理和使用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是否准确,报告是否完整。
【教学设计】_测量水的温度_科学_小学

《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l 、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适合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值在-2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四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本节课,主要是以培养孩子的技能为主,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怎样正确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通过对学生在书中的学习,同学的演示,小组内的测量不断的加强孩子的熟练度,使孩子能准确的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技能和方法。
教学难点:大自然是奇妙的,我希望孩子能通过亲身经历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本节课就有很好的机会,通过两次测量水温后,可以发现水温的变化,水温越高,温度下降的越快。
但这个知识点不是本节课重点,不意占用过多时间,为了让孩子容易找出规律,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我选择通过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间大概控制在5分钟内。
教学设计:(一)、导入1、师:大家早晨起来和水吗?生:热水、温水、凉水。
师:如何知道这些水的温度呢? 生:用温度计。
2、上节课,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
(二)、复习温度计的构造1、温度计是由刻度、液柱、玻璃泡、玻璃管四部分组成。
2、观察老师手中的温度计最低温度是多少?最高温度是多少?从0℃——10℃之间共有几个小格?1 小格代表多少?(三)、欣赏几种常见的温度计水温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高温计体温计1、这几种温度计中,你都见过哪几种?在什么地方见过?有什么用途?2、这节课我们就用水温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小学科学测量水的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水的温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测量水的温度的重要性;②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③了解水的常温和沸点的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温度的概念与重要性;2.温度的测量单位;3.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4.水的常温和沸点。
三、教学重难点1.温度的测量方法;2.水的常温和沸点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幻灯片、投影仪;2.实验器材:温度计,水杯,热水、冷水;3.实验材料:PPT,实验报告模板。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引导(5分钟)1.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测量过水的温度?为什么要测量水的温度?”2.让学生思考,并简短地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测量水温的思考。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展示温度计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用途和结构。
2.解释温度的概念和重要性,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介绍温度的测量单位,摄氏度(℃),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摄氏度的零点和100度的含义。
步骤三: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15分钟)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1-2人,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操作: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温度计、一个水杯和一些热水和冷水。
3.操作步骤:a.小组成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b.将温度计放入水中,稍微搅动,等待温度计上面的数值稳定。
c.读数并记录温度。
d.将温度计清洗干净。
步骤四:实验结果总结(10分钟)1.汇总小组测量得到的温度数据,让学生用PPT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2.设置幻灯片,展示学生实验数据的统计结果,让学生对比和探讨不同小组测量结果的差异,并进一步明确水的常温和沸点的概念。
小学科学优质课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科学优质课《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小学科学《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测量水的温度》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二、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2分钟)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进一步巩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四、教学准备:教师:教学PPT、各类温度计、烧杯等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1号杯自来水,2号杯温水,3号杯烫手的热水,4号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烫水),4支相同的水温计(刻度范围在0~100℃),水温测量记录表、干毛巾、(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时钟,冰柜。
小学科学《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测量水的温度》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二、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2分钟)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三年级科学《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学生能够使用温度计正确地测量水的温度。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温度的变化。
学生能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目标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能够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测量水的温度。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温度变化,理解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温度计,注意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出温度变化的规律。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温度概念。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温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引导学生注意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水的温度,记录数据。
4.3 观察温度变化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讨论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
4.4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出温度变化的规律。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总结测量水温度的方法。
4.5 拓展延伸学生思考: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医疗等。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优点和不足。
5.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在实验中的合作与不足。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年级科学《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
1.2 教学内容温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3 教学过程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温度概念,如冬冷夏热等。
展示温度计,介绍其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第二章:实验准备2.1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内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2.3 教学过程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量程、分度值等。
讲解实验步骤,如测量前准备、测量方法等。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防止水溅出、温度计破裂等。
第三章:实验操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独立完成实验。
3.2 教学内容实验操作步骤。
3.3 教学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位置的水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准备后续分析。
第四章:实验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解水温的变化规律。
4.2 教学内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4.3 教学过程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测量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如水温的分布规律等。
5.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内容5.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温度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测量、医疗等。
布置课后作业,如调查温度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课后作业6.1 教学目标巩固实验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温度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课后作业的布置与要求。
6.3 教学过程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测量家中或学校的水温,并记录数据。
提醒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温度计破裂。
第七章:评价与反思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7.2 教学内容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表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

《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测量水的温度》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转变》单元的第二课二、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依照不同的测量范围和利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依照不同测量对象,选择适合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讲,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取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转变能够明白那个物体失去热量仍是取得热量。
【进程与方式】1.观看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适合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距离一段时刻持续测量和记录3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育在观测、记录的进程中始终维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进一步巩固小组合作探讨的学习意识。
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式。
四、教学预备:教师:教学PPT、温度计、烧杯等小组:3杯不同冷热的水(1号杯自来水,2号杯温水,3号杯热水),3支相同的水温计(刻度范围在0~100℃),水温测量记录表五、教学进程:第一部份:导入新课出示两幅图片。
师提问:1、哪个地址温度更高呢?你确信吗?你敢确信吗?生答:情形1:不敢。
教师追问那你想不想确信呢?那么用什么测量就能够够明白两个地址准确的温度呢?(情形2:敢。
那你凭什么敢这么确信呢?)生答:用温度计测量,就能够够准确明白两地温度高低了。
(超级好!)师承接:教师也给大伙儿带来了几种温度计,那么你会选哪一种呢?第二部份:探讨新知出示五种温度计图片。
教师直接介绍五种温度计,别离叫什么,测量范围,用途等等。
问题1:你选哪一种去测量上面两个地址的温度呢?你会选择吗?(气温计)问题2:你选哪一种去测量体温呢?(体温计)问题3:教师那个地址有一杯水,若是教师想测量这杯水的温度,你又会选择哪一种呢?(实验室用温度计)什么缘应选它呢?师:一样说来,水的温度在0—100摄氏度,因此要选择测量范围大于0—100摄氏度的实验室温度计。
中班科学教案测量水的温度

中班科学教案测量水的温度一、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水的温度变化。
2. 能够使用温度计量取水的温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水杯2. 温度计3. 温水4. 冰水5. 热水6. 黑板7. 记录表格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展示一个水杯,并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可能会回答透明、无色、可以喝、可以用来洗东西等。
然后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水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水的温度。
2. 实践操作首先,老师将温度计放入冰水中,然后向学生展示温度计上的温度下降,解释到冰水的温度比室温低。
然后,老师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向学生展示温度计上的温度上升,解释到热水的温度比室温高。
接下来,老师让学生观察两杯水(一杯是冰水,一杯是热水),并让学生用手触摸杯子的外壁,然后描述触摸感受。
通过这个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温度的水的温度差异。
3. 温度的读取接下来,老师将温度计取出,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值。
老师解释温度计上的刻度代表的是温度的度数,越高刻度表示温度越高,越低刻度表示温度越低。
然后,让学生一起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值。
4. 实践操作老师可以使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室温、温水和冰水的温度,然后让学生记录在表格上。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5. 温度的描述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分小组,每组派一个学生扮演记者的角色,采访其他组的学生,询问他们实测得到的温度值,并进行描述。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不同温度的水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最后,老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内容,强调水的温度是可以测量的,并让学生回答水的温度可以用什么来测量。
然后,老师提问学生水的温度和触摸感受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这个总结环节,巩固学生对水温度的认识。
四、巩固与拓展在课堂结束前,老师可以分发一份练习题给学生,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年级科学下册测量水的温度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测量水的温度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测量水的温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掌握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3.初步了解一个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4.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程度的水的温度。
5.培养学生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三、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四、教学方法:演示,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每组4杯不同冷热程度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0℃——100℃),水温测量记录表。
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体温计、水温计等)六、教学过程:(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出示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温度计呢4.学生讨论交流。
5.指名汇报。
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教材45页的插图和方法。
(学生阅读)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小学科学测量水的温度》参考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水的温度》参考教案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继《温度和温度计》一课之后,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温度计的有关知识——如何使用温度计。
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本课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学习使用水温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通过多次测量基本掌握用温度计测定物体温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定量观察的能力。
同时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良好习惯。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还期望学生能将物体温度的变化与热量的传递建立起联系来,为后续学习(例如五年级的“热”单元)打下基础。
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
热量是描述内能转移的物理量。
但内能这一概念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学生通常使用的热量的说法。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第一环节教师讲解、介绍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在教师的讲解及学生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条操作规定的意义。
然后教师安排了两个活动——测量不同水的温度、测量水在不同时间的温度。
通过两个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多次测量水温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巩固和熟练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小组同学间的互相提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值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四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继《温度和温度计》一课之后,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温度计的有关知识——如何使用温度计。
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本课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学习使用水温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通过多次测量基本掌握用温度计测定物体温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定量观察的能力。
同时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良好习惯。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还期望学生能将物体温度的变化与热量的传递建立起联系来,为后续学习(例如五年级的“热”单元)打下基础。
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
热量是描述内能转移的物理量。
但内能这一概念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学生通常使用的热量的说法。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第一环节教师讲解、介绍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在教师的讲解及学生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条操作规定的意义。
然后教师安排了两个活动——测量不同水的温度、测量水在不同时间的温度。
通过两个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多次测量水温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巩固和熟练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小组同学间的互相提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值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四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水温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的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教学课件。
2.分组实验材料:四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测量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水温变化记录表。
水温记录表
水温的变化记录表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就要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你认为我们要想测量水的温度,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呢?(板书:测量水的温度)
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考虑到:温度计要方便测量水温、考虑温度计的测量值区间。
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
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教师出示课件:各式各样的温度计)
谈话:下面这些温度计,我们该选择哪一个来测量水温呢?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选择。
二、学习新课
1.学习测量水的方法
(出示课件: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师示范、讲解规范测水温的方法。
板书:
(1)使用前要检查温度计的管子是否完好,里面的液柱没有断开。
(2)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3)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杯壁、杯底。
(4)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要离开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板书:选查没稳留平)
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2.测量水的温度
(1)用水温计对四种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
讲述:下面用我们学习的规范的测量方法测量水的温度。
学生分组测量,并记录水温数据。
教师提出建议(课件出示):
●每个学生测量一种水的温度。
●互相提示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如有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规范、正确记录水的温度。
●注意不要烫伤。
水温记录表
学生交流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
谈话:仔细观察各组的数据资料,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学生可能会发现同一种水,各组测量的温度不同。
谈话:你认为这些差异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学生讨论发言。
(2)隔一段时间,分别测量四种水的温度
讲述: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建议(出示课件):
●分工负责:实验、观察、记录、计时。
●每项工作轮流负责。
●规范测量水温。
●准确记录。
水温的变化记录表
谈话:水温有变化吗?怎样变化的?水温的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自然降温时,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课后小结: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三、学习评价
再过10分钟,这些水的温度又会怎样变化呢?过一天呢?
四、布置作业
如果把这些水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水温会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