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美的思想,欣赏美的表现,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发现美的思想。

教师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引出关于美的概念,如礼仪、和谐、和平、爱心、宽容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其次,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欣赏美的表现。

教师可以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如抒情、哲理、比喻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此外,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应注重审美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体会美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总之,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审美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发现美的思想、欣赏美的表现和体会美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对每一个人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审美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灵魂可以得到有效的净化。

语文课不仅要关注教学程序的流畅,学生语文知识的扩展,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情操的陶冶。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其工具性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为目的,其人文性则以陶冶学生的情感生命为指归。

审美素质是构成社会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与科学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文化素养体系。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这是语文教学的固有要求,并不是外加的任务,而是要以此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素质发展的潜能,从而实现语文素质教育在素质培养方面的整体目标。

一、从汉字的审美教学入手,培养品文审美情趣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具有它独特的魅力。

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画面,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美之所在。

汉字结构具有和谐的对称美,如“从”,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跟随,谓之“从”,这种独特的对称形式,给人产生审美的愉悦感。

同时,汉字是一种以线条为基本组成部分的文字,线条组合具有丰富性和稳定性,这也决定了汉字造型的灵活和稳定。

有的灵活之中显得稳重,有的对称之中表现和谐。

汉字还具有形象意境之美,如大家熟悉的“龙”字,中国很注重崇拜龙图腾,在草书中的龙,就是一条张牙舞爪飞腾的巨龙的形象,意境深远,学生可以透过这个飞腾的龙字,看到古代的先民们的精神崇拜和中国古老且意蕴深邃的文化。

正由于汉字的独特性,才产生了众多书法家,从而也使汉字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可从汉字的审美教育入手,要求学生写字时写好笔画,搭好字架,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字就端正、美观了。

二、从文学的角度提升感性审美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者:梅月琴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审美教育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全过程,是高中语文教育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

为切实培养和塑造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有效渗透观念美学元素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实现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积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审美教育完全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是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

为切实培养和塑造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迫在眉睫。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语文教学观念主要指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的基本性质和内在规律之后,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潜意识思想和信念,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其整体教学行为,同时还对教师自身发展与学生学习能力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审美教育为主导的先进教学理念,将审美教育切实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

各级学校领导须加强对审美教育的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

为了实现审美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将审美教育始终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确保将审美教学切实落到实处。

二、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搞好审美教育重要一点就是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使学生从教材深层内容中感受和体验美,有效实现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有效融合。

高中教材中多为诗歌、诗词和名篇佳作,其中蕴含着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美学因素,是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

诗歌优美的韵律节奏、散文意蕴丰富的深刻情感都能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语文这一综合性课程的多元性特征,使原本内涵丰富的课程缺少活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从审美视角关注文本,可以激发其赏析兴趣,培养其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陶冶其崇高优美的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情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并以此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疑难,是一个不容再被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情操提高【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96-02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主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训练和渗透相关的人文、审美、艺术、道德等多元内涵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语文教学逐渐形成这样一种传统,那就是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灌输与基本技能训练,忽视审美情趣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得语文教学沦为受“工具论”片面支配的简单操作程序,其严重后果是使语文这门原本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综合性课程越来越显得枯燥乏味,缺少活力。

笔者认为,根据语文这一科目自身的特点与内容,实施多元化的教育目标,是解决这一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中,语文审美素质教育便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与探讨的问题。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开拓学生的视野,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而在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审美教育还是一个很少有人问津的“荒原”。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高度关注这一教学内涵,认识到语文审美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与优势,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
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要注重培养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是因为,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进入高中之后,他们
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是非常多的。

而只有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广泛的鉴赏之后,才能真
正获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从而培养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解能力。

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
到许多的美丽的和令人惊叹的事物,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审美情趣的话,我们就无法欣赏这
些美好的事物。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入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注重培养学生
的审美理解能力,那么我们就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和审美能力。

这是因为,审美情感是人们对美的主观感受,而审美能力是人们对美的客观
判断。

只有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探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探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探【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关于审美教育的问题,历史上许多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都作过可贵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审美教育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师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美学原理、美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

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欣赏蕴含在文章中的美学元素,从中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努力寻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的可行的方法。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多元化、层次化,顾此失彼,对教学质量提高没有多大帮助。

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叶圣陶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的目标”,强调学生有了审美能力和情趣,对叶圣陶先生的话,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必定目标之一,而且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激发学生探索语文世界的欲望和热情,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任何一种意志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发的,构成意志动机除理性因素外,还有非理性因素,即情感因素。

审美是富于情感的,它能强烈的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对语文教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想象,指通过自觉的表象运动,借助原有的表象和经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审美想象是审美情感的深化。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想象力,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同现实社会相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其审美想象。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切入点(1)形象性。

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学 习基础 ,学 生 能够 通过 各 赖 于在 头
个模 糊性 、 义性 的集 合 体 , 大都 十 多 且
分讲 究 含蓄 , 常是 纸短 意 长写 而不 满 , 常 或 弦外 有音 、 或思 想 深刻 , 行文 中形成 在
了若 干空 白和契 人点 ,极 具 有 限 中富含
用下 , 生对作 品 的深入认 识达 到了审美 学
理解 , 步能从 美学 的意义 上去体 味和认 逐 己感 受文 章 的妙处 。在起 始 阶段 就要 强 调胸 中有 全文 ,根 据 这一 整体 的 直觉 感 受 , 对文 章 精要部 分作 深 入探讨 。 再 ( 突 出审 美能 力培 养 的高二 阶段 二) 高二 是 在 高一 基础 上 的提 高 。学 生 通 过一 年 的语文 学 习 , 日常性 情感 逐 渐 “ 发 展 为审美 性情 感 ,他 们 能对 作 品所 隐 含 的情感 和 意 味在审 美感 受 中达 到 直觉 性 的把握 。”在 全面 感知 课 文 内容 的 同 时 , 感 受 到 了拓 展 、 富 意 象 的 需要 。 也 丰 从教 材方 面看 ,以现 当代 中国文 学作 品 为主 , 兼顾 传统 戏 曲和 影视 文 学 , 选读 中 国文 学 发 展 史 上主 要 时 期 的代 表 作 家 、 作品 , 这些 全部 都是 文 学作 品 , 而且 以诗
无 限 的艺 术 效果 。这 就为 集 中进 行 审美 想象 力 的 培 养 提供 了可 能 性 和必 然 性 。 审美想 象 是 审美 反映 的枢 纽 ,教 师要 善 于启发 学生 巧妙 联 系 同一作 者 的类 似 作 品去强 化感 受 ,适 当用 某作 家 的作 品 来 补充 另一作 家 的作 品 , 自觉 而 自然 地 融 人 自身 的见 闻感 受 , 甚至 是跨 时空 的 、 跳 跃性 地 重组 积 累的意 象 以帮 助 学生 探 幽 发微 ,形 神兼 备地 领 会作 品 的意 象及 深 层意 蕴 。 随着 审美 想象 的 丰富 , 学生 在学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被 深 刻 地 品 味 出来 。
与孤鹜 齐飞 ,秋 水共长 天一色 ”等脍炙 人 口的名 句 ,一 幅幅美 和神 往 。
丽的 自然 画卷 活脱 脱地展 现在读者 眼前 。当陶 渊明的 “ 荒宅 十
我 在 教王 昌龄 的 《 出赛 ( 时 明月 汉 时关 )》一诗 时 , 秦
余亩 ,草 屋八 九问。榆柳 荫后檐 ,桃李 罗堂前 ”一派桃 源景色 要 求 学生 在 诵读 的 基础 上 ,发 挥想 象 ,用 自己 的语 言 再现 画

不完全 的教育 ” ,审美教 育是语 文教学 的更 高境界 。高 中语 文 珠 落玉盘 ”如怨 、如慕 、如泣 、如诉 ;用极其 贴切 的文 字把琵
教材 中的诗词篇 目有很高 的审美价 值 。那 么 ,在诗 词教学 中 ,
教师应如何 充分挖 掘作 品的美育 因素 ,提 升学生 的审美意识 和 鉴赏品味呢?我认为 ,可以从 以下三方面人手 。
审美教 育的双重效果 。 [ 关键词]古诗词 审美 诵读 想象 内涵
中国是 一个诗 的国度 。中国古典诗词则 是我 国诗词 文化 中 景象 ,以表现孤 寂 、凄凉 、悲伤 、哀 愁 的心境 。叠词妙 出 、以
朵璀璨 的奇葩 。诗词 鉴赏不 但能提 高人 们 的文 学审美 情趣 , 声 摹情 、音韵和谐 ,展现乐 章之美 。 自居 易 《 琵琶行 》中更是 而且 能培养人们 的 良好 文化涵 养。可 以说 “ 没有美 育 的教 育是 以调动大量 视听语 言为能 事 。 “ ……嘈嘈切切 错杂 弹 ,大珠小


课 夕 阅 读 卜 语言文学探讨
浅谈高 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莫 兰 花
( 广西桂 林市资源县 资源 中学 ,广西 资源 5 10 ) 4 4 0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高中语文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任,语文学科本身是一种文学艺术,艺术之美在于受众审美能力的提升。

高中语文有着重要的审美教育优势,因此,必须要引导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的同时去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这不仅是增强学生语文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关键,也是使学生进一步接近文学艺术的最佳渠道,更是对于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有力相应。

本文对于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对策进行粗略的论述,以期为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献计献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增强学生对于美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在高中阶段开展审美教育,语文学科有着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

在当前我国苏教版的全新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美育资源,这些美学因素能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久而久之接受更好的审美熏陶。

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苏教版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提取教材中优秀的美育片段,赋予高中语文教学以全新的内涵,从而有效地在日常教学活动组织中,为学生奠定一定的审美基础,使学生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所接触的环境感染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够得以被充分挖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加强对于美的感知与领悟,促使学生在反复阅读和品鉴文章的过程中,主动找寻美好的事物,感受文章中对于美的描述。

举例来说,在讲授《荷塘月色》这篇著名的抒情散文诗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主旨,用情感人,再引申到文章更高层次。

”[1]让学生能够通过倾听和朗读,去理解作者的情怀与写作的巧妙心思,产生娱目悦耳的美感。

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学生发现美、接受美、感悟美的过程。

学生要感悟的不仅仅是物体的形象美,更要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情感美,要能够在普普通通的文字中,找寻美的因素,从而为己所用,使学生能在阅读训练与写作中调动自己所掌握的美学因子,更好地去创造美和传播美。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从中受益,饱受熏陶,获得美好的人生之道。

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如何运用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指导呢?一、培养学生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教育语文时,教师应时时刻刻注重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去体会作品中写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从而深化自己对作品中内容的理解,明白文学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智慧与感情的桥梁。

因此,在推荐给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教师需特别关注作品中的美学功效和设计,教授学生欣赏的方法,以及指导学生写书评等阐述性文章。

二、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需要具备正确认识与感受。

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去欣赏文学作品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需要懂得如何阅读作品,如何感悟作品中所揭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懂得如何欣赏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要素。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在阅读时也能够学会领悟作品的感性美和思辨美,从而深化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三、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生文学作品之余,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创作能力。

文学作品是由作者根据生活的实际而创作而来的,而创作是从欣赏中而来,它是欣赏与追求之交融。

因此,通过文学作品的读、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教学中给予有关写作方面的引导,在写作中突出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与创造。

探讨创新及创造的过程,则可以带领学生去探索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设计及其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阅读、欣赏和创作,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强感知力和判断力,更好地发掘文学自身的美学魅力,同时也能不断完善自身的审美能力,提升自身整体的艺术素养。

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而且 以诗歌 、 散文 、 小说 质 的提高 , 二者结合起来 去规划 高中语 文教学 中审美教 些全部都足文学作品, 还有利 于弥补高一 、 高二 阅凄教学 为主 。文学作 品本 身就是 一个模糊性 、 多义性 的不足 , 育的过程 。 使学生无论是升学深造 , 是就业 , 还 都 的集 合体 , 大都十分讲究含 蓄 , 且 常常是纸短 能具 备必要 的认识 事物 的能 力和独立 评价事 突 出 审 美 感知 力培 养 的 高 一 阶段
同年级的审美教育分别展开讨论。 关键词 : 高中语文 新课改 审美教育 赏奠定坚实的基础 。 二、 突出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二阶段
的精髓 , 需要赋予对象 以不落俗套的 内涵 。如
果没有学生 性思维 的注入 , 作品还只是独立
新教材高中一年 级安 排的是理 清思路 、 概
对作品 的理解和诠释便无 高二是在高一基础上 的提高。 学生通过一 于学生 以外 的事 物 ,
的思 维转化 为创新 的实物 ,这 是很关键 的一
步 。纯粹 的想象是不能为社会服务 的 , 对于 专 业课教学来说 , 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合格 的劳动
者 , 于这 部分劳动 者 , 对 创造实 物价值才 是主
研 技 究。感受是要学生 “ 身临其境” 主动或被动地 要 的。在教学 中强调动手能力 , , 让学生看到 自 学生 的知识水平 、 究水平 、 能水平 以及 承
。在全面感知 后 阶段 , 发展 学生理性思 维能力 , 致力 于学生 安排 的是研讨 、 评析。 中, 其 不但显示 出阅 读能 审美感 受中达到直觉性的把握”
也感受到 了拓 展 、 丰富意象 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教学的终点 目标 。 力层级的提高 ,而且 也隐含着从 审美感 知力 、 课文 内容的同时 , 大纲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余满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可见新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以情感人,理寓情中情感是审美的主要标志,离开了情感,审美就不可能实现。

语文教材里的文学作品是依据美的规则再现生活的,是用一个个美的形象打动人的情感,使之渐渐地忘记自身所在,完全沉浸到所创造得艺术世界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获得审美愉悦的满足。

再通过欣赏自己的思考,由情感上升到理智,从而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和道德教育,逐步掌握辨别是非,判断美丑的道德标准。

所以说,情感是美育的核心,有人把审美教育称为情感教育,不是没有道理的。

语文教师要使学生与作品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就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感优势,拨动学生的情弦,去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用了四个直觉形象(“飞鸟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创造出一幅静态美的图画,通过画面能直觉地感知的内心世界:孤独寂寞。

再联系他的经历,则能进一步理解其实是把政治上的失落感,借助于画面而和盘托出,在讲读这首诗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就能使他们受到心灵的熏陶。

二、通过作品赏析,把握美的本质在当今经济社会大潮中,由于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青少年往往以丑为美,追求虚荣,自私自利,讲究吃喝玩乐。

对高中语文审美素养培养教学的探讨

对高中语文审美素养培养教学的探讨

对高中语文审美素养培养教学的探讨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的重要环节。

审美素养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能力,包括对文学艺术、自然景观、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美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审美素养的内涵、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养培养策略以及相关问题与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审美素养的内涵。

审美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感知、理解和欣赏美的过程中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它包括对美的感知能力,即人们对于美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的觉知能力;对美的理解能力,即人们对于美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能力;对美的欣赏能力,即人们对于美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审美价值的评价能力。

而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养培养策略是关键。

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通过学生们的阅读和欣赏来感知美的存在;在教学形式方面,可以采用诵读、朗诵、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要通过多方面的教学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可以通过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地方的参观和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美的存在;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来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文学创作比赛、艺术作品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审美成果,增强他们的审美自信心。

接下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养培养存在的相关问题与挑战。

教育资源的不足是当前审美素养培养中的一个难题。

在一些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很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审美学习内容和形式。

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们积极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推动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工作。

学生审美兴趣的匮乏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渗透美育教育。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丽。

教材文本是作者情感表达的载体,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对文本的理解。

一方面,教师激发学生对文本外在美和内涵美的感知,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教材的自主学习,在心理上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审美对象中体现出的音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等审美体验。

1.感受语言美。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来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获得美的享受。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要求读出课文的韵味和情调。

文中大多运用比喻、通感,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荷塘月色的美景,大量叠词的使用,使得文章音韵和谐。

细细品味这精美的诗一般的语言,会使学生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语言的中介使读者能从中感觉出景物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从中获得美的熏陶。

2.感受情感美。

一篇好的文章,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无处不闪烁着作者情感的火花。

在整个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抒情散文的创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美的情感,引导学生与古人进行灵魂交流,充分挖掘诗文中美的情感因素,来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比如李密为了报答祖母刘的扶养之恩,冒着被杀的危险,多次拒绝晋武帝的任命,迟迟不去上任,写下《陈情表》这篇奏章,正因为文中流露出强烈的天伦之情,把晋武帝也深深感动了,终于可以让祖母得以颐养天年。

在教学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时,我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师生共同探讨内容来体味情感等方式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们都深入感受到了李密的孝道,受到了一场深刻的情感审美教育,增强了孝情,懂得了感恩。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语文教材蕴含了丰富的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

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其目的是促进人对自然和社会定向的审美关系,提高人的审美教育观念和趣味,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创造力。

语文学科就是最富有情感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实施审美教育,让课堂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身心得到陶冶。

一、在导语中呈现美美是一种情感体验,要使学生受到感染,走入美的意境中去,教师首先应对美有深切的体验,有充沛的激情,善于切中学生的兴奋点,营造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

导语的设计要注入教师对美的理解,注入教师的激情,要进入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美感,从而把学生带入语文学习的氛围中。

例如,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时,我的导语是:“生命是东逝的一江春水;生命是出墙的一枝红杏;生命是车辙里的一棵小草;生命是黑土中的一朵蓓蕾。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热爱生命》,跟着诗人去正确认识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排比句的导语,营造了“生命”情境,唤起学生对生命积极的体验,激发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可以说,导语至关重要的是调动学生感情,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成为作品中的形象,诱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二、在诵读中感受美朱熹说:“大抵观书以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通过熟读精思,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作者的感情语言化作学生的感情语言,作者鉴赏的美变成学生眼中的美。

例如,教学李白《蜀道难》,首先播放名家范读,开篇“噫吁欷,危乎高哉”一声,就将学生拉入路途艰难、高亢辽远的情景,然后,指导学生跟读、试读,将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和景转化为具有声韵俱佳的艺术氛围。

创设课堂情境,营造诵读的感悟气氛,让学生耳濡其情,身临其境,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从而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三、在赏析中悟透美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

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之一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之一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之一审美教育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应用;审美;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13-01语文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学科.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事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知识.美的具体性、情感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创造美,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1.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是审美的核心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身临其境领悟生活中的美。

首先,要重视朗读。

组织朗诵教学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朗读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朗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朗读过程便是了解和欣赏的过程,启发培养学生美读,品味其情调,或情绪激昂,或豪放悲壮,或凄切哀婉,或伤感低沉,朗读能让学生展开想象,涵养美感。

优美的朗读对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有较强的冲击力,朗朗书声之中优美的意境、传神的描绘、美学蕴味往往能充分而酣畅的体现。

美读还能创设情感氛围,领读或教读始终伴随着感悟和理解。

例如,教学柳永的词《雨霖铃》和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采用范读法,指导学生注意感情基调的把握,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及词蕴含的人情美和哲理味。

其次,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带、电视媒介等把文字作品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2.教育学生体会自然美卢梭说:”在人做的东西中所表现的美完全是摹仿的。

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于大自然中的。

”自然界本身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它们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乐趣。

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工作实行的措施分析

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工作实行的措施分析

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工作实行的措施分析摘要:目前,对于高中学生的教育教学要求以及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调整或者改革,具体来说,在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或者训练,这就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及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实施。

本文笔者利用两部分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述,首先对我国国内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或者对策。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老师;高中学生新时期我国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已经确立为培养全面发展或者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其中高中学生所接受的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教学活动,在属性上是一种素质教育,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性质的教学,更是一种艺术性质的教育教学工作。

由于我国教育教学部门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的调整以及改善,所以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教学工作在整体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的主要方法或者措施。

但是由于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现状以及我国基本国情的限制,使得国内高中学生的语文审美教育工作并没有顺利地进行,这样就可能使得审美教育工作在整体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有所缺失。

一、高中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情况分析以及研究我国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善或者转变,使得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发展以及进步,特别是高中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正式的教学内容出现在教学工作中,使得其语文的审美教学工作发展或者进步越来越快。

与此同时审美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的作用以及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现在,尽管我国开始关注素质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开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来说,我国在升学考试以及各种等级考试过程中,仍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这样的现状就使得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甚至是家长,他们所看重的还是学生的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程度,决定了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情况还不是特别乐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摘要】对于语文基本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固然要熟练掌握和运用。

但仅强调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而不从整体上、情感上去把握,去感知,则可能造成对课文整体内容情境割裂肢解的后果,尤其是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如诗词、古文、散文、小说等等。

因此,融入审美教育和情感渗透,将使语文学科的教学达到知情结合或情理交融这样一种与学生心灵相通,细致深入,感人动人、移情默化的教育陶冶过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陶冶情操审美教育情感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30-01
美能生乐,美能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文质兼美、美感洋溢的语文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师不注意发掘文章的美感因素,单纯地向学生讲枯燥乏味的字词句段篇,忽略了美对学生的吸引。

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运用正确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即为当今语文教学急需探究的课题。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美感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讨。

1 赏析人物美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

文章中宣泄奔腾着感情的激流,描绘塑造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动感和艺术魅力的美感意蕴。

教师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通过自身的感知、联想、想象,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感受到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爱作者之所爱的同化境界。

这样学生才能把情感移进人物的内心去,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正如古人所言:“披之以情,以情悟文”。

茹志鹃的《百合花》写得清新俊逸,十分动人。

教学时我们应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

例如,分析小通迅员在护送路上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

分析小通迅员在护送路上腼腆害羞的神情,在枪筒上插树枝和野菊花的天真淳朴的样子,以及他挂破衣服,赠送馒头和掩护伤员光荣牺牲等场面,使学生真正窥视到小通迅员那颗金子般的心灵。

又如,分析新媳妇拿被、铺被和缝衣以及献被等几个感人的细节,学生就能被新媳妇的纯朴、善良、洁白无瑕的崇高感情深深打动。

这样让学生在包含感情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无产阶级最崇高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2 鉴赏文章的情景美
语文中的“美”,象珍珠一样撒落在教材的篇目、章节、词句里,
附着在形象、意境、事理中。

只有科学地分析,才能把这些珍珠用一条线串起来。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人先描绘了一幅“秋江月夜送客”的图画;枫叶红醉,荻花飘飘,秋风瑟瑟,悲凉的气氛衬托出“沉郁之美”,接着以较大篇幅描绘琵琶女高超精湛,出神入画的弹奏技艺和“如听仙乐耳暂明”的叫人欲喜欲悲,欲思欲泣的音乐效果,以诗句的形式尽情挥洒着“音乐美”。

然后以枝叶巧生、虬枝盘旋的笔法铺设明暗相生的两条线索,忽分忽合,浓墨重彩地交织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何必曾相识”这一点上,表现了较高层次的“人性美”。

可以说:诗歌本身感人至深的契机也正在这儿。

其实,催人思考的应在于是谁造成了诗人和歌女的悲剧。

回答还是“封建制度”。

诗作是从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朝政和民间生活的动荡不安),对那个造成这许多人间悲剧的制度提出强烈的控诉。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同一般。

文中先用一比喻写月光,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月华似水的真切的感受。

“薄薄的青雾”句看似唐兀,实乃紧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叶反射,白雾便成若有若无之青雾。

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胧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句来形容,“梦”为喻体,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的写照。

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树影”都是构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绝不可少的一环。

总之,在逸幅画面中,月光、荷塘、青雾,造成了绘画的构图美,明与暗,层
次和色彩造成视觉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给人以音乐美,造成听觉上的美感。

我们在进入这样的场景时,充分领略荷塘月色的美时,心又怎么不能意会到作者此刻面对的幽静和宁滥的那般平和宁静的心境呢?而联系上下文,因“噪”而觅“静”,因“烦”而觅“宁”,这般心境背后的烦忧和“不宁静”也就见出一斑了。

3 挖掘文章的情感美
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即以教材为主线,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内容,使德育以情感为引导,智育以形象为先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由于现行的中学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佳作,其中除考虑到语文基础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以外,许多课文本身就具有鉴赏价值。

因此这就要求教者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鉴赏经验,在保证“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下,调动各种手段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例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一文时,先请学生说说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代表作,并请学生回忆一下初中学过哪些朱自清的文章。

这样很自然的由朱自清的《背景》引出朱自清的生平。

由其生平介绍讲到毛泽东对其的评价,经过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的引导,顺理成章地由其散文作品的朴素清新,引出其人格的崇高伟大,明白了爱国主义情感具有品德和智慧结合的特征,明白了美不但在形式更在内容。

总之,语文教材中这样的例子不少,举不胜举。

教学的艺术,不
仅在于传授知识本领,更在于鼓动、唤醒、鼓舞。

所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余地。

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作为现代人,如果不懂得美,不追求美,不会欣赏和创造美,那么可以说在精神气质或在能力上是有着严重缺陷的人。

美与文明、美与人类幸福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我们必须把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看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自觉地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利用这些好教材,对学生进行“熏陶渐染、潜移默化”的美学教育,为祖国未来培养有智慧的感情丰富的一代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