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实践与探索
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一、引言群文阅读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经典文学、现代文学、童话故事等文本进行集体阅读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它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本文将探讨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群文阅读的理论依据1.选择优秀文学作品进行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群文阅读,例如《草房子》《神笔马良》《小猪佩奇》等。
这些作品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进行群文阅读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和讨论在进行群文阅读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和讨论。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交流对作品的看法和体会。
通过集体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探讨问题,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老师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和点评,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3.开展文学作品创作活动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老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文学作品创作活动。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创意写作,比如进行改编、加工或者续写,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创作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精髓,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结合传统与现代文学在进行群文阅读时,可以适当地结合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进行教学。
传统文学作品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
现代文学作品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结合传统与现代文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进行群文阅读时,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过程中 , 要努力教会 学生对 中心句的把握 , 中心句 能够对文 章 的整体 内容进 行概 括 , 是 全文 的纲 领。在具体 的教 学过 程中, 要善于利用 中心句 的作用 , 对文 章进行 分 析品读 , 从 而对文章进行总 体把握 。比如 《 海 底世界》 一课 , 在 文章 的 末尾有一段单独成段的总结句 。通过对 这个总结 句的 阅读 学习 , 可 以简明扼要地对 文章的主要 内容进行概括 , 从而将 文章的层次 和思路理 出来 。教师在对 这篇文章进 行教学 的 时候 , 可 以设计一些问题 : ( 1 ) 学生 自读 课文 , 找 出能够概括 全文 内容的一 句话 , 就是“ 海底真是 个景 色奇异 、 物产 丰富的世界 ” 。 ( 2 ) 找出这句话 中 的两个重 点词 语 : “ 景色 奇异 ” 、 “ 物 产丰富” 。 ( 3 ) 找一 找 , 课 文中哪 些 自然段是 关于 景色奇 异 的描 写?哪些 自然段是对物产丰富的描写? ( 4 ) 想一想 :海底“ 景色奇异” 奇在什 么地方?海 底“ 物 产丰富” , 课文写 了哪些物产?从哪些地方看出“ 丰富” ? 通 过对这句话 的教学 , 就 可以将全篇 文章连接起来 , 从 而 对 全 文进 行 全 面 的理 解 。 3 . 通过段落 的学 习, 准确理解整篇文章 文章是由具体 的段落 组成的 。有不少 的课文有 明显的 重点段落 ,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文 教学的时候 , 要对重 点段 落进行必要的指导 , 通过对这些重 点段落 的把握 , 就可 以对 要思路 。比如《 莫泊桑 拜师 》 一课 , 在 对这一 课进行 教学 的 全篇文章进行准确把握 。有些课 文表面上 看起来没有 明确 时候 , 就要注重理解题 目中的“ 虚心 ” 这个词 , 莫 泊桑是一位 的重点段落 , 似乎是处于并列 的关 系 , 但是对 其 中的一 个段 伟大的作家 , 但是他却要虚心拜 师 , 从而 对文章 的内容进行 落进行分析理解 , 就可 以通过这 些部 分对整 篇文 章进行 深 理解 。从这个词就可 以理解 作者 的意图 , 那便 是为 了说 明 层 次 的 理 解 。 莫泊桑高贵的品质。 比如在对《 将相 和》 一课 进行 教学 的时候 , 三个故 事都 2 . 找准文章的题 眼 , 逐步理解课文 按起 因、 经过 、 结 果 的顺 序来 记叙 。在教 授这 篇 课文 的时 在对小学语文课 文 的理解 中 , 题 眼 是 一 个 较 为 重 要 的 候 , 要先通过他们之 间的“ 和” , 到中间 的“ 不和” , 再到 后来 因素 , 能够将题 目和文章充分联 系起来 , 是一个较 为关键 的 的“ 和” 这样三个 不同 的场 景进行 必要 的理解 , 从而将 将和 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要将 这类题 眼找 出来 , 这样就 相两个人身上表现出来 的对 国家的忠心 , 以及两个人 的“ 大 能从大方 向来把握课 文 的内容梗 概 、 文章 的写作 范 围或者 度 ” 理解 出来 。 文章 的具体 主体 。如 教学《 徐悲鸿 励志 学画》 这一课 时 , 教 总之 , 在对阅读进行教学 的时候 , 要 倡导新课 程改革 的 注重语文学科 的人文性 , 准确运用 行之有效 的课堂 阅 师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 让他们找准题 眼“ 学画 ” , 然后从 这 理念 , 个词开始进行思 考 , 同时 提出一 些 问题 , 比如 : 徐悲 鸿在 什 读 教学 策略 , 培养起 学生 的创新 意识 。通过有 效 的阅读教 么地方学 画?为什 么要励 志学 画?以及 他是 如何学 画 的? 学 策略 , 充分提高学 生的阅读 能力 , 继 而培养起学 生语文综 通过这些 问题可 以对课文进行 深层次 的理解 。在教学过 程 合 学 习能 力 。 中, 就是 要 抓 住 这 些 关 键 词 , 从 而 对 课 文 进 行 深 层 次 的 理解 。 参 考 文献 [ 1 ] 熊开 明. 小 学语文新 课程 教学 法[ D] . 首都 师范大 二、 抓住课文 中的重点语句 。 串联整篇文章 篇文章是 由很多 句子 连接在 一起 的 , 但是这 些句 子 学 出版 社 。 2 0 0 9 . [ 2]王 燕 骅.现 代 小 学 阅读 教 学 [ D] . 语 文 出 版 不 是平行连接在一起 的, 而是有 主次之分 。在 小学课文 中 , 2 0 1 0 . 有不少 的课文 总是在文 章 中安排 了些关 键句 子 , 这 些句 子 社 , [ 3 ] 王涛.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 文阅读教 学[ J ] . 四 都有着特殊 的作 用 。只要将 这些 关键句 子找 准 , 就 能通 过 2 0 1 1 . 这些特定的句子对整篇文章 进行把握 。在 小学语文 的教学 川 工 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随着小学语文教学不断深入探索,多文本阅读已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多文本阅读是指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接触和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包括图画、漫画、诗歌、散文、小说等,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进行讨论。
一、多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多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接触和理解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拓展视野。
多文本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世界的认知。
3.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不同类型的文本都具有各自的美感,通过多文本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
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1. 整合资源,多渠道获取文本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课外读物等途径搜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素材,形成丰富多样的文本库,为学生的多文本阅读提供资源支持。
2. 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如理解文本主旨、分析文本结构、对比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开展文本探究活动。
在阅读一定类型的文本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有关文本的创作、研究或表演等活动,深入了解和探究文本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4. 结合实际情境,拓展阅读体验。
教师可以将多文本阅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文本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5. 注重学生情感投入。
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投入,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同。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以我国某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识字与写字:以汉字基础知识为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2. 阅读与鉴赏:以课文阅读为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写作与表达:以写作训练为主,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口语交际:以口语表达为主,引导学生学习口语交际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具体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成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考试成绩、写作水平等。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家长评价: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实践效果1.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2.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强,课堂参与度提高。
语文新课标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及尝试

语文新课标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及尝试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主要对象,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例如“早操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 “一帮一制度方法”等。
这样就能够有序、有效率的积极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健全并实行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自学上也就构成了较好的自学习惯。
但有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
记得刚接手我现在任教的这个班时,在阅读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读一篇课文必须先标上小节号,必须要了解主要内容。
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
在语文教学中,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
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
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自学方法教给学生。
比如:“写下人记事”的文章,我使学生按这几步回去自学,第一步,念课文,必须必须介绍课文写下的就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念课文,必须必须介绍课文描述顺序、厘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把握住文中描绘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反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抒发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读,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
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把主动权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六步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六步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六步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引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片面偏重知识传授,缺乏实践和应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其中“六步教学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该模式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
一、设计原则1. 问题驱动: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实践性,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主导: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起到主导作用,他们需要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团队合作等。
教师则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3. 融合学科:项目学习中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知识,如科学、历史、地理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4. 实践和应用: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语文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反思总结:学生在项目学习完成后需要进行反思总结,总结所学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实践步骤1. 预备:教师确定项目主题和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预习。
2. 案例导入: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学习展开: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选择相关阅读材料,并制定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研究,提高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整理归纳: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后,可以进行信息整理和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和问题解决的思路。
5. 实践应用: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或小组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6. 反思总结:学生在项目学习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讨论项目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为之后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实践经验1.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外,还要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六步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六步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摘要:本文所介绍的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六步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探究、协作共商共议、创作项目作品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为例,通过实施“六步教学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语文阅读;六步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引言: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因此,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六步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项目问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六步教学模式”实施策略中的第一步是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项目问题。
这个步骤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互动和建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己探究问题,建构知识。
而情境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效果更好的方式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记忆知识。
通过将学生置身于具有情境感的场景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1]。
因此,在实施“六步教学模式”时,创设问题情境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提出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探究。
二、提炼单元主题,确定阅读计划“提炼单元主题,确定阅读计划”是“六步教学模式”中的第二步,其目的是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小学语文全景视野下的全科大阅读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全景视野下的全科大阅读实践探索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全科素质教育的推进,全景视野下的全科大阅读已经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新模式。
全景视野下的全科大阅读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各类文本,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和思维方式,集中阅读、解析、提取信息和建构新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全面阅读素养和跨学科综合能力为目标的阅读实践。
如此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
全景视野下的全科大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教学不同,它强调在教学实践中,不仅注重阅读的技能习得和文本的理解认知,还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获取更加丰富的理解和解释。
例如,在阅读一篇描写万物自然变化的诗文时,学生需要能够运用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理解其中涉及到的生态环境、地貌变化、历史沿革等方面的内容。
这就要求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断调动各种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并积极统合归纳、探究问题。
全景视野下的全科大阅读实践,既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加强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和教学的跨学科性,又要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形成跨学科交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尤其是在阅读时,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跨学科思维策略,例如: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轮流运用,对一个问题或者事件进行全方位思考;利用多种角度进行理解和阐释等等。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实施全景视野下的全科大阅读实践,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实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文本材料。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各类诗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对自然美景、历史事件等的描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了解历史的渊源;教师还可以选取各类科技节目、实验案例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探究科技发展趋势等角度,理解人类的科技进步与研究方法等等。
总之,教师需要革新教学模式,丰富阅读材料种类,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思维方法和策略,从而在全景视野下形成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创新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创新研究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根据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小学阶段,教师要把教学重心逐步转移到阅读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学生充分阅读,通过阅读提高自我的感知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掌握阅读技巧,并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创新;引言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如何运用阅读教学来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目前一线老师所关心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积累、语言积累、情感陶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
为此,我们要对阅读教学进行深刻的思考,找出问题所在,切实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注重提高阅读能力,不断创新和改进阅读课堂,让阅读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最终促使学生在积极阅读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面对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重视并优化阅读教学,是强化学生语言、思维、情感、能力的关键,决定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一,有助于完成语言积累。
小学生在语文文本的持续性、循序渐进的阅读中,增加词汇量,完成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同时,阅读语言的输入阶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等,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尽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因此,小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调动自身的思维,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甚至举一反三等,久而久之,在阅读思考中可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因素。
尤其是面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积极开展语文阅读,可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学生在有效的阅读中,拓展了知识面、视野,使得小学生在广泛阅读学习中,获得成长的经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秦 珊 珊
( 泗洪县实验小学 , 江苏 泗洪 摘 要 :小 学语 文教 学 的根 本 目的是 培 养 学 生 的 阅读 、 写 作 能 力。 可 见 培 养 阅 读 能 力是 极 其 重要 的 。 当前 小 学 阅读 教 学 中普 遍 存 在教 师讲 学 生 听 . 教 师 问 学 生 答 的 问题 . 不 能从 实质 上提 高 学 生 的 阅 读 能 力 , 学 生 的词 汇 、 说 话、 朗读 、 概括 、 思 维 能 力都 得 不 到 真 正 的提 高 。 怎样 培 养 小 学 生 的 阅读 能 力 , 统领 全 文 。
小语 课 文 常 常 有 “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关 键 词语 。 这 些 关 键 词 语 或 者揭 示 了文 章 的 中 t 5. 或 者 点 明 了 文 章 的情 感 . 或 者 概 括 了 文 章 的 内容 , 或 者 暗 示 了文 章 的思 路 。 备 课 时 找 准 一 篇 课 文 的关 键 词 , 就 可 以 紧扣 这 个 关 键 词 教 活 整 篇课 文 。 如 特 级 教 师 王崧 舟 在 执 教 《 我 的 战 友邱 少 云 》 一课 时, 紧紧抓住“ 纹 丝 不动” 一词 , 从纹丝 不动的原 因、 经过 、 结 果 拎 起 了全 篇 , 又 通 过 变换 角 色 的 朗读 让 学 生 不 仅 感 知 了课 文 内容 ,而 且感 受 到 了 英 雄 的光 辉 形 象 , 同 时领 略 了作 者 用 词 的 准 确 。 独 特 的 处 理 方式 , 精 湛 的 教学 艺术 , 令 人 赞 叹 不 已 。学 生 在 无 意 中形 成 了
章对 此 问题 作探 讨 。 关键词 : 小 学语 文教 学 阅读 教 学 整 体性 原 则
_
小 学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实 践 与 探 索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7篇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7篇篇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与意义整本书阅读是指让学生围绕整本书进行阅读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活动。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更广泛的阅读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这些素养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3.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整本书阅读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 课堂阅读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整本书进行阅读理解、讨论和评价。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深入理解书籍的内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2. 课外阅读教学。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教学,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书籍和知识领域。
通过课外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 阅读活动与比赛。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阅读活动,如读书节、读书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策略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兴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践策略:1.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
任务驱动式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任务驱动式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探究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让学生的能力获得深远的发展,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体。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任务驱动式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言任务是驱动学生主动探究语言知识的“导火索”,它会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融入到课堂探究中,通过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任务驱动的课堂使学生积极参与,为课堂增加了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在对任务的探究中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任务驱动式阅读的内涵解读任务驱动式阅读是探索教学模式变革的方式之一,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创设学习情境,设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广泛和深度地参与阅读任务活动,将传统的学习内容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阅读项目与行为表现,引发学生自主完成阅读任务。
任务驱动是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而设计系列活动,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与学习策略整合为系列活动化、情境化的活动,让学习真实发生。
任务驱动式阅读,即在营造的真实情境与任务驱动下,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语文阅读学习活动,完成阅读任务,掌握阅读知识与技能,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与达成关键能力[1]。
2任务驱动式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2.1做好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核心,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有效组织知识点和技能。
设计任务应遵循以下两项原则:目标明确;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可以将任务目标分为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三类。
难度适中。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知识点的数量与难度,每个任务的重点和难点不能超过2个。
知识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可把教学内容可以分成几个小任务,分散任务难度。
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调整任务难度,使任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而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演变。
新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需要根据新的教育理念来进行实践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 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文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等。
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关注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2.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其中。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提高阅读能力。
3. 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新课程理念强调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游戏化教学、实践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通过课外阅读活动来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等。
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指导他们解读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需要加强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拓展阅读资源农村小学的阅读资源相对较为匮乏,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拓展阅读资源。
可以建立学校图书室,配备丰富的图书,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邀请家长、社区志愿者等参与共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
3. 强化阅读策略教学阅读策略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需要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阅读策略的教学。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自提出以来,已有十余年之久。
它是指围绕同一议题所展开的多篇文本阅读学习活动。
在我国现代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实践。
在小学这一基础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也因其内容多元、方式多样、目标多维的特点而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教学成果,十分契合当前的核心素养教育与素质教育。
近年来,新教学持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应随时代的发展与教育事业的进步积极作出相应的改变与创新。
因而,在新时代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就要以大单元设计为载体,进一步推动与促进语文学科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落实。
一、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特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的是人文性与教学性并驾齐驱的教材编排设计方式,集中体现了课程整合、知识整合的教学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语文学科实践性学习创造了有利契机[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大特点便在于教学单元设计。
这是一种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思想的教学单位,指向的是学生深度语文学习发生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这与大单元教学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就大单元设计的实质内涵来说,其中的“单元”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单元”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大单元设计中的“单元”是在语文教学课标、语文教材以及学生真实学情基础上所确定的“学习单元”,是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大单元”,“大”的教学观念起着关键的统率作用;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单元”则指的是“教材单元”与“内容单元”[2]。
因此,与其说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不如称之为一种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思想。
其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核心,科学分析、整合、开发学习内容,并从中凝练出明确目标的、多种课型结合的系统化教学规划。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极为丰富、多元的文本内容,这便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实现提供了抓手。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织情况来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体可分为四种结构关系:并列结构、关联结构、互补结构以及拓展结构。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微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实践性,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实践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分析,探讨实践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教学通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1. 语文基础知识与实践(1)识字与写字: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写字。
(2)阅读与鉴赏: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写作与表达: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2)语文实践活动:如成语接龙、诗词朗诵、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语文社团活动: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四、实践教学的策略与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等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
2. 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实践教学应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实践效果教师应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如举办知识竞赛、手工制作、社会实践等,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一、群文阅读的实践方式1. 多元化的阅读材料群文阅读的实践方式中,首先应该注重选择多元化的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课外读物、古代诗词、现代散文、报刊杂志等,可以涵盖多种文学体裁和时代背景,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
2. 小组合作阅读小组合作阅读是群文阅读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
在小组合作阅读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篇阅读材料,然后交换讨论,互相学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意识,促进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在群文阅读的实践中,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提出问题、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1.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诠释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激发出更多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群文阅读激发了学生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这种合作交流方式让学生们在彼此的碰撞中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思维的活跃性,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
3.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群文阅读中,学生们经常需要和小组成员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们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群文阅读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意识。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通过合作思考和交流学习,形成集体智慧,促进学生们在团队中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2. 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和小组成员进行深入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抓好课堂教学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才能使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章可循,只有重新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才能使创新学习对学生终身受益。
经过实践,我们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概括为初读感知——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反馈归纳,其具体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议、自得,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一、模式基本特点
1.主动尝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能真正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媒体作用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转变,把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模式,转变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获得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建立实验小组,拟定了与教改实验同步的设计方案、教材分析、教法的探究。
看录像课,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尽快掌握“四结合”教改试验这种新型语文教学模式。
2.发现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本教学模式正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一定的情境
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考方法,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善于直觉思维,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如在《狼和小羊》一课总结处,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演环节:请二位同学上台,戴上狼和小羊的头饰,表演出整篇课文的内容,最后在狼扑向小羊的一瞬间,小羊应该怎样做才能幸免于难,请学生任意发挥想象,在可能实现的基础上尽情表演,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总结出对狼这样的坏蛋不能光讲道理,还要动脑筋想办法勇于反抗,才能获胜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同时既融语言内化、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于一炉,使学生创新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又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先把诸葛亮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质量。
3.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在小语“四结合”教改实验当中,多媒体走进了课堂,优化了阅读教学,将读书由被动强化为学生主观上的需要,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一份新鲜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多媒体刺激下,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如《祖国多么广大》这一课中配有长江两岸这一带的风光图片,课件设计如下:长江大桥巍然耸立,横跨江面,柳枝吐绿,燕子鸣唱,江上渔舟往来穿梭,江面风平浪静,还配有《春
天在哪里》这首歌的音乐,于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沉浸在怡人的春光中,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适时提问:“你能不能用更精彩的词汇来描写一下美景呢?”“随着图中你看到的景物,你能想象出此地还有哪些美丽的风光吗?”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不少好词好句在此应运而生,最后教师又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要求学生用想象绘一幅自己心中的春景图。
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口语表达、说完整话及丰富的想象能力。
如在教学“器”这个字时,由四个口和一个犬字拼凑而成的动画过程也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学生就此而编出了一个顺口溜,熟练地记住了这个字:一只狗,四张口,原来是只机器狗。
根据“热”字的字形,学生又想象出“这是一个人正在用手拿滴着油的丸子”。
“美”字的教学更有乐趣:“八贤王,威力大,皇帝老子都不怕”,多么形象!此外,多媒体还以动态画面、展示过程、符号提示、指导朗读等优点,赢得广大师生的喜爱。
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对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大
有益处的。
二、模式操作过程
1.初读感知:有感于特级教师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在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准备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读准字音了解大概内容后,便会积极主动地带着问
题探索知识。
在此,教师不做任何提示,或者可帮助复习一下旧知加深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保证下一步活动的顺利进行。
当然,对于小学生初读感知的能力不够强,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学生在自己初步预习的基础上,掌握了部分知识,但还有一部分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会被学生五花八门的提出来,甚至是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吃墨水》一课,为什么用“吃”墨水而不用“喝”墨水或“蘸”墨水?《蛇与庄稼》一课中,为什么放蛇去捉田鼠而不放猫?大水过后,田鼠和蛇为什么没有被淹死?《补丁》一课中最后一段“毛主席说,国家还很穷……”的后面为什么不加冒号、双引号?《坐井观天》中的青蛙为什么会在井底?《昨天这是一座村庄》一课中提出作者为什么用昨天而不用过去……面对这些稚嫩而又颇有潜力的问题,教师要有耐心,不要否定学生的问题,和学生共同确定几个主要问题,分清主次,注意课文的前后联系,然后着重展开讨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3.合作交流: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借助各种手段指点学生进行交流、思考、发表意见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鼓舞下,好奇心与成功欲就行到极大的满足,被动地接受就会变成主动地探求,主要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同学帮你解答。
在这个过程中,采用自由交谈、主动发言、教师协调配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意见,教师除指出语病外,暂不发
表意见,学生不用举手,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手、脑、眼、口全部放开,让思维纵横驰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凡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互助能够自我解决的问题,教师一般不要替代,而当学生经过思考、合作、讨论、交流后仍处于困惑之中,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讲解,同时鼓励学生摘记精彩章节、词句,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与自学能力。
经过交流与汇报,学生已对教学内容基本掌握,此时,教师再帮助梳理思路,并对有争议的问题重点讲解,便使学生及时地将整篇课文融汇贯通,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骆驼和羊》这一课中,老牛的话是重点,原句在教育的批评骆驼和羊的做法是不对的,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可让学生将原句的批评改成赞扬的语气:你们怎样做才是对的,句式转换了,意思还没变,这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新的思维要求,于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小学生守则》与日常做人道理展开了一场气氛热烈的讨论会,并提出了今后自己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4.反馈归纳:在教学过程的小结处,教师要根据实际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揭示主题,使学生的思维形成能力,不要机械重复,只是高度概括,这一环节也可留给学生来完成,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和余地。
使学生在总结过程中,感悟乐趣、激发热情、发挥想象,形成认知结构。
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教师总结出:看问题要全面,眼光要放得远,才能把事情本来的面目看清楚,不要象青蛙那
样目光短浅,固执己见,不听劝告。
没想到,此时的一各学生站起来反驳了老师:老师,我不完全同意你的意见,我认为青蛙有值得人学习的一面,它不听小鸟的话,也正说明了青蛙不盲目相信别人,它对自己的眼睛自信不疑,这也说明它能坚定立场。
学生的一番话使老师灵机一动,老师虚心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并表扬了他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盲从别人的精神。
教师又问:青蛙唯有亲自到井外看一看,才能知道天究竟有多大,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青蛙跳出来后,它会看到什么?这个题目对学生的吸引力太大了,有的说青蛙看到了美景,有的说看到了电脑、高科技、激光枪、机器人、高楼大厦、波涛汹涌的大海、美丽的珊瑚,更看到了广阔无垠的蓝天……在神奇的想象中,学生明白了虽然眼见为实,但凡事还需身体力行,才不致于犯错。
最终一名学生用常识中的知识点明了其实青蛙的眼睛对不动的东西来说是弱视,对动的物体才敏感,所以即使它跳出井外,也不见得能看到那么多的东西。
尽管这样,教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铺设的求异路径,却训练了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实验效果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收到了这种阅读模式带来的良好效益,其中试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实验班的教学质量有了质的变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也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现
代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起到了推进作用。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
“少讲多读、少分析多感悟”已逐步在我校教师心中达成共识。
“你认为课文中哪一段最精彩,为什么?”“你能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你能为课文画一幅图吗?”,类似于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