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环保公交车系统

智能环保公交车系统
智能环保公交车系统

毕业论文(设计)

课题智能环保公交系统

学生姓名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智能环保公交系统

目录

摘要........................................................................................................................................................... - 3 -第一章绪论 ..................................................................................................................................................... - 5 -第二章方案设计与论证 ................................................................................................................................. - 6 -

2.1设计任务 (6)

2.1.1任务的提出.................................................................................................................................... - 6 -

2.1.2实施方法........................................................................................................................................ - 6 -

2.2设计方案 (7)

2.2.1系统基本方案................................................................................................................................ - 7 -

2.2.2 各组成模块方案........................................................................................................................... - 7 -

2.2.2.1控制电路.................................................................................................................................................. - 7 -

2.2.2.2电机驱动电路.......................................................................................................................................... - 7 -

2.2.2.3电源电路.................................................................................................................................................. - 8 -

2.2.2.4自动寻迹模块.......................................................................................................................................... - 8 -

2.2.2.5站台检测模块.......................................................................................................................................... - 8 -

2.2.2.6语音播报模块.......................................................................................................................................... - 9 -

2.2.2.7显示模块.................................................................................................................................................. - 9 -

2.2.2.8公交站台模块.......................................................................................................................................... - 9 -第三章硬件设计 ........................................................................................................................................... - 10 -

3.1主控电路 (10)

3.2电源部分 (10)

3.3串口电路 (11)

3.4晶振电路 (11)

3.5复位电路 (11)

3.6电机驱动电路 (12)

3.7语音播报电路 (12)

3.8寻迹电路 (13)

3.9站台检测电路 (13)

第四章软件设计 ........................................................................................................................................... - 14 -

4.1寻迹算法设计 (14)

4.2到站算法设计 (14)

4.3系统流程图 (14)

第五章测试结果与分析 ............................................................................................................................... - 15 -

5.1测试结果 (15)

5.2结果分析 (15)

总结................................................................................................................................................................. - 16 -参考文献......................................................................................................................................................... - 16 -致谢................................................................................................................................................................. - 17 -

附录一:元件清单 (18)

附录二:程序代码 (19)

智能环保公交车系统

摘要

本设计的显著特点就是绿色、环保、智能,在设计的时候利用电容放电作为整个系统的储能和供能系统,其相比于燃油机车、燃气机车更为清洁、低碳、绿色、环保;相比于普通电动车,又避免了电池的二次污染。同时对整个系统实现智能控制,。能够有效的实现公共交通智能化。

本系统设计以51单片机为主控制模块,同时设计了电机驱动模块、语音播报、自动寻迹等模块。实现了模拟公交车的自动行走、到站检测、语音播报等功能。在电源供电的设计中,考虑到当前对环保的需求,本系统采用了大容量的电容电池为系统供电,在电容电车的研究方面作出了一点尝试。此外在设计中运用了红外检测、电容电池等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意义。公交车系统智能环保化不仅可以建设树立城市的文明形象,而且可以提升综合竞争力,还可以市民生活品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关键词:环保;智能;单片机;电机驱动;电容电池;语音芯片

智能环保公交系统

Abstract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is design is the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elligence, at the time of design using capacitance discharge as the energy storage and supply system of the whole system, The locomotive compared with fuel, gas engine cleaner, low carbon, gree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pared with ordinary electric vehicles, and avoid the secondary pollution of the battery. To realiz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the whol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public transport.

This system design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51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module, and design the motor drive module, voice broadcast, such as automatic tracing module. Bus to realize the simulation of automatic walking, arrive station detection, voice broadcast, etc. In the design of power supply, given the current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system USES a large-capacity capacitor battery for power supply system, in the study of capacitance trolley made a point to try. Also used in the design, infrared detection, capacitors, batteries and other technology has certain advanc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lligent bus system not only c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to establish a civilized image of the city, but also can enhanc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citizens can also the quality of life.

Has the very realist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mart;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Motor drive; Capacitance of the battery; Voice chip

第一章绪论

在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情况下,公交车作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动车在爆炸式增长,而停车设施严重不足,造成道路交通拥堵。到目前为止,我国厦门、广州、北京、杭州、济南等城市均安装了公交智能终端设备。总的来说已初步实现了公交车智能化的实时管理。但是,在信息量的传播、应用和信息互动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公交智能化程度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缺乏面向公众领域公交信息智能化的应用。而根据当前的城市现状及国内外多年治理交通的经验可以看出公交车在交通运输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因而公交车的需求增加,应运而生的是对公交车环保、节能、智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将公交系统不断完善,则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为实现通畅、安全、环保的智能交通,设计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环保公交车系统。以后的设计都应当朝着这方面进行。

本次设计采用环保的大电容放电对系统提供电源,把51单片机作为总的控制中心,制作一个非电池供电智能环保公交车。通过红外检测寻迹线,得到的信号经过单片机处理,达到控制公交车寻迹的目的,实现了模拟公交车的自动行走,同时本系统还有到站检测、语音播报等功能。本文阐述了公交车寻迹的工作原理、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分析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可靠性、控制精度高,节能无污染等优点。

智能环保公交系统

第二章方案设计与论证

2.1 设计任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仍然是绝大多数出行者的首选方式。快捷、方便的公交系统,是城市交通通畅的保证。同时,考虑到当前对环保的需求,电容电车是当前公交车发展的一个趋势。设计一种环保的、智能的公交车系统,成为当前社会的迫切需要。

2.1.1任务的提出

设计并制作一套非电池供电的智能环保公交车系统,包括一台能沿着黑色引导线自主行驶的公交车和两个电子公交站,公交车行驶线路如图1.1所示。公交道路宽为60cm,公交道路用光滑平整的白纸制作,黑色小车引导线和状态标识线(可用电工胶带)宽度约为1.8cm,站台停靠标识线长为20cm。起点与终点之间公交车道总长约25m,公交站点B、C、D的位置在示意图位置附近任意放置。

图1.1 公交车路线图

2.1.2实施方法

了解任务的要求,规划出整体框图,首先设计基本模块(最小系统),然后从基本模块上面一步一步扩展,每扩展出一个模块就调试一个模块,直到所有模块设计出来并都成功调试,最后再整体联调。

2.2设计方案

2.2.1系统基本方案

根据小车具备的性能,本系统组成如图2.1所示。

图2.1 系统组成框图

2.2.2 各组成模块方案

2.2.2.1控制电路

方案一:采用凌阳十六位单片机构成控制电路。

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内部自带A/D转换、语音控制模块,语音实现简单,功能较强。体积小,驱动能力高、结果简单、中断处理能力强,尤其适用于语音处理和识别部分,但价格比较贵。

方案二:采用51型单片机构成控制电路。

51型单片机结构简单,芯片价格便宜,性价比高,这种工艺的存储器用户可以用电的方式瞬间擦除、改写,对开发设备的要求很低,开发时间也大大缩短。且价格比较低廉,市场供应充足。但A/D转换、语音处理需要外加芯片进行处理。

综合考虑学习的内容以及运用的熟练性,加上本系统设计的功能依靠51单片机均可实现,故采用方案二。

2.2.2.2电机驱动电路

本系统采用直流电机进行驱动。

方案一:利用分立元件构成的H桥电路

利用分立三极管元件构成的H桥电路结构简单,分别对应正转、正转制动、反转、反转制动,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是性能不稳定,且驱动能力有限,所带负载不可过大。

方案二:采用L298集成H桥芯片。

L298N是一个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的全桥驱动芯片,它相应频率比较高,一片L298N 可以分别控制两个直流电机,而且还带有控制使能端。且可用PWM进行调速,用该芯片作为电机驱动,在L298集成芯处中集成了两套H桥电路,可直接驱动两路直流电机,

智能环保公交系统

利用单片机产生的PWM信号,可方便地进行电机调速。操作方便,稳定性好,性能优良。采用专用芯片L298N作为电机驱动芯片。

由于使用方便,性能较好,本系统设计采用方案二。

2.2.2.3电源电路

方案一:采用航模锂电池为小车供电。

该方案实现简单,电力充沛,但是不环保。

方案二:采用大电容为小车供电。

大电容充电后,利用其放电过程为小车供电,可实现环保供电,而且电容充电时间耗时很短,大大节约了时间。

所以在这里我选用方案二。

2.2.2.4自动寻迹模块

方案一:利用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构成检测电路。

由于小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对稳定性要求较高,采用光电传感器检测易受光线环境和路面介质影响,误测几率较大,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使用过程极易出现问题,从而造成整个系统的不稳定。

方案二:利用红外发光管和红外光敏管构成调制型检测电路。

红外光检测电路可分为非调制型和调制型电路,调制型发出的红外光是调制后的红外光,抗干扰能力较强,检测更为可靠,但电路相对也复杂。

方案三:利用红外发光管和红外光敏管构成非调制型检测电路。

非调制型红外发光管电路简单,检测距离短,通过反射光的有无来检测黑线。由于小车寻迹时检测距离较短,采用非调制型的红外发光检测电路已能满足要求,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选择方案三,车站站台标志线的寻迹也采用该方案。

2.2.2.5站台检测模块

小车在行驶过程中,应提前检测到电子站台,以进行站台播报,当小车进站后应停在站台中间。

方案一:利用超声波发射、接收探头构成检测电路。

超声波发射头发射超声波测到物体后反射可由接收探头接收信号,从而进行站台检测。该检测反应速度灵敏,距离远,受外界干扰小,但电路较复杂。

方案二:利用红外发光管和红外光敏管构成调制型检测电路。

将红外管发出的信号调制后从站台发出,小车上的红外接收电路接收到信号后准备进站。该方案电路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但由于检测距离较长,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检测信号不稳定。

方案三:利用红外避障探头进行检测

成品红外探头也是一种红外调制型的检测电路,它的发射、接收电路集成到探头中,发射的信号经站台反射后被接收管接收到从而检测站到的位置。该方案抗干扰效果好,实现简单。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三进行站台检测。

2.2.2.6语音播报模块

方案一:利用语音芯片构成语音播报电路。

利用ISD1700或ISD4004语音芯片构成语音电路,外围电路较复杂,录音后有背景噪声。

方案二:采用WT588D语音芯片构成语音播报电路

WT588D语音芯片软件操作方式简洁,撮合了语音组合技术,音质较好。模块封装(带FLASH存储器及外围电路)有DIP16、DIP28,芯片封装有DIP18、SSOP20和LQFP32形式;根据外挂戒者内置SPI-Flash的不同,播放时长也不同,支持2M~32Mbit的SPI-Flash存储器;内嵌DSP高速音频处理器,处理速度快;内置13Bit/DA转换器,以及12Bit/PWM输出,音质好;PWM输出可直接推劢0.5W/8Ω扬声器,推挽电流充沛;支持DAC/PWM两种输出方式;支持加载WAV音频格式;可通过与业上位机操作软件,随意组合诧音,可揑入静音,揑入的静音不占用内存的容量,一个已加载诧音可重复调用到多个地址;USB下载方式,支持在线下载/脱机下载;即便是在WT588D诧音芯片通电的情冴下,也一样可以正常下载数据到SPI-Flash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2.2.2.7显示模块

方案一:采用点阵显示。

该方案可显示字符与汉字,但电路使用较复杂,显示内容不多。

方案二:采用LCD12864液晶屏显示。

LCD12864液晶屏轻薄短小,耗电量低,无辐射危险而且可视面积大,分辨率高,可以显示汉字和符号,具有分辨率高、显示内容多、画面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并且能够满足本设计的要求。

根据本系统要求,采用方案二。

2.2.2.8公交站台模块

1602液晶屏作为显示模块,显示清楚且制作较方便,所以我们选择1602作为显示模块。

智能环保公交系统

第三章 硬件设计

3.1主控电路

系统采用STC51单片机构成主控制电路,MCS-51单片机的扩展性能较强,根据需要,可扩展:ROM 、RAM ;定时 / 计数器;并行I / O 口、 串行口;中断系统扩展等。电路如图3.1所示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一般由单片机部分、电源部分、串口部分、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部分等组成。 3.2电源部分

如图3.2是单片机小系统的电源部分原理图:

图3.2 单片机小系统电源原理图

图3.1最小系统组成框图

上图电路是为了给整个设计的各个部分提供电源(+5V),由图可知,一个电源插槽J1、电源开关J2、一个1K电阻、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容值为1UF的稳压电容组成了电源部分。当电源接通后,打开开关,发光二极管就会发光。

3.3串口电路

串口电路串口原理图如图3.3所示:

如上图所示,一个MAX232芯片、5个0.1UF的电容和一个串口组成串口电路。电路中使用+5v单电源供电的MAX232芯片是美信公司专门为电脑的RS-232标准串口设计的单电源电平转换芯片,,电路中的CX1~CA4是必不可少的,具有调节电压值的作用。由图可知,当数据线接上串口DB9时数据经过3号引脚送给MAX232的13号引脚,在经过12号引脚输出将电平转换送往单片机芯片中,在经过一系列单片机讲信号送给11

号引脚经过芯片电平转换由14号引脚送给串口的2号引脚,已达到电平转换的作用3.4晶振电路

晶振电路如图3.4所示:

;

图3.4 晶振电路原理图晶振电路

由图显而易见,用于产生单片机工作所需的时钟信号,电路中选用容值为20PF的电容和11.0592MHZ的晶振,在单片机芯片的19(XTAL2)、18(XTAL1)号引脚之间跨界警惕震荡器和微调电容,就可以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

3.5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如图3.5所示:

智能环保公交系统

图3.5 复位电路原理图

复位电路原理图复位是使CPU和系统中其他功能部件都恢复到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该状态开始工作。

3.6电机驱动电路

本系统采用L298驱动电机,电路如图3.6所示。

图3.6 电机驱动电路

电路中的二极管起保护电路的作用,通过对单片机的编程来实现对电机的正反转的控制,还可以实现两个直流电机的PWM的调速。

3.7语音播报电路

系统采用WT588模块构成,其电路如图3.7所

3.8寻迹电路

系统采用3路寻迹电路,电路如图3.8所示。

3.9站台检测电路

系统采用调制信号的红外探测探头进行站台检测,考虑到成品探头性能较好,系统中采用了成品红外检测探头。这是一种集发射与接收于一体的光电传感器。检测距离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调节。该传感器具有探测距离远、受可见光干扰小、价格便宜、易于装配、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避障、流水线计件等众多场合。其电路如图3.9所示

图3.7 语音播报电路

图3.8 寻迹电路

智能环保公交系统

第四章 软件设计

4.1寻迹算法设计

小车寻迹算法如图4.1所示。

前进

中间探头左边探头前进

右边探头

左转

右转

4.2到站算法设计

小车到站后程序算法如图4.2所示。

前进

站台检测探

头近站减速

进站检测探

停车

4.3系统流程图

整个系统程序流程图如图4.3所示。

图4.1 小车寻迹算法

图4.2小车到站检测处理算法

寻迹开始

检测障碍

是否有障碍否

小车减速检测1断点

是否有断点

停止30秒

检测2断点

是否有断点

停车

第五章测试结果与分析

5.1测试结果

完成系统设计后,对小车的关键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数据

数到B站时

报音时

中间站靠

站时间(/s)

靠站停止时车中心与

站台标识偏移距离

1 20.50s 5s 31s 2cm

2 21.30s 5s 31s 1cm

3 20.90s 5s 30s 2cm

(表1)

5.2结果分析

5.2.1小车通电后,按下电源开关,小车按照规定的轨道行驶,液晶屏显示小车行驶状态,在检测到站台后,小车减速行驶,语音播报站台名,并适时显示站台名,在检测到站台标志线后,小车立即停止31S,然后再加速行驶,直到全速,液晶屏显示小车的当前状态。直到第二次检测到站台时,小车再停止,语音播报,站台显示。小车能够按照

图4.3系统流程

智能环保公交系统

规定的路线寻迹,并且能够实现在到站前检测到站台,同时语音播报,在播报后停止31S后再走。

5.2.2本小车顺利完成了题目的预定任务,总体性能良好。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

由于本小车采用的是双轮驱动,当小车进站停车时,前轮因为惯性而继续前行,所以影响到进站停车的精确性。这个地方有待改进。所以后来又在旁边添加了一排红外对管传感器,逐一测试站台中心线,再次达到减速效果,从而实现精准停车。

总结

本篇毕业设计是根据当前城市交通现状,制作了具有自动寻迹、到站检测、自动靠站、语音播报等功能的智能公交车系统,并利用环保的大电容放电对系统提供电源,实现了公交车的智能环保化。

毕业设计可以说是我们三年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展示,是大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制作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许多的新知识,把多门学科综合到一起的应用,不再是以前单一的模块,并且把大学里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对大学学到的知识作了个总结,让我体会到如何独立思考,如何与人相互合作等等。在毕业设计完成过程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身心方面的锻炼!

这次设计虽然成功实现了,但是还是有很多方面有待改善,例如,实时时间显示,温度显示,湿度显示等等,这样一来小车会变得更加完美。我国已有城市将这种传感技术等引入到智能公交系统,但各项技术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日后需要在借鉴日本电装在公交智能化方面的先进理念的同时,提升技术,使公交车更安全、更环保、更便捷,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参考文献

[1]王静霞:单片机应用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3;

[2]戴佳:51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1.2;

[3]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

[4]宋雪臣: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胡宴如: 模拟电子技术[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侯媛彬等. 凌阳单片机原理及其毕业设计精选[M]. 科学出版社,2006

[7]陈光东.单片机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4

[8]徐淑华,程退安,姚万生.单片机微型机原理及应用.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6.

[9]华兵.MCS-51单片机原理应用.武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

[10]李华.MCU-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3. 6

[11]王东锋,王会良,董冠强. 单片机C语言应用100例[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 [12]王晓明. 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J]. 学术期刊,2002,13

[13]郭惠,吴迅.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完全自学手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0 [14]张毅刚,彭喜元,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第一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5~27

[15]Yamato I , et al 1 High frequency link DC/ AC converter for UPS with a new voltage clamper[J ]1IEEE PESC ,1990

[16]Yamato I , et al 1 High frequency link DC/ AC converter for UPS with a new voltage clamper[J ]1IEEE PESC ,1990 :52-105.

致谢

在本次毕业设计的制作过程中,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杨老师为我们详细分析了论文的结构,并不厌其烦地帮我解决遇到的棘手问题。其次,我要感谢我大学里所有的授课老师,在毕业设计中用到的很多知识都是他们教会我的,在运用知识和查阅资料的同时,我又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室友,她们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体会到了互相学习的重要性,我相信这一切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毕业设计的制作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也理解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含义,并且检验了大学阶段的学习成果。虽然在这次设计中对于知识的运用和衔接还不够熟练,但我觉得这几个月的设计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系统提高和扩充的过程,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完善。相信这次经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自身水平有限,本次设计中一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智能环保公交系统

附录一:元件清单

序列号元件名称型号个数(个)

1 玩具小车 1

2 单片机 STC89C52 1

3 语音芯片 WT588 1

4 集成运放 LM324 3

5 电机驱动芯片 LM298 1

6 稳压电源 7805 1

7 扬声器 1

8 液晶屏 12864 1

1602 2

9 红外对管 3

10 红外探头 1

11 可调电阻 103 9

12 二极管 IN4007 12

13 发光二极管 11

14 瓷片电容 104 17

30 2

15 电解电容 10uf 25v 1

1uf 50v 1

4.7uf 50v 1

0.1uf 50v 1

100uf 16v 2

2.2uf 50v 1

22uf 50v 1

22uf 25v 1

2.2uf 16v 1

220uf 16v 1

47uf 25v 1

16 按键开关 1

17 三极管 8050 1

18 电阻 1K 14

10K 3

4.7K 3

22K 4

附录二: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i,a=0,temp,dingwei;

sbit P00=P0^0;//循迹传感器最左有测得信号低电平有效sbit P01=P0^1;//循迹传感器次左有测得信号

sbit P02=P0^2;//循迹传感器中有测得信号

sbit P06=P0^6;//探头

sbit en1=P1^4; /* L298的Enable A */

sbit en2=P1^5; /* L298的Enable B */

sbit P10=P1^0;//单片机输出到L298N控制电机左后退

sbit P11=P1^1;//单片机输出到L298N控制电机左前进

sbit P12=P1^2;//单片机输出到L298N控制电机右后退

sbit P13=P1^3;//单片机输出到L298N控制电机右前进

sbit rst=P1^6;

sbit sda=P1^7;

sbit ce1=P3^4;

sbit ce2=P3^5;

sbit ce3=P3^6;

sbit ce4=P3^7;

sbit RS=P0^5;

sbit RW= P0^4;

sbit E=P0^3;

uchar e=0;

uchar t=0; /* 中断计数器 */

uchar m1=0; /* 电机1速度值 */

uchar m2=0; /* 电机2速度值 */

uchar tmp1,tmp2; /* 电机当前速度值 */

unsigned char t0,t1;

uchar code table[]={"欢迎乘坐本公交车"};

uchar code tab1[]={"请提出宝贵意见"};

uchar code tab2[]={"B 站到了"};

uchar code tab3[]= {"C 站到了"};

void delayms(uint tt )

{

uint i;

while( tt-- )

for(i=113;i>0;i--);

}

void write_date( uchar dat)//写数据

{

//busy();

智能环保公交系统

RS=1;

RW=0;

E=1;

P2=dat;

delayms(1);

E=0;

delayms(2);

}

void write_com(uchar dat)//写指令

{

//busy();

RS=0;

RW=0;

E=1;

P2=dat;

delayms(1);

E=0;

delayms(2);

}

void write_string(uchar *p)// 写数组,里面有汉字{

uint i=0;

while(*(p+i)!='\0')

{

write_date(*(p+i));

i++;

}

}

void init0()//初始化

{

write_com(0x30);//基本指令, 扩充指令为34H

write_com(0x01);//待令模式,清屏

delayms(50);

write_com(0x06);

write_com(0x0c);//显示开, 关光标 .开光标0X0E // write_com(0x02);

}

void delay0_5s1()

{

for(t0=0;t0<0x0a;t0++)

(整理)自动控制综合设计_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方案

自动控制综合设计 ——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 指导老师: 学校: :

目录 一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二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背景知识三系统的控制对象 四系统总体方案及思路 1系统总体结构 2控制机构与执行机构 3控制规律 4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5系统的开发平台 6系统的主要特色 五具体设计 1系统的硬件设计 2系统的软件设计 六系统设计总结及心得体会

一设计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汽车的普及造成了交通供需矛盾的日益严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恶化,造成交通事故频发,但专家往往在分析交通事故的时候,会更加侧重于人与道路的因素,而对车辆性能的提高并不十分关注。如果存在一种高性能的汽车,它可以自动发现前方障碍物,自动导航引路,甚至自动驾驶,那将会使道路安全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与改善。本系统即为实现这样一种高性能汽车而设计。 二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背景知识 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目前对智能汽车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近年来,智能车辆已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 通过对车辆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以提高车辆的控制与驾驶水平,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通畅、高效。对智能化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不断研究完善,相当于延伸扩展了驾驶员的控制、视觉和感官功能,能极促进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智能车辆的主要特点是以技术弥补人为因素的缺陷,使得即便在很复杂的道路情况下,也能自动地操纵和驾驶车辆绕开障碍物,沿着预定的道路轨迹行驶。 三系统的控制对象 (1)系统中心控制部件(单片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频率最高可达到25MHz,能保障系统的实时性。 (2)系统在软硬件方面均应采用抗干扰技术,包括光电隔离技术、电磁兼容性分析、数字滤波技术等。 (3)系统具有电源实时监控、欠压状态自动断电功能。 (4)系统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

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说明书

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 说 明 书

目录 1、登录 (3) 2、注册 (4) 3、找回密码 (5) 4、账户配置 (6) 5、系统首页 (7) 6、防盗报警 (8) 7、公共照明 (9) 8、监控监视 (10) 9、变配电 (11) 10、模式管理 (12) 11、能源管理 (13) 12、个人中心 (14) 13、退出系统 (15)

1、登陆 此界面为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用户“登录”界面。输入手机号与密码,点击“登录”即可进入系统,进行相关操作。如果是新用户,可点击右下方“我要注册”,即跳转到注册页面,方便新用户注册。如忘记密码,可点击左下方“忘记密码”进行密码重置。

2、注册 此界面为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的“注册”界面。在相对应的位置输入“手机号”“密码”(密码为六位)后点击“获取验证码”,收到验证码后填写至相应位置,点击“注册”,完成用户注册(完成新用户注册后直接跳转到登录界面)。

3、找回密码。 此界面为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的“找回密码”界面。用户忘记密码时可在登录界面点击右下方“忘记密码”,点击后跳转到“找回密码界面”,用户填入需要找回密码的手机号,填写新密码后点击“获取验证码”,收到验证码后填写至相应位置,点击“完成”,完成新密码设置后直接跳转到登录界面。

4、账户配置 此界面为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的“账户配置”界面。用户点击头像,跳转到该界面。用户类型分为五大类,分别为超级管理员、经理、主管、班长、一般用户。“超级管理员”为最高权限用户,账号密码直接由后台系统写入,开放所有权限。“超级管理员”可添加或删除其他四个用户类型,“经理”可添加“主管、班长、一般用户”但无删除权限,“主管”可添加“班长、一般用户”但无删除权限,“班长”和“一般用户”无任何权限。系统功能权限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控制、浏览、无权限,可根据用户所在岗位进行设置。

智能公交车管理系统功能需求1

1系统功能设计 1.1GIS功能 GIS功能模块包括地图服务、地图管理、检索、车辆实时显示、车辆跟踪功能、轨迹绘制、距离计算功能。 GIS模块数据流序列图 1.1.1地图服务子功能 支持shpfile和BingMap两种地图格式,shpfile地图实现放大、缩小、移动、距离测量、面积测量、矩形查询、点选取、全视图、鹰眼地图。BingMap实现放大、缩小、移动功能。如图3.3。

图3.3 1.1.2地图管理子功能 地图控制管理分为图层控制、注记设置、符号设置三方面功能,以便用户对于地图数据进行个性化配置. 3.1.2.1 图层控制 图层控制功能又可细化为三方面功能: (1)图层位置控制:包括图层上移、图层下移、图层置顶、图层置底。 (2)图层显示控制:图层图例、图层比例尺、图层显示、鹰眼显示。 (3)图层配置:加载图层、删除图层。

3.1.2.2 注记设置 注记设置功能,用户可设置注记显示、注记比例尺、注记字段、注记颜色和注记字体,并可预览注记样式。 3.1.2.3 符号设置 车辆显示设置,包括符号设置、名称属性设置两部分。可以根据车辆运行方向设定不同车辆符号。车辆名称可设置名称显示位置、显示字号、一般车辆、激活车辆等设置。

1.1.3检索子功能 实现车辆检索、线路检索、地名检索。 (1)车辆检索:关键字模糊匹配线路列表中所有车辆,地图上闪烁显示所选择的在线车辆,掉线车辆显示最近有效位置。 (2)线路检索:画出线路,并通过线路关键字模糊匹配该线路中所有车辆,显示在列表中;地图上闪烁显示所选择的在线车辆,掉线车辆显示最近有效位置。 (3)地名检索:关键字模糊匹配所有地物,在地图上闪烁显示所选择的地物。

环保在线监测数据采集仪方案

数采仪软件说明 1、任务概述 1.1目标: 该软件软件主要针对的是在线环保监测设备,在线监测设备通过RS232/485或者4-20Ma 电流信号进行采集在线环保设备检测参数,采集数据进行按照实时数据,一分钟数据,十分钟数据,小时数据,日数据进行保存,并通过TCP/IP 协议传输到环保局服务器。 1.能够通过RS485/232或者4-20Ma 电流信号进行采集信号 * RS485/232传输MODBUS 协议,将其MODBUS 协议中参数解析出来。 * 4-20MA 电流信号,通过AD 转换模块将其采集出来将其转换为检测参数。 * 数采仪软件为主动采集在线设备检测参数。 2.能够存储一定数量监测数据,并且能够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 * 监测数据保存类型分为实时数据,一分钟数据,十分钟数据,小时数据,日数据。 * 实时数据为6S 采集一次将其保存。 * 一分钟数据则要保存实时数据的一分钟内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 十分钟数据则要保存一分钟数据的十分钟内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 小时数据则要保存十分钟数据的一小时内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 日数据则要保存一日数据的小时内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 能过通过数采仪软件方便的查询任何时间段中的实时数据,一分钟数据,十分钟数据,小时数据,日数据。 3.能够将其采集监测参数按照环保国标212协议通过TCP/IP 协议传输到环保局服务器。 1.2开发运行环境: 本系统采用的C/S 模式,数采仪为客户端. 开发环境: Keil MDK,STM32单片机 、PROTEL 软件:公司自研的 、MSCG 组态软件 通讯接口:GPRS ,RS485/232 存储空间:4G 以上 1.3需求概述: 通过RS485/232或者4-20ma 采集在线设备监测参数,将其保存,能够进行其参数的查询的管理功能,在线设备监测参数能够通过GPRS TCP/IP 传输至环保局服务器。 2、功能 2.1主框架 在线环保设备 4-20MA 电流信号 MODBUS 协议 数采仪 采 集数据 环保服务器 国标H212协议 保存数据,并进行检索查询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一、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法规要求............................................................. 设计依据............................................................. 核心理念............................................................. 优势特点............................................................. 建设目标............................................................. 系统结构............................................................. 能源网络组建......................................................... 二、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能源数据采集范围..................................................... 建立用能计量体系 ....................................................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三、系统功能详述...................................................... 建筑基础信息配置..................................................... 能耗数据实时监测..................................................... 建筑分类能耗分析..................................................... 建筑分项能耗分析..................................................... 能耗同比、环比分析................................................... 能耗数据分析......................................................... 能耗指标统计......................................................... 能源消耗分析......................................................... 四、界面展示设计...................................................... 界面总览示意图....................................................... 系统分析图........................................................... 实时数据监测......................................................... 设备分项分析饼图..................................................... 空调能耗分析图....................................................... 能耗分户计量图.......................................................

智能驾驶系统

智能驾驶系统(无人驾驶)系统 一、系统目标: (1)机器视觉系统能够自动适应环境光线变化,特别要能够适应汽车经过桥洞时的光线变化; (2)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实时识别车道,识别频率不低于25Hz; (3)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实时识别前方车辆型障碍,识别频率不低于20Hz,相对距离误差小于2m; (4)在高速公路上,能实现无人驾驶自动巡航功能,车速不低于120km/h; (5)能够实现危险报警和自动紧急制动。 二、需求分析: 回顾汽车发展的百年历史,不难发现其控制方式从未发生过根本性改变,即由人观察道路并驾驶车辆,形成“路一人一车”的闭环交通系统。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加,这种传统车辆控制方式的局限性日益明显,例如安全性低(交通事故)和效率低(交通堵塞)。最新调查表明,95%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交通堵塞也大都与驾驶员不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有关。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将“人”从交通控制系统中请出来,形成“车一路”闭环交通系统,从而提高安全性和系统效率。这种新型车辆控制方法的核心,就是实现车辆的无人自动驾驶。不同于人工驾驶的一般道路车辆的结构,无人驾驶车辆为了适应无人驾驶的需要,尤其独特的机械结构。 智能驾驶技术为车辆驾驶提供了巨大方便,井大走减轻了驾驶压力,特另是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有效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专家霞吾,汽车驾驶韵智能化碍是2l世纪汽车发

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驾驶系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这就要求传感器能识别在同车道上前后方行驶的汽车,并能在有障碍时提醒驾驶员或者自动改变汽车运行状态,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也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开发了一系列安全驾驶系统,如碰撞报警系统(cw )、偏向报警系统(LDW)和智能巡游系统(ICC)等。国内在这些方面也一定的研究,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j。现代的交通系统和未来将要出现的自动车辆系统(AVS)均要求建立智能交通系统(ITS),以便于对车辆进行交通监视和跟踪以及多传感息融合。未来AVS异类传感器包括视频传感器、激光扫描仪和雷达传感器等,融合的目的在于把目标输入到路径规划系统中去。简单地说,所谓智能汽车就是在网络环境下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武装的汽车,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使汽车具有自动识别行驶道路、自动驾驶、自动调速等先进功能]。智能驾驶是基于信息融合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的新技术” 三、系统原理: 传感器信息融合实际上是人对人脑综合处理复杂问题的一种功能模拟。是针对一个系统 使用多种传感器这一特定问题而展开的一种关于数据处理的研究,它利用多个传感器获得的多种信息,得出对环境或对象特征的全面、正确认识,克服了单一传感器给系统带来的误报风险大、可靠性和容错性低的缺点。如图1所示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示意图,传感器之间的冗余数据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传感器之间的互补数据扩展了单一传感器的性能。在多传感器系统中,各种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时变的或者非时变的,实时的或者非实时的,模糊的或者确定的,精确的或者不完整的,相互支持的或者互补的。多传感器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系统体系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目录 一、总则 (3) 二、运行维护体系 (3) 2.1运行维护组织机构 (3) 2.1.1运行维护机构组成 (3) 2.1.2岗位职责 (3) 2.1.3运行维护人员、硬件配置 (7) 2.2公司相关制度 (7) .2.2.1 考勤、考核制度 (7) 2.2.2 财务管理制度 (7) 2.2.3 工装管理制度 (7) 2.2.4 运维车辆管理制度 (7) 2.2.5 薪酬制度 (7) 2.2.6 运行维护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7) 2.2.7 运行维护人员技术等级评审方 (7) .2.2.2办事处管理规范标准 (7) 2.3运行维护工作流程管理 (9) 2.4运行维护工作标准 (10) 2.4.1单点基站规范化标准 (10) 2.4.2运行维护巡检流程及内容 (11) 2.4.3台账记录 (11) 2.4.4监测站房卫生 (12) 2.4.5 故障响应及抢修 (12) 2.5运行维护保障 (12) 2.5.1备品、备件 (12) 2.5.2试剂、标准液 (13) 2.5.3台帐 (13) 2.5.4 费用 (13) 2.5.5技术支持 (14) 2.5.6数据有效性 (15) 三、监督考核 (15) 3.1运行维护监督检查 (15) 3.1.1环保部门监督检查 (15) 3.1.2公司监督检查 (16) 3.1.3运行维护辖区自检 (16) 3.2运行维护考核(附考核细则) (16) 3.2.1环保部门考核 (16) 3.2.2公司考核 (16) 3.2.3办事处考核 (16) 3.3运行维护奖励 (16) 附运维巡检内容表 (18)

智慧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方案-最新版本

智慧建筑能源管理 系 统 方 案

修订记录 日期版本描述作者2015-04-25 1.0 初稿完成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型建筑在逐年增加,其能耗也在不断增大,能源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未来几年内写字楼、公寓、饭店、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会大幅度增加,而我国约90%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是典型的能耗大户。 建筑行业的能耗消耗种类较为单一,大致分为5类,电能、水能、燃气、集中供热、集中供冷。根据中国建筑能耗信息网提供的资料显示,就电能消耗分析,大型建筑的能耗比重约为空调能耗40%,公共与办公照明能耗47%,一般动力能耗2.9%,其他用电能耗10.1%。而在大型商场中的照明能耗占40%左右,电梯能耗占10%左右,空调系统的能耗则是占到了50%左右。在提倡节能减排的当今,做好节能工作不仅对实现“十二五”建筑节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更是为高耗能建筑进一步节能提供准备条件。

二、能耗现状分析 2.1 能源流失 不同的建筑类型关注能耗的变化所有不同,比如:酒店类型关注客房入住率 与能源消耗的变化关系;大型超市关注空调使用率的变化、单位面积能耗值以及照明范围等多个指标;公司、写字楼关注空调末端使用率、不同功能的照明分类等等。大型商业中心关注不仅关注各类能源消耗的情况,同时对于中央空调、水泵等重点设备的运行和效率也更为关注。 一栋大楼的能源消耗如下图几个方面所显示: 1浪费: 未使用房间的空调 未使用房间的照明 水龙头未关 7设计工程: 建筑节能设计不合理 节能系统未启用 使用高耗能设备 6能量转变效率 电-光 电-热 电-动力 热-电气设备 2设备机器效率 锅炉、空调 水泵、鼓风机电梯 主要的能源流失 5热流: 从配管、通风管道的热量损失 配管、通风管道阻力损失 3运行及保障管理不完备:过大容量运行 设备陈旧 4未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固定窗 没有有效利用外部空气制冷的空调设备 窗口周围边的照明控制

智能汽车自主驾驶控制系统

智能汽车自主驾驶 控制系统

智能汽车自主驾驶控制系统 文献综述 姓名:杨久州班级:机电一班学号: 7631 前言 20 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智能交通系统(ITS)和无人化武器装备系统的发展,共同对新一代智能交通工具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智能车辆技术迅速成为具有前瞻性的高新技术研究课题,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一个能够较好地解决世界性的交通拥堵、大量的燃油消耗和污染问题的先进体系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一般来说,ITS 由智能车辆、运营车辆管理系统、旅行信息系统和交通监控系统组成,智能车辆作为其核心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高度发达的智能车辆技术,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车辆(Intelligent Automotive),又称自主车辆(Autonomous Vehicle)或无人地面车辆(UGV),集成了车辆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强交叉科学技术,它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在近十年间,智能车辆技术的研究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大量高校、企业以及相关科学家的关注,各国政府和军事部门也对其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智能车辆技术因此在短期内得到了飞跃性的

发展。 1.智能汽车自主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 汽车自主驾驶技术研究是从两个不同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 从1%0年开始,为了改进汽车的操控性能,美国ohio大学的一些研究工作者开始进行汽车侧向跟踪控制和纵向跟踪控制研究,该项研究持续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stanfoul研究所在进行人工智能研究中,开发了Shakey移动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研究工作的试验平台。1973一1981年间由Hans.Moravec在Stanford研究所领导的stanford。art工程则第一次实现了自主驾驶。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军方和一些大型汽车公司对自主驾驶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美国军方先后组织了多项车辆自主驾驶的研究项目,其中包括DARPA的ALV项目,DARPA的DEMo一H计划、DEMo一111计划等。这一系列的研究都试图将自主驾驶技术应用到军事上去,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其它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在内的一些国家 也都在进行自主驾驶技术在军事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大型汽车公司则更加注重汽车自主 驾驶研究,以期提高汽车性能。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1章某某简介 (6) 第2章项目概述 (8) 2.1项目背景 (8) 2.2项目智能化需求 (8) 2.3功能目标 (10) 2.4基于中国移动4G(TD-LTE)系统设计的优势 (11) 2.4.1TD-LTE的基本概念 (11) 2.4.24G(TD-LTE)的技术特征 (12) 2.4.3基于4G(TD-LTE)系统设计的优势 (12)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14) 3.1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14) 3.1.1B/S架构 (14) 3.1.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技术 (14) 3.1.3GPRS通讯技术 (14) 3.1.44G通讯技术 (15) 3.1.5J2EE (15) 3.1.6智能移动终端技术 (16) 3.1.7Android技术 (16) 3.1.8IOS技术 (16) 3.2系统设计原则 (16) 3.3设计遵循的细则 (17) 3.3.1准确、完整、实时地采集数据,是重中之重 (17) 3.3.2安全、可靠、稳定的原则,是系统设计的第一准则 (17) 3.3.3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是系统顺利实施的关键准则 (17) 3.3.4针对公交业务特点进行设计的原则 (18) 3.3.5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18) 3.3.6充分利用已有投资设计原则,是保护投资的有效补充 (18) 3.4系统整体功能规划图 (19) 3.5系统部署与网络拓扑图 (20) 3.6软件系统框架设计 (20) 3.6.2基础技术设施层 (21) 3.6.3业务平台层 (22) 3.6.4业务应用层 (22) 3.6.5信息门户层 (22) 3.7应用系统设计 (22) 3.8系统接口设计 (23) 3.9系统性能设计 (23) 3.9.1应用程序设计 (23) 3.9.2查询优化 (24) 3.9.3服务器优化 (24) 3.10存储容量总体设计 (24)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报告书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领萃环保科技公司

一、方案概况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固定污染源监测(CEMS)、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物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适应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二、方案架构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构成: 1、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排污口(环境空气)各监测参数及其变化状况; 2、中心站可随时取得各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数据,编制报告 与图表,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查询; 3、收集并可长期储存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备案检索; 4、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 5、具有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 6、运维状态测试,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 三、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1、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的在线自动监测,能全天候、连续、自动地监测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实时变化情况,迅速、准确的收集、处理监测数据,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为环保部门的环境决策、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1.1系统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子站、中心站、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子站的主要任务是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由采样装置、监测分析仪、校准设备、气象仪器、数据传输设备、子站计算机或数据采集仪以及站房环境条件保证设施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参数主要包括SO2、NOX、O3、CO、PM10(2.5)、气象参数。 1.2系统特点 1.2.1系统集成优势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审批稿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一、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以绿色建筑为核心,在保障高舒适的同时,坚持以“低碳、高效”为原则,打造低能耗、高舒适的绿色建筑。 关键的核心产品采用非常先进的绿色建筑的能源管理技术,实时监测各弱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系统自动分析各设备的能耗、能效情况并给出合理建议,从而进一步对设备进行优化,以实现整个弱电系统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分配,确保建筑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的最佳运行状态。侧重于系统整体的节能运行,其运行管理模式及系统控制策略易于理解和应用。 法规要求 为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的建立准备条件,促使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8 年6 月正式颁布了一套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导则,共包括5 个导则 ◆《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 ◆《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 ◆《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 ◆《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 ◆《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 设计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2009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GBT26759-20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_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守则》GB7450-87

汽车智能化报告

关于汽车智能化的报告 鲁居印 15101415 1006465719@https://www.360docs.net/doc/824403030.html, 钟鸿敏 15101417 1326872385@https://www.360docs.net/doc/824403030.html, 孙坚 15101427 260237727@https://www.360docs.net/doc/824403030.html, 吉大汽院车辆14班 2010/11/14 摘要Abstract 本报告对汽车智能化的功能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如何应用智能化解决汽车工业中的安全和拥堵问题。在汽车工业迈向驾驶无人化的进程中,提出了在一定环境下根据计算机记忆系统和传感系统实现自动驾驶的设想。 This report makes a conclusion of the functions of automobile intelligence and discusses how to use intelligence to solve the safety and congestion problem in automobile industry. During the process to driving without person, we put forward to an imagination that we can achieve driving with no person in addition to computer memory system and sense system under designated environment. 前言Instruction 智能化汽车是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信、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智能车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主要从事智能汽车研究

环保在线监测

一、概述 环保在线监测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环保在线监测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 二、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包括:监控中心服务器、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软件、通信网络、监测点监测终端设备、各种监测仪器(水质监测仪器、烟气监测仪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等)。 三、组网通信方式: 监测点与监控中心之间采用GPRS通信方式。 四、系统功能: ◆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测:以图标、表格、图形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实时展现各排污口 设备的运行状况、污染物排放浓度、流量、排放量等信息,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报警与预警:以声音、图标颜色变化、表格中数值的颜色等形式提供多样化的报 警功能。精确地描述超标数值,超标时间,超标排放量、超标排放介质量,为强化环境监理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故障报警:当在线监测仪表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发出故障报警信号。 ◆统计与分析:将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类汇总与 统计分析,充分满足各种统计要求。 ◆强化企业排放口的管理,以多种方式对污染物排放量、超标排放量、超标排放介 质量、监控设备停运时间等重要指标进行统计,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

◆实现对受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管理,及时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发展趋势,为总量管理、总量控制提供基础依据。 五、系统特点: ◆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彻底摆脱“有线”的束缚,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 ◆利用GPRS无线网络实时在线的特点,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无线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口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支持任何类型、任何厂家的监测仪表,只要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对任意仪表类型自动进行识别,从而扩大了系统的监测种类和应用范围。 ◆涵盖在线监测的多种应用,包括水质在线监测、烟尘在线监测。 六、监测点设备及连接示意图: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一、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法规要求............................................................. 设计依据............................................................. 核心理念............................................................. 优势特点............................................................. 建设目标............................................................. 系统结构............................................................. 能源网络组建......................................................... 二、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能源数据采集范围..................................................... 建立用能计量体系 ....................................................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三、系统功能详述...................................................... 建筑基础信息配置..................................................... 能耗数据实时监测..................................................... 建筑分类能耗分析..................................................... 建筑分项能耗分析..................................................... 能耗同比、环比分析................................................... 能耗数据分析......................................................... 能耗指标统计......................................................... 能源消耗分析......................................................... 四、界面展示设计...................................................... 界面总览示意图....................................................... 系统分析图........................................................... 实时数据监测......................................................... 设备分项分析饼图..................................................... 空调能耗分析图....................................................... 能耗分户计量图.......................................................

最新智能汽车自主驾驶控制系统资料

智能汽车自主驾驶控制系统 文献综述 姓名:杨久州班级:机电一班学号:20137631 前言 20 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智能交通系统(ITS)和无人化武器装备系统的发展,共同对新一代智能交通工具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智能车辆技术迅速成为具有前瞻性的高新技术研究课题,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一个能够较好地解决世界性的交通拥堵、大量的燃油消耗和污染问题的先进体系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一般来说,ITS 由智能车辆、运营车辆管理系统、旅行信息系统和交通监控系统组成,智能车辆作为其核心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高度发达的智能车辆技术,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车辆(Intelligent Automotive),又称自主车辆(Autonomous Vehicle)或无人地面车辆(UGV),集成了车辆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强交叉科学技术,它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在近十年间,智能车辆技术的研究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大量高校、企业以及相关科学家的关注,各国政府和军事部门也对其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智能车辆技术因此在短期内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1.智能汽车自主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 汽车自主驾驶技术研究是从两个不同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 从1%0年开始,为了改善汽车的操控性能,美国ohio大学的一些研究工作者开始进行汽车侧向跟踪控制和纵向跟踪控制研究,该项研究持续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stanfoul研究所在进行人工智能研究中,开

发了Shakey移动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研究工作的试验平台。1973一1981年间由Hans.Moravec在Stanford研究所领导的stanford。art工程则第一次实现了自主驾驶。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军方和一些大型汽车公司对自主驾驶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美国军方先后组织了多项车辆自主驾驶的研究项目,其中包括DARPA的ALV项目,DARPA的DEMo一H计划、DEMo一111计划等。这一系列的研究都试图将自主驾驶技术应用到军事上去,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其它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在内的一些国家 也都在进行自主驾驶技术在军事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大型汽车公司则更加注重汽车自主 驾驶研究,以期提高汽车性能。 然而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期,有关研究主要由大学联合有关公司进行。其中比较成功的有: (l)德国慕尼黑国防军大学所进行的vaMoRs和vaMP自主驾驶汽车研究。 (2)美国卡耐基一梅隆大学的Navlab系列自主驾驶汽车研究。 (3)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PAI,H研究群体。 (4)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的ARGO自主车样车。 其它包括法国、日本等都在开展自主驾驶汽车的研究工作。 国内关于自主驾驶汽车的研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的,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1年研制的汽车自主驾驶系统实现了低速自主驾驶。2000年,以BJ2020为平台的自主驾驶汽车实现了75.6km/h的高速公路车道跟踪实验。2003年,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联合开发的红旗车自主驾驶系统实现了17Okm/h的高速公路车道跟踪驾驶,并具有了超车功能。该成果标志着中国汽车自主驾驶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基于自动寻迹的智能公交车系统(C题)

基于自动寻迹的智能公交车系统(C题) 【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套用电池供电的智能公交车系统,包括一台能沿着黑色引导线自主行驶的公交车和两个电子公交站,公交车行驶线路如下图所示。公交道路宽为60cm,公交道路用光滑平整的白纸制作,黑色小车引导线和状态标识线(可用电工胶带)宽度为1.8±0.1cm,站台停靠标识线长为20cm。起点与终点之间公交车道总长约25m,公交站点B、C、D的位置在示意图位置附近任意放置。 公交车站台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电子公交站具有数据输入和显示功能,能在电子公交站上输入站台号以及本站与起始站间的距离。 (2)公交车从起始站点A出发,沿着黑色引导线,经站点前下车提示、停靠动作后,自动驶到终点站C,行驶过程中不允许驶出公交车道,要求在1分钟

内完成全程行驶; (3)公交车行驶到离站点100cm±10cm处时(以公交站台标识线为基准),应提前发出下车提示声5s; (4)公交车驶入站台停靠时,其车身中心标识线与站台停靠标识线间误差应不超过10cm,站台停靠时间为5s; 2.发挥部分 (1)把5s下车提示声改为下车语音提示(如:“B站到了,旅客请下车”,播报的站名必须是B站或C站); (2)撤消C站(将站台移动到D点),要求公交车能在2分钟内从起始点A 出发自动驶到D点(需要经过环行车道,不允许直接在十字路口右转弯),经过B站点时仍应有下车语音提示及停靠动作(公交车下车语音提示的距离及站台停靠的位置要求仍同基本部分的相关要求); (3)通过无线传输,公交站台上能实时显示驶向本站公交车的当前车速(单位米/秒)、到站时间(单位秒)及两者的距离(单位米),误差要求不超过5%; (4)其它。 三、说明 1.站台可设置在公交线路上的任意位置; 2.公交车可用各类小车改装,其尺寸不限,但公交车必须标出中心标识线。四、评分标准 蔽障+巡线+CCD识别物体

智慧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 系统由污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污染净化设施运行监测系统、预警预告系统、初级控制执行系统、紧急控制执行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对排污数据和环境治理设备运行状况同时进行监测,综合分析两方面的数据,确保排污单位排污状况真实可靠,污染净化设施有效运行。 对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环保设备偷停不运转的情况,系统会启动生产控制执行程序,远程下达命令,分层断电,及时制止排污行为,改变了传统设备“只监不控”的方式。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和污染物泄露事故,系统会立即执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启动排污单位的紧急ESD系统,紧急规避危险,预防灾难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如果企业排污超标,系统会在排污单位和环保部门同时报警,并将报警信息通过短信息在第一时间发送到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管理者的手机上,督促管理者及时处理问题。 系统监控设备监控一体化功能,使排污单位必须自觉维护好系统,因为一旦运行不好,上传数据不正确,没有数据上传视同违法,系统仍然会报警,有效遏止人为破坏,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2功能设计 2.1方便的污染源管理 本模块利用GIS技术把环境污染源应用软件构筑于污染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图形库管理系统之上,提供具备空间信息管理、信息处理和直观表达能力的应用。能综合分析环境情况,实现污染源信息的综合查询,为计划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有关的评价、预测、规划、决策等服务。其检索查询功能,可对行政区划、年份等进行条件统计汇总,统计结果可用表格、统计图、文字等多种方式表示。 2.2动态数据成图 系统可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自动对区域环境状况进行直观表现,提供描绘全场平面、立体等值线图,各种数据可生成饼图、柱状图、线状图等多种表现形式,能动态外挂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数据。 2.3环境质量监测 系统分为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土壤及农作物等方面的监测,其主要功能:专题的监测点位图的显示、点位查询、区域查询、信息查询、全区环境分布、全区或个别点环境平均状况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并实现了数据地图化功能,可自动生成交通线上的噪声污染图,功能区噪声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