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活动导学”专题研讨
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开展了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研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
2. 深入挖掘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三、活动过程1. 确定教研主题在活动开始前,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2. 问题征集与讨论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围绕主题征集问题。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针对征集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案例分享与交流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提高课堂效率的典型案例。
通过案例分享,教师们相互借鉴、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专家点评与指导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点评和指导,为教师们提供专业、权威的意见和建议。
5. 总结与反思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梳理活动成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成果1.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2. 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们在活动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3. 教研氛围浓厚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案例分享与交流成果显著教师们通过案例分享,相互借鉴、学习,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五、活动反思1. 教研活动组织形式有待创新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要不断创新教研活动组织形式,提高教师参与度。
问题引领式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阅读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我们特此开展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问题引领式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问题引领,激发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思考,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
2. 深入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4. 建立完善的阅读评价体系,促进阅读教学的持续改进。
三、活动内容1. 问题提出(1)教师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每组选派代表,将问题进行汇总、归类。
2. 问题分析(1)针对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2)结合教学实际,分析问题的具体表现。
3. 解决策略(1)针对问题,教师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对解决策略进行讨论、完善。
4. 优秀案例分享(1)邀请优秀语文教师分享他们在阅读教学中的成功案例。
(2)其他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借鉴优秀案例,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
5. 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构建(1)探讨阅读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2)分析现有阅读教学评价体系的不足。
(3)结合实际,构建科学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6. 总结与反思(1)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取得的成果。
(2)教师针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反思。
四、活动实施1. 活动时间:一天2. 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3. 参与人员:全体小学语文教师4. 活动流程:(1)8:30-9:00,签到、分组(2)9:00-10:00,问题提出(3)10:00-11:30,问题分析、解决策略(4)11:30-12:00,优秀案例分享(5)12:00-13:00,午餐及休息(6)13:00-14:30,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构建(7)14:30-15:30,总结与反思五、活动预期效果1. 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问题导向主题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问题导向主题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决定开展一次问题导向主题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帮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 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主题本次问题导向主题教研活动的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四、活动内容1. 课题研讨(1)教师围绕核心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2)分组讨论,各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 课堂教学展示(1)教师根据研讨成果,设计一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2)展示课堂教学,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3)展示结束后,其他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学反思(1)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展示和点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教学中的不足。
(2)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4. 专题讲座(1)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解读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
(2)教师结合讲座内容,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各教研组根据活动主题,组织教师开展研讨和备课。
3. 活动期间,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参加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学校领导对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活动质量。
六、活动总结1. 活动结束后,各教研组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问题导向的主题教研活动

问题导向的主题教研活动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不仅是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更是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的创新。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新者。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校举办此次主题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引导教师更好地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和内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2. 探索如何将创新思维融入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分享成功的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4. 通过教研活动,建立起为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支持和指导的长效机制。
三、活动内容1. 学习创新思维的理论知识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和学术研究人员,为教师们讲解创新思维的理论知识,包括创新思维的定义、特点、重要性等内容。
教师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更好地了解创新思维的内涵,为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 分享创新教学案例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在课堂上如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成功案例。
这些案例可以包括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等方面的经验。
通过分享教学案例,全校教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3. 设计创新教学活动教师们可以分成小组,针对某一课题或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活动。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设计一次小小说创作的活动,在数学课上,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游戏的活动。
通过设计教学活动,教师们可以更好地将创新思维融入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教学反思和总结活动结束后,可以开展一次教学反思和总结。
教师们可以回顾一下这次活动的收获和成效,讨论下一步如何将创新思维更好地融入教学中。
同时可以将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形成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为学校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四、活动方式和形式1. 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教师们讲授创新思维的理论知识。
2. 教学案例分享交流: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相互交流经验。
问题引领导学合一--"三级问题导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
对“ 三 级 问 题 导 学模 式 ” 的 理解 分 析
科学课综合 了传统理 、 化、 生、 地四门课 的知识 , 涉及知识面较 拓展型问题 , 是不需要学生在课前做 的。 教师要将拓展型问题在课
广。 “ 三级问题 导学模式 ” 是以问题作为初 中科学课堂教学 的纽带 , 上加 以引导和点拨 , 然后再让学生独立的去解决问题 , 培养学生解
通过预先针对教 学内容设计一些 问题 , 引导学生积极 思考 , 不仅使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 以激发 , 还能够训锻炼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 达 能力 , 开发 学生的智力。通过 问题导学使师生之间能够有效互动, 在课堂教 学中发现问题 、 探索问题 、 解决 问题, 实现高效课 堂。 关键词 : 问题 ; 导学; 教 学模 式; 初 中科学
按照 发现问题 、 探索问题 、 解 决问题 的三步呈现 出高效课堂教学 。 决问题 的能力 。“ 导学结合” 的训练模式 , 不仅强调学生的“ 学” , 而 通过教师 课前对教学 内容精 心设 计的问题 , 例如 : 在讲 授“ 宇宙 空 且也突出 了教师“ 导” 的作用 , 充分发挥 了学生在 教学中的主体作
教 研 前 沿
2 0 1 3年 6月 8 H
问题 弓 f 颔寻 喾 合一
— —
“ 三 级 问题 导 学模 式 " 的探 索 与思 考
文/ 魏 建 荣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 断深入 , 教 师更追求高效 的课 堂教学。 而问题导学教 学模 式就是实现初 中科学高效课 堂的关键 。 教师
级 问题 : 基 础 题— — 自主学 习 。
二级问题 : 探究题——合作学 习
例如 : 在物质 的密度 章节教学 中, 教师可 以让学生组成小组 ,
“问题引领,活动导学”的课堂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课程教育 研究
c 0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5 年3 月 中旬 刊
“ 问题 引领 , 活动导 学" 的课 堂教 学的体会 与思考
董寒卉
( 青海 油田教 育管理 中心第三小学 甘 肃 敦煌 7 3 6 2 0 2 )
【 中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5 ) 0 3 — 0 0 1 0 — 0 1
通 过 二十 年 的教 学 实践 . 尤 其 是在 新 课 改 实施后 . 我 深深 的 1 . 想想这个 图 认 识 到 实现 高效 课 堂 的关键 是教 师顸设 问题 的 质 量 用 问题 来 引 形是 由哪 些基 本 图 领课堂教 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形 变换 而 来 的 . 用 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 而且能通过师生之 间、 生生之 间、 师生 虚线 把 你 的 想法 画 与文 本之 间的对 话 , 发现 问题 , 探 讨 问题 . 创 遣 出也解决 问题 。 出来。 2 . 思考 这 个 图 ( 一) 怎样理解“ 问题引领 , 活动导 学” 课 堂教 学模 式“ 问题 引 领” 主要 是 要 教 者 转 变课 堂授 课 方式 . 让“ 问题 ” 的预 设 与 生成 成 形的 面积 怎样 求 ? 为 学生 学 习的 引领 教 者通 过预 设 问题 激 发 学生 学 习的热 情 与欲 组 合 图 形 面 望: 学生 则通 过 自主 学 习善 于发 现 问题 , 敢 于提 出问题 ; 合作学习 积 = 3 . 根 据 上 面 方 共 同讨论 问题 . 勇 于解 决 问题 ; 教 师 点拨 抓住 关 键 问题 , 拓 展 生成 问题 “ 发现 问题 — — 主 动质疑 — — 共 同探 究— — 教师 点拨 ” . 让 法 列 出算 式 求 出 面 学 生 以问题 作 引领 , 在 质疑 中深入 思考 , 在 合作 中互相 启发 , 在探 积 。 小 组 合 作 学 究 中发现 创 新 。 ( 二) ‘ ‘ 活 动导 学” 所倡 导的 “ 活动 ” 将 教 育 目的 蕴 于活 动过 程 习 :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的示范引领与问题导学方法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的示范引领与问题导学方法引言: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教案设计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幼儿活动的教案中,示范引领和问题导学方法是两种常用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方法在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的应用。
一、示范引领的教学策略示范引领是一种通过模仿、引导和激励,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并掌握新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示范引领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 观察示范:通过观察成年人或高年级同伴的示范动作,幼儿可以模仿并学会新技能。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先演示可以使用的各种颜色和画笔技巧,让幼儿观察并模仿。
2. 引导实践:在示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实践,通过亲自尝试来巩固和运用所学技能。
例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示范简单的鼓点,然后引导幼儿按照示范的方式敲击乐器。
3. 激励表扬:通过及时的表扬和激励,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活动。
例如,在语言游戏中,教师可以对幼儿正确发音和用词准确的行为进行表扬,以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动力。
二、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问题导学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法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问题导学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 激发好奇心: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自然观察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我们为什么会看到蝴蝶和蜜蜂?”以引发幼儿对昆虫生态的思考。
2. 组织交流:通过组织小组活动或讨论,可以让幼儿共同思考问题、交流意见,并从中获得新的认识。
例如,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利用日光浴板观察物体透明度的方法。
3. 解决问题:通过提出实际问题,鼓励幼儿动手探索并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建造更高稳定的塔楼的问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思考和创造力。
总结: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的示范引领和问题导学方法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策略。
问题引导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于XX年XX月开展了以“问题引导教研”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增强问题意识。
2. 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问题征集: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积极征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
2. 问题分析:针对征集到的问题,教师们分组进行讨论,分析问题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3. 解决方案:针对问题,教师们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4. 交流分享:各小组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分享。
5. 教学实践:教师们将解决方案应用于教学实践,观察效果,总结经验。
四、活动过程1. 问题征集阶段:教师们积极参与,共征集到XX个问题,涉及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2. 问题分析阶段:教师们分组讨论,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根源。
3. 解决方案阶段:各小组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4. 交流分享阶段: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教师认真聆听,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5. 教学实践阶段:教师们将解决方案应用于教学实践,关注效果,不断调整和完善。
五、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增强了问题意识。
2. 培养了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六、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部分教师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
2. 部分教师在提出解决方案时,缺乏创新性和可行性,需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课题组研讨活动以及会议记录

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课题组研讨活动会议记录会议时间:YYYY年MM月DD日会议地点:XXX大学参会人员:•主持人:XXX 教授•课题组成员:A、B、C、D等会议议程:1.介绍研讨活动目的和背景(主持人)2.分享研究成果及相关讨论(课题组成员)3.总结讨论结果并制定下一步计划(主持人)4.答疑和讨论(全体参会人员)会议记录:1. 介绍研讨活动目的和背景(主持人)主持人首先对本次研讨活动的目的和背景进行了介绍。
他强调了培养思维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学术研究中,往往需要从问题出发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因此,本次研讨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分享和讨论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指导和思路。
2. 分享研究成果及相关讨论(课题组成员)接下来,课题组成员分别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A成员以“启发式问题解决方法的培养”为主题,介绍了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启发式方法的案例,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模型。
B成员则分享了他们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们认为学生应该被鼓励提出问题、质疑和评估信息,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C成员分享了关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训练方法。
他们认为复杂问题往往具有多个维度和交叉影响,需要采用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解决。
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性思维的训练框架,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D成员则从案例分析的角度讨论了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他们分享了一些成功创新案例,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如多元化视角、跨学科融合和激发创新意识等。
每个成员的分享都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积极讨论和思考。
大家就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相互学习和启发。
3. 总结讨论结果并制定下一步计划(主持人)在分享和讨论环节之后,主持人对讨论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制定了接下来的计划。
他指出,本次研讨活动为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多个途径和方法。
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
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是一种以教师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集体讨论、案例分析、实践反思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模式。
本活动旨在通过问题引导,激发教师的教学思考,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升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2. 培养教师的问题解决意识和合作能力。
3. 促进教师对教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
4.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活动主题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活动时间2023年3月10日(周五)下午2:00-5:00五、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六、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15分钟)-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和流程。
- 领导致辞,强调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的重要性。
2. 问题提出与分享(30分钟)- 教师自由发言,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 主持人引导教师将问题分类,如教学方法、学生行为、课程资源等。
3. 案例分析(6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 案例分析包括:问题诊断、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实施效果评估。
- 每组派代表进行案例分析报告。
4. 理论研讨(60分钟)- 结合案例,探讨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 分享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知识,如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培养策略等。
- 教师就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的关系进行讨论。
5. 实践反思(30分钟)- 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教学。
- 分享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经验。
6. 总结与反馈(15分钟)- 主持人总结活动成果,肯定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 教师反馈活动感受,提出改进建议。
七、活动准备1. 提前通知教师,收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 准备案例材料,包括教学设计、学生作品、教学反思等。
3. 准备理论资料,如核心素养的相关文献、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等。
问题引领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问题引领课堂教学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结合实际教学情境,我们对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问题引领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积极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此外,问题引领课堂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1. 研究背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将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接受。
然而,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问题引领课堂教学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将问题引入课堂,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讨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并最终获得知识。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纳,了解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方法的定义、特点以及已有研究成果。
然后,我们选择了一所中学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个班级采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方式。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记录了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动机、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3. 研究结果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问题引领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问题引领的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问题引领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在问题引领的课堂中更加感兴趣和投入,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性学习更强烈,从而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问题引领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和分析,从而使他们对知识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问题引领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问题引领的课堂中需要进行思辨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决定开展一次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3. 帮助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主题以“问题引导,共同成长”为主题,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
四、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五、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六、活动对象全校教师七、活动流程1. 主持人开场致辞2. 分组讨论(1)教师根据自己所在学科和年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
(2)各小组讨论本组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梳理出3-5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3)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小组汇报(1)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介绍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其他小组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
4. 集体研讨(1)针对汇报的问题,全体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2)主持人对研讨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5. 活动总结(1)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取得的成果,指出不足之处。
(2)教师代表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六、活动准备1. 教师提前收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整理成文档。
2. 教师准备好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设备。
3. 学校提供茶歇和场地布置。
七、活动评价1. 教师参与度:教师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 小组合作:小组内成员是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3.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教师是否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解决了实际问题。
4. 活动反馈: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决定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讨论,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认识,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2. 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通过问题导向,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4.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问题征集与筛选活动开始,各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等方式,征集本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随后,各教研组对征集到的问题进行筛选,确保问题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可研究性。
2. 问题分析与讨论针对筛选出的问题,各教研组开展问题分析与讨论。
首先,各教研组成员分别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然后共同探讨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办法。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要敢于质疑、勇于表达,形成共识。
3. 专题研究针对部分重点、难点问题,各教研组进行专题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开展实验等方式,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4. 经验分享与推广各教研组将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形成经验分享材料。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经验分享活动,推广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5. 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在课后进行反思。
通过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活动组织1. 成立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与协调。
2. 各教研组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本组活动的具体实施。
3. 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事项。
4. 制定活动评价标准,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
五、预期效果1. 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问题意识得到提高。
2. 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更加紧密,教研氛围更加浓厚。
3. 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力得到提升。
教研活动中以问题为导向(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探讨教研活动中教师如何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分析问题导向的教研活动特点、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问题导向的教研活动逐渐成为主流。
本文旨在分析问题导向的教研活动特点、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二、问题导向的教研活动特点1. 目标明确:问题导向的教研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 突出实践:活动注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强调实践性。
3. 合作共享:活动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4. 创新性:活动鼓励教师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问题导向的教研活动实施步骤1. 问题提出: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发现并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
2. 问题分析: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影响。
3. 方案设计:教师针对问题,设计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实施与改进:教师将设计方案应用于教学实践,观察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5. 经验总结:教师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提炼成功经验,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
四、问题导向的教研活动注意事项1. 关注实际问题:教研活动应紧密结合教师实际教学,关注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2. 注重合作交流:教师之间要积极合作,分享经验,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
3. 尊重教师主体地位:教研活动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4. 体现阶段性:教研活动要分阶段进行,逐步深化问题解决,提高教学质量。
5. 注重成果转化:教研活动要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论问题导向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教师应充分认识问题导向教研活动的特点,掌握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积极开展问题导向的教研活动,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问题引领教研活动开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决定开展以问题引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们共同探讨、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明确问题导向的重要性。
2. 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问题征集与筛选(1)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教研组对征集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2. 问题研讨与交流(1)针对确定的主题,教研组成员进行深入研讨,分析问题的原因、现状和解决方法。
(2)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研组长对研讨过程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3. 教学观摩与反思(1)教研组选派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2)观摩结束后,教师们针对公开课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3)教研组长对公开课进行点评,总结经验教训。
4. 专题讲座与培训(1)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提供理论指导。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5. 教学成果展示与分享(1)教师们将自己在教研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分享经验。
(2)教研组对成果进行总结,提出推广建议。
四、活动实施1. 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2. 成立教研活动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3. 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5. 定期对活动进行总结,对优秀成果进行表彰。
五、活动评价1. 教师对活动满意度调查。
2.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情况。
3. 教学质量提高情况。
4. 教研成果转化情况。
六、总结以问题引领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们深入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问题引导教研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以“问题引导教研活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问题引导教研活动的认识,明确问题引导教研活动的重要性。
2. 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问题引导教研活动的理论培训本次教研活动首先对问题引导教研活动的理论进行了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问题引导教研活动的概念、特点、意义、实施方法等。
通过培训,使教师对问题引导教研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问题征集与筛选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征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教研活动组织者对征集到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
3. 问题研讨与交流针对确定的研究主题,教师们进行分组研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难题。
4. 案例分析与反思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5. 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针对研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们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施。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问题引导教研活动的认识得到了提高,明确了问题引导教研活动的重要性。
2. 教师们掌握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专业素养。
3. 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五、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方面:本次教研活动组织较为顺利,但部分环节仍有待改进。
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总结

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总结
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法,通过提出问
题来引导教师进行思考和讨论。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作为组长,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并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有效激发了教师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们迅速进入思考状态,并积极展开
深入研究。
这种思考方式激发了教师们的创新思维,并帮助他们
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分享。
在活
动中,我们组织了多次小组讨论和交流,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分
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这种合作交流不仅丰富了每个教师的
知识和经验,也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
通过研究和探讨,教师们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方法,丰
富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
这种专业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
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方面,活
动的时间较紧,导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活
动中涉及的教师众多,意见和观点的统一性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活动的流程和时间安排,并加强对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通过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我们的团队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希望通过不断地开
展这样的教研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问题引领导学法”教学反思

问题引领导学的反思介休十中物理教师任慧宇“问题引领导学法”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开始实施有很长时间多了,“问题引领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它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对学案导学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学案导学的几个环节:结合学科特点,以及不同的课型,物理学科学案在环节设计上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
从课型上物理学案主要分为新授课与习题课两种类型。
“导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导航,学习过程,知识归纳,学以致用,巩固提高,作业设置这几个环节。
下面谈一谈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预习导航:预习导航就是“温故知新”,要达到三个目的:1、复习巩固上节知识;2、为本节课作知识铺垫;3、引入新课。
在处理这一环节时,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
引入新课就是引导自学:学生运用教师下发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案中要针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应达到的提出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进行独立的学习,利用多种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
学习过程:是课堂核心环节,大约占到30分左右。
让学生依照学案设计,循序探究,尤其小组间相互合作,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验证,梯进式完成学习任务。
巩固提高。
正所谓“趁热打铁”,新授课后教师引领学生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这样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还可以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辅导提供信息。
同时,达标训练中少数较难的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
“问题引领导学法”的“学案”设计:我校在每周教研时间,组内成员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教研、讨论,确定学案的定稿。
每个学案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环节尤其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引领,活动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定与陈述主题研讨活动纪要一、活动概况活动时间:2012年12月15日上午活动地点:盐城市中兴实验学校阶梯教室活动名称:“问题引领,活动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定与陈述主持人:钮大权特约嘉宾:朱岳楹、陆道清、戚光霞、刘登峰参与人员:全体教职工活动议程:1.特约嘉宾阐述自己的观点2.参与人员提问互动3.主持人总结二、活动过程开场白钮大权(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是:“问题引领,活动导学”的课堂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预设问题的质量。
用问题来引领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因此,“问题引领,活动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定与陈述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请特约嘉宾们陈述自己的观点,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特约嘉宾陈述观点、参与人员提问互动。
朱岳楹(语文)发言: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老师:上午好!先谈一谈我对今天这个主题的拙见,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观点。
(一)怎样理解“问题引领,活动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引领”主要是要教者转变课堂授课方式,让“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
教者通过预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欲望;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合作学习共同讨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抓住关键问题,拓展生成问题。
“发现问题——主动质疑——共同探究——教师点拨”,让学生以问题作引领,在质疑中深入思考,在合作中互相启发,在探究中发现创新。
“活动导学”所倡导的“活动”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不仅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对与错,多与少,完成作业的优与劣,更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能力、责任心以及合作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注重活动过程本身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在人文环境上,“活动导学”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了一种为学生所接纳的、宽松的、愉悦的、开放的师生关系。
是一个从教师预设向课堂生成、从封闭向开放、从单一向多元、从外在形式向内涵转变的崭新平台,正因为如此,学生才形成了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并获得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
(二)小学语文“问题引领,活动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三)“问题引领,活动导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始终围绕问题而进行,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
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
“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具体就是做到:第一,课堂开始,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预习探究;第二,组织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进行合作探究;第三,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展学生视野和思路。
第二,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提出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开端,但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
“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交流质疑,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实现教学目标,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在“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引”。
很显然,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所有问题的答案不是通过看书找到的,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的,而是通过探究得到的。
不通过探究,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不通过探究,就无法正确地把握知识;不通过探究,就不能自主地运用知识。
(四)“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生成。
”如果按模块划分,该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模块:⑴预习思考,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预习思考题看书思考,尝试独自解决问题。
时间不低于15分钟。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学生的预习状态,适时引导。
⑵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这是自我探究后的探究,方法是教师通过提问或学生发问,师生合作共同解决第一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
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仍然是“导”,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一讲了之。
⑶引导总结,知识生成。
此阶段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堂小结,但不是要教师给出结论性的语言,更不是像过去那样由教师不痛不痒地进行知识罗列式的总结,而是要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⑷科学训练,巩固提高。
此阶段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量,二是质。
题不在多,而在于我们所训练的习题是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讲的道理,在于是否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题技巧。
(五)“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操作技巧1.“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下的问题设置:第一,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
(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第二,问题的提出要恰到好处。
(时间、地方、方式)第三,问题应具有思考性(深度)、可探究性(适合学生和教材)。
2.“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训练要求:“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训练,应着眼于实现两个目标:第一,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第二,启迪学生思维。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主张课堂训练应以主观性习题为主,并且要严格控制数量。
(六)“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总结,我们认为“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益,具有独特的作用。
其优势可以概括为:目标明确,精力集中;自主合作,探究生成;结构紧凑,简便易行。
具体表现为:⒈问题导入,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导入的实质是把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教材,初步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根据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
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时间上看,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占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一以上,大部分学习任务是学生在这个阶段通过自主探究完成的。
从内容上看,学生所预习探究的问题都是教学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自主解决,无疑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
⒊探究解疑,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合作探究的方法是学生之间交流探究体会,通过讨论、辩论等途径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们的自学感悟,及时肯定其合理的见解,对于学生认识不到位的地方,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认识。
此过程的关键是“导”,忌对讽刺学生,忌教师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⒋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
“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感悟,学习效益大大提高。
陆道清(语文)提问:请问朱校长,语文学科在“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中,如何备好小学语文课?朱岳楹校长回答: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已从孤立、封闭的教学手段逐步变为综合、开放的教学手段。
其中我校提出的“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备课任务,简单地说概括为四个字:教啥、咋教。
具体地说应着重完成以下几个任务:第一,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以利于学生探究。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深层次的、具有思考性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就对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没有作用。
第二,考虑在课堂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对策,简言之,就是考虑不同阶段的引导性语言及技巧。
第三,考虑如何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正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寻找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生活实例。
成芳(语文)发言:本学期我们语文组主要开展了小学语文“问题引领,活动导学”课堂教学研究”,各年级都能围绕自己的主题认真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问题导学的根本在于话题应该以文本为根,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2、问题的设计要能作用于整篇文章,要有一个集中的教学点。
3、问题的设计要精准。
问题导学可以是问题情境式的,问题不在多,在于精。
4、老师要根据需要设问,要关注问题的覆盖面。
5、问题的设计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展开。
6、对于问题要进行小结与整理。
7、话题设计时,语言要简洁,指向要明确。
8、话题的讨论、学生的回答模式,老师都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9、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跟上(精彩之处给予肯定,不到之处要及时指正)。
10、加大阅读量,把课外阅读放入课堂。
戚光霞(英语)发言:各位老师:上午好!对于新课程改革下“问题引领,活动导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我谈一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在体现课堂主体性时,我个人认为“问题引领,活动导学”的教学模式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即以体验为基本教学手段,通过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达成体验式教学目标。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充分体现人本关怀的崭新姿态、以清新而富有活力的教育流程、以饱含魅力的课堂情境吸引学生,以此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目的。
多年来,小学英语教学倡导情景教学和任务驱动型教学,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从而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
怎样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性趣,又能体现“问题引领,活动导学”教学的情景活动?我认为在设计活动时应把握以下原则:一、交际性: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本质,活动是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与主要途径。
通过交际性活动,让学生理解知识、澄明存在、生成价值、建构意义,达成主客体的融合统一,体会与人沟通、合作的乐趣,培养文明礼仪、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
在设计交际性活动时要注意语言真实自然。
也就是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体现语言真实、语境真实、语意真实,符合学生真实兴趣,将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英语学习的先导。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只有“好知”、“乐知”,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时需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去学习、去体验,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许多情境活动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现。
比如,“听音猜人”、“蒙眼摸物”、“藏物猜地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