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

合集下载

语文词语运用的巧妙技巧

语文词语运用的巧妙技巧

语文词语运用的巧妙技巧语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而词语是语文学习中的核心和基础。

熟练地运用词语,能够使我们的语文表达更加准确、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将探讨一些巧妙的技巧,帮助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好地运用词语。

一、运用近义词增加表达方式在写作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会使文章显得单调乏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近义词来增加表达方式,使文笔更加丰富。

比如在描写美丽的花朵时,可以使用华丽、绚烂、绮丽等近义词,用以展示花朵的多样魅力。

二、巧妙使用反义词起到对比作用运用反义词可以在文章中展现事物的对比,起到突出和强调的效果。

例如在描写黑夜的时候,可以与阳光明媚的白天形成鲜明对比,以突显黑夜的寂静和神秘。

三、善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是语文表达的常用修辞手法,通过将抽象的概念或事物与具体的形象进行对比或拟人化描写,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描写雨点时可以使用“如细针般的雨点”、拟人化地描写大海“巨浪翻腾,喧闹不已”。

四、运用恰当的词语顺序和搭配不同的词语搭配和顺序可以传递出不同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因此,在写作中,我们应当选择恰当的词语顺序和搭配以达到最佳效果。

比如在描述一个温暖宜人的春天场景时,可以选择“柔和的春风”、“温暖的阳光”等词语搭配,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馨和愉悦。

五、注意词语的准确性和多样性在运用词语时,要注意词语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准确性指的是要选择适合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要使用模糊或不准确的词语。

多样性则是指避免过多使用相同的词汇,可以通过使用同义词或相关词来丰富表达。

这样不仅可以使文章的意思更加明确,也会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六、积累词汇并注重用法和搭配运用词语的巧妙技巧离不开对词汇的积累和掌握。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阅读,扩大我们的词汇量。

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用法和搭配,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

七、适当使用成语和俗语成语和俗语是汉语的瑰宝,通过在文章中适当使用,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加文采和趣味性。

词语的巧妙运用

词语的巧妙运用

词语的巧妙运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其运用的巧妙与否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和语言的美感。

正确地运用词语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本文将探讨词语的巧妙运用,并就其中的几种常见手法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词语的比喻运用比喻是一种运用词语进行形象化描写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类比,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中所表达的含义。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遇到以下的词语比喻:1. “温柔如水”:将柔情细腻的心情比作温柔如水,以强调其柔和、润滑、舒适的特性。

2. “如火如荼”:形容某种情感或活动非常激烈、迅猛、热烈。

通过恰当运用比喻,可以使文章富有画面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二、词语的夸张运用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放大表达手法,使文章更具张力与吸引力的修辞手法。

在语言中使用夸张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具有表现力,同时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1. “大如山”:形容规模浩大的景象、事物等,以突出其巨大的特点。

2. “快得飞起”:形容速度极快的事物,以凸显其迅猛与迅速。

夸张手法在修辞中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引发读者共鸣,更好地传达作者的观点。

三、词语的对比运用对比是一种通过将两种事物进行对照来表达或强调论述的修辞手法。

对比手法可以使文章对比鲜明、形象突出,具有很强的比较效果,使文章更有冲击力。

例如:1. “黑夜与白昼”:通过黑夜与白昼这一对比,可以突出黑鹰与白鸽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体现出作者对和平与战争的反思。

2. “冰与火”:用冰与火的对比来形容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带有强烈的对比意味,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对比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形象,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除了上述的几种常见手法之外,词语的运用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如谐音、反问、渲染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手法,可以使文章具有更多的个性与表现力。

词语的巧妙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活,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比喻、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具有更多的表现力和说服力,推动文章的广泛传播。

词语运用技巧

词语运用技巧

词语运用技巧词语运用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巧。

恰如其分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词语运用技巧,帮助你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词语,提升文章质量。

一、修辞手法运用1.比喻:通过拟人、拟物或比较等手法,将事物进行直观形象的描述,增强文章的形象感。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明媚”,以形容其笑容的美丽。

2.夸张:夸张手法可以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让事物显得更加突出或有趣。

例如,“他跑得比闪电还快”,用来形容一个人跑步的速度非常快。

3.排比:通过并列运用一系列具有相似结构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加句子的节奏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我爱学习,爱读书,爱运动”。

4.对比: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相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使文章中的观点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黑夜过去了,黎明已经来临”用来形容困境即将过去,希望即将到来。

二、词语搭配运用1.形容词搭配:通过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来修饰名词,使文章具有更加深入的描绘和表达效果。

例如,“金黄的麦田”、“湛蓝的天空”。

2.动词搭配:选择适当的动词来表达行为,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奔跑”、“叩头”、“微笑”。

3.名词搭配:选择恰当的名词来描述事物,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明确。

例如,“雨滴”、“光芒”、“微风”。

4.副词搭配:通过选择适当的副词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可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例如,“快速地跑过”、“非常美丽”。

三、词语运用注意事项1.准确运用词语:在写作中,要注意选择准确的词语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产生歧义或误解。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或者大量阅读提升自己的词汇量。

2.避免使用重复词语:为了避免文章单调乏味,应尽量避免使用重复的词语。

可以运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代,丰富文章的表达。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在运用修辞手法时要适度,不要过度夸张或过于复杂,以免使文章显得不真实或晦涩难懂。

4.注意上下文的语义连贯:在运用词语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语义连贯性,避免造成句子意思不明或理解困难的问题。

修辞手法与词语运用技巧总结

修辞手法与词语运用技巧总结

修辞手法与词语运用技巧总结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技巧,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将总结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技巧。

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类比,以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

比如,“他是一只老虎”中的“老虎”就是借用的比喻手法,来形容他的凶猛和勇猛。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

比如,“大海在呼唤着我”中的“大海呼唤”就是采用了拟人手法,给人一种海洋对人的急切期盼之感。

3. 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反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比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就是通过对比“一花”和“一叶”,强调了它们各自的重要性。

4. 夸张夸张是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处理,以达到烘托和强调的效果。

比如,“我学习比登天还难”中的“登天”就是夸张的手法,用来形容学习的困难程度。

5. 反问反问是以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义,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比如,“世界上有比爱情更美好的吗?”中的反问句“有比爱情更美好的吗?”表达了爱情的独特魅力。

二、词语运用技巧1. 比较比较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比如,“像繁星一样闪耀”的比喻中,通过将人的光彩与繁星作比较,凸显出人的辉煌和耀眼。

2. 修饰修饰是通过使用修饰词或短语,来增加事物的特点和品质。

比如,“宁静的夜晚”中的“宁静”一词,用来修饰夜晚,突出夜晚的安静和寂静。

3. 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结构或语法形式,来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比如,“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还有很多美好”中的排比手法,通过多次重复“还有”来列举出生活的丰富性。

4. 倒装倒装是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以强调句子中特定的成分,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比如,“竟然飘落满地的是樱花的花瓣”中的主谓倒装,使得句子中的“樱花的花瓣”成为焦点。

论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

论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
二、 词 语 修 辞 与 语 言 美 的 关 系
②那 三 三两 两 的人 。 也 忽然 合 作一 堆 , 潮 一般 向前 赶 ;
将 到丁字街 口, 便突然 立住 , 簇 成一个半 圆。
这 句 中 出现 “ 忽然” 与“ 突然 ” 两 个 同 义 词 语 。先 看 看 这
词语修辞美 的标准是切 合语言环境 , 即能 切合语言环 境 的词语都是 美的 。修辞是 加强 言辞或文句 效果 的艺 术手法 。
“ 异” 表现 出来 了, 用 词 就 准 确 了 。 所 以 同义 词 选 用 的 作 用 就
在语 言材 料 巾 , 词 汇是这 种材料 的 主体 , 是 表 达 思 想 内
容 的基本要 素 。“ 修 辞是依据 题 旨情境 , 运用 各种表 现手段 、 方法. 提 高语言 表达效果 的一种 活动” 。
③“ 挑选 ” 与“ 选择 ” 。
从 意思 上理 解这 两个 词 语不 难 , “ 选择” 与“ 挑选” 都 有 “ 选” 的意思 . 可是 实际运用 过程 中却有 很大的差别 。从 语法 功 能上看 . 两者词性有 所不 同。“ 选 择” 与“ 挑选 ” 都可 以作为
根 据修辞学研究 范畴 , 词语修辞 的巧妙配合 属于词语 锤 炼 与运用 范畴。 因此 , 词语修辞 的“ 巧妙配合 ” 着眼 于词语 的选 择 和搭 配 , 对所使用 的词 语加以选择和锤炼 。陈望道学 者说 :
动词 , 而“ 选择 ” 还可 以充 当名词 。另外 , “ 选 择” 可 以作 主语 、 宾语 , 而“ 挑选 ” 却不行 。
再从词汇意义上看 。 两者语体风格也有所不同 。“ 选择” 较 为正 式 , 一般用 于正式 、 庄重的场合 , 和 它相 互搭配 的名 词就 是选择 的对象相对来说是 比较重 大 、 正式 、 严肃 的, 例 如工作 、 道路 、 人生伴 侣 、 生 活方式等 ; “ 挑选 ” 比较 随便 、 I = 1 语化, 适 用 于 日常生活 口语 ,它所搭配 的名词 即挑选 的对象一般是 相对 不那 么重要 、 正式 、 严肃 的 , 例如服饰 、 食物 、 书刊等。

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和语义衔接

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和语义衔接

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和语义衔接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共鸣。

而语义衔接则是指文句之间或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逻辑更加清晰。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和语义衔接,以提升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修辞手法的应用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揭示事物的特性。

例如,我们可以用“他是一颗耀眼的星星”来形容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用“时间是一条溪流,它永不停歇”来形容时间的流逝之快。

通过比喻的运用,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情感。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我们可以使文笔更加生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物。

例如,“风儿轻轻地吹拂着树叶,树叶舞动起来,好像在和风儿较劲”中,将树叶和风儿拟人化,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风吹树叶的情景。

3.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渲染而达到修辞效果的手法。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夸张生动、吸引人,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冲击力。

例如,“他一口气吃了整整三桌饭菜”这样的句子中,夸张地描述了一个人的饭量之大,使人们对这个人的形象留下深刻印象。

二、语义衔接的运用1. 递进关系递进关系是指在文章中将不同的观点或事实进行递进展示的手法。

通过递进关系的运用,在文章中可以有条理地叙述观点,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例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基本概念;其次,我们要掌握相关技巧;最后,我们应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递进的方式,使得读者可以逐步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路。

2. 转折关系转折关系是指在文章中将相对立的两个观点或事实进行对比的手法。

通过转折关系的运用,可以增加文章的分析和辩证的角度,使文章更具有思辨和争议性。

例如,“尽管他有很多缺点,但是他的优点也不可忽视。

”通过转折的手法,使得读者在思考问题时更全面、客观。

3.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文章中将某个事物或观点作为前因或后果进行分析和描述的手法。

词语运用的巧妙搭配

词语运用的巧妙搭配

词语运用的巧妙搭配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通过运用不同的词语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意义和情感。

在写作中,我们常常需要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达到准确、生动、有趣的表达效果。

本文将探讨词语运用的巧妙搭配,以及它们对于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1.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是写作中最常见和基础的词语组合方式。

通过选择特定的形容词来修饰名词,可以使作品更具描述力和形象感。

比如:“蔚蓝的海洋”、“喧闹的城市”、“坚实的决心”,这些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海洋的颜色、城市的繁忙和人的决心。

2.动词和副词的搭配在写作中,动词和副词的搭配可以使句子更具活力和表现力。

正确选择动词和副词的组合,可以使写作更精确地表达出动作或行为。

比如:“轻轻地走”、“迅速奔跑”、“疯狂地欢呼”,这些动词和副词的搭配,使得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方式和情绪状态。

3.名词与动词的搭配名词与动词的搭配可以使句子更加具体和生动,可以让读者更加形象地理解描述的对象或行为。

比如:“探索未知”、“展现才华”、“享受美食”,这些名词与动词的搭配,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探索、展现和享受的具体过程和意义。

4.介词与名词的搭配通过介词和名词的搭配,可以改变名词的含义,使句子更加准确和具体。

比如:“在夜晚”、“在公园”、“在教室”,这些介词与名词的搭配,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5.动词与宾语的搭配动词与宾语的搭配可以使句子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动词与宾语的组合,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出动作和事件的效果。

比如:“击败对手”、“解决问题”、“改变命运”,这些动词与宾语的搭配,使得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动作的结果和意义。

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注重词语的选择和搭配。

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类型词语的搭配,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优秀的词语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还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度。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词语的搭配,通过选择准确、恰当的词语,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准确地表达出来。

举例说明修辞与词汇的关系

举例说明修辞与词汇的关系

举例说明修辞与词汇的关系
修辞指的是借助语言手段强化语句的表达效果,而词汇则是修辞
的基本材料。

修辞和词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
影响。

举个例子,当我们要夸奖一个人非常聪明时,可以使用修辞手法
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形容词"聪明"来描述这个人,但这样的表达可能显得比较平淡。

为了让表达更夸张、生动,我们可
以使用修辞手法,比如说夸张修辞。

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是"聪明得像个
天才"或者"聪明的能把大部分人都甩在后头"。

这样一来,通过修辞手
法中富有张力的形容词,我们更加生动地表达了对这个人聪明程度的
赞赏。

另外一个例子是通过修辞来加强对某个事物的描绘。

比如说我们
要描绘夏天的阳光明媚。

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太阳真亮",但这样的描
述未免太平凡。

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我们可以使用修辞手法,比如
说比喻。

我们可以说"太阳像一颗炙热的火球,把大地照得金光闪闪"。

通过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我们使得描绘夏天阳光明媚的形象更加鲜明
生动。

这些例子表明,修辞和词汇是相辅相成的。

修辞手法以词汇为基础,通过对词汇的运用和组合,使得语言更具表现力、感染力和艺术性。

词汇作为修辞的材料,为修辞手法的发挥提供了基础,使得修辞
得以更好地实现其表达目的。

作文字词运用与修辞技巧

作文字词运用与修辞技巧

作文字词运用与修辞技巧作文字词运用与修辞技巧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通过巧妙运用文字和词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下面将从语言的简练、具体形象的描写和感官描写三个方面,介绍作文字词运用和修辞技巧的相关内容。

首先,语言的简练是作文中的基本要求之一,简练的语言能使文章易于理解,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在写作过程中,语言的简洁直接反映了作者思维的敏锐和文字的掌控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简练的语言表达。

其一,避免啰嗦和重复。

在写作中,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冗长、啰嗦的句子。

通过精心设计句式和词语的搭配,可以使文章表达更为精炼。

重复是语言中常见的问题,较多的重复会导致读者的疲劳感,因此在写作中要注意避免同义词和同一词的频繁使用。

其二,选择恰当的词语。

在作文中,优美、准确的词汇选择是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

选用具有形象力的词语,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接着,在作文中充分运用具体形象的描写,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和有力。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提高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在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可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形象的对比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景。

例如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可以运用丰富的感官描写,如运用色彩、光影、声音、气味等元素,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的现场,感受到真实而生动的场景。

此外,感官描写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情感和气氛的变化。

通过听、触、味、呼吸等感官的描写,使读者更能情绪共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例如,在描写悲伤或忧郁时,可以运用沉闷、阴暗的色彩,搭配沉重、低沉的音调,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情感的悲痛或压抑。

此外,修辞技巧也是作文字词运用的重要内容。

修辞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艺术性。

比如使用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突出某种特点或象征某种含义。

字词运用的巧妙与变化

字词运用的巧妙与变化

字词运用的巧妙与变化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字词是我们思想、感情和意图的表达工具。

当我们运用字词时,巧妙的运用和灵活的变化不仅可以增添文章的魅力,也可以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意思。

本文将探讨字词运用的巧妙与变化,以期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1. 形容词与副词的运用形容词和副词是描述事物性质和行为方式的重要词类。

巧妙运用形容词和副词可以有效地渲染气氛,增强读者对文中情节的感知。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用形容词“蔚蓝的”来描绘天空的颜色,这样读者就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天空的美丽;或者用副词“轻轻地”来描述花瓣的飘落,从而使读者感受到花瓣的柔软和优雅。

通过选择合适的形容词和副词,我们可以给文中的事物赋予更加丰富的意义,使读者对所描述的事物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

2. 名词的比喻和拟人名词是事物名称的抽象词,而比喻和拟人则是借用其他事物的形象和人类的行为特征来描述具体事物,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用“月亮”来比喻美丽的女孩,强调她的温柔和神秘;或者用“飞翔的鸟”来形容思想的自由和开阔。

这种通过比喻和拟人来描述事物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也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体验其中的情感。

3. 动词的扩展与变体动词是描述行为的词汇,而动词的扩展与变体则是丰富了动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动词的扩展包括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过去式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使用进行时来强调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使用将来时来预示未来的计划。

此外,动词的变体也可以通过增加前缀或后缀来丰富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把“走”变为“跑步”,给读者一种更加快速、充满活力的感觉;或者把“说”变为“嘀咕”,通过语气的变化来突出人物的情绪和态度。

通过灵活运用动词的扩展和变体,我们可以使文章的叙述更加精彩有趣,让读者对事物发生的过程产生更加直观的感知。

4. 成语和俚语的使用成语和俚语是中国特有的固定词组,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的巧妙运用

修辞方式的巧妙运用

修辞方式的巧妙运用语文教学中,修辞方式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四个方面探讨修辞方式的巧妙运用。

一、比喻的巧妙运用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语文教学中,比喻可以用来解释抽象概念,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

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用比喻来说明作者的意境。

比如,当教授《静夜思》时,可以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里的“疑是地上霜”可以比喻为月光的明亮如同地上的霜一样,使读者更加感受到月光的明亮和清冷。

二、拟人的巧妙运用拟人是一种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质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在语文教学中,拟人可以用来描绘事物的特点,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解古文时,可以用拟人来描绘自然景物。

比如,当教授《岳阳楼记》时,可以说:“江水流淌着如同一位勇敢的战士,奋勇向前,气势磅礴。

”这里的“江水流淌着”和“奋勇向前”赋予了江水人的特质,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江水的奔腾和激情。

三、夸张的巧妙运用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夸张可以用来强调某种情感或者特点,增加表达的力度。

例如,在讲解古文时,可以用夸张来强调作者的情感。

比如,当教授《滕王阁序》时,可以说:“滕王阁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这里的“锣鼓喧天”和“人声鼎沸”夸大了滕王阁的热闹场面,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激动和赞美之情。

四、排比的巧妙运用排比是一种将同类事物并列起来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语文教学中,排比可以用来强调某种特点或者比较事物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讲解古文时,可以用排比来比较不同的景物。

比如,当教授《春晓》时,可以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里的“春眠不觉晓”和“夜来风雨声”通过排比的方式,将春天和夜晚的景物进行了对比,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春天的美好和多变。

学会用词的巧妙搭配

学会用词的巧妙搭配

学会用词的巧妙搭配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而词汇则是语言的基础。

正确、巧妙地搭配词汇,不仅可以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还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魅力。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学会用词的巧妙搭配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运用词汇进行巧妙搭配,以提升语言表达的效果。

一、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是表达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形容词来修饰名词,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具体。

例如,用“温暖的微风”来形容一个春天的早晨,会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而用“烈日炎炎”来形容夏天的阳光,则会让人感受到炽热的气息。

在搭配形容词和名词时,要注意形容词的意义和语境,选择适合的形容词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二、动词与副词的搭配动词和副词的搭配同样是语言表达中常见的一种方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副词来修饰动词,可以使表达更加精确、生动。

例如,用“轻轻地敲门”来形容敲门的声音,会给人一种轻柔、温和的感觉;而用“急匆匆地走来”来形容一个人的步伐,则会让人感受到匆忙和紧迫。

在搭配动词和副词时,要注意副词的意义和语境,选择适合的副词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三、名词与动词的搭配名词和动词的搭配是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动词来描述名词的动作或状态,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用“绽放”来形容花朵的状态,会给人一种美丽、鲜活的感觉;而用“蔓延”来形容火焰的动作,则会让人感受到火势的猛烈和蔓延。

在搭配名词和动词时,要注意动词的意义和语境,选择适合的动词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四、名词与介词的搭配名词和介词的搭配也是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介词来表达名词之间的关系,可以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例如,用“对于”来表示对某个事物的态度或看法,可以使表达更加明确;而用“在…之下”来表示某个事物的位置或状态,则可以使表达更加具体。

在搭配名词和介词时,要注意介词的意义和语境,选择适合的介词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五、动词与宾语的搭配动词和宾语的搭配是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写作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技巧

写作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技巧

写作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技巧在写作中,语言运用和修辞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文采飞扬,提升文章的品质和吸引力。

本文将从准确运用词语、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以及注意避免使用啰嗦和庸俗的语言,来探讨写作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技巧。

一、准确运用词语在写作中,准确运用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词语的不同选择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首先,应该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或词汇,如使用“某些人”、“有些情况”等词语,应该具体说明,避免给读者留下困惑。

其次,要注意合理使用形容词和动词,使得文章更加生动。

例如,用“散步”来代替“走路”,用“美丽的”来代替“漂亮的”,能够让文章更具描绘力和感染力。

二、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提升文章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写作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首先,可以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描写,增加读者的想象力和共鸣。

例如,可以说“他的笑声如同春风般温暖”,使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笑声的温暖。

其次,可以运用排比和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节奏感和语言韵律。

例如,“早上醒来,阳光洒在窗台上,鸟儿在枝头歌唱,心情格外愉悦”,排比的句子结构和相似的词语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平和而愉悦的气氛。

三、避免使用啰嗦和庸俗的语言在写作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啰嗦和庸俗的语言。

啰嗦的语言会使读者的阅读体验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庸俗的语言会降低文章的格调,使得文章显得俗气和不专业。

因此,在写作中要注意精简语言,去除冗余的词语和句子,使文章更加简练有力。

同时,要尽量避免使用俚语和口语化的表达,保持文章的专业性和正式性。

综上所述,语言运用和修辞技巧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准确运用词语、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以及避免使用啰嗦和庸俗的语言,都是提升文章品质和吸引读者的关键。

因此,在进行写作时,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方面的训练和应用,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计划总结应用文写作的修辞与辞格的巧妙运用技巧与方法

计划总结应用文写作的修辞与辞格的巧妙运用技巧与方法

计划总结应用文写作的修辞与辞格的巧妙运用技巧与方法在应用文写作中,修辞与辞格的巧妙运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文笔更加流畅。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妙地运用修辞与辞格的技巧与方法,以帮助提高应用文的写作水平。

一、修辞的巧妙运用1.比喻与拟人通过比喻与拟人,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比如,在求职信中,可以说自己是一颗正在发芽的种子,渴望在贵公司良好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拟人则可以赋予非人物以人的形象,使其具有生动性与感情色彩。

2.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都是通过并列关系来表达一种对比或强调的修辞手法。

在简历中,可以使用排比来列举自己的优势,如“责任感强、执行力强、善于沟通”。

而对偶则可以在说明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时使用,如“快乐与痛苦,正是人生的两面几”。

3.夸张与反问夸张与反问被认为是修辞中的“绝招”。

夸张可以强调感受、夸大事实,而反问则可以引起读者思考。

在推销信中,可以夸张地描述产品的优点,引起读者的兴趣。

而反问则可以在文章中点题或暗示问题,增加文本的感染力。

二、辞格的巧妙运用1.修辞语言辞格通过使用特定的修辞语言,可以让文章更具魅力。

例如,在求职信或自荐信中,可以使用积极向上的语言,如“自信、开拓进取、充满激情”,以增加自己的个人形象。

2.修辞句式辞格也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句式来达到巧妙的效果。

比如,在广告文案中,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的句式,如短句或并列句,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和记忆。

3.修辞修饰辞格还可以通过使用修辞修饰来使文章更加生动。

修饰可以是形容词、副词、动词或名词的修饰,用以增强表达的力度与形象性。

例如,在产品说明书中,可以使用形容词来修饰产品的特点,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三、技巧与方法的应用1.注意语言风格的统一在应用文写作中,要保证整篇文章的语言风格统一,避免时态、人称、语气等方面的变化过多,以保持文章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2.准确把握修辞与辞格的使用时机修辞与辞格的使用需要与文章的内容相适应,不能为了使用修辞而突兀地插入,反而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

指导小学生合理使用词语与修辞手法

指导小学生合理使用词语与修辞手法

指导小学生合理使用词语与修辞手法在小学生的写作中,合理使用词语和修辞手法对于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和阅读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指导小学生如何合理运用词语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精彩有趣。

一、运用词语的技巧1. 多使用具体的词语在描述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更加具体的词语,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

比如,不要仅仅用“鸟”来表达,可以使用“红蓝羽毛的孔雀”来增强描写的生动性。

2. 注意词语的准确性在写作中,要注意选择准确的词语,避免用错词或者用词不当。

可以通过查字典、多阅读、积累词汇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词语运用能力,使文章更加精确。

3. 运用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是我们描述事物特点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在写作中,可以通过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来使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不要只写“树”,可以使用“高大挺拔的大树”来增强描写效果。

二、使用修辞手法的技巧1.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进行类比,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所描述的事物。

比如,“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可以生动地表达出某人活泼好动的性格。

2. 拟人拟人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月亮躲藏在乌云后面”,给人一种月亮有意识的感觉。

3. 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照,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使文章更加有层次感和对比效果。

比如,“小明胖如猪,而小红瘦如竹竿”,通过对比形象地表达出两者的体型差异。

三、小结在写作中,合理使用词语和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精彩生动。

在使用词语时,要注意具体性和准确性,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来进行描写。

在运用修辞手法时,可以借助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来提升文章的表现力。

希望小学生们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作文的议论与词语运用技巧

作文的议论与词语运用技巧

作文的议论与词语运用技巧作文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而对于一篇议论文,合理运用词语则是非常关键的技巧之一。

在撰写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妥善运用各种词语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表达力和说服力。

下面将从论点明确、逻辑层次、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手法几个方面介绍作文的议论与词语运用技巧。

首先,一篇议论文的最重要的特点是明确的论点。

在写作之前,作者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通过精准的词语来表达。

例如,如果我们要阐述环保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使用词语如“严峻”、“紧迫”、“迫在眉睫”等来强调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并对其产生深刻的思考。

其次,良好的逻辑层次是一篇议论文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在作文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过渡性的词语来将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得更加连贯。

例如,在引出观点时可以使用“毫无疑问”、“值得注意的是”等词语来增强逻辑性,在总结段落时可以使用“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词语来概括全文,使文章更具统一性和完整性。

此外,语言风格是写作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议论文中,我们要避免使用一些模糊不清或夸大其词的词语。

相反,我们应该尽量使用准确、简洁的词语来表达观点。

例如,当我们要表达一个理论的可行性时,我们可以使用“实践证明”、“充分体现”等词语来说明事实,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形象、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我们的观点和观点的合理性。

最后,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诸如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例如,在一篇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中,我们可以使用排比句式来列举创新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积极影响,让读者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反问句也可以被用来增加文章的思辨性和说服力,通过引导读者思考来接受我们所提出的观点。

综上所述,作文的议论与词语运用技巧是提高文章表达力和说服力的关键所在。

通过明确论点、合理安排逻辑层次、运用恰当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写出富有逻辑性、有力量和感染力的议论文。

学习正确使用词语的修辞效果

学习正确使用词语的修辞效果

学习正确使用词语的修辞效果修辞效果是指通过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字具有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效果。

在文学创作、说理论述、广告宣传等方面,正确的使用修辞手法可以提升文章的综合表达能力,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就学习正确使用词语的修辞效果进行探讨,从字义修辞、词法修辞、句法修辞等方面阐述其具体应用。

一、字义修辞效果字义修辞是通过对字词的选择与运用,创造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表达效果。

常用的字义修辞手法包括夸张、比喻、拟人等。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进行放大、夸张的形容,以争取读者的关注和共鸣。

比如我们常说的“天才”、“绝世仙女”,这种用词就是通过夸张修辞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高度评价。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字义修辞手法,通过将某个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相比,以达到类比、象征、强调的修辞效果。

比如我们常说的“如烟花般绚烂的人生”、“如河水般奔涌的激情”。

这种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创作、描写人物形象等方面。

拟人是一种运用词语拟人化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人的某些特点赋予非人事物,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特征。

比如我们说的“阳光灿烂”、“风轻轻地吹过”。

这种修辞手法常用于对自然界的人性化描写,使读者更加贴近情感。

二、词法修辞效果词法修辞是通过对词语的辞藻选择与搭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用的词法修辞手法包括夸张、对偶、排比等。

夸张是一种常见的词法修辞手法,通过对词语进行渲染和强调,使文章具有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比如我们常说的“万里无云”的蓝天、“冰清玉洁”的美人。

这种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创作、散文描写等方面。

对偶是一种通过对词语、词组进行对比搭配,达到平衡、对称的修辞效果。

比如我们常说的“年轻与活力”、“黑与白”。

这种修辞手法常用于强调对立、对比、平衡等概念。

排比是一种通过对词语、句式进行并列、重复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音乐感和煽动力。

比如我们常说的“他们是我们的领导、老师、朋友,更是我们的榜样、骄傲、力量!”这种修辞手法常用于演讲、口号宣传等方面。

词语巧妙运用

词语巧妙运用

词语巧妙运用在我们日常的交流中,词语是我们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重要工具。

而巧妙运用词语,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具魅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妙地运用词语,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效果。

一、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是指借助于一定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达到修饰、装饰或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目的。

其中,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等。

下面以几个例子来说明: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本来没有直接关联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说明问题。

比如我们常说“爱情是一朵盛开的花”,这里将爱情和花进行了比较,突出了爱情美好、多姿多彩的特质。

2.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以增强描述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说“大海呼吸着”,通过将大海和呼吸联系起来,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3. 夸张夸张是为了营造一种夸张程度的效果,以引起听者或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一直等了半个世纪”,实际上并没有等这么久,但是通过夸张的形式,表达了长时间的等待。

4. 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常用于提问,但实际上并不希望得到回答。

通过反问的方式,可以引发读者或听者的思考,加深对问题的印象。

比如我们可以说“你难道不明白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或期望。

二、词语的巧妙搭配词语的搭配是指将不同的词语进行组合或配对,以便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正确的词语搭配可以使文章更加精确、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1. 生动形象在描述事物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来增加描述的力度。

比如我们可以说“骄阳似火”,来形容炎热的天气;可以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情况危险或紧张。

2. 对比强烈通过对比的手法,可以使得文章更有张力和冲击力。

比如我们可以说“黑暗中闪烁着一丝微光”,通过黑暗和微光的对比,突出了微光的特殊和重要。

3. 温柔委婉有些情况下,我们希望表达的方式更为温柔、婉转,这时可以使用一些词语来达到这个效果。

词汇巧用技巧

词汇巧用技巧

词汇巧用技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词汇是我们表达思想和交流意见的重要工具。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表达方式显得平淡乏味,缺乏说服力。

为了提升语言的魅力和表达的效果,本文将介绍一些词汇巧用的技巧,帮助您在表达时更富有表现力。

1. 同义词替换同义词替换是提升句子表达效果的简单方式。

当我们使用太多相同的词汇时,容易使句子产生重复感。

通过替换一些同义词,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和丰富。

例如,可以将"好"替换为"优秀"、"出色"或"卓越"等词汇,以突出事物的优点和特点。

2. 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是一种让文字更加生动形象的技巧。

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可以使句子更具感染力。

当需要描述一个人时,可以使用拟人手法,将事物赋予人的特性,使其更易于读者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大海怒吼”、“风儿轻轻吹拂着脸庞”等形象生动的描述方式。

3. 词组搭配运用词组搭配是词汇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运用词组搭配可以让句子更加地道和流利。

例如,在描述问题时使用“引发问题”、“解决问题”、“面临问题”的搭配,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出问题的起因、方式和结果。

4. 构词方法运用构词方法是词汇巧妙运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词源和词根的变化,可以衍生出不同的词汇形式,丰富句子表达。

例如,“希望”这个词可以通过加上不同的前缀或后缀来构成新的词汇,如“无望”、“希望无助”等,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语义。

5. 熟词拓义熟词拓义是一种在原有词汇基础上衍生新意的技巧。

通过在不同语境中使用,将词汇赋予新的含义和引申,使句子更具深度和广度。

例如,“发展”这个词在经济领域可以指经济增长,而在科技领域可以指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6. 词汇搭配多样化词汇搭配的多样性是表达准确度和效果的关键。

通过合理组合词汇,可以使句子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当我们要描述一个美丽的景色时,可以运用形容词和名词的不同搭配,如"绚丽多彩的花朵""碧波荡漾的湖水"等,以突出景色的特点。

举例说明修辞与词汇的关系

举例说明修辞与词汇的关系

举例说明修辞与词汇的关系修辞与词汇是文学和修辞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修辞是指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的一种手法,而词汇则是修辞的基础,是修辞运用的材料和工具。

下面我将通过举例来说明修辞与词汇的关系。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某个事物的特点。

比如,我们常说"他是个太阳,给人温暖和光明",其中"太阳"就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温暖和光明。

在这个例子中,"太阳"就是修辞,而温暖和光明则是词汇。

2.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

例如,我们经常说"花儿微笑着向我招手",这里的"微笑"和"招手"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而"花儿"则是词汇。

3. 对比: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

比如,我们经常说"他的笑容像阳光,而她的笑容像冰雪",其中的"阳光"和"冰雪"就是对比的两个词汇,而笑容则是修辞的表现形式。

4.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程度,来达到强调的效果。

比如,我们常说"他长得高得和塔一样",其中的"和塔一样"就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而"高"则是词汇。

5. 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提出一个问题,但实际上是表达一种肯定或否定的观点。

比如,我们常说"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吗?",其中的"难道"就是反问的修辞手法,而"珍惜眼前的幸福"则是词汇。

6. 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语,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或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作者:李欣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1期摘要: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

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着眼于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

本文分析了词语修辞与语言美的关系,结合汉语实例,论述语言修辞的“巧妙配合”。

关键词:汉语修辞类型配合一、引言在语言材料中,词汇是这种材料的主体,是表达思想内容的基本要素。

“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①。

词语修辞从声音、意义、色彩、用法等方面对词语加以安排、润色,涉及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词语(如同义词、同音词、反义词、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词等),利用词汇的规律准确地表达思想,提高语言的表达力,以求收到最佳的修辞效果。

因此在使用词语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词语与词语间看是否能够配合,这就涉及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问题。

本文结合汉语实例论述语言修辞的“巧妙配合”。

二、词语修辞与语言美的关系词语修辞美的标准是切合语言环境,即能切合语言环境的词语都是美的。

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修辞是对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艺术加工及其效果,是对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高级体现。

胡裕树先生把修辞与语言的关系理解为:“修辞是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

”②因此,修辞的意义就在于在更高层次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荷塘月色》,在屡次文新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直被保留。

这篇散文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巧妙配合”,并巧妙地运用典雅华丽,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及对现实的苦闷与怅惘之情。

三、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及类型(一)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根据修辞学研究范畴,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属于词语锤炼与运用范畴。

因此,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着眼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

陈望道学者说:“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词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③那么,词语修辞可以理解为词语的调整(或加工)。

很显然,对“词语的选择和锤炼”可以理解为“词语的调整或加工”。

(二)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类型根据修辞学研究分类,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有以下几种:1.同义词语的选用这种方法主要指选择同义词。

现代汉语的同义词尤其丰富,要准确地表现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就不得不进行同义词的比较选择。

同义词往往是同中有异,“异”就是差别,“异”表现出来了,用词就准确了。

所以同义词选用的作用就在于表意准确。

例如,钱钟书在《围城》里写陆子潇把行政院亲戚的来信和他写给外交部朋友的信都放在桌上:①这一封来函,一封去信,轮流地在他桌上装点着。

作者钱钟书为了刻画了陆子潇欺骗的嘴脸,故意混淆“函”与“信”,具有讽刺意义。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

函,广义上理解就是信件。

再看鲁迅的小说《药》中的一句话:②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这句中出现“忽然”与“突然”两个同义词语。

先看看这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忽然”一词,语法成分是副词,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突然。

”④例如:“他正要出去,忽然下起大雨来了。

”“突然”在语法上可以做副词,也可以当形容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⑤例如:“突然袭击”,“他来得很突然”。

这两个词语我们不难发现,“突然”与“忽然”两个词语的意思其实相差不是很大,有时候可以通用。

因此,《药》的例句叙述了老栓对突然来了这么多人产生的好奇感。

最后再看一组词语:③“挑选”与“选择”。

从意思上理解这两个词语不难,“选择”与“挑选”都有“选”的意思,可是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大的差别。

从语法功能上看,两者词性有所不同。

“选择”与“挑选”都可以作为动词,而“选择”还可以充当名词。

另外,“选择”可以作主语、宾语,而“挑选”却不行。

再从词汇意义上看,两者语体风格也有所不同。

“选择”较为正式,一般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和它相互搭配的名词就是选择的对象相对来说是比较重大、正式、严肃的,例如工作、道路、人生伴侣、生活方式等;“挑选”比较随便、口语化,适用于日常生活口语,它所搭配的名词即挑选的对象一般是相对不那么重要、正式、严肃的,例如服饰、食物、书刊等。

2.相同词语的配合这种配合可以使语言显得鲜活,富有趣味,可以用于不同的语境,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

现代汉语词义中有一部分属于色彩意义,一些色彩词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言语交际中适当选用这类词语,能增强语言的鲜明生动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色彩词语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分量,提高语言的力度。

例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中有两处句子值得推敲:④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⑤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怎么理解例文中的“泛滥”与“埋葬”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呢?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

没有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读文章的读者认为这些词语用错了,其实要根据语境理解才能读懂它的含义。

这些超“常规”词语可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是明确该词的本义;二是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最后在本义和语境间发现词语具体确切的含义。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广义的语言环境,是指进行言语交际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事件等客观因素,以及使用语言的人的性别、身份、思想、性格、感情、职业、文化水平等主观因素”。

⑥“泛滥”本义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⑦引申义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的流行”。

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中的“泛滥”一词可以解释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端木蕻良写这篇文章的心情正像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把“泛滥”理解为原有的词语意义显然是行不通的。

结合文本分析不难理解“泛滥”一词在文中的用意。

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怎么理解呢?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语句呢?“埋葬”一词本义理解为“掩埋尸体”。

⑧此处中“我的欢笑”难道已经死去了吗?本文是纪念“九一八”十周年之际写的文章,此时的作者流亡在外,远离养育的故乡。

作者回想起曾经在东北家园的岁月,现在已经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找不到“欢笑”的影子,现在的记忆只能用“痛苦”、“悲惨”等词形容罢了……一切曾经美好的记忆都被“埋葬”。

再看其他例子:⑥为了寻找侵略的根据,艾奇逊重复了一大堆“友谊”,加上一大堆“原则”。

——(毛泽东:《“友谊”,还是侵略?》)例文中的“友谊”与“原则”就属于贬义色彩,具有讽刺意味效果。

⑦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顽固”原来指一个人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鲜事物。

例文中的“顽固”属于贬词褒用,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增强句子的幽默风趣效果。

此外,相同词语的感情色彩不仅是简单地按褒贬区分,有时相当复杂而细腻,需要深入地体会和观察。

例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有这么一句话:⑧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本例中的“狠心贼”表面上的意思是贬义的,实则作者是为了表现一种嗔怪而又亲昵的夫妻感情。

3、同素词语的配合同素词语的配合可以使相同语素所表示的意义显得十分突出,特别是这些词语的语素有同有异,它们配合运用,可以产生互相映照、衬托、补充等效果。

例如,羊年拜年的一则祝福短信息:⑨羊年到,羊羊得意,斗志昂羊,轻舞飞羊,喜气羊羊,我们“羊”帆远航,羊羊洒洒,脚下一条阳关大道!严格意义上来说,“羊羊得意”应为“洋洋得意”,“斗志昂羊”应为“斗志昂扬”,“喜气羊羊”应为“喜气洋洋”,“羊帆远航”应为“扬帆远航”,“羊羊洒洒”应为“洋洋洒洒”。

但为了突出羊年的主题,利用谐音构造同素词语,既使主题突出,又构成音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⑩高明的主管做事有“魄力”,平凡的主管做事有“迫力”,差劲的主管做事皆“破例”。

⑨——(郝文华:《浅谈同素词语的配用》)例子中的“魄力”、“破例”(与“魄力”音近)是固定词语。

例子中的“迫力”用了仿写合成的词语。

这两个词语夹杂在同素词语之间,具有幽默诙谐意味。

4.同类词语的配合同类词语,又称类义词,指的是属于同一范畴的词语。

它们之间,有上下位关系的,有属于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有属于等级关系的,有属于离散关系的,等等。

在恰当的语境里巧妙地使用同类词语,能使表意更生动。

例如:{11}如果你在饭桌上吃出了滋味,却又说不出滋味在哪里,那你不妨在沈宏非的《写食主义》里找找看。

看他如何吃得很儒雅,很文化,很乡土,很城市,很广州,很南方,很中国。

——(安然:《文字的盛筵》)例文中的“儒雅”与“文化”属于同一范畴关系,“乡土”与“城市”属于同一范畴对立的关系,“广州”、“南方”与“中国”也属于同一范畴中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词语。

再者作为副词的“很”在语法功能上一般修饰动词与形容词,这里面几个词语,除了“儒雅”是形容词外,其余都是名词,用“很”修饰,把名词活用为形容词,都是为了表达“很有那种味道与风格”的意思。

5.意义相反、相对词语的配合意义相反、相对词语的配合是修辞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就是反义词,它是客观事物矛盾对立关系在词汇中的反映。

汉语有许多固定搭配的词组是反义关系。

例如,“以攻为守”、“无足轻重”、“里应外合”、“胜负难分”、“名存实亡”、“敌明我暗”、“虚实结合”等词语属于固定搭配,不能改变,否则不能表达意思。

这种配合通过意义上相反、相对词语的对比、映照,可以鲜明地表现是非优劣。

那么意义相反、相对词语的运用还具有以下优点:(1)有助于严密、鲜明地表达思想。

请看下面例子:{12}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毛泽东:《实践论》)这里通过“虚伪”与“诚实”,“骄傲”与“谦逊”两对反义词的运用,把对待“知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揭示了出来。

(2)可以揭露事物的矛盾对立,鲜明地表示自己的爱憎。

例如:{1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虚心”和“骄傲”、“进步”和“落后”、“福”与“祸”分别构成反义词组,两两对照,准确反映出事物的矛盾和对立,意思十分突出。

(3)组成富有哲理的说法,可使语言生动给人以启迪。

例如:{15}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