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的探讨

合集下载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将产妇和新生儿放在同一个房间中,使产妇和新生儿保持密切接触,增进亲子关系,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亲子抚养能力。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在传统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通常是分开住院的,产妇需要按时喂奶,但却无法准确了解新生儿的吃饱与否。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可以时刻观察新生儿的吃饱与否,并及时作出反应。

这种密切的接触和沟通有助于产妇更好地了解和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亲子抚养能力。

在传统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的接触时间较短,产妇缺乏对新生儿照顾的经验和信心。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可以在产科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亲自照料新生儿的饮食和个人卫生,提高了产妇的抚养能力,增强了她们对新生儿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适应母亲的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还可以帮助提高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

在传统模式下,新生儿和产妇分开住院,产妇对新生儿的照顾主要依赖护士。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可以亲自照顾新生儿的饮食、换尿布等日常生活起居,提供新生儿需要的关爱和保健。

这种亲子关系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在传统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住在不同的房间里,需要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增加医疗费用。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住在同一个房间内,可以共享一些医疗资源和设备,降低了医疗费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

它能够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亲子抚养能力,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降低医疗费用等。

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种护理模式,为每对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好的服务。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专门为产妇和新生儿设计的护理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产妇和新生儿为中心,将产妇和新生儿的需求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与产妇和新生儿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使产妇和新生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和关注,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使产妇和新生儿得到更好的关注和照顾,提高客观护理质量,也可以提高客观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护理人员在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时,应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体重、尿量等,并及时将记录反馈给医生。

二、及时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时,应及时的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给产妇喂奶、哺乳指导、更换尿布、清洗、按摩等,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记录,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三、沟通和交流
护理人员在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时,应注重与产妇和新生儿的沟通和交流,包括询问产妇和新生儿的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答问题等,从而增强产妇和新生儿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四、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理人员在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时,应根据产妇和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生理特点、卫生状况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在产科护理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和满意度,为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

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运用

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运用

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运用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寻求人性化、个体化、家庭化的产科效劳模式.方法将160对母婴分为两组,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安康教育由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下面是的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运用的,欢送大家阅读参考。

目的讨论母婴床旁护理形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使用和临床效果。

方法将240例母婴随机分爲研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研讨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形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形式;对两组母婴保健知识、护理技巧的掌握水平及对护理满意度停止统计和剖析。

后果研讨组对母婴保健知识、护理技巧的.掌握水平及对护理的满意水平都清楚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形式在产科护理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行使用。

母婴床旁护理形式;产科护理;效果观察母婴床旁护理形式是指孕妇产后住院时期由母婴专科护士24h 在产妇床旁停止护理的形式,护理人员经过演示和宣讲等手腕,协助产妇和家眷疾速掌握母婴护理技艺和保健知识,协助产妇及家眷尽快顺应角色转变[1]。

我们剖析产后实行母婴床旁护理形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我院xx年7月至xx年12月就诊的240例产妇作爲研讨对象,随机分爲研讨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产妇年龄20~33岁,均匀(25.3±3.4)岁,体重45~70kg,均匀(53.7±5.46)kg,孕周30~42周,均匀(38.42±0.35)周,其中自然分娩168例,剖宫产72例。

两组产妇的普通材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讨组:由临床经历丰厚、有责任心、专业技艺强的母婴专科护士对母婴停止24h的护理。

(1)要求家眷和产妇共同参与惯例护理,预防接种、胎便扫除、换尿布、疾病筛查、面部清洁、按摩抚触、听力筛查等都在产妇床前完成;(2)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进程中会对产妇的产后护理知识停止详细的解说,对产妇的饮食、运动、身形恢复等停止指点;还对产妇及家眷停止母乳喂养的益处、婴儿的洗澡方法、婴儿罕见生理变化、婴儿晚期教育方法、免疫方案等知识普及;(3)在触及到洗澡、换尿布等可操作性知识时,母婴专科护士会停止详细演示,并要求产妇和家眷亲身入手操作,护士会对产妇及家眷的举措停止指点与强化,协助其结实掌握护理技巧和保健知识。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探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探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80例产科母婴案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

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后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评分及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实验组母乳喂养评分为(86.2±8.5)分,沐浴评分为(81.4±7.1)分,抚触评分为(78.4±8.5)分,臀部护理评分为(84.1±7.6)分,脐部护理评分为(82.4±8.1)分;参照组母乳喂养评分为(83.1±7.2)分,沐浴评分为(74.6±7.3)分,抚触评分为(71.4±6.2)分,臀部护理评分为(76.4±7.9)分,脐部护理评分为(78.3±8.4)分;实验组母乳喂养、沐浴、抚触、臀部与脐部护理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的提升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方面的水平,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效果产科中母婴护理模式主要是将护理工作分解为不同岗位各自完成,让不同护理内容在不同区域进行,这种方式相对而言将护理工作与产妇、家属隔离,护理指导效果差。

本文研究2015年4月~2017年6月本院的80例产科母婴案例,分析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评分及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研究2015年4月~2017年6月本院的80例产科母婴案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

参照组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8.4±2.1)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17例,大学12例;顺产23例,剖宫产17例。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怀孕期间,助产士或者医护人员通过生命体征监测、孕期疾病的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手段对孕妇进行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产科护理要求的增加,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下面将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实施目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旨在为孕妇、产妇、新生儿和家庭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病人,改善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医护质量。

二、实施方法1、生命体征监测:定期监测孕妇血压、体重、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

2、孕期疾病的管理:对孕妇存在的孕期疾病进行综合治疗和管理,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

3、健康教育:针对孕妇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孕期饮食、妊娠期运动、孕期生理、产后护理等。

4、监督产程:细心观察产妇的胎位、宫口张力、宫缩频率等生产情况,及时调整产程,确保顺利分娩。

5、产后护理:为产妇提供产后护理,包括褥疮护理、产房卫生、母乳喂养指导等。

6、新生儿护理: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和常规护理,如喂养、洗澡、add等。

三、应用价值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病人的痛苦和不适。

同时,它还可以加强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联系,消除沟通障碍,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医学素养。

四、实施效果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病人的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管理。

与传统产科护理模式相比,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护理效果、工作质量、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上都有显著的改善。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医护质量,改善医疗服务,保障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为广大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分娩产妇66例参与本研究,视其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33例(2020年11月至当年12月入院)、研究组33例(2021年1月至当年2月入院),两组分别应用产科常规护理和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产妇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对该护理模式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优良率、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分别为75.76%(25/33)、81.82%(27/33)均逊于研究组的93.94%(31/33)、96.97%(32/33),上述两项计数指标经检验均得出P<0.05。

结论产科护理中对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有助于其更好的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且该护理模式得到产妇认可及肯定,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能赢得产妇更高满意度。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帮助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快速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促进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增进亲子感情,近年来在产科护理中得以广泛应用。

我院为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以收治的66例产妇为对象开展本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产妇资料纳入本研究的66例产妇均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入住我院,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孕周37至41周,身体健康,排除精神类疾病、合并有妊娠综合征者及资料不全或不愿配合研究者。

产妇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明确表示愿意提供个人资料供研究使用,并配合完成本研究,与研究方签署66份知情同意书。

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先后将66例产妇均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至36岁,均龄(27.5±1.1)岁,其中20例为自然分娩,13例为剖宫产;研究组产妇年龄24至35岁,均龄(27.3±1.2)岁,其中21例为自然分娩,12例为剖宫产。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探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探讨
J u n lo qh rM e ia l g 2 0, 13 No 2 o r a fQiia dc lCol e,01 Vo. 1, . 2 e
母 婴 床 旁护 理模 式 探 讨
李 桂 平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母 婴 床 旁 护理 新 模 式 在 临 床 工 作 中 的作 用 。 方 法 选 择 2 0 0 9年 6 l ~ 1月住 母 婴 床 旁 护 理 组 的 产 妇 及 家属 在 住 院 期 间
这 与 实验 组 患 者 接 受 个 性 化 的健 康 教 育 , 够 更 好 地 了 解 青 能
注 : 统计 学 处 理 , 经 二 .7, 。 4 66 P < 0 0 。 . 5
光 眼 的相 关 知 识 、 治疗 原 则 及 预 防 知 识 , 得 改善 生 活 方 式 与 懂 坚 持 随访 用 药 的 重 要 性 及 不 依 从 行 为 的 后 果 , 自觉 遵 医 。 而 健康 是 临床 整 体 护 理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能 提 高 患 者 的 自控 它 行 为 能力 , 变不 良 的 卫 生 行 为 及 生 活 方 式 , 进 疾 病 好 转 。 改 促 而个 体 化 健 康 教 育 则 更 能 注 重 个 人 , 体 、 面 看 待 患 者 , 整 全 根 据个 体 具 体 情 况 进 行 针 对 性 的 教 育 , 式 灵 活 . 方 目标 明 确 , 患
作 者 单位 : 徽 省 合肥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护 理 部 安
11 一般资料 .
选 择 2 0 年 6 1 住 院 分 娩 的 产 妇 50 09 ~1 月 2
人 为对 照组 , 实施 传 统 的母 婴 同 室 护理 ; 择 2 0 年 1 选 09 2月 ~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将婴儿床放在母亲床边,使得宝宝能够随时接触到母亲并获得
母爱的滋养。

这种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广泛,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将婴儿床放在母亲床边,方便母亲进行哺乳,母亲可以更快地察觉到宝宝的需求,及时满足婴儿的喂养需求。

这种护理模式还可以增强
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母乳分泌量,促进母乳喂养的进行。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新生儿的自主呼吸能力。

新生儿处于母亲身边,可以接触
到母亲的皮肤和体温,哪怕是宝宝睁开眼睛的瞬间也能看到母亲,这样能够增加宝宝的安
全感,减少宝宝哭闹的次数,进而减轻宝宝的呼吸负担,有利于新生儿的呼吸适应能力的
发展。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心理连结。

宝宝在早期与母亲亲密接触,能够
与母亲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母婴互动和情感连接,促进母亲对宝宝的了解和反应。

在这种护理模式下,母亲可以更好地观察宝宝的特殊需求和状态,及时做出正确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宝宝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还可以加强家庭成员的参与。

将婴儿床放在母亲床边,可以提供一
个方便家庭成员和亲友进行家庭探访和参与护理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
的沟通和亲密度,还可以帮助新手父母逐渐适应护理工作,提高其护理技能。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丰富多样,基于尊重、关心和亲近的原则,有
利于促进母婴健康和亲子关系的发展。

产科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
活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产科护理模式,它采用双重床位,在同一房间内设置产妇床和婴儿床,婴儿可以随时和母亲呆在一起。

母婴照顾由同一组护士进行,让母亲和宝宝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同时也方便护士密切观察宝宝的健康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1. 优势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极大地改善和优化产科护理流程和效率。

首先,维护母婴在同一房间内的紧密接触,促进母亲和宝宝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母乳喂养,增加成功率。

其次,护士可以更加方便地及时关注宝宝的吃、睡、尿、便等情况。

同时,宝宝的陪伴也能缓解母亲产后抑郁的症状,从而减少用药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最后,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可以更好的应对复杂多变的产科护理工作。

2. 实施要点为了保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

首先,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护理计划,确保护士的工作有序进行。

其次,要加强宣传和培训,让病人、家属和护士都清楚地了解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意义和具体操作流程。

最后,加强机构间协作和共享,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例,应及时沟通协商,共同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3. 注意事项尽管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应该引起重视。

首先,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和洗手等标准操作程序,保证整个环境和器具的卫生洁净。

其次,加强隐私保护,避免病人或家属间的干扰或不适感。

最后,不应过度依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仍需综合使用其他护理模式和手段,比如单独床位、产妇休息室等。

总之,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尝试,可以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推行这种模式的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和培训,严格落实操作流程,保证母婴健康安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它的出现解决了传统产科护理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好地保障了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一、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概念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在母婴病房内,护理人员进行产妇和新生儿的产后护理,并教育产妇和家属如何正确照顾新生儿的过程。

床旁护理透过交流与引导,让产妇与家属更深入了解母婴护理的重要性,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人性化服务。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引导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好地享受服务。

2、个性化服务。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根据患者个人的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3、信息共享。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将知识分享给患者和家属,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母婴护理技能。

在现代医疗环节中,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为基础的产科护理体系,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护理模式的存在问题,也为产妇和家属提供了整体性服务。

1、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产科病房对母婴的安全保障很重要。

床旁护理模式全天候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看护,及时识别产妇和新生儿状态变化,开展必要的护理干预,确保他们的安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提高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可以加强对产妇和新生儿身体状况的监测,及时处理身体异常情况,有助于促进产妇和新生儿的康复。

3、提高患者体验。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出现,全面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通过床旁护理将知识与交流引导互动结合,让产妇与家属开展正常的沟通交流,理解护理人员护理操作的意义,增进彼此的信任。

4、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床旁直接开展护理,护理人员不仅在操作上减少了往返工作时间,还可以快速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问题。

总之,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出现,使得产科护理更加人性化,全面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未来,随着护理技术、医疗设备的不断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带来更大的保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护理)与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每组60例。

比较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都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提升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标签: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在卫生医疗事业中,护理人员必须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1]。

现今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在社会各界很受关注,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逐渐转变,产科护理模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产科护理模式,它的服务理念为“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

母婴床旁护理为一对一护理,所有的护理操作都在产妇床旁进行,产妇及家属可共同参与母婴护理,便于产后母婴健康指导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教育工作顺利进行,还可帮助婴儿父母更快的适应角色[2]。

本文将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住院我院分娩的初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护理)与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每组60例。

所选产妇均无其他疾病且了解情况并同意;产妇年龄<40岁,单胎;两组家庭基本情况、学历、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象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1.2.1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即对新生儿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实行“一对一”形式且均安排在病房完成。

护理人员在病房边操作边讲解,产妇及其家属可共同参与。

讲解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与技巧、乳房护理方法、产褥期常见症状的处理、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及其处理方法、新生儿的护理等。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在产妇生产后,将母婴床位放在一起,母亲和婴儿可以实现近距离接触,同时辅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和个别化呵护。

这种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亲子关系,提高产妇的产后护理效果,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和母亲产后恢复。

本文将围绕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意义1.促进母婴亲子关系的建立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产妇在产后即可与新生儿实现朝夕相处,促进母亲对婴儿的了解、体贴、关心和爱护,有利于建立母婴之间的深厚感情,增进亲子情感联系,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促进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母亲在产后即可与婴儿进行近距离接触,可以随时进行母乳喂养,调节喂养次数和数量,满足婴儿的需求,保证婴儿获得充分的营养,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

3.个性化的产后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利用了家庭式的形式,产妇在家人的陪护下进行更为舒适和放松的护理,使得产妇在产后护理中能够保持较好的心情,从而促进产后恢复。

母亲在床边照料婴儿,可以更好地了解婴儿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呵护。

1.加强产妇与新生儿的呵护产科护士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中可以更加全面地加强对产妇与新生儿的呵护。

从产妇生产完毕到留观期结束,护士可以全程参与分娩及产后康复教育、早期母婴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产后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出院指导等全过程护理,提供产科医护人员的齐心合力。

2.促进家庭式护理体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充分利用产妇家属资源,更好地进行家庭式护理。

护士可以指导产妇家属协助产妇进行个人卫生护理,促进产妇及新生儿的早期肌肤接触,提供必要的母婴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指导等,使护理过程不再是医护人员的单方面工作,而是医护人员与家属共同努力的结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价值探究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价值探究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价值探究摘要:目的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

方法选择该院产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以常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实施产科护理。

对比两组情绪状态、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产后住院时间、产后第3天疼痛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状况。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产后焦虑(45.31±4.02)分(t=4.170)、抑郁评分(46.22±5.13)分(t=4.850)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96.61%(χ2=5.830)、护理满意度98.31%(χ2=4.970)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产后住院时间(2.04±0.35)d(t=2.37)、产后第3天疼痛评分(3.02±0.74)分(t=2.760)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1.69%低于对照组(χ2=4.910,P<0.05)。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用于产科护理,可促进产妇的产后康复,为母乳喂养提供支持,值得在产科临床护理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该院收治的118例孕产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孕产妇均知情同意。

对照组年龄(29.1±4.9)岁;初产妇39例,经产妇20例。

观察组年龄(29.3±4.8)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19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实施产科护理。

观察组在产科母乳喂养新政指导下,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开展产科护理:①分娩后即刻母乳喂养。

待产妇分娩之后立即进行母乳喂养,与婴儿同床同被,二者尽可能多地接触。

②床旁宣教。

在母婴同室条件下,给予产妇床旁宣教。

初期宣教内容以新生儿清洁方法、抱新生儿的姿势等为主。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在产科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护理模式,它是指将婴儿的床位和母亲的床位安排在同一病房,以便母亲能够更好地照顾和护理婴儿。

这种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提高母婴亲子室内的亲子情感交流和护理质量,增强母婴的安全感,促进婴儿健康成长。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产妇和婴儿的情感交流。

在这种护理模式下,母亲可以时刻陪伴在婴儿的身边,及时了解婴儿的需求,并及时作出反应。

这种亲子陪伴可以增加产妇和婴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亲子的纽带关系,有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产妇也可以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增强产褥期的幸福感。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母乳喂养的进行。

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母亲可以方便地进行哺乳和泵奶,不需要离开床位。

这种便利性可以提高母亲的哺乳率和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有利于婴儿的营养摄入和健康发展。

母亲在护理婴儿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专业护士的指导和支持,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增加产妇和婴儿的安全感。

在这种护理模式下,婴儿和母亲处于同一病房,可以随时得到护士的观察和护理。

如有异常情况,护士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母亲也可以得到护士的指导和教育,提高母婴护理的技能和认知水平,增加婴儿的安全感。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节约医疗资源。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下,婴儿通常需要单独占用一个病床,而母亲则占用另一个病床。

而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婴儿和母亲共享一个病床,有效节约了医院的床位资源,并减少了医疗成本的支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增加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母乳喂养的进行,增加产妇和婴儿的安全感,还可以节约医疗资源。

推广和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和有益的。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目的对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以2011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母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即常规护理组与观察组即母婴床旁护理组,各组均为50例,经护理后,对两组母婴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母婴的护理效果后,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母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操作技能水平、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产科护理中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应用价值社会的进步加上医学的发展,使得临床医学治疗理念也逐渐发生了改变,除了治病救人以外,医疗机构已也愈来愈关注与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1]。

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从产妇的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需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产妇的需求,为产妇、婴儿、家属提供全面的照顾,使产妇及其家属更好地适应家庭角色的变换,并迅速进入到为人父母的角色中,掌握相关的育儿技能,照顾好新生儿[2]。

本文以100例母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50例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另外50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发现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现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母婴患者,所有产妇均是单胎头位,临床上并无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等表现。

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组均为50例。

观察组中产妇的年龄为25~36岁,孕周为37~40w,自然分娩35例,剖宫产15例;高中以下学历9例,中专及大专学历18例,本科以上学历23例。

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胃癌24~37岁,孕周为38~41w,自然分娩37例,剖宫产13例;高中以下学历11例,中专及大专学历20例,本科以上学历19例。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产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对产科病房进行观察和调查,收集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数据,以及出院后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产科病房,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均给予高度评价,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同时,护士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有效缩短了护理时间。

在出院后随访中,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维护,再次强化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优势。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维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值得在更多的产科病房中推广和应用。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不断优化和完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使其更加适应不同产科病房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产科护理; 哺乳成功率; 新生儿早期接触; 分娩镇痛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对于产科医疗卫生的需求。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将护理重心由医疗机构转向家庭,使孕产妇和新生儿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和家庭支持的一种护理方式[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强调孕产妇和新生儿在产后的连续性护理,帮助孕产妇提高抚养婴儿的信心和能力,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随着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入推广,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孕产妇和新生儿的需求,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此外,此模式还可以促进母亲与孩子建立联系,提高哺乳成功率,促进母乳喂养,从而为母婴健康打下更好的基础。

然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家庭条件限制、家庭护理知识和技能不足等。

因此,本研究为推进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产科医疗卫生的发展和提高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一、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某三乙医院妇产科分娩的5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目的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将我院分娩的100对母婴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即是在产妇床边安排专业护理人员,保证一切护理活动均在产妇床旁进行,一段时间后,将两组产妇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掌握母婴护理方法的熟练程度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产科护理中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同时使产妇以及家属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

研究表明此种方式具有现实操作意义,可以有效提高产科的竞争力。

标签: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应用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了更好的验证此次实验的目的,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3年10月的100例产妇。

均为初产妇,同时身体健康,没有精神或者躯体方面的疾病。

在征得产妇以及家属同意的后,随机将这100名产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两组产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年龄、文化背景以及住院时间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

1.2方法1.2.1对照组作为和观察组进行对比的设置组,该组所有母婴护理模式均采用传统护理方法。

具体方法为:相关护理人员需要通知家属,并保证家属将婴孩带到专门的新生儿沐浴抚触室进行沐浴,中间不会出现遗漏的情况;为了保证婴孩的健康成长,在沐浴结束之后,需要对婴孩进行脐带消毒,以免出现感染或者其他情况;脐带消毒之后需要进行抚触按摩,这是为了帮助婴孩活动;该步骤结束之后,需要对婴孩进行预防接种,当然预防接种也需要在专门的治疗室内进行。

因为护理人员不可能长时间对某一个婴孩进行护理,因此需要对产妇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并保证其掌握相应方法;责任护士在早晚交班之后需要对病房进行巡视,对婴孩的健康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母婴保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提升母婴护理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母婴为中心,将母婴床边视为一个整体的护理理念和模式。

本文将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母婴护理的影响。

一、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基本理念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以母婴为中心,将母婴床边视为一个整体,通过融合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实现对母婴的全方位、连续的护理。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符合现代生物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人本关怀理念的全新护理模式,它突破了传统分床分护、母子分护的护理模式,实现了母婴的整体化护理,强调了母婴之间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爱。

1. 初产妇的床旁护理对于初产的产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母婴之间的交流和亲子关爱。

在进行初产妇的床旁护理时,护士可以通过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教育产妇进行产后恢复的锻炼等方式,全面关注产妇的身心健康。

护士还可以协助产妇进行早期婴儿抚触和早期哺乳,帮助建立母婴之间的亲密联系。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产妇身心健康的恢复,也有利于新生儿健康的成长。

对于早产儿的床旁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护士可以在床旁进行早产儿的呵护,协助早产儿进行早期皮肤接触、早期触觉刺激等,有利于早产儿的早期生长发育。

护士还可以对早产儿进行特殊护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产后床旁护理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进行产后母婴床旁护理时,护士可以对产妇进行产后恢复和营养指导,帮助产妇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护士还可以对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照护和早期喂养指导,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产后母婴的健康。

1. 促进产妇和新生儿之间的亲子关爱2. 提高母乳喂养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母乳喂养率。

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母婴床旁护理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注重向产妇及家属宣教产后恢复、新生儿护理技能及育婴知识等。

相比于传统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新生儿护理均在病房内母亲床旁完成,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宣教及操作演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本研究选取分娩的300 对产妇和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其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取2014 年6 月~2015 年8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分娩的300 对产妇和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 例。

对照组产妇年龄22.68~34.69 岁,平均(26.10±3.35)岁,顺产98 例,剖腹产52例;实验组产妇年龄23.01~33.98 岁,平均(25.79±3.41)岁,顺产95 例,剖腹产55 例。

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知情并同意,无精神疾病、分娩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

2 组产妇年龄、生产方式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产科护理:新生儿由护士送到婴儿专用沐浴间进行沐浴、脐带消毒及新生儿抚触等,并在集中治疗室给予新生儿预防接种。

实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床旁配置专门的婴儿护理车,使得母婴能在同一病房内接受护理。

初始阶段由护士主导给婴儿沐浴、抚摸、进行注射,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怎样以正确的姿势抱起婴儿、抚摸,如何使婴儿的头部保持平衡并清洗婴儿身体等;逐渐使产妇适应对新生儿主导的照顾,并能够渐渐脱离护理人员的协助。

通过一对一讲解和播放视频的方式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营养饮食、乳房护理、新生儿哺乳、避孕等健康知识教育,并认真讲解新生儿脐带的护理、臀部和尿布更换的护理、保暖的方法。

告知产妇产褥期可能出现的常见症状、常见的新生儿不良病症,交待其相关的注意事项,解答疑问,消除产妇不必要的紧张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2 : 3—6 . 7
[ O Teao it , t . mo hl h eeoig wol: 1] zn sPno M Ori z He p iai ted vlpn r z in d S cess futain n p o tnt s J . mo hl , 0 4 ucse ,rsrt sa do pru ie[ ] He p ia 2 0 , o i i
J H e ao , 9 2, 2 1 7—1 . m t l1 8 5 ( ): 2
[ 1 E atB . en trl v lt n o e p iacr : v lpn 1] v t L Th aua e oui fhmo hl ae Deeo ig o i
ad ss in o pees e c eg bl J .H mohi, n utn g cm rhni a l ay[ ] e pi ai v r o l l a
随 着 社 会 向文 明时 代 的 发 展 和 现 代 护 理 模 式 的 不 断 转 变 , 对 母 婴 护 理 的 技 术 要 求 也 越 来 越 高 , 样 化 、 性 化 和 个 性 化 的 多 特
服务 越来 越 被 人 们 关 注 。 不 仅 注 重 医疗 质 量 , 十 分 关 注 服 务 也
[ 3 S u iJ , y n , v t B,t 1 Ho —b sdfco fs n 5 o ce M S mo sJ E at e . me ae atri u i a n o
t e a n o p t l a i n f r b e d n o p ia i n a n l s h r py a d h s ia i to o l e i g c m l to mo g ma e z c
态 度 、 境 设 施 及 医 护人 员 的 精 神 面 貌 。 目前 , 部 分 医 院 的新 环 大 生儿 沐 浴 、 触 等 护 理 , 是 由 护 士 在 新 生 儿 洗 浴 间 进 行 , 个 抚 都 这 过 程 不 免 让 许 多 家 长 担 忧 。近 年 母 婴 床旁 护 理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的
2 0 1 ( p l3 1 0 6, 2 Su p ): 3—2 . 1
[ ] MatnaM , r sR, sn al D Motlyi ainswi e 3 taj F i Roe da M . rai p t t t h — t t n e h
mop i a: a g s i t h p p l to r h l Ch n e n a Du c o u a i n fom 1 8 t 1 2 n i 9 6 o 99 a d
护理模式 , 责任护士还给产妇 , 将 使母 婴 在 住 院 期 间 所 享 受 的 一 切 护 理 均 由护 理人 员 在 产 妇 床 边 进 行 , 括 母 婴 的一 般 护理 、 包 健 康教育 、 出院 指 导 、 理 护 理 等 。 心 2 2 病 房 设 施 及 环 境 的准 备 .
间 母 婴 所 享 受 的一 切 护 理 均 由 护 理 人 员 在 产 妇 床 边 进 行 , 产 由
妇 及 家 属 亲 自参 与 , 具 体 内容 包 括 : 生 儿 床 旁 沐 浴 、 儿 抚 其 新 婴 触 、 泳 、 肤 护 理 、 防 接 种 、 力 筛 查 、 病 筛 查 、 养 、 础 游 皮 预 听 疾 喂 基 复旧护理 、 房护理、 乳 喂养指 导 、 进产妇 适应 、 康指 导 、 乳 母 促 健 会 阴 护 理 等 。通 过 母 婴 床 旁 护 理 的 实 施 , 到新 生 儿 一 刻 不 离 达
开 产 妇 身 边 的 目的 , 效 增 进 亲 子 关 系 ; 士 熟 练 、 柔 、 业 地 有 护 温 专 在产妇及家属身边为孩子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 导各种护理 , 指 教 授母 乳 喂 养 知 识 , 使 产妇 及 家 属 尽 快 适 应 初 为 父 母 角 色 , 少 促 减 不 安 和 焦 虑 , 利 帮 助 产 妇 度 过 产 后 生 理 、 理 的 波 动 期 , 加 顺 心 增 产 妇 出 院 后 护 理 新 生 儿 的信 心 。
dn Dieec rame tc aatrsi n ucme J . — e : f rn ei tet n h rcei c ad o to [ ] He f n ts
mo h t 2 0 9: 5 p ii 0 3, 5 5—5 6 a, 6.
参 考文献 :
[ ] 王 兆 钺 . 友 病 诊 治 的进 展 与 展 望 [ ] 临床 血 液 学 杂 志 , 0 4 1 1 血 J. 2 0 ,7
量。
wi e p iaJ . a p ia 20 , :9 t h mo hl [ ̄ Hemohl ,0 1 7 18—2 6 h i i 0.
[] 邓家栋.临床血液学[ . 6 1 M] 上海 :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0 1 7 1 2 0 :0 —
7 3 0 .
[] 陆 小 英 , 存 凤 , 婷 婷 , . 长 海 痛 尺 ” 胸 部 手 术后 疼 痛 管 理 中 7 赵 张 等 “ 在 的应 用 [] 解 放 军 护 理杂 志 ,0 3 2 () 6—7 J. 2 0 ,0 4 : . [] 丁培 芳 , 文 华 , 永 宝 , . 高 血 友 病 A 病 人 生 活 质 量 的 干 预 8 梁 朱 等 提 模 式 [] 山 东 大学 学 报 ( J. 医学 版 )2 0 ,2 1 :1 3 ,0 4 4 () 4 —4 .
友病 病人个人档案 中。 在 没 有 治 愈 性 治 疗 措 施 而 需 要 终 生 治 疗 的 情 况 下 , 高 血 提 友 病 病人 的 生 活 质 量 和 健 康 状 况 是 医务 工作 者 的 主 要 目标 。 医 务 人 员 应 全 方 位 、 角 度 关 注 病人 的 生 存 状 况 , 多 针对 缺 失 原 因 鼓 励 、 持 和 监 管 病 人 并 进 行 记 录 , 患 合 作 , 同 提 高 其 生 活 质 支 医 共
2 1 转 变 护 士 服 务 观 念 目前 我 国大 多 数 医 院 护 理 模 式 为 功 . 能制 护理 , 以护 士 分 工 为 主 的 流水 线式 护理 模 式 , 国际 上 向 是 而 心式 的 以 病 人 为 中心 的 分 工 护 理 值 得 学 习 , 破 陈 旧落 后 的 护 打 理模 式 , 求 一 种 新 的护 理 模 式 , 病 人 享 受 到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整 寻 使 体 护 理 。 可 以 设 立 以 护 士 长 为 组 长 的 调 研 小 组 , 3个 途 径 收 从 集资料 : 了解 护 理 人 员 对 现 阶段 工 作 模 式 的意 见 及 建 议 ; 妇 及 产 家 属 在 住 院期 间 的感 受 、 求 以及 出 院后 在 产 后 恢 复 、 生 儿 护 需 新
护理研究 2 1 0 1年 1 第 2 1月 5卷第 1 期 上 旬 版 ( 第 3 5期 ) 1 总 7 围绕 记 录 内 容 评 估 制 定 出 个 体 化 的 治 疗 护 理 方 案 , 病 人 从 中 使 获益 , 而 增 强 其 继 续 记 录 的 信 心 。除 参 照 病 人 的记 录外 , 友 从 血 病 治 疗 中 心 的 医 护 人 员 也 应 对 病 人 的诊 疗 做 详 细 记 录 , 入 血 纳
赵 慧栋 。 李

Z a i o g LiJ a Mu i p lHo ptlo n d o h o Hud n , u n( nc a s i fQig a i a
Ci h n o g Pr v n e S a d n 6 0 1 Ch n ) t S a d n o ic , h n o g 2 6 1 ia y
产 科 护 理 模 式 , 调 以人 为本 、 强 以家 庭 为 中心 的母 婴 护 理 服 务 理
念口 , 续在 国内开展 。我 院 自 21 ]陆 00年 3月 开 展 母 婴 床 旁 护
理 。现就产科 实施 母婴床旁护理 的情况探讨 如下。
1 母 婴 床 旁 护 理 的意 义
理 知 识 及 技 能 方 面 的需 求 ; 过 研 究 , 定 目前 结 合 卫 生 部 指 导 通 确 思 想 , 变 传 统 的 护 理 模 式 , 产 科 实 施 优 质 护 理 服 务— — 床 旁 改 在
作者简介
赵 华 ( 9 7 ) 女 , 西 省 昔 阳人 , 士 长 , 管 护 师 , 士 , 17一 , 山 护 主 硕
1 7 o18 [ ]An nenMe ,9 5 1 3 1 ) 8 3 2 . 9 3t 9 6 J . nItr d 1 9 ,2 ( 1 :2 —8 7 [ ] J n sP He p iah metea y J . mes s ,92 2 :4 4 o e . mo hl o h rp [ ] Ho ot i 19 ,2 27— i as
2 实 施 母 婴 床 旁 护理 的 条 件
常 产 子 mo h n n a t b dsde n r ig i t er a d if n e i u sn n ob. 护 理 指 导 、 见 动 态 问 题 及 安 全 意 识 指 导 ; 妇 一 般 护 理 、 宫 S et l t r C Car e
25 . 0
从 事 血 液 病 护 理 研 究 , 作单 位 :3 0 1 山西 医科 大 学 第 二 医 院 ; 红 工 000 , 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霞、 张爱荣工作单位 :3 0 1 山西医科 大学第二 医院。 000 ,
( 收稿 日期 :0 0—1 —1 ; 回 日期 :0 1 8—1 ) 21 1 4修 2 1 一O 8
1 Su p ): 4—1 . 0( p l4 1 9
[ ] Ik l HeseIMyll e a . h n e nt ee pca c f 2 k aaE, lk , l aG,t 1 C a g si h x etn yo y p t nswi e eehmo hi A iln n13 ai t t svr e p l i Fna di 90—1 7 [ ] B e h a n 99J.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