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弃医从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提要] 1906年,留学日本的鲁迅观看幻灯片:一个中国人给俄军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正被砍头,一群虽强壮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看到这组照片浮想联翩,今天的中国是否还有看客,是否还有麻木不仁者,是否后还有让鲁迅看到后大发感慨的情景,相信大家自有公论。
人们在中学都学习过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呐喊・自序》和《藤野先生》,里面记载了鲁迅在日本学医,但是最后由于看到日军屠杀中国人,而附近却有许多中国人麻木围观的图片,就决心弃医从文,走上救国救民的文学道路。这张甚至改变鲁迅命运,乃至改变中国文学史、中国历史的照片是什么样的,许多人并没有见过。
据悉,鲁迅13岁那年,父亲因长期患病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自他家变穷了,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好朋友也不和他说话了,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对于他幼小的心灵的打击很大,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1898年,18岁的鲁迅,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鲁迅于1904年到1906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而这也正好是发生日俄战争的时期(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1906年,留学日本的鲁迅观看幻灯片:一个中国人给俄军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正被砍头,一群虽强壮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日本学生拍手欢呼万岁,声震屋瓦,深深刺痛了鲁迅,他于是愤然离开。在《呐喊・自序》里,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鲁迅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和国民性,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用“砸”文把中国人的劣根性砸个稀里哗啦,也稀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