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范文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范文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范文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纲要》第三条明确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设置义务教育课程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中,本着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而教的观点,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现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片断编制如下:一、导入:分饼师: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每年的这个月还会遇上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小朋友,中秋节你会吃到什么?生:月饼。

师:我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大饼(出示一块大大的“纸”月饼),这月饼里可有学问了,老师先向小朋友提个问题:有4块这样的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月饼?你们用击掌的方法告诉大家,好不好?生:好!师:预备——开始!生:“啪!啪!”(教师附和着)。

师:有1块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月饼?(预备——开始!)。

(学生们被问“将”了,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几个学生做着“欲拍而不合”、“单掌切手背”等好玩的动作,但我没“放过”这几位学生,找了其中的两位,要他俩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生:(欲拍而不合者)拍一下表示一个月饼,我这样表示半个月饼。

生(“单掌切手臂者”)拍一下表示一个月饼,我的手势表示从一个月饼的中间切开。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画画表示“一半”的意思?谁愿意在黑板上画画?教室里立刻热闹了起来,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字,我认真地看着同学们板书,不一会儿,学生们心中的一半渐渐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然后请同学们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并解释每种方法的含义。

二、认识二分之一()师:老师再拿那块“纸”月饼指名学生从中间画一条线,表示切成了2份,比一比,两块的大小怎么样?生:通过重合比较,得出两块一样大。

苏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涉及到分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分数是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通过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认识,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分数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下是我设计的一份关于苏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简单地描述什么是分数;2. 能够读懂最简分数表示法,理解分子和分母的意义;3. 能够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关系;4. 能够通过实际情境中的练习来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了解分数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知识讲授(15分钟):教师讲解和示范如何理解分数的概念、最简分数表示法以及分数的大小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基本概念。

3. 练习环节(20分钟):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情境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小组合作(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解决一些分数运算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能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6.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反思能够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程评价,包括听力、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等;2. 设计适当的测试题目,检验学生对于分数基本概念和运算的掌握程度;3.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表现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能够比较和排序分数。

3.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4.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分数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分数的加减运算。

### 难点:3.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4.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计算。

三、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分子、分母的意义。

2.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的大小排序。

3. 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的加法原理。

•分数的减法原理。

4. 实际问题中的分数计算•应用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问题,复习小学四则运算中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出分数概念。

2. 讲解•讲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演示如何比较和排序分数。

•分数加减法的规则和操作方法。

3. 练习•同学们进行分数比较和排序练习。

•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 拓展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及难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3.思考如何将分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以上为《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习分数的表示方法;3. 掌握分数的简化和比较;4. 能够将分数转化为小数。

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分数的表示方法:分子、分母;3. 分数的简化和比较;4. 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和物品,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红色与整体的关系,引出分数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该整体中的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平均分成的份数。

2. 分数的表示方法:例如1/2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3. 分子和分母的意义和作用: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平均分成的份额。

三、分数的简化(10分钟)1. 定义:当分子和分母有相同的公因数时,可以约去公因数,得到一个更简单的形式,称为简化分数。

2. 计算方法: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得到的结果就是简化分数。

四、分数的比较(15分钟)1. 分数的比较原则: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当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

2. 分数的比较方法:可以通过求公共分母或将分数转化为小数进行比较。

五、分数转化为小数(15分钟)1. 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将分子除以分母,得到的商即为分数对应的小数。

2. 分数转化为小数的计算步骤:先进行除法运算得到商,然后可以将商写成小数的形式。

六、示例演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示例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八、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习题作为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并交上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分数的意义是用于表示一个数与其整体的关系。

在数学中,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整数与其整体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整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6分数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6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一些关于分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如何用分数表示一个教室的一部分?”“分数的大小是如何比较的?”等。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评价或同伴评价,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二)讲授新知
1.分数的定义:通过讲解分数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分数是表示整体的一部分,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2.分数的表示方法:教授学生如何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如将一个苹果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三分之一。
3.分数的大小比较: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让学生明白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需要进行通分。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6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够简单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整数向分数过渡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容易产生以下困难:1.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与整数混淆;2.分数的比较大小规则难以掌握;3.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些问题,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从而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例如,通过分水果、分享食物等情境,让学生体会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选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本节课将涵盖以下内容:
1.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某一份或几份的数。
2.分数的组成:介绍分数由分子、分数线和分母组成,理解它们的意义。
3.简单分数的读写:学会读写真分数,掌握分子、分母的读法。
举例:在讲解分数的定义时,可以使用切蛋糕或水果的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分数的含义。
2.教学难点
-分数的意义: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反复强化。
-分数的转换: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转换,尤其是异分母分数转换为同分母分数的过程。
-分数的大小比较: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可能难以掌握通分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是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几等份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它是数学中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如果你有3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得到3/4个苹果。这个案例展示了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分数在几何图形分割中的应用。
4.增强学生的数据观念和模型思想,能运用分数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量化描述,构建简单的数学模型。
5.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将分数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分数教学实战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案例分析

分数教学实战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案例分析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难学的概念之一,它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如何有效地教授分数知识,是每一个小学数学老师都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如何教授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分数,理解分数的概念2. 能够分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知道二者的意义3. 能够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分数4. 能够简单地对分数进行加减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示意图和练习题2. 教学工具:白板、彩笔、黑板擦、数学工具3. 教学材料:教材、练习册、PPT、教学录像等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我会找一些与分数有关的物品,比如一个苹果、两块糖、三个饺子等等,用这些物品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分数。

我会问学生“你们平时用什么来表示一个整数?”,学生会回答“0、1、2、3、4、5、6、7、8、9”。

再问学生“你们知道怎么表示比1大比2小的数吗?”,我会引入分数的概念。

2. 基本概念介绍(10分钟)我会引入分数的标准符号,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标识方法,并介绍分数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分子和分母,让学生掌握分母是分数的总份数,分子是分数中分子份数量的一个数字表示。

3. 实例讲解(20分钟)接着,我会通过多个实例来讲解分数的基本用法。

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分数的表达式,例如“1/2”,“2/3”等等,通过这些表达式讲述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关系。

4. 练习巩固(15分钟)当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后,我会给他们分发相关练习册,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

5. 巩固和扩展(10分钟)我会对全课进行回顾和概括,总结分数的基本概念、用法和简单的加减法。

我会给学生留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四、教学评估考虑到课堂教学难免存在不完美之处,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

在课后我会给每个学生分发一套试卷,内容主要是对本课知识的问答,简单计算题和应用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1篇】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1篇】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1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

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苹果”,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苹果”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

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

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鲁莘县樱桃园镇中心小学沈昱近日,我听了高梅丽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被她那种亲切而富有活力,过渡自然,师生和谐、热烈的合作场面深深打动。

片断一:新课导入新课引入是由多媒体展示的故事引入的,刚讲到一半,竟然有学生说了一句:“我也会讲这个故事。

”对于这种不同的声音,老师没有不理睬甚至制止,而是让这个同学到台前讲了一遍。

虽然没有课件中讲得生动,倒也赢得了称赞。

分析: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对于学生的大胆自荐没有压制或泼冷水,而是充分尊重学生,不受教学预设的局限,保留了一颗宝贵的自信心。

这样对于这个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兴趣,甚至一生的自信与进取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片断二:操作发现、自主探究师:各小组自行讨论决定:你们还可以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分成这些份?发现分数了吗?(学生操作)生1:我们小组平均分成了六份,每人一份。

我们发现了1、6。

师:你们小组操作得不错,想法合情合理。

生2:我们小组平均分成了四份,奖励发言积极的同学。

我们发现了1、4。

师:你们的'想法很好,注意到了奖励机制的作用。

生3:我们组平均分成了八份,每人一份,余下的二份再奖励表现出色的同学。

我们发现了1、8。

师:你们考虑更全面,一定会成为管理有方的领导。

分析:利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以例1的分月饼活动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的操作和发现,把静态的文本资源转化为动态的生命资源,使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

并且,“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个性张扬、能力提高。

教师评价简洁,却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探究创新的热情。

学生的灵性发现与教师的“顺水推舟”自然融成了知识的结构美。

片断三:意外展示,激活课堂精彩第四小组因操作不好,展示了一盘分不清大小的月饼块,同学们哄堂大笑,展示的同学非常尴尬。

师:这能用分数表示吗?小组讨论一下吧。

(展开讨论后,分出正反方进行辩论。

)正:我们认为能用分数表示。

数学教学案例实践分析(3篇)

数学教学案例实践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案例以“分数的意义”为例,对数学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2.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实例,如“一个蛋糕分成了4份,小明吃了其中的1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小明吃掉的蛋糕部分。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师发放操作材料,让学生动手将一个正方形纸张剪成若干份,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

(3)合作交流,分享成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操作过程和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

(4)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出生活情境,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回顾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的意义,并提出反思问题,如“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3.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程度。

(3)实践应用: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同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应用性。

2.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1)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分数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2)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分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1.学情分析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说,两个学生分苹果,一人一半,那么最后每个学生得到的苹果就是1/2。

虽然分数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由于学生们并没有对分数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因此学生们没有意识到分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本节课中带领学生们初步认识分数并为学生们明确分数的具体应用,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意识。

2.教材地位“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们在掌握了有关整数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由于分数与整数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因此这也是“数概念”的拓展。

在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们明确分数的含义,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学习中提示功能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估测能力。

3.学习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分”并明确“平均分”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因此前提下性的概念理解是帮助学生们更好理解本节课知识内容的关键。

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而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所以数学名词的概念理解是帮助学生们更好掌握本节课知识内容的中心。

二、教学过程(一)串联知识,回忆整数师:(手中拿4个苹果图)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可以记成几呢?生:4。

师:(将4个苹果图贴在黑板上,然后写下“4”。

做出吃苹果的动作,吃掉一个苹果)同学们看,现在还有——3个苹果(拿掉黑板上其中一个苹果图并在黑板上写下“3”,然后再吃掉两个苹果),现在还有——1个苹果(再拿掉黑板上其中两个苹果图并在黑板上写下“1”,之后吃掉最后一个苹果),现在还有几个苹果呢?生:没有苹果了,就是0。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无”和“0”)师:对啊,我们在一年级学习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从而认数开始,然后一个一个加,一个一个减的呀,那按照顺序,4的后面是——5,再往后数呢?生:6、7、8、9……师:数得完吗?(生:数不完)那我们就用一个数轴箭头的方式来表示后面还有很多的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优秀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优秀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优秀10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为您整理了10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我最大的乐趣哦。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

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一一中秋节分月饼。

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

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

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

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一、说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

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流程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

”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

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5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教学背景:最近,我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确实感到有点头疼。

因为我一直认为对于分数的含义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还费尽心思设计了教案,准备把要学的知识点都有讲得非常透彻、到位。

但结果,在上课时,许多学生都觉得很简单,他们不停地插话,打乱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可让他们做作业时,却是错误百出。

但是不让他们插嘴,专心听我讲,结果他们兴致全无,趴在桌上不想听课。

我真是不知该如何办才好,一下课,甚至还埋怨这些学生真是太放肆了!后来,我停止了抱怨,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呢?对!就是要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学习。

案例描述:一、游戏导入:(用掌声表示数)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当第3小题口述后,学生没有击掌,有的学生窃窃私语,有的学生紧锁眉头,此时,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索(进入了状态)。

2分钟过去了,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邱老师,这半个苹果该怎样表示呀?”接着我就顺水推舟对大家说:“是啊?你能用手中的圆形纸折出半个来吗?(学生兴趣盎然,待学生折出之后)二、自主探索,体验分数师(用期待的目光追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苹果呢?生1:可以说“一个苹果的一半”。

生2:可以画出半个苹果“D”生3:可以用1/2表示。

生4:可以用0.5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苹果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第3位同学说得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苹果的一半,现在谁能说出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在学生认识了1/2这个分数之后)师:你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生1:可以折成……生2:可以折成……师:你还能用手中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纸折出你想认识的其它分数吗?(学生信心十足地说:“能”,并且表现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8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8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8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习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富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教具准备:课件、长方形纸片、小伞、剪刀、眼镜、小球、红蓝铅笔、五角星、橡片、迷迷转、纸花、米字格作业本、风车一、导入:师:大家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样晴朗的天气人们喜欢去郊外干什么?瞧!今天新蕾小学的同学们正在郊外进行野餐活动呢,在活动之前,小明和小立要把他们带去的食物分一分,这些东西该怎么分呀,谁来帮帮他们。

1、首先看看这四个苹果怎么分?你能把计算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吗?为什么每人得两个呢、2、接下来看看两根火腿肠怎么分?你能像XXX一样把方法说一说吗?3、他们的这些办法好吗?为什么?(你真会思考)二、引入新课我们三(五)班的同学不但聪明,而且还特别善解人意,这东西每人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1、这些都还不是最困难的,最难解决的还在呢?只剩下这块饼干怎么分?怎么分才比较公平一些。

2、把这块饼干平均分成两份,这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它的一半,那么这一半怎么用数字表示?还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吗?你有什么想法?3、是的,我们不能再用整数来表示这一半了,我们要用分数来表示,看看老师怎样来写1/2的,先把这块饼干平均分“---”平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取了其中的几份就写在上面。

(首先要表扬你的勇气,敢作大胆的猜想)4、跟老师读读:二分之一5、分数家族的成员可多啦,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几分之一,请打开课本92页。

6、板书:几分之一7、假如我们手中的小圆片就是这块饼干,你能把它折折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1.生活化情境的巧妙运用:本案例将生活情境与分数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分数的价值,提高学生对分数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水果、切蛋糕等实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引入分数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2.问题导向激发思考: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问题设计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性质和运用。
3.设计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如表扬、小红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分苹果、切披萨等,提出问题:“如何表示一个苹果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引发学生对分数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受益。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合作学习的自我反思,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掌握分数知识。
2.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探究分数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9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9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9篇】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分数概念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

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是笔者在这次去希望小学上的内容。

新课开始,我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

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8个苹果和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装几个?把8个苹果、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接着我出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个盘子里可以装多少个?”学生就回答半个苹果,老师就问:半个苹果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得到的一份就是半个苹果,那这半个苹果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在学生猜测不定的过程中,我就告诉他们用一个新朋友来表示“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新内容),并出示课题。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同桌同学互相合作),然后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我巡视一周,发现大多数同学会平均分成四份,但不能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

接着我就指导学生操作,又把几个同学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学生进行修改自己的作业。

通过这样的操作练习,学生能更加理解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几种类型正确折法,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操作练习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案例(3篇)

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启发式教学强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以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探讨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策略。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分数实例,如“一杯水喝了三分之一”、“五块饼干吃了四分之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包含了哪些数学信息?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彩笔。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用图形表示分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图形表示分数,如圆形、矩形、三角形等。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发现用图形表示分数可以直观地展示分数的意义。

3. 动手操作,巩固理解教师提供若干等分的图形,如圆形、矩形等,让学生动手剪出分数。

例如,剪出四分之一的圆形,剪出三分之一的矩形等。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4. 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是宽的几分之几?”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 反思总结,提升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整数以外的一种新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在此以前,对于分数学生或是听说过,或是见到过,还有的是略知一二。

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确实是学生们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

为此,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知道分数的作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理念: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学习开始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即“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学具”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3、在逐步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

4、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究怎样表示“一半”的过程,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分数的读、写法。

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交流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张、一张彩色大圆形纸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2分钟)1、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新知识吗?(分数的初步认识)你知道什么是分数吗?你想在这节课里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呢?(指名回答)下面请同学们在心里悄悄的为自己定一个学习计划,计划一下这节课你打算了解有关分数的什么知识,等一下在我们的学习里看看能不能帮你完成你的学习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茶园乡教富小学张丽萍【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分数二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圆、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纸片、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第一次和大家一起上课,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师出示月饼)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月饼。

好吗?生:好。

师:我这有4块大月饼。

准备送给这节课表现最出色的两位同学。

我可以怎样分呢?生:一人两块。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生:一人三块,一人一块。

师: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公平呢?生:每人两块。

师: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生:平均分。

(师板书:平均分)师:嗯,你说的真好。

我现在拿的是两块月饼,分给这两位同学,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生:1块。

师:我现在只有一块月饼,分给这两个同学,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生:半块或一半。

师:那么,一半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师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由“分月饼”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得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一半,从而引出课题。

】二. 自主探索1、认识二分之一师:那么这半块月饼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呢?现在我们用手中的圆代表月饼来动手分一分。

我们刚才是怎么分的月饼?生:平均分。

师:分了几份?生:两份。

师:每人分得多少?生:两份中的一份。

师:对也就是二分之一。

两个半块月饼,哪一半是二分之一,是谁的二分之一?生:每一半都是二分之一,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师:1/2是什么意思?(指名说)生:完成填空:把 1 块月饼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

【设计意图:借助实物演示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初步了解了分数概念,建立了新的认知平衡。

】2、教学写分数“二分之一”师:那大家想不想知道二分之一的数学符号是怎么来表示呢?生:(高声齐呼)“想”。

师: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手。

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

(师边说边板书)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平均分成两份,就在横线下面写“2”,取其中的1份,就在横线的上面写“1”.就是1/2。

师:你认识分数并会写了吗?下面请你快速的在桌子上书空一下“二分之一”的写法并且写在圆上。

师:唉呀,真厉害大家都记住了,光记住名称也不行,还得会读分数呀,你会读吗?(师指名读)生:二分之一(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分成两份, 每一份一定是这个圆的1/2,对吗?为什么?生:不对,因为没说是平均分。

师:对,必须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才是它的1/2。

3、折二分之一。

师:说得非常正确。

下面,我出一个有点难度的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生:有。

师:月饼的1/2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请大家拿出一个长方形快速地折出它的1/2,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同桌比一比看谁折的最正确。

(生折师巡视)师:大部分同学都坐好了,看来是都折完了,谁愿意把你折的展示给大家呀?(指生展示)注意说清楚:把()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谁的()。

生1:我先把正方形角对角折,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2 份,涂上其中的 1 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

生2:我是把这个正方形边对边的对折,就把它平均分成了 2 份,涂上其中的 1 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

师:刚才大家的折法不一样,但是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二分之一呢?生: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 2 份,涂色的部分是其中的 1 份。

师:对,我们对折是为了?用上今天我们强调的一个词也就是?生:平均分。

师:对,不管你是怎样折,只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 2 份,每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多媒体出示:下面图形里的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说明理由)师:第四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那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师:你能根据二分之一的学习又联想到一个新的分数四分之一。

(师板书四分之一)真是了不起,如果继续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下去,还有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呢?生: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建立二分之一的概念和表象。

引导学生抓住本质,进行适度抽象概括“只要把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 1 份就是二分之一。

”随后又进一步迁移联想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师:能说完吗?分数真是太多了,说也说不完。

像大家说的这些都是分数。

4、折四分之一师:刚才大家折的都非常正确,下面老师加大点难度,请你再拿了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折法?(生折师巡视)(交流汇报)生:我折出的四分之一是把正方形纸角对角对折再对折,就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 1 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我是把正方形的纸边对边的对折,再对折,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四份, 1 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还有哪些同学表示出了四分之一。

(展示作品)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折法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生:因为这些图形都被平均分成了 4 份,涂色的 1 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自主认识更多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方式,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和拓展。

学生从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为什么不同的折法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的追问下,引导学生渐渐明晰“折法”不同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 1 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

】5、发现分数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数学思维真是太棒了,现在我有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

(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 反馈练习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老师想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智慧大闯关。

(课件出示)第一关,考眼力。

说出涂色部分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生;鸵鸟图占大正方形的1/4。

生:企鹅图占大正方形的1/8。

生;大灰狼图占大正方的1/8。

生;大公鸡图占大正方形的1/16。

师:看来第一关没有难倒大家。

再来闯第二关,比口才。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2)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3)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7块,取其中的1块,可以用()来表示。

(4)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段,每段是它的1/9。

生完成填空师:第三关,比智慧。

妈妈把一个蛋糕平均切成4块,怎么吃呢?小明说:爷爷吃2块,妈妈吃1块,我吃1块。

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生: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1/4。

生:我吃了这个蛋糕的1/4。

生:爷爷吃了这个蛋糕的2/4。

师:真棒!我们还没有学几分之二,你就能根据今天学的几分之一,掌握了几分之二的说话。

大家为他出色的表现鼓掌。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四.拓展深化1、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分数的资料。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课外知识:生活中的分数)1、身体发育中的分数人由小到大,身体的比例一直在变化。

在第一次突增期过程中,初生儿的头占身体的14 ,2岁时占15 ,6岁时占16 ,12岁时占17 ,到成人时仅占18。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头先发育,以后是躯干、下肢,身体发育是按头尾发展规律顺序进行的。

2、国旗上的分数师:同学们,我们人体发育中有分数。

看!有些国家的国旗上也有分数。

课件出示国旗上的分数【设计意图:伴随着身体发育中的分数”和国旗上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五、总结反思1、请你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生:我班有36名同学,我占全班人数的1/36。

生:我们这行有6人,我占这行人数的1/6.师:同学们说的真不少。

看来我们今天认识了分数这个新朋友,课后希望同学们继续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和善于发现的眼睛进一步观察、了解分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好吗?2、(课件出示)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吃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它们都想吃的多.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 。

”小猪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 。

”它们俩谁吃的多?为什么?【设计意图:为后面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做铺垫】【教学反思】“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在教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

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和动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作出几点尝试:一、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 4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很快的答到“平均分”每人分 2 块,很公平。

接着我又提出了“把 2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也很快答出了“平均分”每人分 1 块。

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问“把 1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感受当所分物品的个数是非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从而引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