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干金心理应激压力系统论与干预策略
心理压力理论
![心理压力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53f9e71336c1eb91a375d7a.png)
可改变 问题关注应对
有效
题
评有 评
利
无效
害
关 系
不可改变
情绪反应
情绪关注应对
(不适应)
无效
认知评价和应对在应激过程的作用
3. 国内有关作者提出的心理应激过程理论结构
应激源
中介机制
应激反应
生
活
认知评价等
事
件
应 激 反 应
国内有关心理应激示意图
应对
应 激 的 应 对
4. 本人设想的心理应激多因素作用过程的理论构式
社会 制度 社区 行为
流调
压
统计
力
健康 干预
二、将心理应激作为“过程”加以认 识
1. 在认知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认知应激作用理论
应激源
认知中介
应激反应
生 活 事 件
认知评价
应 激 反 应
健康 疾病
心理应激认知作用理论示意图
2. 在认知和应对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心理应激作用过程说
无利害关系
适应
有效
问
初
次
(5)根据特定事件对象的应对 医学应对问卷(MCMQ) 心肌梗塞病人的“否认”问卷
5.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又称社会网络,是指个体 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 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 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
社会支持的种类
(1)社会支持的数量、获得的支持的满意程度 (2)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它人支持 (3)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个人利用等。
6.个性(人格)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 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压力系统论和心理干预策略
![压力系统论和心理干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f4e6b581ed9ad51f01df2b2.png)
压力系统论与心理干预策略
浙江大学医学院 姜乾金
第一部分 压力系统的失衡
心理问题是多因素系统的失衡
一、心理问题往往是系统的问题
(举例1)
高血压、 st压低
身体差
肠癌8年
?
认识消极
平 时 不 注 意
同事突 发心梗
推及自己 反复检查
患者
主观症状
反复地想
性格认真
不敢动
人际差、 活动少过去工来自好第四部分 应用实例心理压力系统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临床个案心理咨询 二、白领心理压力管理指导 三、婚姻指导
一、临床个案心理咨询
(举例1)
高血压、 st压低
身体差
肠癌8年
?
认识消极
平 时 不 注 意
同事突 发心梗
推及自己 反复检查
患者
主观症状
反复地想
性格认真
不敢动
人际差、 活动少
过去工作好
高血压(控制) 前胸闷 怕死
通过计算机评估,建立群体中各种个体的心理档案,与常模比 较,筛查压力程度,关注压力个体,定期追踪。
不定期开展压力管理讲座。以通俗和举例的方法,推动自觉调 控工作和生活压力。
根据评估结果,以减轻个体压力和提高单位生产效能为一致目 标,向单位首长提供各类相关的决策建议
三、婚姻指导
(举例3)
朋友
关系不错
评
价
应对方式
(行为反应)
(
(一)、心理教育与心理指导策略(在压力系统论框架下)
应激源控制
认知改变
心
理
健
应对指导
康
问
题 社会支持
个性教育
(1)控制应激原
心理应激系统模式指导下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姜干金医学心理学
![心理应激系统模式指导下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姜干金医学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898352d5a8102d277a22f19.png)
心理应激系统模式指导下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运用浙江大学医学院冯锐顾成宇“应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关于应激的研究已有不短的历史。
近年来姜乾金通过对心理应激多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应激多因素系统”的认识,即应激是由应激源、应激反应和其他许多有关因素,包括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心身反应及其它有关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所构成的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与控制的系统。
该定义要强调的是:应激是以中介因素为核心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应激变量之间并无清晰的界限,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内涵上的重叠和交叉,它们在心理应激作用过程中的具体位置难以确定;各变量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关系,各应激因素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中始终起关键性的作用。
心理应激作为一种理论,在医学心理学中的本身意义是有限度的。
但应激理论同时为心理病因学研究提供一种框架思路,也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心理干预的策略。
认知心理学理论关于人的行为理解为:人的行为与其说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如说是个体对这些刺激加工的结果。
异常行为是适应不良认知的产物。
认知行为疗法以矫正功能不良性认知或功能失调性图式为主要目的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理论假设是:人的认知对其情感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改变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可以改善情绪及行为障碍。
从认知行为疗法角度看,单纯认知行为疗法对部分来访者的问题并无明显作用。
分析这些来访者的特点,多伴随低水平的社会支持、不良的社会适应、人际交往障碍、婚姻的不和谐及人格障碍等特征。
结合心理应激系统理论与认知疗法各自的优势及其显存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在心理应激系列理论模式指导下的认知行为疗法必然在心理咨询中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心理应激系统理论可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心理干预模式,即所谓的应激干预策略,对来访者的心理病因学分析及更好地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提高疗效提供指导。
临床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首先是各种情绪的、行为的或心身的症状主诉或表现,这是压力系统中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表现层次即压力反应,最容易被本人所感受和首先所报告。
03压力系统论与心理咨询策略(省心协)
![03压力系统论与心理咨询策略(省心协)](https://img.taocdn.com/s3/m/8765da3e376baf1ffc4fadaa.png)
无利害关系
应 有效
问 题
初 评 利 害 有
次 可改变 关 应对 评 无效 关 系 可改变 应 应 无效 关 应对 有效
压力作用过程与应 对 活 动
再评价 问题关注应对 否认 计划 回避 面对 分散注意 幻想 升华 合理化 祈祷 求助 自评 倾诉 屈服 忍受 发泄 退化 自控 自责 烟酒药物 淡化 转移 情绪关注应对 幽默 放松 淡化
谢谢!
生 活 事 件 价 评 知
认 会 支
社 情 绪 反
生 理 反 应 应
持
(应激过程)
3. 国内有关作者提出的心理压力作用系统示意图(一)
应激源
中介机制
应激反应
应 对
应 应 生 激 活 反 事 件
认知评价等
激 的 应 对
应
李心天,1991
4. 国内有关作者提出的心理压力作用系统示意图(二)
应激反应
应激源 各种影响变量
心理压力系统理论与心理咨询策略
(15分钟)
浙江大学医学院 姜乾金
个人网站: 电子邮箱:jqj@
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往往是一系列现象学问题, 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往往是一系列现象学问题, 而医学中常见的是“综合征” 而医学中常见的是“综合征”问题
因此, 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干 预时,最好有某种理论(或思路) 预时,最好有某种理论(或思路)作指导
生
应对方式
活 事 件
心理 应 应 理 应 ,
姜乾金,1993
二、心理压力是多因素的“结构”系统 心理压力是多因素的“结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 压力过程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结构”系统(模型之一)
应激原
应激中间(介)变量 社会支持
医学心理学_姜乾金_教案四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_姜乾金_教案四心理应激](https://img.taocdn.com/s3/m/16742831be23482fb5da4c1d.png)
课程名称健康心理学教师及职称纪伟授课内容心理应激学时数 3 学时授课方式理论课上课学期
授课对象临床健康、基础健康、预防健康、口腔健康、护理学专业
教学目的(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和掌握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有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知识,并用以解释健康临床中的心身相关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1.掌握心理应激理论的主要内涵。
2.掌握生活事件、应激反应、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概念和意义。
3.理解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影响健康的心身中介机制。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1.总论
2.生活事件
3.应激反应
4.认知评价
5.应对方式
6.社会支持
7.个性与应激
1.0学时
0.25学时
0.5学时
0.25学时
0.5学时
0.25学时
0.25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总论
2. 应对方式
难点
1.认知心理应激理论
2.应激的心身中介机制
专业词汇要Psychological stress,life events;life change units (LCU),stress reaction,mediating mechanism,cognitive appraisal,coping,defense mechanism,social support
复习思考题1. 如何减少心理应激对个体的损害。
2. 试述心身中介机制影响健康的途径。
3. 如何进行应对指导。
(最新整理)精选主讲简况姜乾金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身资料
![(最新整理)精选主讲简况姜乾金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身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50741c7647d27284a73517e.png)
2021/7/26
10
(二)压力系统论模型要点之二
压力因素互动
压力因素互动的结果可形成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 临床心身问题中涉及的压力因素往往存在恶性循环关系
案例1班主任认为该生不合群(社会支持)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应 对方式);家长认为孩子怕苦(认知与个性特征);该生本人认为父亲 没有兑现购买电脑的奖励承诺(生活事件),致使高中阶段情绪很坏 (心理反应)。实际上,这些因素都存在,且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例1在小学、初中阶段的“听话、认真”和高中的“固执、钻牛角 尖”,其实都反映某种共同人格特质。临床观察,这些人往往存在“求 全、完美、标准化”倾向。在系统处于平衡时,该种人格特质可促进系 统的良性循环。当系统失衡时,这种人格特质又会加剧恶性循环;
例2,慢性疼痛病人常显示疑病和抑郁等人格倾向。这种人格特征
养母
母
新找对象说闲话
婚前曾反对
夫 33
离婚2年 目前争房、女
妻 31
工作影响 多想 担心女儿
女友
4年前的用工
关系不错
女儿 7
男友
2021/7/26
30
恋爱原则:
感受 —— 爱
性格、价值观念、生活与行为习惯、 认知特点、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差异的接纳——适应
2021/7/26
31
夫妻系统指导:
生活事件
2021/7/26
6
一、压力系统论模型要点
(详见姜乾金主编:心身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姜乾金:压力与健康。见杨志寅主编:行为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021/7/26
7
压力系统论模型(1)
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姜乾金压力系统论与心理干预策略幻灯(重庆) -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网PPT文档40页
![姜乾金压力系统论与心理干预策略幻灯(重庆) -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网PPT文档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fc2f3de90b4c2e3f5627630a.png)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0
与心理咨询-姜乾金医学心理学
![与心理咨询-姜乾金医学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3974e7df4028915f804dc269.png)
第三部分:理论的发展
第四部分:应用 小 结
第一部分:举例
案例1:“心理问题”是什么?
(一位高三重点班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说: 父亲食言
班主任说:
学生的“压力 ”
钻牛角尖
家长说: 缺乏毅力
头痛、害 怕上学二 周
医生说: 心理疾病
案例2:“心身问题”是什么?
(一位慢性疼痛患者的心身健康问题)
某男,50岁,建筑工人。一年前因腰部外伤导致急 性疼痛,经过积极的治疗,其组织病理改变在3个月之 内就已逐渐消除,但此后疼痛仍继续存在,并出现许多 习得性的消极行为症状,目前患者的症状越来越复杂,
压力反应
精神、躯体、行为
社会支持
家庭内、家庭外
4.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又称社会网络,是
指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
、伙伴、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 的帮助和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 和质量
社会支持的种类:
(1)社会支持的数量、获得的支持的满意程度
压力的躯体反应: 压力的躯体反应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最终可涉 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包括 GAS 三阶段)。这其涉 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条中介途径。但必须指出, 这三条中介途径其实是一个整体,而且其中有关细节
问题正是目前深入研究的领域。(见下图)
昼夜节律
大 脑 皮 层 行为适应
γ -氨基丁酸/苯二氮桌 5-烃色胺 乙酰胆碱
应激源
各种影响变量
应激反应
生 活 事 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社会支持
个性,等
心理应激作用过程示意图
心理应激系统论的实证性研究-姜干金医学心理学
![心理应激系统论的实证性研究-姜干金医学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9d8f59b7f1922791788e803.png)
心理应激系统论的实证性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顾成宇姜乾金姜乾金教授提出的应激系统论观点是:应激是由应激源、应激反应、和其它许多应激有关因素所构成的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与控制的系统;其中人格是核心因素,认知评价是关健因素。
本研究运用实验数据结合目前先进的统计学方法路径分析、结构方程,寻求支持应激系统论的证据或者证伪应激系统论,然后进一步了解应激系统各元素的在本系统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途径及各种路径对应激效应量的大小。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于2006年4月,调查浙江省某监狱男性服刑人员540名;年龄18~69岁,平均33.500±7.761岁。
犯人刑期绝大部分为10年以上至死缓,评分如下:死缓1 ,无期2 , 10年以上3 , 10年以下4.1.2 方法1.2.1 心理压力反应问卷(SRQ):由浙江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编制,用于评估个体对压力的相应心身反应程度,分心理反应、躯体反应和社会行为反应3方面,共28个条目,本研究以条目总分表示压力反应程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0.902,与SAS和SDS 的相关性分别为0.585和0.574,重测信度为0.913)。
1.2.2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分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两个量表分,用以评估个体日常相对稳定的应对策略。
1.2.3自动思维问卷(ATQ):Hollon & kendall(1980)为评价与抑郁有关的自动出现的消极思想的频度而设计的[5]。
曹日芳等人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量表共30个条目,按1~5级评分,各条目累计为总分,总分越高自动出现的消极思想越频繁。
自动思维总分作为负性自动思维的指标。
1.2.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分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两个量表分,用以评定个体领悟到的各种社会支持源如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
1.2.5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选用北京大学陈仲庚修订的成人EPQ,共85个条目,分四个量表:E量表(外向-内向)、N量表(神经质)、P量表(精神质)和L量表(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 制度 社区 行为
流调
压
统计
力
健康 干预
二、将心理应激作为“过程”加以认 识
1. 在认知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认知应激作用理论
应激源
认知中介
应激反应
生 活 事 件
认知评价
应 激 反 应
健康 疾病
4. 本人设想的心理应激多因素作用过程的理论构式
应激源
各种影响变量
应激反应
生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心理反应
活
行为反应
事
生理反应
件
社会支持 个性,等
心理应激作用过程示意图(姜乾金1993)
健康 疾病
三、将心理应激作为“系统”加以认识
多年来,我们在心理病因、心理干预、心理健康研究中发现,在心-身 相关问题上,各因素之间并不总是一种前因后果的直线关系,而是相互之 间均存在相关性。
一、将心理应激作为“点或面”加以认识
1.医学和精神病学界——重视生理,重视反应
例如: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塞里(H.Selye,1936)关于应激是的“全 身性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的认识,包含 警戒、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的全身性生理反应。
又例如:精神医学的延缓应激反应(delayed stress response)或创 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在应激 事件后一段时间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反应。
应 激
应 激
病理 生理
刺
反
症状
激
应
治疗
2.心理学界——重视心理,重视刺激
例如:心理学有关应激研究代表人物马森(J.W.Mason,1968)和 Lazarus(1966)等,较多地研究生物、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的 有害刺激作用。
事件
应
认知
激
个性
刺 激
心 理 反 应
3.预防医学和行为医学——重视“压力”
幻想 合理化
求助 倾诉
淡化 转移 退化
屈服
情绪关注应对 幽默 淡化
放松
自控
烟酒药物
自责
忍受 发泄
生
认
社
情
生
活
知
会
绪
理
事 件
评 价
支 持
(应激过程)
反 应
反 应
3. 国内有关作者提出的心理应激理论结构
应激源
中介机制
应激反应
生
活
认知评价等
事
件
应 激 反 应
国内有关心理应激示意图(李心天1989)
应对
应 激 的 应 对
例如: 认知因素可以是影响应激源到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但生活事件 和应激反应也同样明显影响一个人在应激过程中的认知活动。
认知评价
生活事件
应激反应
又例如: 关于应对活动。如果我们置应对是在应激反应之后还是在应激反应之 前的分歧不提(见前述),而是将应对看成是应激源到应激反应的重要中 介因素(这是有理论依据的),那么生活事件、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和应 激反应等因素也同样地明显影响一个人在应激过程中的应对活动。
生活事件
应对活动
认知评价
社会支持
应激反应
因此,我们提出: 心理应激实际上是一个多因素的 “系统”(模型之一)
应激原
生 活 事 件
应激中间(介)变量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认知评价 个性特征 其它因素
应激反应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心理应激系统(多因素相互作用)平面示意图
因此,我们提出: 心理应激实际上是一个多因素的 “系统”(模型之二)
谢谢!
姜乾金个人简介
教授、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心理卫生与行为治疗中心主任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学科负责人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卫生部5、7、8年制全国规划教材主编 研究方向:心理应激理论及其应用 心理门诊:医学院附属门诊部、杭州市第七医院 电子邮箱:jqj @ 163. net 个人网页: 心理卫生中心网页:
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社会支持
自然生物
应对方式
压
力
个性特征
系
统
心身症状
性别年龄
健康 疾病
四、在“系统”论指导下的应激干预策略
1. 心理应激“系统”论与心理干预策略模型
:
应激源控制
干
预 措
认知改变
施
应对指导
教
育 、
社会支持
指
导
个性矫正
、
治
放松或药物
疗
注意及其它因素
心
?
理 健
康
问
题
2. 心理应激系统论与可选择的心理干预措施(一)
2. 心理应激系统论与可选择的心理干预措施(二)
应对指导——应激无害化指导 如指导“回避”、“否认”、“祈祷”
个性改变——各种心理治疗方法 缓解心身症状——倾诉、移情;活动、转移注意;松弛、反馈;药物治疗
如“走出去”、音乐、运动、催眠 如指导或实施深而慢的呼吸放松、音乐松弛训练、生物反馈 如合理用药对抗多种症状 利用自然因素——空气、阳光、森林、坭、温泉浴
心理应激认知作用理论示意图
2. 在认知和应对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心理应激作用过程说
无利害关系
适应
有效
问
初
次
可改变 问题关注应对
有效
题
评有 评
利
无效
害
关 系
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改变
情绪反应
情绪关注应对
(不适应)
无效
认知评价和应对在应激过程的作用
应对活动
问题关注应对 计划 回避 面对
分散注意 升华
再评价 否认 祈祷 自评
控制应激原——解决、缓冲、回避 如指导不去制造“主观事件(问题)” 如提供或帮助解决“客观事件(问题)”
改变认知——再评价、辨认负性自动思维、观念调整、暗示与安慰、激励 如进行“再评价”,特别是挖掘认知歪曲: 标准化→自动假设→自动挫败 如调整“价值观” ——讲“故事”
社会支持——提供客观支持、改变主观主持 如通过“提供帮助”等方法——交友、谈心、集体活动、家庭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