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遗产保护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遗产保护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戴嘉豪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建设与拆迁相结合,使得我国的城市发展在短短几十年内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着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在表现出现代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对历史信息的否定,使得城市呈现畸形的发展态势。事物要发展,一定有其本源的事物为基础,城市的发展也是同样,必然依循历史的足迹,在传统的基础上谋求变化和创新。然而纵观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建设,已经很难看到历史的残影,很难发掘出传统城市的空间格局,呈现出的只是对西方发达城市的一味模仿,以及单从形式上的追求变化。那么,我们自己的传统在何处?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如今留下的就只有残破不堪的几栋老房子,以及围绕它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吗?

1 城市、历史街区遗产保护概念

1.1 概念

“历史街区”的概念是1933年8月由国际现代建筑学会(CIMA)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中首次提出的。宪章中写到:“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随后,《华盛顿宪章》提出“历史城区”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不论大小,包括城市、镇、历史中心区和居住区,也包括其自然和人造的环境……。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城市遗产是指城市中建成的历史文化遗产,即能够体现一个城市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具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历史街区、历史环境和历史建筑物等等。它是城市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曾是城市中最活跃、最具有生气的部分。

1.2 实例对比

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保护工作显然存在严重的不足。例如北京城区(图1-2-1)的保护,由于城市不断的发展,现在的北京已经看不到历史的格局,除了以皇城为中心的中轴线依稀可见,和周围少量的四合院建筑得以保留以外,俨然是一座由中心向外不断扩散,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模样了。对比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图1-2-2)的城区保护,明显可以感觉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统一的建筑风格和色彩,城区的保留与修复,如今任然保持古罗马风格的市区格局,城市广场和教堂的利用,同旅游相结合的传统历史城市发展模式,这些无一不引起我们自身的反思:佛罗伦萨做到了,为什么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沧桑,拥有为世界所羡慕的华夏文明的中国却失去了。

图1-2-1 图1-2-2

2 历史城区、街区保护的意义

历史城区、街区的保护,无论是对于城市规划建设的研究,还是人类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主要表现为:

1.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对历史建筑加以保护,避免其物质价值遭到破坏,有利于人们对城市的研究,对人类发展史的研究,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 历史古城、建筑、构筑物(如中国的赵州桥、都江堰,埃及的金字塔)等有很深奥的科学道理,有的甚至是现在人们还不清楚的科学理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3. 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发展,不是空谈,而是在前一文化的基础上的借鉴与继承,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现代文化。对历史

遗产的保护就是对文化的保护,就是对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发扬。

4. 历史城区、街区在当代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和旅游业相结合,适当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在提高城市活力和建设上具有促进作用。

3 实例对比分析——京都与丽江

在中国跳跃式的发展背景下,城市的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所谓现代都市的生活气息,大量的历史街区和建筑遭到破坏。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历史城区、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的相关政策,使得总体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无论从政策的完善性和可实施性方面,还是普通民众的对遗产的保护意识方面,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以下仅通过两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日本的京都和中国云南的丽江古镇,对历史城区保护的一些方法和措施,保护的优缺点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3.1 日本京都的保护

日本的京都位于本州岛中部,古称平安京。从公元794年建都开始到1868年的一千多年间一直是日本的首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都,市内历史古迹众多,建筑古朴典雅,被日本人称为“心灵的故乡”。

京都的最初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时代的长安和洛阳,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轴,分为东京和西京,东京仿洛阳,西京仿长安,中间为皇宫。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之外为都城。城内街道呈棋盘形,东西、南北纵横有序,布局整齐划一。(图3-1-1)

图3-1-1

京都的保护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注重整体性的保护。对于京都的历史遗产,保护工作不仅仅是需要对个体建筑加以保护,更重要的是从整体性方面考虑,注重对整个城市街道格局、历史片区、街道立面、佛堂庙宇等单体建筑以及周围的小山,河流,树木等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是对历史最大程度的尊重。走在京都的传统街道上,可以看到统一风格的建筑立面,道路尺度与建筑尺度相和谐,给人以幽静闲适的感觉。在京都的古街上,任何一座新修的建筑都需要通过严格的规范审核,目的就是为了尽量减少现代气息对于历史遗产的破坏,维持其整体性(图3-1-2)。

图3-1-2 图3-1-3

其次,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同历史的原真性之间必然存在矛盾,越是要保持历史的原真性,当地居民就越会远离现代生活的便利。为此,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对于居住在老式民居中有困难的家庭,政府实施援助,文物旧居居民享有“维护文物补贴”,繁华的老街中允许现代交通工具的介入,鼓励居民身着传统服装出行等。如此一来,在维持历史原真性的基础上,融入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这种融入不是强行的,而是以一种合理有序的手段,以和传统不相冲突的方式,满足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也是对历史的还原。

再次,京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注重空间环境感受和人的活动体验。京都的建筑高度受到严格的控制,禁止6层以上的建筑,一定程度上很好的保持了古街的空间关系(图3-1-3)。在街道两旁树木的间隙中,隐约能看到远处山上的寺庙,在视线处理上也做得相当到位。在这样的街道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身着传统服装出行的人,他们仍然保留着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大大小小的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也时常举行。无论是传统城市的空间环境,还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以及他们彼此的行为方式,都应该作为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保护。人的活动是对文化内涵直接体现,京都的做法正是将其作为一个“历史城市”让人居住和生活,而不是作为“历史博物馆”供人参观。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保护活动,让人们了解自己身边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文化中本质和精神的价值,而不仅仅是观赏和评价历史文化的载体。

对于京都的历史遗产的保护,日本人做的可以说是细致入微。可以发现,大到对街区、建筑的保护,小到对于标语、门牌的保留,在日本人看来,历史对于他们来讲是过去的记忆,保留着他们的前人曾经生活的痕迹,这是一个民族传统和精神的寄托,是一个民族的根。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曾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衣服,“虽说是从中国借来的衣服,但当中国人脱的精光时,日本人身上总还有一件穿在身上没有脱下”。满清时代的著名的学者,翻译家,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的辜鸿铭也曾说到:“实际上日本人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应该说,今天的日本人是唐代的中国人,那时中国的精神,今天在日本继承着,而在中国,大部分却已失传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在钦佩日本人对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做出的卓越表现时,是否也应该认真思考下自己的文化到哪里去了,是失传了还是根本就没有继承的意识。对于历史遗产,我们是轻描淡写的看上一眼,还是应该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部分,发扬和传承以振兴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历史古老而悠久,这些历史不正应该成为我们发展的本源和动力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