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并购案例
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5c543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6.png)
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以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投资银行在并购与重组中的角色与作用,并总结了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提供有关投资银行在并购与重组过程中的指导意见,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借鉴。
1. 案例一:国际银行A与银行B的合并案例描述:在这个案例中,国际银行A与银行B决定进行合并,形成更强大的金融机构。
合并后的银行将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案例分析:投资银行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主要任务包括:评估合并后的银行的潜在价值、制定合并方案、协助各方进行谈判和尽职调查、提供资金支持等。
投资银行通过精确的财务分析和商业洞察力,帮助合并各方了解合并后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增长潜力,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成功经验:在这个案例中,投资银行通过深入研究市场、了解各大股东的利益和关切,并积极参与谈判,确保了合并的顺利进行。
同时,投资银行还提供了相应的融资方案,确保合并后的公司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此外,投资银行还帮助整合了两家银行的业务和运营,提高了效率和利润。
挑战与应对:在并购过程中,涉及到法律、财务、税务等多个领域的问题,投资银行需要在不同领域协调合作,解决各种挑战。
同时,投资银行还需要与各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协助解决潜在的分歧和冲突。
2. 案例二:地方银行C的重组与收购案例描述:地方银行C由于经营不善和资金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决定进行重组与收购,寻求合作伙伴来提供资金救助和专业管理。
案例分析:投资银行在此过程中的角色主要有:评估银行C的价值、寻找合适的收购方、进行尽职调查和协助谈判等。
投资银行通过对银行C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进行评估,帮助找到了最适合的合作伙伴,并通过谈判确保了双方的利益。
成功经验:在这个案例中,投资银行通过积极寻找潜在的收购方和合作伙伴,找到了对银行C具有战略意义的伙伴,为银行C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专业管理。
投资银行跨国并购案例(范文)
![投资银行跨国并购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f022f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d.png)
投资银行跨国并购案例(范文)第一篇:投资银行跨国并购案例(范文)娃哈哈和达能集团的跨国并购案例达能并购失败的原因作为合资公司的大股东,并且在合资公司拥有娃哈哈商标权的前提下,达能集团对娃哈哈非合资部分的公司的强势并购为什么会失败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4点:1.在最初商标的转让的时候,两家公司实际上签订了“阴阳合同”,而国家商标局通过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中并不包括转让商标的条款,因此娃哈哈商标的转让实际上并没有通过国家商标局的批准。
2.由于非合资公司的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因此如果收购完成的话,达能在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将造成事实上的垄断,从而违反了相关法律的要求。
3.娃哈哈集团是由董事长宗庆后一手发展起来的,整个企业凝聚力强,因此在事态全面升级之后,娃哈哈集团员工代表、销售团队以及管理层几乎同时声援宗庆后,也给达能的并购造成了不小的难度。
4.娃哈哈作为民族企业的特殊性,不仅拥有广大的消费者基础,就是甚至连地方政府都声援娃哈哈,从而最终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而也正是通过两国国家领导人的协调,这次并购危机才得以化解。
思考与启示1.外资通过并购形成垄断,限制本土品牌的市场竞争近年来跨国公司通过系统性和大规模的并购,尤其是对行业龙头企业展开围剿和并购,在我国某些行业形成垄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法国达能集团并购娃哈哈如果获得成功的话,将会导致我国饮料行业外资控制市场的格局,从而形成对我国饮料市场的垄断,并限制其他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从而给我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利的影响。
2.外资并购与民族品牌的保护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尤其是对于娃哈哈这种民族企业来说,品牌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旦民族品牌流失,对市场的控制力,创业者的信心,消费者的心理甚至国家的经济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因而,我国应该大力培育民族品牌,并对民族知名品牌提供必要的保护。
3.并购案例的警示就娃哈哈这个案例而言,此次跨国并购的教训之一在于我国企业在利用外资方面急于求成,弄巧成拙,同时对于合资和并购的有关法律法规缺乏专业了解,容易陷入外资并购陷阱和圈套。
投资业务并购重组案例
![投资业务并购重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bd724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2.png)
投资业务并购重组案例
那我给你讲一个腾讯投资永辉超市的并购重组案例吧。
你知道腾讯吧,这个互联网巨头就像一个超级大玩家,到处找有潜力的小伙伴合作。
永辉超市呢,在超市界那也是小有名气的,它有很多线下门店,东西也挺全乎的。
腾讯为啥盯上永辉超市呢?就好比腾讯是一个擅长科技魔法的大侠,他发现永辉超市这个实体店小能手虽然线下搞得不错,但是在互联网这块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腾讯想啊,要是把自己的那些个互联网科技的魔法,像什么大数据啊、线上流量啊这些厉害的玩意儿注入到永辉超市里,那永辉超市不就像开了挂一样嘛。
于是呢,腾讯就开始投资永辉超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并购重组。
腾讯一进来,永辉超市可就不一样喽。
线上线下开始融合得更紧密了。
以前永辉超市的顾客可能只是到店里挑挑菜、买买生活用品。
现在呢,有了腾讯的助力,顾客可以在手机上就看到永辉超市的商品,还能下单直接送货到家,方便得很。
从数据方面来说,腾讯的大数据技术就像一个超级大脑,能分析出顾客的喜好。
比如说,以前永辉超市可能只知道某个地区的人爱买什么菜,但是现在通过腾讯的技术,能精确到某个人喜欢什么品牌的牛奶,什么口味的面包。
这样永辉超市就能更好地进货,减少库存积压,节省成本。
而且,腾讯旗下有很多资源,像微信支付啊这些。
永辉超市跟腾讯合作之后,顾客在支付的时候就更加便捷了,还能通过微信平台搞各种促销活动。
这就像是给永辉超市带来了一阵东风,让它在零售这个江湖里跑得更快更远了。
这就是一个投资业务并购重组带来双赢的好例子。
投行经典并购案例分析
![投行经典并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5ca3dc26fff705cc170a8e.png)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内容提要]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加剧,银行业也面临重大的挑战。
但同时金融危机又为银行业的并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促进了银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3月中旬,永隆银行董事长宣布愿意出售永隆银行53.1%的家族股份,多家银行参与竞争,招商银行最终以总计港币193亿元的现金方式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
商业银行的并购,有助于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优化业务结构、推动经营战略调整、增强协同效应。
本文以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为例,通二、并购定价按照香港《公司条例》和《收购守则》中的规定,收购人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超过30%,须以要约方式进行收购,本案例中招商银行先收购永隆银行53.12%股份属于要约收购,因收购股权比例较高而触发香港有关全面要约收购条例。
香港《公司条例》和《收购守则》中的规定办法中对要约收购的最低限度规定为:收购挂牌交易的股票,要约收购价格不得低于以下价格的较高者:(1)在提示性公告日前六个月内,收购人买入被收购公司挂牌交易的该种股票所支付的最高价格;(2)在提示性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内,被收购公司挂牌交易的该种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的90%。
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123,336,170股股份须支付总计港币19,302,110,605元的对价(相当于港币156.50元/股,约为永隆银行2007年经审计后每股净资产值的2.91倍),收购价格较高。
具体按下列方式支付对价:(1)总额港币965,105,530元的订金由本公司于签订《买卖协议》时向卖方支付,其中港币512,732,569元已支付予伍絜宜有限公司,其余港币452,372,961元已支付予伍宜孙有限公司及宜康有限公司;(2)对价余额港币18,337,005,075元须由招商银行于目标股份收购完成日期向卖方支付,其中港币9,741,918,819元付给伍絜宜有限公司,其余港币8,595,086,255元付给伍宜孙有限公司及宜康有限公司。
投行并购案例
![投行并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c9c834f7c1cfad6185fa728.png)
❖设计并购方案
❖ 1、分析预测和历史趋势的对比(增长、利润率) ❖ 2、分析收购的协同效应带来成本节约(行政及一
般费用、毛利)的收益潜力及逐年的收入增长率 ❖ 3、估计收购对近期盈利和增长的影响 ❖ 4、对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 5、充分征求了投资银行及税务专家意见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借壳上市
买壳上市,迅速低成本进入资本市场
¶ 概念介绍 ¶ 目标“壳”公司的选择 ¶ 目标“壳”公司的估价 ¶ 交易方式 ¶ 附注:证监会的相关规定
Company Logo
进入资本市场的间接通道—买壳上市和借壳上 市
买壳上市:
指非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控股上市公司,然后利用反向收购的方式注 入自己的有关业务和资产,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 这是一次横向并购。现金购买。
Company Logo
并购动因分析
❖ 1、是并购,还是自创
❖ 由于销售从广东市场逐步拓展到全国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如果在目前的生产地对原厂房进行扩建、增加生产线来扩 大生产规模,势必加大运输成本,降低产品市场竞争力; 而且在销售领域拓展时,会遇到地方品牌的阻扰,受到地 方政府的政策限制。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反收购之白衣骑士策略
——渣打银行抵制英国莱斯银行
目录
事件回顾 事态发展 反收购手段分析 总结
Company Logo
事件回顾 1986年,英国莱斯银行(LloydsBank) 意图对渣打银行进行收购,莱斯银行一 再提高收购收购价格,唯有依靠第三者 出面购入至少10%的股份才能免被收购 , 最终由包玉刚及邱德拔联手拯救,包玉 刚此时筹集24亿港元挺身而出购入渣打 银行发行在外14.95%的股权,莱斯银行 最终只收购到标准渣打银行44.44%的股 权,宣告收购失败。
投资银行--并购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并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36334569eae009581bec38.png)
案例分析——中远并购众城实业金融085 金毅 0813508报告目录1.案例概述 (2)2.公司背景介绍 (2)2.1.中远集团 (2)2.2.众城实业 (2)3.并购过程 (2)4.整合过程 (2)5.案例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案例概述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船王包玉刚在香港证券市场上斥巨资收购了九龙仓,从而“弃舟登陆”,为以后的陆上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隔十多年,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也发生了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登陆”案件:1997年5月27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旗下的中远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并购上海众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众城实业后改名为“中远发展”。
这一并购重组案例是上海房地产业的第一起“买壳上市”案,同时为大中型国企利用证券市场发展壮大自我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中远--众城资产重组案例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上比较经典和具有影响力的经典力作之一。
二.公司背景介绍中远集团:中远集团,成立于1961年,是我国名列前茅的战略性特大型国有跨国企业,其资产总值约一千五百多亿元人民币,在全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各个主要港口和航道,都可以见到“COSCO”标志的航船。
中远集团的资产除了船只、集装箱以外,在船舶工业、仓储码头、金融贸易以及房地产等陆上产业也有大量资产,其中不乏优质资产。
投资银行帮助企业并购成功案例
![投资银行帮助企业并购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3312d1159eef8c75fbfb35a.png)
姓名:*** 班级:*** 学号:***摘要:改革开放的这30 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渐强、从国内走向国际,直至实施海外并购,正一步步不断地发展壮大,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变得令世界瞩目。
罗思柴尔德投资银行帮助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一种全新状态的并购,极具代表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投资银行、民营企业、吉利汽车、海外并购正文:兜兜转转,吉利终于收购了沃尔沃。
2010年8月2日中国吉利控股集团在伦敦完成对沃尔沃轿车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并宣布了董事会成员,至此,这起中国最大的海外整车资产收购案画上句号。
收购过程中,吉利集团面临着同福特公司、两国政府的谈判问题、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以及并购中常见的信息不对称等难题,但在罗思柴尔德公司、高盛集团两大国际投资银行的协助下,收购得以成功实现。
罗思柴尔德------这个听起来很遥远的传奇,神秘、古老、强大的金融家族,一直离我们很近。
早在100多年以前,罗思柴尔德家族就来到中国,与清末重臣李鸿章结下深厚的交情。
1994年罗斯柴尔德在上海设立办事处。
至今,他们极为隐秘地参与了“联通并购网通”、“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等重大项目,其客户还包括联想、海尔、中远、中石化、阿里巴巴等巨头。
(一)、吉利海外并购融资背景“蛇吞象”,资金是关键。
经过12年的发展,吉利成为国内著名车企,销售收入突破了165亿元,然而并购往往需要巨额资金,在吉利整个收购计划中,至少需要180亿元人民币,想要吞下著名豪华车品牌沃尔沃,关键是融资借债。
政府支持成推动力。
收购沃尔沃,吉利背后有国内银行、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海外并购融资。
从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很多条款上采取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做法,大大拓宽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
(二)、吉利海外并购融资措施确定收购价格。
资料显示,吉利将以18亿美元的总资金收购沃尔沃的所有股权,吉利花费18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沃尔沃,不到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
投行并购的案例分析共20页文档
![投行并购的案例分析共20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0a9a954680203d8cf2f242e.png)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
➢ 大通以往的并购行为
1995年,化学银行,100亿美元 1999年,美国投资银行Hambrecht&Quist,
13.5亿美元 2000年,英国投资银行Robert Fleming集团,
77.5亿美元 2000年,Beacon集团,5亿美元 2000年9月,J.P.Morgan,360亿美元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
➢ 2000年12月31日,美国第三大银行大通曼哈顿公 司(the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兼并第 五大银行摩根公司(J·P·Morgan& Co.Incorporated)一案终于尘埃落定。由于两家 金融机构的显赫地位和交易金额的巨大,使得它 被视做银行业并购的又一典范案例。
➢ 2000年9月13日,大通曼哈顿公司正式宣布与摩 根公司达成了兼并协议。双方交易的条件是,大 通将按照9月12目的收盘价,以3.7股去交换摩 根的1股,交易价值高达360亿美元。12月11日, 美联储理事会以全票通过批准了这项兼并计划。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
➢ 12月22日,双方股东大会顺利通过了兼并计划。12月31 日,兼并正式完成。新组成的公司取名为JP.摩根大通公 司(J·P·Morgan Chase&Co),新公司的股票已于2001 年1月2日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开始交易。
大通曼哈顿兼并பைடு நூலகம்·P摩根案
➢ 从交易结果来看,这项交易导致摩根失去了独立性。在新 的董事会13个席位中,摩根只占了5席;从交易的过程看, 大通的计划是基于战略的考虑,而摩根只是被动地接受并 放弃了主权。为什么呢?
➢ 大通——摩根案例的真正特色和价值,首先反映在媒体鲜 为报道的大通的发展策略上。大通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 末。1799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 和艾伦·伯福米德(Aaron Burrformed)在纽约成立曼哈 顿公司,当时的目的是为纽约提供自来水,后改为银行。 1877年,J·汤普森取林肯政府财政部长S·P·蔡斯(Chase: 汉译‘大通”)的姓创办了大通国民银行。1929年, J·D·洛克菲勒夺得控制权,次年,将其并入自家的公平信 托公司,名称仍沿用前者。1955年,大通国民银行与曼哈 顿银行合并组成大通曼哈顿银行,资产额达到70亿美元。 1965年参加联邦储备系统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1969年 成立银行持股公司——大通曼哈顿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 则为其主要子公司;截至1999年底,大通的资产总额达 4061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三大银行,在1999年全球500强
2024-投资并购的四种模式及案例
![2024-投资并购的四种模式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8393e3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7.png)
2024-投资并购的四种模式及案例2023年是投资并购活动频繁的一年,许多大型企业纷纷进行各类并购交易。
在这篇文档中,将介绍2023年的四种投资并购模式,并提供相应的案例,以展示这些模式在当时的实际应用情况。
第一种模式:水平并购水平并购是指两个公司在同一产业中进行合并。
这种模式的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节约成本并提高竞争力。
在2023年,最显著的水平并购案例之一是德国化学公司拜耳与美国农业领域公司孟山都达成的合并协议。
这个合并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这两家公司在全球农业市场中的市场份额相当大。
第二种模式:垂直并购垂直并购是指一个公司收购其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以控制整个供应链并实现更高的垄断地位。
2023年最著名的垂直并购案例是美国电信巨头AT&T收购时代华纳媒体公司。
通过这笔交易,AT&T扩大了其在媒体和电信行业的市场份额,并将内容制作和分发整合在一个公司内部。
第三种模式:转型并购转型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收购具有不同业务模式或市场定位的公司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2023年的一个典型案例是中国的海尔集团收购了日本家电制造商日立的家电业务。
通过这笔交易,海尔集团进入了日本市场并获得了日立在亚洲地区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网络。
第四种模式: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指一个公司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收购其他公司来扩大其全球业务。
2023年最著名的跨国并购案例之一是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了瑞士农药和种子公司先正达。
通过这笔交易,中国化工集团增加了其在全球农药和种子市场的份额,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化学工业领域的地位。
总结:2023年的投资并购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
水平并购、垂直并购、转型并购和跨国并购均有其特定的目标和实施策略。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模式在不同行业和市场中的应用,展示了投资并购对于企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性。
这些并购交易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也面临着挑战,例如整合问题和文化差异等。
因此,在进行投资并购时,各公司必须谨慎评估,并制定有效的实施计划,以确保交易的成功和长期回报。
投行并购案例
![投行并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63dae9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c.png)
❖ 财务状况说明(被收购方):公司从1999年开始出现亏 损(约120万元),该年无利润分配。2000年经营状况急转直 下,销售额全年只有1500万,加上高启的销售成本和经 营费用,公司亏损达1130万元,集团公司背上了沉重的 包袱。公司采取了许多挽救措施,如增大广告、促销投入, 但无济于事。截止2001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继续下滑, 只有600万元,亏损712万元(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到 目前为止,累计亏损达1962万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50.5%,所有者权益、负债平分秋色。公司流动资产2850 万元,流动负债3100万元,流动比率0.92<2(正常公司 为2), 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公司速动比率为73%,远 远低于1,公司必须变卖长期资产归还短期负债。公司资 产质量欠佳,固定资产只占原值的三分之一,设备很陈旧。 公司应收帐款周转天数为243天,存货周转天数为: 227天, 资产流动性极差,变现时间长,公司坏帐压力大,存货积 压严重。.
Company Logo
❖ 3、实现协同效应
❖ 并购后两家企业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 的总体效益要大于两家独立企业效益的算术和, 此即所谓的“1+1>2”原理。并购同类型酱油生 产企业,可以充分、有效、合理挖掘现有资源, 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生产、财务、 管理、营销协同效应,节省管理费用、营销费 用。集团近几年来在调味品行业(特别是酱油 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配方、管理 方法、甚至专利等无形资产,这些东西不易被 对手轻易复制、不可替代、不可轻易转移,能 够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产生巨大的资源效益。
Company Logo
一般而言,合适的“壳”公司具有以下8个特 点
1、经营业绩差,业务萎缩,净资产报酬率为负 2、所属行业为夕阳行业 3、主导产品和产业无发展前途 4、总股本和流通股本规模小,股本结构要清晰 5、摊子铺的过大,涉足行业过多,投资严重亏损,但主业转换不准 6、企业债务负担过重,连续亏损,但还不至于破产 7、股价长期低迷 8、母公司回天乏力,不得不借助外力来拯救壳公司
投行并购案例
![投行并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073eca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d.png)
投行并购案例投行并购是指由投行作为中介,协助客户进行并购交易的一种金融服务。
投行在并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财务顾问、交易结构设计、融资安排等。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了解投行并购的实际操作。
某公司A计划收购公司B,以扩大自身业务规模。
公司A找到了一家知名的投行机构C,希望其能够为自己提供并购顾问服务。
投行机构C首先进行了一轮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对公司B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竞争对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公司B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且具有一定的成长潜力。
投行机构C向公司A提出了收购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交易结构和融资安排方案。
在收购过程中,投行机构C协助公司A进行了与公司B的谈判,并最终达成了收购协议。
同时,投行机构C还为公司A提供了融资安排方案,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等。
通过投行的协助,公司A成功完成了对公司B的收购,并且获得了相应的融资支持。
在收购完成后,投行机构C还为公司A提供了后续的并购整合服务。
投行机构C协助公司A进行了对公司B的业务整合,包括人员调配、业务重组等工作。
通过投行机构C的专业服务,公司A成功实现了对公司B的收购并顺利完成了业务整合工作。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投行在并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投行作为并购顾问,不仅提供了专业的财务分析和交易结构设计,还为客户提供了融资支持和并购整合服务。
投行的专业服务,为客户顺利完成了并购交易,并实现了业务整合,为客户创造了丰厚的价值。
总的来说,投行并购是一项复杂的金融服务,需要投行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投行的协助,客户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并购交易,并实现业务整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投行并购的实际操作,为投行并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投行并购业务实例——华润三九并购顺丰药业
![投行并购业务实例——华润三九并购顺丰药业](https://img.taocdn.com/s3/m/4b5bc9ff2af90242a995e52d.png)
华润三九收购顺峰药业目录1、双方简介 (2)1.1 华润三九 (2)1.2 顺峰药业 (3)2、行业分析 (4)2.1 近年医药业增长状况 (4)2.2 医药子行业概况 (5)2.3 医药行业并购趋势 (6)3、并购动因及背景 (8)3.1 背景分析 (8)3.1.1 政策背景分析 (8)3.1.2 并购之前的动向 (9)3.2 并购动因 (9)3.2.1 经营协同效应—成本费用压力的缓解 (9)3.2.2 研发支出大,追求集团部研发正向外部效应 (10)3.2.3 产品互补,建立皮肤药生产基地 (11)3.2.4 外资并购,促使国医药行业加速整合 (12)3.2.5 后续乏力,顺峰“比武招亲” (13)4、并购过程 (14)4.1 并购日程表 (14)4.2 股权转让价款 (15)4.3 支付方式 (15)5、经济后果及分析 (16)5.1 经营成果影响 (16)5.2 股价异动 (17)5.3 业务整合 (18)5.4 期间费用率 (19)5.4 报表预测 (20)6、并购经验总结 (23)6.1 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产品适当多样化 (23)6.2 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24)6.3 审时度势,谋求发展 (24)6.4 华润得胜——赢在营销 (25)1、双方简介1.1 华润三九华润三九医药股份(下称“华润三九”)是国有医药、生物制品企业,最先于1985年成立,当时仅是一个小厂。
1999年3月2日,经相关部门文件批准,由市、市共五家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发起当方式设立的股份制公司。
当年年底,经证监会批准,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0000万股,于次年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代码为000999。
2007年底,被并入华润集团。
2010年2月,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追,公司也正式更名为:华润三九医药股份。
公司主营业务包含药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相关技术开发、转让、服务;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和原材料进口业务以及自产产品的出口(国家限定禁止出口的产品及技术除外)。
投资银行参与的并购业务的案例
![投资银行参与的并购业务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94fc74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49.png)
投资银⾏参与的并购业务的案例(⼀)2010年度中国投资银⾏并购业务排⾏榜投中观点:投⾏热衷能源⾏业并购中⾦中信受益国企重组近⼀年来,在国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励并购重组激励下,中国并购市场趋于活跃,尤其在央企重组、资源类企业整合等⽅⾯的并购⾏为⼤幅增加。
同时,从全球⾦融危机中快速恢复过来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加快海外扩张步伐,跨境并购交易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
投中集团旗下数据库产品 CVSource 统计显⽰,2009年11⽉1⽇⾄2010年10⽉31⽇,全球披露涉及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完成案例近1000起,披露交易⾦额超过900亿美元。
其中,披露有并购财务顾问机构的案例达74起,涉及投资银⾏45家,其中总部位于中国⼤陆的投⾏有32家。
基于以上统计,ChinaVenture 投中集团推出CVAwards 2010年度中国投资银⾏并购业务排⾏榜,对总部位于中国⼤陆的投资银⾏参与的,涉及中国企业的并购业务进⾏梳理,并分别根据其交易涉及⾦额和参与并购案例数量进⾏排名。
交易⾦额排名⽅⾯,中⾦公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分别以350.74亿美元、163.45亿美元和13.32亿美元名列三甲;⽽从参与并购案例数量排名来看,中⾦、华兴资本和中信建投名列前三注1:并购交易所涉及的任何⼀⽅企业,其总部、主营业务或运营中⼼位于中国⼤陆,且并购交易已通过相关审批,并完成交易协议签订或资产交割;注2::交易数量以涉及标的企业数量确定;若出现买⽅企业同时收购多家标的企业股权,则交易数量计为1起(⼆)“投资银⾏并购业务”产权⾃由交易、资本⾃由流动,是市场经济存在并正常运⾏的必要条件之⼀。
既然产权可以⾃由交易,资本可以⾃由流动,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就必然成为⼀种经常性的现象,⽽这种优胜劣汰的兼并与收购,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对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对经济效率的提⾼,往往是⼗分有利的。
近年,中国并购交易升温的趋势明显,⽆论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额,均⼤幅攀升,已经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的⼀个亮点。
投资并购经典案例
![投资并购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8a47ac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6.png)
投资并购经典案例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投资并购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从一家小公司的并购到大型的跨国收购,都是投资并购的常见形式。
在这个领域中,一些经典案例成为了业内人员的必修课程,值得探讨和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最经典的投资并购案例,了解一下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1.《迪士尼收购漫威》自1923年成立以来,迪士尼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媒体和娱乐公司之一。
然而,2009年,他们在一次耗资40亿美元的交易中加入了漫威。
当时,漫威并不是像今天那样受欢迎,但迪士尼仍然决定将其买下,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品牌有潜力。
这个投资并购案例后来证明了迪士尼的正确性。
漫威制作的电影和电视剧在商业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漫威也发掘出了牛逼的IP,例如“复仇者联盟”影片,这成为了商业上的一大成功。
这个案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有时候,需要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到一些东西并且有信心。
2.《福特股票整合》这个投资并购案例发生在1920年代。
当时,福特公司的股票受到了依赖于它的其他公司的威胁。
过去,福特公司一直掌握着生产整车和其他车辆部件的大量专利,因此一些制造汽车的公司对福特公司非常依赖。
然而,这些公司很快变得愤怒,因为他们需要购买福特公司的设备和部件,却没有任何控制公司的权力。
福特公司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购买其他部件制造商的股票。
他们最后拥有了全球制造汽车和部件的公司,然后将它们整合到一个大型组合中。
然后,福特公司拥有了所有其他制造车辆部件的公司的90%的股份。
采取这样的行动,福特公司避免了其他公司的控制,同时确保了他们在整个汽车工业中的霸主地位。
这个案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通过投资股票,能够使公司拥有更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这提示我们在投资并购中,对于目标公司的控股情况要了解清楚。
3.《阿里巴巴收购淘宝网》2003年,淘宝网在中国开始了它的历程。
在2008年之前,淘宝网一直走的是C2C的线上交易模式,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只能提供有限的销售渠道,商业上发展缓慢。
投行法律实务案例分享(3篇)
![投行法律实务案例分享(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b2b3a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b.png)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并购重组已成为上市公司实现产业升级、优化资本结构、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此背景下,投行法律实务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以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为例,分享投行法律实务中的经验与教训。
二、案例概述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为提升产业竞争力,计划收购一家行业内领先的民营企业(以下简称“B公司”)。
A公司委托某投资银行(以下简称“C投行”)担任本次并购重组的财务顾问。
C投行组建了专业的投行团队,负责本次并购重组的法律、财务、业务等方面的尽职调查、交易结构设计、谈判及文件起草等工作。
三、投行法律实务要点1.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是投行法律实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揭示目标公司的潜在风险,为后续交易提供依据。
C投行在本次并购重组中,对B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公司基本情况调查:了解B公司的历史沿革、主营业务、组织架构、股权结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等。
(2)法律合规性调查:核查B公司及其子公司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是否存在诉讼、仲裁等法律纠纷,以及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3)财务审计调查:对B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核实其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业务运营调查:了解B公司的经营模式、市场份额、竞争优势、业务风险等。
2.交易结构设计交易结构设计是投行法律实务中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C投行在本次并购重组中,针对A公司和B公司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以下交易结构:(1)A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B公司100%的股权。
(2)交易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并经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
(3)交易完成后,B公司将成为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4)交易过程中,A公司需支付一定的诚意金。
3.谈判与文件起草在交易过程中,C投行代表A公司与B公司进行了多次谈判,就交易价格、支付方式、交割时间、债权债务处理等关键条款达成一致。
投资银行学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学公司并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dd0395700abb68a882fb4c.png)
2
复合式多角化策略, 是指欲兼并的企业与 本企业原经营行业完 全无关的兼并策略。 复合式多角化策略的 目的是为促进本企业 业绩迅速增长,稳定 利润。
3
垂直式整合策略,是 指通过收购对本企业 的上下游企业实行整 合。公司寻求垂直整 合一般是为了获得稳 定的零部件、原料、 成品供应来源、或产 品销售市场,总之, 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获 利来源。
331中海油近十年来的重要收购项目06月23日收购时间项目名称收购金额状态2002年印尼五个区块油田585亿美元成功2002年印尼东固天然气275亿美元成功2003年澳大利亚nws天然气348亿美元成功2003年哈萨克斯坦北里海油田615亿美元失败2004年印尼muturi天然气9810万美元成功2005年加拿大meg能源公司15亿加元成功2005年优尼科石油公司185亿美元失败2006年尼日利亚130号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2268亿美元成功2010年阿根廷布里达斯能源控股有限公司behna成功2010年美国切萨皮克公司鹰滩页岩油气项目108亿美元成功2011年加拿大公司opti21亿美元成功2012年切萨皮克公司丹佛朱尔斯堡盆地及粉河盆地油气项目57亿美元成功2012年英国图洛石油公司在乌干达12和3a勘探区1467亿美元成功2012年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151亿美元成功332蛰伏7年再度出手06月23日本次中海油事先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外围工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政府支持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均开展海外收购。
3-3.1 中海油近十年来的重要收购项目
收购时间 项目名称
收购金额
状态
2002年 印尼五个区块油田
5.85亿美元
成功
2002年 印尼东固天然气
2003年 06月澳大利亚(NWS)天然气 2003年 23日哈萨克斯坦北里海油田
证券行业的股权投资与并购交易案例
![证券行业的股权投资与并购交易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41c4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f.png)
证券行业的股权投资与并购交易案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证券行业的股权投资和并购交易成为了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探讨证券行业中的股权投资与并购交易。
1. 并购案例一:中国平安收购韩国安保生命在目前证券行业中,中国平安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企业,它以保险和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其股权投资与并购交易策略也备受关注。
2017年,中国平安以39.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安保生命保险公司。
这次收购不仅扩大了中国平安在亚洲市场的份额,还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盈利机会和增长潜力。
2. 并购案例二:阿里巴巴收购新华都百货阿里巴巴集团是互联网行业的巨头,通过其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旨在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然而,阿里巴巴也积极投资于传统实体零售业。
2017年,阿里巴巴收购了中国大型百货连锁企业新华都百货。
这一并购交易不仅提升了阿里巴巴在实体零售业的地位,还为公司带来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机会,并进一步扩大了阿里巴巴的消费者基础。
3. 并购案例三:兴业证券收购广发证券在证券行业内,兴业证券是一家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券商。
2018年,兴业证券以约95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广发证券。
这次收购使得兴业证券的市场份额得以扩大,同时也增强了公司的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
4. 股权投资案例一:华平投资买入小米集团股票股权投资是证券行业中常见的一种投资方式。
2018年,华平投资以22亿美元的价格买入了小米集团的股票。
这次股权投资使得华平投资成为小米集团的重要股东之一,也为华平投资带来了可观的投资收益。
5. 股权投资案例二:国投资本投资京东集团国投资本是中国国有企业,其股权投资行为备受关注。
2016年,国投资本以约20亿美元的价格投资京东集团。
这次股权投资不仅有助于国投资本实现资本运作与价值增长,也对京东集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可以看出证券行业的股权投资与并购交易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企业在股权投资和并购交易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收益,也体现了投资者对未来市场发展的预期和信心。
投行并购案例详解
![投行并购案例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fe16b34ed630b1c59eeb521.png)
目录国内篇南钢股份要约收购 (1)辽通化工收购锦天化 (7)新潮吸并新牟股份 (13)上房集团整体置换嘉丰股份案例 (20)申能"瘦身消肿" (29)红色资本家抢滩港九:荣智健进军香港 (37)北京地产新擂主 (44)船王铁拳出击:包玉刚收购九龙仓 (48)香江龙虎斗:会德丰收购战 (54)争夺战略资源东盛集团并购潜江制药 (60)民营企业如何更好地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64)(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万里,2003年5月)上海中路重组“永久股份” (69)京东方海外收购TFT-LCD业务 (76)网通低价入主亚洲环球电讯 (79)鹏润收购京华自动化 (82)三星康宁(马来西亚)控股赛格三星 (84)联想收购汉普 (87)国外篇惠普收购康柏---250亿美元“世纪豪赌” (89)德国电信天价并购美国声流记实 (94)AOL收购时代华纳之后的阴云 (97)石化工业大并购:BP并购莫科 (101)跨国汽车新巨人的诞生 (107)通用汽车公司资产重组案例剖析 (112)英国两大生物技术公司合并案例分析 (116)杜邦公司出演“白马骑士” (121)南钢股份要约收购——试析中国证券市场首例要约收购案日前,沪深股市爆出首例要约收购案:南钢联合有限公司拟要约收购南钢股份。
2003年4月9日,上市公司南钢股份(600282)的一则公告让沪深股市有史以来首例要约收购浮出水面,南钢股份的公告显示,2003年3月12日,南钢股份控股股东南钢集团公司,与复星集团、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合资经营合同》约定:南钢联合公司注册资本为27.5亿元。
其中,南钢集团以其持有的南钢股份国有股35760万股(占总股本的70.95%)及其它部分资产、负债合计11亿元出资,占注册资本的40%;复星集团公司以现金8.25亿元出资,占南钢联合公司注册资本的30%;复星产业投资以现金5.5亿元出资,占南钢联合公司注册资本的20%;广信科技以现金2.75亿元出资,占南钢联合公司注册资本的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行并购案例——中石化混改及专业化分拆上市
1520028 李堃石化集团在本世纪初改革时实行“主辅分离、主业上市”,但存续在集团内的辅业资产缺乏统一规划,经营效率低下,中国石化(600028)也承袭此弊病,多元化折价明显。
为此,石化集团一方面以分拆上市方式激活集团内辅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先后将炼化工程、石油工程板块、机械板块先整合后上市,上市主体分别为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HK,2013年5月23日登陆港交所)、石化油服(600871、01033.HK,原仪征化纤,2014年底完成重组)和石化机械(000852,原江钻股份,2015年6月完成重组);另一方面推动旗下销售板块进行混改实验,石化集团的职能逐步从“运营管理”转变到“资本管控”(详见《新财富》杂志2016年2月号文章《解码中石化专业化重组》)。
在这一过程中,也体现了财务顾问的贡献。
在石化集团的3次分拆专业化板块上市中,以分拆石油工程业务最为复杂,面临不少技术难题,财务顾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拆石油工程业务上市
涉及上市公司:仪征化纤(600871、01033.HK,现名石化油服)
独立财务顾问与主承销商:国泰君安(项目主办人:唐伟、刘云峰)、瑞银证券(项目主办人:张瑾、邵劼)
案例类型:央企混改、重大资产重组
交易背景:仪征化纤受聚酯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影响,长期亏损,2012和2013年分别亏损3.61亿元和14.54亿元,2014年上半年亏损17.5亿元,面临暂停上市及退市风险(表4)。
同时,石油工程已成石化集团重要业务板块,石化集团整合内部相关资产,成立了专业的石油工程公司(表5),需要通过重组实现上市。
本案财务顾问国泰君安和瑞银证券协同各方,精心设计了创新的交易架构。
第一步,重大资产出售:仪征化纤向大股东中国石化出售其全部资产与负债,其评估值为64.91亿元,仪征化纤由此获得现金64.91亿元。
第二步,定向回购股份:对中国石化持有的仪征化纤24.15亿A股股份,仪征化纤全部予以定向回购并注销,定价为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2.61元/股,回购总价为63.03亿元。
第三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仪征化纤以 2.61元/股,向石化集团发行A 股股份92.24亿股,收购其持有的石油工程公司100%股权,该公司评估值为240.75亿元。
第四步,募集配套资金:仪征化纤以2.61元/股,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A股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60亿元。
本案被评价为“目前A股市场并购、重组最为复杂的方案”。
项目亮点:
第一,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借壳上市。
交易完成后,石化集团直接持有公司88.32亿股,占重组后公司总股本的61%以上,仍为实际控制人。
第二,仪征化纤重组前为中国石化的控股子公司,双方聚酯业务有一定的同业竞争问题。
通过向中国石化出售资产并回购股份,仪征化纤不再由中国石化控股,但其业务资产全部进入中国石化,从而彻底解决了股权嵌套和同业竞争问题。
第三,创新的股份回购方案,节省了重组的税费。
为了充分利用重组的税收优惠政策,方案中设计了股份回购的交易,令仪征化纤可以完全以发行股份的支付方式来购买石油工程公司100%股权,从而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条件,相较以部分现金+发行股份来收购的常规方案,节省了重组的税费。
经国泰君安计算,仪征化纤向中国石化出售全部资产和负债获得现金约64.91亿元,注入资产交易价格为240.75亿元,如果按常规方案,本次重组股权支付比例约为73%(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方可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条款),公司将需缴纳超过12亿元的企业所得税(注入资产账面价值为190.96亿元,交易价格为240.75亿元,增值部分49.79亿元需缴所得税)。
第四,境内外审批程序成功衔接。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涉及A+H上市公司,在境内,需获国资委批准和中国证监会核准;在境外,既涉及港交所依据上市公司条例的审批,也涉及香港证监会依据收购守则的审批。
由于本次重组涉及对反向收购的认定和受制裁国家业务的审查,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的审批属于前置审批,所有公告和股东通函必须经其审批后方能发出,然后才能召开股东大会;而境内审批属于后置审批,股东大会通过后才正式审批。
这造成项目审批难度和时间要求大大提高。
为此,财务顾问项目团队保持与各监管机构持续有效的沟通,最终成功缩短审批时间,于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重组,避免仪征化纤退市风险。
第五,此次交易同时涉及非常重大收购事项(VSA)及非常重大出售事项(VSD),相当于上市公司全部业务被整体置换,因此,有可能被港交所认定为反向收购(RTO),若此,则整个交易需要按照新上市流程进行审批。
公司与瑞银证券就此问题与港交所反复沟通,最终港交所聆讯委员会确认其并不构成反向收购。
第六,成功豁免强制性全面收购要约义务。
该重组完成后,石化集团的持股比例由重组前的40.25%提升至72%(不含配套融资)或61%以上(含配套融资),
这将触发全面收购要约。
不过,由于仪征化纤是以发行新股的方式向中国石化集团收购石油工程业务,符合收购守则26.5条规定,可以申请豁免要约。
经过瑞银反复与香港证监会沟通,公司最终成功取得豁免。
而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本次发行股份前,石化集团已经拥有仪征化纤的控制权,且石化集团承诺该等股份锁定36个月,若经股东大会非关联股东批准并同意石化集团免于发出要约,则石化集团可以免于向中国证监会提交豁免要约收购义务的申请。
第七,以股权代替资产进行置出资产交割,大幅节省了交割时间。
在仪征化纤向中国石化出售其全部资产和负债的交易中,若直接以资产和负债的形式交割,存在因土地评估增值较多,需要缴纳大量土地增值税和资产权属变更办理所需时间较长等问题,将大幅增加重组成本,严重影响重组进程。
因此,公司与瑞银设计了如下交割方案:仪征化纤先以全部资产和负债设立一个全资子公司仪化有限,再将该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中国石化,以股权转让代替资产交割。
这样节省了土地增值税和交割时间,为2014年底前重组实施完毕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八,成功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配套融资。
在油价大幅下跌、上游公司计划削减资本开支的压力下,瑞银协助公司高效组织了非公开的路演推介及发行工作。
经过与主流投资机构高质量的持续沟通,公司按照原定时间表成功完成发行工作,募集配套资金60亿元,并且取得了72.41%的发行底价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