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第一单元 第四节 物质的分散系练习简单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散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 食盐水
B. 淀粉溶液
C. 水
D. 氢氧化铁胶体【答案】C
【解析】略
2.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直径大小 B.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C.是否稳定 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
【答案】A
【解析】略
3.某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的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可以透过滤纸,该分散系为()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答案】B
【解析】考查三种分散系的性质。
根据性质可知,该分散系是胶体,答案选B。
4.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1~100nm)的是
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
【答案】C
【解析】
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形成一条光亮通路的是
A.食盐水B.碘酒C.淀粉溶液D.Fe(OH)3沉淀
【答案】C
【解析】从题目叙述分析是在讲丁达尔现象,要出现这样的现象应该是在胶体这种分散系中,在选项中只有C是胶体分散系,所以应该选C。
6.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 B.有色玻璃
C.饱和食盐水 D.肥皂水
【答案】C
【解析】饱和食盐水属于溶液。
7.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石灰水B.含有尘埃的空气C.雾D.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A
【解析】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选项B、C、D都是胶体,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选项A是溶液,不能发生,所以正确的答案选A。
8.人们会利用纳米级(1-100nm,1nm=10-9m)微粒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该分散系为溶液
C、该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D、该分散系放置一段时间可能很快出现分层现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散系粒子直径在1nm到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胶体较稳定能保持较长时间不会出现沉淀。
答案选A。
考点:胶体的性质
点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的属于溶液,大于1nm小于100nm的属于胶体,大于100nm的属于浊液。
9.“钴酞菁”分子(直径约为1.34×10-9m)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钴酞菁”分子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在分散系中,“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小
D.“钴酞菁”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钴酞菁”分子(直径约为1.34×10-9m),所以“钴酞菁”分子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选项D正确,A不正确。
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B不正确。
在分散系中,“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大,C不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胶体的性质以及三种分散系的区别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
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10.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用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至红褐色,得到的Fe(OH)3胶体带正电荷
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C.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别NaCl溶液和Fe(OH)3胶体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答案】A
【解析】A 错,Fe(OH)3胶体不带电,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
B.对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就是微粒直径的大小
C 对Fe(OH)3胶体有丁达尔现象,NaCl溶液没有
D对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净水
11.科学家在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他们用DNA制造出了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与纳米镊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小于1nm的是溶液,大于100nm的是浊液。
考点:分散系知识的识记。
12.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微粒。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小的是()
A.雾B.蛋白质溶液
C.石灰乳D.K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雾和蛋白质溶液是胶体、石灰乳是浊液、硝酸钾溶液是溶液。
三种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浊液>胶体>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小的是溶液。
考点:分散系
点评:蛋白质溶液是胶体。
13.下列分散系中,最稳定的是
A. NaOH 溶液
B.Fe(OH)3胶体
C.泥水
D.豆浆
【答案】A
【解析】
14.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FeCl3溶液B.CuSO4溶液
C.碘酒D.有色玻璃
【答案】D
【解析】
15.对胶体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电解质可使某种胶体聚沉,这是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电荷的缘故
B.胶体粒子在直流电场中做定向移动,这是胶体粒子选择性吸附离子而带电荷的缘故
C.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有丁达尔效应,这是胶体粒子对光散射的缘故
D.由于胶体粒子带电荷,所以胶体这种分散系不是电中性的
【答案】D
【解析】尽管胶体粒子带电荷,但是胶体分散系仍会呈电中性,D描述不正确。
16.有一胶体溶液,在电泳时它的胶体粒子向阳极移动。
下列物质能使该胶体的胶粒发生聚沉的是………………………………………………………………()
A.蔗糖
B.酒精
C.氢氧化铝胶体
D.硅酸胶体
【答案】C
【解析】该胶体粒子电泳时向阳极移动,则其应带负电荷。
蔗糖和酒精是非电解质,硅酸胶体带负电荷,它们均不能使该胶体粒子聚沉。
氢氧化铝胶粒带正电荷,它能使该胶体粒子聚沉
【答案】C
【解析】胶粒可以透过空隙较大的滤纸,但不能透过空隙较小的半透膜。
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要使其凝聚沉淀下来,一般要有以下三个条件之一:(1)加入电解质溶液;
(2)加入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3)长时间加热。
18.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是呈黏胶状的物质
B.胶体的外观不透明、不均匀
C.利用半透膜可以除去AgI胶体中的KNO3
D.利用滤纸可以过滤除去蛋白质胶体中的食盐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胶体的外观特征和性质,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可以透过滤纸,正确答案:选C。
19.一般情况下,胶体粒子不易聚集而稳定,主要是因为()
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B.胶体有布朗运动
C.胶粒很小,不受重力作用
D.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它们互相排斥
【答案】D
【解析】胶体粒子不易聚集而稳定,是因为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③⑥均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水是纯净物,④⑤是溶液,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正确的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几种分散系的区别及其联系。
点评: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而丁达尔效应只是分散质粒子对光线的散射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可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21.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D.胶体是纯净物,其它分散系是混合物【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答案选C。
考点:考查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
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难度不大。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分散系的有关概念以及本质区别,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记住即可。
22.下列应用技术与胶体分散系性质有关的是()
①利用电泳分离蛋白质②电泳用于汽车外壳的涂漆③医用微波手术刀,利用其在进行手术时所发生的微波,加热“割口”附近血液中的蛋白质使血液凝固,减少流血量④加明矾使江水变澄清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上述技术的应用都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23.下列实验中不产生胶体的是……………………………………………()
A.分别蘸有浓氨水、浓硝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
B.打开浓盐酸的瓶口
C.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D.向盛有二硫化碳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硫单质
【答案】D
【解析】蘸有浓氨水、浓硝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出现的白烟属于胶体,为气溶胶,A 不符合题意;打开浓盐酸的瓶口时出现的白雾属于胶体,为气溶胶,B不符合题意;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色烟和雾属于胶体,也为气溶胶,C不符合题意;向盛有二硫化碳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硫单质,得到硫单质的二硫化碳溶液,其不属于胶体,D符合题意。
2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
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有电荷
C.胶体属于介稳体系
D.明矾溶于水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能与污水中的胶体发生聚沉,达到净水的目的【答案】B
【解析】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1至2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25.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①晨雾中看见叶缝透过光束的通路②用明矾净水③静电选矿④豆浆做豆花⑤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A. ①②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全部都无关
【答案】C
【解析】略
26.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在豆浆中加入石膏可制成豆腐
【答案】A
【解析】
27.下面三幅图中,与胶体有关的是
①长江三角洲②东方明珠夜景③树林中的晨曦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全部
【答案】D
【解析】①是胶体的聚沉,②③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所以答案选D。
28.将l0 ml淀粉胶体和5 ml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放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如图所示)2 min后,分别取袋内和烧杯内液体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内液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B.烧杯内液体加入碘水后呈蓝色
C.袋内液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无变化
D.袋内液体加入碘水后不变蓝
【答案】A
【解析】
29.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荷,又有很大的表面积,因而具有选择吸附能力。
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A.(NH4)2SO4
B. NH4HCO3
C. NH4NO3
D. NH4Cl
【答案】C
【解析】土壤胶粒带负电荷,排斥了NO3—,使其中的氮元素不容易被吸收。
30.医学上由于肾功能衰竭会引起血液中毒,需进行净化排毒,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与下列过程相似的是( )
A.聚沉
B.电泳
C.渗析
D.过滤
【答案】C
【解析】血液可以看作是胶体,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该方法是渗析,答案选C。
31.将某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铁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溶解,该溶液是
A. 2mol/L H2SO4溶液
B. 2mol/L NaOH溶液
C. 2mol/L MgSO4溶液
D. 硅酸溶胶【答案】A
【解析】电解质可使氢氧化铁溶胶聚沉为沉淀,而选项中只有硫酸可继续将其溶解,2Fe(OH)3+3H2SO4=Fe2(SO4)2+6H2O,故答案为A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32.在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_______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
【答案】SO42-凝聚或聚沉
【解析】胶体中加入电解质会发生聚沉生成沉淀,所以再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后,由于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是带正电荷的,所以在SO42-的作用下氢氧化铁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33.现有甲、乙、丙、丁和Fe(OH)3五种胶体溶液,按甲和丙、乙和丁、丙和乙、乙和Fe(OH)3胶体两两混合,均出现胶体凝聚,则胶体微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溶液是。
【答案】甲乙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胶体的聚沉以及胶体胶粒所带的电荷数。
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就会发生聚沉现象。
由“乙和Fe(OH)3胶体两两混合,均出现胶体凝聚”可知,乙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又“甲和丙、乙和丁、丙和乙混合,均出现胶体凝聚”可得出:丙、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甲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
考点:胶体的聚沉
点评:对于胶体、胶粒与电荷之间的关系,需明确一下几点:①胶体不带电;②胶粒带电荷;③由金属构成的胶体,其胶粒带正电荷;④由非金属构成的胶体,其胶粒带负电荷。
另外,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加入电解质、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粒子、加热胶体。
34.(5分)氢氧化铁胶体是中学中最重要的胶体,根据有关知识填空:
(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取25mL蒸馏水,将其,向其中逐滴加入1~2mL ,继续煮沸至,停止加热。
(2)将制备好的氢氧化铁胶体装入电泳装置,接通直流电,一段时间之后,___极颜色加深。
(填:“阴”或“阳”)
(3)向制备好的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硫酸能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填序号)A、生成大量沉淀B、先沉淀再溶解C、溶液澄清透明
【答案】(5分)
(1)煮沸;;饱和FeCl3溶液;溶液呈红褐色。
(每空1分)
(2)阴(1分)
(3)B(1分)
【解析】略
35.Fe(OH)3胶体的制备: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mL~2mL饱和,继续煮沸至溶液呈,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FeCl3溶液红褐色(各1分)
FeCl3 +3 H2O Fe(OH)3(胶体)+ 3HCl(1分)
【解析】考查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需要将新制的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为止,反应的方程式是FeCl3+3
H2O Fe(OH)3(胶体)+ 3HCl。
36.(8分)实验室制氢氧化铁胶体将滴入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时,用一束可见光照射可观察到现象,这一现象叫丁达尔现象,向胶体中逐滴滴入稀硫酸至过量可观察到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8分)饱和FeCl3溶液(1分)沸水(1分)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2分)
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2分)加入少量硫酸时,电离出的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之聚沉,硫酸过量时,电离出的H+与Fe(OH)3反应使之溶解。
(2分)
【解析】略
37.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1)先出现红色沉淀,原因是。
(2)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最后溶液颜色加深,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若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填写上面各题序号)。
【答案】(1)加入电解质,胶体聚沉(1分)(2)Fe(OH)3+3H+==Fe3++3H2O(3)2Fe3++2I-==2Fe3+ +I2(4)(1)(2)
【解析】
38.(5分)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nm,而胶体颗粒的直径介于______之间。
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布朗运动______(“是”或“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
【答案】
【解析】
39.(3分)已知氢氧化铁胶体是氢氧化铁胶粒吸附多余Fe3+生成的。
现将氢氧化铁固体粉碎使粒子直径在10-9~10-7m,并悬浮于水中,再向悬浊液中加入______或______,即可制得Fe(OH)3胶体。
(填两类不同物质)
【答案】(3分)含三价铁的盐或适量的强酸
【解析】因为氢氧化铁胶体是氢氧化铁胶粒吸附多余Fe3+生成的,所以要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必须向悬浊液中加入含三价铁的盐或适量的强酸。
40.(12分)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_。
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
(1)将其装入U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2)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
(3)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红褐胶体(各1分)
(1)加深胶体粒子带电荷电泳(各1分)
(2)产生沉淀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聚沉(各1分)
(3)先出现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2分)
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当酸过量时,又将Fe(OH)3沉淀溶解(4)渗析法(1分)
【解析】考查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等。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氢氧化铁胶体。
(1)由于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所以向阴极移动,即阴极周围溶液颜色加深。
该现象是电泳。
(2)硫酸铵是电解质,能使胶体聚沉,因此得到氢氧化铁沉淀。
(3)稀硫酸也电解质溶液,能使氢氧化铁聚沉。
但同时稀硫酸还显酸性,能溶液氢氧化铁。
(4)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据此可以分离和提纯胶体,该方法是渗析法。
41.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1)制备Fe(OH)3胶体是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溶液,继续煮沸至,停止加热。
(2)向Fe(OH)3胶体中加入某种溶液,出现沉淀,继续滴加该溶液后沉淀溶解。
滴入的溶液可能是。
A.NaOH溶液 B.稀H2SO4 C.Na2SO4溶液 D.乙醇溶液
(3)区分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做,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的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
(1)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2)B
(3)丁达尔效应,散射
【解析】
试题分析:⑴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一种分散系,配制氢氧化铁胶体就是将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加入沸水中,继续加热,直到溶液变成红褐色,停止加热。
⑵使胶体聚沉有三种方案:一是加热,二是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三是加入电解质,硫酸是一种强电解质,先滴加时,因胶体聚沉,再加入时,就会把沉淀溶解。
⑶区分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做丁达尔效应,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而形成的。
考点:考查胶体。